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论文:加强课堂常规上好科学常态课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常规建设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

[摘要]:加强教学常规,扎实推进小学科学常态课是切实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本文着重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进行论述。从教师角度而言,教师应该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并结合我们科学课的特点,认真备课、上课、批改、考核评价为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提供保障。就学生而言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形成学生的学习常规,为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并提出了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常规的一些方法策略。

[关键词]:教师教学常规学生学习常规学生学习习惯常态课

有幸到实校学校参加市“中小结合”研讨活动,倾听了朱潮海老师的课——《声音的变化》,在再次欣赏朱老师细腻而完美的教学风格之余,对静悄悄的课堂深有体会。在本堂课中,共有两个学生活动:1、弹拨橡皮筋,并记录。2、拨动钢尺,并记录。在整堂课中,完全没有小组长纷纷上台领材料的现象,也没有学生拿到材料后的喜悦。只见朱老师,从左边第一组发下,等到每桌都发到以后。没一会儿就开始从左边第一组收材料了。我们后面听课的老师,还在纳闷:怎么还不进行学生活动?这时一次学生有效的探究活动已经结束了,能看到的只是学生还在埋头记录实验数据。实在令人惊叹!师生之间配合是如此默契,训练是如此有素。

而我们学校一位新教师在上《我们的小缆车》一课时,课前精心设计教案,认真准备材料,并考虑到用材料来调控学生情绪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异常兴奋,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是“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小缆车运动起来”“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但自始至终,总有近一半人没有认真按教师的要求观察、讨论、倾听,而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在玩弄小车,或是与同学在小声交谈。教师及时的提醒甚至训斥也收效甚微。整堂课下来,学生应该完成的观察实验草草了事,教学环节变成了走过场,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提高,给人的感觉是“闹哄哄、乱糟糟”。每堂课看似热闹,师生互动、小组

讨论、游戏……实际上,学生并没有仔细的观察、投入的探究与思索、认真的交流与倾听…学生上课兴趣是浓,却始终形成不了真正探究、思考的氛围;他们是来玩的,而不是来学的。课堂上的各种研究尝试、激励、总觉得那么苍白!学生的科学素养也没有想象的那样有所提高!

当我们回归常态课,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今天,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但在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中,有深深体会:加强课堂常规,不容忽视。它是上好常态课的基本保障。又加之在教师执行绩效工资的今天,各地教育主管部门都对老师的教学工作作出了规范,便想到我们的小学科学教学也应当加强常规教育,扎实推进小学科学常态课建设。

下面让我们试着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进行思考。

首先,教师严于律己,扎实工作,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是上好小学科学常态课的保障。

一、计划与备课

(一)学期教学计划

1.学生情况分析。一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科学基础知识,二要了解与分析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法和习惯。尊重学生的差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如我校身处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再加上外地生多,占全校的2/5以上。这些外地生流动性大,既对科学充满好奇,又缺乏科学探究的习惯。教师应对这种情况有所了解。

2.认真学习课标、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读全册教材和配套的教师用书(含光盘),把握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确定各年级段教学的目标。

3.按照所教年级的教学内容,编写年级段的教学计划表。如我校以教研组为龙头,学期教研计划要求教研组组长在每学期开学后二周内结合市教研室计划完成。

(二)单元教学计划

1.单元整体内容分析,把握本单元教学意图,理清各课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必要时还要搞清同一范畴的内容在不同年级中的区别和联系。

2.合理安排课时分配。教师指导用书中基本上已经对每课该上几课时都作出了规定,教师基本上应该按照这个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课堂教学。

3.根据实际统筹准备教学材料。

(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的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材料、教学过程、教后反思等内容。

1.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要准确、具体、恰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科学概念、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科学课程目标。

2.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3.准备教学材料:教师对于必需的实验器材(教师工具箱)、学具(我市暂时没有)及课件(媒体)要及时做好征订、准备、制作等预备工作,结合学校实际开发课程资源。

4.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明确每个阶段的学生活动,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备课可参考有关资料或利用网络资源、科学助教方案,但不能照搬照抄,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的修改。结合其它学科的做法,可以各校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做法。如我校的做法是:坚持纸质备课。备课重点研究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10年的专职教师备简案,教师可以对照教材了解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把修改的设计直接写在教材或参考书空白处,以此简化备课笔记,减轻备课负担,腾出更多时间准备活动器材。不满10年的专职教师要备详案,可以抄写精品案例。兼职教师至少要备简案(备在书上,学习《教学案案例与评析》)

6. 超前备课,提倡复备。提倡超前一周备课,至少提前一天备课,不能临教临备,更不能教后补备。上课前要“复备”,以进一步熟悉教案并做教前修改、

调整,准备好课堂所需教具学具。课后要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写好教后记。

二、上课和反思

1.严格按教学计划、课表上课,不随意将科学课移作他用。教师应准时上课,如果在教室里上课,应提前1-2分钟去教室作准备,如打开多媒体电脑,把实验材料带到教室,把课件考入电脑,并带齐教案和必要的教具等,要示意学生做好上课的准备。如果在室验室里上课要让学生在课前就先进入实验室就座,准备好学习用品和自带材料。

2.课堂上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活动的过程。关注学习性评价。

3.提倡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既要给学生个体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过程体验和实践分析的机会,又要有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参与和小组的协作。

4.精心准备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有结构的材料。虽然已经有了科学教师工具箱,对教师来说方便了很多,但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材料如何分发,材料是否适合学生的有效探究。演示实验能否让孩子们看得更加清楚。这都是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

5.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实验探究,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做到实验操作规范、仪器设备使用正确。注意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及时指导学生整理和分析实验材料和记录。

6.课堂中充分、合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资源,适时进行调控,把握探究方向,果断处理好课堂中的预设和生成。运用适时评价,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

7.及时写教后反思,字数不限。如我市的《中小学教师教学常规中》规定:要求初级教师反思不少于全学期备课量的1/3,中级教师反思不少于1/4,高级教师不少于1/5,每篇字数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具体可关注:课堂气氛、学生反映、教学效果、时间分配、目标达成、作业反馈、教具运用、难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