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元素化合物教案

高三元素化合物教案

高三元素化合物教案
高三元素化合物教案

学大教育个性化教学教案

Beijing XueDa Century Education Technology Ltd.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

1.最基本元素:C 。 2.主要元素:C 、H 、O 、N 、P 、S 。 3.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等。 4.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 、Mo 等。

5.细胞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6.细胞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

7.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为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前者中H 2O 的含量最多,后者中蛋白质含量最多。

你知道吗 4

答案 斐林试剂使用时是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注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水浴加热2分钟;双缩脲试剂使用时是先加入A 液1 mL ,再加B 液4滴。 三、细胞中的无机物

1.细胞中的水

(1)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 (2)功能

①自由水?????

a.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参与许多化学反应

c.运送营养物质和 代谢废物

d.为细胞生存提供 液体环境

②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2.细胞中的无机盐

(1)存在形式: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功能: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正常的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的血液中若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等症状。

②它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

探究点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探究示例1 (2010·镇江质检)有关生物体细胞组成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不同生物的体细胞内,组成它们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B.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是C

C.在同一生物的不同体细胞内,各种化学元素的含量相同

D.组成生物体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探究点二细胞中的无机物

在农村秋季粮食收获之后,农民要将粮食晒干后进行储存,这样能保存较长时间。如果将晒干后的粮食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会发现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如果粮食再进行焚烧,则只会留下少量呈灰白色的灰分。请据此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粮食晒干过程中,丧失的化合物是什么?在细胞中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

2.晒干后的粮食在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出现的水珠在细胞中以什么形式存在?此时的种子还能萌发吗?

四.生物体中的无机物——无机盐

(1)无机盐的含量及存在形式

含量:很少,约占细胞鲜重的1%~1.5%。

存在形式: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2)无机盐的生理作用

①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②有许多种无机盐的离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③生物体内的无机盐离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这对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非常重要,这是生物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实验探究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还原糖的鉴定

2.脂肪的鉴定

3.蛋白质的鉴定

思维拓展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分析

比较项目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不同点使用方法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方可

使用,且现配现用

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

呈色反应条

需水浴加热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反应原理还原糖中的醛基被Cu(OH)

2

化,Cu(OH)

2

被还原为Cu

2

O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合物

在碱性条件下与Cu2+反应生

成络合物

颜色砖红色紫色

浓度乙液CuSO

4

浓度为0.05 g/mL B液CuSO

4

浓度为0.01 g/mL

相同点都含有NaOH、CuSO

4

两种成分,且所用NaOH浓度都是0.1

g/mL

探究示例3 下列关于“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于鉴定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B.若要鉴定花生种子细胞中是否含有脂肪,一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再加入)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水浴加热2 min才能看到紫色

技法总结三类有机物检测在操作步骤上的差异

(1)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须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2)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

(3)混合后加入——斐林试剂;分别加入——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

的浓度不同,所以不能混用。

4

课堂练习:

题组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1.“xx”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促使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题组二细胞中的无机物

2.(2010·南京质检)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血红蛋白不能合成

B.Mg2+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Mg2+影响光合作用

构成骨骼、牙齿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

3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常在食盐中加碘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在病变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的形式存在

B.在胰岛素的合成过程中伴随着水的产生

C.冬季,植物体内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提高抗寒能力

D.水在生物体的许多化学反应中充当还原剂

题组三有机物的检测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所用试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溶液混匀后使用

A.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

4

B.用吡罗红染色剂处理细胞,可以观察到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苏丹Ⅳ染液鉴定含油多的细胞,显微镜下可见染成红色的颗粒

D.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酒精发酵,可选择双缩脲试剂

5.(2009·广东生物,( )

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

①DNA甲基绿红色

②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③淀粉斐林试剂蓝色

④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A.①③ B

6.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鉴定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用的试剂分别是( )

A.碘液、苏丹Ⅲ染液 B.双缩脲试剂、碘液

C.双缩脲试剂、苏丹Ⅲ染液 D.碘液、斐林试剂

题组四应用提升

7.(2011·淮安模拟)小麦种子萌发时会产生淀粉酶,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葡萄糖等。小麦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取适量小麦种子在20℃和30℃培养箱中培养4天后,做如下处理:

在3支试管中加入等量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至50℃左右,摇匀后观察试管中的颜色。结果是( ) A.甲呈蓝色,乙呈砖红色,丙呈无色

B.甲呈无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C.甲、乙皆呈蓝色,丙呈砖红色

D.甲呈浅砖红色,乙呈砖红色,丙呈蓝色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细胞中大量元素是C、H、O、N、P、S K Ca Mg。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5、种类与含量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各种元素的归属范围归纳如下:

(1)上述元素分类是指生物的整体概况,具体到某种生物时元素的归属可能不同。

(2)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都是组成生物体的必需元素。

(3)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无论干重还是鲜重,C、H、O、N四种元素的含量最多。

6、细胞中元素的作用

(1)组成化合物

(2)影响生命活动

①Ca可调节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

②K可维持人体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心肌舒张和保持心肌正常的兴奋性。K在植物体内可促进光合作用中糖类的合成和运输。

③B可促进植物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植物缺B会造成“花而不实”。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

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 -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三、深化拓展

1.构成细胞化合物的种类

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2.有机物的概念及特点

(1)概念:由C、H、O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成的碳架作为分子的基本骨架而形成的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脂质等。(2)特点

3.生物大分子

生物大分子是以相对分子质量来衡量的,一般认为包括多糖、蛋白质、核酸三类,脂肪不属于生物大分子。分析每一种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单糖、氨基酸、核苷酸),可知这些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从而明确碳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

4.自然界的无机物都不具有碳架,只有有机物才具有碳架结构。这是生物界特殊性的表现。

5.构成生物体的每一种化合物都有其重要的功能,但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核糖

动植物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糖

葡萄糖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水解后能够生成二

分子单糖的糖

蔗糖

植物细胞

麦芽糖

乳糖动物细胞

多糖水解后能够生成许

多个单糖分子的糖

淀粉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成

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2葡萄糖乳糖→1葡萄糖+ 1半乳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糖原→葡萄糖

3、功能:糖类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另:能参与细胞识别,细胞间物质运输和免疫功能的调节等生命活动。)

4.糖的鉴定:

(1)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颜色反应。

(2)还原性糖(单糖、麦芽糖和乳糖)与斐林试剂在隔水加热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沉淀。

斐林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 0.05g/mL CuSO4溶液(4-5滴)

使用:混合后使用,且现配现用。(班氏试剂不用现配先用)

二、脂质

1、元素组成:主要由C、H、O组成(C/H比例高于糖类),有些还含N、P

2、分类:脂肪、类脂(如磷脂)、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

3.功能:

脂肪:细胞代谢所需能量的主要储存形式。

类脂中的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物质。

固醇:在细胞的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4、脂肪的鉴定: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苏丹Ⅵ)染成橘黄色(红色)。

(在实验中用50%酒精洗去浮色→显微镜观察→橘黄色脂肪颗粒)

【误区警示】

1.脂肪与脂质、类脂与磷脂、固醇与胆固醇的关系

有的同学经常把脂肪和脂质混淆,认为二者是相同的,或者认为脂肪包括脂质,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脂肪只是脂质里面的一类物质,脂质除包括脂肪以外,还包括类脂和固醇;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类脂的一种;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

2.为什么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释放能量多

脂肪与糖类比较,C/H小,氧化分解时耗氧多,产生的水多,释放能量多。

三、蛋白质

1、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氨基酸结构通式::

氨基酸的判断: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3.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4.计算: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一个蛋白质分子中至少含有氨基数(或羧基数)=肽链条数

5.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注意有关蛋白质的功能及举例)

6.蛋白质鉴定: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试剂:配制:0.1g/mL的NaOH溶液(2mL)和0.01g/mL CuSO4溶液(3-4滴)使用:分开使用,先加NaOH溶液,再加CuSO4溶液。

课后作业:

1.组成糖原和脂肪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A.C、H、O和C、H、O B.C、H、O和C、H、O、N

C.C、H、O、N和C、H、O D.C、H、O和C、H、O、N、P

2.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是()

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 B.葡萄糖、淀粉、果糖

C.淀粉、脱氧核糖、乳糖 D.麦芽糖、果糖、乳糖

3.小鼠肝细胞中具有的糖类物质是()

A.纤维素和糖原 B.葡萄糖和麦芽糖 C.葡萄糖和糖原 D.淀粉和蔗糖4.细胞内的核糖主要分布在()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5.1分子蔗糖水解后产物为()

A.2分子葡萄糖 B.2分子果糖 C.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D.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

6.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和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分别是()

A.蛋白质、脂肪 B.糖类、脂肪 C.脂肪、糖类 D.糖类、蛋白质7.脂肪的化学组成不同于糖类的特点是()

卤族元素教案

卤素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呈黄绿色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液化,能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约溶解2体积的氯气)。 注意:①氯气使人中毒的症状是:吸入少量氯气会使鼻和喉头的黏膜受到刺激,引起胸部疼痛和咳嗽,吸入大量的氯气会中毒死亡。 ②在实验室里闻氯气气味时,必须十分小心,采用正确的闻气味方法,即用于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氯气飘进鼻孔。在实验室中闻其他气体的气味时,也应采用这种方法。2.化学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 2NaCl(产生白烟)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如:①2Na+Cl2 ③2Fe+3Cl22FeCl3(产生棕色的烟) 说明①在点燃或灼热的条件下,金属都能与氯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氯化物.其中,变价金属如(Cu、Fe)与氯气反应时呈现高价态(分别生成CuCl2、FeCl3). ②在常温、常压下,干燥的氯气不能与铁发生反应,故可用钢瓶储存、运输液氯. ③“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如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棕黄色的烟为CuCl2晶体小颗粒;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白烟为NaCl晶体小颗粒;等等. (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2+Cl2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H2+Cl2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注意①在不同的条件下,H2与C12均可发生反应,但反应条件不同,反应的现象也不同.点燃时,纯净的H2能在C12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苍白色的火焰,反应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并有小液滴出现;在强光照射下,H2与C12的混合气体发生爆炸.②物质的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任何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都属于燃烧.如金属铜、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等.③“雾”是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物质;“烟”是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物质.要注意“雾”与“烟”的区别.④H2与Cl2反应生成的HCl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HCl的水溶液叫氢氯酸,俗称盐酸. ②2P+3Cl22PCl3(氯气不足;产生白雾)2P+5Cl22PCl5(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2+H2O = HCl+HClO (4)与碱反应 Cl2+2NaOH = NaCl+NaClO+H2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用于制漂粉精) Ca(ClO)2+CO2+H2O = CaCO3↓+2HClO(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说明①Cl2与石灰乳[Ca(OH)2的悬浊液]或消石灰的反应是工业上生产漂粉精或漂白粉的原理.漂粉精和漂白粉是混合物,其主要成分为Ca(ClO)2和CaCl2,有效成分是Ca(C1O)2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本专题的教学分为3个课时进行,第一课时复习通过复习掌握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网无机推断,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第三课时训练增强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提高解题能力。络联系,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教材分析1本节重点复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资料在考情分析基础上,给出知识 网络图,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知识压缩的网络化,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对重点内容的回忆,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通过练习,注重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同时,也为后面复习无机推断做了知识上 的铺垫,更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2.学情分析 本课题知识内容不十分难,较易掌握,但拓展的无机推断是学生感觉困难的一个课题。所以就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课题的引入、复习、结论、练习巩固都鼓励学生参与,可轻松复习并应用知识。 3.考情分析 本课时复习内容是高考的必考内容,经常出现在推断题中。 二、命题新动向:①将推断、计算、实验各题型融于一体,再糅合典型非金属 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图象问题、数形结合问题是高考命题的新主题。 三、教学目标 常考知识点: 1.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与元素性质递变关系; 2. 典型非金属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与其性质的关系; 3. 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O、S、N、P、C、Si)的单质及其化合物; 4.培养学生科学的复习方法。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图表法、分组讨论、实验探究。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见下表(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

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 结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年级:高一学科:化学执笔:潘旭审核: 课时及内容:2课时课型:复习课使用时间 专题二第一单元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规律总结规律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知识框架 (1)反应原理(2)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3)除杂 (4)收集方法(5)检验(6)尾气处理 规律二: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方面研究 (1)色(颜色)(2)味(气味)(3)态(状态)(4)度(密度、硬度、溶解度)(5)点(熔点、沸点)(6)性(刺激性、挥发性、毒性、特性) 规律三:氯气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氯气与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2)氯气与大多数金属在点燃或灼烧情况下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3)铁与氯气等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反应生成Fe3+的化合物,而与弱氧化性的非金属(I2、S 等)生成Fe2+的化合物。 规律四: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1)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产物;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还原剂——氧化产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守恒规律,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3)价态表现规律 (4)氧化还原反应性质转递规律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规律五:我们学习某种物质的知识时,一般按下面的思路来研究 结构性质用途制法 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做一定量的练习,来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很好的落实,这对同学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作用。 思维过程一氯气的制法 1.工业制法 氯化钠在水中电离:NaCl Na++Cl-,水也有微弱的电离:H 2O H++OH-,这样,在食盐水溶液中存在Na+、Cl-、H+、OH-,其中只有Cl-和H+在电力作用下易被氧化和还原,而生成Cl2和H2,即发生如下反应: 2NaCl+2H2O2NaOH+Cl2↑+H2↑ 氢气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或点燃等情况下易爆:H2+Cl22HCI,氯气有毒,所以,电解的产物氯气和氢气必须隔离,且要防止氯气泄漏。 2.实验室制法 利用氧化性比氯气强的氧化剂,如MnO2、KMnO4、KClO3等,将Cl-氧化成Cl2。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装置设计:粉末状固体(或液体)+液体气体 (3)除杂气体:根据制得气体的化学性质和杂质气体的化学性质,选择除杂试剂,一般洗气方法,制得的氯气中有氯化氢杂质,常用饱和食盐水洗气。有时要制得干燥的氯气,可以用浓硫酸洗气来除去水蒸气。 (4)收集方法:一般由所制气体的物理性质决定——密度或水溶性,氯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

备战高考化学 卤素及其化合物 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备战高考化学卤素及其化合物培优练习(含答案)含答案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在下列各变化中,反应①为常温下的反应,A、C、D均含氯元素,且A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介于C与D之间,E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A、G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F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反应②中,每生成2.24 L气体G(标准状况)时,消耗F ___________g。 【答案】Cl2 O2 2Na2O2 +2H2O= 4NaOH + O2 Cl2+2NaOH=NaCl+NaClO+H2O 15.6 【解析】 【分析】 E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推测E为水,F为淡黄色粉末,推测为过氧化钠,由图中关系可推知:A:Cl2;B:NaOH;C:NaCl;D:NaClO;E:H2O;F:Na2O2;G:O2。 在结合反应①②的情况,即可推断反应①为:Cl2+2NaOH=NaClO+NaCl+H2O,反应②为 2Na2O2+2H2O=4NaOH+O2↑,据此解答。 【详解】 由图中关系可推知:A:Cl2;B:NaOH;C:NaCl;D:NaClO;E:H2O;F:Na2O2;G: O2。 (1)A、G的化学式分别为Cl2、O2。 故答案为Cl2;O2; (2)F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2H2O= 4NaOH + O2, 故答案为2Na2O2 +2H2O= 4NaOH + O2; (3)A和B反应的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故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 (4)在反应2Na2O2 +2H2O= 4NaOH + O2↑,每产生标准状况下的氧气22.4L,消耗的 Na2O22mol.即156g。现在产生了2.24 L气体G(标准状况),则消耗Na2O2质量为15.6g, 故答案为15.6。 2.常见物质A~K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A、D、E、H为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 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 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 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B.Fe在O 2 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C.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4.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 2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 、NO x 三种成分的净化 答案D

( B.消除总反应为:4NO x +(5-2x)O 2 +2H 2 O=====4HNO 3 2 5.(2019·宝鸡市高考模拟)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 2 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 C.使用纳米TiO 2 ,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 x 消除效率更高 D.1mol O-比1mol羟基(·OH)多9N A 个电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铁在常温下与两种酸不反应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B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Ⅰ中试剂 氯化铵 硫酸亚铁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铁粉与水蒸气 Ⅱ中试剂及现象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肥皂水冒泡 推断 氯化铵稳定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C 8.(2019·安阳市高三二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 2 ,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复习课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2、通过复习金属金金属氧化物的性质引入铝及含铝化合物的性质。

二、知识讲解 考点1: 铝单质 ⒈物理性质 银白色轻金属。有延性和展性。商品常制成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相对密度2.70。熔点660℃。沸点2327℃。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仅次于金和铜。 ⒉化学性质 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铝粉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 ⑴与酸反应 2Al+6HCl===2AlCl3+3H2↑ 2Al+6H+=2Al3++3H2↑ 2Al+3H2SO4===Al2(SO4)3+3H2↑ 2Al+6H+=2Al3++3H2↑ 2Al+6H2SO4(浓)===Al2(SO4)3+3SO2+6H2O (Al,Fe在冷,浓的H2SO4,HNO3中钝化) Al+4HNO3(稀)===Al(NO3)3+NO↑+2H2O Al+4H++NO3–=Al3++NO↑+2H2O ⑵与碱反应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Al+2OH–+2H2O=2AlO2–+3H2↑ ⑶与盐反应 2Al+3Cu2+===3Cu+2Al3+ ⑷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4Al+3MnO22Al2O3+3Mn 2Al+Cr2O3Al2O3+2Cr 2Al+Fe2O3Al2O3+2Fe 2Al+3FeO Al2O3+3Fe 铝热反应常用于焊接铁轨和冶炼金属 ⑸与非金属反应 2Al+3Cl22AlCl3 4Al+3O2===2Al2O3 (常温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钝化,在氧气中燃烧)

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第四节氮及其化合物(教、学案) 考纲要求 1.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氮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命题热点 1.以不同价态的氮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2.以NO、NO2的制备考查HNO3的性质。 3.以氨和铵盐的相互转化考查NH3、NH 4+的检验及NH3的实验室制法等。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要知识有N2、NO、NO2、NH3、HNO3、铵盐的性质及用途,NH3的制法,NH的检验等,主要考查硝酸的强氧化性,如离子共存,氨气的性质、实验室制法及相关探究性实验,硝酸与金属反应的相关计算,大气污染等.硝酸的强氧化性一直是高考的热点,硝酸与金属的反应也经常出现,预测2013年的高考中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仍会与理论知识结合起来综合考查. 氮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判断正误,启迪思维 1.向氢氧化亚铁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Fe(OH)2+2H+==Fe2++2H2O(2010·四川卷T9-B项) 2.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2010·山东卷T13-C项) 3.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Fe2+、NO 、SO42+、Na+(2010·江苏卷T6-A项) 4.NO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2010·上海卷T4-D项) 5.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2010·全国卷ⅠT7-D项) 氮族元素概述 氮族元素包括五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 一、氮的单质及其氧化物 (一)氮气 氮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和两种形态存在,游离态的氮均以形式存在,N2占空气体积的左右。

1.物理性质:。 2.分子结构:电子式为。结构式为。由于氮气分子中的N≡N键很牢固,断裂需很多能量,所以通常状况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氮的固定 (1)氮的固定的定义 (2)氮的固定种类 氮的固定分和两种。自然固氮又有和两种。 雷电固氮的化学方程式为(汽车引擎中也有此反应发生,因此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会污染大气)。 目前工业上人工固氮的方法主要是合成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N2加热时可以和镁反应: (二)氮的氧化物 1.氮的氧化物有多种:,其中和分别为和的酸酐,而中学化学重点研究的是NO和NO2两种氧化物。 2.NO和NO2的性质 二、氨 1.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液态氨称为液氨,常用做制冷剂)。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的NH3,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2.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结构式分子空间构型 3.化学性质 (1)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水溶液显 性,原因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2)液氨和氨水的区别 NH3+H2O NH3·H2O NH4++OH-,氨水呈碱性。 液氨氨水物质成分

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答案

高考化学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卤素及其化合物推断题综合含答案 一、卤素及其化合物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如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为气体,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是________,D是________,G是________,H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答案】CO2 CaCl2 HClO O2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①⑤ 【解析】 【分析】 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则A是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G在光照下反应,应为HClO,生成的气体H为O2,则F为HCl,B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产生E,E与HCl反应产生B与C反应产生G为HClO,所以C应为 Ca(ClO)2,D为CaCl2,无色气体B应为CO2,沉淀E为CaCO3,以上推断符合题目转化关系,结合物质的性质和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详解】 根据上述推断可知A是Cl2,B是CO2,C是Ca(ClO)2,D是CaCl2,E是CaCO3,F是HCl(盐酸),G是HClO,H是O2。 (1)由以上分析可知B是CO2,D为CaCl2,G为HClO,H为O2; (2)反应①为Cl2和石灰乳Ca(OH)2的反应,生成CaCl2和Ca(ClO)2和H2O,反应的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 Ca(ClO)2+2H2O,由于HClO的酸性比碳酸弱,所以漂白粉在空气中可发生Ca(ClO)2+CO2+H2O=CaCO3↓+2HClO; (3)A为Cl2,Cl元素是17号元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7,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反应①⑤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②③④反应中无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①⑤。

高三一轮复习《氯及化合物》教学案

非金属元素氯及其化合物 知识梳理 一、氯气 1.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呈色有气味,毒,密度比空气易液化,能溶于水的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 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是强氧化剂。) (1)与金属的反应(写出钠、铁、铜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室温下干躁Cl2与Fe不反应,所以液氯可以贮存在钢瓶中) (2)与H2的反应 氯气能在氢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色火焰。氯气和氢气混合光照或点燃,能发生。化学方程式为 (3)与水的反应Cl + H2O ,离子方程式为。 【氯水】新制的氯水是黄绿色的液体,久置的氯水是无色。氯水具有强酸性和强氧化性。 ①写出氯水中存在的平衡 。 ②氯水中存在的粒子 .., 其中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具有强氧化性、漂白性以及能杀菌消毒的是,该粒子不稳定见光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③氯水的保存。 (4)与碱的反应Cl2 + NaOH =(常用与吸收多余的Cl2 )。 Cl2 + Ca(OH)2 =(工业制漂白精) 【思考题】漂白液和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NaClO和Ca(ClO)2,它们能给水消毒的化学方程式为,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也是如此。 (5)与还原性物质的反应Cl2 + FeCl2 = Cl2 + H2S (HBr HI) = Cl2 + Na2SO3 = Cl2 + FeBr2= (6)与有机物的反应Cl2 + CH4 → Cl2 + C2H4 → 3.氯气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MnO2 + 4HCl(浓) 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是: 【讨论】说出C、D、E、F四个装置各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

4.氯气工业制法(用方程式表示) 。 二、氯离子的检验 方法:向待测溶液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离子方程式是。 【实验探究】某溶液中含有SO42-和Cl-两种阴离子,试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这两种离子。 三、卤族元素 (一)卤族元素位于周期表的,包括等元素。(二)相似性 1.最外层都是个电子,常见的负化合价为价。氯、溴、碘的正化合价为+1、+2、+3、+5、+7价。 2. 卤素都是活泼的,具有较强的性。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3.卤化氢为气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 4. 卤素单质都有颜色。卤化银见光分解。 (三)特性 1.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2.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3.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4.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5.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 2H2O = 4HF + O2 常见考点 考点1 物质的化学性质 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纸上称量 B.用10ml量筒量取8.58ml蒸馏水 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2.ClO2是一种消毒杀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处理剂。实验室可通过以下反应制得ClO2: 2KClO3 + H2C2O4 + H2SO4 = 2ClO2+ K2SO4 + 2 CO2+ 2 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KCl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 B. ClO2是氧化产物 C. H2C2O4在反应中被氧化 D. 1mol KClO3参加反应有2mol电子转移 3. 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 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被还原的氯元素与被氧化的氯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21 :5 B. 11:3 C. 3:1 D. 4:1 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 + 6I-+ 6H+=R-+3I2+3H2O (1)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考点2 离子反应 1.(09年广东化学·1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氨水:H++OH-=H2O B.Fe(OH)3溶于氢碘酸:Fe(OH)3+3H+=Fe3++3H2O C.铜溶于稀硝酸:3Cu+8H++2NO3-=3Cu2++2NO↑+4H2O D.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 2.(09年江苏化学·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酸 C.向0.1mol·L-1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2+具有氧化性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 sp比AgI的K sp大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方程式集锦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方程式集锦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1. 2. 点燃 3.2Na+Cl2 =2NaCl (白烟) 光照 4.Cl2+H2OHCl+HClO (Cl2只有少量的与水反应,大量的Cl2以分子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所以氯水呈黄绿色) 2HClO2HCl+O2↑(新制氯水久置后成为稀盐酸) 5. Cl2+2NaOH=NaCl+NaClO+H2O2Cl2+2Ca(OH)2= CaCl2+Ca(ClO)2+2H2O (工业生产漂粉精) 漂白原理:Ca(ClO)2+2HCl=CaCl2+2HClO Ca(ClO)2+H2O+CO2=CaCO3↓+2HClO 6. 7.8*2F2+2H2O=4HF+O2 钠.镁及其化合物 1.2Na+S=Na2S (研磨爆炸) 2.700~800℃ 3.4Na+TiCl43) Si+2NaOH+H2OTi+4NaCl 4.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试分析转移电子数)

5..强酸制弱酸:Na2CO3+2HCl=2NaCl+H2O+CO2↑ CaCO3+2HCl=CaCl2+H2O+CO2↑2CH3COOH+Na2CO3= 2CH3COO Na+H2O+CO2↑ 注意:CaCl2或BaCl2溶液中通入CO2无CaCO3或BaCO3沉淀生成,原因弱酸一般不制强酸常见的弱酸:H2CO 3.H2SO 3.HClO.H2S.HF.CH3COOH.H3PO4(中强).H2SiO3 常见的强酸:H2SO 4.HNO 3.HCl.HBr.HI.HClO4 6. 7.Na2CO3 Na HCO3 ※ 8. 9.高温CaCO3CaO+ CO2↑ CaO+H2O=Ca(OH)210.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1. 2.利用此反应还可以把其它过渡元素从它们的氧化物(如MnO 2. Fe3O 4.Cr2O 3.V2O5等)中还原出来但不用来冶炼铁;还可用来焊接钢轨(放出大量的热) 3.

高中化学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要点】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题中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推断、计算的形式出现.在解这类题目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实验和分析能力。涉及到的考点有: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2.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应用 3.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5.金属活动性关系与氧化还原知识和离子反应知识的联系应用 6.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理论的综合应用 7.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综合计算 8.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实验试题 【考纲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⑴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⑶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 【教法指引】 1.利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解决涉及金属知识的习题,

深入理解金属单质(或原子)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金属知识主线 2.理解联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利用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离子的有关知识,包括相关的计算、分析、归纳是高考的基础考查点。 3.金属与酸的相关计算,以及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混合计算是高考经常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联系新科技、新发现和社会相关的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知识网络】 一、金属元素的通性 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⑴结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原子的半径(与同周期元素相比)___。 ⑵位置:金属元素集中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分布于______族和所有的_____族中,_____族是完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族。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⑴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⑶置换反应;⑷原电池的正、负极;⑸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3、金属单质的性质: ⑴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M-ne—=M n+。可以根据 ___________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

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东方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讲义编号 学员编号:年级:课时数: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学科教师: 课题卤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内容 [知识点归纳] 一、氯气的性质及用途 1.物理性质:常温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能溶于水、比空气重、易液化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氯气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1)与金属反应(与变价金属反应,均是金属氧化成高价态) 如:①2Na+Cl 2 2NaCl(产生白烟) ②Cu+Cl2CuCl2(产生棕黄色的烟) ③2Fe+3Cl 22FeCl 3 (产生棕色的烟) 注:常温下干燥的氯气或液氯不与铁反应,所以液氯通常储存在钢瓶中。(2)与非金属反应 如:①H 2+Cl 2 2HCl(发出苍白色火焰,有白雾生成)——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H 2+Cl 2 2HCl(会发生爆炸)——不可用于工业制盐酸 ②2P+3Cl 22PCl 3 (氯气不足;产生白雾) 2P+5Cl 22PCl 5 (氯气充足;产生白烟) (3)与水反应:Cl 2+H 2 O HCl+HClO (4)与碱反应 ①Cl 2+2NaOH = NaCl+NaClO+H 2 O(用于除去多余的氯气) ②2Cl 2+2Ca(OH) 2 = Ca(ClO) 2 +CaCl 2 +2H 2 O(用于制漂粉精)

通电 ③Ca(ClO)2+CO 2+H 2O = CaCO 3↓+2HClO (漂粉精的漂白原理) (5)与某些还原性物质反应 如:①2FeCl 2+Cl 2 = 2FeCl 3 ②2KI +Cl 2 = 2KCl + I 2(使湿润的淀粉-KI 试纸变蓝色,用于氯气的检验) ③SO 2+Cl 2+2H 2O = 2HCl + H 2SO 4 (6)与某些有机物反应 如:①CH 4+Cl 2 CH 3Cl + HCl (取代反应) ②CH 2=CH 2+Cl 2 → CH 2ClCH 2Cl (加成反应) 3.氯水的成分及性质 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有少部分氯分子与水反应,大部分是以Cl 2分子状态存在于水中。 注意:(1)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的微粒有:H 2O 、Cl 2、HClO 、H +、Cl -、ClO -、OH -;久置 氯水则几乎是盐酸溶液 (2)HClO 的基本性质 ① 一元弱酸,比H 2CO 3弱 ② 不稳定,2HClO === 2HCl + O 2↑ ③ 强氧化性 ④ 漂白、杀菌能力,使色布、品红溶液等褪色。 (3)几种漂白剂的比较 漂白剂 HClO Na 2O 2(H 2O 2) SO 2 活性炭 漂白原理 氧化漂白 氧化漂白 化合漂白 吸附漂白 品红溶液 褪色 褪色 褪色 褪色 紫色石蕊 先变红后褪色 褪色 只变红不褪色 褪色 稳定性 稳定 稳定 不稳定 —— 4.氯气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药品及原理:MnO 2 + 4HCl (浓) MnCl 2 + 2H 2O + Cl 2↑ 强调:MnO 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 2,稀盐酸不与MnO 2反应。 仪器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吸收装置 实验步骤:检密—装药—固定—加热—收集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或排饱和食盐水法) 净化装置: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 ,用浓硫酸干燥 尾气处理:用碱液吸收 (2)氯气的工业制法:(氯碱工业) 2NaCl + 2H 2O 2NaOH + H 2↑ + Cl 2↑ 二、氯化氢的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1.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盐酸。 2.盐酸的化学性质: (挥发性强酸的通性) 3.氯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及反应原理: NaCl + H 2SO 4 === NaHSO 4 + HCl ↑ (不加热或微热) (2)装置: 与制氯气的装置相似 (3)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是否变红或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是否有白烟产生 加热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专题

专题三 元素化合物 综合测试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2011·山东日照高三一模)英国两位科学家因在石墨烯材料领域有卓越研究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科学家预测,该材料有可能代替晶体硅在电子工业的地位,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新革命。目前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的作用是( ) A .制光导纤维 B .制耐高温材料 C .做半导体 D .制光学仪器 2.(2011·山东济南高三一检)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节约能源,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C .棉、麻、丝、毛的燃烧产物都只有CO 2和H 2O D .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等还原剂从氧化铝中获得铝 3.(2011·江苏南通高三最后一模)已知X 、Y 为单质,Z 为化合物,能实现下列转化: X +Y ――→点燃Z ――→溶于水――→惰性电极 电解 X +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若Z 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X 可能是Na ②若Z 的溶液遇Na 2CO 3放出CO 2气体,则X 可能是H 2 ③若Z 的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显红色,则Y 可能为Fe ④若Z 的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Y 可能为Cu A .②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4.(2011·安徽理综)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 2+2Ag +2NaCl===Na 2Mn 5O 10+2AgCl 下列“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正极反应式:Ag +Cl --e -===AgCl B .每生成1 mol Na 2Mn 5O 10转移2 mol 电子 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 .AgCl 是还原产物 5.(2011·全国理综)室温时,将浓度和体积分别为c 1、V 1的NaOH 溶液和c 2、V 2的

硅及其化合物教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硅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知道二氧化硅的性质; 3.了解硅酸的性质及制法,了解硅酸钠的性质; 4.知道硅、二氧化硅的在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帮助学生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促进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的发展。 2.通过硅及其化合物等内容体现从物质的结构猜测物质的性质,推出物质的用途的思维过程,建构“结构——性质——用途”学习的共同模式,。 3.本节多数内容属于了解层次,部分段落阅读自学,提高的阅读能力、收集资料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硅给现代人类文明进程所带来的重大影响(从传统材料到信息材料),为学生构架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现代科技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桥梁。开阔学生眼界,提高科技文化素养,理解更多的现代相关科学理论与技术; 2.促进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环境,资源再生及研究、探索、发现新材料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晶体结构 【教学过程】 [导课]问题: [问题]:请简要阅读课文后回答课文标题中“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主角”两个字在这里的涵义是什么?(学生回答:硅含量仅次于氧,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构成地壳的主要部分) [板书]第四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板书]§4-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讲述]硅的氧化物及硅酸盐构成了地壳中的大部分岩石、沙子和土壤,约占地壳质量90%以上。各种各样的硅酸盐和水、空气和阳光构成了人类及生物生存的根基。自古至今,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硅一直扮演着主角的角色。 [问题]碳和硅元素结构上又和碳有什么不同?推测硅单质的性质有哪些? [学生阅读]P74中间自然段。 [回答]硅位于元素周期表ⅣA,与碳元素同族。原子最外层均有四个电子。硅同 碳元素一样,其原子即不容易失去电子又不容易得到电子,主要形成四价的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硅是硅的最重要的化合物。“最重要”三个字是如何体现呢?接下来具体进行了解二氧化硅有关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投影]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的晶体模型及水晶标本。

卤素及其化合物地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一、氟气、氯气、溴、碘 1、铁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2FeCl3 2、铁粉和液体溴反应:2Fe+3Br22FeBr3 3、铁与固体碘加热:Fe+I2FeI2 4、氟气和水反应:2F2+2H2O4HF+O2↑ 5、氯气溶于水:Cl2+H2O HCl+HClO Cl2+H2O H++Cl-+HClO 6、二氧化硫通入氯水:SO2+Cl2+2H2O H2SO4+2HCl SO2+Cl2+2H2O4H++SO42-+2Cl- 7、二氧化硫通入溴水:SO2+Br2+2H2O H2SO4+2HBr SO2+Br2+2H2O4H++SO42-+2Br- 8、二氧化硫通入碘水:SO2+I2+2H2O H2SO4+2HI SO2+I2+2H2O4H++SO42-+2I- 9、氢硫酸和氯水混合:H2S+Cl22HCl+S↓ H2S+Cl22H++2Cl-+S ↓ 10、氢硫酸和溴水混合:H2S+Br22HBr+S↓ H2S+Br22H++2Br-+S↓ 11、氢硫酸和碘水混合:H2S+I22HI+S↓ H2S+I22H++2I-+S↓ 12、氢碘酸与氯水混合:2HI+Cl22HCl+I2 2I-+Cl2I2+2Cl- 13、氢碘酸与溴水混合:2HI+Br22HBr+I2

2I-+Br2I2+2Br- 14、氢溴酸与氯水混合:2HBr+Cl22HCl+Br2 2Br-+Cl2Br2+2Cl- 15、亚硫酸与氯水混合:H2SO3+Cl2+H2O H2SO4+2HCl H2SO3+Cl2+H2O4H++SO42-+2Cl- 16、亚硫酸与溴水混合:H2SO3+Br2+H2O H2SO4+2HBr H2SO3+Br2+H2O4H++SO42-+2Br- 17、亚硫酸与碘水混合:H2SO3+I2+H2O H2SO4+2HI H2SO3+I2+H2O4H++SO42-+2I- 18、氯气溶于氢氧化钠溶液:Cl2+2NaOH 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19、溴溶于氢氧化钠溶液:Br2+2NaOH NaBr+NaBrO+H2O Br2+2OH-Br-+BrO-+H2O 20、碘溶于氢氧化钠溶液:I2+2NaOH NaI+NaIO+H2O I2+2OH-I-+IO-+H2O 21、氯气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Cl2+6NaOH5NaCl+NaClO3+3H2O 3Cl2+6OH-5Cl-+ClO3-+3H2O 22、溴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Br2+6NaOH5NaBr+NaBrO3+3H2O 3Br2+6OH-5Br-+BrO3-+3H2O 23、碘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I2+6NaOH5NaI+NaIO3+3H2O 3I2+6OH-5I-+IO3-+3H2O 24、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2FeCl2+Cl22FeCl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