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分子离子综合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1.15 MB
- 文档页数:32
1.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 ) A.原子不能得失电子B.原子中没有带电微粒C.原子中的中子数与质子数相等D.原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答案:D2.元素的性质,与原子________________有关,特别是与原子________________关系非常密切.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电子排序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目分子原子离子3.A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是: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6个电子,第三层上没有电子,则A元素属于( )A.金属元素B.非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无法确定答案:B4.某原子获得2个电子后,发生改变的是( )A.核电荷数B.电子层数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明显增加答案:C5.下列微粒中,既无电子,也无中子的是( )A.H B.He C.H+ D.Li+答案:C基础巩固6.原子中占有运动空间最大的粒子是( ) A.电子B.中子C.质子D.原子核答案:A7.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若要表示阳离子,可表示的种数( )A.1种B.2种C.3种D.4种答案:C8.下面的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有______________,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③②④⑤②③9.质子数、电子数都相同的两种微粒,它们可能是( )A.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B.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C.两种不同元素的阳离子D.两种不同元素的阴离子答案:BD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稀有气体元素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B.所有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都为8个C.金属、非金属失得电子后趋向稳定结构D.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答案:B11.某元素R,其原子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x,原子核内中子数为y,则离子R2+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A.x-y-2 B.x-y+2 C.x-y D.y-2答案:A能力提高12.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微粒,在原子内部的分布情况为( )A.三种粒子均匀地分布于原子内B.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绕核高速旋转C.质子和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子绕核高速旋转D.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一定空间内做高速运动答案:D 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很大空间高速运动,不要简单理解“运动”的含义,其规律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13.有下面两句话:“若两种微粒属于同一种元素,则它们所含质子数一定相同”;“若两种微粒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对这两句话可做出的判断是( )A.前者正确,后者错误B.前者错误,后者正确C.两者均正确D.两者均错误答案:A 同种元素则质子数一定相同,反之则不一定,如HF、H2O 等微粒,其质子数均为10,但与质子数为10的氖不是同种元素.14.下列表示符号书写不正确的是( ) A.镁—Mg B.镁离子—Mg+2 C.硫离子—S-2 D.硅—Si 答案:B15.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失去电子B.一定得到电子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D.既不失也不得电子答案:C16.A元素的核电荷数为z,Am-和Bn-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列,则B元素核电荷数用z,m,n来表示应为( )A.z+n-m B.z-m-n C.z+m-n D.z+m+n 答案:A 离子是因原子得失电子形成,但原子得失电子后其核内质子数是不变的.两种粒子核外电子排列相同,说明其电子数相等,即z+m=B的质子数+n,所以B的质子数=z+m-n.17.某微粒A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该微粒不显电性,并且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其本身不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变成B、C两种微粒,而化学变化不能使B、C微粒再分,则A微粒叫_______________,B、C微粒叫_______________.答案:分子,原子18.(贵州竞赛题)Fe,Fe2+,Fe3+三种微粒,它们都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数;不同的____________数.因而在化学反应中三种微粒具有不同的____________和不同的____________.答案:核电荷核外电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19.某微粒A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13个质子,此微粒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_;某微粒B的结构示意图是,A、B两微粒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属于同种____________.答案:Al3+ 质子数元素20.下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简图:(1)A—E共表示______________种元素.(2)表示阳离子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3)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电子的是______________.答案:(1)3 (2)E (3)C21.某微粒子结构示意图为,按下列要求回答问题:(1)若该粒子为中性,则X=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粒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则X=______________,若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X=______________.答案:(1)10 (2)11 8中考链接22.1996年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了和H3分子.请回答:(1)1个中含有_____________个质子,_____________个电子.(2)H3属于_____________(填“单质”、“化合物”).(3)构成H3分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答案:(1)3 2(2)单质,(3)23.表4-4是几种原子的构成:表4—4原子种类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近似相对原子质量氢 1 0 1 1碳 6 6 6 12氧 8 8 8 16纳 11 12 11 23除了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外,还能总结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原子里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合理即可)知识积累24.按核电荷数的增加,依一定规律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排列成图4-1形状.据图填空:(1)在化学反应中,第一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_____电子;第六纵行、第七纵行的元素比较容易_____________电子,大部分元素(除H外)都通常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可见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_____________数.图4—1(2)从原子结构方面看:同一横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同一纵行的元素具有相同的_____________数.(3)在图中,和Ne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两种阴离子分别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3种阳离子的离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失得最外层电子(2)电子层最外层电子(3)F- O2- Na+ Mg2+ Al3+。
分子、原子、离子和元素专项提高练习类型一微观粒子的联系与区别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分子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水分子和过氧化氢分子都是由氢原子、氧原子构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事实或现象,能说明“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的是()A.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B.走进茶叶店,可闻到茶叶的清香C.冰雪融化D.碳酸受热分解变成二氧化碳和水3.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的C.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中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原子由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所以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和中子4.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D.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5.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A.同种分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性质不同B.同种原子按不同方式结合,可以构成不同物质C.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D.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后,原子核发生了变化类型二物质的组成和构成6.在每个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氧气(O2)分子中含有相同的()A.氧分子数B.氧离子数C.氧原子数D.元素种类7.现有下列5种物质:①二氧化碳②洁净的空气③水蒸气④液氧⑤四氧化三铁,含有氧分子的一组是()A.①②④B.②④C.②③④D.②③④⑤8.下列物质中,既含有分子又含有离子的是()A.空气B.硫酸铜溶液C.金刚石D.液态氧9.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网络,图为某同学建立的有关物质构成的思维导图。
初三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复习试题1、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以下四组实验.[实验一]:已知: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而氨水呈碱性,打开盛装浓氨水的试剂瓶时能够闻到强烈刺激性气味.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甲同学用小烧杯取约40mL蒸馏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2)如图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现象______.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烧杯C,向其中加入约5mL 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图2所示).观察几分钟,烧杯A、B发生现象分别是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B烧杯的作用是______.[实验二]:乙同学将实验一进行改进(如图3所示)后进行有关分子性质的探究实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棉花上的浓氨水而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试管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此现象说明了:______;[实验三]丙同学设计实验如图4所示,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糖块,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当糖块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线______“高”“低”“相平”),这一现象说明了______,同时还可以说明______.[实验四]以下是丁同学完成的三个实验,请你根据实验现象和他一起进行总结归纳:①将颗粒状的碘放在湿淀粉纸上,试纸变蓝色;②用玻璃棒蘸取酒精、碘酒分别滴在淀粉试纸上,滴酒精的试纸不变蓝,滴碘酒的试纸变蓝;③把五氧化二碘(I2O5)放在干燥的试管中加热,将湿淀粉试纸放在试管口,淀粉纸上,淀粉试纸变蓝色;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木条复燃.根据以上现象,可知关于物质化学性质的结论有:______、______.可能得到关于分子的结论:______,______.答案实验一:(2)氨水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取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会看到溶液变红的现象,故填:溶液变红,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3)氨水具有挥发性,是因为溶液中的溶质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空气中放置的B是为了做对比试验,说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故填:A中溶液变红,B中溶液不变色,氨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对比;实验二:在试管中的滤纸条上相间滴有无色酚酞溶液,试管口塞上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由于氨分子的运动,会观察到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故填:滤纸条上由试管口向试管底逐渐变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实验三: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且不同的分子间隔不同,将糖溶解在水中,体积会小于糖和水的体积之和,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不同分子间的间隔不同;实验四:根据描述可知,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由此可以看出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为其他物质的分子,故填:碘遇淀粉变蓝,五氧化二碘受热易分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2、“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的物质”是化学科学中的重要观点.按照这一观点讨论下面的问题.(1)酸溶液具有一些共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_离子.因此,酸溶液与碱溶液反应一定能生成______.(2)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其原因是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一种叫做“过氧基”(下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的结构.据此推测下列②~④的物质中,可用作杀菌消毒剂的是______.(填序号)①②H-O-H③O═C═O④答案(1)酸溶液中都含有 H+离子;酸溶液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一定能生成 H2O;故答案为:H+;H2O;(2)根据图①中虚线框标出的部分为过氧基的结构,分析选项可知只有④中有相同的结构;故选④.3、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生活中的变化与现象是化学学科的特有思维方式.(1)请将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的分子性质写在下面横线上.①A:______;②B:______;③C:______.(2)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的实质.①如图是氢气燃烧过程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请将如图“反应”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保持不变的粒子是______,生成的新粒子是______.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______;______.(写两条)答案(1)①能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②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混合后体积变小.③闻到花的香味能说明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破坏旧分子形成新分子的过程,旧分子被破坏成原子,原子的个数和种类都不变,故画:2个氧原子和4个氢原子.②在该变化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生成的新粒子是水分子;③通过上图可以获取的信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答案为:(1)①分子的体积很小;②分子间有间隔;③分子不断的运动;(2)①;②氢分子和氧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水分子;③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4、某无色溶液中只含K+、Na+、NO3-、SO42-四种离子,它们的离子数目之比为1:6:3:2,则该溶液所含的溶质可能是()A.KNO3、Na2SO4B.K2SO4、KNO3、NaNO3C.KNO3、NaNO3、Na2SO4D.K2SO4、Na2SO4、NaNO3答案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荷总数,溶液不显电性.四种离子数目比要等于1:6:3:2A、硝酸钾和硫酸钠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个数比为1:1,故错误;B、无论三种物质以何种比例混合,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个数比都大于1:2,故错误;C、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2:2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D、当三种物质按照分子个数1:3:6的比例混合时离子数目比符合题意,故正确.故选CD.5、用分子观点解释漫画图中小女孩的话,正确的是()答案有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是因为香烟烟气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使女孩被动吸烟.A、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这是造成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物质是否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体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使女孩被动吸烟的主要原因与分子之间有空隙无关,故选项错误.故选:A.6、下列物质的变化事实与用相关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解释不相符合的是()选项现象解释①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②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溶液中都存在大量的OH-③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 分子是有一定质量的④水通电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是可以再分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A、浓盐酸敞口放置,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是因为氯化氢分子不断运动,造成溶液中溶质减少,故选项解释正确;B、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都呈碱性,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C、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体积之和小于200mL,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和分子质量无关,故选项解释错误;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构成氢分子,氧原子构成氧分子,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C.7、对下列相关的说法解释错误的是()A.闻到花香--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酒精与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二者体积之和-分子之间有间隔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答案A、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能够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B、不同的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不同,酒精与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的间隔不同,酒精分子会运动到水分子的间隔之间,导致体积减小,故B解释正确;C、盐酸、硫酸溶液均显酸性,是由于这两种物质在水中解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不是酸根离子的缘故,故C解释错误;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故物质的化学性质不同,故D解释正确;故选:C.8、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1)CO和CO2性质不同______(2)稀盐酸,稀硫酸,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______(3)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______.答案(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所以都可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故答案为:(1)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而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所以分子不同性质也不同;(2)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含有氢离子;(3)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9、如图所示,两个集气瓶分别装入红棕色的二氧化氮和无色空气,中间用玻璃片隔开.将玻璃片抽出,让两个集气瓶口紧密对准,一段时间后,发现上下两个集气瓶内气体的颜色基本相同.该实验说明()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很小C.分子不断运动D.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空气中的分子和二氧化氮分子都在运动,最后两瓶中的气体颜色趋于一致.此实验主要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选C。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复习专题:06 原子、分子、离子、元素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 分子比原子大B. 分子和原子都不显电性C. 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D. 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2.下列依据证据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选项证据结论A 1滴水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体积很小B Cu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Ag和Cu(NO3)2 Cu的金属活动性比Ag的强C 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该固体一定是Na2CO3D 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燃烧氧气能支持白磷燃烧A. AB. BC. CD. D3.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硅元素与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D.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4.下列关于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 在干冰中,分子因相互作用而静止不动C. 所有原子都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D. 并不是所有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B. 在同一种物质中,同种元素的化合价可能不相同C.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D. 已知铁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6,相对原子质量为56,可以求出核外电子数,无法求出其核内中子数6.元素X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与元素Y的阴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是()A. B. C. D.7.不合格家用花岗岩石材中常含有放射性元素氡。
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50B. 136C. 86D. 2228.下列符号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OB. 2HC. 2O2D. Hg9.奶制品、豆类、虾皮等食物中含钙丰富,是日常饮食中钙的较好来源,这里的“钙”指()A. 钙离子B. 钙原子C. 钙元素D. 钙单质10.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B.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C.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D.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二、填空题11.用化学符号填空:(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2)2个氢原子________;(3)锌离子________;(4)8个硫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________;12.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水的构成粒子是①________,铁的构成粒子是②________。
第1页,共5页《无机化学》第八、九、十章综合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各组量子数中,可能存在的是A .3,0,1,+21B .2,-1,0,-21C .3,1,1,+21D .2,0,-2,+21 2.下列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中,正确的是 A .3d 9 4s2 B .4d 10 5s 2 C . 4d 9 5s 0 D .3d 4 4s 23.第二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所具有的电子结构是 A .1s 2 B . 1s 2 2s 22p 1 C . 1s 2 2s 2 D . 1s 2 2s 14.某元素基态原子失去二个电子后,角量子数为2的轨道半充满,该元素原子序数 A .24 B . 27 C .25 D .265.下列分子、离子中具有反磁性的是 A .B 2 B . N 2 C .O 2- D .O 26.PH 3分子中P 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是 A .sp 3d B . sp 3d 2 C .不等性sp 3杂化 D .sp 27.下列化合物分子间没有氢键的是 A .HI B . N 2H 4 C .H 20 D .C 2H 5-OH8.氢原子的电子云径向分布图表示核外电子 A .R ( r )与r 的关系 B .|R ( r ) |2 与r 的关系C .出现的概率密度与r 的关系D .出现的概率与r 的关系9.固体碘(I 2)分子间存在的一种作用力是 A .取向力 B .诱导力 C .色散力 D .氢键10.基态钾原子中次外层上某一个电子的钻穿能力与它受其他电子屏蔽作用之间的关系是A .能力越大,作用越大B . 能力越大,作用越小C .两者无关D .A 和B 两种关系都可能11. 在Na 2SO 4、Na 2S 2O 3和Na 2S 4O 6中,S 的氧化数分别为A.+6、+4、+2B. +6、+2.5、+ 4C. +6、+2、+2.5D. +6、+4、+312. 氧化还原反应3As 2S 3 + 28HNO 3 + 4H 2O = 6H 3AsO 4 + 28NO + 9H 2SO 4中作还原剂的元素是A. AsB. As , NC. S , ND. As , S13.氢原子的1s 电子激发到4s 或4p 轨道时所需的能量分别为E s 和E p ,它们的关系为A .E s =E p B. E s >E p C. E s <E p D.无法比较。
人教新版初三上学期《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练习题(综合)单元练习(综合)一.选择题(共14小题)1.金鱼在凉开水中不能存活,是因为在凉开水中含量不足的是()A.氧元素B.氧原子C.氧分子D.氧离子2.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打算,拟于2021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猎取地球上蕴藏量专门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3.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的变化是()A.碘受热变碘蒸汽B.一定条件下水制成冰块C.块状的硫碾磨成硫粉D.加热氧化汞产生氧气4.据报导,科学家发觉了新的氢微粒。
这种氢微粒由3个氢原子核(只含质子)和2个电子构成。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微粒不显电性B.该微粒比一个一般H2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多3C.该微粒可用H3﹣表示D.该微粒比一个一般H2分子多一个氢原子核5.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性质不一致的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篮球充气分子间有间隔B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C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分子是有质量的10mL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是能够再分的A.A B.B C.C D.D6.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说明正确的是()A.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说明: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B.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说明: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C.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说明: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D.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说明: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7.科学家最近制造出第112号新元素,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7.关于该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其原子核内中子数和质子数差不多上112B.其原子核内中子数为277,核外电子数为112C.其原子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277倍D.其原子质量与碳﹣12原子质量之比为277:128.青青年正处于成长期,需要摄入足量钙,那个地点的“钙”是指()A.元素 B.分子C.原子D.单质9.每100 克黑木耳中含铁185 毫克,它比绿叶蔬菜中含铁量最高的菠菜高出20 倍,比动物性食品中含铁量最高的猪肝还高出约7 倍,是各种荤素食品中含铁量最多的。
专题一: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复习测试(一)班级姓名分数一、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1---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______ 氩钾钙常见元素:锰铁银碘钡汞铅锡铜锌金铂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Ca_______, Mg_______,Mn_______,I_______,Na_______,Al_______,Ag_______,Hg_______,Ba_______,Ne_______,Zn_______,He_______,三、写出元素分类及每类元素的特点:练习1:下列选项中的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A.H、S、C B.Ca、F、Cl C.O、Br、Al D.P、K、N练习2:元素中文名称大多数都是使用形声造字法,根据元素名称的汉字可判断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下列各组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的一组是()A、汞、铁、铝、锕B、氪、铹、镧、碘C、溴、氟、砷、碲D、汞、溴、砹、氡四、用元素符号回答:质子数最少的元素是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
水中含的元素是____ ___。
氧化物中必含的元素是_____ __,液态金属中所含的元素是_____ __。
符号中都有“C”的元素是___ ____;符号中都有“N”的元素是___ ____。
五、背出常见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用符号填写)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非金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原子团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要背出!)练习1:标出下列物质中N元素的化合价,请标在N元素的正上方上:① N2;② NO;③ NO2;④ N2O5;⑤ HNO3;⑥ NH4NO3练习2:在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中原子团下方用短线划出来,并填写原子团的名称及化合价:Fe(OH)3 NH4ClCaCO3 KNO3六、写出下列离子的符号氢离子氧离子氟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硫离子氯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铁离子亚铁离子铜离子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铵根离子七、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单质:三原子:臭氧_________双原子:氧气氯气氢气碘溴______ 单原子:稀有气体: 氦气氩气氖气_______金属: 铜银水银锌_________铁_________其他:磷金刚石硫碳_________ 石墨_________☆2、化合物:氧化物:氧化铝水干冰氧化铜三氧化硫过氧化氢二氧化硫氧化钾氧化钙一氧化碳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五氧化二磷氯化物: 氯化铁氯化钠氯化铜氯化银氯化氢氯化镁硫化物: 硫化氢硫化钠_________ 硫化锌_________其他: 氯酸钾碳酸钙锰酸钾高锰酸钾硫酸碳酸铵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铝碳酸钠硫酸钾专题一:元素符号、化合价、离子符号、化学式复习测试(二)班级姓名分数一、填空题: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___ ____(即___ 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第五六章练习一、选择题1.在原子结构中,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核内质子数B.核内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核外电子层数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O B.O2C.O3D.CO23.能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 氢元素B. 氢分子C. 氢原子D. 氢离子4..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非常密切的是A.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D.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Na2CO3B.CH3OH C.KCl D.H2O6.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B.Ca(OH)2C.H2SO4D.CaO7.下列化合物中,含有+6价元素的是A.SO3B.KClO4C.KClO3D.H3PO48..在我们身边,下列各类物质存在最多的是A.纯净物B.混合物 C.单质D.化合物9..下列粒子中,属于阳离子的是A.B.C.D.10.某物质在空气里燃烧后的产物只有CO2和H2O,则该物质中A.只含有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还可能含氧元C.氢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1∶8 D.碳元素与氢元素质量比为3∶1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Si B.O C.Al D.Fe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雪碧”饮料B.石油C.二氧化碳D.加碘食盐1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铝C.硅D.铁1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澄清石灰水B.硫酸锌C.新鲜的空气D.钢15.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氢元素,又能表示氢原子的是A.2HB.2H+C.2H2D.H16.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A. CaB.CC. OD. N17.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HClB.H2C.H2OD.Na2SO4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再分的粒子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D.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密切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元素与碳元素的区别决定于质子数的不同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硅C.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由多种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2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空气B.CaCO3C.Fe3O4D.CH3COOH21.下列物质中,硬度最大的是A. 石墨B. 生石灰C. 大理石D. 金刚石2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P2O5B.KClO3C.Ca(OH)2D.O223.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变的是A.物质的种类B.分子的种类C.分子的数目D.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2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物质种类B.元素化合价C.元素种类D.原子数目25.下列化合物中,含有+7价元素的是A.KClO3B.KMnO4C.KClD.H3PO426.关于水的组成,正确的说法是A.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B.由氢气、氧气两种单质组成C.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D.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7.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C.分子间有空隙,原子间无空隙D.分子体积大,原子体积小28.下列关于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C.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9.下列化学式中,不正确的是A.NaOH B.HO2C.CH4D.CuSO430.自然界最简单的有机物是A.C2H5OH B.CH3COOH C.CH4D.CO31.中秋节在桂花园中赏月,我们能嗅到桂花香。
分子原子离子的综合练习题一.选择题1.某微粒R m—的核电荷数为n,你认为不可能据此推测出的是( )A.该微粒的质子数 B.该微粒所属元素种类 C.该微粒的电子数 D.该微粒的相对粒子质量2.元素X核电荷数为a,它的阳离子X m+与Y的阴离子Y 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元素Y的核电荷数( ) A.m+n+a B.m—n—a C.m+n-a D.a-m-n3.据中央电视台对云南澄江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原子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
碳14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其相对原子的质量为14。
下列关于碳14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质子数为6 B.核外由两个电子层,第一层有4个电子C.核外电子数为6 D.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4.某粒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和10个电子构成,该粒子是()。
A.分子 B.原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5.关于钠离子和钠原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他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电子层数相同C.Na比Na+少一个电子 D.Na+的最外层是相对稳定结构6.X、Y、Z、Q四种元素的核电荷数分别为a、b、c、d(均小于18),若它们的离子X m+、Y n+、Z m—、Q n-的电子层数相同,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a—b=n-m B.b—d=2n C.c—d=m+n D.a-c=03.原子核外第三电子层与第一电子层的电子数相等的原子,其质子数为()A.20 B.14 C.12 D.107.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和原子量分别为( ) A.23,53 B.26,30 C.26,56 D.23,468.下列各组数字代表了元素的核电荷数,其中能组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一组是()A.11和7 B.12和17 C.8和12 D.11和169.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a+b+2 B.a+b—2 C.a+b D.b+210.下列微粒中,与Na+的质子数和电子数都相同的是( )A.F- B.H2O C.NH4+ D.OH-11.有关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其说法错误的是( )A.表示钠的原子核核内有11个质子B.弧线表示电子层,其共有3个电子层C.数字“1"表示第一层的电子层上有一个电子D.数字“2”表示第一电子层上有2个电子12.某R2+离子中有23个电子,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R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 ) A.25 B.28 C.30 D.3212.下列各组分子中,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的一组是()A.CO和NO B.NH3和CH4 C.SO2和H2S D.CO2和NH3·H2O13.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14.近日,某省发现部分大米镉超标,镉超标易引起镉中毒.镉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为112,则镉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A.48 B.64 C.112 D.16015.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 B.26 C.4 D.2216、2012年4月,媒体曝光某不法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再制成药用胶囊流向市场.皮革废料中重金属铬超标,危害人体健康.铬(Cr)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4,相对原子质量为52,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4 B.28 C.52 D.7617.根据右图提供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钠原子最外层有11个电子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