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版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表格式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37.28 KB
- 文档页数:2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第六单元备课教材简析:本单元围绕“自然科技”编排,包括四篇课文。
首先是两首古诗,旨在通过凝练的语言表现自然景观的神奇秀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同时介绍自然知识。
其次是一篇描写雷雨的文章,用精炼的文字展现了自然景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三篇是一首诗歌,介绍了四种天然的“指南针”,展示了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
最后一篇文章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激发了学生了解科技、探索宇宙的兴趣。
本单元还包括语文园地六,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教学目标:1.掌握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诗歌,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3.初步学会默读,能边读边想象。
在反复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美感。
4.通过本组课文的研究,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激发探究自然知识、了解科技、探究大自然奥秘和神秘宇宙的兴趣。
5.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有留心周围事物、发现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1.掌握45个生字,会写34个生字;掌握“含、迎、永、碰、容、易”等字的笔顺。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科技的先进,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和关注科学的兴趣。
课时安排:15.古诗二首……………………………………………2课时16.雷雨…………………………………………………2课时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2课时18.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语文园地六……………………………………………3课时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描绘了西湖早晨的美景,诗句中的“晓”、“慈”、“毕”、“竟”、“映”都是生字,而“湖”、“莲”、“穷”、“荷”是常用字,大家要认真记忆。
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西湖的美景,也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表格式导学案第六单元】15大禹治水16朱德的扁担导学案设计2.检测自读效果:(1)出示要求会认的17个生字,指导读准字音,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引导学生学习“忘、泼、度、龙、炮、穿、向、令”等要求会写的生字。
(3)指导学生分段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课文中的多音字。
(4)出示难读的长句子,指导朗读。
3.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交流:从课文中你了解了哪些内容?(1)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同学推荐好的方法。
(2)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如:用动作演示的方法理解“泼、穿”;观看图片理解“龙”“炮”;字理识字“民”。
(3)分段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的“盛”等多音字。
(4)在文中标出长句子,画出停顿,练习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1)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2)相互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从中了解课文中的有关内容。
以课件显示要求:(1)一边读课文一边圈画带有生字的词语,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
(2)同桌互考生字读音。
(3)同桌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互提建议。
2.重点强调三拼音“敲、健、穿、向”,后鼻音“龙、容、盛、康、忘、向、令”,前鼻音“民、碗、健、穿”,翘舌音“驶、容、盛、穿、寿”,平舌音“族、踩”。
三、了解民俗,激起期待(用时:8分钟)1.指名读第1自然段,提问: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理解“一年一度”。
2.播放泼水节的视频,指导学生带着喜悦的心情读第1自然段。
3.指名读第2自然段,提问: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哪里?4.出示周总理的照片,介绍周总理关心人民的事例,指导理解“敬爱”。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汇报交流: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2)联系课文说出“一年一度”的意思。
(3)尝试用“一年一度”说话。
2.观看视频,同学间互相交流看到的内容,感受欢乐的气氛。
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
3.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在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1.《古诗两首》(《绝句》、《悯农》)2.《传统节日》3.《雷公电母》4.《成语接龙》二、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传统文化的了解;成语的积累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a.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节日。
b. 学生分享自己过节的经历,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a. 学习《古诗两首》,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i. 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ii. 讨论古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含义。
b. 学习《传统节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习俗。
i. 自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ii. 讲解课文内容,了解节日习俗。
c. 学习《雷公电母》,了解神话故事,培养想象力。
i. 朗读课文,注意角色扮演。
ii. 讨论故事中的角色特点,理解寓意。
d. 学习《成语接龙》,积累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i.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ii. 教师点评,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随堂练习a.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b. 学生互相批改,讨论错误原因。
a.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b. 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生字词、成语、课文。
2. 黑板右侧:课文结构图、知识点梳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单元生字词,每个写5遍。
c.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传统节日的习俗。
2. 答案:a. 略b. 成语解释及造句示例:i. 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的样子。
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首先孩子们需要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和生词,理解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我们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记住这些词汇,并了解它们的使用场景。
其次我们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课文,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学会从中获取信息,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
我们将引导孩子们大声朗读,让他们在阅读中体验语言的韵律和节奏。
再者我们要提升孩子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将设置有趣的对话环节,让孩子们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 理解本单元课文的主旨,掌握课文内容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即将进入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的学习。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哪些主题展开的,第六单元的课文内容丰富,富有启发性,旨在培养我们的理解能力与情感体验。
我们要通过阅读课文的标题和正文,初步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例如《XXX》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此处可根据具体课文内容进行替换)。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要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领会课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情感。
通过朗读课文,我们要理解课文的结构和层次。
每篇课文都有其独特的结构和层次,我们要通过朗读来感知这些结构和层次,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我们要关注课文中的细节。
细节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我们要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每个细节,这样才能更全面地掌握课文内容。
我们还要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
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加有趣,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接下来我们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如何在《部编人教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都知道,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同时也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课课15、古诗二首讲读授课时间题型课题单元1 1 总课时课时课时知识与技能: 1、会认 5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教二度备课建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学议诵古诗。
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标教学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重点教学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难点教具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进激情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学生齐读导入西湖是一种怎样的境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学生尝试解释子方》。
板书课题。
介绍作者杨万里。
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一)初读自由练读初读1、自由练读古诗2、指名读(注意断句,读出古诗的韵理解律美)课件出示古诗诗句3、齐读齐读(二)理解诗句1、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理解前两句诗2、诗中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毕竟、四)相机理解前两句的大意3、理解后两句的大意。
出示片一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的感受?4、古件出示1、用自己的一古的大致意三、思。
()体会2、体会作者的感情。
(引出作者是情通西湖的极度美,婉地表达朋友的眷恋之情。
)3、古。
(情境:同学就是万里,在送你的朋友林子方听⋯⋯)1、回古。
相机板:送西湖四、荷花拓展 2、小位。
上网,自主学学 3、交流生互板教学反思用自己的一古的大致意思体会作者的感情自由地小课题15、古诗二首课讲读授课时间型课题2 单元2 总课时课时课时教知识与技能: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4 个字。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二度备课建学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议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标教学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重点教学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难点教具课件学具教学过程教学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复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背诵习检查二、初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教学过程师:老师还是不明白,刚才你们都强调了莲叶的多,难道是这些莲叶一层叠一层,一直摞到天上去了?生:是因为看不到尽头,感觉一直伸到天边!师: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往前看,你看到的是什么呀?你往远处看,看到的?你再往远处看,一直看到视线的尽头,你看到的全是什么呀?所以,远远望过去,就与天相接了!(出示图片与句子)师:谁来读读这挨挨挤挤、接天的莲叶!(朗读评价指导:这么多的荷叶,你一下子看得完吗?来稍微放慢点,从眼前一直看过去!)读完后指名该生板书“接天”!C、无穷无尽的绿色------(生板书:无穷)预设:学生如没能体会到“无穷碧”,由老师来朗读,尤其突出重点词“无穷”,让学生去看插图,去想象。
师引导: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不留一点缝隙。
这莲叶除了接天,特别多,特别绿,你觉得还有什么也特别地引人注目呀?师:在这碧字的前面还加上了“无穷”,什么感觉,你仿佛又看到什么呢?生:一片绿色、无穷无尽的绿色、一望无际的绿色;师:一片绿色,仿佛一片绿的海洋!好,我们都去到这绿的海洋里,能读出这种感觉吗?(齐读)D、是啊,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全班齐诵!(二)出示“映日荷花别样红”师: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A、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相机板书:别样红)师:别样什么意思?(特别、尤其)请你来读读这别样红的荷花!指名读句子。
师: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别的娇艳,你看,他红得像什么?(出示荷花的图片)师:站在湖边,你能闻到什么吗?(这别样红的荷花清香扑鼻、沁人心脾,令人陶醉,指名读!)师: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映日------在阳光的照射下!(相机板书:映日和”映”的拼音)注意这是个后鼻音,要发到位。
老师领读两遍。
师: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呀?生:早晨的太阳!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晓师:你还能结合诗题来理解古诗的内容,真不错!还有什么原因,联系上一句看看!生:在荷叶的映衬下!师:是的,在莲叶的映衬下才变得这么红的!有了绿的映衬,红得更红了,有了红的点缀,绿也就更绿了!颜色多么鲜艳,对比多么强烈,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句话!师:这两句确实不好读,既要表现莲叶的绿,又要表现荷花的红,谁还试试!再次指名读!师:你们读上句,下句我来读!师:哪种对比显得更鲜明?明白了吧?来一起再来读读这两句!诗人是早上从净慈寺出来送别林子方的,此时的太阳是朝阳,同学们再想,在碧绿的荷叶上,你还能看到什么?(晶莹的露珠……)(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4篇课文,语言生动,内容有趣,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古诗二首》是两首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雷雨》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介绍了几种天然的指南针,告诉人们怎样辨别方向;《太空生活趣事多》讲述了在太空中生活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15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背诵古诗。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在学生诵读古诗、大致理解诗意的同时进行随文识记。
可以根据语境巩固识记,还可以联系熟字比较识记以及偏旁归类识记。
(2)写字:本课8个要求会写的字,采取归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学习。
对于“莲、穷、荷、含、吴”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要注意区分上下部分的宽窄关系。
“湖、绝、岭”这3个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部分的占位和高低关系。
2.朗读教学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可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把古诗读正确。
要读出节奏和韵律,甚至读出感受,最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背诵。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前两句诗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边读边想象美景;《绝句》要带着愉悦轻松的感情朗读。
3.理解运用两首古诗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特点,应充分借助插图,诗画相融,帮助学生想象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和情趣。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时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这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体会古诗词的意境。
重点:掌握本单元生字词,正确书写;学习课文和古诗词,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2)学习《谁会飞》,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不同动物的飞行特点,学习生字词。
(3)学习《鲁班造锯》,让学生了解鲁班造锯的过程,学习生字词。
(4)学习《古诗两首》,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意境,学习生字词。
3. 例题讲解:(1)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2)设计连线题,让学生将动物与它们的飞行特点进行匹配。
(3)设计简答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鲁班造锯的过程。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
(2)让学生背诵古诗词,并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文和生字词。
2. 在黑板上画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3. 在黑板上列出古诗词,方便学生背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本单元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生字词造句。
(3)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
2. 答案:(1)略。
(2)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
(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资料,进行分享。
(2)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言表达,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直观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衔接二、教学目标的具体性与可操作性教学目标应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表格式)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备课备课团队个案补充单元主题大自然的秘密单元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围绕这样主题编排组织单元学习内容,意在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运用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逐渐产生探索自然是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本单元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两首》(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杜甫《绝句》)、《雷雨》、《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和《太空生活趣事多》。
选编这四篇课文,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无穷魅力,更重要的是为了落实具体的阅读训练要素,即“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这,统编版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做出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一上第八单元寻找明显信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
一下第二单元找出明显信息,培养阅读能力。
一下第七单元根据信息作简要推断。
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
二下第六单元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三下第八单元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四上第四单元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上第八单元了解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四下第六单元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上第八单元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一上第七单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合理搭配“的”词语。
一下第六单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二下第六单元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教材相关单元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从低年级的“寻找明显信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即运用图像化阅读策略,通过提取相关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到中年级,能够做到“了解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再到高年级“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能够综合运用信息提取的阅读策略,对文本有整体的理解。
由此看来,低年级阶段文本的信息提取能力为中高年级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初步概括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体上是循序渐进的而“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这是理解课文内容的一种途径和方法。
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全文可读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大意,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头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积累词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葡萄沟》、《秋天的雨》、《夜书所见》、《黄山奇石》2. 主要内容:课文大意、重点词语、优美句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选择一篇课文,用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描述秋天的景色。
2. 答案示例:《秋天的雨》秋天的雨,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悄悄地来到人间。
她轻轻地挥动手中的魔棒,大地立刻变得五彩斑斓。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用所学知识描述秋天的景色,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推荐相关课外读物,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课堂互动与学生的参与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的深度与实际改进措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深度与广度的平衡。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绝句》,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检查:背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绝句》:1、按自学四步骤读一读古诗。
2、交流自学所得:卡片认读生字──说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识字)──扩词──展示读,正音。
三、朗读感悟:1、默读古诗,如果用诗配画的方式学习古诗,你觉得该画哪些画?2、交流理解,说理由,教师相机简笔画: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引导学生在赏画、评画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大意。
3、感悟语言之美:再读古诗,说说诗中的语言又什么特色?如: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学生发现后再让学生拓展。
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明白这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为我们展现了杜甫草堂周围多姿多彩、清新开阔的自然景观。
四、美读成诵:1、自读、小组合作推荐读。
2、配乐读。
3、背诵。
五、书写指导::1、书写剩下的字,强调“含”与“岭”,一个不要多点,一个不要漏点,2、重点指导“窗、柳”。
3、学生临写。
4、展示、交流评议。
板书设计: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整体感知课文,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教学重难点: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以及雷雨的特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的体验后,揭示课题,看课文是怎样写雷雨的。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老师巡视,有重点地对读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认读词语卡片(黑沉沉、乱摆、迎面扑来、彩虹、蜘蛛、蝉、越来越响、垂、压)4、生字组词,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带有生字的词语和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