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史作业
- 格式:docx
- 大小:99.58 KB
- 文档页数:6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一中2025届化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为锂离子电池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44xLiFePO -xe xLi +xFePO −−→,放电工作示意图如图。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放电时,Li +通过隔膜移向正极B .放电时,电子由铝箔沿导线流向铜箔C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44xFePO +xLi +xe xLiFePO −−→ D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通过Li +迁移实现,C 、Fe 、P 元素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2、两份铝屑,第一份与足量盐酸反应,第二份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体积比为1∶2(同温同压下),则第一份与第二份铝屑的质量比为 A .1∶1B .1∶2C .1∶3D .2∶13、25℃时将10mLpH=11的氨水加水稀释至100m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稀释后溶液的pH=7B .氨水的电离度增大,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减小C .稀释过程中+432c(NH )c(NH H O)⋅增大D .pH = 11氨水的浓度为0.001mol/L4、下列各组原子中,彼此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 .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的X 、Y 原子B .原子核外M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X 原子与N 层上仅有两个电子的Y 原子C .2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X 原子与3p 轨道上有三个未成对电子的Y 原子D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的X 原子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的Y 原子5、相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中,形成的单质一定属于相同类型晶体的是 A .第IA 族B .第IIIA 族C .第IV A 族D .第VIA 族6、水果、蔬菜中含有的维生素C 具有抗衰老作用,但易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 。
CH C IO 2N 10.D ( ( …姓名 学号 学院 级 专业 班 …………………………………………………装……………………………订……………………………线…………………………………………………H H2O2,OH-n-PrCH2265.6.+CH3CO3Na2CO37.( )(1)O 3(2)Zn, H 2O 8.+H 2O OsO 4用优势构象表示9.10.H 3CHC CHCH 2CH 2C CCH 2CH ( )11.( )H 2C CHCH 2CH 2C CH( )( )22C C H 3C CH 12.13.+CHO ( )加热OCH 314.( +OOO加热( )(16.((17.Br 2+ ( 18.+CO+HCl 3加热19.H +, KMnO 4(20.NO 23EtOH(21.NO 2Fe, Br 23姓名 学号 学院 级 专业 班 …………………………………………………装……………………………订……………………………线…………………………………………………到小的顺序是( )A.NO 22B.NO 2C.ClD.7.下列化合物具有芳香性的有( ) +-[10]轮烯A. B. C. D.[12]轮烯E.[18]轮烯F. 8. 下列化合物进行S N 2反映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I BrCl A. B. C. D.O S OO 9. 下列化合物进行S N 1反映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 B. C.Cl Cl ClCl D.10.下列化合物进行E1消除反映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A. B. C.OH OH OH D. 四、用简单的化学方式辨别下列化合物(第1题4分,第2题6分,共10分)1.CH 3CH CH CH 2CH 3OH CH 3CHOHH 2C CHCH 2CH 2CH 32.CH 3(CH 2)4C CHCH 3CH 2CH CHCH 2CH 3CH 3(CH 3(CH 2)3CHCH 3OHCH 3(CH 2)2CH CHCH 2OH(CH 3…………………………………………………答…… 级 专业 班………线……………………………………………………………………………………………………答……………………………题……………………………线……………………………………姓名 学号 学院 级 专业 班 …………………………………………………装……………………………订……………………………线…………………………………………………六、合成下列化合物(每题6分,共18分)1. 由小于或等于3个碳的有机原料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H 3C H 2C CHCH 3CH 32. 由苯及1个碳的有机原料及必要的无机试剂合成CH 3NO 2CH 3CHCH 3OH CH 3CHC3以、2个碳及必要的无机试剂为原料合成3.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有机化学》试题答案一、IUPAC 命名或写结构(有构型必写,每小题1分,共10分)1. (R)-2,2,7-三甲基-7-乙基-4-癸炔2. 7,8-二甲基螺[4,5]癸烷3. 10,10-二甲基二环[4,3,1]癸烷4. 5-甲基-4-丙基-4-辛烯-2-炔5. 顺-1,3-二氯环戊烷6. (3S,4S)-3-氯-4-碘己烷7. 3,4,5-三硝基苯甲醛8. 3,4-二甲基-6-硝基-1-萘酚9. (E)-2,6-二甲基-4-庚烯-3-醇 C N H O 10.Me Me注:每题1分,错答、漏答均不得分二、写出下列反映的主要产物(有立体结构需标明)(每空1分,共36分)1.2.CH 3H Br 3H Br 3. CH 3CHClCH 34.n-Pr Me2CH 23B2CH 2OH6.7.OO8.HO9.Br10.CH 3CH CHCH 2CH 2HHCH 2CH 3CH 3CH CHCH 2CH 2HCH 2CH 3H11.BrH 2C HBr C H 2H 2CCCH H 2CHCCH 2H 2CClC CH 212.Me Me HHO13.OMeCHO14.OO15.Cl16.COOH17.orBrBr18.CHO19.COOH 20.NO 221.NO 2Br22.OHBr23.COOH24.Cl25.Cl26.27.Ph PhOCH 328.注:漏答、错答不得分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 A>C>D>B2. A>C>D>B3. C>B>A>D4. A,C,D5. B,C,D6. A>D>C>B7. A,B,F8. D>A>C>B9. B>A>D>C 10. B>A>D>C注:排序错误不得分,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2025届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利用图示实验装置可完成多种实验,其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试剂1、试剂2 实验目的A 过量锌粒、食醋溶液测定食醋中醋酸浓度B 粗锌、过量稀硫酸测定粗锌(含有不参与反应的杂质)纯度C 碳酸钠固体、水证明碳酸钠水解吸热D 过氧化钠固体、水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产生气体A.A B.B C.C D.D2、香草醛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可食用香料,可通过如下方法合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Ⅰ的分子式为C7H7O2B.CHCl3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C.物质Ⅰ、Ⅲ(香草醛)互为同系物D.香草醛可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3、向新制氯水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呈碱性时停止滴加,一段时间后溶液黄绿色逐渐褪去。
由此得不到的结论是A.该新制氯水c(H+)=10-2.6mol/LB.开始阶段,pH迅速上升说明H+被中和C.OH-和Cl2能直接快速反应D.NaOH和氯水反应的本质是OH-使Cl2+H2O H++Cl-+HClO平衡右移4、国际计量大会第26 届会议新修订了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2214076×1023 mol―1), 并将于2019 年5月20 日正式生效。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1 mol中,含有的中子数为6 N AB.将7.1 g C12溶于水制成饱和氯水,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C.标准状况下,11.2 L NO和11. 2 L O2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0.75 N AD.某温度下,1L pH= 3的醋酸溶液稀释到10L 时,溶液中H+的数目大于0.01 N A5、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西华师范大学学生卷年月日第学期共页考室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阅卷教师得分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化学化工学院化学教育专业_2005级无机化学试题B卷注意事项:1.满分为100分,保持卷面整洁,否则扣卷面分2分;2.考试完毕,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上交,否则扣分;3.学生必须将姓名、学号、班级完整填写在规定的密封栏内、否则视为废卷;4.学生必须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5.考试允许带计算器。
一、选择题(总分26分,每题2分)1、在氨水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时,可使NH3的解离度和NH3溶液的pH均减小的是( )(A) NH4Cl (B) NaOH (C) HCl (D) H2O2、已知303K时Ag2CrO4的溶解度为1.0×10-4mol/L,则该温度下Ag2CrO4的标准溶度常数为( )(A) 1.0×10-12(B) 1.0×10-8 (C) 2.0×10-8 (D) 4.0×10-12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级最小的是()(A) O2+(B) O2(C) O2-(D) O22-4、在酸性溶液中,Mn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Ea)图如下:MnO4- -0.57V MnO42- -2.26V MnO2 1.23V Mn2+则在酸性溶液中E(MnO4-/Mn2+)为()(A) 0.81V (B) 1.51V (C) 1.62V (D) 1.08V5、下列电子组态中,属于激发态的是()(A) 1s22s22p63s23p1(B) 1s22s22p63s23p63d54s1(C) 1s22s22p63s23p33d1(D) 1s22s22p63s23p63d104s26、在多电子原子中,屏蔽效应起着()(A) 对核电荷的增强作用(B) 对核电荷的抵消作用(C) 对核电荷的吸引作用(D) 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增强作用7、H2O的沸点比H2S的沸点高很多,可用于解释这一现象的是()(A) 范德华力(B) 氢键(C) 共价键(D) 离子键8、下列离子中d-pπ键最强的是()(A) SiO44-(B) PO43-(C) SO42-(D) ClO4-9、下列化合物中,在结构和性质上同CO2最相似的是()(A) CS2(B) N2O (C) SO2(D) ClO210、下列碱性递减顺序正确的是()(A) NH3,NH2OH,NH2NH2,NF3(B) NH3,NH2NH2,NH2OH,NF3(C) NH3,NF3, NH2OH,NH2NH2(D) NH3,NF3, NH2NH2,NH2OH11、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硝酸和AgNO3溶液有气泡冒出,而没有沉淀产生,可能存在的离子是()(A) Cl-(B) SO42-(C) SO32-(D) I-12、若用NaBr与酸作用来制备HBr,应选用:()(A) HAc (B) HNO3(C) 浓H2SO4(D) H3PO413、从下列各电对判断,中间氧化态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中,不能发生歧化反应的是()(A) Cu2+ +0.159V Cu+ +0.52V Cu(B) MnO4- +0.564V MnO42- +2.26V MnO2(C) Fe3+ +0.77V Fe2+ -0.44V Fe(D) MnO2 +0.95V Mn3+ +1.51V Mn2+二、填空题(总分24分,15, 16题每空2分,其它每空1分)14、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在PO43-、NH4+、H3O+、H2O、HCO3-、S2-、H2PO4-中,只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只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酸又是碱的是____________。
西华师范大学学生试卷2007年 6 月日第期共 7 页考室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阅卷教师得分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专业2003级无机化学(上)本科水平测试试题闭卷考试时间 120分钟注意事项:1、满分 100 分。
保持卷面整洁,否则扣卷面2分。
2、交卷时请将试题卷与答题卷一起交,否则扣分。
3、学生必须将姓名、班级、学号完整填写在规定的密封栏目内。
否则视为废卷。
4、学生必须签到,若出现遗漏后果自负。
一、填空题(45分,每空1分)1、一定温度下,反应PCl5(g)=PCl3(g)+Cl2(g)达到平衡后,维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反应将移动。
2、同离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盐效应使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后一种效应较前一种效应得多。
3、在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力;在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力;在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力。
4、下列分子(或离子)Fe3+、Cl-、H+、SO3、BF3、AC-中,可以作路易斯酸的是,可以作路易斯碱的是。
5、绝对零度时任何纯净的完整晶态物质的熵为,熵的单位为。
6、反应C(g)+O2(g)=CO2(g)的∆γH mθ298<0,在一恒容绝热容器中C与O2发生反应,则该体系的∆T 于零,∆G 于零,∆H 于零。
7、离子的相互极化作用导致离子间距离缩短和轨道重叠,使得键向键过渡,这使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颜色。
8、已知M2+离子3d轨道有五个电子,试推出:(1)M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最高能级组中电子数为,(3)M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9、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和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子BCl3PO43-ICl3分子几何构型中心原子杂化方式10、在下列反应中:H3O++NH3=NH4++H2OH2S+S2-=HS-+HS-NH4++HS-=H2S+NH3H2O+O2-=OH-+OH-最强的酸是,最弱的酸是;最强的碱是,最弱的碱是。
2025届河南省西华县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
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 .Na +、H +、CO 32-B .Fe 2+、SO 42-、OH -C .Na +、Cl -、Ag +D .K +、NO 3-、Cl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136C —NMR(核磁共振)可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136C 的中子数为6B .Se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4822Ti 和8034Se 互为同位素C .某些花岗石产生氡(22286Rn ),从而对人体产生伤害,22286Rn 的质量数是222D .原子结构示意图既可以表示16O ,也可以表示18O 3、某溶液中阳离子只含K +,其中Cl -、Br -、I -的个数比为1∶2∶3,欲使这些离子个数比变为3∶2∶1,需要通入的氯分子与原溶液中I -的个数比应为( )A .1∶2B .2∶1C .1∶3D .3∶14、下列氧化物中,既能和盐酸反应,又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A .MgOB .CaOC .Fe 2O 3D .Al 2O 35、标准状况下,下列物质中体积最大的是( )A .244.8LH OB .2323.0110CO ⨯↑C .40.6molCHD .26 g H6、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B .氯原子最外层上有7个电子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D .氯元素是典型的非金属元素7、中华古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以下对古诗词中涉及化学知识解读错误..的是 A .《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种方法就是蒸馏B .《开宝本草》记载KNO 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这里涉及的操作方法是溶解、蒸发、结晶C .《长恨歌》“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光学及胶体知识有关D .《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火树银花”中的彩色焰火实质上是Na 、Cu 、S 等元素发生了焰色反应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镁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并发出强光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Fe 3O 4⑤在空气中加热铜可生成黑色的CuOA .①②④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全部9、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只相同的烧杯,再分别向两烧杯中放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硫酸,调节天平至平衡。
西华师范大学-化学史作业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1.比较中国炼丹术与阿拉伯、欧洲炼金术的区别答:炼丹术与炼金术的区别:a.概念区别:炼金术通常指的是将贱金属转变成贵金属;炼丹术通常指的是炼制长生不老丹药.b.目的区别:炼丹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财富,而是为了获得服之不死的金丹,乞求长生不老之药,炼金术则以乞求财富为目的,着眼于点石成金。
炼丹术与炼金术的相同点:(1)炼金术与金丹术的最终目标不尽相同,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理论基础,那就是“万物可变”;(2)其次,术士对黄金狂热的执著;(3)最后,与皇室紧密地关系,开辟了科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学科——化学,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2. 冶金化学、医药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答:医药学派的创始者和杰出代表人物当推瑞士医生帕拉塞斯。
他首先把炼金术和医药化学结合起来,认为人体本身的生理活动就是一个炼金过程,各种疾病的产生是由于人体内硫、汞、盐三种要素的比例失调所致,并提倡用化学药物加以治疗,从而开创了“化学医术”的新医学。
他认为炼金术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炼制金银, 而是为了制造药物。
他给炼金术下了一个更加广泛而实用的定义, 认为“凡是把天然原料转变成对人类有益产品的过程都可称为炼金术。
帕拉塞斯运用化学的方法制取药品, 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大大修正了以往的医学理论。
冶金学派:16世纪中叶,欧洲最早的两本冶金著作:意大利比林古乔的《火法技艺》和德国阿格里科拉的《论冶金》先后问世。
特别是后者较完整地记载了当时欧洲的冶金技术操作,起到承先启后的作用。
这两本书被公认为欧洲冶金文献中的先驱,影响深远。
3.中国本草学的主要化学成就有哪些?答:《本草经》中记载的矿物药物有46种,包括:铁、石硫磺、汞、铅丹、消石、石灰、磁石、石胆、蓬砂、矾石、朴硝、云母、紫石英等。
《本草经》还对一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化学变化做了一些正确描述,如“丹砂……能化为汞”等南北朝《本草经集》对消石灰的描述相当详细,并提出根据颜色反应来鉴别消石灰真伪。
《唐本草》对109种无机药物的陈述中包括不少化学内容。
书中载有制银屑法,是把银片与水银制成汞齐,再和消石与盐研为粉,再烧去水银,洗去盐分,就成极细的银粉。
《本草纲目》对无机药物进行了分类,李时珍首次将其分为六类:水、土、金、玉、石、卤;并记载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人工合成物,如轻粉、黄矾等。
《天工开物》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化学工艺百科全书,包括:制碱、陶瓷、杀青、五金、冶铸、丹青等卷都直接和间接与化学有关。
总结:(1)本草学对无机药物进行了分类,李时珍首次将其分为六类:水、土、金、玉、石、卤;(2)本草学著作中记载着大量的矿物知识,如丹砂、铅矿、锰矿、石棉等;(3)本草学对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认识,如:鉴别纯金和金银合金的方法,银汞齐制银粉的方法等;(4)本草学中还记载着一些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制法,如:甘汞制法制汞盐、石灰石的制法和化学作用、火焰法鉴别钠盐钾盐等;(5)古代中国长期积累起来的药物知识,大部分都载入了历代本草书中,也有许多保留在明间流传。
药物学的发展是与化学分不开的,因此在中国古代遗留下来的本草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4. 波义耳的重大贡献是什么答:贡献:为化学发展成为真正科学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他把化学从炼丹术和炼金术中提升出来,他给化学元素提出科学的定义从而结束了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土,水,气,火)长达一千年的统治,为人们研究无知的组成提供了方向。
除此之外他的贡献还有,a.波义耳定律 V=k/P b.指示剂的发明:石蕊试纸 c.磷的化学研究这是当时关于磷元素性质的最早介绍 d.墨水的发明,用五倍子浸液与铁盐在一起生成黑色溶液制取黑墨水 e.硝酸银的性质:从硝酸银中沉淀出来的白色物质,如果暴露在空气中,就会变成黑色,这一发现,为后来过了两世纪把硝酸银、氯化银、溴化银用于照相术上,做了先导性的工作 f.分析化学的奠基人波义耳的工作推动化学进一步向前发展,并为化学带来新的研究方法.5. 阿伏伽德罗分子学说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答: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家们对分子的概念还缺乏准确的认知。
原子论的提出者、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分子看作是复杂原子,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法拉弟则把“分子”、“原子”当成同义语。
1808年,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J.L.Gay-Lussac 1778-1850)根据化合反应实验的发现,提出假说:“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但道尔顿认为:不同元素的原子大小不一,相同体积、不同元素气体的原子数不可能相等。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A.Avogardo,1776-1856)在盖-吕萨克气体反应实验的基础上,引进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在同温同压下,所有同体积的气体,无论是元素、化合物还是混合物,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分子假说有两个核心概念:虽然相同体积气体的原子数不同,但分子数相同;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
但分子假说当时并未获得化学界的承认。
(1).内因:阿伏伽德罗还未能对这一假说提供充分的实验证据,特别是当时所知道的气体或容易气化的物质为数不多,在实验条件上还有较大的局限性。
(2).外因:两大权威,道尔顿和贝采里乌斯的反对。
6. 康尼扎罗如何论证分子学说答:⒈在阿伏伽德罗假说的基础上,重申了应用蒸气密度法求物质分子量的方法;⒉在原子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量求原子量的方法;⒊指出了某些金属和非金属的分子量是不可能求得的;⒋指出了阿伏伽德罗假说与杜隆—培蒂定律的联系;⒌指出了原子量和当量的区别和联系;⒍论证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统一性;⒎确立了书写化学式的原则。
7. 简述早期原子量的测定答:道尔顿原子量的测定1.最早测定原子量的人道尔顿提出的原子论的核心是每一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一定的重量。
道尔顿为此做了大量的实验,成为化学史上第一个测定原子量的人。
2.道尔顿的测定依据但他测定原子量的依据是根据他武断规定的不同元素的原子的彼此相化合,其化合时遵循最简单数目比组成化合物的原则。
3.道尔顿的测定结果例如:当时知道氢和氧结合生成水,所以,他确定水是二元的,也就是由1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他把氢原子的相对重量定为1,作为比较其它原子相对重量的基础,并按拉瓦锡对水的重量组成分析结果:氢占15%,氧占85%,进行计算 15:85=1:x,x=5.5,得出氧原子的相对重量为5.5。
4.道尔顿的错误道尔顿是化学史上第一个测定原子量的人,但是大多数都是错误的。
因此在他的原子相对重量发表后,迅速引起当时欧洲各国化学家的反应。
他们不满道尔顿对物质组成的武断规定,对道尔顿测定的各元素相对原子重量的数值表示怀疑。
此后许多化学家开始从事测定原子量的工作。
贝采里乌斯在原子量测量方面①贝采里乌斯认为盖•吕萨克的气体简比定律是正确的,他根据2体积的氢气和1体积氧气合成2体积的水蒸气的反应,正确确定了水由2个原子氢和1个原子氧所组成。
而测定元素的原子量与确定物质的组成有关,知道了水中氢和氧的原子个数比是2:1,测定水中氢和氧的重量比是11.1:88.89,以氢的原子量作为1为基准,就不难正确计算出氧的原子量等于16。
这是原子量测定工作的一个重要突破。
②当时,由于对氧化物的研究比较充分,所以许多元素的原子量是根据其氧化物的分析确定的。
贝采里乌斯也接受这一原则,拒绝了道尔顿以氢为1的原子量基准,改用以氧的原子量为基准,规定氧的原子量为100,后又校正为16。
8. 简述定比定律的建立与争论答:1799年,普罗斯特明确地阐述了定比定律,使之系统地面对世人。
他根据实验的结果,指出天然的和人造的盐基性碳酸铜的组成是完全相同的。
从这一事实引导出这样的结论: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相化合物成某一化合物,其重量的比例是一定的,不能或增或减,由此创立了定比定律。
然而,这一定律一经曾罗斯特提出,即遭到了当时法国化学家贝托雷的激列抨击。
贝托雷当时也正好发表了《化学亲合力之定律》一文,其中的主要观点正好与定比定律背道而驰。
他认为,一种物质可以和有相互亲合力的另一种物质以一切比例相化合。
他坚信,物质质量的相对多少,在反应时对化合物的组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核心理论就是化合物的组成是变化无穷的,而非固定的。
有这种见解的根源是贝托雷比较注意化学变化的过程,而并不注意变化的产物。
他虽然有过正确的见解,甚至曾经预见过19世纪60年代物理化学家们所发现的质量作用定律,但这一次,贝托雷却错了。
为了批驳普罗斯特,他以溶液、合金、玻璃为例,甚至一些金属氧化物和盐基本上都是混合物,并非化合物。
1802年-1808年,普罗斯特发表了许多论文来答复贝托雷的批评。
他承认,几种相同的元素可以生成不同的化合物。
但同时也指出,这些化合物的种类是不多的,常常不过两种,而且每种化合物都有自己固定的组成。
而且在这几种化合物中,化合比例明显不同。
他说,混合物的各成分可以用物理方法分离出来。
因此,我们说,普罗斯特是第一个正确区分混合物和化合物的人。
按照贝托雷的说法,化合物的组成视生成时的物理条件而变化。
普罗斯特对这种看法的批评是欠缺足够精确的定量分析技术和方法,与这一时期的大多数化学家一样,其实验偏差大,直到19世纪中叶贝采里乌斯时期相当精确的分析结果才证明定比定律只有很小的偏差。
后来,比利时分析化学家斯达为了验证普罗斯特的假说,进行了极精密的实验,得到极为精确的数据,证实了普罗斯特假说。
至此,围绕定比定律持续70多年的辩论,终于结束了。
9.道尔顿的原子论与以往的原子论有何区别?答: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世界上最微小的、坚硬的、不可入、不可分的物质粒子构成的,他将这种粒叫作“原子”。
他认为,原子在性质上相同,但在形状大小上却是多种多样的。
万物之所以不同,就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不同,就是由于万物本身的原子在数目、形状和排列上各有所不同。
道尔顿认为各种物质的原子,它们各自的形状、大小、重量一定是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原子,其形状、大小及重量必不相同。
道尔顿原子论的要点: 1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
2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
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原子论的核心)。
3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
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
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
10.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及科学意义答:(1)a.提出阶段:1789年拉瓦锡在《化学大纲》中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首次分类——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三元素组”-----1850年,德国人培顿科弗宣布,性质相似的元素并不一定只有三个;性质相似的元素的原子量之差往往为8或8的倍数——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螺旋图》提出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1864年迈尔“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八音律”—— 1869年门捷列夫编写《化学原理》时发现元素周期律——预言Ga等元素的存在,修订许多错误的原子量(如Be等)B.发展阶段:莫瓦桑制取“死亡元素”---氟惰性气体的发现氦,如氩、氪、氖、氙莫斯莱定律—原子序数奥秘的发现(2)科学和哲学意义;a 周期律把各种化学元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之中,使化学的研究进入了系统化的阶段.同时,对物理学的发展依然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光谱学,原子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b周期律把各种元素的性质和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对应起来了,把各类元素的自然体系用周期表的逻辑体系反映出来.这在化学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无机化学奠定了正确的理论体系.C周期律具有强大的逻辑力量和惊人的预见性.增强了对化学元素和有关化合物研究的目的性和自觉性.人们可以根据周期表的“空位”去寻找尚未被人类发现的新元素或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元素.d周期律揭示了自然界的伟大规律,指出了化学元素的发展具有惊人的周期性.从广义上来说,周期律又成了人类探索自然界周期发展的钥匙.e周期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哲学意义.——哲学上的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波浪式螺旋式周期性地向前发展)11. 化学价理论主要是由那些人创立的答、1852年,弗兰克兰(Edward Frankland)基于自己的实验研究,并受其他化学家(如武兹、霍夫曼、威廉姆逊等)思想的启发提出了化合价的思想和理论,但他尚未正式提出和使用化合价这个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