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白粉病有什么好用的药
- 格式:docx
- 大小:1.71 MB
- 文档页数:3
各种作物的白粉病特效药介绍
白粉病主要为害作物的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在叶片上开始产生黄色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由麦类白粉菌引起,主要为害小麦、大麦、黑麦、燕麦等,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白粉病特效药有哪些吧!
黄瓜白粉病特效药
发病期间用控白可湿性粉剂50克每亩,或控白水乳可用5%百菌清粉尘,或升华硫磺粉喷粉。
特别应提及的是用0.1~0.2%的小苏打溶液喷雾防治效果良好,小苏打为弱碱性物质,可抑制多种真菌的生长蔓延。
喷洒后可分解出水和二氧化碳,尚有促进光合作用之效,而且价廉、安全、无污染。
月季白粉病特效药
发芽前喷施5硫合剂,发病初期喷施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施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也可喷施0.02~0.03%高锰酸钾溶液。
甜瓜白粉病特效药
1、每20~30毫升乙嘧酚醚菌酯升级精准复配(控白)加水15公斤。
每7天喷药一次,喷药2~3次。
该药在白粉病单独发生地块或同时轻微发生霜霉病的地块采用。
注意在配药时不能和其它任何农药和化肥混配,配药要用清水,渠水要经过沉淀后才可配药。
1。
汇报人:日期:•引言•黄瓜白粉病的症状和诊断•无公害防治技术目•无公害防治技术的效果•结论录01引言黄瓜白粉病会导致叶片出现白色粉状物,随着病情加重,叶片会逐渐枯黄,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
叶片枯黄感染白粉病的黄瓜植株生长发育受到阻碍,果实产量和品质下降,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
产量下降白粉病菌在适宜条件下可迅速繁殖和传播,短时间内即可感染整个园区。
传播速度快黄瓜白粉病的危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产品残留,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采用环保型的农业防治措施,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无公害防治技术,可以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
030201无公害防治的重要性02黄瓜白粉病的症状和诊断症状识别在黄瓜的叶片上,会产生一些小型的白色粉斑,通常只有1-2mm宽,2-3mm 长。
这些粉斑会逐渐扩大,并连接成片,形成一层白色粉状物,有时甚至会覆盖整个叶片。
后期症状病情严重时,黄瓜的叶片会逐渐变黄,甚至枯死。
叶柄和瓜藤上也会出现白色粉斑,有时还会伴有黄色的褪色斑点。
观察症状通过对黄瓜植株的观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患上了白粉病。
如果发现叶片上有白色粉斑,且粉斑会逐渐扩大并覆盖整个叶片,同时叶柄和瓜藤上也会出现类似的症状,那么就可以初步诊断为白粉病。
显微镜检查将患病叶片上的白色粉斑制成显微镜样本,通过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这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这可以帮助确诊黄瓜白粉病。
鉴别诊断虽然白粉病是黄瓜常见的病害之一,但还有其他类似病害也会引起类似的症状。
因此,在诊断时需要与其他病害进行鉴别,避免误诊。
诊断方法03无公害防治技术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种植环境,选择适合的、抗病的黄瓜品种。
选用抗病品种尽量避免与白粉病易感作物连作,尤其是与葫芦科作物轮作。
合理轮作及时清理病残体,合理施肥和水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小晴说病害】——黄瓜白粉病“别得瑟了,在右半部分呢,小样,你擦点粉我就认不出来你了”4 这个也是,话说有没有种粉黛的感觉,我只想说,小黄啊,这是咋擦的呀,一块一块的啊?注意这张图上还有一个其他的病害,有知道的没,知道的赶紧说啊!不说就让别人说了啊,所以还是赶紧说啊!!5 都说绿叶衬红花,怎么滴,俺绿叶衬黄花就不行了啊,都说黄花大姑娘,有说红花大姑娘的吗?这可不是一般的绿叶,这是一个擦了粉的绿叶,爱美之心叶叶有之啊!6 这个也是发病初期,同时呢可以看出这个是收到低温冷害的影响了。
明显的向下耷拢着。
7 这个还有点畸形,受到一定影响之后呢,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染病!8 这个就逐渐发展,逐渐要布满整个叶片了!不过他们还是白的!9 这个呢,是病毒和白粉混合发生!几乎叶片上都是!10 这个表现为生理上也有一定问题,应该是缺素,或者气候不适引起的!所以说植物已感病,往往都是比较脆弱的时候,就是传说中的屋漏偏逢连夜雨啊!11 发展到中期的,这个病呢,同时也是在黄瓜生长的中后期发生的!首先是像图片中这样先是布满白粉影响光合作用!12 找个来细看一下下!13,放大,来看,一般都是一簇一簇的!之后连成一片!14再来放大,话说用没有看到底部有点变黑的感觉,对喽,这个时候人家就进入了发情期,哦,不对,应该文雅点,叫青春期吧,就可以繁殖下一代了!还好这些话当初教我的生物老师看不到,要不是,直接就给我咔嚓了~~15,看,看看,这个就是人家的成年期了,也是人家的繁殖的大好时间啊,逐渐的白粉下面会出现一些小黑点,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人家爱的结晶啊~好吧!我承认丫的有点麻!16 来咱好好看看这结晶,放大了看,话说在这么些白丝在一起,是吧,这么长时间,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于是乎人家也就日久生情,于是乎人家就产下了这小小的子囊壳,这也就是人家的有性阶段,可以那个啥的,由于涉及敏感词汇,此处省略一百三十二个字儿~17 这个是背面的,只是靠近叶柄叶脉的部分能看到白粉,而也背面没有过多的白粉及霉层!18 这个之后是蔓延到茎干上的,这时候俺的小手有点抖,照花了露了。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贾玉芳(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山西 昔阳 045300)摘要:为了解微生物菌肥(菌剂)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选择4种不同菌肥进行了田间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均对黄瓜白粉病有防治效果,除20%井岗霉素外,8%宁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均表现较佳,可选择使用。
关键词:微生物菌肥;大棚;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田间试验贾玉芳. 微生物菌肥对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0):45+47.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种植中的常见病害,对产量影响较大,大多数种植户会选择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长期使用化学药剂会降低黄瓜品质,污染周边环境,造成恶性循环。
使用微生物菌肥(菌剂)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孢子萌发扩散,同时诱导植株发育期间产生抗病性,从而高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扩散。
本试验研究了几种微生物菌肥(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期筛选出对黄瓜白粉病起到良好防治效果的微生物菌肥,提升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1]。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在昔阳县半蕾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棚中开展,试验面积666.7 m2。
当地为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9.3℃,无霜期162天,日照总时数2484 h。
1.2 试验材料1.2.1 微生物菌肥。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微生物菌肥(菌剂)的化学名称、生产厂家、剂型及使用倍数详见表1。
1.2.2 试验品种。
试验品种为园丰元6号青瓜,为山西夏县园丰元蔬菜研究所推出的杂交品种。
该品种中早熟,长势较强,主侧蔓均可结瓜,雌花率较高,瓜条直顺,长约35 cm,颜色深绿有光泽,刺白密,瓜把较短,品种优良,适宜在春、夏、秋季种植。
该品种对白粉病抗性一般,需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感病减产。
1.3 试验设计试验设置5个处理,分别喷施8%宁南霉素、20%井岗霉素、10%多抗霉素素、4%春雷霉素、清水(CK),重复3次。
2021.10黄瓜是重要的蔬菜品种之一,在我国已有超过2000a 的栽培历史[1]。
黄瓜白粉病()是黄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属气传病害,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2],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发病,病斑白色、近圆形,之后逐渐向上为害,叶正面病斑较多,严重时茎秆和叶背面均可感病;发病后期,病斑连接成片,整个叶片被白色霉层覆盖,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植株早衰甚至死亡[3]。
尤其近几年,我国设施蔬菜面积快速增加,为其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4],加之该病害容易产生抗药性[5],导致其在我国各大产区为害愈发猖獗,难以控制[6]。
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公司开发的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 类),与以往的SDHI 类杀菌剂相比,其结构新颖,活性更高,内吸传导性更优异,对作物新生叶片的保护作用更强。
因此,其持效期更长[7]。
将该药剂与苯醚甲环唑复配,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目前,未见该复配药剂在黄瓜白粉病防治上的相关报道,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探明了该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推荐剂量,为该药剂的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供试药剂:200g/L 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SC),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对照药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WG),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5%乙嘧酚悬浮剂,江西禾益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2供试作物供试黄瓜品种为田娇7号。
1.3试验方法试验在唐山市丰南区后打弓庄村常年发生黄瓜白粉病的日光温室内进行。
黄瓜于2019年2月16日定植,苗情一致,均为2叶1心,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距1.0m,窄行距0.5m,株距0.3m。
试验于发病初期开始用药,2019年3月29日和4月6日喷药2次(生产中用1次药较难控制白粉病的发生,因此试验设计为连续2次用药,间隔7d)。
试验设7个处理,供试药剂200g/L 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有效成分100、130、200mg/L,对照药剂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有效成分284mg/L、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00mg/L 和25%乙嘧酚悬浮剂有效成分800mg/L,空白对照,每1hm 2喷施药液675kg,喷药时注意叶片正反面均匀喷雾。
36%硝苯菌酯乳油防治黄瓜白粉病示范试验作者:姜策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年第04期摘要:为验证36%硝苯菌酯乳油防治白粉病的效果,在葫芦岛兴城市开展黄瓜白粉病防治试验。
结果表明,36%硝苯菌酯乳油1000倍液处理区黄瓜生长正常,未观察到药剂对黄瓜产生药害;白粉病发病初期喷施后间隔7天再次施药,可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
关键词:硝苯菌酯;黄瓜;白粉病;试验中图分类号:S6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4-0020-0236%硝苯菌酯乳油是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研发的防治白粉病新型杀菌剂。
按照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安排,在兴城市开展了36%硝苯菌酯乳油防治黄瓜白粉病示范试验,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作物及药剂供试作物:黄瓜。
供试品种:博美69-2。
试验药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36%硝苯菌酯乳油。
对照药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的25%嘧菌酯悬浮剂;山东美罗福农化有限公司的30%硫磺·三唑酮超微可湿性粉剂。
试验防治病害:黄瓜白粉病(Sphaerotheca fuliginea Poll)。
1.2 种植条件示范地点:辽宁省兴城市宁远街道地号村。
示范田土壤类型为棕壤土,试验地土壤pH值为7.1,有机质含量2.8%。
定植时使用亩施农家肥5 000 kg、三元复合肥40 kg和生物菌肥40 kg做基肥。
黄瓜栽培类型为棚室栽培,黄瓜进入结果盛末期,株距20 cm,畦距为145 cm。
试验期间浇水2次,冲施肥2次(每次加硝酸钾10 kg/667m2、生物菌肥20 kg/667m2)。
1.3 试验方法1.3.1 试验设计本示范试验共设4个处理,处理间顺序排列,不设重复,示范面积共计0.2 hm2。
试验药剂与对照药剂分组及用量见表1。
1.3.2 施药方法在黄瓜白粉病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施药时间在上午9点至11点间,第1次施药后7 d再进行第2次施药。
5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的筛选摘要选择5种药剂进行了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从而筛选出防治效果较佳的药剂。
结果表明:特克来、腈茵唑和百茵清这3种药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高,且安全性好,适宜在朝阳地区推广使用。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中图分类号S43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421(2009)11-067-01黄瓜白粉病(图1、2)是辽宁省朝阳市这几年黄瓜上的主要病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而且黄瓜白粉病病菌对某些药剂已产生抗药J生,造成防治效果下降,不适合继续使用。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于2008年进行了5种药剂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效对比试验,以期筛选出防效较好的防治药剂。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点试验选择在朝阳市龙城区七道泉子镇上河首村张志家的黄瓜园。
1.2试验设计试验于2008年7月份进行,此时正值黄瓜结果盛期。
设计了6个处理,为5种农药处理和1个空白对照处理,4次重复,共24个小区。
试验处理分别为:①12.5%腈菌唑WP(丹东市农药总厂)480 ml/hm2;②50%特克来水悬浮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2 400g/hm2;③80%安美兰水溶性分散剂(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500 g/hm2;④15%粉锈宁WP(江苏省剑湖县农药厂)1 500倍液;⑤75%百菌清WP(江苏利农化学有限公司)1 800 g/hrn2;⑥清水对照(CK)。
各处理药剂量均为1 125 kg/hm2。
1.3试验过程1.3.1喷药时间及次数。
7月11日喷药1次,7月16日和7月22日分别再施药1次,一共施药3次。
1.3.2药效调查。
定点定株定叶调查,每小区调查10株,每株调查3片叶,每次施药前和最后1次施药后5~7 d(7月11、16、22、29日分别调查1次),按分级标准调查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施药后注意观察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及有无药害产生。
1.3.3药效计算与统计。
试验结束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防治效果、推荐剂量、施药日期、方法、施药次数及间隔期、安全性评价、注意事项等,撰写出试验报告。
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措施咱种黄瓜的,最头疼的就是这白粉病了。
你看那黄瓜叶子上,一开始就像撒了一层白面儿似的,白花花的,看着就闹心。
我呀,就天天在这黄瓜地里转,想把这病给治喽。
我就想啊,这病就像个小贼,偷偷摸摸地就来祸害我的黄瓜了。
咱先得从源头抓起。
这黄瓜种的时候,我就精挑细选那些壮实的种子,就像挑媳妇似的,得挑好的。
我还跟卖种子的老张说呢,“老张啊,你可别坑我啊,这种子要是不好,我那黄瓜地可就全完了。
”老张就拍着胸脯说,“放心吧,这都是好种子。
”种下去之后呢,这地里的环境可重要了。
我就瞅着这地,得通风透光啊。
我有时候就对着那黄瓜架子发呆,心里想,这架子搭得是不是太密了呢?这风都吹不进来,黄瓜不得憋出病来啊。
我就赶紧动手调整,把那些多余的枝枝蔓蔓都给去掉。
这时候,我那老伴儿就走过来说,“你这又是折腾啥呢?”我就不耐烦地说,“你懂啥,这黄瓜要是得了白粉病,咱一年白干了。
”这浇水也有讲究。
我就小心翼翼地,不能让地里太湿了,湿哒哒的就像个澡堂子似的,那白粉病就喜欢这种环境。
我就拿着水瓢,一点一点地浇,就像喂小孩似的。
我还跟我那黄瓜说呢,“小宝贝儿啊,可别生病啊,我这浇水都这么小心了。
”要是真发现有白粉病的迹象了,那可得赶紧用药。
我就跑到镇上的农资店,跟那老板说,“老板啊,给我拿点治黄瓜白粉病的药,要好使的啊。
”老板就给我推荐了几种药,还跟我说怎么用。
我就像得了宝贝似的,赶紧拿回家。
用药的时候,我就戴个破草帽,背着个喷雾器,在黄瓜地里来回走。
那喷雾器喷出的药雾,就像一层雾蒙蒙的纱,我就想,这纱要是能把白粉病都给罩住就好了。
还有啊,我听人家说,有些土法子也能防治白粉病。
我就到处打听,有个老嫂子跟我说,用牛奶和水混着喷在黄瓜上能管事。
我一开始还不信呢,我就皱着眉头说,“这牛奶喷黄瓜上,不是浪费吗?”但我寻思试试呗,就弄了点牛奶,稀释了之后往黄瓜上喷。
你还别说,好像还真有点效果。
咱种黄瓜的,就是跟这些病害作斗争。
这白粉病就像个难缠的对手,但是我不怕它,我就天天守着我的黄瓜地,我就不信治不了它。
黄瓜生病不用慌,这些农药帮你忙昨天有瓜农私信我黄瓜霜霉病打什么药好?为什么打了药不见好转?其实病害比起虫害确实难以防治,因为虫子刚危害时我们可以看到,及时采取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就可以控制危害。
但病害在发生时很难容易发现,一旦发现症状了就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防治效果肯定会下降,病害一定要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在发病前喷药预防或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一、黄瓜霜霉病。
可以在发病初期选择40% 氟吡菌胺·烯酰吗啉悬浮剂30-45毫升/亩或53% 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110-120克/亩或69%烯酰·锰锌水分散粒剂117-133克/亩或78%烯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4-30克/亩或70%烯酰·霜脲氰水分散粒剂30-40克/亩,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发生严重田块可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农药安全间隔期。
黄瓜霜霉病危害症状二、黄瓜白粉病。
可以在发病初期选择30%肟菌·戊唑醇悬浮剂25-37.5毫升/亩或7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2-16克/亩或40%苯甲·吡唑酯水分散粒剂20-30克/亩或44%嘧菌·戊唑醇悬浮剂14-17毫升/亩或32%己唑·醚菌酯悬浮剂7.5-10毫升/亩,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发生严重田块可间隔5-7天再喷施一次,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农药安全间隔期。
黄瓜白粉病危害症状三、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可以在发病初期选择如53.8%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68-83克/亩或2%春雷霉素·四霉素可溶液剂67-100毫升/亩或2%中生·四霉素可溶液剂40-60毫升/亩或27%春雷·溴菌腈可湿性粉剂60-80克/亩或40%喹啉铜悬浮剂50-70毫升/亩或30%噻唑锌悬浮剂83-100毫升/亩等药剂防治,以上药剂任选一种,均匀喷雾防治,根据病情发生程度5-7天一次,连续2-3次,注意农药交替轮换使用和农药安全间隔期。
乙嘧酚磺酸酯:制剂EC、WP。
作用机理与特点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
内吸性杀荫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故耐雨水冲刷。
施药后持效期10~14d。
应用适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观赏植物、大田作物。
安全性对草莓、苹果、玫瑰等某些品种有药害。
防治对象各种白粉病,如苹果、葡萄、黄瓜、草莓、玫瑰、甜莱白粉病。
使用方法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50~375g(a.i.)/hm2。
乙嘧酚:制剂EC、LS、SC。
作用机理与特点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
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禾谷类作物白粉病。
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250~350g(a.i.)/hm2。
种子处理,使用剂量为4g(a.i.)/l000g种子。
二甲嘧酚:作用机理与特点腺嘌呤核苷脱氨酶抑制剂。
内吸性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
可被植物根、茎、叶迅速吸收,并在植物体内运转到各个部位。
应用主要用于防治烟草、番茄、观赏植物的白粉病,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50~l00g(a.i.)/hm2。
土壤处理,使用剂量为0.5~2kg(a.i.)/hm2。
醚菌酯:黄瓜白粉病(100-150)克每公顷草莓白粉病(100-166.7)毫克每千克乙嘧酚:黄瓜白粉病(234.38-351.56)克每公顷使用方法均为喷雾这是在最新农药电子手册上查到的,理论上是醚菌酯的效果要好些。
醚菌酯对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如:葡萄白粉病、小麦锈病、马铃薯疫病、南瓜疫病、水稻稻瘟病等病害,特别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特效。
由于白粉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用醚菌酯防治白粉病时,需与甲基托布津或成标混用,也可与三唑类药剂轮换使用,不要连续使用,每茬作物使用次数不要超过3次。
醚菌酯对水生生物鱼有一定毒性,不要污染地表水源.开花结果期选用生物农药2%农抗120较好。
黄瓜白粉病无公害防治技术
(1)症状和发病规律黄瓜白粉病俗称“挂白灰”,各地普遍发生,是保护地黄瓜栽培中的重要病害之一,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次之,果最轻。
发病初期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环境适宜时,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
上面布满白色粉末状的霉,病叶枯黄发脆,但不易脱落。
有时(秋季多见)病斑上出现散生或成堆的小黑点。
叶柄与嫩茎上的症状与叶片相似,但白粉较少。
病害逐渐由植株下部往上发展。
白粉后期可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严重时植株枯死。
在低温干燥地区病原真菌以闭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在保护地或较温暖的地区以菌丝体在黄瓜植株上越冬,没有黄瓜种植时,可在花房中的月季、凤仙花等花卉上越冬。
病菌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露地田间湿度大,温度16-24℃时该病易流行,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保护地湿度大,空气不流通,比露地发病早且重。
(2)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与非瓜类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并烧毁或深埋;定植前每100立方米空间用硫磺粉200-250克,锯末500克掺匀,密闭熏一夜;定植后注意通风透光,降低棚内湿度,及时供应肥水,防止瓜株徒长或脱肥早衰。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27%高脂膜乳剂50-100倍液,或2%农抗120水剂或2%
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白粉病对硫特别敏感,可选用40%多硫胶悬剂800倍液,或40%硫磺胶悬剂500倍液,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5000倍液,每7-10d喷一次,连喷2-3次。
黄瓜常见病虫害的农药防治
黄瓜在生长发育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农民朋友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常常误认为是病虫害所至,并进行药剂防治。
黄瓜常见病虫害的农药防治办法如下:
1、黑星病:可用福星8000倍液、50%多菌灵800倍液+70%代森锰锌800倍液或用45%百菌清烟雾剂熏烟,每亩200-250克,连防3-4次。
2、白粉病:可采用15%粉锈宁1500倍液、“农抗120”150倍液、50%硫悬浮剂300倍液、43%好立克4000倍液。
7天一次,药剂交替使用,不宜连用粉锈宁,因其会抑制黄瓜生长。
3、炭疽病:采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代森锰锌、炭疽福美均有一定防效,另外用平腐灵600倍液防治黄瓜炭疽病效果也很好。
4、枯萎病和蔓枯病:发病前用抗菌剂进行喷雾: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12.5%增效多菌灵300倍液。
也可采用60%DTM可湿性粉剂35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0%双效灵3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500克,3-4天一次,连灌三次。
5、美洲斑潜蝇:采用1.8%齐螨素3000倍液防治,在配药时加入
500倍消抗液(害力平)和适量白酒可提高疗效。
用药前将下部受害严重的老叶摘除深埋处理。
6、细菌性角斑病:可用50%DT500倍液、60%琥乙磷铝(DTM)500倍液、77%可杀得400倍液防治。
3-5天一次,连喷2-3次。
黄瓜常见病虫害的病害发生快,发生面广,虽然难于防治,但是采用农药防治黄瓜常见病虫害效果也是挺不错的!。
黄瓜白粉病相对来说比较好识别,就是叶片正面有一层白粉,开始的时候这一个斑,
那一个点的,是白色的。
逐渐发展,就聚集到一起了,后期由于菌丝的老熟(菌丝年龄大了),会感觉病斑上的粉状物有点发灰,再后期就是灰色的菌丝下面会密布一些小黑点。
白粉病不是一个难防治的病害,但是,好多种植户就觉得这个病无所谓,不会造成太
多损失前期有点就不打药,结果到了后期就控制不住了,这里要强调一下的,白粉病一定
要打,它属于一个隐性减产的病害,因为白粉菌不仅会大量的吸收黄瓜叶片的营养(擦掉
白粉病斑后病斑下黄瓜叶片发黄),而且还会覆盖叶片,同时影响光合作用,导致产量下降。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瓜类作物连茬的温室、大棚是病菌的主要越冬场所。
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
水传播,从叶面直接侵人。
病菌产生分生孢子的适温为15~30°C,相对湿度80%以上;当相对湿度降至25%时,分生孢子也能萌发。
孢子遇水时,易吸水破裂,萌发不利。
温室大棚和田间在淹水或雨后干旱,白粉病发病重,这是因为干旱降低了寄主表皮细胞的膨压,对表面寄生并直接从表皮侵人的白粉菌的侵染有利,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
现时,或持续闷热,白粉病极易流行。
黄瓜栽培过密、光照不足、管理粗放、植株徒长、
早衰都会促使白粉病重发生。
白粉病前期症状,白粉菌丝吸收黄瓜营养导致叶片发黄。
白粉病后期菌丝老熟呈现灰色,下面长有小黑点。
药剂防治:喷雾可选用德国进口品萃病害专用疫苗套餐,二次稀释后兑水120斤
~150斤叶面喷施。
采用独创“335”方法进行治疗新型配方见效快,效果好,没有抗药性。
植物内源外源双重治疗效果加倍。
产品功效:
1: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灭病菌对病害有效!抑制病菌孢子新陈代谢,控制细胞再次分裂和分化,同时螯合离子被萌发的病源菌孢子吸收,直接在病源菌内部杀死孢子细胞。
2:施用后迅速破坏病菌蛋白酶而使病菌死亡,能并对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严密的保护药膜,与植物亲和力较强,耐雨水冲刷;药膜缓慢释放杀菌的因子,有效抑制病菌的萌发和侵入,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
常规药剂:百菌清、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这样的药剂打上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