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指导说明

实验指导说明

实验指导说明
实验指导说明

实验一单容水箱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掌握单容水箱特性的阶跃响应曲线测试方法;

2..根据实验测得的液位阶跃响应曲线,确定其特征参数K 、T 、τ及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及参考资料

1、PCS 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使用其中:电动调节阀、AI818智能调节仪一台、上水箱及液位变送器、水泵1系统等)

2、AI-818仪表的操作说明书,智能电动调节阀使用手册和液位变送器的调试(一般出厂之前已调试好)方法。

三、实验原理

阶跃响应测试法是被控对象在开环运行状态下,待工况稳定后,通过控制器手动操作改变对象的输入信号(阶跃信号),同时记录对象的输出数据和阶跃响应曲线。然后根据跟定对象模型的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确定模型中的相关参数。

具有自衡能力的单容水箱示意图如图2.1所示。

图2.1 具有自衡能力的单容水箱示意图

根据物料平衡方程,可得出单容液位过程的传递函数为

1

)()(1+=Ts K

s Q s H (2.1) 考虑到对象的滞后时间,则单容液位过程的传递函数可用式(2.2)表示

s e Ts K

s Q s H τ-+=1

)()(1(2.2) 通过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得一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模型。 实验方法如下:

1

2

3

图2.2 具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对象的S 型阶跃响应曲线

1.手动改变控制器的输出信号)(k u ,观察被控变量)(k h 的变化过程。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被测对象的特征参数 对象的近似模型:

s e Ts K

s u s h τ-+=1

)()((2.3) 由图2.2可得,稳态增益K 为:

10

u u y y K --=

∞(2.4)

纯滞后时间τ与时间常数T 分别为:

01T T -=τ(2.5)

12T T T -=(2.6)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了解实验装置中的对象,流程图如图2.3所示。

图2.3 上水箱单容特性测试实验流程图

2.按图2.4接好实验导线和通讯线。

图2.4 上水箱单容特性测试实验接线图

3.将控制台背面的通讯口与上位机连接。

4、先打开实验对象的系统电源,然后打开控制台上的总电源,再打开仪表电源。

5长按2秒第一个按键,进入编辑状态,然后设置参数

CtrL=1;

Run=0;

6.设置阀门开度值,使上水箱液位处于某一平衡位置,记下此时的阀门开度值和电流值。

7.增大阀门开度值,使系统输入幅值适宜的阶跃信号(阶跃信号不要太大,估计上水箱水不要溢出),这时系统输出也有一个变化的信号,使系统在较高液位也能达到平衡状态。记下此时的电流值。

8.观察水箱的液位高度,并且记录液位的高度和对应的时间,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

9.将阀门开度设置回原来的值,记录一条液位下降的曲线。

10.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中。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画出单容水箱液位特性测试实验的结构框图。

2. 根据实验得到的数据及曲线,分析并计算出单容水箱液位对象的参数及传递函数。

六、思考题

1. 做本实验时,为什么不能任意改变出水阀V4开度的大小?

2. 用响应曲线法确定对象的数学模型时,其精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七、水箱液位高度和对应时间表

实验二电动阀支路单容液位控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简单过程控制系统的构成及仪表的应用(熟悉仪表的操作)

2、掌握简单过程控制的原理及仪表使用

二、实验设备及参考资料

1、PCS过程控制实验装置(使用其中:电动调节阀、AI818智能调节仪一台、上水

箱及液位变送器、水泵1系统等)

2、AI-818仪表的操作说明书,智能电动调节阀使用手册和液位变送器的调试(一

般出厂之前已调试好)方法。

三、实验系统流程图: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仪表控制,将液位控制在设定高度。根据上水箱液位信号输出给仪表,仪表根据P、I、D参数进行PID运算,输出信号给电动调节阀,然后由电动调节阀控制水泵1供水系统的进水流量,从而达到控制液位恒定的目的。电动阀支路单容液位控制的方块原理图如下:

五、实验步骤

1、按附图电动阀支路单容液位控制实验接线示意图接好实验导线和通讯线。

2、将控制台(柜)背面的通讯口与上位机连接。

3、将手动阀门1V1、V4打开,将手动阀门1V3、1V6、1V7、LV关闭。

(B型:将手动阀门1V1、V4打开,将手动阀门1V3、1V7关闭。)

4、先打开实验对象的系统电源,然后打开控制台上的总电源,再打开仪表电源。

5、整定参数值的计算

整定参数值可按下列“阶跃反应曲线整定参数表”。

阶跃反应曲线整定参数表

6、

设置智能调节器参数,其需要设置的参数如下:(未列出者用出厂默认值)

SV=20 (参考值)Addr=1 Dl=1

Run=1 CtrL=1

P=15 (参考值) I=50 (参考值)d=0 (参考值)

Sn=33dIL=0dIH=50 CF=0

具体请详细阅读调节器使用手册

7、待液位稳定于给定值后,通过以下方式加干扰:突增(或突减)设定值的大小,使其有一个正(或负)阶跃增量的变化。扰动量为控制量的5%~15%,干扰过大可能造成水箱中水溢出或系统不稳定。加入干扰后,水箱的液位便离开原平衡状态,经过一段调节时间后,

水箱液位稳定至新的设定值,记录此时的液位设定值。

8.观察水箱的液位高度,并且记录液位的高度和对应的时间,直至达到新的平衡为止。9.将阀门开度设置回原来的值,记录一条液位下降的曲线。

10.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中。

15、曲线的分析处理,对实验的记录曲线分别进行分析和处理,处理结果记录于表中。

阶跃响应曲线数据处理记录表

按常规内容编写实验报告,并根据K、T、τ平均值写出广义的传递函数。

六、思考建议

根据经验设定PID控制与仪表自整定PID有什么区别。

七、水箱液位高度和对应时间表

实验三串级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2.掌握串级控制系统的投运与参数整定方法。

3.了解阶跃扰动分别作用于副对象和主对象时对系统主变量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

1.PCS-C型过程控制综合实验装置(DDC控制单元、信号及控制板)。2.计算机及MCGS组态软件(PCS-C-DDC.MCG)。3.实验专用线若干及九芯通讯线两根。

三、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计算机控制,将下水箱液位控制在设定高度。串级回路是由内反馈组成的双环控制系统,属于复杂控制范畴。在计算机中设置了两个虚拟控制器作为主副控制器。将上水箱的液位信号输出作为主控制器输入,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输入,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控制器任务不同,因此要选择控制器的不同调节规律进行控制,副控制器主要任务是快速动作,迅速抵制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至于副回路的调节不要求一定是无静差。主控制器的任务是准确保持下水箱液位在设定值,因此,主控制器采用PI控制器也可考虑采用PID控制器。

上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方块原理图如图4.2所示。

图4.1 液位串级控制系统块原理图

串级控制系统的参数整定参考本章概述部分内容。

四、实验步骤与内容

1.了解实验装置中的对象,流程图如图4.2所示。

图4.2 上下水箱液位串级控制系统流程图

2.按图4.3接好实验导线和通讯线。

图4.3上下水箱双容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高联实验台)

上下水箱双容串级控制实验接线图(云创实验台)

3.将控制台背面的通讯口与上位机连接。4.将手动阀门1V1、V4、V6打开,将手动阀门1V6、1V7、LV关闭。5.先打开实验对象的系统电源,然后打开控制台上的总电源,再打开直流电压和DDC控制单元电源。6.打开计算机上的MCGS运行环境,选择“系统管理”下拉菜单中的“用户登录”,出现如下界面。

图4.4 用户登录界面

7.点击“确认”,用户登录完毕。选择“串级控制实验”下拉菜单中的“上下水箱双容控制实验”。出现如下的“上下水箱双容串级控制实验”界面。

图4.5上下水箱双容串级控制实验界面

8.点击“参数设置”,出现如下界面。

图4.6 参数设置界面

9.将AI0、AI1都设置为0–50。点击退出,参数设置完毕。

10.按本章第一节中的整定法,选择控制规律,并按整定后的PID参数进行调节器参数设置。

Ts=1 (参考值)SV=20 (参考值)Kc1=5 (参考值)Ti1=100 (参

考值)

Td1=0 (参考值)Kc2=1.5 (参考值)Ti2=100 (参考值)Td2=0 (参考值)

11.选择计算机控制方式。12.在信号板上打开电动调节阀输入信号、上水箱1输出信号、下水箱输出信号。13.在控制板上打开水泵1、电动调节阀。14.观察计算机上的实时曲线和历史曲线。15.待系统稳定后,给定加个阶跃信号,观察其液位变化曲线。16.再等系统稳定后,给系统加个干扰信号,观察液位变化曲线。

五、实验建议

调节器的PID参数可以反复凑试,逐步逼近达到最佳的整定,实际中,采用串级调节系统是为了提高主被调量(下水箱)精度和改善动态特性而设置的,因此对副调回路的质量指标没有要求。而对主回路的质量指标要求高。牺牲副回路的质量,保证主回路的调节质量。所以副调节器比例作用强一些,取消积分作用,主调节器设置P、I、D参数即可。

六、实验报告要求

1.写出常规实验报告,画出液位串级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2.用实验方法整定控制器的相关参数,写出整定过程。

3.根据扰动分别作用于主、副对象时系统输出的响应曲线,分析系统在阶跃扰动作用下的静、动态性能。

4.分析主、副控制器采用不同PID参数时对本实验系统性能的影响。七、思考题

1.试述串级控制系统为什么对主扰动(二次扰动)具有很强的抗扰能力?如果副对象的时间常数与主对象的时间常数大小接近时,二次扰动对主控制量的影响是否仍很小,为什么?

2.当一次扰动作用于主对象时,试问由于副回路的存在,系统的动态性能比单回路系统的动态性能有何改进?

实验指导书

《数控机床》 实 验 指 导 书 (简本) 蚌埠学院机电系李大胜2008年9月修订

实验一数控车床操作模拟(计算机仿真)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数控加工在制造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控机床是一种高效的自动化设备,它可以按照预先编制好的零件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地对工件进行加工。宇航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在计算机屏幕上仿真完成数控加工程序的输入输出、数控机床操作、工件加工、虚拟测量等数控加工全过程,而且在数控加工仿真系统中,机床操作面板和操作步骤与相应的实际数控机床完全相同,学生在这种虚拟工业环境中可以学习掌握典型数控车床的加工操作方法,通过数控加工仿真系统可以使培训得到实物操作训练的目的,本次实验主要要求学生了解宇航仿真软件的使用和熟悉配备主流数控系统的数控车床的操作及对刀方法。 二、实验内容 1、了解数控车床的基本运动、加工对象及其用途; 2、了解数控车床操作面板各按键(CNC界面)的功用; 3、掌握数控车床的调整及加工前的准备工作、尤其要熟练掌握FANUC0i系统的多种对刀方法; 三、实验仪器 软件要求:宇航数控仿真系统30节点 硬件要求:微机30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YHCNC仿真系统及虚拟机床操作(FANUC 0i) 1、机床操作面板 机床操作面板位于窗口的右下侧,如下图所示,主要用于控制机床运行状态,由模式选择按钮、运行控制开关等多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详细说明如下: FANUC 0i面板 AUTO:自动加工模式。EDIT:编辑模式。MDI:手动数据输入。 INC:增量进给。 HND:手轮模式移动机床。 JOG:手动模式,手动连续移动机床。 REF:回参考点。

印刷实训报告

学校名称 印刷实训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学期: 印刷厂实训

一、实习时间: 第十八周——第十九周 二、地点: 丹东市正泰印刷厂 三、实训任务: 印前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字体,字号的合力应用,根据不同原稿内容选用不同风格的字体。掌握文字排版的规则,熟悉各种制版软件在生产中的使用,图文设计合理,色彩运用自然协调,满足印刷工艺的要求,并能晒制出上机印刷的阳图形PS版。 印刷阶段:主要任务是明确平版印刷基本原理,掌握平版印刷工艺流程及流程中各工序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标题,了解平版印刷的五大要素。 印后加工装饰阶段:主要任务是根据印刷产品需要采取的各种印后装饰加工,以满足产品的使用性和美观欣赏性的需要。 实训目标 熟悉印前部分:印中部分和印后部分的各种印刷设备、器材和常用印刷材料。明确从原稿设计到生产出印刷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掌握各工序的具体操作内容及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四、实训目的: 1. 熟悉印前部分,印中部分,和印后部分的各种印刷设备、器材 和常用印刷材料。 2.明确从原稿设计到生产出印刷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3.掌握各工序的具体操作内容及要求。 4.培养学生的时间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5.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实训的步骤及收获: (Ⅰ)、印前制版 制版是印刷三大工序的第一工序,是印刷的基础。没有好的印版,就无法印出好的产品。制版质量的高低,样稿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样稿(原稿)制作的要求: 设计样稿前要认真听取客户的意见和要求,结合印刷对原稿质量的要求,要精心设计,重点突出所要宣传的产品,版式力求做到新颖别致,色彩的运用要在版面色调协调一致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设计某一产品时,要抓人眼球,以与生产逼真的色彩或衬以相反色,乃至互补色,重点呈现处该产品或采用其他各种手段,只要达到突出和强化宣传效果即可。 对于线条原稿,要求先天清晰,无断笔,线条流畅且粗细均匀,细线条若缩小复制是仍清晰可见,线条放大复制时,边缘不能毛糙,底色与线条色,明度反差要大,若底色和线条色都是彩色的,要尽量使颜色搭配有利于照相时能够分成明显的密度等级。 总之,彩色原稿要符合制版要求,必须满足下列质量要求: 1.原稿要无偏色,与实物色彩应基本一致 2.原稿反差要适合值班要求 复制品受油墨纸张等材料的限制,最高密度一般在1.5左右,根据实践,原稿的密度范围在0.3-2.1,即反差为1.8时最为合适,若原稿反差小于2.4,复制时经合理压缩,效果仍欠佳。 3.原稿层次丰富 整个画面不偏暗,也不偏亮,高调,中间调,暗调均有密度变化,级数多,阶调 4.原稿的清晰度要高 有清晰度高才能更好的表现景物细部的层次,使画面轮廓也有较好的锐度,但清晰度也不易过高,一般彩色印刷品制版的网线较大多数在150~175线/英寸,最高在200线/英寸,所以制作样稿的分辨率不能大于400dpi。 (二)、制版工艺流程: 1.剪片 胶片由照排车间送到制版车间后,首先要做的是把胶片的空白部分剪掉,即剪片。正确的操作方法是,把胶片正面朝上放置在看版台上,先看清版号的奇偶,如果是奇码版,则剪掉胶片左边的空白部分;如有中缝,剪切时要尽可能靠里侧,以免拼版人员再加工;如果为偶码版,则剪掉胶片右边。以上为黑白版胶片的剪切方法,如果为彩色版胶片,一般需要在上下各留一个对位标记。 2.拼版 拼版分书版与报版两种拼法。8开报版一般采用书版拼法,常见的版数有4、8、16、24及32版,偶尔也会有4曰版或64

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材料硬度测定(综合性) 一、实验内容 1.金属布氏硬度实验。 2.金属洛氏硬度实验。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该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金属布氏、洛氏、维氏硬度计的使用方法,巩固硬度试验方法的理论知识,掌握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具有踏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具有严谨、一丝不苟的作风。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一)实验条件 1.布氏硬度计、洛氏硬度计和显维硬度计,读数放大镜,标准硬度块。 2.推荐试样用材:灰铸铁、经调质处理的45钢、淬火低温回火的T10钢。 (二)要求 制备试样过程中不得使试样因冷、热加工影响试验面原来的硬度。试验面应为光滑的平面,不应有氧化皮及污物,测布氏硬度、洛氏硬度时试验面的粗糙度Ra≤0.8μm。 试验时,应保证试验力垂直作用于试验面上,保证试验面不产生变形、挠曲和振动。试验应在10~35℃温度范围内进行。 不同硬度试验对试样及试验操作尚有具体要求。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1.硬度试验原理。 2.对试样的要求。 3.硬度试验方法的选择。 4.各种硬度计的结构原理、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5.试验数据的获得。 6.不同硬度试验方法的关系。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金属布氏硬度试验 金属布氏硬度值是单位压痕表面积所承受的外力。

1.试验规范的选择 布氏硬度试验时应根据测试材料的硬度和试样厚度选择试验规范,即压头材料与直径、F/D2值、试验力F及试验力保持时间t。 (1)压头材料与直径的选择压头为硬质合金球。 球体直径D的选择按GB/T231.1-2009《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有五种,即10mm、5mm、2.5mm、2mm和1mm。压头直径可根据试样厚度选择,见压头直径、压痕平均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关系表。选择压头直径时,在试样厚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选用10mm球体作压头,以便得到较大的压痕,使所测的硬度值具有代表性和重复性,从而更充分地反映出金属的平均硬度。 (2)F/D2、试验力F及试验力的选择 F/D2比值有七种:30、15、10、5、2.5、1.25和1,其值主要根据试验材料的种类及其硬度范围来选择。 球体直径D和F/D2比值确定后,试验力F也就确定了。 试验须保证压痕直径d在(0.24~0.6)D范围内,试样厚度为压痕深度的10倍以上。 (3)试验力保持时间t的选择试验力保持时间t主要根据试样材料的硬度来选择。黑色金属:t=10~15s;有色金属:t=(30±2)s;<35HBW的材料:t=(60±2)s。 2.布氏硬度试验过程 (1)试验前,应使用与试样硬度相近的二等标准布氏硬度块对硬度计进行校对,即在硬度块上不同部位测试五个点的硬度,取其平均值,其值不超过标准硬度块硬度值的±3%方可进行试验,否则应对硬度计进行调整、修理。 (2)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将试样安放在试验机工作台上,转动手轮使工作台慢慢上升,使试样与压头紧密接触,直至手轮与螺母产生相对滑动。同时应保证试验过程中试验力作用方向与试验面垂直,试样不发生倾斜、移动、振动。 启动按钮开关,在施力指示灯亮的同时迅速拧紧压紧螺钉,使圆盘随曲柄一起回转,直至自动反向转动为止,施力指示灯熄灭。从施力指示灯亮到熄灭的时间为试验力保持时间,转动手轮取下试样。 (3)用读数显微镜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测量出试样表面的压痕直径d1 。

嵌入式系统实验箱说明书综述

EFLAG-ARM-S3C44B0 嵌入式系统实验箱说明书 北京工业大学电控学院 DSP和嵌入式系统研究室 二零零四年十月

嵌入式系统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简称,以ARM为CPU的SOC系统作为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基础,以实时(uC/OS, VxWorks等)或非实时的(uCLinux, Linux, WinCE等)嵌入式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平台。这样的嵌入式系统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特别是有了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支持以后,系统的软件开发的复杂程度大大降低。程序员在操作系统层面设计和编写程序,降低了对程序员硬件知识水平的要求,扩大的开发队伍,提高了开发速度,缩短了开发周期,增强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ARM是处理器,“ARM”即是ARM公司的名字,也是ARM CPU的名字。ARM公司是一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本身不生产芯片,也不销售芯片,ARM公司向其他芯片制造厂商出售他们的设计,即IP (知识产权)。芯片制造公司(如Intel,Samsung,Atmel,Philips等)生产基于ARM处理器的SOC(片上系统)芯片。ARM公司要求,所有使用ARM处理器的芯片必须印有ARM标志。 ARM本身是CPU,不是单片机。以ARM为CPU生产的SOC芯片在内部结构上是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而非传统单片机的控制器结构,故以ARM为核心制造的芯片区别原有的单片机而被称之为SOC芯片。 ARM处理器被许多芯片制造大厂采用,芯片制造厂商使用ARM处理器,再整合不同的外设,生产出不同的SOC芯片,如Intel使用ARM V5TE版本处理器,添加SDRAM控制器,LCD控制器,USB控制器,串口,IIC等外设生产Xscale芯片,Xscale是Intel公司的SOC芯片,其内部使用的处理器是ARM。不同厂商基于同一个版本的ARM处理器生产的SOC芯片CPU的指令集是相同的,这就给开发人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更大的加速了ARM处理器的市场占有率。 S3C44B0是Samsung公司生产的基于ARM7TDMI的SOC芯片,内部集成了SDRAM控制器,LCD控制器,8通道ADC,DMA控制器,8Kbyte的CACHE,IIC控制器,IIS控制器,串口,同步串口,PWM输出,定时器,PLL,中断控制器,看门狗定时器,实时时钟等资源。其工作频率可达到66MHz。 EFLAG-ARM-S3C44B0实验箱配置外设: 用于调试的JTAG端口; 直接同计算机并口相连的用于调试的JTAG仿真器; 两个9针串口; SMSC91C113 10M/100M以太网口; Philips D12 USB接口; UDA1341 IIS音频输入/输出口,板上麦克风; 2M字节的线性Flash存储器,8M字节的SDRAM,24C16IIC存储器; 5.7寸STN彩色LCD显示屏; 基于AD9850的DDS信号发生器; 四颗高亮度玫瑰红色LED; 德国进口长寿命4×4键盘(手感极好); 外接信号接线孔。

实验室安全说明书

技术开发中心实验室安全说明书 实验室区域行为规范 1.不得在实验室饮食、储存食品、饮料等个人生活物品;不得做与实验、研究无关的事情。 2.整个实验室区域禁止吸烟(包括室内、走廊、电梯间等)。 3.未经实验室管理部门允许不得将外人带进实验室。 4.熟悉紧急情况下的逃离路线和紧急应对措施,清楚急救箱、灭火器材、紧急洗眼装置和冲淋器的位置。铭记集团消防急救电话2510119,2874919。 5.保持实验室门和走道畅通,最小化存放实验室的试剂数量,未经允许严禁储存剧毒药品。 6.离开实验室前须洗手,不可穿实验服、戴手套进入餐厅、阅览室、会议室、办公室等公共场所。 7.保持实验室干净整洁,实验结束后实验用具、器皿等及时洗净、烘干、入柜,室内和台面均无大量物品堆积,每天至少清理一次实验台。 8.实验工作中碰到疑问及时请教该实验室或仪器设备责任人,不得盲目操作。 9.做实验期间严禁长时间离开实验现场。 10.长周期实验时必须有人24小时值守,以保实验安全。 11.进入实验室必须穿隔离服或工作服,化学品实验时必须佩戴防护眼镜。 12.实验室禁止私自进行水、电、土建工程改造,进行改造必须经主管部门审核。

1.所有化学药品的容器都要贴上清晰永久标签,以标明内容及其潜在危险。 2.所有化学药品都应具备物品安全数据清单。 3.熟悉所使用的化学药品的特性和潜在危害。 4.对于在储存过程中不稳定或易形成过氧化物的化学药品需加注特别标记。 5.化学药品应储存在合适的高度,通风橱内不得储存化学药品。 6.装有腐蚀性液体容器的储存位置应当尽可能低,并加垫收集盘,以防倾洒引起安全事故。 7.将不稳定的化学品分开储存,标签上标明购买日期。将有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药品试剂分开储存,以防相互作用产生有毒烟雾、火灾,甚至爆炸。 8.挥发性和毒性物品需要特殊储存条件,未经允许不得在实验室储存剧毒药品。 9.在实验室内不得储存大量易燃溶剂,用多少领多少。未使用的整瓶试剂须放置在远离光照、热源的地方。 10.接触化学品时必须戴防护镜,穿不露脚趾的满口鞋,长发必须束起。 11.不得将腐蚀性化学品、毒性化学品、有机过氧化物、易自燃品和放射性物质保存在一起,特别是漂白剂、硝酸、高氯酸和过氧化氢。

13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讲解

实验要求 一、实验目的 《建筑材料》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基础课程。除应对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外,还需通过实验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到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的能力。 二、实验要求: 1.实施试验的能力 (1)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作风、严谨的方法进行试验。 (2)明确各项试验的目的和实验的原理,选择正确的试验方法。 (3)按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试验操作。 (4)在试验课前应进行预习,准备好记录表格,试验数据的记录。 (5)试验数据的处理,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定; (6)试验报告的编写; 2.实验时要集中思想,认真地听指导教师讲解,仔细观察,如实地记录各种实验数据,积极思考分析,不得马虎从事。不得抄袭他人的实验记录。努力培养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 3.爱护仪器、工具,节约水、电、实验材料,凡损坏仪器工具等,并视具体情节,按章进行处理。 4.实验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不准吵闹、打逗,不准高声谈笑,不准乱抛纸屑杂物,不准随意摆弄与本次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 5.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整理好实验室仪器设备,做好清洁工作,经指导教师或实验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建筑材料试验 建筑材料试验是建筑材料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重要过程。通过试验预期达到三个目的:一是熟悉、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二是了解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掌握所学建筑材料的试验方法;三是可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各种材料的技术性能,对常用的材料具有独立进行质量检验的能力。 试验内容包括材料的基本性质、水泥、混凝土用集料、混凝土、建筑钢材、建筑砂浆、砌墙砖、石油沥青等主要试验。 一、水泥的基本性质试验 1.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试验 1.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测定水泥净浆达到水泥标准稠度(统一规定的浆体可塑性)时的用水量,作为水泥凝结时间、安定性试验用水量之一;掌握GB1346—200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试方法,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并熟悉其性能。 2.主要仪器设备 (1)水泥净浆搅拌机 (2)标准法维卡仪 (3)天平 (4)量筒 3.试验方法及步骤 (1)标准法 1)试验前检查仪器金属棒应能自由滑动,搅拌机运转正常等。 2)调零点将标准稠度试杆装在金属棒下,调整至试杆接触玻璃板时指针对准零点。 3)水泥净浆制备用湿布将搅拌锅和搅拌叶片擦一遍,将拌合用水倒入搅拌锅内,然后在5~10s内小心将称量好的500g水泥试样加入水中(按经验找水);拌和时,先将锅放到搅拌机锅座上,升至搅拌位置,启动搅拌机,慢速搅拌120s,停拌15s,同时将叶片和锅壁上的水泥浆刮入锅中,接着快速搅拌120s 后停机。 4)标准稠度用水量的测定拌和完毕,立即将水泥净浆一次装入已置于玻璃板上的圆模内,用小刀插捣、振动数次,刮去多余净浆;抹平后迅速放到维卡仪上,并将其中心定在试杆下,降低试杆直至与水泥净浆表面接触,拧紧螺丝,然后突然放松,让试杆自由沉入净浆中。以试杆沉入净浆并距底板(6±1)mm 的水泥净浆为标准稠度净浆。其拌和用水量为该水泥的标准稠度用水量(P),按水泥质量的百分比计。升起试杆后立即擦净。整个操作应在搅拌后1.5min内完成。

实验指导说明书

实验一 Windows环境下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 2、掌握Ipconfig.exe,Net.exe,Ping.exe,Netstat.exe, Arp.exe, Route.exe Ftp.exe,Telnet.exe, Tracert.exe命令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器材: Windows操作系统个人电脑。 三、实验内容: 1、使用常用网络命令。 2、每种命令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步骤: 1、ipconfig[-all] 显示所有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刷新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域名系统(DNS)设置。使用不带任何参数的命令可以显示所有适配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使用-all参数可以查看很多关于适配器的信息。 2、许多 Windows 2000 网络命令都以词 net 开头。这些 net 命令有一些公用属性: 键入 net /? 可以看到所有可用的 net 命令的列表。 键入 net help command,可以在命令行获得 net 命令的语法帮助。例如,关于 net accounts 命令的帮助信息,请键入 net help accounts。 所有 net 命令都接受 /yes 和 /no 选项(可以缩写为 /y 和 /n)。/y 选项向命令产生的任何交互式提示自动回答“是”,而 /n 回答“否”。例如,net stop server 通常提示您确认要停止基于“服务器”服务的所有服务;而 net stop server /y 对该提示自动回答“是”,然后“服务器”服务关闭。 (1)net user 用来查看所有的用户帐户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说明书 一、概述 1.数据库设计文档概述 本文档为软件工程一课的设计项目《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说明书,具体描述《实验设备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用于说明该系统在数据库存储各方 面的内容,作为系统代码设计的基准文档。 2.项目简要介绍 软件系统名称: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项目提出:根据指导老师的选题从中选取 项目目标:本系统将会很大程度上提高学校的办公效率和设备可靠性,能够精细化的管理所有实验室设备,克服实验室管理人员对实验室设备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和疏忽。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和操作复杂度,减少办公耗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能够真正的做到轻松高效管理整个实验室资产,真正的在技术上提高学校的现代化 管理水平。 系统模式: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 系统开发环境: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 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软件开发者: 软件应用范围:大中小学校 3.参考资料: 《实验设备管理系统》需求说明书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王珊萨师煊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软件工程导论》(第5版) 张海藩编著 《https://www.doczj.com/doc/8c2331536.html,程序设计》 二、数据库外部设计 1.本数据库的应用软件及其与数据库的接口 数据库软件: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系统要求建立的数据库名称:Experiment 使用该数据库的应用软件:实验设备管理系统 该应用软件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编程环境下设计,采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基于······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技术,建立与数据 库的通讯连接。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通过执行查询语句生成结果。 2.数据库管理系统 SQL Server 2008 在Microsoft的数据平台上发布,可以组织管理任何数据。 可以将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文档的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可以对数据 进行查询、搜索、同步、报告和分析之类的操作。数据可以存储在各种设备上,从 数据中心最大的服务器一直到桌面计算机和移动设备,它都可以控制数据而不用管 数据存储在哪里。本数据库采取SQL Server 2008作为系统平台。 三、数据库结构设计 1.概念结构设计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说明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说明书 实验一 DOS常用命令及8088指令使用 (1) 实验二内存操作数及寻址方法 (4) 实验三数据串传送和查表程序 (6) 实验四屏幕字符显示程序 (8) 实验五条件转移指令 (10) 实验六汇编语言程序上机过程 (13) 实验七分枝程序 (15) 实验八多重循环程序 (17) 实验九子程序 (18) 实验十音乐程序 (21) 实验十一数码转换程序 (23)

实验一 DOS常用命令及8088指令使用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掌握下列知识: 1、DOS命令: DIR,DEL,RENAME,FORMAT,COPY。 2、8088指令: MOV,ADD,ADC,SUB,SBB,DAA,XCHG 3、DEBUG命令: A,D,E,F,H,R,T,U。 4、BCD码,ASCII码及用16进制数表示二进制码的方法。 5、8088寄存器: AX,BX,CX,DX,F,IP。 内容及步骤: 一、DOS常用命令练习: 1、将机房提供的系统盘插入A驱动器中,开机,出现提示符后打入命令FORMAT B:/S。等屏幕上出现提示后将新盘插入B驱动器并打回车。PC机即对新盘格式化并将糸统拷入。 2、打命令 COPY A:*。* B 将糸统盘上全部文件拷到你的盘上。 3、将新盘插到 A驱动器中,用DIR命令查看盘上文件。 4、用命令 COPY DEBUG。COM BUG 复制一个文件。 5、用命令 RENAME BUG BG 将BUG 文件改为BG。 6、用命令 DEL BG 将文件BG删除。 在操作时要注意提示信息,并按提示操作。 二、DEBUG 命令使用: 1、打 DEBUG 进入 DEBUG 控制,显示提示苻 '_ '。 2、用命令 F100 10F 'A' 将'A'的ASCII码填入内存。 3、用命令 D100 10F 观察内存中的16进制码及屏幕右边的ASCII字符。 4、用命令 F110 11F 41 重复上二项实验,观察结果并比较。 5、用命令 E100 30 31 32 …… 3F将30H-3FH写入地址为100开始的内存 单元中,再用D命令观察结果,看键入的16进制数是什么字符的ASCII码? 6、用H命令检查下列各组16进制数加减结果并和你的手算结果比较: (1)34H,22H (2)56H,78H (3)A5,79H (4)1284H,5678H (5)A758,347FH 7、用R 命令检查各寄存器内容,特别注意AX,BX,CX,DX,IP及标志位中ZF,CF 和AF的内容。 8、用R命令将AX,BX内容改写为1050H及23A8H。 三、8088常用指令练习 1、传送指令 1)用A命令在内存100H处键入下列内容: MOV AX,1234 MOV BX,5678 XCHG AX,BX MOV AH,35 MOV AL,48 MOV DX,75AB XCHG AX,DX 2)用U命令检查键入的程序并记录,特别注意左边的机器码。 3)用T命令逐条运行这些指令,每运行一行检查并记录有关寄存器及IP的变化情况。并注意标志位有无变化。 2、加减法指令:

Lab View实验指导书

《虚拟仪器程序设计及应用》实验 指导书

目录 实验1 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实验1-1 LabVIEW的基本操作 (1) 实验2 控件与程序框图应用 实验2-1 虚拟仪器前面板的设计 (5) 实验2-2 编写简单的LabVIEW 程序 (6) 实验3 子VI程序设计及调试程序技巧 实验3-1 创建子程序 (8) 实验3-2 子程序的调用 (10) 实验4 程序结构(1) 实验4-1 使用for循环结构 (14) 实验4-2 使用while循环结构 (16) 实验5 程序结构(2) 实验5-1 使用条件结构 (18) 实验5-2 使用顺序结构 (19) 实验5-3 使用事件结构 (20) 实验6 数据的表达与图形显示 实验6-1 Waveform Graph的应用 (23) 实验6-2 比较Waveform Chart和Waveform Graph (24) 实验6-3 使用XY Graph显示图形 (26) 实验6-4 公式节点及图形显示 (27) 实验6-5 虚拟信号发生器 (28) 实验7 应用程序 实验7-1 控制仿真 实验7-2 数制变换及计数仿真 实验7-3 频率响应函数与数字滤波实验 (35)

实验1 熟悉LabVIEW编程环境 实验1-1 LabVIEW的基本操作 目的:创建一个VI程序,完成两个数加、减、乘、除法的运算功能。 在数值输入控件中输入两个操作数A和B,运行程序计算出这两个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结果,并且显示到相应的数值显示控件中。 实验步骤: 前面板 1.打开LabVIEW,点击New…按钮,再选择Blanck VI并确定,新建一空白VI。 2.在前面板上单击鼠标右键,从打开的控件模板中选择数值输入控件,并放置在前面 板上。 3.鼠标左键双击该控件上方的标签,待标签处于可改写状态时,将标签 改写为“A”。 4.重复上面2,3的步骤,建立另一个数值输入控件并改名为“B”。 5.建立4个数值显示控件,分别用来显示加、减、乘、除的运算结果。该控件位置见 下图:

印刷材料及适性课程设计

印刷材料及适性课程设计 一、综述 (一)纸张 纸张是印刷过程中的主要耗材之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质量,现在业界常用纸张的印刷适性来衡量其质量的好坏。不同的纸张又具有不同的印刷适性。 1.纸张的分类 纸张的种类成千上万,现仅举例三种最为常用的纸张进行介绍。(1)铜版纸 铜版纸又称为印刷涂布纸,这种纸是在原纸上涂布一层白色浆料,经过压光而制成的纸张,表面平滑,白度较高,纸张纤维分布均匀,薄厚一致,伸缩性小,有较好的弹性和较强的抗水性和抗张性能,对油墨的接受性十分良好。主要用于印刷画册、封面以及精美的产品等。 (2)胶版纸 胶版纸伸缩性小,对油墨的吸收性均匀,平滑度好,质地紧密,不透明度好,白度好,抗水性能较强,适用于平版印刷,常用于印刷书刊正文等。 (3)新闻纸 顾名思义,新闻纸多用于印刷报纸而得名。新闻纸质地松软,吸墨性强,有一定的抗张强度,但正反面、横纵向差别较大,抗水性较差。由于新闻纸以机械方法制浆,故含有大量残留的木素和其他杂质,易发黄、变脆,不宜长期存放。 2.纸张的印刷适性

纸张的印刷适性就是指直接影响印刷品质量的纸张的性质,包括纸张的平滑度、油墨吸收性、光学性质和力学性质等。现就与印刷品色域相关的性能作一下阐述。 (1)平滑度(印刷平滑度) 纸张是一种可压缩性材料,在印刷压力下,纸张的印刷平滑度是纸张表观平滑度与表面可压缩性的综合体现。纸张的平滑度是发映纸张表面平整、光滑程度的性能指标。纸张平滑度不同,印刷中油墨与纸张接触的紧密程度就不同,最终影响油墨的转移程度及图文是否清晰等方面。 平滑度的测量通常采用空气泄漏法,有两种表示方法,一是采用通过一定体积空气所用的时间来表示,以秒为单位,另一种是用纸张粗糙度——PPS值表示。 (2)光泽度 光泽度是纸张表面镜面反射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纸张表面的粗糙度和构成纸张的物质的性质。 光泽度高的纸张,在相同的条件下,油墨的色强度大,而色偏和灰度小,否则墨层的色强度低,色偏和灰度比较高,造成彩色套印灰平衡控制困难。 (3)白度 纸张是图文信息的载体,其白度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色彩。油墨转移到纸张上后,通过色料减色法和色光加色法形成色彩。 纸张白度低,则吸收过多的光线,油墨的色彩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影响图像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造成色彩灰暗,对比度差,画面呆板,层次少。 (4)油墨的吸收性能 在实际印刷中,纸张对油墨的吸收性可分为两个阶段:加压渗透

BLAZAR-β嵌入式教学系统使用说明及实验指示书(第1版)

Blazar嵌入式教学系统 β版-MKL26Z256.使用说明及实验指示书 清华大学NXP MCU/DSP应用开发研究中心 蓝宙电子 2016.4

目录 一、Blazar Beta嵌入式教学系统使用说明书 (4) 1概述 (4) 1.1MKL26Z256单片机 (5) 1.2Blazar Beta嵌入式教学系统组件 (5) 2Blazar嵌入式教学系统的硬件平台及连接 (6) 2.1Blazar Beta嵌入式教学系统的硬件平台 (6) 2.2Blazar Beta嵌入式教学系统的硬件连接 (7) 3CodeWarrior开发软件的下载和安装 (8) 3.1CODEWARRIOR开发软件的下载 (8) 3.2CODEWARRIOR开发软件的安装 (8) 4USBDM调试器的驱动下载与安装 (11) 4.1USBDM调试器驱动程序的下载 (11) 4.2USBDM调试器Windows驱动的安装 (11) 4.3USBDM调试器驱动在WINDOWS 8/8.1安装的注意事项和步骤 (18) 4.4USBDM调试器硬件说明 (24) 5在CodeWarrior创建一个新Project的步骤和使用 (25) 5.1 PROJECT工程建立 (25) 5.2编译调试工程 (28) 6Windows自带“超级终端”的使用 (33) 二、BLAZAR嵌入式教学系统实验指示书 (35) 实验一、LED与按键实验 (35) Task 1: 让实验系统板上的两个LED小灯一齐闪烁 (35) Task 2: 让单片机底板上的两个LED小灯交替闪烁 (39)

Task 3: 让单片机实验底板上的两个LED与某两个按键的状态相一致 (40) Task 4: 让两个LED有交替闪和齐闪两种模式,用某个按键切换这两种模式 (41) 实验二、UART串口实验 (43) Task 1: 让单片机给计算机串口发送完整ASCII码表,每16个字符换行 (43) Task2: 在计算机的“超级终端”程序通过串口给单片机发送一个字符,单片机返 回这个字符对应的ASCII码。 (47) Task3: 编写一个通过串口实现的猜数字游戏。 (51) 附录A、Blazar Beta嵌入式教学实验板电路原理图 (55)

印刷设计 实训报告

《印刷设计》校外实训报告 专业:艺术设计 班级:09级(5)、(6)班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30日

一、实训题目 专业综合实训 二、实训地点 本次实训以校外实习基地为实训场所,主要以海口景达鑫彩色印刷有限公司为主,视具体生产实际情况,也可到海口市永发印刷厂,海口市永安印刷厂等进行实训以完成三大工序的实训任务。 三、指导教师 四、实训目标 1.熟悉印前部分、印中部分和印后部分的各种印刷设备、器材和常用印刷材料。 2.明确从原稿设计到生产出印刷品的一系列工艺流程。 3.掌握各工序的具体操作内容及要求。 4.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5.促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五、实训任务 了解和掌握彩色印刷品或书刊的整个生产制作工艺过程。整个生产制作工艺流程包括: 1.印前制作工艺流程。 2.印中操作工艺流程。 3.印后加工整饰的各种工艺流程。 六、实训要求 要求掌握三大工序的具体工艺制作内容和要求。 1. 印前设计与制作 根据产品的特点,设计制作出满足印刷要求的样稿,制出C M Y K四张单色阳图片,按制版工艺流程晒制出合格的上机印刷版。 2.印中操作 明确印前准备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能做好印前的准备工作,能看懂机

台上的施工作业单,会检查印版质量,能正确的将印版安装到印刷机的印版滚筒上,并能采用正确校版方法进行校对印版,使印版的绝对伸长保持在极小值,会计算滚筒包衬,避免出现速差过大降低印版耐印力、降低印刷品质量,会根据印品上网点变形状态判断包衬的正确与否,根据版面结构正确使用润版液,会正确裁切橡皮布和安装橡皮布,并根据所要印刷样稿的风格特点、印刷材料的印刷适性,确定印刷色序和印刷工艺,并能按印刷工艺进行初步的简单操作。 3.印后加工整饰 根据客户对产品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将印刷好的产品按照具体的要求选用适宜的操作工艺流程并按着质量标准严格进行印后整饰加工,并达到客户的满意。 七、实训内容 一、柔性版印刷的特点 与凹印、胶印以及传统的凸印相比较,柔性版印刷方式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1、设备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与相同色组的凹版印刷机及相应有胶印机相比,柔版印刷机的价格要低许多。此外,柔版印刷机集印刷、模切、上光等多种工序于一身,多道工序能够一次完成,不必再另行购置相应的后加工设备,具有很高的投资回报性。 2、设备结构比较简单,因此操作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 3、生产效率高。柔性版印刷采用的是卷筒材料,不仅能够实现承印材料的双面印刷,同时还能够完成联线上光(或者覆膜)、烫金、模切、排废、收卷等工作。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4、承印材料范围比较广泛,例如纸张、塑料薄膜、铝箔、不干胶纸等等。 5、印刷品质量好,印刷精度可达到150线/英寸,并且印刷品层次丰富、色彩鲜明,视觉效果好,特别适合包装印刷的要求。

离散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实验目的】加深对五个基本联结词(否定、合取、析取、条件、双条件)的理解、掌握利用基本等价公式化简公式的方法。 【实验内容】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表决开关电路。 实验用例:用化简命题逻辑公式的方法设计一个5人表决开关电路,要求3人以上(含3人)同意则表决通过(表决开关亮)。 【实验原理和方法】 (1)写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从真值表得出5人表决开关电路的主合取公式(或主析取公式),将公式化简成尽可能含五个基本联结词最少的等价公式。 (2)上面公式中的每一个联结词是一个开关元件,将它们定义成C语言中的函数。 (3)输入5人表决值(0或1),调用上面定义的函数,将5人表决开关电路真值表的等价公式写成一个函数表达式。 (4)输出函数表达式的结果,如果是1,则表明表决通过,否则表决不通过。 参考代码: #include int vote(int a,int b,int c,int d,int e) { //五人中任取三人的不同的取法有10种。 i f( a&&b&&c || a&&b&&d || a&&b&&e || a&&c&&d || a&&c&&e || a&&d&&e || b&&c&&d || b&&c&&e || b&&d&&e || c&&d&&e) return 1; e lse return 0; } void main() { i nt a,b,c,d,e; p rintf("请输入第五个人的表决值(0或1,空格分开):"); s canf("%d%d%d%d%d",&a,&b,&c,&d,&e); i f(vote(a,b,c,d,e)) printf("很好,表决通过!\n"); e lse printf("遗憾,表决没有通过!\n"); } //注:联结词不定义成函数,否则太繁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用户使用手册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信息系统 用户使用手册 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试验检测工作委员会 2014年6月

目录 1. 系统概述 (2) 1.1前言 (2) 1.2系统运行 (2) 2.试验检测机构 (3) 2.1管理首页 (3) 2.2机构信息 (4) 2.3能力维护 (4) 2.4人员管理 (7) 2.5设备管理 (9) 2.6技术交流 (12) 3. 省级质监机构 (14) 3.1管理首页 (14) 3.2信息发布 (16) 3.3 机构管理 (16) 3.5能力核查 (25) 3.6技术交流 (27) 3.7账号管理 (28)

1. 系统概述 1.1前言 为贯彻落实“十二五”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部安全与质量监督管理司组织有关单位,结合多年来对原部质监局管理系统的使用经验和反馈意见,对其中的试验检测模块进行了重新优化设计、功能改进以及增加新的功能模块,开发了独立、专业、全面的“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管理信息系统”。 为方便试验检测机构和省级质监机构方便、快速地应用本系统,我们编写了本使用手册,重点对与原系统功能模块相同但有改进的内容和新增加的功能模块进行解读,其他内容就不再做详细介绍。 1.2系统运行 运行环境:微软IE、360、Firefox、Google、搜狗等常用浏览器(建议使用360浏览器,可以查看系统中的PDF文件)。 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等。 检测机构、质监机构用户都采用统一的登录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验证码,即可登录系统后台。

印刷色彩学实验指导书新(陈路)

印刷色彩学实验指导书新(陈路)

<<印刷色彩学>>实验报告包装与印刷学院印刷工程系

实验一、彩色油墨颜色质量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三原色油墨的呈色性能。 2掌握用密度计鉴定三原色油墨色品的方法。 3了解密度计的使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 1、密度计 2、三原色油墨实地印刷样张。 三、三原色油墨色品测定的基本原理 目前在印刷界广泛采用的以红、绿、蓝三滤色片密度值来评价油墨颜色特征的方法,是由美国印刷技术基金会GATF推荐的,它提出了四个参数来表征油墨的颜色质量特性: (1)油墨色强度 不同油墨进行强度比较时,三个滤色片中密度数值最高的一个即为该油墨的强度。油墨强度决定了油墨颜色的饱和度,也影响着套印的间色和复色色相的准确性和中性色是否能达到平衡 等问题。油墨的强度,在一般的印刷工艺情况下,

黄墨主密度值D B 在1.00~1.10,品红主密度值 D G 在1.30~1.40,青墨主密度值D R 在1.4~1.50, 黑墨主密度值D Bk 在1.5~1.60。 (2)色相误差 因为油墨颜色不纯洁,使得对光谱的选择吸收不良,产生不应有密度,而造成色相误差。不应有密度的大小就是这种色相偏差的反映。各种原色都可以用R、G、B滤色片测量,得到高、中、低三个不同大小的密度值。色相误差可由这三个密度值按照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油墨的色相误差用百分率表示: (3)灰度 油墨的灰度,可以理解为该油墨中含有非彩色的成份。这是由于低密度值处不应有吸收所造成的,它只起消色作用。灰度以百分率表示,用下面的方法计算: 灰度对油墨的饱和度有很大影响,灰度的百分数越小,油墨的饱和度就越高。 (4)色效率

CCD特性实验仪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

ZKY-SAC-Ⅰ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仪实验指导及操作说明书 四川世纪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地址:四川省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二路309号邮编:610100 电话:(028)85247006 85213812 传真:(028)85247006 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8c2331536.html, E-mail: ZKY@ZKY.C n 2015-05-06

太阳能电池特性实验 能源短缺和地球生态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本世纪初进行的世界能源储量调查显示,全球剩余煤炭只能维持约216年,石油只能维持45年,天然气只能维持61年,用于核发电的铀也只能维持71年。另一方面,煤炭、石油等矿物能源的使用,产生大量的CO2、SO2等温室气体,造成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暴风雨和酸雨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烦恼。根据计算,现在全球每年排放的CO2已经超过500亿吨。我国能源消费以煤为主,CO2的排放量占世界的15%,仅次于美国,所以减少排放CO2、SO2等温室气体,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推广使用太阳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是今后的必然趋势。 广义地说,太阳光的辐射能、水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都属于太阳能,它们随着太阳和地球的活动,周而复始地循环,几十亿年内不会枯竭,因此我们把它们称为可再生能源。太阳的光辐射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太阳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1亿5千万公里。在地球大气圈外,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为1.353kW /m2,称为太阳常数。到达地球表面时,部分太阳光被大气层吸收,光辐射的强度降低。在地球海平面上,正午垂直入射时,太阳辐射的功率密度约为1kW /m2,通常被作为测试太阳电池性能的标准光辐射强度。太阳光辐射的能量非常巨大,从太阳到地球的总辐射功率比目前全世界的平均消费电力还要大数十万倍。每年到达地球的辐射能相当于49000亿吨标准煤的燃烧能。太阳能不但数量巨大,用之不竭,而且是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绿色能源,所以大力推广太阳能的应用是世界性的趋势。 太阳能发电有两种方式。光—热—电转换方式通过利用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发电,一般是由太阳能集热器将所吸收的热能转换成蒸汽,再驱动汽轮机发电,太阳能热发电的缺点是效率很低而成本很高。光—电直接转换方式是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而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电转换的基本装置就是太阳能电池。 与传统发电方式相比,太阳能发电目前成本较高,所以通常用于远离传统电源的偏远地区,2002年,国家有关部委启动了“西部省区无电乡通电计划”,通过太阳能和小型风力发电解决西部七省区无电乡的用电问题。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与生产规模的扩大,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下降很快,而资源枯竭与环境保护导致传统电源成本上升。太阳能发电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在价格上可以与传统电源竞争,太阳能应用具有光明的前景。 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太阳能电池可分为硅太阳能电池,化合物太阳能电池,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等。其中硅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发展最成熟的,在应用中居主导地位。 本实验研究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3种太阳能电池的特性。 实验目的 1.太阳能电池的暗伏安特性测量 2.测量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3.测量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光强之间的关系 4.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测量 实验原理 太阳能电池利用半导体P-N结受光照射时的光伏效应发电,太阳能电池的基本结构就是一个大面积平面P-N结,图1为P-N结示意图。 P型半导体中有相当数量的空穴,几乎没有自由 空间电荷区图1 半导体P-N结示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