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词句理解困难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原因并采取对策,以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一、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对于现代的初中生来说,他们更容易接受流行的文化产品,而古诗词显得古老而陈旧,与他们的生活和审美观念有一定距离,因此缺乏兴趣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对策: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优美的古诗词欣赏,让他们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增加对古诗词的兴趣。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悟人生哲理,让他们从中体会感受到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对古诗词的认同感和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古诗词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将古诗词融入到音乐、舞蹈、影视作品中,使学生通过视听感受到古诗词的美感和韵味,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二、古诗词词句理解困难古诗词语言古朴,文化内涵丰富,有时候学生容易理解困难,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对策:1. 分段解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的古诗,先进行整体阅读,然后逐句逐段解读,让学生逐渐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内涵。
2. 利用现代语言注释在讲解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现代语言进行注释,解释古诗词中的生字和难词,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和情感。
三、古诗词应用能力欠缺很多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和应用能力欠缺,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古诗词运用到写作和表达中。
对策:1. 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在家长的引导下和鼓励下,学生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古诗词的朗读、欣赏和交流,从而增强古诗词的应用能力。
2. 开展创作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古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来感悟古诗词内涵和情感表达,提高古诗词的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单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及策略探究古诗词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初中教育中,古诗词的教学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一、问题分析1. 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兴趣古诗词言简意赅、富含意境,在当今社会和科技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学生往往更倾向于现代文学作品,对古诗词产生了一定的抵触情绪,认为其与现代生活脱节,所以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古诗词产生了排斥心理。
2. 学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地理、艺术等多个领域密切相关。
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常常缺乏相应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使得他们很难深刻理解古诗词所蕴含的意象和情感。
3. 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采用传授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向学生灌输古诗词的内容和解释,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与参与。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教学策略探究1. 通过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展现古诗词的意境,让学生在欣赏古诗词的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美和情感。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利用音频播放古诗词的朗诵音乐和视频播放与古诗词相关的艺术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其审美情感。
2. 结合文化背景进行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当将古诗词与相应的历史、地理、文学等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让学生了解古诗词产生的历史和文化环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古文学名著,了解古代社会、风俗、生活等,帮助学生建立对古诗词的文化认知。
3. 引导学生参与诗词创作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古诗词的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古诗词的魅力,增强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
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许多初中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无法主动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例如学生对古文句式的把握不够,字词的理解困难,以及古诗词与实际生活相距甚远等。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通过讲解与古诗词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等,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打破形式障碍:初中学生对于诗词常常感到晦涩难懂,可以通过解读诗句、比喻手法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3. 创设情境:结合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生活,设计情境教学,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与古诗词进行情感共鸣。
二、学生应用古诗词能力不强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常常只停留在死记硬背、理解诗句的层面,而无法灵活运用古诗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尝试以下对策:1. 开展诗词创作活动:通过让学生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创作自己的古诗词,提高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的能力。
2. 扩展古诗词的应用场景:将古诗词应用于不同的主题活动中,例如写作、演讲和朗诵等,培养学生运用古诗词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词的演绎和改编: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创造力,改编古诗词,使其更贴近现实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感。
三、古诗词教材的选择和教学方法当前的古诗词教材内容较为单一,选题范围有限,教学方法也较为传统,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如下:1. 丰富教材内容:引入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古诗词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索多元教学方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外阅读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
3. 注重启发思维:通过对古诗词的创作、解读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古诗词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许多初中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认为古诗词语言晦涩难懂,内容陈旧无趣。
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和历史背景了解不足所导致的。
在现代社会,文化多元化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使得学生更容易接触到新型的文学作品和信息媒体,而古诗词则被认为与时代脱节。
对策一: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当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示古诗词的魅力。
可以讲述古诗词背后的故事、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让学生了解每首古诗词的源起和内涵。
教师还可以邀请学生主动参与古诗词朗诵、讲解和创作,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主动参与,培养其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
问题二: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不足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思想比较抽象、深奥,许多学生在阅读古诗词时缺乏对其中意境的理解和把握,导致他们对古诗词的消极态度和学习困难。
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深刻理解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和意境描绘,使得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疑惑和困惑。
对策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应当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的解读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比较、赏析和解读多种版本或不同作者的同一首古诗词,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多重意蕴和表达方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分组演绎等形式,拓展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使他们逐渐掌握古诗词的韵味与意境。
古诗词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
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影响,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传统文化认识不够,缺乏对古诗词的历史价值和传统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对策三:融入多元化的文化体验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传统文化展览,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领略古人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语感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古诗词教学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何有效地教授古诗词,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等等。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是古诗词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许多学生认为古诗词语言古奥,难以理解,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因此对古诗词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对策: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故事、历史人物、时代背景等,使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出处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情感认同感。
2. 结合生活实践,增加亲和力。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古诗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感受到古诗词的美和智慧。
3. 多媒体辅助,增加趣味性。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视频等,使古诗词的欣赏更具趣味性和视觉冲击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二、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差古诗词的语言古奥,常常需要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才能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当前的学生普遍对文化知识了解不足,缺乏情感体验,导致对古诗词的真正理解能力较差。
1. 知识预热,拓宽知识面。
教师可通过讲解相关的历史、地理、文化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内涵。
2. 情感体验,增强情感共鸣。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多参与一些与古诗词相关的活动,如赏花赏月、登山望水等,引导学生亲身感受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增强情感共鸣。
3. 授诗词之法,培养鉴赏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韵律、意境、语言、绘画、音乐等,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学生记忆古诗词困难古诗词的语言精练、形式优美,虽然给人以美的享受,但也增加了学生的记忆难度,进而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语: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学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诗词教学过于注重死记硬背一级标题:缺乏文化背景的引入在当前的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很多教材只简单地对诗词的作者和作品进行简单的介绍,缺乏对其所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深入挖掘。
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诗词时缺乏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真正的理解。
他们往往只关注于死记硬背作品的字句,而无法真正领悟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解决方法:1. 增加诗词教学的故事性和趣味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
2. 在教学中加入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的创作背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3. 引导学生通过多角度解读诗词,从情感、意象、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二、缺乏与学生生活联系的课文选材一级标题:课文与学生生活脱节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经常出现选用的课文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的情况。
一些古代诗词主题和情感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不易理解。
这导致学生对诗词作品的学习产生了困难和难以引发学习兴趣。
解决方法:1. 教师在选用课文时应尽量选择与学生现实生活有关的题材,让学生能够从诗词中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2.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和自然景色,让他们自行创作和欣赏与自己生活相关的诗词。
三、重视对诗词形式而忽略创作能力培养一级标题:一味追求格律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注重对诗句格律和韵律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这使得学生往往只关注于填韵、对仗等形式要素,而忽略了对情感表达和意境营造的重要性。
解决方法:1. 在教学中不仅注重诗词的形式要素,还应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鼓励他们通过模仿和创作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也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一些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谈,并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问题分析1. 古诗词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在一些学校和教师的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内容往往以背诵和解析古诗词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引导性。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从而影响了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不足古诗词的语言表达较为精炼,意境深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才能够理解和表达。
一些学生由于受到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限制,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较差。
3. 缺乏与当代生活结合的古诗词教学古诗词虽然源自古代,但其中所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人生哲理却是具有普遍性和时代性的。
然而在教学中,很少将古诗词与当代生活相结合,使学生缺乏对古诗词的现实感。
二、解决途径1.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朗诵、合唱、表演、绘画等,以增加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和活跃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古诗词朗诵比赛,或者开展古诗词表演活动,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魅力。
2. 强化古诗词阅读与理解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逐步领会古诗词的情感和思想,让他们逐渐形成对古诗词的独立理解和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讲解、讨论、写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内涵与魅力。
3. 注重与当代生活相结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结合当代生活、时事热点等内容,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领会人生哲理、品味情感,同时感悟古诗词与当代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古诗词中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共通之处。
4. 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古诗词教学中,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让他们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较差。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存在较大差异,初中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古诗词中的含义和意境。
对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对古诗词背景知识的讲解以及生动形象的比喻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
还可以用现代文化和生活背景与古诗词相联结,让学生通过对比来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还可以结合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多元化的艺术欣赏,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和形式与学生日常生活较为疏远,学生会认为古诗词难以理解、枯燥无味,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对策: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加强古诗词的情感与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选取一些情感表达深刻、意蕴丰富的古诗词进行讲解和解析,引导学生从情感上去感悟古诗词的美。
可以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展示古诗词的艺术形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还可以组织古诗词朗诵比赛、创作活动等,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三、学生对古诗词的记忆困难。
古诗词的词句繁复、结构复杂,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记忆和背诵,但是学生的记忆能力限制了学习效果。
对策: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步骤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古诗词。
可以通过分析古诗词的词句结构,提取其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让学生逐步掌握词句的内涵和结构逻辑。
可以利用韵律和音韵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音调和韵律。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朗诵和表演,通过语音语调的方式加深对古诗词的记忆和理解。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古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枚闪亮明珠,它们凝聚着古代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深邃思考和艺术创作。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启迪学生的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教学在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1. 学生兴趣不高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更多地是以背诵、理解文本为主,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不高。
很多学生觉得古诗词语言晦涩难懂,与自己的生活脱节,缺乏实际意义,难以产生共鸣。
2. 教师教学方法单一部分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过分注重背诵和注释,忽略了对古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作者思想、艺术手法等方面的讲解,难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理解。
3. 学生文学素养不足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中国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普遍缺乏,很难理解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艺术价值,导致古诗词教学效果不佳。
二、解决途径1. 注重启发式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情感熏陶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图片、音频等多种方式呈现古诗词,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感悟古诗词的美。
2. 多元化教学方法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朗诵、歌曲改编等,使古诗词教学更具趣味性和活力。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古诗词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中国文化传统方面的知识。
可以通过中外文学作品相互比照,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之美;通过名家手迹,名家事迹,名家名言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学名人的思想品格,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产生情感共鸣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抒发情感、亲身体验、情景再现等方式产生情感共鸣。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古诗词是中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课程中,古诗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时,教师经常面临各种问题,比如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困难、兴趣不高等。
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问题一: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困难古诗词的语言古朴、华丽,与现代学生的口语交流、阅读习惯有一定的差距。
许多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常常感到难以理解和琢磨,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策一: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能力来进行。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古诗词中的意象、描绘等手法,感知古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进而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意境。
还可以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感知古诗词所绘制的美景、情感和意境,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对策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古诗词的语言、题材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审美情趣有一定的距离,许多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对策一:利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产生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
对策二: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情感和意蕴。
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场景入手,引导学生逐步接触和理解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情感,使古诗词不再枯燥乏味,而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增加学生对古诗词的感受和兴趣。
问题三:古诗词教学内容单一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古诗词的背诵和赏析,课堂内容比较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
对策二:引入跨学科教学元素古诗词教学可以引入跨学科教学元素,开展跨学科教学。
初中古诗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孙树红
来源:《知识文库》2020年第13期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文教学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初中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诗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千百年来闪烁着不朽的艺术光芒。
中学生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增长自己的智慧,丰富自己的才学,而且可以从古人的情怀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在数年的语文教学教研工作中,感到初中古诗文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本文将对初中古诗文教学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提出相应的对策。
1.1学生在背诵古诗文时被动地去背,死记硬背,没有理解诗词的含义
1.2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热情不高
1.3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只粗浅地理解课文的内容,没有结合时代背景
2.1反对死记硬背,提倡理解基础上的背诵、默写
在背诵的过程中重视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讲的也是背诵和理解的关系。
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会背了,但往往在默写时把字写错,写成同音字、形近字。
在讲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时,学生往往会把题目中的“侄孙、湘”念成“侄、孙湘”,在学习这首诗时我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讲了韩愈的生平经历。
韩愈3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从小一直跟随长兄韩会夫妇生活,与侄子韩老成自幼朝夕相伴,“未尝一日相离”。
虽然两人是叔侄关系,但情同兄弟。
韩湘即是韩老成的长子。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宪宗命人从凤翔法六寺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时为刑部侍郎,上书极言其弊,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
诗的前四句,“朝奏”而“夕贬”表明获罪之速。
抒发了诗人忠而获罪的悲愤和老而弥坚的勇气。
五、六句宕开一笔,就景抒情,系念家国,蕴含着英雄失路的血泪。
尾联语意紧扣第四句,向侄孙韩湘从容交代后事,沉痛凄楚。
理解了诗的意思学生就不会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读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了,也不会把“‘夕’贬潮阳路八千”默写成“‘西’贬潮阳路八千”。
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诵,理解了诗词的意思“左臂悬‘蔽’筐”,“赢得‘身’前‘生’后名”,“留取丹心照‘汉清’”,等诸如此类的错误也就可以避免了。
2.2开展灵活多变的默写、背诵、订正方式,让学生多积累,多背诵
在古诗文教学中,我经常会开展一些灵活多变的默写、背诵、订正方式。
(1)把零散的时间利用起来。
早晨到校后,在早读课上课之前,默写一首诗,课间同桌互相订正,并把得分记在当页默写的后面。
(2)每周固定一节课专门用来默写。
周一上课时会把本周要默写的2——3首古诗告诉学生,同学们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自己去背诵。
到了默写课时,学生会主动拿出默写本,默写完后,学生们互相交叉批改,错字用红笔标识出来,并把正确的字写在旁边。
这样互相交叉订正,学生会集中精力找别人的错字,同时也相当于学生把古诗文又巩固了一遍,错一个字扣一分,并把错字抄写若干遍。
订正结束后,在页面签上批改者的姓名,注明批改时间及得分,同时把每次得分写在默写本的封面上。
每个月对默写作一次小结,对多次获满分或有进步的同学以奖励。
(3)一周随机抽查学生背诵、默写情况。
每周会随机抽查4—6名学生利用课间时间到我这来背诵或默写,通过随机抽查不仅可以让老师随时了解学生背诵、默写的情况,而且增加了老师和学生的沟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親近老师。
2.3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诵,点燃学生背诵古诗文的热情
我自己是一位诗词爱好者,从中学时期就养成背诵古诗文的习惯,并且特别喜欢苏轼、白居易、欧阳修等的诗词。
在古诗文教学中,有时发现学生在背诵古诗文时比较懒散,我就和学生一起背诵。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积累古诗文,每节语文课上课前会安排3—5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古诗,背诵的篇目不限,由科组长负责记分,每周评出三名优胜者。
为了激发学生背诵诗歌的热情,同时也是我自己对诗歌的喜爱,经常会在课堂上背诵古诗词。
有一次语文课堂上,我给学生背诵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当背诵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我的声音几近哽咽,学生仿佛也和我一起沉浸在诗人孤凄落漠的情怀中。
课后,有好几个学生主动找我要《琵琶行》,说被这首诗深深打动了,也想背诵。
特别是一个叫黄金辉的学生,三天就把这首诗完整地背了下来。
课堂上学生们不仅能把《木兰诗》完整地背诵下来,而且《出师表》、《岳阳楼记》这些较长的文言文也能一字不落地背诵下来。
后来我又将白居易的《长恨歌》、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及王勃的《滕王阁序》等名篇推荐给学生。
本学期在我校举行的古诗文诵读比赛上,我和九年级1班的黄金辉同学一起朗诵了白居易的《琵琶行》。
学生们背诵古诗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很多学生不但能把教材中的古诗文背下来。
而且积累了很多课外古诗文。
2.4利用综艺节目,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
学好古诗文仅仅局限于课堂上40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推出的大型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目光,也掀起了全民朗读古诗词的热潮。
自《中国诗词大会》开播以来,我和学生几户每期都看。
参赛者有天真无邪的儿童、有身有残疾的独臂女孩、有安享晚年的退休老者、更有外卖小哥,一群群普通人,因为对古诗文的热爱,让他们站在了同一个赛场上。
一句句包含情感的诗句从这些平凡普通的人中脱口而出,“腹有诗书气自华”,古诗词让他们充满了别样的魅力,古诗词让他们在央视舞台上光彩夺目。
特别是才气逼人的武亦姝和沉静稳重的外卖小哥几乎成了学生们的偶像。
学生们纷纷感叹,看了《中国诗词大会》,才知道原来一诗一句都那么有生命力,中国诗词歌赋真是魅力无穷,让所有语言都默然失色!《中国诗词大会》给古诗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让学生们沉醉其中,和诗歌一起成长。
2.5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古诗文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写文章是“为时而著”不但要知晓作者所生活的年代、还要深入了解作者的生活、情感、经历。
那些代代传诵的古诗文几乎都是诗人有感而作,诗歌所传达出的思想感情也几乎与作者的生活、经历、遭遇和他所处的年代和社会生活相关。
所以,要使学生正确理解古诗文的含义,就需要对这些知识深入了解。
只有这样才能够与作者在精神上产生共鸣。
如在讲北宋时期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时,这两篇散文都是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时代相同、两人所处的政治境遇也基本相同。
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在讲这两篇散文时,我重点讲了两篇文章的不同之处。
如《岳阳楼记》的巧妙之处在于将岳阳楼的自然风光中阴沉晦暗与晴明可喜的两种景象,用色彩丰富的对偶句描摹详尽,韵律整齐富有音乐美感。
更为重要的是作者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大抱负融入文中,使得外界景物超脱了一已私情界限,而成为承载天下公心的浩浩历史长流,使这篇文章的思想性远超同代。
而《醉翁亭记》用大量的骈文对偶描写景物,使得全文色彩缤纷、气韵灵动,全篇各段连用“也”字结尾,抑扬顿挫,读之朗朗上口。
突出太守“乐”于山水,游人“乐”于生活安逸,及太守“与民同乐”,自遣胸怀的主题。
相较可见,范仲淹更具有政治家的宏大胸襟和气魄,思想境界更高一些,心中的天下也更大一些。
古诗文蕴藏着我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善诗者润至心声”学好古诗文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经典咏流传”,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古诗文教学,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旺升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