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37.00 KB
- 文档页数:30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 单元主题与教学目标单元主题:[单元主题名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具体知识和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学习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培养和价值观引导目标]2. 教材内容与结构课文:[课文题目及简要内容]写作:[写作主题及要求]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及内容]口语交际:[交际话题及要点]二、学情分析1. 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列举学生之前学过的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估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2. 学生学习能力阅读能力:[分析学生的阅读水平,如理解、分析、概括等方面]写作能力:[描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语言表达、结构组织等]自主学习能力:[考量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重点内容 1][重点内容 2]2. 难点[难点内容 1][难点内容 2]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讨论法3. 阅读指导法4. 写作训练法五、教学过程1.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方式和内容]作者及背景介绍[作者生平、作品风格,创作背景等]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范读,正音正字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2.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精读课文分析重点段落和语句体会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小组讨论针对文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课堂小结布置作业3. 第三课时(写作课)写作指导讲解写作主题和要求分析写作示例,提供写作思路写作实践学生独立写作作文评改学生互评教师点评课堂小结布置作业4. 第四课时(综合性学习课)活动导入介绍活动主题和目的活动开展分组进行活动,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资料,形成成果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布置作业5. 第五课时(口语交际课)情境导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交际指导讲解口语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明确交际要求和注意事项口语实践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评价反馈师生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建议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六、教学资源1. 教材2. 多媒体课件3. 相关拓展阅读材料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参与度:[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程度]发言质量:[评价学生发言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创新性]合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表现]2. 作业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度和正确率]作业质量:[分析学生作业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方面的表现]3. 测试评价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期中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在半学期或一学期内的学习成果]《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学习阅读消息的方法。
关于初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六单元教案
关于初二年级下学期语文六单元教案
⑴ 掌握课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了解虚词的作用。
⑵ 理解课文大意及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能在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文章的佳处。
学习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的旷达胸襟。
感悟作者运用对偶写景抒情之美。
反复诵读,要读得顺畅而声情并茂。
然后仔细品味其中某些名句的含义及作者的政治抱负。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分析本文借景抒情,发表议论的写法。
3、理解文中对偶修辞手法的作用。
两课时。
教师将词、句写成投影片,用投影,放碟片等。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查找工具书,弄清疑难字词,对照古今词汇比较不同。
3、体会并理解作者(古仁人、滕子京)的远大政治抱负。
语文版8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邹忌讽齐王纳谏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理读课文,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人贵在自知。
”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
他是一位美男子。
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
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33篇。
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剧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泼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效劳,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
《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
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21 《庄子》二则教学目标了解庄子的作品及其思想主张。
过程与方法1.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
2.体味对话中的人物语气,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庄子追求逍遥洒脱的人生态度,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课前预习读准字音鲲(kūn)徙(xǐ)抟(tuán)南冥(mínɡ)濠梁(háo)鲦鱼(ti áo)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海)其正色邪(同“耶”语气词,呢、吗)古今异义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水池例句:南冥者,天池也今义:高山湖泊名)安(古义:怎么例句:安知鱼之乐今义:安全)子(古义:对人的尊称例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今义:孩子,儿子)文言句式判断句:《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判断)是鱼之乐也(“……也”表判断)子固非鱼也(“……也”表判断)倒装句:去以六月息者也(介词短语后置句,应为“以六月息者也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句,应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省略句:我知之濠上也(省略介词“于”,应为“我知之于濠上也”)《北冥有鱼》【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参考译文:1.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2.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鹏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一形象的呢?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
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
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一开头就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1.文章标题为“北冥有鱼”,后来怎么又写鸟了?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表格式教案合集:八年级上册第六单教学设计二、整体感知单元内容1、过渡语:心动不如行动,爱科学、学科学,渠道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阅读。
我们的同学中,有许多人喜欢阅读科普作品,尤其痴迷科幻作品。
这里,我们奉上几篇反映高新科技的文章,那么,一起来吧!2、学生浏览目录、课文3、组织交流:在本单元的课文中你最喜欢哪几篇课文,为什么?在本单元中你认为应当掌握哪些知识,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又希望老师提供哪些方面的帮助呢?4、教师小结,介绍下阶段的教学安排,征求学生意见。
三、布置作业:搜集关于几则读书的格言警句第2课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学重点:1、阅读的一般方法2、《从小就要爱科学》一、导入:1、提问:有句话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说明了什么?2、组织交流,引导认识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中也同样如此。
3、提问: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有很多,你能讲出几句吗?4、组织交流二、组织学生学习阅读方法1、组织学生阅读P216的《阅读方法介绍》,要求:用勾画圈点法将要点划下,准备与大家交流。
2、组织交流、评价3、引导:除了书上所介绍的方法,也许你还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可否拿出来与大家共享?4、小结:方法并不深奥,人人都能掌握;方法要学以致用,下面我们小试牛刀,用这两种方法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
三、组织学生阅读《从小就要爱科学》1、引导:虽然掌握了阅读方法,但独立面对一篇课文,我们是否仍觉得无从下手?那么,阅读一篇文章,一般从哪几方面入手呢?(引起注意思考即可,不要求学生给出严密的答案)2、教师明确:一篇文章,无非文(语言)和质(内容)两方面,我们既要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主要意思,也要学习文章的语言、布局等方面的优点,也就是我们既要弄清文章写的是什么,也要弄清文章是怎么样写的。
后者往往被我们忽视,所以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阅读课文2遍:第1遍,勾画圈点:生字词、词汇;关键句;佳句;段序;生疑处(不必面面俱到,看有没有必要;不必到处勾画圈点,要精要、有价值。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语音和语义,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提升自己的精神品格。
单元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单元教学难点:背诵课文,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胸襟。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几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回答了人应该有怎样的品格和志趣,阅读这些作品,要用心感受古人的智慧与胸襟。
同时要注重积累与背诵,提高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学生现状: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文言基础知识薄弱,阅读古诗文的能力低。
教学措施(1).简化头绪,突出重点,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注重知识及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2).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3).重视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4).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21.《孟子二章》第一课时《富贵不能淫》教学目标:1、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
2、小组互助学习,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
教学重点:熟读文本,背诵精彩片段,理解本文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意思,感受大丈夫的英雄气度教学过程:导语: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我们已经学过孟子的哪些文章?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孟子。
(一)你读我读,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2、翻译课文。
先对照课文及工具书自主学习,疑难之处做标记,然后组内交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班内交流,互助学习。
(二)你思我想,理解精髓思考以下问题,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2、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三)你讲我讲,感受英雄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
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案标题:八年级语文第六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并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理解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1.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2. 学生课本和练习册。
3. 课堂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 (5分钟)1. 通过展示一幅与本单元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单元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Step 2: 学习新课 (30分钟)1. 学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通过课件和示范教学进行讲解和练习。
2.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互相讨论和解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阅读课文:学生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教师进行指导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Step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5分钟)1.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篇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文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阅读并准备回答问题。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讨论他们阅读的文章,分享彼此的理解和答案。
3.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题和要点,并与全班分享。
Step 4: 提高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15分钟)1. 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扮演,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课文中的情节和观点。
2.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角色扮演的展示,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能将散文译成现代汉语。
3、掌握文言文中“记”的文体特点。
4、把握文章景与情的依存关系,体会课文构思的精妙,领悟文中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语感,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2、品味不同文章的语言特色,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并结合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多读文言诗文,开阔视野,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加深对祖国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诵读古诗文。
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学习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难点: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
课时安排
《小石潭记》 2 课时
《岳阳楼记》 2 课时
《醉翁亭记》 2 课时
《满井游记》 1 课时
《诗五首》 2 课时
综合性学习活动1课时
单元巩固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