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运动训练中的血乳酸探析-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自1908 年英国剑桥大学Berelius 首次研究乳酸以来,许多研究者都在不断深入研究运动和乳酸,以及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许多研究表明,测试乳酸能帮助我们阐明和了解运动训练的原理,制订和修改运动训练计划,调节和控制运动训练强度,评定和预测运动训练水平,故乳酸有训练标尺之美称。
随着血乳酸测试方法的不断改进,特别是乳酸分析仪的普及,血乳酸在运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
1 血乳酸的生成与正常值血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当运动员进行短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主要通过糖酵解来获取能量。
在安静条件下,体内一些组织和细胞,如皮肤上皮细胞、视网膜、睾丸、肾上腺髓质、成熟红细胞、白细胞等均进行强烈的糖酵解,其中尤以皮肤中的糖酵解速度最快;而成熟红细胞几乎全靠糖酵解获得能量。
这些组织、细胞以及运动时骨骼肌内的乳酸,均可迅速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所以,在安静状态下,血乳酸总保持一定的水平。
据文献报告: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动脉血乳酸值为0.4 ~ 0.8 mmol/L ;空腹、休息时静脉血乳酸为0.45 ~1.30 mmol/L.运动训练中经常测试运动员手指末梢或耳垂血乳酸,其正常值为2 mmol/L 左右。
运动员在比赛期、赛前或大运动训练期,血乳酸的安静值比平常训练时高,这是由于赛前紧张,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使糖酵解加强的结果。
研究表明,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后,运动员机能下降时血乳酸的安静值也明显高于平时安静值,且与疲劳程度有关。
所以,乳酸的安静值也可反映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及赛前竞技状态等。
在运动开始时,机体主要利用肌肉内ATP(三磷酸腺苷)、CP (磷酸肌酸)进行供能。
由于ATP(三磷酸腺苷)、CP(磷酸肌酸)贮量少,消耗快,当肌肉中ADP(二磷酸腺苷)、Pi(磷酸)、C(肌酸)增加时,即激活磷酸化酶,使糖酵解过程酶系活性提高,生成乳酸速度加快,以维持ATP 浓度的相对稳定。
血乳酸与运动单梓松(广东第二师范学院,12体教C班)摘要: 根据有关资料就训练时不同运动强度时血乳酸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人体耐力最大血乳酸浓度能力的方法。
以提高抗疲劳能力和运动成绩,指导运动实践。
从乳酸与肌肉的能量代谢;血乳酸的测试方法;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等方而,阐述了乳酸在训练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训练实践配置合理的运动处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运动;血乳酸;科学训练;运动强度血乳酸是体育科学研究中历史最长,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随着竞技体育水平的高速发展,运动成绩不断冲击人们所预计的“生理界限”除了运动技术的完善,运动器械、场地条件的改进因素外,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是造成这个现象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与运动有关的各器官系统中,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运动器官与运动能力的关系最为密切然而有研究表明,20年来世界优秀运动员每千克体重的心脏容积和最大吸氧量等指标并无明显变化。
显然,对于高水平的运动员来说,其竞技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循环呼吸系统功能的改善,而骨骼肌代谢能力的提高很可能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到目前为止,能反映骨骼肌代谢情况并能合理的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强度,评价训练效果和进行机能评定最适用的指标,仍然是血乳酸。
一、乳酸与肌肉的能量代谢1. 运动时乳酸的生成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剧烈运动时,体内供氧不足,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乳酸。
在这个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可以转变为二分子乳酸,并释放能量,这些能量由ADP接受生成AT P, ATP是肌肉运动的直接能源。
乳酸在供能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的重要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内经糖的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与此同时,乳酸过多对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影响又成为负而效应,导致疲劳发生。
2. 人体安静时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2.1 人体安静时的血乳酸水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大多数组织依靠有氧代谢途径供能只有少数组织,如表皮、神经、视网膜、肾上腺髓质和血细胞等在有氧时也能进行强烈的糖无氧代谢。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一、测量心率的意义心率监控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体育训练方法。
运动员在进行实战训练时会产生大量的心血管负担,心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身体锻炼的强度和负荷。
对于拳击运动员来说,在提高体能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心率,以免产生不良的身体反应。
心率监控的意义在于:1、了解身体的适应性心率反映了心脏在一定时间内心跳的次数,它与身体的适应性紧密相关。
通过心率可以了解人体适应性的变化情况,以此调整锻炼计划。
适当提高心率可以促进身体健康,而如果超过身体承受的能力,则会产生不良后果。
心率监控可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
心率相应增加时,呼吸加深、新陈代谢加快、内分泌系统激素分泌增加,促使身体产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以适应锻炼的强度和时间。
3、控制强度心率可以更好地控制强度,在不同强度的运动中,心率变化较快,运动员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控制心率在合适的范围内。
对于拳击运动员来说,在实际训练中,通过合理的控制心率,不仅可以提高训练效果,更能够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血乳酸是肌肉运动时产生的一种乳酸,主要是在运动时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时,通过无氧酵解产生的。
血乳酸与身体负荷强度有直接关系,可以反映运动强度、训练前后身体的疲劳程度等。
测量血乳酸的意义在于:血乳酸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疲劳程度,如果血乳酸水平过高,表明身体处于疲劳状态。
通过测量血乳酸水平,可以掌握身体的疲劳程度,以此调整训练强度和休息时间。
血乳酸水平的快速上升可以促进身体的适应性。
通过训练的逐渐增加,运动员身体逐渐适应了训练的负荷,血乳酸水平也会逐渐降低。
通过不断地调整训练计划和强度,可以评估身体对训练的适应性。
3、改善训练效果血乳酸的浓度与训练的强度和时间成正比。
如果血乳酸水平较高,则说明运动员的训练强度适宜,运动员可以根据这个数据来调整训练强度,从而改善训练效果,提高自己的竞技水平。
三、拳击运动中心率和血乳酸的测量心率和血乳酸浓度是拳击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最基本的生理指标,这些数据是衡量运动员身体状况的普遍标准。
文体用品与科技总第439期2020年3月(下)基金项目:课题名称:校园足球活动对学生视运动知觉能力的影响,课题编号:CE3305。
作者简介:彭萌(1988-),性别:女,籍贯:江苏泰州人,学历: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人体在剧烈运动中会使体内血液中的乳酸含量上升,一旦血乳酸含量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给人体带来乳酸中毒的威胁。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通过对人体血乳酸产生与消除塑料的动态平衡状态进行检测,能够给予运动训练人员运动训练计划以指导,提升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并通过血乳酸来评定运动强度以及运动人员的糖酵解供能能力,来实现对优秀运动员的选拔。
1、血乳酸血乳酸,即Blood Lactic Acid ,是人体内紧锅盖糖代谢而产生的中间产物,人体中大多血乳酸都是由人体红细胞、横纹肌以及人体脑组织产生的,人体内血乳酸浓度的却觉醒因素是人体肝脏和肾脏的合成速度以及脏器代谢率而决定的。
人体内的血乳酸含量会随着人体的一些主观或客观因素变化而产生变化,例如人体在一些病理情况下会引起体内血乳酸含量变化,如人体呼吸衰竭或者人体循环衰竭等,会导致人体出现缺氧的情况,进而由于缺氧问题造成人体血乳酸升高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体体内葡萄糖代谢发生变化时,也会使人体血乳酸含量增加,如剧烈运动后或者人体脱水后导致的人体糖酵解速度增加,进而引起人体体内选乳酸含量的增加。
通过对人体血乳酸含量水平的检查,可以实现对人体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提示,还可以通过对人体血乳酸含量水平的评定,来实现对运动强度的划分,还可以通过对人体血乳酸数值的评定,判断人体的糖酵解供能能力,进而判断评定人员的身体素质及运动素质,对于我国运动事业发展中的运动员选拔具有重要意义。
2、血乳酸的产生和消除人体内的血乳酸含量是会发生变化的,尤其是在人体进行运动训练时,由于人体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训练,使身体的氧供应出现不足的情况,身体内的糖在经过无氧酵解后,会导致乳酸生产,并释放能量。
大学体育学院《运动生物化学》课程小论文题目: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运用与测定学号:1215090229:雨彪摘要本文通过对从2005年来国体育期刊刊载有关血乳酸在运动训练的应用与测定的论文进行了研究与归纳,分析了血乳酸的概念,乳酸的产生与消除及其意义,血乳酸与运动强度的关系。
训练水平可影响运动后血乳酸浓度。
速度耐力性运动项目的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成绩好,同时血乳酸最大浓度值也高;耐力性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完成相同亚极量运动负荷时,优秀运动员血乳酸值相对较低。
这一特点可用以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或选材。
关键词:血乳酸中长跑竞技体育综述前言据研究证明,血液乳酸的含量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血乳酸可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而且高乳酸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增强运动员的耐酸能力。
因此,血乳酸含量的测定,对于从事体育工作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有关血乳酸的相关理论1.乳酸的产生乳酸是机体进行无氧代时糖醇解的产物,但在不同的运动情况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乳酸的生成.[2.]1.1 安静状态下乳酸的生成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肌细胞糖原或葡萄糖酵解过程生成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
其部分丙酮酸和NADH能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少量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的乳酸脱氢酶(肌型LDHS)催化下,生成乳酸再生的NAD+重新参加糖酵解过程。
所以,安静时正常人体肌乳酸含量约为1毫摩尔/千克湿肌。
1.2短时间极量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在极量运动时.ATP的利用速率最大值可达安静时的几百倍甚至近千倍,大大超过有氧代生成ATP的最大速率。
此时,氧气缺乏,血液供应少,Ⅱ型肌纤维儿乎全被募集,运动时所需的ATP只能通过磷酸原和糖酵解系统供给。
出于人体骨骼肌纤维贮存的ATP,c晗量很少,只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10秒钟之久。
所以,在109:钟以上极量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ADP,AMP,Pi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从而激活糖原分解,加快糖酵解速度。
血乳酸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1 前言骨骼肌是人体的主要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氧的供应不足,糖经过无氧酵解生成乳酸,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也正是肌肉运动的直接能源。
运动时,肌肉是生成乳酸最多的地方,通过长时间或大强度的运动,可能使血乳酸因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或组织损伤而升高。
在现代体育运动训练中,血乳酸通常被看成反映运动能力的一种指标,被认为是掌握运动强度、评定身体对训练的适应和预测运动能力等得一个标杆,尤其是在评价耐力素质的最有效的指标。
因此,血乳酸逐渐步入研究者的研究范畴之中,对血乳酸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对当代运动训练,尤其是在耐力素质训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乳酸的产生与消除2.1 运动时乳酸的产生运动时体内乳酸的增加主要是由骨骼肌产生的。
剧烈的运动消耗大量的ATP,同时产生大量的ADP,造成胞内ATP/ADP比值倒置,使己糖激酶、1,6-二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的活性增加,加快糖生成丙酮酸并伴随NADH的大量产生,导致NAD+/NADH降低,而由于剧烈运动,运动肌肉局部相对缺氧,因此,剧烈运动的肌肉一方面大量产生丙酮酸、NADH,而另一方面又由于胞内相对缺氧,不能及时地氧化产生的丙酮酸,于是丙酮酸的底物作用,NAD+/NADH 比值降低均可使胞内LDH5活性增强,加快催化丙酮酸还原成乳酸,导致运动时体内乳酸的大量增加。
2.2 运动后乳酸的消除运动后的血乳酸水平与运动的强度、持续时间等有关。
而大多数的研究者认为人体内乳酸的消除主要有三种途径:1、在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中转换成二氧化碳和水;2、在肝脏和骨骼肌中重新合成成葡萄糖和糖元;3、在肝脏内合成成脂肪丙氨酸等。
但要注意的是,血乳酸的转换和消除并不是只在运动后产生,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和转换量贯穿于运动中和运动后。
血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大约为10-15分钟,恢复到安静时水平为30分钟左右,体能高者比体能低者恢复快。
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摘要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所以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血乳酸有氧运动无氧运动一、前言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发动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1]。
二、血乳酸的产生血乳酸是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代谢尾产物,当人体运动时,体内的糖储藏进行分解功能,1l的糖完全氧化产生38-39lATP,途径是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当供氧缺乏时,糖代谢进入另一条途径--无氧酵解,在糖酵解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丙酮酸,丙酮酸主要的代谢途径是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中氧化。
此外经过乳酸脱氢酶的催化转变成为乳酸,运动时肌细胞内丙酮酸生成增多,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其中必有一局部丙酮酸生成乳酸。
此外,在进行较大强度运动时,糖酵解速度加快,丙酮酸生成速率大大增加,如果丙酮酸的生成速率已超过线粒体的代谢能力,大量丙酮酸必然由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化成为乳酸,这时肌细胞内乳酸生成的速率增加得相当快,而且与运动强度得增大呈正相关。
产生副产品乳酸,它可导致肌肉疲劳。
1l的糖无氧酵解产生2-3lATP,只生成有限的ATP。
2三、运动与血乳酸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也是由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乳酸率及乳酸的廓清率的相对值大小来决定的。
运动时骨骼肌糖酵解过程增强,释放入血的乳酸量增多,但在一定范围内血乳酸的廓清速度也加快了,血乳酸的浓度并未见明显变化。
休息状态给人连续进行乳酸滴入使血乳酸浓度适度增高,可以发现,当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乳酸速率增大时,血乳酸的廓清率也按比例增加。
所以,在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可能仍然保持在休息水平上,但是实际上血乳酸廓清速已比休息状态快三倍。
可以认为肌乳酸生成速率及进入血液中的速率也同时有了相应的增多。
32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第4期训练与科研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邱 俊运动补糖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热能消耗量,要想减轻或保持体重,就要控制热能摄入量,使之不超过热能的消耗量。
众所周知,每日摄入的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热能的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3类,只有这3类营养素提供的总热能大于热能消耗量时,人才会发胖。
因此,吃糖会增加体重的说法是片面的。
由于对糖的认识存在误解,运动员的补糖普遍不足,主食及含糖运动饮料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
要保证运动员顺利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合理、及时的补糖十分重要。
运动前补糖能增加运动员体内肌糖原、肝糖原的储备和血糖的来源,延迟运动衰竭的出现时间。
早餐是运动员上午训练的重要能量基础,若早餐未摄入足够的能量甚至空腹训练,就极易发生疲劳,影响训练质量。
运动中补糖可补充大脑能量供应的不足,提高机体的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的耗损。
训练时,可每隔30-60min补充一次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如面包、蛋糕等。
摄入运动饮料时要少量多次,避免温度过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运动中补糖量一般不大于1g/min。
运动后补糖能加速肌糖原的恢复。
在恢复期,运动员对营养的迫切需求仅仅是运动后的几小时而不是几天,故运动后补糖越早越好,6h内补糖的效果最佳。
建议运动后即刻补糖50g,以后每隔2h补充50-100g,24h内补糖达到9-16g/kg。
此外,运动员应尽量避免进行离心性运动,离心性运动引起的肌纤维损伤会使肌糖原的合成能力受到抑制。
有研究指出,在做离心和向心运动的腿中,运动后即刻补糖,肌糖原的合成速度较为相近;而2天后补糖时,做离心运动的腿中糖原的合成速度明显低于向心运动的腿。
为更好地进行糖的补充,且避免因补糖导致的胃肠道反应,以及由于血糖升高而引起的胰岛素反应,运动营养品越来越偏向于补充FDP(1,6-二磷酸果糖)和低聚糖以及含有它们及一些复合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血乳酸与运动训练摘要:本文从乳酸的生成机制、血乳酸与运动强度的关系、血乳酸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和乳酸的清除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在于为训练方法的制定和训练效果的评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乳酸运动训练乳酸在供能系统中占重要作用,它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的终产物,又是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中重要的氧化基质,还可以在肝内经糖异生途径转变为葡萄糖。
与此同时,乳酸过多对内环境酸碱平衡的影响为负面效应,导致疲劳产生。
因此,运动时乳酸的生成运动后乳酸的消除以及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血乳酸指标应用成为运动生物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1、运动时乳酸生成机制1.1人体安静时的血乳酸水平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大多数组织依靠有氧代谢途径供能,只有少数组织如表皮、神经、视网膜、肾上腺髓质和血细胞等在有氧时也能进行强烈的糖无氧代谢。
因此,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血乳酸为1—2mmol/l;运动员在安静时血乳酸水平和正常人并无差异。
但是,有些运动员在比赛或赛前安静时血乳酸可比平时训练高2-3倍,这是由于赛前紧张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增多,使糖无氧代谢加强的结果。
1.2运动时乳酸的生成和运动后血乳酸水平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运动器官,是运动时乳酸生成的主要部位。
剧烈运动时,体内供氧不足,糖经一系列反应生成乳酸。
运动后血乳酸水平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各器官的代谢机能有关。
根据能量代谢的特点,1-3min的高强度运动血乳酸可达到最高水平。
2、血乳酸与运动强度正常人安静状态时血乳酸浓度在2mmol/l以下,运动员血乳酸安静值与正常人无差异。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与运动强度有关。
在超过数秒的极限运动中,随着atp、cp的消耗,细胞内adp、amp、磷酸和肌酸的含量逐渐增多,它可以激活糖原分解,使糖酵解速度大大加快,约在运动30-60秒达最大速度。
肌乳酸的迅速增多,最高可达32mmol/l,直到运动结束。
长时间次最大强度运动时,运动肌的能量主要由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
心率与血乳酸监控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的研究综述
心率是反映人体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研究发现,拳击运动的强度与运动员的心率呈正相关关系。
高强度的拳击动作会显著增加运动员的心率。
通过监测心率可以对拳击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运动员在实战训练中的心率监测可以帮助教练和运动员控制训练强度,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的情况发生。
心率监测还可以帮助教练评估运动员的心血管负荷,判断心血管系统的适应性。
血乳酸是反映人体有氧和无氧代谢的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拳击比赛中高强度的运动会导致运动员的血乳酸水平升高。
血乳酸监测可以帮助教练评估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和耐乳酸能力。
乳酸阈值是指人体运动时产生乳酸的临界点,超过这个点,乳酸堆积的速度远大于乳酸消除的速度,会导致运动员的疲劳和力量下降。
通过监测血乳酸水平,教练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乳酸阈值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员的耐乳酸能力。
心率和血乳酸监测的结合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研究发现,心率和血乳酸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关系。
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心率的升高会导致血乳酸水平的上升。
通过监测心率和血乳酸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训练效果。
心率和血乳酸监控在拳击运动员实战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监测心率和血乳酸水平,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心血管适应性和乳酸耐受能力,帮助教练设计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在拳击运动员的实战训练中,心率和血乳酸监控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竞技水平。
血乳酸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实例介绍日本国立sports科学中心(JISS)的研究人员,用LT、OBLA指标对田径、游泳、冰雪、摔跤与球类项目的国家队,及青少年后备队员的训练进行监控的思路及经验,或许有一定借鉴价值。
他们认为,尽管LT、OBLA的理论前提有错误(无氧假说),但它也是在运动中可观察的客观事实,对这些现象的原因或机制可做另类解释,然而,实践证明这并未妨碍在运动训练领域,用以监控机体对训练产生适应性反应的程度及其趋势,而且监控效果是值得信赖和令人满意的。
血乳酸指标的优点是:1. 方法简便,用时短,可多次重复。
最大摄氧量很难多次重复测量,一年至多2-3次,而且仪器昂贵。
与此相比,血乳酸简易测试仪器不仅价廉,而且只要操作方法规范,就能保证很高精度。
经他们验证,同其他高规格测试仪的测试结果之间有很高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6以上。
2. 可用于比赛现场测试。
3. 指标的拓展应用余地较大,即还有继续开发,与运动项目及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变相指标”或复合型指标的潜力空间。
应用血乳酸指标的三要素: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成绩,称应用和解释血乳酸指标意义的三要素,也是影响血乳酸变化的主要因素。
在设计血乳酸测试程序时,必须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及测试目的,合理规定负荷强度、负荷形式(跑台、自行车、运动场...)、负荷组数、间歇时间与形式、速度(频次)、结束标准等。
特别强调,负荷的强度和量,一定要根据测试对象的现有水平(专项成绩)和专项特点(性质)精心安排。
如果观察血乳酸反应曲线(确定LT或其他)一般要采血4-6次,若只确定OBLA则采血2-3次即可。
实例1:以马拉松运动员为对象时,就应根据他的1km-42.2km的分段成绩设定负荷强度(速度,见表1);球类项目则可根据5分钟跑或12分钟跑的成绩设定。
当试验的负荷是分6-7个组并有间歇时,可参照第4-6组的平均值。
如在跑台上跑,可设1度倾角,这样就相当于在跑道上跑步时的地面阻力。
血乳酸对运动训练的影响一、乳酸是常用分析指标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动员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
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国外有些教练员把血乳酸分析仪作为“分析助手”。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收缩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而肌肉中的ATP储存量很少,每千克肌肉约为4.7~4.8毫mol ,骨骼肌在单独由ATP供能做无氧运动时,维持时间不到3秒,若再加上磷酸肌酸供能,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时间不超过10秒,必须由糖酵解成乳酸的代谢过程继续提供ATP。
在超过数秒的无氧运动时,随着ATP和CP的耗竭,肌肉细胞内肌乳酸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多,能够激活肌糖原分解;使糖酵解速度加快,肌肉内ATP再合成的能量由许多能量物质和连续系统互相协调的代谢过程所完成的。
乳酸是这一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产物,随着糖酵解速度不断加快,肌肉中乳酸含量不断增多。
二、原理运动持续时间在10秒以上且强度很大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已远超出磷酸原系统所能供给的,同时机体的供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这时运动所需ATP 再合成在能量就主要靠糖原酵解来提供了。
糖酵解以肌糖原为原料,在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过程中生成ATP。
所产生的乳酸在氧供应充足时,一部分在线粒体中被氧化生能,一部分合成为肝和糖原等。
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积聚过多会破坏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肌肉暂时性疲劳。
因此,依靠糖原无氧酵解供能也只能使肌肉工作持续几十秒钟。
无氧酵解供能时,不需要氧,但产生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的重要意义是在缺氧情况下仍能产生能量,以供体内急需。
虽然人体中磷酸原系统供能的绝对值不大,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其主要作用在于能量的快速可用性。
短距离疾跑、跳、投、冲刺、举重等需要在几种钟内完成的运动,全部靠该系统的贮备为主要能源。
血乳酸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一、乳酸是常用分析指标
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
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动员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
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国外有些教练员把血乳酸分析仪作为“分析助手”。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收缩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而肌肉中的ATP储存量很少,每千克肌肉约为4.7~4.8毫mol ,骨骼肌在单独由ATP供能做无氧运动时,维持时间不到3秒,若再加上磷酸肌酸供能,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时间不超过10秒,必须由糖酵解成乳酸的代谢过程继续提供ATP。
在超过数秒的无氧运动时,随着ATP和CP的耗竭,肌肉细胞内肌乳酸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多,能够激活肌糖原分解;使糖酵解速度加快,肌肉内ATP再合成的能量由许多能量物质和连续系统互相协调的代谢过程所完成的。
乳酸是这一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产物,随着糖酵解速度不断加快,肌肉中乳酸含量不断增多。
二、原理
运动持续时间在10秒以上且强度很大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已远超出磷酸原系统所能供给的,同时机体的供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这时运动所需ATP 再合成在能量就主要靠糖原酵解来提供了。
糖酵解以肌糖原为原料,在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过程中生成ATP。
所产生的乳酸在氧供应充足时,一部分在线粒体中被氧化生能,一部分合成为肝和糖原等。
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积聚过多会破坏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肌肉暂时性疲劳。
因此,依靠糖原无氧酵解供能也只能使肌肉工作持续几十秒钟。
无氧酵解供能时,不需要氧,但产生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
乳酸能系统的重要意义是在缺氧情况下仍能产生能量,以供体内急需。
虽然人体中磷酸原系统供能的绝对值不大,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其主要作用在于能量的快速可用性。
短距离疾跑、跳、投、冲刺、举重等需要在几种钟内完成的运动,全部靠该系统的贮备为主要能源。
乳酸能系统的能量来自肌糖原的无氧酵解,酵解的最终产物为乳酸,放出的能量由ADP接受,再合成ATP,它是机体处于缺氧情况下的主要能量来源。
无
氧训练能提高人体乳酸能系统的供能能力,在完成同一剧烈的定量运动时,有训练者的血乳酸较无训练者低。
但在完成短时间尽力的剧烈运动后,有训练者的血乳酸则比无训练者高20%~30%,这与有训练者肌肉中糖原含量较高,以及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了糖原的运用水平有关。
乳酸能系统的重要作用,同磷酸原系统一样,是在暂时缺氧的情况下快速供给能量。
三、血乳酸值可以反映以下几点
1.评定运动强度。
通过运动后血乳酸的测定,可评定运动强度,对比运动员比赛后和训练后的血乳酸值,可了解训练时强度是否达到比赛时的要求,评定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能力。
2.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全力运动时,血乳酸数值较高,长时间全力运动时,血乳酸数值较低。
因此,在训练时测定血乳酸的数值变化。
如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后,血乳酸值下降,则这是有氧代谢能力提高的表现,那么可以再提高训练的强度,运动员在400米赛跑后,血乳酸如低于10毫mol /L,说明无氧代谢能力低;如再训练一个阶段后,400米赛跑后的乳酸值达到14~15毫mol/L,则说明无氧代谢能力提高。
四、乳酸的动力性恢复
肌肉在运动时,当乳酸累积到一定程度,便会出现肌力下降,糖的无氧代谢能力也下降,从而导致运动能力下降。
在现代运动训练中多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减少乳酸的积累。
1.动力性恢复。
这是加快乳酸从血液中转运消除的重要手段,这种方法主要是大强度训练后,用一定强度再慢跑10~20分钟,加快大强度训练和比赛后肌肉乳酸的消除;其次,动力性恢复还使体温在维持较高状态下,发挥Q10效应,
2.提高身体承受乳酸累积的能力。
在运动中,当血乳酸浓度较高时会发生酸血症,刺激运动员产生难以坚持运动的感觉。
如果运动员承受力较高,骨骼肌就会生成更多的乳酸,运动员在运动中就能保持较高的速度持续时间更长。
这种能力的提高主要在训练中获得,主要的提高方法是在训练接近结束阶段,采用短距离的反复冲刺,间隔时间要短,如游泳采用25米*10,田径项目中冲刺跑200米*5~10次,每次间隔时间不超过30秒。
3.降低乳酸堆积的速率。
通过提高最大摄氧量,使运动时骨骼肌的供氧量增多,从而减少乳酸的生成。
【参考文献】
[1]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邓树勋,王健,等.高级运动生理学—理论与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许豪文生物化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