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听话”的学生,一位美国教师分享了这教学六阶段-东瓜 (芥末堆)
- 格式:pdf
- 大小:394.87 KB
- 文档页数:3
“三步六段”教学法教学模式第一步:导入这一步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新的话题、提问问题、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阶段的目标是让学生开始思考与话题相关的内容,并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第二步:教授新知识在这一步中,教师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知识。
教师可以用图表或示例来解释新词汇、语法规则或句子结构等。
这一步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对新知识有基本的理解,并且能够准确运用。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这一步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时间。
教师通过各种练习形式,如填空、对话、问答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可以运用个人、小组或全班形式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这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使用新知识,加深他们的理解和熟练度。
第四段:操练在这一段,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更复杂的语言环境中。
教师可以设计口语对话、阅读文章、写作任务等,以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内容。
操练阶段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更自如地运用新知识。
第五段:拓展与延伸这一段是对所学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资源和材料,如课外阅读、听力材料、网络资源等,以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语言和文化。
拓展与延伸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
第六段:总结与反思在这一段,教师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并让他们思考学习的收获和困惑。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提供反馈,以便于进一步改进教学。
总结与反思阶段的目标是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促进他们对学习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三步六段”教学法在初级语言教学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它能够帮助学生有系统地学习新知识,并通过丰富的练习形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同时,它通过拓展与延伸阶段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总之,“三步六段”教学法为初级语言教学提供了一种有序、清晰的教学模式。
带教6步我说你听带教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所教的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种带教的方法,即“带教6步我说你听”。
第一步:明确教学目标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明确的,能够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向。
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步: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第三步:讲解教学内容在引导学生思考之后,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
讲解时,教师需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将知识点和概念解释清楚。
教师还可以使用具体的例子或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第四步:示范操作或演示在讲解完教学内容之后,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操作或演示。
通过示范操作或演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应用和实际操作方法。
教师可以逐步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的步骤和技巧。
第五步:学生练习和巩固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或实践任务,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六步:总结和评价在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之后,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师还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取得进步,指出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总结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带教6步我说你听”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掌握所教的知识。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理论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个心理学常考点,一般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察。
因为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了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所以一般我们也把他的理论称之为“三水平六阶段”。
1.前习俗水平(0~9岁)这一水平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包括两个阶段:(1)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以惩罚与服从为导向,由于害怕惩罚而盲目服从成人或权威。
道德判断的根据是是否受到惩罚,认为凡是免受惩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行为都是坏的,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
所以这个阶段的儿童会回答不该去偷药,因为偷药会受到惩罚,是不好的。
(2)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好坏的评价首先是看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包括是否符合别人的需要,稍稍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把这种关系看成类似买卖的关系,认为有利益的就是好的。
所以这时候儿童会在回答之前会想知道汉斯的妻子对他好不好?如果好,他们就觉得汉斯应该偷药,因为把妻子救活符合他自己的利益;如果不好,他们就觉得汉斯不应该偷药,因为不符合他的利益。
2.习俗水平(9~16岁)这一水平的儿童的特点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的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
包括一下两个阶段:(3)寻求认可(或好孩子)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对道德行为的平价标准是看是否被人喜欢,是否对别人有帮助,是否会受到赞扬。
为了赢得别人的赞同,当个好孩子,就应当遵守规则。
所以这个时期的儿童会想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如果大多数人都支持汉斯偷药,那么他们就觉得应该偷药,因为偷药符合大家的意见;如果大部分人都反对汉斯偷药,那么他们也会觉得不应该偷药,因为偷药不符合大家的意见。
(4)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以服从权威为导向,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守法。
服从的几个阶段这里讲了很多在蒙氏教室中的方法,其实在家中,各种各样的日常生活对孩子的正常化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不同年龄的孩子要用不同的方法,让孩子进行日常生活的工作。
因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服从的能力是不同的,服从的发展也有三个阶段。
给点鼓励俺再讲下去哈。
0-2/2.5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服从荷尔美,服从这个内在趋力,而不是服从成人。
一岁多的孩子已经开始会走路的。
只有在一种状况下,他一定会服从的,即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是和他们的内在趋力一样时,他们才会服从。
因此需要透过观察的能力,发现孩子内在趋力想要做的是什么,我们根据这个观察要求孩子要去做的,孩子通过这个过程练习服从。
但是荷尔美趋动孩子所产生的行动与社会运作方式是有冲突的。
荷尔美的力量在幼儿的身上是非常强烈,大约两岁到两岁半的孩子专注在自我的身上,这是通常的特质。
从大脑神经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同情心的能力是在两岁到两岁半才发展出来的,他们不知道同情或同理别人,也不知道什么是分享。
他们会自发性地把手里的玩具给别人玩一下,然后马上拿回来。
所以如果我们要孩子为某一件事情道歉时,孩子并不会理解。
当我们强烈地要求孩子去给别人道歉,就是在强迫孩子用自己本身不理解的语言,造成口语与内心的需要不同。
随着孩子大脑神经渐渐发展出来同理与同情心,渐渐地孩子才有一个能力去感受到别人感受到的是什么。
孩子在我们的蒙台梭利的团体生活中有机会积累这样的经验,拿了工作完成后放到柜子上,下一个需要的孩子可以继续使用,这样,渐渐地在蒙台梭利团体照顾的环境中,孩子可以了解到与人分享。
由于在第一个服从发展阶段的孩子们,他们随时想要做什么,马上就会去做。
对他们来讲最有挑战的层面是接受限制。
所以在幼儿环境(1-3岁)中我们给予的限制不多,必须用一种爱的方式设置这些限制。
尤其在这个阶段,孩子处于自我确认的阶段,我们做的方式是提供选择给这个孩子,并让孩子有机会承受他选择后的结果。
如:在出门前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们要出门了,请问你要自己穿还是我帮忙?”或者用餐前:“我们要用餐了,要先洗手,你自己洗还是我帮你洗?”老师在美国一个学校工作时,那个学校解决因为贫困造成的儿童问题。
教育心理学孩子成长六阶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应用的学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以大致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
婴儿期(0-1岁)这个阶段是孩子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
婴儿通过感官体验世界,逐渐建立起对环境的基本认识。
在这一阶段,父母应提供充足的爱抚和安全感,满足孩子的基本生理需求,如喂养、换尿布等,同时通过肢体接触和语言交流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孩子开始探索世界的时期。
他们开始学习走路、说话,并尝试与他人交流。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鼓励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提供安全的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同时教授基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规则。
学前期(3-6岁)学前期是孩子社会化和认知能力快速发展的阶段。
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与其他孩子交往,学习分享和合作。
家长和教师应重视培养孩子的社交技能,鼓励他们参与集体活动,同时通过游戏和故事来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
学龄初期(6-12岁)这一阶段孩子进入学校,开始系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
在这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
家长和教师应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特长,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孩子身心变化剧烈的时期,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探索独立性。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师需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处理同伴压力、学业压力和家庭关系等问题。
成年初期(18岁以后)成年初期是孩子逐渐步入社会,开始独立生活的阶段。
他们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职业规划和建立人际关系。
家长可以提供生活经验和职业发展的建议,同时鼓励孩子自主决策,培养责任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倾听六步曲(学会倾听案例)3篇【热门资讯】没有被听见,会让说话者觉得被冷落、被忽视,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
被了解、被重视的需要,是滋养人心的养料,所以,耐心倾听别人谈话,是一种修养,是某本的礼貌。
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倾听六步曲(学会倾听案例),希望对你有帮助。
倾听六步曲(学会倾听案例)1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不仅是闻名世界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语言学家,他曾经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所谓勇气,需要挺身。
直言;所谓勇气,也需要静坐倾听。
”这个道理在英国知名广告公司执行创意总监雅登的著作《不管你在想什么,反向思考就对了》中也得到了体现,不同的是雅登用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
雅登告诉我们,他曾经有一次和一位朋友去酒店喝酒,喝到中途,由于他有急事,只好非常抱歉地把这位朋友单独留在了这家酒吧里。
雅登的这位朋友是英国人,对于丹麦话只会说“对”与“错”两字。
可是就在他的这位朋友一个人喝酒的时候,摇摇晃晃过来了一个酒鬼,这个酒鬼还跟他的朋友聊了起来。
可是由于雅登的这位朋友只会用丹麦语说“对”和“错”,所以两个人就这么应付着。
等雅登办完事回来了,两个人还坐在那里进行一场“天南地北”的对话,可是听听自己的朋友口中仍然还是那两个字—“对”和“错”。
雅登看到这种情况,起初的时候还有点纳闷儿,到了后来才想明白,酒鬼肯定是像酒逢知己千杯少一般,所以缠着雅登的这位朋友开始高谈阔论。
别无缘由,因为在酒鬼的心里,认为雅登的这位朋友是一个难得的能够听他讲话的人。
倾听,是人类天生的本领,任何人都不需要去进行什么特殊的学习,一生下来就能够耳听八方。
然而,如何才能将这一本能发挥得更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帮助,看起来好像挺容易,其实不然,尤其在朋友和夫妻之间,不容易。
一位欧美人士曾经如此形容夫妻结婚以后的关系:“结婚第一年,丈夫讲话,妻子倾听;结婚第二年,妻子讲话,丈夫倾听;结婚第三年,夫妻两人争着讲话,旁人倾听。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是讲究双向沟通的。
【家庭教育】美国家长教育孩子的十大原则为了管好我两岁的外孙女,女儿最近特意参加了一期幼儿教育培训班。
第一堂课讲的就是“教育孩子要遵守的原则”。
女儿听后很受启发,兴高采烈地向我讲述了她的学习体会。
之后,她在跟很多妈妈交流时,发现这些“原则”在美国非常流行,很多幼儿园都会给家长们谈,育儿网站也能够看见相似内容。
许多美国人也大体就是按照这些原则去管教孩子的。
原则大体存有10条,具体内容就是:1.归属原则: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
因此,要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孩子从小就对家庭建立起可信赖的归属感。
2.期望原则:在孩子的蜕变过程中,必须经常引导他们践行行进的目标。
无论碰到什么挫折,永远都必须使孩子看见期望。
3.平等原则:要和孩子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想方设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
4.管束原则: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主要就是父母的责任,不要把这个责任发推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当然,这些旧人们也必须认同子女的管束权,但不要替代。
5.榜样原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榜样。
一般说来,孩子的言行往往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
因此,父母们一定要以身作则。
6.惩罚原则:不懂事的孩子有过失时,可以抨击和指点。
对于故意犯错误的孩子,适度的惩罚也就是必要的,但是,不许责骂或体罚孩子。
惩罚极易并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必须禁用和充分运用。
7.后果原则:每教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让他们了解可能产生的后果。
当孩子自己打算做一件事时,也要帮助孩子分析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想到后果,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8.界限原则:必须教育孩子从小介绍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晓得必须敬畏道德和法律,使他们懂这两个界限就像是公路上的红灯一样,就是永远不可逾越的。
9.20码原则: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科尔伯格道德教育理论科尔伯格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里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他致力于道德认知发展体系构建的研究,将之应用于学校道德教育的时间,并从哲学上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进行总结和反思,取得了卓著的学术成就。
本文就他的道德教育理论的特点、学校德育教育方法以及对我国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作一探讨。
一、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道德哲学家和教育家。
他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道德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学家,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和道德教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被誉为“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之父”。
研究科尔伯格的道德教育理论及其实践模式,不但可丰富和发展我国道德教育理论,而且对我国当代学校道德教育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他指出:“我的道德研究是从皮亚杰的阶段概念和他认为儿童是一个哲学家的看法出发的。
”在此基础上,科尔伯格建立了自己的道德发展理论,其道德教育理论是其道德发展理论的扩展、延伸和实践,他主张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儿童的积极思维,发展儿童的道德推理能力,使道德思维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以推进道德行为的完善。
从理论来源上看,由于科尔伯格受到多种道德哲学传统、道德心理学传统和道德教育学传统的广泛影响,所以科尔伯格的道① [美】柯尔伯格著,魏贤超柯森等译,《道德教育的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2 000,第1 0页。
德教育理论是一种既是心理学的、又是哲学的道德教育理论。
根据科尔伯格本人的观点,对其道德教育理论产生主要影响的有苏格拉底(Socrates,B.C.468—400)、柏拉I訇(P1ato,B.C.427—347)、康德(Immanuel Kant,1 724—1804)、涂尔干(Emi leDurkheim,1858一1917)、杜威(John Dewey,1859一1952)、皮亚杰、罗尔斯(John Rawls,192卜)、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1929一)、等人的观点。
采用六步教学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而教师则一手掌控着课堂的节奏和内容。
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探索,教师可以采用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主导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个教学法的六个步骤。
第一步,引起学生注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展示问题或者分享一个有趣的故事,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第二步,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好奇心。
问题也应该能够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产生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内容。
第三步,讨论和合作。
在这一步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合作活动,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通过交流和合作,学生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维碰撞。
第四步,总结和归纳。
在讨论和合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模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再次提出问题。
在学生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再次提出一个相似或扩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能够不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六步,评价和反思。
在每一次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答题的正确与否进行评判,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不足和改进。
通过六步教学法,学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和合作、总结归纳等活动,不仅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于什么是“听话”的学生,一位美国教师分享了这教学六阶段
作者:东瓜
2016-11-08 13:39
(配图来源:PIXABAY 图文无关)
芥末堆11月8日讯,昨日,在世纪明德主办的中国教育明德论坛上,《第56号教师的奇迹》的作者——美国教师雷夫·艾斯奎斯分享了他独特的教学理念。
据了解,雷夫·艾斯奎斯从教33年,他教出来的学生在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属于极其自律,并能找到自我的孩子。
究竟雷夫·艾斯奎斯的教学方式有何不同,芥末堆在此精选部分演讲内容分享如下。
在分享六个阶段之前,艾斯奎斯先分享了一个基础性观点,即教师如何要求学生的前提是,自己能做到所要求的学
生该做到的事情。
“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非常勤劳的人,所以我必须成为孩子们见过得最勤快的老师,所以我
在教书过程当中一直都是第一个到学校,也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所以根本不用要求我的孩子们要勤奋要努力,
因为他们看到我就是这样做到的,所以我强调自己做到希望孩子做到的那样。
“艾斯奎斯说。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一阶段也是教学中最初级的阶段,艾斯奎斯表示,在他的观察中,很多孩子到学校来不是不捣蛋,而是因为害怕,如果不按照老师做的话,就完蛋了。
我们经常吓唬孩子“你要是再这么干就让你好看。
”他认为:我们让孩子
们送来上学不是让他们来被吓唬的,不是让他们学这些东西的。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脱离了吓唬学生的阶段,更高一层的教师们会走向这一阶段,即奖励小红花等作为“表现好”的回报,学生会在攀比、想要奖励的心里中争取“表现得更好”。
艾斯奎斯对此表示,他个人十分不提倡这一做法。
“我想教会孩子们的是读书不是为了拿到礼物,你读书本身对你来讲就是最好的收获。
”艾斯奎斯说。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当老师做得更好一些时,学生对于师长校长就会产生一种崇拜心理。
此时,“我想取悦老师,如果我这么做老师会更喜欢我”的心理开始在学生心理流行起来。
艾斯奎斯表示,他在中国课堂上会看到比较多这种情况,比如说校长来了,来视察这个班级,老师班主任说:“同学们,校长来了,大家都坐直了,挺直了,看好了,等一会儿千万不要让我出丑。
”艾斯奎斯认为,此时,应该告诉学生的应当是:如果校长来了,你在那坐得不致,坐得不好,是你自己非常糟糕,我看起来很好,我没有问题的。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艾斯奎斯坦言,第四阶段在美国的课堂里十分常见。
“比如在墙上贴上规则,孩子觉得,我在学校好好表现是因为墙上规则这样说的,规则说第10条不许说话就不能说话。
”艾斯奎斯认为学生不该只是为了遵守规则而遵守规则 。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如果能做到第五个阶段,那么工作成效已经算很好的了。
”艾斯奎斯笑言。
他进一步举例,有时候他会带着孩子们全国各地做游选择一些项目,孩子们可以达到什么程度呢?他带着50个孩子进酒店里面登记,除了他和妻子带着孩子登记说一些话之外,酒店大堂可以保持安安静静没有声音。
学生们就知道,在这个酒店里面应该保持安静。
但是不是因为说他们保持安静就要怎么样,也不是因为给他们什么奖励,他们也不是说保持安静就会让老师感到多高兴,酒店里也没有贴告示让大家保持安静。
他们保持安静的原因是因为知道酒店里还有其他人在休息,出于尊重自己不应该打扰其他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这一阶段需要人用一生去奉行。
“这就要求我们做到无论身边人对你多么差,你都可以做到与人为善的人,无论周围人多么能撒谎,你一定要做到诚实。
”艾斯奎斯说。
为此,他也会在每天与学生在行为中巩固这种思维,不断强调自律自省。
特殊的教育方式
除却在现场分享他的教育理念外,他也分享了一些在校时他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做法。
类似一土学校,他的班级里也会有虚拟货币的概念,孩子们会在班级扮演各类角色,如银行,清洁工来等来挣钱。
因为他希望让学生学会掌握钱,会理财,在学习中也会学习各类知识。
以此,有趣的事情就发生了。
班级里的各类活动也会与虚拟币有一定联系。
比如孩子们想坐好的座位就需要花虚拟货币来租。
等到月底的时候结余的钱可以用来购买学校的一些学习用品。
但是真正特别聪明的孩子们,他们不会花钱买这些学习用品,他们会把钱存起来。
因为这些孩子知道如果把这个钱攒够租一个月3倍钱的话,就可以把这个座位买下来,然后就再也不用换地方了,就可以一直坐在这里了。
还有比这个更聪明的孩子,干脆把别人的座位也买下来,然后每天收他的租金。
而在教学中,这位老师也不看重最后成绩产生的分数,他会在教学中就让学生明白“如果我要学会这项技能的话,
那么我的生活会变得更好”。
所以教每一堂课,教每一个知识点之前,他都会告诉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哪一些领域会用到这些知识,他认为:“上课学习从来不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我们也没有说为了必考才会这个知识,我们是在为未来多少年的生活做准备。
”
版权声明:
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查看相关规范,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