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问妙问 实现高效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陌生拜访,如何巧妙询问据统计,很多业务员在拜访陌生客户时成功率比预期低,甚至远远低于正常水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注意沟通的方式,比如说询问。
巧妙的询问在拜访陌生客户时显得尤其重要!可以让你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快速了解一个陌生客户的实际需求,他们过去经销相关产品的经验,以及他们现在想找什么样子的新牌子或产品等,这些重要信息都有助于一个业务员制定、修正自己的谈判策略,提高拜访陌生客户的成功率。
遗憾的是,这个问题目前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不仅业务新人普遍出现这个问题,一些工作很多年的“老”业务员甚至一些企业的销售经理也是如此。
他们出现的问题,常见有两种:一是还没有掌握一个陌生客户的实际需求之前,就开始莽撞的谈业务,谈判策略自然缺乏针对性,效率可想而知!另一种是在试图了解陌生客户的一些信息时,询问方式不对,导致无法获得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也就无法制定和调整谈判策略,失败的比率当然也很高。
以上不管是哪一种原因,都关系到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业务员如何拜访陌生客户,特别是拜访时要如何向对方巧妙询问以了解对方?!业务员只有真正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熟练应用,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一、需要了解对方什么信息?首先,业务员必须明确在拜访陌生客户时,需要了解对方什么信息?!这样才能为如何设计询问方式提供方向。
根据我们多年的营销实践,当你在面对一个陌生客户时,无外乎需要了解归纳在表格中的内容。
1、需要了解的信息归类1)受访者个人情况适当的了解对方的一些个人情况,有助于你选择正确的方式来跟对方建立人际关系。
如对方是业务主管或是公司老板,你跟他的谈判方式和重点就自然不一样了。
2)受访者公司概况了解客户公司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成立时间、历史、股东、经营理念、网络、经营品牌以及经销业绩等),有助于你评估客户的资源是否适合你公司的代理要求,以及双方是否具有长远的战略合作的可能。
3)代理什么品牌如果客户过去有代理类似产品,了解他们过去的代理经验,有助于理解客户再接新品时究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探究提问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叶丽(泗县第二中学安徽宿州234300)摘要:英语课堂提问是以启发为主的教学手段,它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和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
有效的课堂提问,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促进师生、生生间的互助合作,凸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通过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常见问题,探究提问的趣味性和时代感、针对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提问策略思维品质一、分析高中英语课堂提问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高中英语课程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课堂提问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思维想象力,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听课和观摩课的经历,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不少教师对课堂提问在认识上和实践中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或内容低效重复,所提问题缺乏内在的关联性和严密的逻辑性;或设计难易不当,层次性和梯度性不强;或方式简单粗暴,不能及时正确评价学生的回答;等等。
二、探究提问策略,提升提问品质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
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
为了使课堂提问起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我们要讲究保质适量、有趣高效的提问策略,精心设计合理而有意义的课堂提问。
(一)寓教于乐,增强提问的趣味性和时代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一些看似枯燥乏味的问题,实则蕴藏着异彩纷呈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诱因。
因此,趣味性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唤起学生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材题材广泛,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爱好,通过直观的手段、新颖的问题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从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角度,设计趣味性、实用性、可接受性和开放性相结合的问题,去创设充满激情和探究欲的课堂。
让课堂在妙问中绽放精彩摘要:精妙的课堂提问是实施有效教学的核心,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能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技巧和策略,让课堂因妙问走向灵动和高效,绽放无限的精彩。
关键词:课堂教学妙问高效精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师生互动、平等对话的理念已显现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而作为实现师生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形式的课堂提问,已被教师有意识地采用。
精妙的课堂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没有精妙的提问,就没有课堂上思维的激烈碰撞,就没有灵动精彩的课堂,课堂教学必然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讲究提问的技巧,提高提问的质量,让课堂因妙问走向高效,绽放精彩。
一、紧扣目标精心设问中靶心课堂提问是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深化教学内容、落实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师生双边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课堂提问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置,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巧妙提问。
只有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才能为学生指明思维的方向,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提问时既不能盲目随意,漫无边际;也不能不分主次,面面俱到。
特别是思品教师的提问设计必须要符合学科性质的要求,要侧重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道德品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为此,教师课前要反复推敲,精心设计,发掘问题,巧设疑问,做到每一次发问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直击要点或重点。
去年底,我在教学“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一框时,在播放相关的视频和图文材料后,提出如下问题:(1)为什么建国60周年大庆要突出展示宪法?(2)为什么第五届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有四次都直接提到了宪法?这两个问题不仅紧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这一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和学生感兴趣的时政热点联系起来,同时,又极富悬念,打动了学生的心弦,不失为一次精妙的提问。
精疑巧问,让课堂走向高效——以《年月日》为例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教学艺术。
巧问妙引,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又如一根针线,穿针引线灵动数学课堂,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有所发现和领悟。
重视提问,掌握技巧,是当前新课标理念下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呢?本文借鉴专家的经验,就教科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四个教学环节探讨了精疑巧问的方法和技巧。
一、导入新课,“巧问”问出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心理学告诉我们,问题特别是精巧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触动感情,提高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故事等形式,或者与现实情境结合起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问题,再寓趣于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片段1]《年月日》——“开场白”教学回眸师:今天是2013年的4月8日,对我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因为今天是我第一次来到给咱们小学,和这么多聪明可爱的孩子们一起学习,那你们有没有自己特别喜欢或特别难忘的日子?生:有。
师: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说说为什么喜欢?生1:我喜欢12月5日,因为这一天是我的生日。
生2:4月2日,舅舅送给我一个飞机模型,我很喜欢。
师:说的真好,这些难忘的日子都与我们年历表上的年月日有关,你可别小瞧这张年历表,就在这张小小的年历表上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秘密呢,想知道吗?生:想。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年历,看看年历究竟藏着什么秘密?这个“开场白”,粗看分享难忘日子的问题似乎与课堂教学无关,实则是“巧问”,既拉近了师生距离,培养了师生感情,又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为新课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巧问”问启学生的思维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启发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
巧问诱答喜闻乐答--语文课堂的问答技巧初探
王芳
【期刊名称】《《语文天地(初中版)》》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
巧妙
的提问、精彩的引导,能让学生喜闻乐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思维智慧,促进师生交流,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课怎样设计问题,怎样引导回答,才能真正让学生喜闻乐答呢?笔者认为,要在“巧问”和“诱答”上下功夫。
【总页数】3页(P14-16)
【作者】王芳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李集初级中学 2212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师问生答”到“生问生答” [J], 高满生
2.教学中“妙问巧答”初探 [J], 崔怀悦
3.实问虚答与只问不答——设问的两种特殊类型 [J], 傅惠钧
4.巧问诱答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J], 李小丹
5.学生善问老师巧答——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巧妙应对学生“非主流”提问技巧
初探 [J], 罗子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巧妙提问教师善于发问,巧于发问,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因而学习的目标方向也比较明确,阅读速度也会加快。
那么如何巧妙提问呢?1、根据教学要求提问:抓住教学要求提问,可以使教学不偏离教学目标,集中学生的思维,使之把握重点,掌握更主要的知识,解决关键性的问题。
如《向沙漠进军》,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理清课文内容及层次;二、是学习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针对第一个要求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①沙漠对人类有什么危害?⑦沙漠逞强的武器是什么?③风沙进攻主要有哪两种方式?④针对风沙的“游击战”。
抵御它的方式是什么?⑤针对风沙的“阵地战”,抵御它的方式是什么?⑥征服沙漠的武器是什么?⑦人类征服沙漠取得了哪些成绩?⑧沙漠的哪些因素可以用来为人类造福?⑨征服沙漠,在政治上靠什么?这些问题既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条理,及说明事理时应注意的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然后再根据第二个要求列举一些课文中有修饰限制语的句子。
将修饰话限制词去掉,提问如;“沙漠是人类’自然的敌人之一”。
改为“沙漠是人类的敌人”。
语育效果发生了什么变化?如此学生深感语言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说明事理的表达效果。
2、根据文章题目提问:文章标题不仅处在首要醒目的位置,而具更重要的它是文章的招牌,是眼睛,是窗户透过它可窥一斑而见全豹,知晓文章的中心,因此抓住文章题目提问便可使学生立即产生阅读的兴趣。
继而迅速进入文章的主体部分,进一步了解全篇。
如《曹刿论战》,就这一标题可以设这样一些问题发问:①题目中哪个一个词是关键性的词?②曹刿是什么人?③他与谁论战?④为什么要论战?⑤论了些什么?⑥论战中表现了曹刿怎样的才智和谋略?⑦战况如何?结局怎样?⑧这次战争被后世传颂和运用最多的词语或成为典故的是什么?这样从题目人手提问,则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学生自然要从文章揭示、注解等多处寻找答案,逐步深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心。
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5篇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1今年3月中旬,我有幸阅读了《给教师一生的建议》,当我捧起这本书时,我才懂得“爱不释手”的真正含义。
这本书为我们学习新课程.掌握新课程.感悟新课程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和可能。
特别是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老师的《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钱老师说:“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应该锻炼和掌握“善问.巧问.妙问”的技巧,让自己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学生的成长树一座风雨航程中的灯塔。
是啊!“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
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善问的赞扬。
其中“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精辟的指出提问是一门艺术,所以,课堂提问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控制手段。
作为一线的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犹如响钟重重叩击我的心灵,“课堂提问要问到点子上”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前程。
下面结合培训会上的`两节数学课谈谈我的粗浅认识。
例如,观摩了张__老师执教《平均数》的教学,感受最深的是张老师不断的追问巧妙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一开始张老师设计了“投篮比赛”的情景引入,引出数据3.7.2,学生凭直觉发现4可以表示小刚一分钟的投篮成绩,有孩子就说4是3.7.2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追问:“这里的平均数4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成绩吗?”生答:“不能。
”“能代表小刚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吗?”“也不能。
”老师又问:“奇怪,这里的平均数4既不能代表小刚第一次投中的个数,也不能代表他第二次,第三次投中的个数,那他究竟代表的是哪一次的个数呢?”生答:“这里的4代表的是小刚三次投篮的平均水平。
”通过不断的追问,学生对平均数的意义有了较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像这样的追问贯穿整节课,而且问得巧妙,引导得当,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巧问妙问实现高效
【摘要】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无疑是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
教师只有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巧问妙问,才能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提问语文课堂巧妙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加强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是推动课堂进程,协调教学关系,拓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也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的是问号。
”
设疑、质疑、解疑是语文新课程理念师生互动的主要实践方式。
应该说,现代语文课堂并不缺乏提问,但在操作层次、尺度把握上,还存在许多问题。
实践证明,不科学的提问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笔者结合自己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创设情境,激发问答兴趣
学生的迫切需要是促使其积极思维的开始,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形成师生能动的良好开端。
艺术地设置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运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笔者在教授《杨修之死》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及”赤壁之战”的宏阔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然
后再提问由这些音乐和场面想到了什么,学生的话题一下子就打开了:有人说,想到了曹操,想到了刘备、孙权,想到了周瑜和诸葛亮,想到了华容道,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就觉得有话可说。
然后,让学生带着对三国故事的兴趣走进本文的人物----杨修,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讨论,自己回答,问答之趣横生。
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又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穿透力,把学生推向一种”喜问乐答”的心理状态中去。
2.由浅入深,把握问题难度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仅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系统化的提问。
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方式,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如《孔乙己》一课,如果这样提问:作者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现实意义?显然,这个问题较难,学生吃不准。
但我们可以分层提问,降低难度。
第一,孔乙己是怎样一个人?学生很快答道:”是一个好喝懒做、死要面子、迂腐可笑的读书人。
”第二,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有什么特点?学生答:”当时的中国正处在最黑暗的封建社会末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人们缺乏对自身命运的认识和把握。
”这样,就把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分解成两个易于解决的问题了。
可见,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注意把握问题的难易程
度。
如果问题不切实际,超出学生的实际能力,或者问题过易,答案一望便知,那都会失去提问的意义。
因此,所提问题要新颖有趣,使学生乐于思考,要让每个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
3.顺其自然,抓住提问时机
种子发芽,孕育生产都是有时机的,不按时机,不顺其自然,就难以奏效。
课堂提问也是如此。
过早发问,造成气氛紧张,学生内心茫然,回答问题不能深中肯綮;过晚发问,引导过甚,问题苍白无价值。
有些教师常常是在导入新课时用到提问,随后就开始了”满堂灌”,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兴趣广泛的中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最终导致课堂教学的失败。
其实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师生情感交流和精神对话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博闻多才,让自己时常处于一种精神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的”临战状态”,抓住契机,适时发问,把学生的情绪调动到最高点,把学生的思维开阔到最广处,这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提问。
可见,提问重在深入浅出的引导,提问内容不论难易,都要紧扣教材的重难点,为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服务,并且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4.活跃课堂,营造互问气氛
活跃课堂气氛,是打开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敢问敢答的重要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仅做到单向发问是不够的,还应该起到投石激浪的作用,让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互问,把课堂交给学生。
笔者在教冰心老人的《谈生命》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疑问:”冰
心老人在她的文章中说生命像一江春水、一株小树,那么在你的眼中生命像什么,说出你的理由”,然后让其他同学评价这些人同学的比喻与课文中的比喻哪一个更好。
这样,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在互问过程中,有学生响应,有学生反对,激烈的课堂互问气氛使教学目标愈辩愈明。
这样既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其独立思考、沉着自信、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
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每个学生具有积极的参与意识,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