伦敦奥运会的场馆设计
- 格式:ppt
- 大小:337.00 KB
- 文档页数:7
奥运会的运动场馆设计有何特色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事之一,其运动场馆的设计无疑是备受瞩目的焦点。
这些场馆不仅是运动员们展现风采的舞台,更是建筑艺术与体育精神完美融合的结晶。
那么,奥运会的运动场馆设计究竟有何特色呢?首先,奥运会运动场馆的设计注重功能性与实用性。
场馆需要满足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要求,为运动员提供最佳的比赛环境,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观赛体验。
例如,田径场馆需要具备标准的跑道长度和宽度,跳远、跳高等项目的场地也都有着精确的尺寸和规格要求。
游泳馆的泳池水质、水温、水深等都要达到国际标准,以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运动员的安全。
在观众席的设置上,要保证视野开阔,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清晰地看到比赛的每一个细节。
同时,还要考虑到人员的疏散通道,以应对紧急情况。
其次,可持续性也是奥运会运动场馆设计的重要特色之一。
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奥运会场馆的建设也越来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许多场馆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了自然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倾向于环保、可回收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一些场馆还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太阳能发电装置,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再者,奥运会运动场馆的设计往往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
每个举办城市都希望通过场馆的设计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域风貌。
比如,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和“水立方”,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圆地方”理念融入其中,成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
伦敦奥运会的场馆设计则展现了英国的工业革命历史和现代创新精神。
这些具有文化特色的场馆不仅为奥运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也成为了城市的文化名片,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奥运会运动场馆的设计还十分注重人性化。
为了方便残疾人观众观赛,场馆会设置专门的无障碍通道和设施。
在座位的设计上,也会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需求,提供舒适的观赛体验。
此外,场馆内的餐饮、购物、休息等区域的布局也会经过精心规划,以满足观众在观赛期间的各种需求。
任重而道远——2012伦敦奥运新场馆和奥运村的设计与建设张雨帆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07(000)011
【摘要】与以往奥运会大兴土木不同,2012伦敦奥运会所需要的各种比赛场馆中的60%采用现有建筑,另外还将搭建一些临时赛场,比赛结束后即拆除。
根据奥林匹克交付局(奥交局)规划.伦敦将为2012年奥运会新建5座永久性场馆,分别是奥林匹克运动场、水上中心、自行车馆、手球馆和奥林匹克媒体新闻中心。
这些建筑将全部坐落于奥林匹克公园内.加上不远处的奥林匹克村,
【总页数】3页(P84-86)
【作者】张雨帆
【作者单位】谢菲尔德大学建筑学院,英国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392.5
【相关文献】
1.2012年奥运会陷入金融危机伦敦盖不起奥运村? [J],
2.可拆卸的2012伦敦奥运会场馆:伦敦碗初见雏形 [J], 阿普拉
3.可拆卸的2012伦敦奥运会场馆:伦敦碗初见雏形 [J], 阿普拉
4.伦敦ODA公布2012年奥运村最新设计图 [J],
5.伦敦2012年奥运村首批项目获得规划许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伦敦场地160分版本摘要:一、伦敦场地简介1.地理位置2.160 分版本含义二、伦敦场地设施1.比赛场馆2.训练场地3.配套设施三、伦敦场地历史1.伦敦场地历史背景2.重要赛事举办四、伦敦场地对中国选手的影响1.备战奥运的优势2.中国选手在伦敦场地的表现五、伦敦场地的未来展望1.持续举办国际赛事2.推动中英体育交流正文:伦敦场地位于英国伦敦,作为2012 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地,拥有世界级的比赛场馆和训练设施。
其160 分版本代表着该场地的评分标准,为选手和观众提供了高水平的比赛体验。
伦敦场地的比赛场馆包括奥林匹克体育场、水上运动中心等,这些场馆都配备了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为选手提供了良好的比赛环境。
此外,伦敦场地还提供了丰富的训练场地,如篮球馆、羽毛球馆等,供运动员进行训练。
为了满足运动员和观众的需求,伦敦场地还配备了齐全的配套设施,如餐饮、住宿、购物等。
伦敦场地历史悠久,早在19 世纪末,伦敦就已成为世界体育的中心之一。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伦敦场地承办了许多重要的国际赛事,如1908 年和1948 年的夏季奥运会。
这些赛事不仅提高了伦敦场地的知名度,也为英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伦敦场地对中国选手备战奥运具有很大的优势。
首先,伦敦场地拥有世界一流的设施,有助于中国选手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
其次,伦敦场地曾成功举办过多届奥运会,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为中国选手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平台。
此外,伦敦场地位于英国,时差相对较小,有助于中国选手适应比赛环境。
在伦敦场地举办的历届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如2012 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了38 枚金牌,位列第二。
未来,伦敦场地将继续举办各类国际赛事,推动中英两国体育交流。
此外,伦敦场地还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体育合作,为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奥运会的场馆设计有什么特点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盛会之一,其场馆设计不仅是建筑艺术的展现,更是融合了科技、环保、人文等多方面因素的杰作。
每一届奥运会的场馆都承载着举办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了卓越的比赛和观赛体验。
首先,奥运会场馆的规模通常十分宏大。
这是为了容纳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教练、官员以及大量观众。
比如北京奥运会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其占地面积广阔,能够同时容纳数万人。
这种大规模的场馆设计不仅能够满足赛事的需求,还能展现出举办国的实力和形象。
其次,功能性是奥运会场馆设计的核心特点之一。
不同的体育项目需要不同的场地和设施条件。
例如,田径场馆需要标准的跑道和跳远、投掷等区域;游泳馆要有符合国际标准的泳池和跳台;篮球馆要有合适的场地尺寸和观众席位布局。
而且,这些场馆还需要配备完善的运动员休息区、更衣室、医疗急救设施、媒体工作区等功能性区域,以确保赛事的顺利进行。
在设计过程中,环保理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许多奥运会场馆都采用了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策略,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比如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场馆供电;采用雨水收集和循环利用系统,节约水资源;选用环保材料进行建筑施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伦敦奥运会的部分场馆就是通过改造旧建筑而成,减少了新建场馆带来的资源消耗。
奥运会场馆的设计还充分考虑了观众的体验。
良好的视线设计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观看比赛,舒适的座椅和合理的座位布局让观众在观赛过程中感到舒适。
此外,便捷的交通通道、充足的卫生间和餐饮设施等配套服务,也能提升观众的整体体验。
科技的应用也是奥运会场馆设计的一大亮点。
先进的照明系统能够提供均匀、充足的光线,满足比赛和转播的需求;智能化的通风和空调系统可以根据场馆内的人数和活动情况自动调节温度和湿度;高清大屏幕和音响设备能够为观众带来更精彩的视听享受。
再者,奥运会场馆往往会融入举办城市的文化元素。
建筑工程中的BIM技术应用案例分享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分享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建筑工程行业也迎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
其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法,逐渐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通过分享几个在建筑工程中成功应用BIM技术的案例,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及其带来的好处。
案例一:深圳湾体育中心深圳湾体育中心是2011年深圳世界大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作为一个标志性建筑项目,深圳湾体育中心对设计、施工和运营的要求非常高。
BIM技术的应用在这个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设计团队使用BIM技术建立了详细的三维模型,准确地呈现了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外观,帮助项目团队更好地与业主和建筑师沟通和协作。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使施工人员可以实时查看模型,预测和解决潜在的施工问题,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此外,BIM技术还帮助管理团队轻松地调度和监控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
案例二:伦敦奥运会场馆伦敦奥运会场馆是一个复杂的建筑项目,包括大型体育场馆、室内游泳馆、运动员村等多个建筑物。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建筑师和施工团队使用BIM技术在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各个阶段进行协作。
BIM技术被用于设计和模拟场馆的空气流动和照明效果,以确保观众和运动员都能够获得最佳的体验。
在施工阶段,BIM技术帮助施工人员预测和解决潜在的冲突和碰撞问题,避免了后期修复和重做工作,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案例三:阿联酋迪拜塔阿联酋迪拜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高达828米。
在这个建筑项目中,BIM技术的应用使得设计师和施工人员能够更好地预测和解决潜在的结构问题,并确保塔楼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设计团队使用BIM技术建立了丰富的三维模型,通过模拟不同结构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影响,确保塔楼的设计符合预期。
施工人员使用BIM技术进行实时施工监控,并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调度,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结论从以上案例可见,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设计、施工和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伦敦碗:史上最轻的奥运主场馆是怎么造出来的?万众期待的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终于在“伦敦碗”举行了。
“伦敦碗”号称是史上最轻最具可持续性的奥运会主体育场,甚至可以按照需要进行拆卸和再组装,一起来看看它到底是怎样造出来的吧。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宏伟的“鸟巢”让全世界观众都震撼了一把,但主打环保牌的伦敦奥运会并不想再创造出一座钢铁巨作。
虽然有批评者认为伦敦奥林匹克主体育场看上去就像“一个用来放牛奶布丁的小碗”,“无法对其留下丝毫印象”,不过精心设计的“伦敦碗”却成为了史上最轻、活动性最强、最具可持续性的一座奥林匹克主体育场。
俯瞰“伦敦碗”以往的奥运会主体育场都是永久性建筑,采用大量水泥和钢铁建造,以呈现出其宏伟和堂皇,“鸟巢”的设计期限就长达一百年。
不过伦敦奥组委却首次将奥运会主体育场造成了一座临时性建筑,为了方便拆除,连螺钉都没有加上覆盖保护层。
“伦敦奥运会一直在致力于推动环保可持续型建筑的发展,”“伦敦碗”项目的首席建筑师汤姆·琼斯(Tom Jones)说,“我们要建造出一座小而紧凑的轻量级体育场。
”“伦敦碗”的一张设计草图当然,“伦敦碗”绝不是一座普通的临时性建筑,设计者通过风洞实验与计算机建模保证了这座体育场能够提供给运动员最完美的比赛环境。
大量特殊建造材料的使用也让“伦敦碗”的坚固度丝毫不弱于那些永久性建筑。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座神奇的临时性奥运主场馆是怎么建造出来的吧。
新型建筑材料“伦敦碗”的设计工作是由美国Populous建筑公司完成的,他们设计了这座周长3千英尺(约914.4米)的椭圆形体育场。
“伦敦碗”从2007年开始建造,耗资约为7.85亿美元,这个造价不及现在顶级足球场造价的一半。
整个场馆的建造一共只使用了1万吨钢铁(“鸟巢”用了4万2千吨),设计观众容纳量为8万人,而在奥运会结束之后,“伦敦碗”将会被拆除重组成一座观众容纳量为2万5千人的中型体育场,用作体育运动和社区活动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