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6.77 KB
- 文档页数:1
一、实验目的1. 学习丹参药材的提取和纯化方法。
2. 掌握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分离纯化技术。
3. 提高对丹参药材中主要活性成分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植物,其根茎入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
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丹参酮、丹酚酸等。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利用薄层色谱法进行初步分离,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丹参药材(干燥)、乙醇、正己烷、硅胶、薄层板、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2. 仪器:电子天平、回流提取器、旋转蒸发仪、薄层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四、实验方法1. 丹参提取(1)称取干燥丹参药材10g,置于回流提取器中;(2)加入50mL 95%乙醇,回流提取1h;(3)冷却,过滤,收集滤液;(4)将滤液旋转蒸发至近干,用正己烷溶解,备用。
2. 薄层色谱分离(1)制备薄层板:将硅胶均匀涂布在玻璃板上,晾干;(2)点样:将提取液点于薄层板上,晾干;(3)展开:将薄层板置于展开缸中,加入正己烷,展开至溶剂前沿;(4)显色:将薄层板取出,晾干,喷以10%FeCl3乙醇溶液,显色。
3. 高效液相色谱纯化(1)制备样品:将薄层色谱分离得到的化合物溶解于甲醇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样品溶液;(2)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54nm;(3)进样:将样品溶液进样,记录色谱图。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层色谱分离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分离,观察到丹参药材中存在多个斑点,说明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2. 高效液相色谱纯化结果通过高效液相色谱纯化,成功分离出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如丹参酮IIA、丹参酮IIB等。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采用乙醇提取法成功提取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2. 通过薄层色谱法对丹参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初步分离;3. 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纯化了丹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
丹参的实验报告文章一、引言丹参(学名:Salvia miltiorrhiza),属唇形科植物,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抗血小板活性、抗氧化和抗凝血等多种药理学作用。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药理实验来研究丹参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成分,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雄性SD大鼠,体重150-200g。
- 丹参提取物:本实验使用市售的丹参提取物粉末。
- 药品和试剂:包括水溶液、透明质酸、乙酸、酚红等。
2.2 实验方法2.2.1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每组10只)。
正常组只接受手术切口,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的大鼠均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操作。
2.2.2 血液流变学检测取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大鼠的尾静脉血液,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粘度、血小板聚集性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指标的检测。
2.2.3 抗氧化指标测定取正常组、模型组和丹参提取物组大鼠的血清,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指标。
2.2.4 血小板聚集性实验采集大鼠外周静脉血液,制备血小板悬液,再加入花生四烯酸、ADP等刺激剂观察血小板聚集性,最后加入丹参提取物测定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三、结果与讨论3.1 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脏组织坏死面积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丹参提取物组的心脏组织坏死面积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表明丹参提取物能显著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3.2 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液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而丹参提取物组的这些指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血小板聚集性指标显示,丹参提取物组的血小板聚集能力较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
丹参提取工艺研究丹参由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组成,其酯溶性成分丹参酮ⅡA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成分。
本方案采用乙醇回流提取,通过正交实验(将丹参用不同提取时间、浓度乙醇溶液、不同溶媒量及提取次数各设置3个水平)选择最佳乙醇提取工艺条件,并以丹参酮ⅡA含量作为考察指标。
通过实验最终得:以12倍量85%的乙醇回流提取3次,1.5 h/次,丹参酮ⅡA的提取率最高。
标签:丹参;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正交试验1丹参提取方法丹参提取方法有:①水煎煮法,②乙醇回流法,③乙醇回流-水煎煮提取法,④超临界提取法,⑤超声提取法。
2丹参研究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管疾病的治疗取得迅猛发展,溶栓药物和介入治疗等大大改善了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天然药物及其保健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发挥丹参的药用价值,本文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运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丹参醇提的影响因素,并以丹参酮ⅡA 作为参考指标,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
2.1实验材料2.1.1仪器,见表1。
2.1.2试剂及药材乙醇(95%)(分析纯,杭州长征化工厂);甲醇(分析醇,杭州双林化工试剂厂);甲醇(色谱纯)。
丹参药材(20140108,亳州市安利达药业有限公司)。
2.2实验步骤2.2.1正交试验的设计2.2.1.1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根据影响乙醇回流提取的因素:以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溶媒量、提取次数为因素,每个因素拟定3个水平,因素水平表,见表2。
2.2.1.2 L934正交试验将丹参药材粉碎为粗粉,平行精密称取9份药材,每份10 g,按L934正交试验表安排实验,以丹参酮ⅡA的含量为指标。
将丹参药材粗粉,置蒸馏烧瓶中,精密加入规定量乙醇,称重,加热回流,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重量,摇匀,合并提取液,滤过,续滤液,即得。
2.2.2含量测定2.2.2.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0 nm。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关键词】丹参;隐丹参酮;丹参酮H A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及河南等省。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须根晒干。
其根茎短粗,顶端有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有须状细根,长10-20 cm,直径0.3-1 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脱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本部灰黄色或紫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脂溶性非醌色素类化合物,如丹参酮H A、丹参酮HB、隐丹参酮及其异构体。
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参素。
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与试剂丹参粉末,乙醇,苯,氧化铝,丙酮。
1.2实验方法取丹参粉末,用乙醇热煮,煮沸15-20 min,用苯洗脱过滤,洗脱液经氧铝(皿级)层析,再用苯洗脱,样品呈紫色样段,橙红色样段,暗红色样段,取橙红色样段经过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板状结晶,为丹参酸甲脂,呈橙红色结晶,为隐丹参酮。
将暗红色样段,氧化铝棒置容器中,经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暗红色结晶,为丹参酮H A。
隐丹参酮与丹参酮H A为脂溶性成分,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溶于氯仿期滤,滤液加水振摇静止,取氯仿层浓缩至干,加氯仿显色。
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水溶性成分,用荧光法鉴别。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于紫外灯(365 mm)下检视,呈灰色荧光,即原儿茶醛。
薄层色谱法:样品水提液,浓缩后,以80% 醇沉,用盐酸调值,pH 2,乙醚萃取,醚提取液挥去乙醚,用乙醇溶液,点于硅胶G (或H)—羧甲基纤维素钠薄层板上,先以苯一乙酸一乙甲酸(4 : 1)展开1 cm取出挥溶剂再以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80 : 50 8)展开,以三氯化铁一铁氰化钾(1 1)试剂显色。
丹参最重要具有旳成分为脂溶性旳二萜类成分和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因此在设计丹参提取分离时,重要考虑旳是这两类物质旳提取过程。
其中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ⅡA为重要有效成分,其含量也相对较高;而水溶性成分以丹参素、丹参酚酸类、原儿茶醛为重要成分,原儿茶醛虽为活性成分,但其在丹参中含量很低。
且水溶性成分对于热旳敏感性强,脂溶性成分有升华性,在长时间热解决过程中容易成分损失。
1、提取已知丹参中成分热不稳定,采用梯度渗漉法对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
先以95%乙醇对丹参药材进行浸泡溶胀一段时间后,再用95%乙醇进行渗漉,采用正交法选用合适旳渗漉速率,注意低温操作。
滤去渗漉液A(重要为提取丹参酮等脂溶性成分),再用8倍量水对药渣进行渗漉,滤去渗漉液B,提取水溶性成分。
两份渗漉液均需要采用减压浓缩旳方式进行合适浓缩,温度不适宜过高,时间也不适宜过长。
2、分离对渗漉液A可以采用水沉法进行精制。
由于丹参酮ⅡA等二萜醌类成分具有共轭体系,刷型作用力强,也可以选用合适旳大孔树脂吸附进行分离,再使用95%旳乙醇进行解吸附。
对渗漉液B可以采用醇沉法,查资料可以加醇使药液含醇量达50%,能减少成分旳损失,起到最佳旳分离效果。
此外,由于水溶性酚酸成分中,丹酚酸具多种酚羟基、且分子量较大,可以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和聚酰胺树脂吸附旳措施进行分离;而丹参素与原儿茶醛分子量不不小于丹酚酸类成分,分子间作用力相对于丹酚酸类较小,因此与水旳亲和力更大,更适合于阴离子互换树脂进行分离。
若要对丹酚酸类成分过大孔树脂进行分离,可采用先用水洗脱,再用醇洗脱旳方式进行分离纯化。
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是现行以便、有效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旳措施,同样在条件旳选择上需要控制温度、压力、时间等因素,此外可以加入合适旳夹带剂来提高提取效率。
如脂溶性成分可以加入高浓度旳乙醇来增长脂溶性成分旳溶解性,而水溶性成分也可以选用合适旳夹带剂,有文献提出可以选用10%醇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如吐温旳混合体系溶液进行提取。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完成人刘奕心班级 09升段中药班学制二年制专业中药学指导教师吴杰完成日期 2011年3月12号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 有效成分; 提取分离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其现代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舒张冠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提高心室的顺应性,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对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保护作用;抑制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速和流量,消除局部静脉血液瘀滞,改善组织细胞缺血、缺氧所致的代谢障碍;具有抗体外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内外凝血系统功能、减少血小板、促进纤维蛋白原降解作用;具有很强的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等[1]。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丹参作为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面临的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之一,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近年来,丹参的临床疗效备受关注,因此,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研究丹参有效成分的手段呈现出多样化,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微波辅助萃取法(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加压液体萃取法(pressurized liquid extraction,PLE)、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和真空液相层析法(vacuum liquid chromatography,VLC)等。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根、茎、叶和花均可入药,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有丹参酮、丹酚酸B、丹参酚等,具有活血化瘀、降血脂、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但目前市场上的丹参制剂大多数是以酒精浸提或水提工艺提取的,提取效率低,产品质量不均一,难以满足大量生产的需求。
因此,该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对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包括提取溶剂的选择、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工艺参数的优化。
2. 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提高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最佳工艺流程。
3. 对比水提工艺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优缺点,为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1. 实验材料:选择市场上常见的丹参饮片为研究对象,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以丹参酮和丹酚酸B的含量作为指标。
2.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对比不同的提取工艺参数(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的影响,寻找最佳工艺流程。
3. 实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同时对比水提工艺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优缺点。
四、研究意义1. 提高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和产品质量,为丹参制剂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2. 探究不同提取工艺参数对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影响,为其他中药材的提取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3. 通过对比水提工艺和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的优缺点,为中药材的提取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丹参的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酚酸B和丹酚酸A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血栓、心肌保护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为了提高丹参的药效和药品质量,开展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包括传统的水煎提取、超音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等。
水煎提取是最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单易行。
然而,水煎提取时间长,繁琐,且溶剂用量大,易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损失。
超音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利用超声波和微波的物理效应,能够加速丹参有效成分的溶解和扩散,提高提取效率。
超临界流体萃取则是将CO2等作为溶剂,利用其溶解力和物理性质的变化,在超临界条件下进行提取,可避免传统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方法主要包括液相色谱技术、薄层色谱技术、气相色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等。
液相色谱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逆向离子色谱、超高效液相色谱等,其中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由于其高分离能力和灵敏度,成为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主流方法。
薄层色谱技术虽然简单易行,但分离能力较低,通常用于快速初步分析和鉴别。
气相色谱技术适用于揭示丹参有效成分的挥发性组分,但无法处理不挥发的成分。
此外,还可利用超滤、纳滤、离心等膜分离技术对丹参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其中超滤技术适用于分离较大的有机酸类成分,纳滤技术适用于分离较小的多酚类成分。
目前,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新的提取分离方法,如超声辅助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微萃取和离子交换膜萃取等。
超声辅助超临界流体萃取将超临界流体和超声波相结合,能够提高提取效率和提取选择性。
固相微萃取是将固相材料与样品接触,利用纯净水等溶剂进行脱附,可避免有机溶剂的使用。
离子交换膜萃取则是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性吸附特性,对丹参有效成分进行选择性分离。
总之,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丹参酮,了解丹参的提取方法,掌握提取过程中各步骤的操作要点,并对提取效果进行评价。
二、实验原理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为唇形科植物,其根茎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以丹参酮为主要的有效成分。
丹参酮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抗凝血、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丹参中的丹参酮,通过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丹参酮进行含量测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丹参根茎:新鲜,经清洗、晾干后备用。
- 甲醇、氯仿、正己烷:分析纯。
- 石油醚:分析纯。
- 薄层层析板、硅胶G薄层板。
- 硅胶G:色谱用。
- 标准品:丹参酮IIA、丹参酮IIB、丹参酮III、丹参酮IV。
2. 实验仪器- 薄层扫描仪。
- 高效液相色谱仪。
- 分析天平。
- 热水浴锅。
- 漏斗、滤纸、滴管、试管等。
四、实验方法1. 丹参酮的提取(1)称取一定量的干燥丹参根茎,用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过滤,滤液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石油醚溶解,转移至分液漏斗中。
(2)将分液漏斗中的溶液与氯仿混合,静置分层,取氯仿层,再用少量氯仿洗涤水层,合并氯仿层。
(3)将氯仿层减压浓缩至干,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
2. 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酮含量(1)制备薄层层析板:将硅胶G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晾干后备用。
(2)点样:取丹参提取液适量,点于薄层板上,重复3次。
(3)展开:将薄层板放入展开缸中,用氯仿-甲醇(体积比8:2)为展开剂,展开至距底边2cm处。
(4)显色:取出薄层板,晾干后,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于105℃烘箱中加热5分钟。
(5)扫描:将薄层板放入薄层扫描仪中,进行扫描,测定丹参酮的含量。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酮含量(1)色谱条件:色谱柱: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体积比80:2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72nm。
丹参中丹参酮ⅡA提取纯化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及根状茎,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药理作用,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
丹参酮ⅡA属于丹参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从丹参中提取纯化丹参酮ⅡA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一套从丹参中提取纯化丹参酮ⅡA的技术路线,包括提取工艺优化、纯化方法选择、纯化工艺优化、纯化物质的鉴定等方面,为丹参酮ⅡA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一)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优化选择不同溶剂、溶液浓度、提取时间等因素,优化丹参酮ⅡA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二)丹参酮ⅡA纯化方法选择综合考虑价格、效率、纯度、易操作等因素,确定适合丹参酮ⅡA纯化的方法。
(三)丹参酮ⅡA纯化工艺优化在确定纯化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纯化工艺,分离纯化丹参酮ⅡA。
(四)纯化物质的鉴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对所得纯化物质进行鉴定,确定其结构及纯度。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建立丹参酮ⅡA的提取纯化技术路线,为其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同时,对中药提取纯化技术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研究进展目前已完成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初步试验,初步确定适合丹参酮ⅡA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
接下来将进一步实验优化,开展纯化工艺研究。
六、参考文献1. 廖建华, 李翠玲. 丹参素对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血清 miRNA-21 表达的影响[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4, 10(4): 658-660.2. 汪伟, 裴志颖, 刘瀚林. 丹参酮ⅡA 类化合物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6(13): 1622-1626.。
丹参有效成分的分离与提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丹参;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四川、安徽、江苏及河南等省。
春秋两季采挖,除去茎叶泥沙,须根晒干。
其根茎短粗,顶端有残留茎基,根数条,长圆柱形,略弯曲,有的分枝并有须状细根,长10-20 cm,直径0.3-1 cm,表面棕红色或暗棕红色,粗糙,具纵皱纹,老根外皮疏松,多显紫棕色,常呈鳞片状脱质硬而脆,断面疏松,有裂隙或略平整而致密,皮部棕红色,本部灰黄色或紫色,导管束黄白色,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
丹参有效成分主要有脂溶性非醌色素类化合物,如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及其异构体。
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如原儿茶醛、丹参素。
其中,隐丹参酮是抗菌的有效成分。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丹参粉末,乙醇,苯,氧化铝,丙酮。
1.2 实验方法取丹参粉末,用乙醇热煮,煮沸15-20 min,用苯洗脱过滤,洗脱液经氧铝(Ⅲ级)层析,再用苯洗脱,样品呈紫色样段,橙红色样段,暗红色样段,取橙红色样段经过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板状结晶,为丹参酸甲脂,呈橙红色结晶,为隐丹参酮。
将暗红色样段,氧化铝棒置容器中,经苯洗脱,再用丙酮洗脱,呈暗红色结晶,为丹参酮ⅡA。
隐丹参酮与丹参酮ⅡA为脂溶性成分,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回收溶剂至干,残渣溶于氯仿期滤,滤液加水振摇静止,取氯仿层浓缩至干,加氯仿显色。
原儿茶醛、丹参素为水溶性成分,用荧光法鉴别。
取本品粉末,置白瓷板上,于紫外灯(365 mm)下检视,呈灰色荧光,即原儿茶醛。
薄层色谱法:样品水提液,浓缩后,以80%醇沉,用盐酸调值,pH 2,乙醚萃取,醚提取液挥去乙醚,用乙醇溶液,点于硅胶G(或H)—羧甲基纤维素钠薄层板上,先以苯—乙酸—乙甲酸(4∶4∶1)展开1 cm取出挥溶剂再以苯—乙酸乙酯—甲酸(80∶50∶8)展开,以三氯化铁—铁氰化钾(1∶1)试剂显色。
丹参酮的提取实验报告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功效,是我国传统重要中药。
丹参的主要成分为脂溶性的丹参酮和水溶性的原儿茶醛、丹参素等。
近年来,市场对丹参的脂溶性活性成分丹参酮,特别是丹参酮ⅡA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丹参的提取工艺研究引起制药行业的极大关注。
首先建立了薄层扫描法测定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的实验方法,通过与HPLC法比对,得到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丹参酮ⅡA平均回收率99.8%,RSD2.15%,不仅可作为丹参酮提取工艺研究中评价指标丹参酮ⅡA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也为其他药物制剂中丹参酮含量的测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理论依据。
利用正交实验法对丹参中丹参酮传统的醇提工艺进行了条件优化,得到优选工艺为采用6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h,丹参酮ⅡA提取率为82.1%,含量为1.49%。
用8%碳酸钠溶液洗涤后得到含19.23%丹参酮ⅡA的浸膏。
以丹参酮ⅡA为指标成分,重点探讨了超临界CO2萃取丹参中丹参酮的工艺条件,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考察。
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以95%乙醇浸润40目丹参1h,在萃取压力25MPa、温度45℃、CO2流量25L/h、萃取时间3h,95%乙醇作夹带剂,其用量为与物料质量比3:1的条件下,丹参酮ⅡA萃取率达到84.9%,萃取物中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含量为53.56%。
与传统醇提工艺相比,该方法不仅耗时少、提取率高,而且得到的丹参萃取物呈红褐色,品质好,无需进一步纯化,其有效成分总丹参酮的含量就能达到新药申报规定的要求。
还应用硅胶柱层析技术对超临界CO2萃取物中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进行了分离,选取石油醚-乙酸乙酯(7:2,7:1)为洗脱剂,经两次洗脱,分离得到了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
不仅为丹参酮的工业化提取工艺设计和含量测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而且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及其产业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丹皮酚提取的实验报告丹皮酚提取的实验报告引言丹皮酚是一种从中草药丹参中提取出来的有效成分,具有抗凝血、抗炎、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索丹皮酚的提取方法和提取效果,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丹皮酚提供实验数据和参考。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丹参、甲醇、乙醇、水2. 实验仪器:研钵、研针、离心机、滤纸、蒸发皿、分光光度计等3. 实验步骤:a. 将丹参研磨成粉末状;b. 取一定质量的丹参粉末,加入适量甲醇,搅拌均匀;c. 将混合物置于离心机中离心分离,得到上清液;d. 将上清液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得到粗提物;e. 将粗提物溶于乙醇,搅拌均匀;f. 用滤纸过滤溶液,得到滤液;g. 将滤液放置于冷却器中冷却结晶,得到丹皮酚晶体。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成功提取到了丹皮酚晶体,并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对丹参进行了研磨处理,以增加其表面积,有利于提取。
研磨后的丹参粉末更易与溶剂接触,提高了提取效率。
其次,我们选择了甲醇作为提取溶剂。
甲醇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可以有效提取丹皮酚。
在搅拌均匀后,通过离心分离,得到了上清液。
离心分离可以去除丹参中的杂质,提高提取纯度。
然后,我们将上清液进行蒸发浓缩,得到了粗提物。
蒸发浓缩可以去除甲醇等有机溶剂,使得丹皮酚晶体得以析出。
粗提物中可能还存在一些杂质,需要进一步处理。
接下来,我们将粗提物溶于乙醇,并通过滤纸过滤得到滤液。
乙醇可以溶解丹皮酚和一些有机杂质,通过过滤可以去除其中的固体杂质,得到较为纯净的滤液。
最后,我们将滤液放置于冷却器中冷却结晶,得到了丹皮酚晶体。
丹皮酚晶体呈现出红色或棕色,具有一定的结晶性。
通过分光光度计等仪器的检测,可以进一步确定丹皮酚的纯度和浓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提取到了丹皮酚晶体,并初步分析了其提取过程和效果。
丹皮酚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提取方法,为丹皮酚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参考。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
李向军,范文成*,李奉勤,韩月芝,叶晓红
【摘要】[摘要]目的:确定丹参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
方法:以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 的含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丹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结果: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丹参饮片用10 倍量95% 乙醇提取 2 h,提取液在40 ℃浓缩至规定量;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 倍量50%乙醇提取 3 次,第 1 次 2 h,其余 2 次各 1 h,将 3 次提取液在40 ℃浓缩至规定量;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用95% 乙醇8 倍量提取 2 h,残渣加8 倍量50%乙醇提取 2 次,第 1 次 2 h,第 2 次 1 h,提取液分别在40 ℃浓缩至规定密度。
结论:此工艺不仅能够充分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保证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1(013)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丹参;提取工艺;正交设计;丹参酮ⅡAB;丹酚酸工艺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能。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1]。
丹参的化
学成分主要含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B、C、D 、E,丹参素,原儿茶醛
等,以及脂溶性的菲醌类成分丹参酮ⅡAB、丹参酮、隐丹参酮等,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