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处理情况的通报
- 格式:docx
- 大小:14.83 KB
- 文档页数:3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工作,确保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公正、公平、公开,保障患者合法权益,维护医疗秩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所有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工作。
第三条医疗事故争议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在医疗行为中发生争议,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和医院形象,可能引发法律纠纷的事件。
第四条本制度所称医疗事故争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不明原因死亡或留有诱因的死亡。
2.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或身体健康的事件。
3.误诊、漏诊、延误诊治等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
4.违规操作、不当处置、不合理用药等引发不良效果、影响病情的事件。
5.手术意外、感染、麻醉事故引发的不良后果和损害。
6.药品、器械等质量问题导致的不良后果和损害。
7.违反医学伦理、职业道德的事件。
8.其他可能引发医疗纠纷的事件。
第二章登记与报告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医疗事故争议登记制度,对医疗事故争议及时、准确登记,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设立医疗事故争议报告人,负责医疗事故争议的登记和报告工作。
医疗事故争议报告人应具备一定的法律和医疗知识。
第七条患者或家属发现医疗事故争议,应当及时向医疗机构投诉,并提供相关证据。
医疗机构接到投诉后,应当立即安排医疗事故争议报告人核实相关情况。
第八条医疗事故争议报告人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登记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2.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包括医院名称、科室名称、医生姓名等;3.争议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具体经过等;4.相关证据材料,包括病历、影像资料、检验报告等;5.投诉人的诉求和要求;6.其他必要的信息。
第九条医疗事故争议报告人应当及时向医院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并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核和调查。
医院医疗纠纷报告处理制度1. 概述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者家属对医疗机构的诊疗质量、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异议,导致医疗机构与患者产生争议的情况。
为了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秩序的正常进行,各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医疗纠纷报告处理制度。
2. 医疗纠纷报告处理原则(1)公正、公平原则医院在处理医疗纠纷时,应根据事实和法律处理纠纷。
要客观中立地对待每一起纠纷事件,不偏袒任何一方。
医院应加强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遵循公正、公平原则。
(2)主动预防原则医院在医疗过程中要主动预防医疗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
在发现和纠正医疗事故及时通报和整改。
(3)协商解决原则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和诉求,医院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方面协商,按照程序进行协商解决。
协商解决是解决医疗纠纷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维护医患关系的有效手段。
(4)尊重患者知情权原则医院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向患者详细介绍医疗纠纷处理的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告知患者相关权益和义务。
3. 医疗纠纷处理程序(1)接待申诉医院应派遣专人接待患者申诉,对申诉患者的身份信息及投诉内容认真记录,并交由后续处理程序。
(2)初步调查医院应在收到医疗纠纷申诉后立即进行初步调查,明确发生时间、人员、地点、过程以及相关证据等。
(3)评估处理医院应成立医疗纠纷评估小组,对收到的申诉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根据事实、情况、证据等进行认定,并制定相应处理措施。
(4)申诉处理医院应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申诉处理方案。
对于纠纷双方无法协调的事项,应及时引导申请法律救济。
(5)结果反馈医院应在申诉处理结束后,对结果进行反馈。
涉及患者赔偿的事项,医院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时履行赔偿义务。
4. 医疗纠纷报告处理备案医院应将所有医疗纠纷的申诉与处理结果进行备案管理,建立档案资料,定期对医疗纠纷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5. 结语医院的医疗纠纷报告处理制度是维护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其实施需要完整的流程和科学的管理。
医疗纠纷处理登记报告制度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一条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行政部门及各科室应当按照____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重大医疗纠纷报告制度及时报告,不得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条医疗纠纷发生后,医疗机构应当根据医疗纠纷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一)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有关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法和程序;患者或者其近亲属要求协商解决的,应当告知其推举不超过____名代表参加协商并确定____名主要代表。
(二)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有权复印或者复制门(急)诊病历、入院记录、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____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复印或者复制时应当有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在场。
发生医疗纠纷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
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纠纷处理完结____个月后医疗机构可以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
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复印或者复制服务,并在复印或者复制的病历资料上加盖证明印记。
医疗机构应患者及其近亲属或者其委托人的要求,为其复印或者复制病历资料,可以按照省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收取工本费。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尸体应当在____小时内移放太平间,存放时间不得超过____小时。
医疗机构没有设置太平间的,应当在____小时内将尸体移送殡仪馆,由医疗机构通知殡仪馆,殡仪馆应当及时到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接收、运送尸体。
尸体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处理。
涉及医疗纠纷的,尸体在殡仪馆的保存费用由医患双方按照责任比例依法承担。
(四)必要时____专家讨论,并将讨论意见反馈患者或者其近亲属。
(五)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公安机关、医调委等部门、机构做好调查工作。
关于对内一科医生XX的处罚通报
关于对内一科医生XX的处罚通报
各位部门和科室的同事们:
我们在这里通报一起医疗纠纷事件。
2014年3月23日晚上8点,内一科住院病人XXX,向值班医生XXX诉说头痛和头晕的症状。
医生给予了心脏听诊后告知患者卧床休息,但20分钟后患者的头晕症状加重。
家属再次请医生处理,并要求测血压。
但当事医生认为该患者不属于自己的病床,态度不耐烦,与病人家属发生争执。
患者家属曾两次投诉到院部,这给医院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鉴于以上调查结果属实,当事医生已经认识到自己的态度问题,并经过院部的研究决定,对其进行全院通报批评,并扣除绩效工资200元。
我们希望各位医务人员引以为戒,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善服务态度。
在值班期间,我们应该对全科医疗工作负责,并
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认识,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特此通报。
XXXXX。
医院违反规定处罚通报范文各位医院的同仁们:大家好!今天咱们要严肃地通报一件事儿,咱们医院里啊,出了些违反规定的情况,就像平静的湖水里突然冒出来几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把秩序都给搅乱了。
首先呢,咱们来说说[违规部门或人员]。
在[具体违规事件1]这件事情上,医院明确规定了[详细的规定内容],可是这些家伙啊,就跟没看见似的。
比如说,在药品管理方面,规定药品要按照类别、有效期好好摆放,可他们倒好,就像玩拼图乱拼一通,药品堆得乱七八糟的。
这可不仅仅是看着不整齐的问题啊,这要是紧急找药的时候,那不是要耽误病人的救治时间嘛!这就好比消防员去救火,结果发现消防工具都乱放在一起,找半天都找不到,多危险啊!还有啊,[违规部门或人员]在[具体违规事件2]上也犯了错。
医院一直强调医护人员的着装规范,这就像战士上战场要有统一的军装一样,咱们医护人员的着装整齐干净,那也是给病人一种专业、可靠的感觉啊。
可是他们呢,穿着拖鞋就大摇大摆地在病房区晃悠,这像什么话?病人和家属看了心里会怎么想?肯定觉得咱们医院管理松散,对咱们的信任度也会大打折扣啊。
再说说[违规部门或人员]的[具体违规事件3]。
医院的病历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这就像是病人在咱们医院的“历史档案”,每一个记录都关乎着后续的诊断、治疗还有研究呢。
可是他们在病历填写的时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得像鬼画符一样,有些关键信息还填错或者漏填。
这要是出了医疗纠纷,咱们拿什么当证据?这不是给自己挖陷阱嘛!对于在药品管理上犯错的[违规部门或人员],扣除当月绩效奖金的[X]%,并且要在一周内把药品管理区域重新整理好,达到医院规定的标准。
整理好之后呢,还要写一份深刻的检讨书,保证以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这就像是给他们一个小鞭子,让他们知道要好好遵守规定,下次再看到药品摆放不整齐,那这小鞭子可就打得更疼了哦。
穿着拖鞋在病房区溜达的那些人呢,除了扣除一定的绩效奖金,还要参加医院组织的职业形象培训课程。
医疗纠纷处理情况的通报2009年9月4日,医院发生一起氨茶碱药物中毒事件,并因此引发医疗纠纷,现将事件发生过程及处理情况通报如下:王某,女,3岁,于2009年9月4日因咳嗽、咳痰、喘息四日由其母带至医院就诊,当班医生就诊,给予氨茶碱注射液50毫克加入在10%葡萄糖100ml中静滴以及抗感染药物,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腹部不适,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当时其母亲向当班护士同志反映,但被认为是饮食不当,未做任何处理,也未向医生报告。
患儿回家后就出现抽搐、双腿凝视,口唇紫绀等症状,由家属急送到中心给予抢救,约1小时后,为避免发生更为严重不良后果,经中心领导同意,由120急救车护送到市儿童医院,查氨茶碱血药浓度为17mg/L,诊断为氨茶碱药物不良反应,经安定、甘露醇及抗感染等治疗,9月9日病愈出院,共计支付医药费9000余元。
出院诊断:1、氨茶碱药物不良反应。
2、急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
3、应激性高血糖症。
4、惊厥持续状态。
5、Ⅱ型呼衰。
6、应激性溃疡出血。
该事件发生后,患者家属多次来医院进行群体性交涉,认为其药物反应为中心用药不当导致,要求予以赔偿。
后经多次协商,达成协议,中心一次性补偿患方人民币18000元作为此事件最终解决方案。
氨茶碱为临床常用平喘药物,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治疗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用量稍有不当就容易发生中毒,临床用药要严格把握指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小儿患者,由于解毒功能、排泄功能尚未完善,剂量稍有出入即会中毒,临床应用更应慎重。
王梓桐为三岁幼儿,且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临床治疗应以采取有效抗感染治疗为主,只有在确认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谨慎使用氨茶碱。
值班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在于:1、没有准确把握患儿是否具有应用氨茶碱的临床指证,即没有确认是否具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应用茶碱的适应症(未见病历中有相关记录,且有患儿经儿童医院有效抗感染治疗后病愈这一临床转归证实);2、应用氨茶碱后没有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没有及时发现及处理氨茶碱毒性反应,以至产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漯河市中医院医疗纠纷处理决定书
编号:
科室:
现将你科患者医疗纠纷处理结果通报如下:
简要情况:
经我院医疗纠纷委员会评价和院委同意,对该事件处理结果如下:经谈判协商(或人民法院判决、医调委调解)医院赔偿患者各项费用总计人民币元整,按医院规定科室承担人民币元;直接责任人承担人民币元;间接责任人承担人民币元;科主任或护士长承担人民币元。
同时按医院医疗纠纷处理规定对当事人和当事科室给予相应行政处罚如下:
直接责任人:
间接责任人:
科室负责人:
科室处罚:
请科室于收到本决定书一月内制定出整改措施并交院委会审核通过。
年月日。
2024年医疗纠纷处理登记报告制度范例医疗事故争议处理制度一、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根据全院统一的项目与要求,各科室需设立专册进行详尽登记,确保登记内容完整无遗漏。
二、医疗事故争议报告流程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一旦发现可能引起医疗事故争议的过失行为,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
科室负责人需迅速将情况上报至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督科(包括医务科、护理部),该部门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调查核实程序,并向院领导汇报,同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三、医疗纠纷与过失处理对于出现的医疗纠纷或二级医疗事故以下的医疗过失,应立即报告至所在科室负责人,并由科主任及时向医教科报告。
医教科在接到报告后,需立即组织调查核实,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同时,需将相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汇报,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通报、解释及调解工作。
若矛盾有激化趋势,应及时报告行政部门或公安机关,以维护现场秩序,保存相关证据,并向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明确告知事故处理流程。
对于夜间发生的纠纷,应立即向总值班报告,由总值班负责调查核实、通报解释及调解工作,并同时向科主任和质量监控科长报告。
接到报告的科主任需在一小时内赶到医院处理。
四、重大医疗事故处理对于重大医疗事故(如导致患者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涉及三人以上的人身伤害),必须立即按照科主任→医教科→业务院长及院长的顺序进行逐级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向区卫生局报告。
对于死因不明的病例,需在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进行尸检,并需获得死者亲属的同意及签字。
报告内容需包括医院名称、医务人员基本信息、患者基本信息、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时间经过、救治措施、患方要求等。
五、医疗过失行为处理一旦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或避免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并防止损害进一步扩大。
六、医疗事故争议协商解决报告医院与患方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未经事故鉴定),需在协商解决之日起规定时间内(具体时间需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向江干区卫生局提交书面报告。
医疗纠纷报告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医疗纠纷的报告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机构内所有医疗纠纷的报告、调查、处理和跟踪等工作。
三、职责分工1. 医务科负责医疗纠纷的统一报告、调查和处理工作。
2. 各临床科室负责本科室医疗纠纷的报告和初步处理工作。
3. 护理部、药剂科、检验科等相关部门协助医务科进行医疗纠纷的处理工作。
四、报告程序1. 医疗纠纷发生后,当事人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
2. 科室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医务科报告,并协助医务科进行调查和处理。
3. 医务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了解纠纷原因和情况。
4. 医务科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并与当事人、科室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协商解决纠纷。
5. 医务科将处理结果报告给院领导,并通报相关部门。
五、报告内容1. 医疗纠纷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科室和人员。
2. 医疗纠纷的基本情况,包括患者病情、诊疗过程、争议焦点等。
3. 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包括已采取的措施、效果及后续处理计划。
4. 医疗纠纷可能对医疗机构和患者造成的影响和风险。
六、报告时限1. 医疗纠纷发生后,科室负责人应在1小时内向医务科报告。
2. 医务科应在接到报告后24小时内组织人员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处理意见。
3. 医务科应在处理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报告给院领导,并通报相关部门。
七、跟踪与反馈1. 医务科应对医疗纠纷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确保处理措施的落实。
2. 医务科应定期对医疗纠纷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反馈给相关部门。
3.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疗纠纷预防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和医疗服务质量。
八、法律责任1.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未按照规定报告医疗纠纷的,按照《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 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故意隐瞒、篡改医疗纠纷事实的,按照《医疗纠纷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制度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不断提高我院的医疗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特制定医疗事故、争议的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一、医疗事故争议登记。
根据全院统一项目与要求,各科室要有专册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必须完整、无漏登。
二、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发生可能引起医疗事故争议的过失行为是应立即向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及时向医院的医疗质量监督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该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同时向院领导报告,并向患者进行解释。
三、出现医疗纠纷或二级医疗事故以下的医疗过失,应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主任及时向医教科报告。
医教科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处理意见。
如实将有关情况向院长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做好调解工作。
矛盾可能激化时,需报告行政部门或公安机关,以维护秩序,保存证据并向患者家属做好思想工作,告知事故处理程序。
夜间发生的纠纷,应立即向总值班报告,由总值班进行调查、核实,向患者通报、解释,做好调解工作,同时向科主任和质量监控科长报告。
接到报告的科主任必须在一小时内赶到医院。
四、对于重大医疗事故(导致患者死亡,可能为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或新市场营销法则助推企业成长电子商务营销食品餐饮营销建筑房产营销消费品营销三人以上的人身伤害),须立即通知科主任→医教科→业务院长及院长,并在____小时内报告区卫生局。
对死因不能确定的需在____小时内进行尸检的,应当由死者亲属同意并签字。
报告的内容包括:医院名称,当时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职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治疗经过、目前状况,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采取的医疗救治措施,患方的要求。
五、发现有医疗过失行为,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地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六、医院与患方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事故争议(未经事故鉴定的),自协商解决之日起在____日内向江干区卫生局书面报告。
医疗纠纷处理情况的通报
2009年9月4日,医院发生一起氨茶碱药物中毒事件,并因此引发医疗纠纷,现将事件发生过程及处理情况通报如下:
王某,女,3岁,于2009年9月4日因咳嗽、咳痰、喘息四日由其母带至医院就诊,当班医生就诊,给予氨茶碱注射液50毫克加入在10%葡萄糖100ml中静滴以及抗感染药物,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腹部不适,呕吐等消化道反应,当时其母亲向当班护士同志反映,但被认为是饮食不当,未做任何处理,也未向医生报告。
患儿回家后就出现抽搐、双腿凝视,口唇紫绀等症状,由家属急送到中心给予抢救,约1小时后,为避免发生更为严重不良后果,经中心领导同意,由120急救车护送到市儿童医院,查氨茶碱血药浓度为17mg/L,诊断为氨茶碱药物不良反应,经安定、甘露醇及抗感染等治疗,9月9日病愈出院,共计支付医药费9000余元。
出院诊断:1、氨茶碱药物不良反应。
2、急性支气管炎(支原体感染)。
3、应激性高血糖症。
4、惊厥持续状态。
5、Ⅱ型呼衰。
6、应激性溃疡出血。
该事件发生后,患者家属多次来医院进行群体性交涉,认为其药物反应为中心用药不当导致,要求予以赔偿。
后经
多次协商,达成协议,中心一次性补偿患方人民币18000元作为此事件最终解决方案。
氨茶碱为临床常用平喘药物,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也可用于心功能不全,治疗剂量和中毒量非常接近,用量稍有不当就容易发生中毒,临床用药要严格把握指征,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用药后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对于小儿患者,由于解毒功能、排泄功能尚未完善,剂量稍有出入即会中毒,临床应用更应慎重。
王梓桐为三岁幼儿,且以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临床治疗应以采取有效抗感染治疗为主,只有在确认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因素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考虑谨慎使用氨茶碱。
值班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在于:1、没有准确把握患儿是否具有应用氨茶碱的临床指证,即没有确认是否具有支气管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等应用茶碱的适应症(未见病历中有相关记录,且有患儿经儿童医院有效抗感染治疗后病愈这一临床转归证实);2、应用氨茶碱后没有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没有及时发现及处理氨茶碱毒性反应,以至产生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值班护士在诊疗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在于:1、患儿母亲向其反映患儿出现呕吐后没有意识到发生了药物不良反应,
而误认为是饮食不当,没有及时中断输液;2、患儿病情发生异常后没有及时向医生报告病情变化,以至没能采取有效医疗措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重。
中心办公会认为:由于二位同志工作中疏忽大意,违反了诊疗常规,导致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发展,对中心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
为教育二位同志及全体员工,决定扣发二位同志当月奖金,减发50%年度安全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