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讲:火山岩区填图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0.40 MB
- 文档页数:37
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手段之一。
无论是区域地质调查、还是矿产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环境地质调查、灾害地质调查等均离不开地质填图(调查),只是侧重面不同而已。
区域地质填图也称区域地质调查。
区域地质调查的比例尺一般有1∶1000000、1∶500000、1∶250000、1∶200000、1∶50000、1∶10000、1∶5000、1∶2000等等,根据不同的比例尺,其工作方法略有差异。
由于时间关系,本次只讨论1∶50000区域地质调查方法。
一、目的任务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基础性地质工作。
其目的任务是通过填制一比五万地质图,查明调查区内陆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构造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基础地质问题,为国土规划、矿产普查、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查、地质科研、地质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二、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地质调查一般遵循立项论证、设计编审、地质填图、成果编审及出版准备五个程序。
三、地质填图方法1∶50000区域地质填图方法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行业标准(DZ001-1991)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的要求下进行。
并按批准的设计书开展地质填图工作。
填图中要取全取准第一性资料,加强综合研究,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设计,并报审批单位核准。
不同的基岩出露区,应选择不同的填图方法。
1.沉积岩区沉积岩采用多重地层单位划分,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①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岩性、主要物质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基本层序、化石内容、沉积特征(结构、构造及组构特征)、厚度、产状、形态、成因、含矿性、接触关系、时空分布变化。
在地质工作中地质填图方法及注意事项前言:地质填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及统一的技术要求,将各种地质体及有关地质现象填绘于地理底图之上,而形成地质图的工作过程。
现将地质填图的方法及一些要求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1、一般程序收集资料—地质踏勘—剖面测量、正确划分填图单元—剖面地质小结—开展正式填图工作。
2、基本方法地质填图方法视比例尺不同,主要由剖面法、追索法和穿越法。
1:50000和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穿越法辅以少量追索法,即地质观察路线垂直(或斜交)于主要岩层及构造线方向进行,但对重点研究对象,如标志层、含矿层、矿体露头、化石层、重要岩浆岩体及构造线等,则作追索性的布置;1:5000-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时,原则上采用追索法或剖面法,地质简单区可辅以少量穿越法。
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和测定地质观测点的布设应遵循三个原则:(1)、地质观测点位的布置以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2)、在地层分界线上、不同岩石接触处、岩相变化处、构造点、蚀变带、矿化及矿点、重要化石点、标志层、代表性产状要素测量点、取样点、山地工程以及其它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观测部位,必须布设地质观测点;(3)、按地质实际情况,适当布设岩性控制点。
一般岩性控制点不超过总地质点数的30%,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地质观测点位测定可用半仪器法(或GPS)标绘在图上,重要的观测点,如主要的地质构造、含矿层、矿体露头等则需用仪器法测定(高精度GPS亦可)。
3、观测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强调连续观察、连续记录,严肃认真,充分收集原始资料,切忌简单化、主观随意、孤点记录。
沉积岩、变质岩和侵入岩的观察记录重点应该各有侧重。
(1)、地质观测点记录的内容如下:①、沉积岩:首先搞清地层层序,然后对具体岩石进行描述(颜色、结构、构造、碎屑物成分、粒度、形态、胶结类型、胶结物成分、岩石命名、风化外貌特征、次生变化等),对地层厚度变化、化石层、含矿层、标志层应详尽描述。
第九章区域地质填图主要手段区域地质填图的常规方法通常主要有剖面测制、路线填图。
带有方法研究以及专题研究任务的地质填图项目,还需要进行专题性和专门性的地质填图与研究。
第一节剖面调查一、剖面测制的目的任务地质剖面是区域地质填图的基础。
因为区域地质填图从根本上来说是填绘地质填图单位,即将各填图单位及其空间关系和相互关系按规范和技术要求并按一定比例尺填绘在某种载体上(纸质或计算机桌面系统)。
因此,地质填图单位建立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决定填图的质量,而剖面测制是建立地质填图单位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无论实测或修测图幅都必须按规范要求测制地质剖面。
通过地质剖面测制,建立各类地质体(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等)的填图单位和建造顺序(地质体内部和地质体之间的相对顺序),合理确定区域地质填图中各类地质建造体的填图单位,最大限度地提取各项区域地质填图所需指数(如时代指数、古环境指数、古气候指数、岩质指数、土质指数、水质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如沉积岩沉积层序,沉积盆地充填样式、沉积相、古地理、古生态和古气候等方面区域地质填图都是从剖面测制入手的。
剖面通常有实测剖面、修测剖面、详细路线剖面3种。
二、实测剖面方法与技术1.实测剖面的质量要求实测剖面是指在踏勘选定的某一地段内,沿一定方位实际测量和编制地质剖面图的过程。
是对剖面通过区地层时代、层序、岩性特征、厚度、古生物演化特征、含矿层位和接触关系等进行综合研究的手段。
在实测剖面工作中,凡是剖面线所经过的所有地质现象都要进行观察描述;各种地质数据和资料都要进行测量和收集;所涉及的地质问题都要详细进行研究。
包括沿剖面线的地形变化;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特征及厚度;古生物化石层位及所含化石的种属特点;地层的接触关系;系统采集岩石标本及化石标本,采集各种分析样品等。
剖面实测多用导线法,对于极短的剖面可用直线法。
为了使实测剖面顺利而有效地进行,选择好剖面线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选择剖面线有以下几点要求:①剖面线要通过区内所有地层,即在剖面线最短的情况下,通过的地层越全越好。
第四章火山岩区区域地质填图理论与方法第一节火山岩的基本概念与产出特点一、火山岩的基本概念由地表火山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岩石,既包括细粒的、隐晶质的或玻璃质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又包括与火山作用有关的次火山岩。
火山喷发环境可分为海底喷发和陆相喷发。
海底喷发通常与海相沉积物呈整合接触关系。
陆相喷发通常与下伏的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其中也可夹有沉积岩。
阔克哈达哈尔加乌组灰绿色-紫红色气孔杏仁安山岩骆驼脖子道班石炭系流纹岩。
玄武岩火山角砾岩角砾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安山质集块岩锡林浩特中新世火山岩地貌二、火山岩的产出特点根据现代火山地质学理论、火山活动的基本规律,并从地质填图角度分析,火山岩主要有以下特点:1.火山岩具有旋回性和韵律性火山活动的发生和演化常具有阶段性,具体表现为火山岩具有旋回性、韵律性。
火山旋回是某一时期一定构造岩浆演化阶段的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总和,不同岩浆演化阶段或火山活动阶段有不同的火山岩,组成不同旋回。
同一旋回由早至晚不仅是简单的重复,而且在成分、喷发性状、岩相结构和火山构造特征上既有成因联系,又有区别,并具有向一定方向演化的趋势。
一个火山活动旋回具有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不同的火山作用阶段常形成不同的岩石组合和岩相,同一火山作用阶段的不同次喷发和堆积往往形成不同的韵律。
从而在火山活动过程中导致火山岩在旋回和韵律上的可分性。
因此,火山地层的划分只有根据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才能合理有效地确定火山地层层序和恢复火山活动史。
2.火山岩和火山构造在时空与成因上具有一致性火山机构是火山岩区的基本构造单元,火山岩主要从火山通道以喷气式喷发、喷溢、爆溢及侵出—溢流等形式喷出并覆盖于地表,其空间分布围绕火山机构中心呈环状、半环状、弧状分布。
在特定时期内,同一火山形成的产物及其配套发育的环状、放射状断裂、岩脉等,构成该时期火山构造的基本单元——火山机构。
由若干个火山机构组成更大一级的火山构造单元——火山喷发盆地、破火山口组合体、火山群、火山喷发带等。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你真的懂地质填图吗?这些书你都学了吗?下面这些你都知道吗?↓↓↓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
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
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
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1.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2.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3.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4.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5.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1.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2.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
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火成岩填图的野外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火山岩区的工作内容侵入岩野外调查的内容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四、复式岩体的侵入期次及接触关系五、岩体内部构造和围岩构造的观察六、岩石包体及岩墙(脉)的观查七、侵入体内部的相带划分八、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化u 岩体的大小与岩体的剥蚀深度、同期岩浆活动的强弱等有关u 岩体的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常与所处构造环境相关,也受侵位机制的影响。
一、侵入体大小、形态及空间分布u 严格说来,岩体的大小、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要在结合遥感、物探和钻探等方法,在开展详细地质填图之后才能确定。
在开展野外调查之前,要尽可能收集也有的各种资料,尤其是矿区的勘探资料。
在野外,可以从两方面着手初步分析岩体的三维形态:Ø多测量岩体与围岩接触面的产状,分析岩体向深部的变化趋势,如接触面外倾,岩体向深部变大,接触面内倾侧向深部变小;Ø其次是对岩体中的原生构造(各种面状和线状组构)和岩石包体的分布特征进行大量的测量和统计分析,细致观察岩体内部的岩石结构、岩相带的变化以及接触变质带的宽窄和变化特点。
在伸展背景下侵位的岩体常常呈圆形,并截断区域构造线方向,而在造山作用中形成的岩体,往往呈带状分布,长轴走向与造山带延伸方向一致。
因此,野外要注意观察火成岩的分布与区域上的构造线、断层和褶皱之间的关系。
北京周口店岩体构造图浅成相中深成相二、岩体侵入深度的判断1。
岩石的结晶程度及相带变化2不同深度条件下岩基和岩株的构造样式深成相。
岩体内部组构与围岩构造的关系3。
接触带的特征三、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及侵入时代的限定•除断层接触不能确定岩体时代外,侵入接触和沉积接触都具有相对的时代意义(1)在观察侵入接触关系时,尤其要注意岩体所侵入的地层时代,同一侵入体的不同部位可能与不同时代的地层接触,但最新的地层应为侵入体形成时代的下限2)沉积接触关系的确定有重要意义,其主要标志是:①侵入体与上覆地层间有不平整的古风化壳或侵蚀面;②上覆地层底部有下部侵入岩的砂砾或矿物碎屑;③沉积地层的层理与接触面平行,且无任何热接触变质等现象;④靠近接触面处,岩体无冷凝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