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又称白毛病、白霉病,具有分布广、潜伏期短、流行性强、传播快的特点,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是保护地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阻碍叶片的光合作用,对黄瓜后期造成严重的影响。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侵害叶片,亦为害茎部和叶柄,一般不为害果实。
温室大棚内一旦发病,发展迅速,严重时可造成叶片干枯甚至提早拉秧,严重影响黄瓜产量和品质。
除为害黄瓜外,还能为害西葫芦、甜瓜、南瓜、西瓜、冬瓜、丝瓜等。
近年来,白粉病有加重趋势,而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感病品种上为害程度甚至超过霜霉病,加之一定抗药性的产生,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
目前化学防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发生和发展的速度,2018年进行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试验,筛选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有效药剂,本研究为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试验数据。
材料与法供试作物供试作物为黄瓜,品种为新泰密刺。
试验病原菌:黄瓜白粉病病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Schlecht)Poll.]。
大棚宽度10 m,黄瓜株距10 cm,行距100 cm,试验地肥力中等。
供试药剂25%乙嘧酚SC,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4%四氟醚唑EW,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10%醚菌酯EW,天津汉邦植物保护剂有限责任公司;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20%四氟醚唑·醚菌酯SE,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室内毒力测定采用盆栽测定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1)育苗塑料营养钵育苗,基质为营养土(花卉土∶蛭石为2∶1),钵体上层覆盖约2 mm的营养土,每钵留2株苗,黄瓜2片真叶展开时开始试验。
(2)接种方法采集新鲜白粉病叶,配制孢子悬浮液,将新鲜孢子悬浮液喷施于接种叶片上,人工接种24 h后喷药,施药器械容量1 L、喷口直径1.0 mm的小型喷雾器。
黄瓜白粉病的无公害防治(1)农业防治重病温室、大棚可选用长春密刺、津杂2号、津杂3号、津研7号、,中农5号、秋棚1号等品种。
使用无病种子。
一般的种子要进行消毒处理,可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或用1%福尔马林浸种30分钟,50%多菌灵500倍液浸种1小时,捞出用水洗净后出芽播种。
也可用种子量0.2%―0.3%的敌克松、拌种双或多菌灵拌种。
培育无病壮苗。
苗床土要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50%多菌灵8克与适当于细土混均匀配制成药土处理床面。
施用充分腐熟的粪肥。
采用营养钵育苗。
做好苗床的温、光、水、气管理,培育出无潜伏侵染的壮苗。
重病棚、室应进行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进行5年以上轮作。
采用嫁接苗。
砧木采用黑籽南瓜、南砧1号等,嫁接苗定植,要注意埋土在接口以下,以防止嫁接部位接触土壤产生不定根而受侵染。
棚室普遍发病,而且病情严重,可利用春、秋茬间休闲时期,封闭棚室,利用太阳能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病菌。
每667平方米撒施100千克石灰、500千克碎稻草,翻耙入耕层后灌足水,然后覆盖地膜,封闭棚膜,15―20天。
定植自根苗,要选择晴天中午进行,精细定植,尽量减少定植时造成根伤口;定植后田间管理,以促根发苗为重点。
关键是温、水、肥、地的运用。
定植后及时深中耕,疏松土壤,通气增温,促进根系伤口尽快愈合,防止感染。
控制灌水,适时适量追肥,避免追施过量烧根,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防止早衰,减少潜伏侵染苗显症发病。
(2)化学防治在发病前或初见病株时及时利用药剂控制病情发生。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分解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分解700倍液,或40%双效灵水剂8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倍液,或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田丰―瓜枯宁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灌根,每株0.3―0.5千克。
结合0.2%浓度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
或者用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十50%田丰―瓜枯宁可湿性粉剂+磷酸二氢钾1000倍液叶面喷施。
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简介英文名 Cucumber powdery mildew异名黄瓜白霉病、白毛。
病原单丝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悬浮剂hl乳油ht)Pol l.,异名瓜类单丝壳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均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在黄瓜上有时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 m DC 也可引起白粉病,其无性孢子串生,短圆柱形,看不到线粒体。
寄主黄瓜、西葫芦、南瓜、冬瓜、甜瓜,以及西瓜、苦瓜、瓠瓜。
危害黄瓜的重要病害。
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重,造成黄瓜的产量损失,甚至提前拉秧。
分布全国各地均有发生。
详细资料为害症状病害先出现在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表现为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粉状圆形斑。
在条件适宜时,白色粉状斑点继续扩展,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直至布满整个叶片,看上去又象长了一层白毛,所以俗称、白毛病。
其后叶片逐渐变黄、发脆,白毛由白色转变为灰白色,最后叶片失去光合作用功能。
受害的叶柄和茎,症状与叶片基本相似。
病原物分生孢子梗圆柱形,不分枝,无色。
分生孢子椭圆形,单胞,无色,大小(30.2~39.5)微米×(7.38~22.12)微米。
闭囊壳褐色,球形,直径67.5~122.4微米,无孔口,表面有附属丝。
特性:该菌系专性寄生菌,只在活体寄主上存活。
侵染循环病原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棚室保护栽培的作物上越冬。
越冬的闭囊壳在气温达到20~25℃时散发出子囊孢子,或由菌丝形成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
发病后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在田间进行多次再侵染。
发生因素(1)环境:该病喜温湿、耐干燥。
温度10~30℃,相对湿度2 5%~85%,其孢子均可萌发。
发病最适温度16~24℃,最适相对湿度为75%。
温度高于30℃,湿度超过95%,则病情受到抑制。
黄瓜白粉病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
应用抗病品种。
可选用津杂2号、津杂3号等较抗病品种。
重病地与非寄主植物进行两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彻底清除病残体,并深翻土地。
加强肥水管理,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室内湿度。
防治植株徒长或脱肥早衰。
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湿27%高酯膜乳剂100倍液,在叶面上形成一层薄膜组织病菌侵人或抑制菌丝生长。
定植前,棚室用硫磺熏蒸消毒。
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25千克,锯末0.5千克,点燃熏蒸一夜。
黄瓜生长期发生白粉病可用硫磺熏蒸消毒。
按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0.15千克,锯末0.5千克,装盆,点燃熏烟。
(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
药剂可选用2%武夷菌素(B0-10)水剂200倍液,或2%农抗120(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3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或20%敌唑酮胶悬剂4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或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喷施。
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66-368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5种杀菌剂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试验郝敬吉吉1,张士海2,沙依热#吾汗3,齐为民4,赵维利3,程梅花3,徐冬梅3,范咏梅1(1.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91;2.塔城地区气象局,新疆塔城834700;3.塔城市设施农业管理中心,新疆塔城834700;4塔城地区农业技术推广学校,新疆塔城834700)摘要:=目的>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racearum、S p haerotheca fuliginea)是塔城地区温室黄瓜生长中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筛选出对温室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较好的杀菌剂,对该病进行有效控制。
=方法>选择成标、翠贝(醚菌酯)、阿米西达、多菌灵和百菌清药剂,采取喷雾法对黄瓜白粉病进行防治试验。
=结果>施药2次防治黄瓜白粉病较为有效,防治效果60%以上。
=结论>80%成标和50%翠贝能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并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药剂筛选中图分类号:S482.2;S436.42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330(2011)02-0366-03S tudies on5Kind of Fungicides for Cucumber Powdery MildewChemical Control in Greenhouse of Tacheng CityHAO Jing-zhe1,ZHANG Shi-hai2,Shayire#wuhan3,QI Wei-min4,Z HAO Wei-li3,C HE NG Mei-hua3,XU Dong-mei3,FAN Yong-mei1(11Institute o f plant protection,Xinjiang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U rumqi830091,China;2.Bureau o f Meteorology in Tacheng,Tacheng Xinjiang834700,China;3.Mangement center o f installation agricultural in Tacheng,Tacheng Xinjiang834700,China;4.The extension school o f agricultural techniques in Tacheng,Tacheng Xinjiang834700,China)Abstract:=Objective>Through survey and c ontrol effect test in field.=Method>Sunlight greenhouse cucumber powdery milde w occurrence and the greenhouse internal phase are close to the humidity relations in The Tacheng area.=Result>Chemical control cucumber powdery mildew comparatively quickly.=C onslusion>80%chengbiao and50%cuibei have a stronger protection and the treatment function than the triazolone and they are ideal substitution medicaments.Key words:Cucumber powdery mildew;Medicament;screening0引言=研究意义>黄瓜白粉病Erysiphe cicho racearum、Sphaerotheca f uliginea是黄瓜上的重要真菌病害之一,通常在黄瓜生长中后期植株长势衰弱时发病较重,对设施黄瓜生产造成严重危害[1]。
黄瓜叶子有白斑用什么药?5种原因多种方案,病虫害才需要喷药在种植黄瓜的过程中,经常能看到黄瓜叶片出现白斑现象,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需要经过细心观察和辨别才能识别出真正原因,找到处理的办法,有些情况下并不需要施用农药。
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黄瓜感染了灰霉病。
黄瓜灰霉病多发生在大棚栽培地块,多雨或者潮湿的情况下,露地也会发生灰霉病。
主要症状:黄瓜叶片最初表现为湿润性白色小斑点,后来病斑扩大为圆形或者不规则形,颜色加深,呈现黄白色、灰白色或黄褐色,病斑边缘为紫色至深褐色。
施用农药种类: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混杀硫悬浮剂500~600倍液、50%多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7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隔10天喷施一次,连续防治2~3次。
大棚黄瓜可以用45%百菌清烟剂、5%百菌清粉尘剂防治1-2次。
选用百菌清+啶酰菌胺或者百菌清+氟唑菌酰胺,间隔3天后再施药一次,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2.黄瓜感染了霜霉病。
黄瓜霜霉病在露地和大棚普遍发生。
主要症状:潮湿环境下,叶背病斑有白色或者灰白色霉层。
施用农药种类:用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与5%病美双按1:1混合后按照种子量的0.3%进行拌种。
用霜脲锰锌、灭克、抑快净、美派安、安克、烯酰吗啉、金雷多米尔和阿米西达等农药在发病初期喷雾。
大棚黄瓜用45%百菌清烟剂200g/亩+l0%霜脲氰烟剂200g/亩、15%百菌清·甲霜灵烟剂250g/亩进行烟熏,间隔6—7天1次。
用百菌清·甲霜灵粉尘剂、百菌清粉尘剂喷粉。
3.黄瓜感染了白粉病。
主要症状:黄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的叶片正面和背面产生近圆形的小白斑,逐渐扩大后连片白斑,后期变为灰白色,叶片枯黄、变脆、卷缩。
施用农药种类:发病初期,及时选用高脂膜乳剂、三唑酮、己唑醇、烯唑醇、丙环唑、四氟醚唑、戊菌唑、腈菌唑、氟硅唑、露娜森、乙嘧酚磺酸酯、乙嘧酚、嘧菌酯、氟菌唑、吡唑醚菌酯、苯醚菌酯、烯肟菌胺、多抗霉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嘧菌酯、代森锰锌、百菌清等喷雾。
摘要:2015~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几种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及使用技术,可为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
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7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40g a.i./hm 2、48%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WG 252~288g a.i./hm 2、50%烯酰吗啉·嘧菌酯WP 225~300g a.i./hm 2、50%吡唑醚菌酯WG 169~225g a.i./hm 2或60%霜脲氰·嘧菌酯WG 270~360g a.i./hm 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氟菌唑WP 90~120g a.i./hm 2、20%氟硅唑·嘧菌酯SC 135~165g a.i./hm 2或430g/L 戊唑醇SC 116.1~139.3g a.i./hm 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叶面喷施25亿芽孢/g 坚强芽孢杆菌WP 3.3~4.7g/hm 2、3亿CFU/g 木霉菌WG 5.6~11.1g/hm 2或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g/hm 2,其中,2种生防菌剂的防效均可达到65%以上,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g/hm 2的防效可达到82.0%。
以上药剂用药间隔期均为7~10d ,连续喷施3次。
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
关键词:黄瓜;霜霉病;白粉病;灰霉病;防治效果;药效试验中图分类号:S642.2;S436.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18)02-0061-06收稿日期:2018-02-28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项目(2016YFD0201006)作者简介:路粉(1985-),女,河北邢台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杀菌剂应用研究。
E-mail :152****4930@126.com 。
四氟醚唑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好
白粉病是黄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暴发性和流行性强,对产量影响大,目前主要采用化学
防治方法加以控制,生产上用硫磺、三唑酮等药防治黄瓜白粉病多年,导致防效下降。
为筛选高效安全药剂,2010年笔者选用多种新型杀菌剂进行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其中四氟醚唑防效较好。
试验在黄瓜白粉病盛发初期,分别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1%多抗霉素水剂100倍液、1%蛇床子素水剂330倍液、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600倍液喷雾,以清水为对照。
试验结果:4%四氟醚唑水乳剂1000倍液处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效果最好,施药后7天病叶减退率为80.7%,病指减退率为86.3%;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1%多抗霉素水剂100倍液处理效果相当,病叶减退率分别为60.2%、54.8%、52.6%,病指减退率分别为68%、66.4%、73.6%;1%蛇床子素水剂330倍液和50%硫磺、三唑酮悬浮剂600倍液处理效果不想理,病叶率分别下降26.5%和34.2%,病指分别下降50%和47.5%。
试验结果表明,四氟醚唑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应积极推广应用。
多抗霉素作为生物农药对黄瓜白粉病也有较好防效,可以与上述药剂交替使用,或在采收期使用。
- 1 -。
多抗霉素等6种生物农药对温室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摘要:经田间试验,多抗霉素、农抗120、菇卫士、百里香、银果、苦参碱等6种杀菌剂中,多抗霉素、农抗120对黄瓜白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田间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关键词:生物农药;防治;黄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是为害黄瓜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掌握多抗霉素等6种生物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我们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延边春雷生物药业有限公司);0.50%苦参碱水剂(南京神雨绿色药业有限公司);20%银果可湿性粉剂(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5.60%百里香油(普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上海);4%农抗120水剂(武汉科诺生物农药有限公司);菇卫士乳油(武汉新宇食用菌研究所)。
1.2试验方法试验设7个处理,①清水CK;②多抗霉素200倍液;③苦参碱杀菌剂800倍液;④银果(20%可湿性粉剂)600倍液;⑤百里香油500倍液;⑥农抗120(4%水剂)200倍液;⑦菇卫士1500倍液共七个处理。
试验于2003年12月11日在榆中县清水驿赵家岔村杨生贵日光温室种植的黄瓜地里进行,小区面积7.50m2,随机排列,三次重复。
第1次于当日上午10:30用背负式喷雾器均匀喷洒,12月19日上午喷第2次药,12月31日上午喷第3次药,到2004年1月8日、1月14日、调查防治效果。
每小区连续调查10株,记载每株每个叶片的发病程度。
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0级:叶片上无病斑;1级:叶片上有零星病斑;2级:病斑占叶片面积1/4;3级:病斑占叶片面积1/4-1/2;4级:病斑占叶片面积1/2以上。
2试验结果与分析供试的生物农药的病叶数、病叶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多抗霉素、农抗120与对照呈极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59.77%、57.58%;菇卫士、百里香与对照呈显著差异,防效分别为50.28%、48.24%;银果、苦参碱杀菌剂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表1)。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
1.发生症状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下部叶片正面或背面出现白色小粉点,后扩大为圆形粉状斑。
在适宜条件下,白色粉状斑点继续扩展,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区,并布满整个叶片,象长了一层白毛,所以俗称白毛病。
发病后期白毛变为灰白毛,整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
2.防治方法
2.1选用抗病品种。
2.2种子消毒:用1%抗枯宁悬浊液20ml加10kg水浸种1h,根除种子上带的白粉病菌。
2.3栽培管理①彻底消除棚室内的杂草、残株,防止病菌寄生;②床土可先用50%多菌灵等药进行消毒;③黄瓜幼苗定植后尽量少浇水,防止徒长。
控制氮肥施用量,注意增施磷、钾肥。
结瓜期可加大肥水量,并适时喷施叶面微肥,防止植株早衰,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④病株或病叶及时摘除。
2.4药剂防治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15%粉锈宁1000~1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1。
5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
摘要选择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佳的药剂。
结果表明:特克来、腈茵唑和百茵清这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高,且安全性好,适宜在朝阳地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中图分类号S43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8421(2009)11-067-01
黄瓜白粉病(图1、2)是辽宁省朝阳市这几年黄瓜上的主要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且黄瓜白粉病病菌对某些药剂已产生抗药J生,造成防治效果下降,不适合继续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防治药剂。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张志家的黄瓜园。
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08年7月份进行,此时正值黄
瓜结果盛期。
设计了6个处理,为5种农药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
试验处理分别为:①12.5%腈菌唑WP(丹东市农药总厂)480 ml/hm2;②50%特克来水悬浮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2 400g/hm2;③80%安美兰水溶性分散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500 g/hm2;④15%粉锈宁WP(江苏省剑湖县农药厂)1 500倍液;⑤75%百菌清WP(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800 g/hrn2;⑥清水对照(CK)。
各处理药剂量均为1 125 kg/hm2。
1.3试验过程
1.3.1喷药时间及次数。
7月11日喷药1次,7月16日和7月22日分别再施药1次,一共施药3次。
1.3.2药效调查。
定点定株定叶调查,每小区调查10株,每株调查3片叶,每次施药前和最后1次施药后5~7 d(7月11、16、22、29日分别调查1次),按分级标准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施药后注意观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1.3.3药效计算与统计。
试验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防治效果、推荐剂量、施药日期、方法、施药次数及间隔期、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等,撰写出试验报告。
2结果与分析
2.15种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从表1可以看出,药前(7月11日)各处理病情指数均为0,药后5 d(7月16日)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为1.30~2.31,防效为55 .77%~76.73%;第2次喷药后6 d(7月22日),各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为2.04~40.74,空白对照的病情指数为91.48,防效分别为90.51%、6
3.94%、89.88%、87.60%和55.61%。
处理②、①、⑤与处理④、③间差异较明显;第3次喷药后7 d(7月29日),各处理病情指数为2.50~60.13,空白处理为100,防效分别为90.84%、4
4.08%、94.89%、82.36%和38.71%,与第2次药后调查的结果相同。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第1次喷药后5 d各药剂处理防治效果不明显,连续防治2~3次后处理②、①、⑤这3个处理防效比较理想,药后7 d(7月22日)防效全部达到80%以上,效果很好。
而处理④、③这2个处理防效较低。
2.25种药剂对黄瓜的安全性。
5种药剂对黄瓜均比较安全,未发现任何药害,但雨季施药应注意雨后及时补喷。
3小结与讨论
该试验结果表明,特克来、腈菌唑和百菌清这3种药剂
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高,且对黄瓜安全性好,适宜在朝阳地区推广使用。
推荐用量:50%特克来水悬浮剂商品量2 400g /hm2、12,5%腈菌唑商品量480 ml/hm2、75%百菌清WP 1 800g/hm2。
施药应在病害初发期,采用喷雾方法,施2次以上才能达到较高防效,施药间隔期以5~7 d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