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及产生原因1
- 格式:pdf
- 大小:92.61 KB
- 文档页数:1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受到霉菌的侵染,导致饲料品质降低的现象。
霉变后的饲料会产生有害物质,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从饲料霉变的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 环境因素饲料在存放的过程中,容易受到潮湿、温度过高或过低、通风不良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促进霉菌的生长,导致饲料霉变。
其中,湿度是造成饲料霉变的主因之一,因为霉菌需要潮湿的环境才能繁殖。
而且,温度也对饲料霉变有很大的影响。
高温会使其水分挥发,降低抗氧化物质的含量,而低温会抑制饲料中的微生物活性,从而控制霉变的发生。
2. 预处理不当饲料预处理不当也是饲料霉变的原因之一。
例如,饲料在收割后处理不及时,时间过长,暴露在阳光下,以及蒲公英花等杂草未清理干净也会促进饲料的霉变。
因为这会让饲料易被潮湿和受到空气中的细菌污染,造成霉菌大量繁殖,导致饲料霉变。
3. 饲料组成饲料的组成也会影响饲料霉变的发生。
例如,谷类作物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而这些碳水化合物是霉菌的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谷类作物更容易发生霉变。
同时,干草和饲料颗粒较小的饲料,也更容易发生霉变。
因为,颗粒太小会增加饲料的表面积,让霉菌更容易侵入饲料内部。
4. 储藏设施饲料储藏设施的不足会增加饲料霉变的风险。
例如,饲料堆积在地面上,容易受到潮湿和细菌污染,导致饲料霉变。
此外,如果饲料贮存的容器未经密封,也容易让空气和水分进入饲料内部,从而加速饲料霉变的发生。
二、饲料霉变的影响1. 品质下降霉变的饲料会失去一部分水分和其他营养成分,从而导致饲料的品质和口感下降,饲料的热量和蛋白质含量也会减少,从而直接影响到动物的食欲和消化吸收。
2. 产生毒素霉变的饲料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如黄曲霉素、赤霉素等,这些物质对动物的健康产生直接的危害。
这些化合物会引起若干种疾病,包括肝毒性、呼吸道疾病和神经性疾病等。
3. 影响生产性能在动物生产过程中,饲料霉变会造成动物健康问题和生长迟缓,导致动物体重下降和生产性能下降。
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情况及防控措施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发酵和存放过程中产生的一类有害物质,它们极易产生在粮食、饲料、食品等食品中,对动物健康和发展带来重大威胁。
本文将针对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的情况及防控措施进行介绍。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主要是由于原料、存放环境和制造过程中的不卫生导致的。
主要的霉菌毒素有黄曲霉素、赤霉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1. 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一种影响饲料的镰刀菌属(Aspergillus)霉菌毒素,它主要存在于玉米、谷粉、糯米、糙米中。
黄曲霉素的长期食用会对猪、鸡、牛等动物的肝脏、免疫系统、生殖系统等产生严重的危害。
赤霉素是由赤霉菌( Fusarium)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小麦、大麦、玉米、燕麦等谷类作物中。
传统地,赤霉素主要导致的韧皮癌(粗毛规)病对雌性动物是有危害的。
二、饲料污染预防措施尽管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非常危险,但通过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可提高饲料的品质和保证动物的健康。
以下是防控措施的关键点:1. 采购优质原料饲料生产企业应该要采购经过严格检验合格的高质量原料。
采购的原料必须被登记并经过检验批准。
同时,不能使用失效、霉变、有毒有害、不能吃的原料作为饲料原料。
2. 合理运输、存储原料的运输过程中,要确保饲料的完整性和干燥性,以防止霉菌的生长。
它必须在干燥、阴凉、不潮湿的环境下储存。
3. 空气环境和维护设备清洁卫生在饲料生产的过程中,应确保空气和设备的清洁,以减少霉菌生长的机会。
4. 审查饲料抽样检测饲料企业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饲料的抽样检测,以确保饲料中不含过量的霉菌毒素。
如果检测结果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如扔掉超标部分或重新制作饲料。
5. 给动物隔离开药三、总结随着饲料生产和市场需求的增长,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饲料污染导致动物群体病的概率。
因此,饲料企业应重视饲料污染问题,采取更有效的防控策略,确保饲料的安全和质量,并保护动物的健康。
饲料霉菌毒素的分类饲料霉菌毒素是指在饲料中产生的一类由霉菌代谢产生的有毒化合物。
饲料霉菌毒素主要来自霉菌,霉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空气、植物和食品中。
在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霉菌会繁殖生长,并产生各种毒素,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根据其化学结构和毒理作用,饲料霉菌毒素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类别。
一、黄曲霉素类黄曲霉素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主要由黄曲霉等霉菌产生。
黄曲霉素对多种动物和人类都有较强毒性,长期摄入会导致免疫抑制、肝脏损伤、生殖系统毒性等。
因此,控制饲料中黄曲霉素的含量尤为重要。
二、赭曲霉素类赭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会对动物神经系统产生损害,引起中毒症状。
赭曲霉素主要存在于玉米、小麦、大米等粮食中,饲料中如果检测出赭曲霉素,就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对动物造成危害。
三、玉米赤霉素类玉米赤霉素是一类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在较高温度、湿度下易于产生。
玉米赤霉素对动物的肝脏和肾脏有明显毒害,严重时会引起动物死亡。
因此,在饲料中控制玉米赤霉素的含量至关重要。
四、黄麴毒素类黄麴毒素是一类潜在毒性较大的饲料霉菌毒素,对动物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黄麴毒素存在于谷物、豆类等饲料原料中,要做好饲料的霉菌毒素检测和控制,杜绝黄麴毒素带来的危害。
五、曲霉毒素类曲霉毒素是一组由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包括A、B、G等几种类型。
曲霉毒素对动物的肝脏和免疫系统有较强破坏作用,长期摄入会引起动物生长缓慢、免疫力下降等问题,严重时可能导致动物死亡。
综上所述,饲料霉菌毒素的分类涵盖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毒素,这些毒素会直接影响到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动物的健康以及人类的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因此,在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饲料霉菌毒素的检测和控制,确保饲料的安全性和质量,保障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防治1 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原因1.1 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黄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
黄曲霉作为贮藏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寄生曲霉在我国罕见,它是以寄生方式存在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甘蔗或葡萄的一种害虫——水蜡虫体内。
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
在黄曲霉毒素的产生过程,温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温度过高过低,对霉菌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25 ℃ ~30 ℃ 下,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耐热,加入强碱和 5 %次氯酸钠可完全破坏。
1.2 饲料中产生黄曲霉毒素的原因1.2.1 环境温度和湿度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湿度条件,25 ℃ ~30 ℃ 是最适生长温度,最适相对湿度为 80 %~90 %。
由此可见,黄曲霉的生长繁殖与一定地区的气候条件是密切相关的。
在众多的饲料发生霉毒的地区来看,南方地区都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1.2.2 饲料原料水分含量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 17 %~ 18 %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谷实类在粉碎后如果水分含量过高则更适合黄曲霉的生长。
因此,饲料原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防霉含水量以下。
1.2.3 仓库和管道污染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而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其次,颗粒饲料的生产中要注意冷却和配套风机的选择,否则易造成颗粒冷却时间不够或风量不足,出机饲料水分、温度过高而导致黄曲霉的生长。
此外,还要定期清理颗粒料提升料斗或管道中形成的霉积料。
1.2.4 运输管理。
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雨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浅谈饲料的霉变的原因及其预防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一些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等在特定条件下生长繁殖所产生的霉变物质,一般以霉菌最为常见。
霉变不仅会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和致病菌的滋生,还会产生一些有害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做好饲料的霉变预防工作对于保障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十分重要。
引起饲料霉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收环节不规范:一些原料如谷物,采收时间不当、收获过程中存放不善,或者是储藏环境温湿度不合适,都会导致霉变的发生。
另外,储存环境不清洁,设施设备等容易滋生霉菌的病菌,也会给饲料霉变提供土壤。
2.未经处理的原料:原料中携带霉菌孢子或霉菌的饲料未经适当处理(如烘干、杀菌等),会导致霉菌的繁殖生长。
一些含有霉变菌毒物质的植物源性材料,如玉米、豆粕等作为饲料原料常常成为霉变菌的滋生地。
3.收购及贮存环节不严格:采购时如果对原料的检验不严格,容易采购到霉变的或者含有霉变毒素的原料;贮存过程中,饲料堆积过高、通风不良、温湿度不稳定等都容易导致饲料发霉。
饲料霉变的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储藏环境注意清洁:保持储藏环境的清洁,定期清理储存设备,确保储存环境无污染。
储存设施设备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原料的采购与检验:选用质量较好、安全的饲料原料,并对采购来的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合格的原料应该满足基本质量指标,如含水率、霉变菌数等。
3.原料的处理:对于含有较多霉菌孢子和霉变毒素的原料,应进行适当的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烘干、杀菌等工艺处理,减少霉菌的数量和活性。
4.储存方式:在储存饲料的过程中,避免饲料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避免饲料与水直接接触,严格控制饲料的含水率,并定期检查储存环境。
5.使用防霉剂:饲料霉变防控技术中,可以使用防霉剂对饲料进行处理,减少霉菌的繁殖。
防霉剂的选择应根据饲料的类型、用量和生长发育阶段等因素来确定。
总之,饲料霉变给畜禽养殖带来了很大的危害,为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动物的健康,我们需要从采收、储存、使用等环节都要注意相关的预防措施,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管理,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的发生。
68猪业科学 SWINE INDUSTRY SCIENCE 2014年 第2期营养与饲料NUTRITION AND FEED饲料霉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耿 梅1,宋春阳(青岛农业大学,山东 青岛 266109)饲料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饲料储存周期延长,饲料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及使用等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残留、混入或产生霉菌和霉菌毒素,饲料霉变问题成为饲料生产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霉变降低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影响了适口性,更为严重的是造成饲料产品霉菌毒素超标,抑制动物的生产性能、降低动物的免疫力,甚至可以通过食物链威胁人体健康。
据国家饲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调查结果,全国饲料原料中玉米一般带菌量为 102个/g ~105个/g ;颗粒饲料为 102个/g ~103个/g,粉状饲料比颗粒饲料霉菌数高10倍。
在适宜的条件下,霉菌就大量繁殖,引起饲料及原料的发热、霉变,影响饲料品质。
据世界粮食组织估算,全世界每年大约有 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受到霉菌的侵害,造成了数千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本文综述了霉变的原因、危害及主要预防措施,以期为广大养殖户及饲料生产者提供参考。
1 饲料霉变的原因1.1 水分水分是影响霉菌毒素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在饲料中包括结合水和游离水,当饲料水分含量>11.5%时可出现游离水;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3%~14%时,霉菌易于生长;当饲料中水分超过15%时,霉菌生长十分迅速。
一般玉米、稻谷、麦类等原生态谷物的水分应不高于14%;大豆、次粉、糠麸类、豆粕等的水分应低于13%;棉粕、菜粕、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项目作者简介:耿梅(1987-),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单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
E-mail: 987675749@通讯作者:宋春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mail:songchunyang2006@花生粕、鱼粉、肉骨粉、骨粉等的水分应小于12%。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预防简介饲料是动物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因素,而霉菌毒素则是饲料中的常见污染物。
霉菌是一种可以在潮湿环境中繁殖的真菌,它们能够分泌毒素,并且威胁动物健康。
因此,本文将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种类,为养殖业的从业者提供预防方法和措施。
霉菌毒素种类常见的霉菌毒素包括以下几种:1.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是一种来源于黄曲霉的有毒物质,它们对动、植物都具有强烈的毒性。
黄曲霉毒素会干扰动物身体代谢,引起多种疾病,如肝损伤、免疫抑制和癌症等。
2. 赤霉素赤霉素(Citrinin)是一种能够由赤霉菌分泌的毒素,其特点是能够侵害动物肾脏,使其不良反应,病情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肾炎等疾病。
3. 真菌素真菌素(Fumonisins)是一类发酵治疗的真菌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肝毒性。
在动物体内,真菌素会干扰多种重要的代谢过程,导致动物出现疾病症状,如瘦肉、肝损伤和药物抗性等。
4. 灰霉酸灰霉酸(Patulin)是一种由霉菌分泌的毒素,对人和家畜都存在一定的风险。
动物食用存在灰霉酸的饲料会导致多种病症,如肝衰竭、呼吸系统障碍等。
常见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来源霉菌毒素被污染的饲料来源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度没有合适的密封条件和正常的氧化水平,存放在潮湿的地区的饲料将会腐烂并受到霉菌污染。
2. 收割、堆放和储存粮食在收割和后期堆放和储存过程中,由于温湿度变化、受到物种农村残留物、鸟类和蛀虫、尘土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被污染。
3. 非正常的运输如果饲料在运输过程中不能及时的清洗和干燥,它们就容易受到霉菌污染。
常见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要防止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可以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 储存和收割储存和收割时,需要注意饲料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防止受到霉菌污染。
2. 确保饲料清洁干燥储存和运输前,饲料应该清洗并确保在干燥的环境中运输和储存。
3. 减少附着在饲料上的物种附着在饲料上的脂肪、杂质和农村残留物是霉菌生长的适宜环境,因此需要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减少这些颗粒物的附着。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主要成分或添加剂由于长时间保存或受到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变质、霉变的现象。
霉变饲料不仅影响饲料本身的营养成分,还可能产生霉菌毒素,对动物的生长、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饲料霉变的原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饲料成分的特性、保存条件、饲料加工过程等多方面因素。
下面我们将就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饲料成分的特性1. 水分含量过高:饲料中的水分含量是霉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水分过多容易使饲料中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导致霉菌的产生和生长。
尤其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更容易使饲料发生霉变。
2. pH值偏低:饲料中的pH值偏低会使饲料产生酸性环境,这种环境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一些原料本身就带有酸性,或者在加工过程中受到了酸性物质的污染,都会导致饲料的pH值偏低,从而促进霉菌的产生。
3. 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饲料中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容易吸引霉菌的产生。
这是因为霉菌需要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来进行生长和繁殖,过高的含量会助长霉菌的滋生。
4. 脂肪含量: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也是促进霉变的原因之一。
一些脂肪酸和脂肪氧化产物对霉菌的生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导致饲料的霉变。
二、保存条件1. 温度和湿度: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饲料霉变的重要条件。
高温和高湿是霉菌生长的最适宜条件,特别是在30℃~37℃、相对湿度在80%~100%的环境中,霉菌繁殖速度较快,饲料霉变的风险也较高。
2. 通风条件:饲料储存时的通风条件也是影响霉变的关键因素。
密闭的储存条件容易造成通风不畅,使得饲料中的湿气无法排出,从而助长了霉菌的产生和生长。
3. 存放时间:饲料存放的时间过长也容易导致霉变。
尤其是对于一些容易受潮、易氧化的原料和饲料添加剂,长时间的存放容易造成霉变。
三、饲料加工过程1. 加工温度控制不当:在饲料加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容易导致饲料中含水率偏高,造成霉菌滋生。
2. 储存容器清洁不当:饲料加工完成后,如果储存容器没有及时清洁和消毒,容易造成霉菌的污染。
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及对霉菌毒素的防控-蘑菇种植技术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的繁殖和污染。
由于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及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同时给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介绍饲料中常见的霉菌毒素的来源、饲料被霉菌毒素污染的现状以及对动物的危害和防控措施,为实际生产提供参考。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的生产、贮存及运输过程皆可产生。
由于产生毒素的霉菌大量存在,加之都大多数霉菌生长繁殖和霉菌毒素产生的条件无法控制,造成霉菌毒素污染食品和饲料的问题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难题,给粮食生产者、畜禽养殖者以及食品和饲料加工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霉菌及霉菌毒素霉菌是多细胞微生物,以孢子的形式普遍存在于土壤和一些腐烂植物中。
土壤中的霉菌孢子经由空气、水及昆虫传播到植物上,一旦孢子接触到破裂的种子,孢子迅速萌发,便可明显看见发霉的现象。
霉菌毒素主要是由四种霉菌属所产生[2],分别是曲霉菌属、青霉菌属、麦角菌属和镰刀菌属。
曲霉菌属主要分泌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等;青霉菌属主要分泌桔霉毒素等;麦角菌属主要分泌麦角毒素;镰刀菌属主要分泌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等。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主要来自原料、加工及储存过程中霉菌污染和繁殖,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T2毒素、桔霉毒素、麦角毒素等。
迄今为止已经有350多种霉菌毒素被分离和鉴定出来,上述的几种毒素为现今普遍认识的几种主要毒素。
所有的霉菌毒素的生物和化学特性皆不同,见表1。
2、我国饲料及原料中霉菌毒素的污染现状近几年来,随着食品卫生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和消费者的普遍学习以及研究者对霉菌毒素研究的不断深入,饲料及原料中的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也日益受到了饲料业和养殖业的重视。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1. 引言1.1 黄曲霉素毒素的定义黄曲霉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主要存在于谷类、豆类、油料等粮食作物中。
黄曲霉素毒素在饲料中广泛存在,是一种常见的饲料污染物质。
它具有很强的毒性,可影响动物和人类的健康。
黄曲霉素毒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饲料中,如收获、加工、贮藏等环节中黄曲霉菌的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会导致饲料受到污染。
毒素的危害性非常大,对动物和人类都会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主要包括种子贮藏、豆粕、玉米、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中的霉变等多种途径。
制定科学的预防措施和监测方法非常重要,以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字数200】1.2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1.原料来源: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往往源自于饲料原料中的谷物、豆类、油料等。
这些原料在生长、收割、贮存和加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的侵染,从而产生毒素。
2.贮藏条件:饲料在贮存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控制湿度、温度和通风条件,就容易产生霉菌并产生黄曲霉素毒素。
3.生产加工:饲料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和质量控制,可能导致饲料中黄曲霉素的超标。
4.交叉污染:饲料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环节中,可能会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导致黄曲霉毒素的传播和积累。
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和质量,必须从源头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来源,加强原料的筛选、贮存和加工管理,避免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和传播,确保动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2. 正文2.1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累积后,会通过食用受污染的动物产品(如肉、乳制品等)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也会造成危害。
长期摄入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会增加患癌症、肝脏疾病等疾病的风险。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不仅对动物的生长和健康构成威胁,也会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保障动物生产的安全和人类健康,必须加强对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监测和管理,做好预防工作,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
霉菌毒素的毒性作用及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指由霉菌生产分泌并分泌出来的有毒物质,它是在一定条件下,在畜禽饲料、饮水、环境以及饲料加工过程等方面的各种因素下产生的。
这些因素包括环境温度、湿度、氧气含量、光照等,特别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霉菌生长繁殖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产生的霉菌毒素也随之增加,进而危害到畜禽养殖业。
霉菌毒素可影响畜禽的健康和生产能力,其对畜禽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毒害作用:霉菌毒素可直接毒害畜禽的肝脏、肺、肾等各种重要器官,导致畜禽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疾病等表现。
2. 生产能力下降:霉菌毒素进入畜禽体内后,还可造成畜禽生殖能力下降、生殖异常、卵质量下降等影响生产效益的问题。
另外还可能导致产蛋量减少、饲料转化率低下等问题。
3. 安全隐患:霉菌毒素还可造成畜禽产品中霉菌毒素含量超标,从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的程度和毒性并不明显,但因为畜禽供肉、供奶和蛋等人类食品非常重要,它们的毒性和蓄积量将成为人们的健康隐患。
综上,霉菌毒素对畜禽养殖业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要做好预防工作,主要措施包括对饲料进行筛查和检验、对饲料的储存方式加强管理、避免过度饲喂等。
只有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霉菌毒素,才能有效地保障畜禽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同时确保畜禽产品的安全性和品质,进而促进畜禽养殖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随着畜牧业稳步发展和壮大,全球对玉米、小麦、大豆及其制品的需求呈现稳定增长趋势。
动物饲料安全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其中霉菌毒素是最重要的危害之一。
霉菌毒素污染可能发生在收获前,即作物生长期间,也可能发生在收获后,即饲料加工、包装、配送和储存期间[1]。
一般情况下,长时间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储存不当的农作物、谷物,容易发生霉菌生长和霉菌毒素污染[2]。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大多数霉菌毒素在化学和热化学上都是稳定的。
由于动物饲用了受污染的饲料,霉菌毒素也可以通过肉类、蛋类、牛奶等动物产品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3]。
因此,许多国际公共卫生组织和政府机构,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FAO)和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都重点关注食品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问题[2]。
1霉菌毒素的种类在动物饲料方面,霉菌毒素主要以黄曲霉毒素、伏马菌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为主要种类。
1.1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由黄曲霉、寄生菌产生,在少数情况下由黑曲霉产生,通常存在于土壤和各种有机质中[4]。
黄曲霉菌组包含多种不同的毒素,但含量最多的只有以下四种:黄曲霉毒素B1 (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 (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5]。
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为黄曲霉毒素M1(AFM1)和黄曲霉毒M2 (AFM2),也被认为是该类重要污染物[6]。
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是含量最丰富、毒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7],常被认为是天然产生的最强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的真菌主要生长在多种饲料和食物上,如谷物(玉米、大米、大麦、燕麦和高粱)、花生、棕榈仁、干肉干、玉米麸粉、磨碎的坚果、开心果、杏仁、核桃和棉籽等[2]。
在家畜健康方面,长期接触低水平的黄曲霉可导致家畜功能性和结构性肝脏病变,甚至癌症。
动物中毒的临床症状包括胃肠道功能障碍、贫血、黄疸、出血以及生王晓佳(抚顺市农业特产学校,抚顺113123)摘要:家畜饲料能以最低成本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保障家畜健康和生产。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摘要】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饲料中毒素,来源包括饲料原料和贮藏环境。
它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都会造成危害,如消化系统问题、免疫系统抑制和癌症等。
为了预防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需要采取有效的监测和处理措施,如定期检测饲料中的毒素含量,及时处理受污染的饲料。
加强饲料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未来发展趋势应该是加强监管和技术研究,确保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
了解并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对于保障动物健康和人类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饲料、黄曲霉毒素、危害、预防、动物健康、人类健康、监测方法、处理措施、饲料安全管理、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黄曲霉毒素的定义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黄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等真菌产生的一类毒素,属于霉菌毒素的一种。
黄曲霉毒素在饲料中很常见,主要通过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污染传播给动物或人类。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毒性,对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由于其抗热性和抗酸性较强,很难通过传统的加工和烹饪方式完全销毁,因此预防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污染至关重要。
对黄曲霉毒素的严格监测和控制,以及处理受污染饲料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毒素对动物和人类的危害。
在加强饲料安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黄曲霉毒素的防控工作,以确保动物健康和人类食品安全。
1.2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来源饲料中黄曲霉毒素主要来源于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等谷物及其制品。
这些作物在生长、收获、存储和加工过程中容易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黄曲霉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生长迅速,同时产生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除了谷物外,饲料中的豆粕、鱼粉、棉籽粕等也可能受到黄曲霉菌污染,从而导致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标。
在饲料生产和储存中,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和控制措施,黄曲霉菌容易滋生并产生毒素,给动物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还可能通过饲料中的添加剂、防腐剂或混合料等非原料性来源进入动物体内。
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分析饲料霉变是指饲料中的主要成分或添加物发生霉变,产生霉菌毒素,对饲养动物健康产生潜在危害的现象。
饲料霉变会导致饲料的营养价值下降,甚至产生毒素对动物健康造成危害,严重时甚至导致动物死亡。
了解饲料霉变发生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现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饲料霉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饲料原料本身的质量以及后续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的因素。
我们来看饲料原料本身的质量。
饲料原料的质量是保证饲料品质的关键,而饲料原料的质量问题也是饲料霉变的根本原因之一。
饲料原料中的水分和氧气是霉变的两大重要因素。
饲料原料中的水分过高会为霉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因为霉菌需要水分才能生长繁殖。
而大部分霉菌对于氧气是必需的,所以储存和运输中的密封性差也容易导致霉菌的生长。
饲料原料自身是否受到霉菌的侵袭也是导致饲料霉变的重要因素。
在收割、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如果不加以管理和控制,很容易导致饲料原料受到霉菌的侵袭。
饲料的储存和加工过程中也是导致饲料霉变的重要原因。
在饲料储存时,如果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不合适,也容易导致饲料霉变。
高温高湿是霉菌生长的理想条件,而且潮湿的环境还会加速饲料中的水分蒸发,使得饲料中水分含量增加。
没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会导致饲料中氧气不足,有利于霉菌的生长。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如果工艺不严谨,就会给霉菌生长提供条件。
在饲料生产中,如果受到霉菌污染的原料未能被及时清理或处理,那么霉菌就会在制成的饲料中继续生长。
饲料的运输也是导致饲料霉变的一大原因。
在饲料运输过程中,如果受到雨水的浸泡,或者运输中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不合适,都容易导致饲料发生霉变。
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采取良好的包装和保护措施,也会加速饲料的霉变。
饲料霉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饲料原料质量、储存和加工条件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预防和控制饲料霉变,应该从源头上加强饲料原料的质量把控,并改善饲料的储存和加工环境条件,同时在饲料运输过程中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畜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霉菌毒素及其危害霉菌无处不在,剩余的饭菜、水果等食物放久了,表面便会长出灰色、黄色的毛,这就是霉菌。
霉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其代谢产物就是我们常说的霉菌毒素。
霉菌毒素对畜禽的危害是极大的,它们可以破坏泌尿、生殖、免疫等系统,导致畜禽生产性能下降,内分泌紊乱,免疫抑制甚至死亡,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畜禽养殖中经常遇见的几种霉菌毒素及其危害,希望可以帮养殖朋友更多地了解霉菌毒素。
1·黄曲霉毒素主要由曲霉菌属的黄曲霉菌产生,是一种养殖中经常遇见的毒素,它的毒性非常强,主要侵害肝肾,较低浓度即可导致肝脏病变。
黄曲霉毒素在花生粕、花生秧等饲料原料中最易超标。
2·赭曲霉毒素主要由曲霉菌属的赭曲霉菌产生,也是毒性非常强的一种毒素,它主要攻击肾脏,也可影响肝脏、免疫器官等,危害极大。
3·呕吐毒素、T-2毒素由镰刀菌属的霉菌产生。
这类毒素可危害畜禽胃肠道,降低采食量及消化吸收率。
4·玉米赤霉烯酮由镰刀菌属的霉菌产生。
它是一种雌激素类似物,可造成仔猪阴门红肿,母猪流产,蛋鸡卵巢萎缩,产蛋下降等,由此造成的危害可想而知。
5·伏马毒素由串珠镰刀菌产生,跟黄曲霉毒素一样,这是一种不易被蒸煮破坏,比较稳定又分布广泛的毒素,可引起猪肺水肿,也可降低免疫细胞的杀菌活性,需引起重视。
6·麦角毒素由麦角菌属霉菌产生。
它可使末端毛细血管收缩,造成末端组织坏死,也可以影响内分泌系统,造成分泌紊乱。
霉菌毒素种类繁多,无处不在,有些毒性相对较小的霉菌毒素慢慢在体内蓄积,时间长了也会造成机体损伤,所以必须高度重视。
在饲养过程中添加脱霉剂,定期使用消除霉菌毒素的产品如好利来药业的霉加净,保肝护肾产品如肝肾精华素,价格实惠,效果明显,养殖朋友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