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因和诱因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60.46 KB
- 文档页数:2
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排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组织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心衰(肺水肿)为常见。
急性右心衰少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心脏解剖或功能的突发异常,使心排血量急剧降低和肺静脉压突然升高均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常见的病因有:1、与冠心病有关的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乳头肌梗死断裂、室间隔破裂穿孔等。
2、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的瓣膜穿孔、腱索断裂所致瓣膜性急性反流。
3、其他高血压心脏病血压急剧升高,原有心脏病的基础上快速心律失常或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输液过多过快等。
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为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或左室瓣膜急性反流,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左室舒张末压(LVEDP)迅速升高,肺静脉回流不畅。
由于肺静脉压快速升高,肺毛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间质和肺泡内形成急性肺水肿。
肺水肿早期可因交感神经激活,血压可升高,但随着病情持续进展,血管反应减弱,血压逐步下降。
[临床表现]突发严重呼吸,呼吸频率常达每分钟30-40次,强迫坐位、面色灰白、发绀、大汗、烦躁,同时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状痰。
患者可有频死感,严重者可因脑缺氧而致神志模糊。
发病开始可有一过性血压升高,病情如不缓解,血压可持续下降直至休克。
听诊时两肺满布湿性啰音和哮鸣音,心尖部第一心音减弱,频率快,有时肺部啰音可将心音遮盖,同时有舒张早期第三心音而构成奔马律,肺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实验室检查]1、x线检查胸部x线检查对左心衰竭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除原有心脏病的心脏形态改变之外,主要为肺部改变。
(1)间质性肺水肿:产生于肺泡性肺水肿之前。
部分病例未现明显临床症状时,已先现下述一种或多种x线征象。
①肺间质淤血,肺透光度下降,可呈支雾状阴影;②由于肺底间质水肿较重,肺底微血管受压而将血流较多地分布至肺尖,产生肺血流重新分配,使肺尖血管管径等于甚至大于肺底血管管径,肺尖纹理增多、变粗,尤显模糊不清;③上部肺野内静脉淤血可致肺门阴影模糊、增大;④叶间隙水肿可在两肺下野周围形成水平位的kerley b线;⑤上部肺野小叶间隔水肿形成直而无分支的细线,常指向肺门,即kerley a线。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及合并症的处理(完整版)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阶段,常出现多种合并症。
心衰病因与合并症如未得到及时处理和纠正,将显著增加患者住院和死亡风险。
《心力衰竭常见病因及合并症的基层处理专家建议》对基层医院常见心力衰竭病因与合并症(包括心血管疾病和非心血管疾病两大类)临床治疗内容予以更新,并对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诊提出专家建议,指导基层医师临床实践。
心衰的心血管病因与合并症处理1. 心律失常去除诱因与心衰优化管理:①早期处理诱发因素,如甲状腺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和感染等;②尽早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衰,有利于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1)房颤/房扑预防血栓栓塞A.如无禁忌,所有心衰合并房颤/房扑患者均应长期抗凝,尤其CHA2DS2VASc评分≥2(男性)或≥3(女性)的患者。
B.首选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但患有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或)机械瓣膜置换者应选择华法林抗凝。
考虑转诊:有口服抗凝药禁忌证、拟行左心耳封堵术。
心室率控制A.心衰合并快速房颤/房扑时,心室率控制目标为60~100次/min;B.首选β受体阻滞剂,若仍控制不佳或禁忌/不耐受,可加用或使用地高辛,或加用胺碘酮;C.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可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控制心室率;D.严重心衰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降低心室率。
考虑转诊:疑似心动过速心肌病和(或)药物控制不佳/不耐受、拟导管消融。
节律控制A.紧急电复律:房颤/房扑导致心衰急性加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B.胺碘酮药物复律:房颤/房扑导致心衰急性加重,血流动力学稳定且排除心房血栓。
考虑转诊:药物禁忌、控制不佳/不耐受、拟房室结消融+双心室起搏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
(2)室性心律失常A.积极纠正低钾血症、药物作用、酸碱平衡紊乱等可逆因素。
B.首选β受体阻滞剂以减少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猝死风险。
急救知识培训之四第四章急性心力衰竭定义: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系指由急性的心脏病引起心排血量急骤显著的降低,导致组织器官灌注显著不足和部分器官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多见的是急性左心衰竭,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出现心源性休克。
急性右心衰竭见于急性右心室梗死及大块肺栓塞,较少见,在此主要讨论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左心衰竭的常见病因】1.急性广泛性心肌损害: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
2.急性心脏后负荷增加:高血压危象、急进型(恶性)高血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等3.急性心脏前负荷增加:输液过量过快(儿童和老年人多见)、急性乳头肌功能不全、急性瓣膜损害。
4.急性机械性心排血受阻:重度二尖瓣狭窄、带蒂左房黏液瘤及左房附壁血栓等。
5.其他:严重心律失常、机械性心包填塞等。
【病理生理】1.急性左心室后向衰竭:左心室排出血量急剧下降,(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急剧升高>(15mmHg),(2)肺毛细血管楔嵌压(PCWP)升高≥(18mmHg),导致肺淤血、肺水肿。
2.急性左心室前向衰竭:表现为左心室排血量急剧下降,出现低血压、四肢湿冷、心源性晕厥和心源性休克。
可以同时伴有或不伴有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升高。
【临床表现】1.晕厥:是短暂的急剧脑缺血所致。
主要见于重度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左房黏液瘤、严重心律时常等引起的心排血量急剧下降,出现一过性脑缺血。
临床表现为短暂性黑朦、晕厥,甚至抽搐,多迅速自行缓解。
2.心源性休克: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
①表现为烦躁不安、紫绀、皮肤湿冷,甚至嗜睡、昏迷。
②血压下降,收缩压<80mmHg,原有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40mmHg。
③脉细速、心率快、心音低钝,可有奔马律,两肺底湿罗音等。
④尿量<20ml/h。
3.肺水肿:症状:病人突发严重呼吸困难,以夜间发作多见,端坐呼吸、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