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8.1 日本教案1 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2
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讲授新知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8-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读图8—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8-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教案:日本【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9-P75。
主要包含“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高度发达的经济”、“东西方融合的文化”、“人口与主要城市”等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主要城市和海港。
2.掌握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特别是工业布局及其成因。
4.举例说明日本与中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地图和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运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
3.引导学生讨论和交流,培养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意识,增强学生对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理解尊重他国文化。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及气候特点、经济特点。
2.教学难点:日本工业布局的成因及其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日本的文化元素(如樱花、和服、寿司等)和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日出之国’和‘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吗?”引出课题《日本》。
2.新课讲授(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展示日本政区图,让学生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和主要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引导学生量算北京至东京、上海至长崎的距离,了解日本与中国的相对位置。
(2)自然环境特征地形特点:1.展示日本地形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日本的地形特点(多山、多丘陵、平原少)。
2.指出富士山作为日本最高峰和著名活火山,以及关东平原作为日本最大平原。
气候特点:1.分析日本的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强调其海洋性特征。
2.通过对比东京和北京的气候数据,让学生理解日本气候的温暖湿润特点。
多火山、地震:1.展示板块构造示意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七年级地理下册《8.1 日本》教学设计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8.1节《日本》的内容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本节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概况,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日本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但对于日本这一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全面了解日本的各个方面。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2.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2.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五. 教学方法1.地图阅读:通过地图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2.图片展示: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日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的相关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向学生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等基本信息。
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等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
同时,向学生介绍日本的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设计一些关于日本的地理、文化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讨论等方式回答。
检查学生对日本的基本了解程度。
4.巩固(5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信息。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经济这么发达?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
《日本》本节教材,具体教学内容包括东亚岛国、多山的地形、温湿的气候、东西融合的文化、发达的经济、主要城市。
学习本节知识,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同时让学生讲解,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得到进一步锻炼,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知识与能力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说明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4.举例说明东西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5.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说出日本是怎样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日本的贸易特点;对我国发展经济的启示。
6.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的交通特点和主要城市。
【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以后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无不要求学生勉力亲为,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获取知识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通过对日本经济依赖性强的分析,培养看待问题要一分为二的辨证思想;在教师创设的一系列问题情境中体会并树立发展经济要保护世界环境的人地观;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发展经济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理解,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特征;日本的工业布局.【教学难点】日本的工业布局及其原因.教师准备1.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查找有关日本的工业、农业和文化的有关知识。
2.查阅学生制作的课件。
3.进行部分课件的制作。
学生准备查阅日本相关资料。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播放日本相关的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板书第一节课题:第一节日本)一、东亚岛国【讲授新课】师:展示课件,指导读图:日本的位置?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濑户内海。
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8.1日本教学设计1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日本的基本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为以后学习日本的更深入内容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
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大部分学生了解不多,仅限于一些基本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认识日本,同时教师需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拓展对日本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本概况;学生能够了解日本的经济、文化等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注国际关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基本概况。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文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发展、文化特点等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日本。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日本的地图、图表、案例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教学工具。
3.教学材料:准备学生的学习资料,如课本、练习册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日本的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日本的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特点,使学生对日本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地理知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课题日本(一)教学重点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难点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方法启发讨论讲授法直观教学法手段多媒体达标检测必做题幻灯片内的练习选做题完成新课堂P51-53教学过程课堂模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标展示目标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知道本节课学习目标导学一、导入新课导入:让学生猜谜语:日出之国;樱花之国。
放映歌曲《芭拉芭拉之浪漫樱花》,这是描述了一种什么景观?(樱花飞扬)樱花是哪个国家的国花?(日本)让学生了解一下日本的国旗、国徽及日本的概况。
二、讲授新课㈠东亚岛国学生看多媒体,思考两个问题: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练习:根据2000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并说说你对日本感性认识。
复习提问上节课的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自学指导⑴通过读图,判断日本在世界上的位置位置。
日本东部濒临_______洋,西北部隔_______海与_______、______、_______及韩国相望。
首都为。
⑵日本的领土构成上有什么特点?其中有几个岛屿面积比较大?P70人口(亿人)面积(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日本 1.27 37.8中国12.95 960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观看《日本地形图》,并指导学生认识日本地形的特点。
(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没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是一座活火山。
)教师讲授: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
看富士山图]指定学生朗读图下的说明,并帮助学生分析富士火山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日本教案(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根据地形图,描述日本地形、地貌特点。
2、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气候特征教学过程:师:一提到日本,同学们头脑里蹦出来的词汇是什么呢?生: ....过渡:这节课,就让我们从地理的角度去了解日本。
活动一:1、该国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所处的温度带是?(通过读图回答以下问题,可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该国的领土构成、首都是?3、日本的邻国有?活动二:小组合作:读图8-1,归纳出H本的地形特征?小结:日本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大多集中在岛屿的中部,主要沿海一带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分布着狭小的平原,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师:从书上我们可以知道日本多火山地震,但为什么日本会多火山地震呢?同学们来看看ppt上的图片,日本位于什么板块和什么板块的边界?生:太平洋和亚欧板块小结:日本位于太平洋和亚欧板块的边界,所以地质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日本因此有“火山之国、地震之邦”的别称。
过渡: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
其中富士山不仅是日本最高的山峰,而且还是一座著名的活火山。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书本和PPT±的文字,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富士山顶为什么常年积雪?生:富士山的海拔有3776米高,海拔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摄氏度。
过渡: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春季,去观赏樱花,对于日本国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而且日本樱花,也是世界闻名,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请同学们看图8・3,樱花开花的时间是不是不太一样?活动三:小组合作读图8—3,说出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1个多月,思考其中的原因。
(可从纬度位置的角度思考)小结:樱花开花吋间由南向北推迟,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第八章第一节《日本》主要介绍了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内容。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亚洲国家地理特征的深入理解,通过学习日本的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亚洲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国家地理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日本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通过本节内容来拓展学生的视野。
同时,学生对经济发展、城市特点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知识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等特点;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查询、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不同国家地理特征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2.难点:对日本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地图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日本地图,了解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资料查询: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查阅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奇迹,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日本地图、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
2.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提问:你们对日本有哪些了解?日本的特点有哪些?2.呈现(10分钟)展示日本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主要城市和民俗文化的图片和资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日本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知识。
日本3.日本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平原?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1.读图6—3,说说日本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2.读图8—3,说一说日本樱花开花的时空变化规律,北海道樱花开放的时间,比九州要迟一个多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检测训练】1.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达1500多次,比吃饭的次数还多,这是因为( )A.日本多山地 B.日本是岛国C.日本国土狭长 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关于日本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日本气候温湿,是海洋性特征明显的季风气候B.与亚洲同纬度地方相比,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C.与亚洲同纬度地方相比,全年降水较多D.在春夏季节,经常遭受台风袭击3.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狭人稠 B.多火山、地震C.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 D.河流短小,水量小,流速缓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第一节日本教学目标:(一)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二)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三)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四)根据教材资料和课外资料,说出日本的交通运输特点。
(五)、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日本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六)能举例说明日本与我国在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密切。
新课导人:“东亚岛国”部分可由学生读图引入。
根据教材P.96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可由学生用颜色笔在地图上勾画或让学生上讲台指示挂图找地名,“多山的地形”部分可分下列步骤: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最后在图3—l上找出日本最大的平原:关东平原。
“温湿的气候”部分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在教法上,可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计算两地年降水量差。
或者投影自行设计的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并辅之以学生读图——计算——得出结论。
最后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山遍野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
“东西融合的文化”部分参照我国隋唐时历史,如鉴真东渡、派遣唐使等,表明日本文化受我国文化影响大。
“发达的经济”部分是本节教材的重点,可按以下步骤讲述:1.讲述日本经济概况。
强调其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和世界排名,强调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
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如此发达?附日本主要工业产品占世界市场比例和世界排名:2.承转:日本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国,更重要的是国内铁矿、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非常贫乏,工业原料、燃料非常缺乏,大量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进口。
8。
1。
1日本展示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日本动漫作品,从学生熟悉的东西引出日本.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预习导学强调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的关系。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
今天我们来了解与日本有关的地理知识。
这节课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和环境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题引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谐师生关系。
互动探究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提示自然环境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本节课首先了解日本的自然环境。
探究一:日本的位置和范围日本的地理位置展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了解日本的半球位置教师指导:日本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海陆位置通过读图、识图、讨论等教学形式,使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读图探究:给出日本附近海域的具体地图,引导学生看图找出日本的临海,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观察完成后,让学生上台指图,说出日本具体的海陆位置。
教师指导:日本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俄罗斯、中国、朝鲜及韩国相望。
读图探究,日本的纬度位置。
展示日本纬度位置图。
教师指导:日本经纬度位置:30°N~46°N130°E~150°E(二)领土组成读图活动:让学生读图找出日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四个主岛(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附近的许多小岛组成)。
探究二:日本的地形展示日本地形图,日本一半以上的人口都分布在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思考活动,为什么日本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区?结论,平原的地形适合人类居住。
通过日本分层设色地通过教材中的插图及教师提供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日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及其政区范围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利用图表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读图自主探讨问题,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观察中部以什么颜色为主?(黄色和褐色)这些颜色一般代表什么地形?(山地、高原和丘陵)利用排除法(高原是面积较大的黄褐色)总结中部以山地丘陵为主且面积较大,而四周则以绿色平原为主,且面积较小。
日本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地形以及气候特点、发达的经济2.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不知道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讲授新知一、东亚岛国(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8-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3)日本的人口、语言和民族中国领土面积是日本领土面积的25倍,可见日本“地狭”,日本人口密度约为中国人口密度的2.5倍,可见“人稠”,所以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的岛国。
日本居民主要是大和族,通用日语。
二、多山的地形(1)读图8—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图中看出,日本地势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海拔超过1000米的地方分布非常得零散,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可见日本的海拔不高,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从图中找出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8-2),是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日本不仅多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日本领士占全球内也面积四百分之一,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提问:为什么日本是一个多山,而且多火山地震的国家?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日本一、本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2.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三、教学难点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四、教学准备有关日本自然环境资料的搜集。
五、课程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文化特征。
2、日本经济发达的主要原因及水平,主要的工业部门3、说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原因,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的发展特点。
4、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通过资料和读图,理解日本因地制宜利用岛国多优良港湾来发展经济的成功之处。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归纳总结等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教学过程:片的,不仅本国需求量大,还大量向海外出口,但日本国土狭小,海域有限,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捕获到更多的鱼?〖小结与反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理解最深的是哪个知识点?现在还没弄懂的又是哪个?还想了解什么?板书设计:一、发达的经济1.充分利用本国有利条件,迅速发展经济2.工业部门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重要地位4、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二、渔业发达三、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四、主要城市巩固练习:“日本略图”,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日本领土由图中的①、②、③、④四个大岛组成B.图中⑤是日本的首都东京,位于濑户内海沿岸C.日本重要的海港主要分布在A大洋沿岸D.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B海域沿岸2.某班进行地理知识擂台赛,根据下列四位同学的叙述,你认为最先被淘汰出局是()A. 甲说:“富士山是日本最高峰”B. 乙说:“法国巴黎是世界艺术之都”C. 丙说:“澳大利亚是个‘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D. 丁说:“埃及是个沙漠之国,大部份居民是黑种人”3.读日本略图,回答(1)~(2)题。
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日本民族和人口方面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能简单说明日本多地震和火山的主要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日本经济的成功之处与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
并以此作为我们的借鉴,增强现代意识和发展意识。
重难点:
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气候特征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人:
以南京大屠杀为导入,让学生以史为鉴。
一、东亚岛国
1、根据教材P.69活动题,学生通过读图掌握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组成,通过比较,了解到本州是最大的岛屿。
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海、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士山和关东平原。
3、教师总结日本是一个群岛国家
二、多山的地形
1、在七年级上册的“六大板块示意图”上找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2、找出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的位置。
补充日本国的两个别称:“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3、活动:你知道日本最近几年发生过哪些大地震吗?请简单的描述?
4、阅读:《富士山》说说山顶有什么特点?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1、可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较温和,夏季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
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
最后补充说明:
东京和北京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虽然两地纬度相差不大,但是冬季东京比北京温暖,夏季比北京凉爽,气温变化幅度差异大,且东京降水量比北京丰富,这说明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的特点,这种海洋性气候特点主要因为岛国位置受海洋影响大形成的。
3、讨论:
读图8-3,说一说日本樱花的时空变化规律。
北海道的樱花开花的时间,比九州要迟一个月,你了解其中的原因吗?
归纳:日本因领土狭长,南北所跨纬度较大,南北气候差异大。
三、小结
教学反思: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