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作业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8
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合集)第一篇:科学技术史课的作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曹东溟老师的<科学技术史>的作业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技术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工具,而且还可以激励理论研究动机并提供方向。
科学只有通过技术才能充分体现它的价值。
“科学的技术化”已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特点,在现代社会科学转化成技术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转化成技术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时间相比,现代社会科学转化成技术只需要几年甚至几个月,并且转化的时间还在不断缩短。
科学成果只有通过技术化才能转化成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学以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为目的;而技术是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为根据,利用得到的认识来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
科学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不仅将在一定时间内导致影响人类生活的新技术出现,还必定极大地丰富我们进一步认识自然的技术手段;新技术的发展又促使我们认识自然的实验手段不断增加、不断提高,把科学转化成生产力推广出去,在生产中不断积累经验,为新的科学打下坚实得实践基础,从而推动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本课题研究的现状几百年来,整个人类物质文明的大厦,都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和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与技术。
科学与技术总是共同存在于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这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科学提供知识,技术提供应用这些知识的手段与方法。
科学与技术的进步会带来社会的整体性变化。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技术中也有科学。
本文将从科学与技术的概念入手,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科学常常可以启发我们提出新的、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事物特性,进而导致新技术的产生。
新技术常常需要新见解,新研究也常常需要新技术,人们运用技术,发明了越来越多的新仪器和新技艺,进而推动了各方面的科学研究三、本课题的主要内容:3.1科学的概念科学的本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学是“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
7067《科学发展简史》作业本答案宁波电大《自然科学发展简史》作业1一、填空题:1、恩格斯在1876年指出,人与(动物)之间根本区别在与劳动。
2、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单细胞生,后来逐渐变化,出现各种生物。
3、在大约6000-70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出现了哺乳动物,在300万年前形成的(猿类)。
就是人类的祖先。
4、“上帝造人”的说法中,上帝用泥土造出了一个男人叫(亚当),又造出一个女人叫(夏娃)。
5、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揭示了生物由低级向高级进化的科学规律,认为(人类)就是由某种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6、地球已经是一个40(46)亿年的老寿星了,她起源于始(太阳)星云。
7、攀树的猿群,是在新生代生活在树上的古猿。
原上猿大约生活在3000万年前;埃及猿的生存年代大约在(2800万至2600)万年前;森林古猿的化石年代较长,大约在万年前之间。
8、森林古猿栖居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中,以吃草木的叶和果实为生,并有了初步的(手脚)分工,有了32颗牙齿。
9、我国古代的《易经》中用八卦代表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八种东西天、地、风、雷、(水)(火)(山)(泽)。
10、人类的进化发展经历了由攀树的猿群——(原上猿)——(埃及猿)过程。
11、早期猿人的脑容量约为600-800毫升;晚期猿人的脑容量约为1000毫升;早期智人的脑容量约为1350毫升。
人类学家将现代人种分为三类:(欧罗巴)(蒙古利亚)(尼格罗)12、在大约1400万年前,由于气候和地质条件的变化,森林地带的树木大批死亡,使一部分古猿不得不改变生活方式,(下到地面)寻找食物,逐渐能够(直立行走和手脚分工)并考试使用(石块和木棒)等天然工具。
二、选择题:1、考古学家将石器时代分为三个时代——(C)A、上、中、下B、左、中、右C、早、中、晚 D旧、中、新2、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发明了自然科学中的哪一个定律——(A)A、浮力定律B、运动定律C、地壳定律D、摩尔定律3、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火使人类走向光明,原始的人工取火中——(C)A、雷电B、太阳光C、击石取火D、气功发火4、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是——(A)A石器B铁器C铜器D银器5、人类发展到晚期猿人时期,开始使用什么方式的火——(B)A人造火B天然火C炭火D石油6、最早的人类祖先是森林古猿,它是根据什么的鉴定得出的——(A)A古化石B树的年龄C早期的植物D鲸鱼的骨头7、恩格斯指出:“劳动创造了人”。
作为一名文科生,在本次大课之前,我对科学的起源和发展知之甚少,通过吴国盛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包括对东西方文化不同价值追求的比较分析,了解到科学起源和发展的知识,具体内容包括:一、国人对科学的3大误解及由来第一个误解:科、技不分;第二个误解:对科学赋予过强的功利色彩;在我们的认知中,科学是作为工具出现的,而不是作为目标。
第三个误解:过分强调字面的“分科”意思。
我们常常说,科学乃分科之学,比较强调“分科”。
所以,我们的科学教育里,就特别注重分科教育。
这三种误解从何而来?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缺少科学的因素。
自古以来,我们都有自己一套对知识的看法。
古代对知识的看法是什么?就是:知识要有用。
我们叫“学以致用”,我们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
所以,国人对知识的态度,有着极强的功利主义,把知识当做手段,而不是目标。
知识分子没有独立地位,知识也没有独立地位,只具有功能性,这是第一个原因,中国文化本身并不鼓励对知识持有一种超功利的立场。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非常丰富和发达的技术传统,但是却没有科学的传统。
所以我们就只能把科学理解成技术,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想象空间。
所以,从中国文化的角度来看这两个原因:首先是对知识的态度是实用,其次是有技无科。
第二、国人接受近代西方科学的路径和历史遭遇很特别。
中国近代有两次机会了解西方的科学,被称为两波“西学东渐”。
第一波“西学东渐”在明末清初。
本质上,国人对西方的科学文化,并没有发自内心的喜欢,当然也没有痛恨的意思,就是谈不拢而已。
第二波“西学东渐”是1840年以后。
1840年以后的“西学东渐”,不再是由传教士来中国,而是商人,背后跟着的是坚船利炮。
中国不想跟对方建立平等贸易关系,对方就拿枪炮打开国门,逼迫你做。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迫进入了现代化进程的过程。
所以,中国人这一次学习西方的科学,首先是不情愿的,但又无可奈何;其次,我们看上了西方人的坚船利炮。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也是近代中国对西方科学了解的一个主要态度。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二次测试(5—8章)一、单选题(将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欧洲的资本主义政权首先在()建立。
A.意大利和西班牙B.法国和希腊C. 意大利和法国D.荷兰和英国2.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是()A.罗杰尔.培根B.达.芬奇C.伽利略D.弗朗西斯. 培根3. 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的奠基者是()A.开普勒B.伽利略C.哥白尼D.哈雷4. 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生物进化论的人是()A.达尔文B.拉马克C.华莱士D.赫胥黎5. 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A.魏斯曼B.施莱登C.施旺D.孟德尔二、.连线题(将下列书和其作者连线):《动物哲学》达尔文《物种起源》拉马克《植物的发生》. 拉普拉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宇宙体系说》施莱登三、.问答题1.简述文艺复兴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影响.文艺复兴正蓬勃开展,它不仅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也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 1543年出版了《天体运行论》 ,在其中提出了与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不同的日心说体系。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在《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论原因、本原和统一》等书中宣称, 宇宙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太阳只是太阳系而非宇宙的中心。
伽利略 1609年发明了天文望远镜, 1610年出版了《星界信使》 , 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通过对其师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观测数据的研究,在 1609年的《新天文学》和 1619年的《世界的谐和》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判定行星绕太阳运转是沿着椭圆形轨道进行的,而且这样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四.论述题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阿拉伯人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之上,在数学、天文学、医学等学科领域中还独立地发展并丰富了科学。
(1)数学。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首先是创造了阿拉伯数码。
时间:7月1日晚7-9点南北6011.名词解释:(1)太阳历答: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
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2)自然哲学的原理答:自然哲学指多少含有形而上学观点的对自然的解释。
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中与生物学关系最密切的是亚里士多德的各种概念。
但是单称为自然哲学的生物学时代的自然哲学是指从十八世纪后半叶到十九世纪以德国古典哲学为基础而诞生的哲学观点(也称为浪漫主义自然哲学),它是以谢林的哲学为代表的。
在谢林的哲学出现之前,歌德、奥肯都已是自然哲学的生物学家。
歌德型(原型)的概念和他与奥肯的脊椎脑颅说就是以该哲学为背景所产生的。
这种在自然哲学的生物学中采用对重演论预见的平行法则和自然梯级等的连续性法则,它是否与进化的观点有直接联系,一般还是问题,否定的意见很多。
再有“natu- ral philosophy”也是自然哲学,但它只不过是物理学的同义词而已。
泰勒斯——水;阿纳克西米尼——气;赫拉克利特——火;毕达哥拉斯——数;恩培多克勒——水、土、火、气;阿那克撒哥拉——种子;留基伯和德谟克里特——原子。
(3)吠陀答:吠陀,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婆罗门教和现代的印度教最重要和最根本的经典。
它是印度最古老的文献材料,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
“吠陀”的意思是“知识”、“启示”的意思。
"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3)(第九、十、十一章)一、填空1.1800年,意大利的发明,实现了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1819年,丹麦的发现电流可使磁针偏转的磁效应,揭示出能向能的转化。
2.最早公布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是德国医生。
英国业余物理学家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3.1865年,引入了一个直接反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概念——,用来表示某一种状态可能出现的程度。
4.德国哲学家康德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第一个把自然界看作是发展变化的演化过程。
5.在地层成因及生物化石的解释上有说和说之争,说和说之争。
6.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的修道士。
其研究成果被研究者概括为三条定律,即定律、定律和定律。
7.1873年,麦克斯韦的巨著《》问世,标志着完整的的确立。
8.1864年,法国人在西门子兄弟的帮助下,创造了平炉炼钢法。
9.直到目前为止,冶金技术可氛围两大支,即冶金和冶金,亦可称之为冶金和冶金。
10.热机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和。
11.1839年,英国人把巴西的与混合起来,发明了橡胶的硫化法。
12.第一条投入实际应用的电磁史有线电报是由德国科学家和搞起来的。
13.在1894年至1896年间,意大利的和俄国的几乎同时实现了无线电的传播和接收。
14.我国的造纸、纺织、制瓷等技术首先传入,又通过传入欧洲。
15.西方最先来华的并有一定科学知识的耶稣会士是意大利人,他于1582年来华。
16.清初,将新历法献给顺治皇帝,随即颁行,称为历。
17.1881年,我国正式开办的第一条陆路电报线路——,于12月投入使用。
18.由主持设计、建设的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自己集资、自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的铁路。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2.举例说明科学发明的重要性?3.法拉第关于“场”的概念的提出有什么重大意义?4.辨证自然观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有哪些?5.以电气为中学的技术革命是在什么样的经济条件下兴起的?6.以电气为中学的技术革命包括哪些主要的技术发明?7.如何理解科学是技术的先导这一命题?8.简述以电气为中心的技术革命的特点。
《科学发展简史》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徐州电大姓名:学号:班 级: 11春行管(专)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 行政管理专业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 1第一至第四章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 的发明和应用。
2、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 的广泛流行,二是出现了 。
3、原始的 和 的出现,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4、古埃及的医学理论往往与 连在一起,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人的灵魂附着于 之上,便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上生活。
5、在西亚最先创造文字的是 ,他们开始采用的是一种 。
6、在古希腊认为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 ,而赫拉克利特主张 是姓 名: 学 号: 得 分: 教师签名:一切自然现象的物质始原。
7、罗马时代的著名医生和医学家提出了的理论,将医学知识系统化,成为古希腊以来医学的集大成者之一。
8、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转动的和测量地震的。
9、我国的中医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约成书于战国的《》,汉末张仲景的《》则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10、唐代组织力量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了实际上是地球子午线的测量。
11、中国明代被称为是航海家的时代,率领庞大船队次下西洋,表明了当时我国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成就。
二、选择题(含单项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开始。
A.使用天然工具B.制造工具C.使用天然火D.人工取火2、人类开始由居无定处的游荡生活向相对的定居生活过渡是在时期。
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3、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是。
A. 古代中国B. 古代西亚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4、希腊文化的顶峰是在雅典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哲学家有。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5、唐宋时期在技术上的杰出成果是的发明和应用。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北京猿人2、托勒密和地心说3、沈括和《梦溪笔谈》4、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原始社会的主要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2、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3、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五、论述题(20分)1、试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期及其特点和影响。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一次测试(1至4章)一、单选题(将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的使用,他说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进一步提高。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和陶器C.复合工具D.火2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文字是()创造的()A.古代苏美尔人B. 古代腓尼基人C. 古希腊人D.古巴比伦人3我们今天采用的十进位计数法和时间的六十进制计数法都是()发明的()A. 古巴比伦人B. 古希腊人C.古代中国人D.古代阿拉伯人二..连线题(将下列著作与其作者或其中文翻译者用直线连接)(1). 李时珍《天工开物》徐光启《梦溪笔谈》宋应星《本草纲目》沈括《农政全书》(2). 亚里士多德《几何原本》阿基米德《论平衡》托勒密《形而上学》欧几里德《天文大全》三、.问答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各在中医医学中的地位是什么?四.论述题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3、古代埃及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哪些对后世有影响的成就?4、古代西亚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5、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对后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成果?。
6、古希腊的理论自然知识有哪些成果?它与自然哲学有何不同?一7、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8、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不同?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10、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参考答案三、.问答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各在中医医学中的地位是什么?①《黄帝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开始形成②《伤寒杂病论》提出了系统的辨证施治原则,使医学理论与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③王叔和的《脉经》奠定了我国脉学诊断术的基础④汉代的《神农本草经》的出现,标志着中医药物学也开始自成系统⑤李时珍的代表作《本草纲目》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药学著作四.论述题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⑴石器的发明和应用;⑵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⑶弓箭的发明和应用;⑷陶器制造技术;⑸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等。
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1)一.填空(每空1分,共24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始宗教观念的重要内容是。
2.《墨经》一书中关于光学的实验.共方法已与近代的科学实验的方法极为相似.3.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的最高文化是由中国人创造的。
4.北魏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一书:乃是对公元6世纪以前的我国农业生产的总结。
5.拉马克的进化理论的两条基本原则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原则—”。
6.圆周率也被称为“祖率”。
欧洲16世纪时期才得到该值。
7.欧几里得在其著作《几何原本》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命题,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几何学体系。
8.阿拉伯人采用了印度的数学记号的记数符号和十进位法,井将其传人欧洲。
9.冲力学说的著名代表人物奥里斯姆_提出用图表法表示物体运动。
10.古希腊自然科学的最有价值的成就是留基伯-和德漠克里特的提出的原子论。
11.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是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是古代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12.阿尔一哈金写成了《光学集锦》一书,该书论述了对球面和抛物面的反射镜、透镜、暗箱和视象的实验研究结果,完整地表述了光的反射定律。
13.欧洲的封建国家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农业占主导地位,:但它实行的是一种自然经济。
14.从11世纪开始,由于生产的发展,城市的兴起,王权的加强,西欧的学校教育逐渐从修道院中分离出来,开始建立大学,通过大学的传播和翻译活动的兴起而发扬光大。
15.牛律大学的第一任校长罗伯特.格罗斯太斯特在组织教学中,积极为研究希腊辩护,提倡要把自然科学建立在数学的基础上。
16.牛津大学的梅登学派的学者们已认识到质和量的区别,努力对性质作定量研究,提出了在力学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质点。
17.在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资本主义的萌芽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活跃,也逐渐突破自然经济的局限,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
18.汉朝“独尊儒术皐权天授”,使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
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一次测试(1至4章)一、单选题(将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的使用,他说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进一步提高。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和陶器C.复合工具D.火2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文字是()创造的()A.古代苏美尔人B. 古代腓尼基人C. 古希腊人D.古巴比伦人3我们今天采用的十进位计数法和时间的六十进制计数法都是()发明的()A. 古巴比伦人B. 古希腊人C.古代中国人D.古代阿拉伯人二..连线题(将下列著作与其作者或其中文翻译者用直线连接)(1). 李时珍《天工开物》徐光启《梦溪笔谈》宋应星《本草纲目》沈括《农政全书》(2). 亚里士多德《几何原本》阿基米德《论平衡》托勒密《形而上学》欧几里德《天文大全》三、.问答题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著作有哪些(至少列出五种)?各在中医医学中的地位是什么?四.论述题1、原始社会主要的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2、原始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其实质?3、古代埃及人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哪些对后世有影响的成就?4、古代西亚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5、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对后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成果?6、古希腊的理论自然知识有哪些成果?它与自然哲学有何不同?7、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上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8、中国古代的实用科学与古希腊的自然哲学有哪些不同?9、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分为几个时期?各有何特点?10、中国古代实用科学的发展是由哪些原因促成的?自然科学发展简史第二次测试(5—8章)一、单选题(将一个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欧洲的资本主义政权首先在()建立。
A.意大利和西班牙B.法国和希腊C. 意大利和法国D.荷兰和英国2.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是()A.罗杰尔.培根B.达.芬奇C.伽利略D.弗朗西斯. 培根3. 牛顿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基本思想的奠基者是()A.开普勒B.伽利略C.哥白尼D.哈雷4. 第一个系统地提出生物进化论的人是()A.达尔文B.拉马克C.华莱士D.赫胥黎5. 现代遗传学的创始人是()A.魏斯曼B.施莱登C.施旺D.孟德尔二、.连线题(将下列书和其作者连线):《动物哲学》达尔文《物种起源》拉马克《植物的发生》. 拉普拉斯《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宇宙体系说》施莱登三、.问答题1.简述文艺复兴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影响.四.论述题1、阿拉伯人在科学上独立地做出了哪些贡献?2、如何认识阿拉伯科学文化的历史作用?3、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应怎样理解?4、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社会基础和条件是什么?5、为什么说科学实验是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相对独立发展的实践基础?6、从近代自然科学产生时科学家们反对宗教神学斗争中受到何种启示?7、如何分析近代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8、有哪些知识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提供了基础?9、如何从牛顿力学的建立来分析继承与创造的关系?10、牛顿力学建立的历史意义何在?11、牛顿时代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有哪些特点?12、为什么说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不可避免的?试分析它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科学史平时作业《科学发展简史》课程形成性考核册学校名称: 徐州电大姓名:学号:班级: 11春行管(专)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科学发展简史平时作业第一至第四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中石器时代的主要标志是的发明和应用。
2、新石器时代文化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的广泛流行,二是出现了。
3、原始的和的出现,是人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4、古埃及的医学理论往往与连在一起,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人的灵魂附着于之上,便可以在另一个世界上生活。
5、在西亚最先创造文字的是,他们开始采用的是一种。
6、在古希腊认为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是,而赫拉克利特主张是一切自然现象的物质始原。
7、罗马时代的著名医生和医学家提出了的理论,将医学知识系统化,成为古希腊以来医学的集大成者之一。
8、我国东汉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创制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利转动的和测量地震的。
9、我国的中医理论开始形成的标志是约成书于战国的《》,汉末张仲景的《》则使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密切结合起来。
10、唐代组织力量第一次用科学方法进行了实际上是地球子午线的测量。
11、中国明代被称为是航海家的时代,率领庞大船队次下西洋,表明了当时我国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成就。
二、选择题(含单项和多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10分)1、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开始。
A.使用天然工具B.制造工具C.使用天然火D.人工取火2、人类开始由居无定处的游荡生活向相对的定居生活过渡是在时期。
A.早期猿人B.晚期猿人C.早期智人D.晚期智人3、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是。
A. 古代中国B. 古代西亚C.古代印度D.古代埃及4、希腊文化的顶峰是在雅典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著名哲学家有。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阿基米德5、唐宋时期在技术上的杰出成果是的发明和应用。
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北京猿人2、托勒密和地心说3、沈括和《梦溪笔谈》4、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原始社会的主要技术发明有哪些?有何意义?2、古希腊在自然哲学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3、古希腊与古罗马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各有何特点?五、论述题(20分)1、试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时期及其特点和影响。
知识无国界,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的先贤们开始热烈探寻真理而掀起百家争鸣,当他们或仰观苍天,或俯察大地,或内自省也的时候,在美丽的地中海旁,有另一群智者开始探索世界,范围广布哲学、数学、逻辑、几何、天文、医学等,成果绚烂夺目,与同时期的中国遥相呼应,借一位意大利画家的作品,我们统称他们为雅典学派。
这位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以其颇为擅长的圣像绘画,借鉴米开朗基罗的画风,通过美好而大胆的想象,创作了这幅《雅典学派》,作者的名字叫做柏拉图。
在他的作品中,来自古希腊、罗马、意大利的不同时期的先贤们汇聚一堂,他们有的互相争辩,有的默然沉思,还有的正教学或围观,整个大厅被智慧的火光照亮。
虽然是不同表情、动作、神态,他们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整幅画作洋溢着和煦的温柔。
这就是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的拉斐尔对人文主义的表达,对人类智慧与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我们不如暂且顾名思义,把意大利和罗马的先贤暂搁一边,将古希腊与希腊化时期的自然哲学与数理科学挑出来领略一番。
古希腊自然哲学离不开自然二字,的确,在资源匮乏的年代,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无外乎内心以及独立于人之外的自然,这其中还包括离我们十分遥远的自然中的宇宙,我们不禁感叹哲人虽孑然一身,其思想却放之无穷。
其中包括自然界万物本质问题、物质结构问题以及天体系统的模型问题。
万物本质从物质出发,但却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走上臆想的道路。
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克里特称:“这个有秩序的宇宙(科斯摩斯)对万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按一定尺度燃烧,一定尺度熄灭。
”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它可以跟万物互相转化。
而为什么独独选中火,其理由是火是诸元素中最精致,并且是最接近于没有形体的东西;更重要的是,火既是运动的,又是能使别的事物运动。
仅凭眼观以及推测出来的元素并不是万物本质,赫拉克利特让世人敬仰的原因显然不是他的永恒之火,其在朴素辩证法、逻各斯以及对立统一方面的最初研究给人们指明方向。
世界科技文化史(一)已完成1下列对文化描述错误的是:A、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而进行B、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C、在精神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D、只包括精神产品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2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使人的生活方式不断发生变革的特殊能力活动和产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3文化是人类为了生存与理想而进行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获得的能力及其全部产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4我过历史上比较看重科技文化的A、制度层次B、器物层次C、行为规范层次D、价值观层次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5以下哪门学科不不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A、科学技术史B、科学社会学C、自然科学D、科学哲学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世界科技文化史(二)已完成1学习科技文化史有助于树立融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身的大文化。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下列属于中国科学技术普及运动战线的是:A、全民科普B、重点科普C、防止科学技术异化D、严格控制科学发展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3原始社会最好的技术工具是A、石器B、棍棒C、弓箭D、标枪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4最早的人造工具是在北京周口山发现的。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学习科技文化有利于树立融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于一身的“大文化”观念。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世界科技文化史(三)已完成1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是牛。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2完成由猿到人的关键性步骤是A、火的使用B、石器使用C、指南针使用D、种植文明的出现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3有意识的人工保存天然火种是在:A、大约250万年以前B、大约300万年以前C、大约180万年以前D、大约50万年以前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D4原始农业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生活来源。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5弓箭是作为进入野蛮时代的主要特征。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世界科技文化史(四)已完成1巫术既可以通向宗教,也可以通向科学。
科学技术史论文(汽车发展史)系别物理学专业班级 08物理姓名徐洪新学号 N0840115 日期2010年6月7日目录摘要 (2)第1章汽车发展小结 (3)1.1 汽车发展 (3)第2章汽车外形的发展 (10)2.1 1890-1920 马车过渡到汽车,金属车身出现 (11)2.2 1930-1950 流线型与船型车身 (12)2.3 1940-1960 国民车 (13)2.4 1950-1970 长尾鳍到短尾,coupe短暂兴起 (13)2.5 1970-1990 平面直角和多元化 (13)2.6 1990-present 分裂的时代 (14)参考文献 (16)汽车发展史摘要汽车自上个世纪末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一百多年。
从卡尔.本茨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跑到现在,竟然诞生了从速度为零到加速到100公里/小时只需要三秒钟多一点的超级跑车。
这一百年,汽车发展的速度是如此惊人!同时,汽车工业也造就了多位巨人,他们一手创建了通用,福特,丰田,本田这样一些在各国经济中举足轻重的著名公司。
让我们一起来回望这段历史,品味其中的辛酸与喜悦,体会汽车给我们带来的种种欢乐与梦想…我国的第一辆汽车是1956年7月生产的一辆载重量为4吨,最高时速60千米的货车,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解放”。
第一章:汽车发展小结1.1汽车发展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1736--1819)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
1769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1725——1804)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
1771年古诺改进了蒸汽汽车,时速可达9.5千米,牵引4-5吨的货物。
1794年,英国人斯垂特首次提出把燃料和空气混合制成混合气体以供燃烧的构想。
1796年,意大利科学家沃尔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蓄电池,这项发明为《汽车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转折。
1801年,法国人勒本提出煤气机原理。
1803年,法国工程师特利维柯(1771-1833)采用新型高压蒸汽机,可乘坐8人,在行驶中平均时速13km,从此,用蒸汽机驱动的汽车开始在实际中应用。
二零零三年第一学期科学史课程考试试题B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1、对于构建宇宙模型,揭示宇宙奥秘,人类进行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关于宇宙论,下面正确的是()答案:BA 同心球模型;B日心说;C偏心圆模型;D本轮-均轮模型。
2、“任何科学理论的提出都是试探性的、暂时的、猜测的,它们是不能被证明的,但是可以被证伪的。
”这是英国一位科学哲学家的主要观点。
他是()答案:DA 拉卡托斯;B 库恩;C 费耶阿本德;D 波普尔。
3、指出下列著作中不是开普勒所著的是()答案:DA《宇宙的奥秘》;B 《新天文学》;C 《宇宙和谐论》;D 《天文学大成》。
4、十七世纪初,通过对抛物体的研究及两个思想试验,伽利略()答案:BA 用文字对运动进行了分类;B 发现了惯性定律;C 提出了“墨顿法则”;D 指出一个物体的速度v正比于它所受的作用力。
5、1666年,牛顿发现了匀速圆周运动的平方反比定理,这个性质同时也被另外的科学家独立得到,在这些科学家中不包括()AA 伽利略;B 雷恩;C 哈雷;D 胡克。
6、牛顿和笛卡尔的宇宙理论的不同之处表现在三个方面,下面不是的一项是()CA 地球形状;B 以太绕日运动产生的力的性质;C 太阳是宇宙中心;D 行星在远日点和近日点的运动。
7、海王星常常被称为“笔头上发现的行星”,下列科学家没有对这种“笔头工作”做出贡献的是()AA 赫歇耳;B 博瓦德;C 亚当斯;D 勒维叶。
8、十六世纪,在寻求三次和四次代数方程一般解法的过程中,最先取得突破的数学家是()AA 费罗;B 塔塔利亚;C 卡尔达诺;D 费拉里。
9、十九世纪,代数方程根式可解的问题最终由两位数学家解决,他们是()DA 邦贝利和格列高里;B 拉格朗日和鲁菲尼;C 约当和克莱因;D 阿贝尔和伽罗瓦。
10、十九世纪数学最突出的成就是群的发现,它使代数学获得了新生,代数学不再仅仅研究代数方程,而更多的是研究各种抽象“对象”的运算关系。
群的提出者是法国的()AA 伽罗瓦;B 鲁菲尼;C 阿贝尔;D拉格朗日。
四大发明的影响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
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不仅仅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对世界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我看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各自都有各自的影响极其作用就造纸术来说,对我们传承文化,学习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就很大,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试想,在古代的中国如果有人要写一本书的话,就得把整个竹林砍倒才够书写材料之用。
一个官员日常所要批阅的公文,每天至少也要55公斤的重量。
在欧洲也同样,生产一本圣经需要300多张羊皮。
不仅如此,人们在学习过程中也是一直在运用笨重的材料进行学习,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纸大大提高了信息的记载量,降低成本,传统的手工造纸术是几乎没有污染的,一方面有助于人类社会更好的发展以及文化用书本的传承,让我们领略到书法家们那神逸的书法,但我们也必须要批量造纸,回收废纸以保护树木和环境就指南针来说,指南针促进了欧洲航海业的发展!13世纪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因此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和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才会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才能进行环球航行而不会在茫茫大海上迷失...对发现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业影响巨大,对发现新大陆,也不能说没有帮助!对欧洲列强走向殖民扩张也有影响..可能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指南针对我们的影响和作用不是那么大,但是其实指南针对我们微观的生活没有多大的作用但是对于我们科学的进步,对大自然的探寻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火药,一提到大多数人可能就会考虑到,制作武器,与军事有关,其实不然,火药最初被发明是以娱乐物品出现的,当时火药是拿来制作烟花等观赏游玩物的,但是现在火药被传播出去后火药武器是通过战争传到阿拉伯国家,成吉思汗西征,蒙古军队使用了火药兵器。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的精锐的火炮在欧洲的工厂中制造出来,装备着威力强大的舰队,扬帆出航,去征服新的殖民地……。
科学发展简史练兵题(一)一.单选题1. 战国末期秦国()父子完成都江堰水利工程石申姬昌荀子李冰2.阿拉伯最著名的医学家伊本•森纳 (980~1037,) 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百科全书式的医学著作,它是()。
《医典》《医药》《血液循环》《外科》3. 《黄帝内经》《脉经》.《针灸甲乙经》《神农本草经》是秦汉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医学著作,其中哪一本书的作者是“王叔和”。
《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脉经》《针灸甲乙经》4.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代清代民国元代5. 世界上第一套拼音字母文字是由()创造的古代苏美尔人古代腓尼基人古希腊人古巴比伦人6. 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思想家。
马克思称其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说他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亚力士多德7. 根据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在大约()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物,即原核细胞的菌藻类。
30亿六、七千万三千万一千万8. 如果说,古希腊人对自然哲学作出了巨大贡献的话,古罗马人则在()上取得了重要成果。
科学技术理论哲学9. 古代埃及人发现每当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的时候,尼罗河水就开始泛滥.这种历法将尼罗河泛滥的那一天作为一年的开始,一年分为12个月,年终加5天,一年为365天.这是一种()太阳历太阴历农历公历10. 恩格斯在1876年指出,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 )。
能否制造工具是人与猿之间本质的分界线。
大脑劳动行走住宅11. 隋代工匠李春设计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工程,它是:赵州桥洛阳城长安城大明宫12. 司戊母鼎重1000公斤,它是在中国()铸造的。
商代夏代周代春秋战国二.多选题1. 东汉中期,张衡在前人制作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先后设计并制造了()。
恽天仪水车木牛流马2. 下列技术是中国的独特技术。
制茶酿酒制瓷丝织3. 在下列人物中,哪一位是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家。
泰勒斯亚力士多德毕达哥拉斯苏格拉底4. 祖冲之历史上的贡献有。
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基于化学史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科学思想史姓名边露学号 2013101866 专业学科教学(化学)年级 2013级院、所化学教育研究所年月日 2014-6-16研究生课程论文评价标准指标评价内容评价等级(分值)得分A B C D选题选题是否新颖;是否有意义;是否与本门课程相关。
20-16 15-11 10-6 5-0论证思路是否清晰;逻辑是否严密;结构是否严谨;研究方法是否得当;论证是否充分。
20-16 15-11 10-6 5-0文献文献资料是否翔实;是否具有代表性。
20-16 15-11 10-6 5-0规范文字表达是否准确、流畅;体例是否规范;是否符合学术道德规范。
20-16 15-11 10-6 5-0能力是否运用了本门课程的有关理论知识;是否体现了科学研究能力。
20-16 15-11 10-6 5-0评阅教师签名:年月日总分: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制基于化学史的《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教学设计摘要:化学史是从历史角度揭示化学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规律,内容丰富多彩。
它不仅蕴含着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过程和方法,也彰显了化学家敏捷的思维、坚强的毅力和为实现理想而甘于奉献的精神等人文内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化学史教育,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化学史高中化学教育教学设计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化学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
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种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
但现实的中学化学教学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学以追求升学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灌输式教学大行其道,课程内容脱离生活。
不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评价的统一性等等" 在实际教学中,化学史知识常常被轻描淡写,化学史知识好像是“味精”甚至被打入“冷宫”,致使其应有的价值与功能没能充分发挥。
如何以化学知识为载体,去挖掘知识的内涵,体现化学知识价值的多元性,如何将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相整合,构建符合中学化学教育目的和任务的价值取向。
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已成为教师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挑战,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化学史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如何开展化学史教育进行初步的探索。
一、化学史教学的必要性将化学史引入化学教学的理论依据约从19世纪90年代下半叶起,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界关注点集中到以”后现代主义“为总称的诸多教学理论流派。
后现代主义否定科学知识的绝对权威,反对以记忆强化为中心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只关注认知智力因素的学习理论。
主张把学生的学习过程看做是学生学习文本批判、质疑和重新发现的过程!是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也是身心多方面需要的实现和发展过程。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明确提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化学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从而全面落实培养科学素养的课程目标",新课程改革理论也提出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作为主体的学生主动完成的特殊认识过程。
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有些态度是由模仿他人的行为,在观察他人做出行为选择时,学习者获得了关于榜样行为,行为情景以及行为结果的知识,从而影响自身的行为选择,所以引入化学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从那些科学家身上学到刻苦扎实的学风,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化学本身就是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思维方法和科学文化的统一。
化学不仅以其概念、原理和规律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变化的诸多真理,而且从建立这种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升华和发展了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必须从以往的只注重“双基教育”的框架中跳出,引用必要的化学史料,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建构科学教育目标体系二、化学史在教学中的作用1.有利于学生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每堂课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之外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化学史上的许多事例说明世界观和人生观对科学研究的成败有重大的影响。
舍勒和普里斯特利虽然都独立发现并制取了氧气,但由于他们被传统的燃素说所束缚,缺乏怀疑批判精神,真理碰到鼻子尖却没有发现,结果使这种本来可以推翻燃素说,并使化学发生革命的元素在他们的手中没有结出果实,而将果实拱手让给了拉瓦锡。
[3]化学家活动的历史构成了化学发展的历史,化学家是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者.2.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
将化学史引入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
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同时又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足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他们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
3.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是一种优化的特定的学习环境,利用素材创设学习情境,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由于脱离特定的学习情境与知识存在的实际背景,从而导致形式化、抽象化、简单化以及记忆表征单一化的弊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在情境中体验科学家科研活动的真实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丰富的化学史料则可以创设许多真实、生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情境引出学习探究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提出和明确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一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激发问题的学习情境,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怀疑精神。
[4]综上所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化学史教学不仅必要而且很重要,但要把握处理好课堂教学内容与化学史的有机联系。
使化学史知识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而且要让化学史知识恰到好处地成为学生掌握课本内容的桥梁和扶手。
并且使化学史知识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化学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化学史素材,将其渗透到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之成为真正优秀的化学人才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基于化学史教育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在以上基于化学史教育的化学教学设计理论分析后,本部分将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为案例,进行实践研究。
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历史分析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假如没有它们的发现,我们无法估计现代的化学研究会是什么水平,人类社会的发展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回顾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理论发展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可以让学生用历史的方法来认识、学习这两个重要的化学理论,在学会知识的基础上以史为鉴、以史明志、刻苦学习、奋发图强。
1.1 关于“原子结构”的历史分析化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研究反应。
物质的微观组成和结构决定了物质的宏观性质。
关于原子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猜测和推想中的原子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或根本元素是“原子”和“虚空”。
“原子”在希腊文中是“不可分”的意思。
德谟克利特用这一概念来指称构成具体事物的最基本的物质微粒。
原子的根本特性是“充满和坚实”,即原子内部没有空隙,是坚固的、不可入的,因而是不可分的。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原子在数量上是无限的;原子处在不断的运动状态中,它的惟一的运动形式是“振动”;原子的体积微小,是眼睛看不见的,,即不能为感官所知觉,只能通过理性才能认识。
这种原子论学说基本上还是属于哲学家的猜测和推想,是一种哲学思辨,受历史的局限,也不可能有任何的实验依据,直到 19 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道尔顿创建了科学原子论,揭示了物质结构的一个新的基本层次——原子,才使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真正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2)近代原子之父——道尔顿的原子论1808 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道尔顿在《化学哲学的新体系》一书中系统的阐述了他的化学“原子论”。
主要观点有:①化学元素由不可分的微粒——原子构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它的不可分割性。
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在性质和质量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性质和质量都不相同。
③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均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又称复杂化合物。
④在化学反应中,原子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会被创造或消失。
“近代原子之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具有不可分割性,那么原子内部到底有没有下一层结构?原子不可再分的神化能否被打破?(3)汤姆生的“葡萄干蛋糕”原子模型1897 年,在关于研究阴极射线性质的实验中,物理学家约瑟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否定了长期以来广受认同的原子不可再分的理论。
汤姆生形象的描述出电子均匀的分布在由正电子核形成的蛋糕胚上,它们的负电荷与正电荷相互抵消。
这种原子模型就被称为葡萄干蛋糕模型(枣核模型)。
电子的发现具有伟大的意义,它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还有比原子更小的粒子,这个观念的改变促进了以后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
(4)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1909 年,汤姆生的学生物理学家卢瑟福指导汉斯·盖革和恩斯特·马斯登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他们用准直的α射线轰击厚度为微米的金箔,发现绝大多数的α粒子都照直穿过薄金箔,偏转很小,但有少数α粒子发生角度比汤姆生模型所预言的大得多的偏转,大约有 1/8000 的α粒子偏转角大于90°,甚至观察到偏转角等于 150°射,称大角散射,这更无法用汤姆生模型说明。
卢瑟福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以经典电磁学为理论基础,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主要观点有:①原子的大部分体积是空的;②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体积很小、密度极大的原子核;③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在原子核内,且几乎全部质量均集中在原子核内部,带负电的电子在核空间进行高速的绕核运动。
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存在严重缺陷:绕核运动的电子既然在作变速运动,必将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能量,于是整个原子系统的能量就会不断减少,最终电子会落在原子核上,原子很快会毁灭。
随着电子不断辐射能量,辐射电磁波的频率也将逐渐变化,所发光谱应是连续的。
这与原子线状光谱是不连续的实验事实不符。
因此,按经典力学理论,卢瑟福的模型就不可能是稳定的系统。
这样看来,经典力学理论在处理原子内电子的运动时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
(5)玻尔的原子量化轨道模型1913 年,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卢瑟福的学生玻尔接受了普朗克的量子论和爱因斯坦的光子概念,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量化轨道结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