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
- 格式:docx
- 大小:28.65 KB
- 文档页数:3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炎症,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进展,包括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效果评价等方面,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治疗方法,效果评价一、引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妇科炎症,常见症状包括盆腔疼痛、白带异常增多和性交疼痛等。
治疗盆腔炎最好的药盆腔炎是比较常见的妇科疾病,盆腔炎对于女性的影响比较大的有些女性患上了盆腔炎,月经不调,并且不孕不育。
盆腔炎多见有过性生活的女性,很多人不知道盆腔炎到底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患上盆腔炎。
治疗盆腔炎最好的药1、中药灌肠:使中药直接通过直肠黏膜吸收,达到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促进结缔组织的软化的目的,消除局部充血、水肿,使盆腔处于中药治疗和温热理疗的状态。
2、中药内服:皂角刺30个,大枣10枚,同煎半小时以上,去渣取药液300~400毫升,加粳米30克煮成粥状,分2次服。
3、中药外敷:中药*清炎善坊贴*既可以控制盆腔炎病情,以防止其恶化,也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周期性地使用。
4、其他药物:抗生素及其他药物治疗,可根据药效和病情选择用药,也可参照急性盆腔炎的治疗。
5、封闭疗法:应用药物进行明道侧穹窿封闭或骶前神经封闭,可以阻断来自炎症病灶的恶性刺激,改善组织营养,有利于炎症的吸收。
6、组织疗法:注射胎盘组织液等,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炎症消散。
如果这种盆腔炎的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
盆腔炎的注意事项1、要注意自我检查:特别是要观察白带的色、味以及量。
当病情较重时白带会增多量多、有臭。
当病情好转时白带也会发生变话由黄转白量,味趋于正常。
2、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还有就是为了杜绝感染途径,每晚选择温水进行清洗,做到专人专盆,不可用肥皂洗外阴。
3、被诊为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患者,一定要遵医嘱积极配合治疗。
女性在患病后要卧床休息,有助于炎症局限化和分泌物的排出。
4、人工流产术造成的盆腔感染是经常发生的,所以平时要做好避孕工作,还有患有盆腔炎要勤换内裤,不穿紧身、化纤质地内裤。
慢性盆腔炎治疗中医护理方案背景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
传统中医护理方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症状并促进康复。
本文将介绍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护理方案的核心。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苍术、白芍等。
中药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功效来改善盆腔炎的症状。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通过在患者的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流通,改善盆腔炎引起的不适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中医理疗手法,可以通过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炎的症状缓解。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拿拿、揉揉、抹抹等。
饮食调理饮食也是中医护理方案中的重要一环。
中医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症状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
一般建议患者忌辛辣刺激和生冷食物,多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红枣等,有益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注意事项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治疗时,患者应注意以下事项:- 定期复诊:定期到中医师那里复诊,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 遵医嘱用药:严格按照中医师开具的中药方剂来用药。
- 饮食调理:积极配合中医师的饮食调理方案,避免食用不适合的食物。
- 注意休息: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结论慢性盆腔炎的中医护理方案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然而,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应咨询中医师并严格遵守医嘱。
治疗盆腔炎中药方治疗盆腔炎中药方 1.处方:土茯苓、芡实、金樱子、石菖蒲,猪瘦肉,用法:加水,慢火煲汤,加盐调味,饮汤食肉。
每日一次。
功效:具有健脾补肾,解毒祛湿的功效,适用于慢性盆腔炎。
2.处方:山药、白芍、车前子各15克,党参、苍术、炒白术、陈皮各10克,柴胡、荆芥穗、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疏肝健脾,渗湿止带。
适用于脾虚湿盛型慢性盆腔炎。
3.处方:当归9克、芍药18克、茯苓12克、白术12克、泽泻12克、川芎9克。
用法:每服6克,每日3次。
功效:有养血疏肝,健脾利湿的作用,适用于盆腔炎。
4.处方: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穹、牛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调气活血,消症散结,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盆腔炎。
5.处方:大黄、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盆腔炎急性发作,腹痛发热,便秘者。
盆腔炎中药茶饮 1.当归9克,香附9克,益母草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2.桃仁10克,败酱草15克,黑木耳10克。
水煎服,每日2次。
3.小茴香30克,栀子30克,甘草10克。
共研末,每服2-3克,每日2-3次。
4.黄芪50克,当归15克,大枣10枚,红糖适量。
水煎服,每日2次。
盆腔炎西药西医多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抵抗炎症,用药请遵医嘱,宜联合用药,最好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用药物。
1.青霉素g:每日240万-1000万单位,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减至每日80万-160万单位,分次肌肉注射。
2.红霉素:每日1-1.5g,静脉滴注,加用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
3.庆大霉素:每日16万一32万单位,静脉滴注或分2-3次肌肉注射。
4.林可霉素:每次0.3-0.6g,一日3次,肌肉注射。
5.克林霉素:每次0.6g,静脉滴注,每6小时1次.体温降至正常后改为口服,每次0.3g,每6小时1次。
治疗盆腔炎的偏方 1.苦菜莱菔汤治疗盆腔炎组成:凄菜100克,金银花20克,蒲公英25克,青萝卜200克(切片)。
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方法引言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常见于女性。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是由体内寒湿或湿热等病邪所致,具有反复发作、症状多样化的特点。
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中药熏蒸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慢性盆腔炎中医治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主要方法之一。
中药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定。
常用的中药有:1.温经活血类:如丹参、川芎、红花等,能够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减轻炎症症状。
2.清热利湿类:如茵陈蒿、石韦、金银花等,能够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有助于排除湿热病邪。
3.补脾益肾类:如黄芪、党参、山药等,能够补益脾肾,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康复进程。
4.散寒化湿类:如独活、苍术、陈皮等,能够祛寒化湿、舒筋活络,改善盆腔局部的寒湿环境。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时,需要注意患者的药物过敏史以及对药物的耐受性。
同时,中药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食物、寒凉食物的摄入,保持规律作息和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常用辅助疗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关元、气海等。
针灸疗法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中医特色疗法,适用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
艾灸疗法通过燃烧艾绒,将热量传递到人体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
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关元、气海、足三里等。
艾灸疗法的操作相对简单,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意火候和时间的控制,避免烫伤的发生。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手法刺激穴位和经络,达到调理机体的作用。
对于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推拿按摩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的作用。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等。
推拿按摩的具体操作应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见效。
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中药调理治疗盆腔炎
你知道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吗?一起来看看吧.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于气血亏虚,湿邪乘虚而入,湿热下注引起,一般药物很难根治。
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长期亏虚导致盆腔炎的主要原因。
西医主要采取输液、上药等消炎杀菌的治疗方法,不但不能根治,反而由于长期使用抗菌素,导致产生耐药性等,因而更增加了治疗难度,所以一定要正确治疗才能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中医中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许多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见效快,疗效确切,许多患者治愈后不复发,建议你采用传统中药山药、玉竹、虫草、桂圆肉、丁香、广东紫珠、坤草、鸡血藤、千金拔、麦冬、阿胶、乌蛇、制首乌、太子参、青阳参、铁胆粉、紫河车、白鱼膘、怀牛膝、鹿角霜、炮山甲、赤白芍各、红花、桃仁、紫云英、鲜罗勒、石楠叶、仙茅、仙灵脾、肉苁蓉、败酱草、菟丝子、路路通、生薏仁、红藤、熟地、三棱、片姜黄、生甘草治疗。
这些传统中药配合使用可以彻底清除湿热邪气,消散经脉郁结,补气养血,平补阴阳,从而达到气血双盛,标本兼治,可以快速清除子宫内膜及阴道残留的有毒物质,清除真菌病毒感染源,彻底使女性生殖器官内全面清洁环保,对盆腔炎有非常独到的治疗作用,可以彻底根治不复发。
患了盆腔炎对于下腹疼痛较重及妇科检查盆腔炎症明显者,应用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配合灭滴灵(甲硝唑),于经净后静滴.如盆腔有肿块或炎症较重,经常反复发作者,可行手术治疗.。
此外,物理疗法如短波,超短波,红外线,药物离子透入等,能促进盆
腔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可选择应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中药也可酌情考虑.
现在你知道慢性盆腔炎吃什么药了吗?。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摘要】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中药直肠滴入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从操作流程、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护理效果评估以及护理后的宣教工作等方面探讨了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过程。
通过对护理意义、挑战和改进建议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药直肠滴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和改进的空间。
护士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护理技术和对患者的关爱,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药直肠滴入、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评估、宣教工作、护理意义、挑战、改进建议1. 引言1.1 背景介绍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盆腔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不规则的月经、性交疼痛等症状。
中药直肠滴入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溶液直接滴入直肠,可以有效改善盆腔炎患者的症状。
目前,中药直肠滴入在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流程,承担起相关的责任。
护士还需要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及时解决护理中可能出现的困难。
在护理结束后,护士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效果评估,并进行相应的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护理方法。
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重要的护理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
为此,有必要对护理工作进行改进建议,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护理工作的实践与总结,进一步探讨中药直肠滴入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作用和效果。
通过深入研究护理中的操作流程、护士的角色和责任、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护理中的效果评估以及护理后的宣教工作,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指导。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意义,挑战和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对中药直肠滴入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6年
5月门诊病例150例,均给予中药口服及灌肠,治疗10天为1个疗程。
结果其中一个疗程
42例,两个疗程88例,3个疗程61例,4个疗程9例。
临床治愈142例,占 71%。
显效43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
其中8例无效患者中,两例服药一疗程,其余6
例不足一疗程。
结论该方案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方面经临床治疗观察,采用内服和灌肠相结合
的治疗方法,疗效更佳。
临床治疗效果也表明,慢性盆腔炎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关键词】中药;口服;灌肠;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大多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炎
症迁延所致。
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可有急性发作,往往病程迁延,病情顽固,久治不愈,反
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
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未得到彻底治愈,或者患者
体质较差,抵抗力低下病情迁延而致。
但也有可能无急性盆腔炎的病史。
慢性盆腔炎病情较
顽固,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劳累、受凉、宫腔手术等原因,可有急性发作。
部分慢性盆腔
炎为急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无病原体。
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常反复急性发作。
给
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损伤。
我们多年来对慢性盆腔炎采用中药辩证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
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按中医辨证分型,寒湿凝滞型132例、气滞血瘀型28例、气
血两虚型30例、肝肾两虚型10例。
患者年龄在20-30岁67例、30-40岁123例、40-50岁
10例。
病程在一年内112例、1-3年64例,3年以上的 24例。
1.2临床表现
小腹不同程度疼痛、坠胀174例,腰骶部酸痛、坠胀感147例,白带多、质稠、色黄、有异
味68例,白带量多、质稀薄34例,畏冷、肢冷,经期小腹冷痛98例,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漓不净、倦怠乏力56例。
性交后下腹及腰骶部不适、坠胀感43例。
妇科检查:一侧
或双侧附件区压痛,可触及条索装增厚输卵管132例,一侧或双侧扪及囊性包块42例,骶
韧带增粗、触痛72例,子宫体压痛102例。
B超显示:子宫增大伴盆腔积液 168例,附件区
炎性包块46例。
1.3治疗方法
运用中医辨证论治进行分型。
采用温经化瘀、补肾、舒通肝气的治疗方法。
方剂组成:茴香15g、炮姜15g、桔核15g、川楝子15g、炒元胡20g、灵脂15g、蒲黄15g、肉桂15g、赤芍20g、乌药20g、当归15g、川芎15g、香附20g、炒没药15g,水煎空腹服用,每日一剂。
随症加减:乳房胀痛加柴胡20g、青皮 20g。
小腹冷痛、白带量多、稀薄,加黑附子5g,腰骶部或腰两侧酸痛加杜仲20g、川断20g、熟地25g、芋肉25g。
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淋漓不断、倦怠、乏力,用固冲汤治之。
10天为一疗程,经期停药。
对服中药有困难的
患者也可采用中药灌肠。
灌肠方剂组成:酒大黄5g、牡丹皮15g、桃仁15g、红花15g、红藤15g、败酱草40g、泽兰20g、黄连15g、连召20g、金银花30g、三棱 10g、莪术15g,水煎备用,每剂200ml。
排便后用导尿管插入肛门15-20厘米,用50ml注射器缓慢注入。
用药前加温36-37℃,每次100ml,保留灌肠一小时以上,10日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
治愈: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区无压痛。
无增厚及包块;B超提示盆腔影像正常。
显效:自觉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附件无压痛,附件增厚明显减轻,或附件包块明显缩小。
B超提示附件包块明显缩小。
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妇科检查:附件区压痛
不明显,附件增厚或包块缩小,B超提示附件包块稍缩小。
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均
无改善。
2结果
本组患者服中药治疗1-4个疗程。
其中一个疗程42例,两个疗程88例,3个疗程61例,4
个疗程9例。
临床治愈142例,占71%。
显效43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6%。
其中8例无效患者中,两例服药一疗程,其余6例不足一疗程。
3讨论
盆腔炎症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是盆腔内生殖器官及盆腔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等
炎症病变的总称。
慢性盆腔炎多由急性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而致盆腔组织充
血水肿,随着时间延长,炎症组织机化增厚形成瘢痕,局部微循环障碍致下腹坠胀疼痛及髓
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剧。
引起盆腔炎的原因有:(1)产后或流产后感染;患者产后或小产后体质虚弱,宫颈口经过扩张未很好地关闭,此时阴道、宫颈中存在的细菌
有可能上行感染盆腔;如果宫腔内有胎盘、胎膜残留,则感染的机会更大。
(2)妇科手术
后感染:行人工流产术、放环或取环手术、输卵管通液术、输卵管造影术、子宫内膜息肉摘
除术,或黏膜下子宫肌瘤摘除术时,如果消毒不严格或原有生殖系统慢性炎症,即有可能引
起术后感染。
也有的患者手术后不注意个人卫生,或术后不遵守医嘱,有性生活,同样可以
使细菌上行感染,引起盆腔炎。
(3)月经期不注意卫生:月经期间子宫内膜剥脱,宫腔内
血窦开放,并有凝血块存在,这是细菌滋生的良好条件,如果在月经期间不注意卫生,使用
卫生标准不合格的卫生巾或卫生纸,或有性生活,就会给细菌提供逆行感染的机会,导致盆
腔炎。
(4)邻近器官的炎症蔓延:最常见的是发生阑尾炎、腹膜炎时,由于它们与女性内
生殖器官毗邻,炎症可以通过直接蔓延,引起女性盆腔炎症。
患慢性宫颈炎时,炎症也能够
通过淋巴循环,引起盆腔结缔组织炎。
(5)常见的盆腔炎致病菌:根据病原体的不同,盆
腔炎可分为特异性盆腔炎和非特异性盆腔炎两大类。
临床上根据病因、病机,运用温经化瘀、舒通肝气为主的温经化瘀汤,经辩证分型口服治疗。
也可配合中药灌肠,温经化瘀。
汤中炮姜、茴香肉桂、乌药,温经散寒,为君药。
灵脂、蒲黄、没药、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为臣药,桔核、川楝子、元胡、香附行气止痛,
为佐使药。
根据“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 的病机指导,以调和气血,行淤止痛,温经散寒,
理气化瘀为治疗原则。
辨证是治疗的关键,临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的症候,四诊合参,采取
不同的口服药物治疗,以调整阴阳,改善机体的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
对寒湿凝滞型的患
者应以温经散寒、化瘀止痛。
气滞血瘀型应以调和气血,行淤止痛。
总之,治疗本病应遵循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攻之的治疗原则。
该病是以下
腹痛、坠胀等症为主的妇科疾患,病变部位在盆腔,因此采用中药灌肠治疗也同样取得了很
好的疗效。
根据中医理论脏腑的表里关系,胞宫与附件与直肠相邻,且直肠毛细血管丰富,
粘膜组织疏松,药液灌肠后通过直肠粘膜吸收直达患处,增加了盆腔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浓度。
也避免了因服中药困难而放弃中药治疗。
现代医学药理研究表明,败酱草、牡丹皮、黄连、
大黄等中药对大肠杆菌、淋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理气活血药
物能加快血液循环,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炎性包块的软化吸收,而且中药灌肠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易于接受。
经临床治疗观察,采用内服和灌肠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疗效更佳。
临床
治疗效果也表明,慢性盆腔炎的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因此我们建议广大盆腔炎患者应发现
病情,要及时彻底治疗,易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医学诊断学.
[2] 医学衷中西录固冲汤张希纯.
[3] 医林改错.少腹逐瘀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