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病变综合征.
- 格式:ppt
- 大小:3.38 MB
- 文档页数:36
这十大常见脑干综合征你都了解吗?这次为大家总结神经科常见的十大脑干综合征,逐一介绍其病变位置、临床表现、常见病因,跟神外君一起来复习下吧。
一、Weber 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综合征或大脑脚综合征)病变部位:病灶位于中脑大脑脚脚底部髓内。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包括中枢性面瘫和舌瘫。
常见病因:颞叶肿瘤或硬膜下血肿伴发的小脑幕切迹疝压迫大脑脚;中脑肿瘤或脑血管病所致。
二、Benedit 综合征(又称动眼神经和锥体外系交叉综合征、红核综合征)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病变部位:病灶位于大脑脚后方的黑质、中脑红核。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半身锥体外系综合征,如半身舞蹈病、半身徐动症和半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强直等类似半身的帕金森氏综合征;对侧内侧丘系损害造成触觉、振动觉、位置觉及辨别觉减退。
常见病因:基底动脉脚间支或大脑后动脉阻塞,或两者均阻塞;中脑肿瘤。
三、Claude 综合征(即动眼神经和红核交叉综合征、红核下部综合征)病变部位:病灶位于中脑被盖部的红核、动眼神经及小脑结合臂。
临床表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半身肢体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低。
常见病因:中脑肿瘤;血栓形成、外伤。
四、Parinaud 综合征(即四叠体综合征、中脑顶盖综合征)图片来源:维基百科病变部位: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
临床表现:特征为两眼垂直运动不能、两侧瞳孔散大或不等大、光反应消失,调节反射存在。
双眼垂直运动障碍,有以下三种情况:1. 双眼上视瘫痪;2. 双眼向上向下均瘫痪;3. 双眼下视瘫痪。
常见病因:颅内肿瘤,如松果体肿瘤、胼胝体肿瘤、中脑肿瘤,以及血管病变损害皮质顶盖束等引起。
五、Fovil 综合征(即桥脑基底内侧综合征、桥脑下部被盖综合征)病变部位:病灶位于桥脑被盖部、基底内侧。
临床表现:同侧周围性面瘫,眼球不能外展(两眼向病灶侧的同向凝视麻痹),头部向病灶对侧轻度旋转(内侧纵束);对侧中枢性偏瘫(锥体束),感觉障碍(内侧丘系)。
脑干综合征记忆技巧脑干综合征是由大脑干的血管病变导致的一种病症,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感觉丧失、眼肌麻痹、吞咽障碍等,同时也有可能对记忆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忆技巧训练。
首先是有效的分组记忆法。
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分为若干个有联系的组,将同一组的信息进行关联记忆,这样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需要记忆的内容为公司人员和部门,可以将不同部门的人员分为不同组,如销售部门、技术部门等等,这样就可以将每个部门的员工名单分别记忆。
其次是留下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图像。
将需要记忆的信息关联到一个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图像上,这样可以通过连接的方式达到记忆的效果。
例如,需要记忆的内容为人名和职位,可以将每个人对应的职位关联到一个印象深刻的关键词上,如刘主任可以关联到“负责人”的关键词上。
另外,有效的记忆技巧也包括多次反复复习和练习。
通过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可以巩固已经记忆的信息,并且加强信息之间的联系和提高记忆效率和可靠性。
例如,每天通过写下已经记忆的人名和职位,并且进行反复的复习和练习,就可以提高信息的记忆效果。
最后,注重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
大脑的综合能力包括记忆能力、思考能力、联想能力等等,注重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可以提高大脑的适应性和记忆效率。
例如,通过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参与一些智力训练游戏等,可以不断挑战自己的大脑,提高大脑的综合能力和记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脑干综合征患者的记忆训练需要注意分组记忆法,留下印象深刻的关键词或图像,多次反复复习和练习,注重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等方面,这些都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记忆效果,有效应对脑干综合征带来的记忆问题。
征病灶一侧病损的症状同侧对侧中脑动眼神经交叉性偏瘫(Weber)横枕1 动眼神经根2皮质延髓束3皮质脊髓束1动眼神经麻痹2中枢性面瘫、舌下神经瘫3中枢性偏瘫克洛德综合征(Claude)红核区1动眼神经髓内纤维2红核1动眼神经麻痹2小脑性共济失调、运动性震颤本尼迪特综合征(Benedikt)红核下部1动眼神经髓内纤维2黑质1动眼神经麻痹2震颤、半侧舞蹈、手足徐动四叠体综合征四叠体区的上丘两眼早期垂直性眼震,晚期垂直注视麻痹,两眼会聚麻痹桥脑外展、面神经交叉型偏瘫桥脑腹外侧1外展神经髓内纤维或(和)核2面神经根或(和)核3 皮质延髓束4皮质脊髓束1外展神经麻痹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中枢性舌下神经瘫4中枢性偏瘫(轻)外展神经交叉性偏瘫桥脑内侧1 外展神经髓内纤维或(和)核2 外展旁核3 皮质延髓束4皮质脊髓束5皮质脊髓束1外展神经麻痹2两眼向患侧注视麻痹3前型核间性眼肌麻痹两眼注视健侧4中枢性舌下神经瘫5中枢性偏瘫(轻)Raymond-Cestan综合征桥脑被盖部的背侧部1 外展神经2 外展旁核3 内侧纵束4桥脑臂(桥脑-小脑束)5内侧丘系1外展神经麻痹2两眼向患侧注视麻痹3前型核间性眼肌麻痹4小脑性共济失调两眼注视健侧5偏瘫深感觉障碍侧综合征(小脑上动脉综合征)桥脑上外侧部束2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神经纤维3脊髓丘脑束4结合臂2何纳征4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温觉消失3偏侧痛温觉消失桥脑外侧综合征桥脑外侧1三叉神经运动核2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神经纤维3 Guillain-Mollaret三角(中央背盖束、橄榄小脑束、小脑红核束组成三边)4脊髓丘脑束5皮质延髓束6皮质脊髓束7桥脑臂1三叉神经瘫痪2何纳征3软腭及咽部肌阵挛7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4偏侧痛温觉消失5中枢性舌下神经瘫6中枢性偏瘫(轻)面肌痉挛交叉性瘫(Rrissa ud)桥脑背部的下部1面神经受刺激2皮质延髓束3皮质脊髓束1面肌痉挛2中枢性舌下神经瘫3中枢性偏瘫(轻)交叉性感觉障碍桥脑背部内侧1三叉神经髓内根2脊髓丘脑束3内侧丘系(病灶扩大即可受累)1面部痛温觉消失2偏侧痛温觉消失3偏侧深感觉消失延髓舌下神经交叉性偏瘫(延髓前部或橄榄核间综合征)(Jackson)延髓前橄榄体内侧1舌下神经髓内根2内侧丘系3皮质脊髓束1周围性舌下神经瘫、舌肌萎缩及纤颤2偏侧深感觉消失3中枢性偏瘫综合征(Wallen berg)延髓外侧部(内侧)核2 舌咽神经髓内根和(或)核3 迷走神经髓内根和(或)核4 三叉神经脊束核5三叉神经Ⅱ级前束6脊髓丘脑束7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8小脑下脚转性眼震2软腭麻痹、痛觉减退(舌根感觉、味觉缺失)3恶心、呕吐、咽喉麻痹4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7何纳征8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低,运动性震颤5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6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延髓后部综合征延髓后部一侧近中线1 舌咽神经核和(或)根2 迷走神经核和(或)根3 副神经核和(或)根4舌下神经核和(或)根5脊髓丘脑束1软腭麻痹、痛觉减退(舌根感觉、味觉减退)2咽喉麻痹3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麻痹、萎缩4周围性舌下神经瘫、肌萎缩及纤颤5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Chenais综合征延髓的外侧和(或)核2 迷走神经髓内根和(或)核3 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4三叉神经脊束核5脊髓丘脑束6皮质脊髓束7小脑下脚痹、痛觉减退(舌根感觉、味觉减退)2咽喉麻痹3何纳征4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7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5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6中枢性偏瘫(轻)延髓外侧交叉性偏瘫(Babins ki-Nageotte )延髓的外侧1 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2小脑下脚3三叉神经脊束核4脊髓丘脑束5皮质脊髓束1何纳征2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3面部痛温觉减退或消失4偏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小脑交感神经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延髓背外侧1从丘脑下部至脊髓的交感纤维2小脑下脚1何纳征2小脑性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运动性震颤交叉性上下肢瘫痪锥体交叉的外侧1已交叉的下肢皮质脊髓束2未交叉的上肢皮质脊髓束1下肢中枢性瘫痪2上肢中枢性瘫痪。
脑干综合征名词解释
脑干综合征是指由于脑干受到病变或损伤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分,管控着呼吸、心血管功能、消化等基本生命活动,损伤或病变会影响这些功能。
脑干综合征的具体表现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异常、语言障碍、面部肌肉瘫痪、眼球运动异常、瞳孔异常等。
脑干综合征病因多样,可以是脑干肿瘤、脑干出血、脑干梗死等。
治疗脑干综合征的方法主要包括对原发病因的治疗、康复训练等措施。
【分部位】脑干解剖及病变的综合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医学影像服务中心作为国内首家开通医学影像系列自动学习功能的微信平台,目前上线有数百例影像典型征象、数百例影像病例、影像解剖、影像讲座、国外精品讲座、影像医事以及三基考试、上岗证考试等内容。
动动手指即可享受知识大餐,热爱学习的同行朋友们快来加入我们吧。
加入方式:微信公众号内输入医学影像服务中心,或者点击上面蓝字,即可免费关注。
投稿邮箱:***************m版主微信号:yxyxfwzx中脑病变的综合征:1大脑脚底综合征(Weber综合征):中脑腹侧部的病变损害了同侧位于脚底中部3/5的锥体束及动眼神经,因而发生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偏瘫,动眼神经麻痹完全者居多,表现为同侧上睑完全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丧失,眼球处于外下斜位,眼球向上、内收及向下运动麻痹。
对侧中枢性面瘫、舌肌瘫及上下肢瘫痪。
2中脑红核综合征(Benedikt综合征):病变损害了一侧红核,引起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不完全性偏瘫,伴有不全瘫侧上下肢震颤或舞蹈、手足徐动样运动,内侧丘系损伤造成对侧触觉、振动觉、位置觉减退,黑质损害造成对侧强直,以肌张力增高多见。
因动眼神经的髓内根丝只有一部分由红核穿过,大部分由红核后侧向内侧迂回而行,故动眼神经,麻痹多为不完全性。
3红核下部综合征(Claude综合征):中脑背侧部大脑导水管附近的病变,损害了同侧动眼神经及小脑结合臂,表现为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及对侧肢体共济失调,无肢体瘫痪。
4红核上部综合征:红核上部的病变,引起对侧肢体的意向性震颤,病变侧瞳孔缩小。
5Nothnagel综合征:病变位于中脑背侧部,并涉及四叠体部,出现病变侧动眼神经麻痹,一侧或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6四叠体综合征:四叠体病变以上丘为主时,出现瞳孔散大、对光反射丧失、眼球运动障碍,以垂直运动障碍为主,主要为上视麻痹。
7Parinaud综合征:属于四叠体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三种类型,即上视麻痹、上下视皆麻痹、下视麻痹。
脑干病变大都出现交叉性瘫痪,即病灶侧脑神经周围性瘫痪和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及感觉障碍。
病变水平的高低可依受损脑神经进行定位,如第Ⅲ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中脑;第V、VI、VII、VI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脑桥;第IX、X、XI、XII对脑神经麻痹则病灶在延髓。
脑干病变多见于血管病、肿瘤和多发性硬化等。
首先,我们需了解临床上最常见的延髓综合征包括两个,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 syndrome(瓦伦贝格综合征);延髓内侧综合征,又称Dejerine syndrome(德热里纳综合征)。
【记忆诀窍:洼地(W,D)】其次,我们需掌握一些重要的“共性”和“个性”的知识,即有些结构贯穿脑干全程,有些结构仅出现在脑干的某个层面。
1、共性:即贯穿脑干全程的结构(1)贯穿脑干的传导束1)下行传导束①锥体束:支配随意运动;②红核脊髓束:支配肢体的屈肌运动;③顶盖脊髓束:兴奋对侧颈肌及抑制同侧颈肌活动;④中央被盖束:主要是锥体外束,连接红核和下橄榄核。
2)上行传导束①脊髓丘脑束:支配对侧肢体痛觉、温度觉;②内侧丘系:支配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3)含上下行传导束的结构①内侧纵束:协同眼球的运动和头颈部的运动;②网状结构:分为 a.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保持觉醒;b.下行网状激活系统:它对肌肉紧张有易化和抑制两种作用,即加强或者减弱肌肉的活动状态;③自主神经传导束:调节唾液分泌;调节血压;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呼吸、吞咽、呕吐反射、摄食等。
(2)贯穿脑干的颅神经核:三叉神经核(包括中脑核、感觉主核、脊束核)。
三叉神经感觉纤维:第1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半月节,三叉神经半月节位于颞骨岩尖三叉神经压迹处,颈内动脉的外侧和海绵窦的后方。
三叉神经半月节与脊髓后根神经节相似,含假单极神经细胞,其周围突分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分布于头皮前部和面部的皮肤及眼、鼻、口腔内黏膜,分别经眶上裂、圆孔及卵圆孔入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