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智力低下表现智力低下是一种认知障碍,表现为个体思维能力的发展迟缓或有限。
智力低下不仅影响个体的学习和适应能力,还可能对个体的社交和生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下面将从认知、言语、行为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来详细阐述智力低下的表现。
首先,在认知方面,智力低下者常常表现出记忆力较差、学习能力较低、注意力缺失等问题。
他们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来理解新知识,同时也很难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们的注意力往往比正常人更容易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
此外,他们的思维逻辑不够清晰,思维能力也较为简单。
例如,在解决问题时,他们常常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其次,在言语方面,智力低下者往往表达能力较差。
他们的语言能力可能较为有限,词汇量较少,表达能力不够流利。
有些人可能甚至难以用语言来进行交流,只能通过简单的肢体语言或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给他们的日常交往和社交活动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行为方面,智力低下者可能表现为缺乏自控力、情绪不稳定或孩子气。
他们可能较难控制自己的冲动和情绪,容易冲动行事。
有时,他们可能会表现出情绪波动大的特点,一会儿高兴,一会儿又忧伤。
此外,他们常常对社会行为规范不够了解,难以适应社会环境。
这些行为特点可能给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带来一定的困扰。
最后,在日常生活方面,智力低下者可能对各种日常生活技能缺乏掌握。
例如,他们可能不懂得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需求,比如穿衣、洗漱、吃饭等。
他们可能需要他人的帮助才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活动。
此外,他们的自理能力可能较差,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可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总的来说,智力低下者在认知、言语、行为以及日常生活方面都会表现出一些特点。
这些特点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工作、社交以及日常生活。
然而,每个人的智力低下程度和表现方式可能有所不同,需要综合个体的情况进行评估和辅导。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估和专业的指导,智力低下者才能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他们的个人发展。
智商低的委婉说法智商低的委婉说法智商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衡量标准,通常通过智力测试来进行评估。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使用一些委婉的说法来描述一个人的智商低下,以避免冒犯或伤害他们的感情。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委婉说法:一、认知能力有限“认知能力有限”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说法,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在某些方面表现不佳,比如理解力、记忆力或逻辑推理能力等。
这种说法强调了个体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不是将其整个人都定义为低智商。
二、学习困难“学习困难”通常用于描述那些在学校中遇到困难或需要额外帮助的学生。
这种说法暗示了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但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没有能力学习或取得进步。
三、思维方式独特“思维方式独特”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思考和解决问题时采用非传统方法的人。
虽然这种说法暗示了个体可能与大多数人不同,但它也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创造力。
四、情商高“情商高”是一种既委婉又正面的说法,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在社交和情感方面表现良好的人。
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直接提到智商,但它暗示了个体在某些方面表现出色。
五、思维敏捷度低“思维敏捷度低”通常用于描述那些需要更长时间来理解或处理信息的人。
虽然这种说法意味着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缓慢,但它也强调了个体在其他方面可能表现出色。
六、需要额外支持“需要额外支持”是一种比较中性的说法,可以用来描述那些需要额外帮助或支持才能完成任务或取得进步的人。
这种说法强调了个体存在局限性,但也暗示了他们可能通过适当的支持和指导获得成功。
七、发展潜力有限“发展潜力有限”通常用于描述那些无论如何都无法达到某些特定智力水平的人。
虽然这种说法意味着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局限性,但它也强调了个体在其他方面可能表现出色,并且仍然有发展潜力。
结论总之,当我们需要描述一个人的智商低下时,使用委婉的说法可以避免冒犯或伤害他们的感情。
这些说法强调了个体存在局限性,但也暗示了他们在其他方面可能表现出色,并且仍然有发展潜力。
智力障碍儿童有什么心理特点1.认知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上存在延迟或障碍,他们的思维能力较为困难,掌握新知识的速度相对较慢。
他们常常不能理解抽象概念,对逻辑推理、分析和抽象思维等能力有限。
他们的注意力也比较容易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考。
2.语言和沟通特点:智力障碍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他们可能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语音模糊、表达困难等问题。
他们常常使用简单的句子和词汇进行交流,对于抽象的含义和比喻等语言表达形式理解较困难。
因此,与智力正常儿童相比,他们在语言交流和社交互动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3.学习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学习上存在较大的困难,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掌握新知识。
他们的学习进程较慢,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有限,往往需要多次的学习和复习才能掌握知识。
他们通常需要一对一的教学支持,以便更好地适应学习的需求。
4.社交和情绪特点:智力障碍儿童在社交和情绪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可能缺乏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难以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挫败和自卑,容易受到他人的嘲笑和排斥。
一些智力障碍儿童也可能表现出冲动、易怒和情绪波动等行为。
他们可能需要额外的教育和帮助来学习社交技巧和情绪管理。
5.自理和独立能力:智力障碍儿童在自理和独立生活能力上相对较弱。
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如自我清洁、穿衣、进食等方面。
他们可能需要特殊的教育和训练,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技能。
6.兴趣和爱好:智力障碍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可能相对有限。
由于认知和学习困难,他们可能对一些特定的活动或领域有特别的兴趣,并可能在这些领域表现出较强的优势。
因此,家庭和学校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和能力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方案。
总结起来,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语言和沟通、学习、社交和情绪、自理和独立能力以及兴趣和爱好等方面。
了解智力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信和自尊,实现自己的个人成就。
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分析及教学策略探讨智障学生是指智力发展迟缓、智力低于正常儿童的学生群体。
他们的智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智障程度涵盖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智障。
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困难与其智力发展的特点息息相关。
了解智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可以更有效地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实现个人的发展和成长。
1. 预期能力低:智障学生通常具有较低的认知和智力水平,他们的预期能力较低。
这意味着他们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指导。
2. 记忆能力受限:智障学生的记忆能力较差,他们可能会忘记已学过的知识或无法准确地回忆所学的内容。
需要通过多次重复和巩固来帮助他们巩固学习成果。
3. 抽象思维薄弱:智障学生往往缺乏抽象思维能力,他们更适合学习具体、有形的知识。
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推理能力较薄弱的学生,应该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学习。
4. 逻辑思维困难:智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弱,他们可能难以理解和运用逻辑关系。
在教学中,需要提供更简单、明确的逻辑关系,并通过具体例子和图像来辅助教学。
5. 学习困难方面的挫折感:智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挫折,他们可能对学习产生厌恶或抵触情绪。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鼓励和认可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针对智障学生的教学策略:1. 个别化教学:针对智障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制定个别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根据其智力水平设计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为了帮助智障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教师应该设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
将知识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学习,确保他们能够理解和掌握每一步。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和媒体工具来辅助教学,如图片、图表、实物和多媒体教学软件等。
这些教具可以帮助智障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
4. 多次重复和巩固:智障学生的记忆能力受限,需要经过多次的重复和巩固来帮助他们学习和记忆知识。
智力低下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导读:智力低下又称为智能迟缓,是一种由产期缺氧、颅内感染、染色体病变等原因引起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智力低下者在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与常人不同,适应能力与常人也有一定的差距。
智力低下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呢?……智力低下又称为智能迟缓,是一种由产期缺氧、颅内感染、染色体病变等原因引起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智力低下者在发育时期,智力明显与常人不同,适应能力与常人也有一定的差距。
智力低下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呢?*智力低下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轻度智力低下人言语较少,动作粗暴,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循规蹈矩,不喜欢创新。
不仅如此,轻度智力低下人还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不喜欢参加群体性活动,不喜欢持续玩各种各样的游戏。
在学习方面,智力低下人分析能力差,运算能力差,记忆能力差,不喜欢数学和语文。
在工作方面,智力低下人遇事不会寻求多种方法解决,不主动思考问题,被动地接受别人的安排。
中度智力低下人言语更少,表达不清,表达时只能用简单的词语,不能对所要表达的事情加以形容。
在生活中,中度智力低下人认路差,做事慢,适应能力差。
在学习中,中度智力低下人无论如何努力学习,成绩都不会明显提高,更不会超过班级成绩较好的学生,名列前茅。
在工作中,中度智力低下者适应能力差,不能较好地解决问题,只能任由问题持续存在。
重度低下最为严重,直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在生活中,重度低下人发音含糊,言语极少,动作笨拙,情感幼稚。
在学习中,重度低下人理解能力低下,往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理解同一问题。
在工作中,重度低下人缺乏主见,甚至无法操纵自己的行为。
*智力低下应如何治疗?一旦被确诊为智力低下,应及早治疗。
常见治疗方法有病因治疗法和康复训练法。
若查出因长期营养不良而发病,治疗可用饮食治疗法;若查出病因为中毒,治疗首要原则是排毒;若查出因甲状腺功能低下而发病,治疗可用药物治疗法。
智力低下人会有什么样的行为,相信大家已经知道。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智力障碍的主要特征,这些表现你有吗?
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有智力障碍,但生活中有智力障碍的人的确不少,比如有的人不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有的人反应力特别慢,有人记忆力明显偏差等等,这些都是智力障碍的特征。
1、感知速度减慢,接受视觉通路的刺激比听觉刺激容易些;
2、注意力严重分散,注意广度非常狭窄;
3、记忆力差,经无数次重复方能学会一些知识,若不重复学习,又会忘得一干二净;
4、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
5、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更不能举一反三;
6、基本无数字概念,靠机械记忆能学会简单的加减计算;
7、情绪不稳,自控力差;
8、意志薄弱,缺乏自信;
9、交往能力差,难以学会人际间交往。
8、智力低下的婴儿最早表现出来的症状往往吃奶困难,不会吸吮,特别容易吐奶,表示神经系统有损伤,日后智力会受影响。
9、先天性智力低下儿童在面容体态上就有异常表现。
比如先天愚型患儿就有眼眼距过宽、双眼斜吊、塌鼻梁、舌头常拖在嘴外边、流口水等表现。
10、智力低下的儿童比正常儿童明显运动发育迟缓。
俯卧抬头、坐、站、走等动作的起始年龄都比正常同龄儿童要晚。
11、1岁多了,还不能很好的说话。
12、智力落后儿童对环境漠不关心。
孩子整天非常安静,很少哭闹。
这类儿童往往因为其过分安静而受到表扬,一般很容易被忽视他的智力问题。
13、多动也是某些智力落后儿童的一个特点。
许多智力落后儿童不能安静地呆一会儿,无时无刻不在活动。
14、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很不集中。
他们比正常儿童注意
力集中时间明显缩短。
智力低下的特征是什么现在困扰着很多家长的事情,就是担心孩子出现智力低下的问题,因为还在很多的人都是晚婚晚育,这对于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
想要知道孩子的智力,就要知道智力低下的特征。
那智力低下的特征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的家长朋友都想知道,下面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智力低下的特征是什么?1.轻度智力低下(精神病学又称愚笨)IQ为50~70,适应性行为轻度缺陷。
早年发育较正常儿略迟缓,且不象正常儿那样活泼,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
做事或循规蹈距,或动作粗暴。
言语发育略迟,抽象性词汇掌握少。
分析能力差,认识问题肤浅。
学习成绩较一般儿童差,能背诵课文,但不能正确运用,算术应用题完成困难。
2.中度智力低下(又称愚鲁)IQ为35~49,适应性行为中度缺陷。
整个发育较正常儿迟缓。
语言功能发育不全,吐词不清,词汇贫乏,只能进行简单的具体思维,抽象概念不易建立。
3.重度智力低下(又称痴愚)IQ为20~34,适应性行为重度缺陷。
早年各方面发育迟缓。
发音含糊,言语极少,自我表达能力极差。
抽象概念缺乏,理解能力低下。
情感幼稚。
4.极重度智力低下(又称白痴)IQ低于20,适应性行为极度缺陷。
对周围一切不理解。
缺乏语言功能,最多会喊“爸”、“妈”等,但并不能真正辨认爸妈,常为无意识的嚎叫。
缺乏自我保护的本能,不知躲避明显的危险。
情感反应原始。
感觉和知觉明显减退。
上文就是关于智力低下的特征是什么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要是孩子出现了文章中介绍的,您就要注意了,到医院给孩子检查一下,要是真的是智力低下,就要给孩子及时的治疗。
及时的治疗,孩子也能恢复到正常孩子的水平的。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觉特点智力落后儿童是指相对于同龄智力正常儿童来说,智力发展水平较低的一部分人群。
他们在认知、学习、思维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和差距。
智力落后儿童的感觉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卑感:智力落后儿童在与同龄人的交往中常常感到自卑,因为他们无法跟上同龄人的学习进度和思维方式。
他们可能会因此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缺乏自信心。
2. 孤独感: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常常无法与同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他们可能会被同龄人排斥或忽视,进而导致孤立感的加深。
3. 沮丧感:智力落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常常会导致他们产生沮丧感。
他们可能会觉得自己无法达到他人的期望,无法完成学业任务,从而陷入消极情绪中。
4. 不安感:智力落后儿童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常常感到不安,因为他们无法像同龄人那样轻松地完成任务或者理解事物。
他们可能会因此产生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5. 自我认同感缺失:智力落后儿童在与同龄人相比时,可能会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感到困惑和不理解。
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份和价值产生质疑,缺乏明确的自我认同感。
6. 学习困难:智力落后儿童在学习上常常遇到困难。
他们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而且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会相对较弱。
这种学习困难可能会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学习厌恶的情绪。
7. 理解能力差:智力落后儿童在理解事物的能力较弱。
他们可能无法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问题,对于抽象的思维方式也会感到困惑。
这种理解能力差可能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
8. 记忆力差:智力落后儿童的记忆力相对较弱。
他们可能无法有效地记住学习的内容和所需的信息,这会导致他们在学习和考试中遇到困难。
记忆力差也会影响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记住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
9. 注意力不集中:智力落后儿童常常有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他们可能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任务或者学习,容易分心或者走神。
语言学研究本栏目责任编辑:谢媛媛隐匿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隐喻思维能力探析潘玥(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2028)摘要: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言语失调是困扰人类数千年的交际难题,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其医疗和护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该研究对处于隐匿期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自建语料进行语义和词性特征标注,考察患者口语语篇的语义范畴、词性和词频的分布特点,多维度考察患者因隐喻思维能力下降而影响其言语功能的情形,以期为言语失调的医学诊断和干预提供基于语言学的证据。
关键词:言语失调;隐喻;语言功能中图分类号:H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039(2019)16-0099-03内涵意义总是与隐喻联想联系在一起,两者都要求右半球大脑对语义进行模糊的漫射式信息处理,成功的隐喻对漫射式信息处理的要求更为严格,它要求在概念网络中进行尽可能远距离的联想,在概念网络中跨度越大,隐喻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强。
现代隐喻认知观强调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仅仅具备修辞功能,人类日常活动在本质上也是隐喻的,因此,正确理解和产出隐喻的能力是一个人具备社交能力的基本标志(石进芳,2018),本研究采用与MIP(VU)隐喻识别程序(Steen ,et al.,2010)相结合的半自动化方式,对自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话语样本中不同类型隐喻表达的识别和提取进行了定性研究。
通过对处于疑似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理解和运用隐喻的能力以及相关意识分析,发现患者在发病的早期,话语产出内容的丰富性、组织逻辑的连贯性以及思辨创造力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目前,医学界研究普遍认为阿尔茨海默症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长期发展且不可逆的病理性神经失调症”,临床观察表明该症引起的言语失调与患者大脑病变部位、脑内神经元损伤的范围、言语习惯等种种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众多关于阿尔茨海默症的历时研究认为,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具有隐匿性和可变性,及早发现并积极干预能有效延缓发病年龄和病情的进展速度。
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
【摘要】:本文着重讨论了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与应用价值,通过这一粗略的回顾,在较大范围内综述了当今学术界有关隐喻的各种观点。
本研究在探讨弱智人群划分的背景、隐喻的哲学渊源的基础上、根据弱智人群隐喻能力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弱智人群教育的哲学模式。
从哲学观点来看,笔者认为隐喻是一种含有活力和创意的想象力,甚至于可以认为隐喻本身就能成为一种认识论真理的方法。
作为一种“不明言”、“不精确”的知识体系,隐喻在认识论与教育心理学上的地位应该力求一致。
试验部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弱智人群中的确存在隐喻能力,从而,推翻了智能落后人群不具备隐喻能力的论断。
此外,我还发现,某些弱智的学生还比非弱智的学生有更强的和更持久的隐喻能力。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隐喻能力与其他学习的能力,尤其是与学习外语的能力也有着密切的相关。
根据研究的结果,笔者从教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对弱智人群的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看法。
作者认为,目前对弱智人群的一般分类,只是在狭义的心理学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从社会文化历史的角度来简要的回顾弱智人群的教育,可以认为这种狭隘的分类和标签化是很不合理的,甚至于是形成现代社会对弱智人群偏见的根源。
实际上,如果要想完整的理解人类智力的概念,就应该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测试来检验外显的知识,但这些精确的外显的知识体系并不能代表整个人类的知识。
一些事实和我们的实验都可以证明,那类不能明言的、
含糊的认知,会帮助人们使用隐喻,其本身就是一种可靠的认识途径。
人们通过隐喻能够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了解世界,更好的运用人类的语言。
对两种知识体系的认同,能够帮助我们消除以往对弱智人群的偏见,转变我们的教育观点。
根据上述论点,我们应该更加了解弱智人群的思维方式,并更多地相信他们能和其他人一样认识与理解世界,不能因为他们外显知识的缺乏而过分地怀疑他们的隐喻能力和认知能力。
除此之外,笔者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隐喻能力发展的影响。
正如wittgensteinian所指出的,儿童开始学习语言有待于接受语言学社区的训练和环境的熏陶。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训练的游戏,能帮助人们归纳最初的语言知识与对世界的认识。
因此,社区的语言训练,有时是先于儿童隐喻的发展,有时又与隐喻的发展有交迭。
如果没有社区环境,儿童就难以学习语言。
弱智人群显然具有使用隐喻的能力,为了扩展他们的语言游戏,他们需要社区的帮助。
如果我们的社会排斥他们,这些弱势群体就不能很好地学习语言,也会扼杀其隐喻能力。
由此可见,在涉及弱智人群与其他人之间横向关系的问题上,应该特别强调的是,弱智人群特别需要从其他人群中得到广泛的接纳和帮助,这些将对他们作为一生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隐喻教育哲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使我们意识到怎样将弱智人群从当今意识形态的偏见中解放出来,怎样认识各种非人性化的现代意识形态的根源。
本文不主张单纯地依靠理性的能力或智力来获得知识,也应该将隐喻与不能明言的内隐知识看作是一种自由的知识体系。
这种多元智能观点能超越非人性化的、
纯技术的、狭隘的、现代功利性智力观。
笔者相信,只要弱智人群被真正地接纳为我们社会的成员,随着生态学的社会交往和语言训练,他们隐喻能力会得到不断地增长,好的特殊教育就应该根据他们的教育需要,帮助他们在动态的教育与生活中经历更多的变化和熏陶,使弱智人群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B842
【目录】:摘要7-12前言12-16第一章隐喻的作用16-38一.对隐喻的探索16-211作为修饰的隐喻16-172作为认知的隐喻17-21二.隐喻的作用21-341隐喻在Ricoeur的理论中的作用21-25(1)隐喻的创造力21-22(2)隐喻的想象力22-24(3)隐喻的驱动力24-252根据Wittgensteinian关于语言与世界的观点来理解隐喻的功用25-34(1)隐喻是多方面认识的一种形式25-29(2)隐喻在语言,世界和认知中的作用29-32(3)Polanyi的“默识(TacitKnowledge)”在隐喻中的作用32-34三.弱智儿童否使具有隐喻能力34-38第二章理论研究的应用38-47一.理论研究的摘要38-39二.相关的实验研究39-461根据语言发展的观点研究语言能力39-412对学习困难儿童的研究41-433采用
MTT(MetaphoricTriadsTask)的研究43-46三.研究问题与假说46-471研究问题462研究假说46-47第三章实验研究方法47-52一.被试47-48二.实验设计48三.实验材料48-49四.实验过程49-511施测准备49-502一般实施过程503对于智力落后儿童的指导50-514对于普通儿童的指导语515一般计分过程51五.资料分析方法51-52第四章实验研究结果52-66一.对照组和实验组隐喻能力的比较(假说1)52-55二.智力和隐喻能力间的相互关系(假说2)55-60三.一般学生隐喻能力和各学科成绩的关系(假说3)60-62四.实验组和对照组MTT各项目的差异(假说4)62-66第五章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66-69一.弱智孩子和一般孩子隐喻能力的比较66-67二.隐喻能力和智力的关系67三.隐喻能力和学校成绩的关系67-68四.各项目弱智孩子和一般孩子的差异68-69第六章结论69-84一.隐喻研究在弱智教育的意义(狭义的结论)69-741弱智教育的新视角69-702要积极肯定地看待弱智儿童70-713在弱智教育上应发扬隐喻能力,因这与教育上最重视的创造力教育相一致71-724透过隐喻能力发展其他领域的认知72-735隐喻理论给当今社会的启示73-74二.弱智人群的隐喻能力与融合社会(广义的结论)74-831弱智人群的历史是被社会分离的历史74-782实行社会融合教育-培养隐喻能力的必要前提78-83三未来要研究的问题83-84注释84-87参考文献87-94后记94 本论文购买请联系页眉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