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主要成分及药理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摘要】丹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得到公认的传统中药。
材在我国中医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丹参的药用功能较多,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所以已经得到了中医药界的普遍认可。
了解丹参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是提高丹参药用价值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为丹参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丹参;药用成分;药理作用丹参是我国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唇形科植物,性微寒,味微苦,归肝、心经。
在我国著名的中医药著作《神农本草》中就提到了丹参,称其为上品中药材。
书本上记载了丹参的多种疗效包括保肝、活血化瘀和安神宁心等[1]。
除了以上常见的临床疗效外,丹参还可以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失眠多梦和月经紊乱等,都能够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现代药物分析学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分析了丹参的药物成分发现,其中有丰富的丹参酮和丹参素等药用成分。
是其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
本文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简要探讨,为临床应用丹参提供参考。
1、丹参的药用成分丹参的药用成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证实丹参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成分,经过研究发现,这两种成分均属于药用成分。
下面对这两种成分的具体药用作用进行概括如下。
首先,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包括丹参素、原二茶醛和丹酚酸B,这三个成分都具有药用价值,具体表现在抗凝血,抗氧化,抗血栓以及保护细胞等方面,已经证实具有明显的应用作用。
其次是脂溶性药用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枫霜等相关菲醌衍生物,这些植物性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杀灭细菌等药用价值[2]。
2、丹参的药理作用2.1在肿瘤方面的药用效果丹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起作用的药用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经过学者研究发现丹参酮参与到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
①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研究人员在丹参的根部分离提取了16种活性成分,其中含有丹参酮色素等药用成分,将活性成分应用于三种肿瘤细胞株观察处理后发现,这些肿瘤细胞相比处理前的细胞繁殖速度明显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丹参酮参与到了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过程中,主要机制是丹参酮具有特殊的菲环结构,这一结构能够可以和肿瘤细胞中的DNA分子结合,另外丹参酮中的醌类结构可以形成自由基,在这两种作用的结合下,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速度降低,从而抑制了繁殖过程。
(1):143214741 Schult T M,Ensrud K E,B lackw ell T,et a l1Effect of isoflavones on li p ids and bone turnover m arkers in m enopausal wom en1M aturitas,2004,48(3):209221842 How es J B,T ran D,B rillante D,et a l1Effects of dietary supp lem entati on w ith isoflavones from red clover on am bulato ry blood p ressure and endo thelial functi on in po stm enopausal type 2diabetes1D iabetes O bes M etab,2003,5(5):325233243 T eede H J,M cGrath B P,D eSilva L,et a l1Isoflavones reduce arterial stiffiness:a p lacebo2contro lled study in m en and po stm enopausal wom en1A rteri o scler T h rom b V asc B i o l,2003, 23(6):10662107144 B lakes m ith S,L yons2W all P M,Geo rge C,et a l1Effects of supp lem entati on w ith purified red clover(T rif olium p ra tense) isoflavones on p las m a li p id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healthy p rem enopausal wom en1B r J N utr,2003,89:467247445 C lifton2B ligh P B,Baber R J,Fulcher G R,et a l1T he effect of isoflavones extracted from red clover(R i m o stil○R)on li p id andbone m etabo lis m.M enopause,2001,8(4):259226546 N estel P,Cehun M,Ch ronopoulo s A,et a l1A bi ochanin2 enriched isoflavone from red clover low ers LDL cho lestero l in m en1Eur J C in N utr,2004,58(3):403240847 CampbellM J,W oodside J V,Honour J W,et a l1Effect of red clover2derived isoflavone supp lem entati on on insulin2like grow th facto r,li p id and anti oxidant status in healthy fem ale vo lunteers:a p ilo t study1Eur J C lin N utr,2004,58:1732179 48 H idalgo L A,Chedraui P A,M o rocho N,et a l1T he effect of red clover isoflavones on m enopausal symp tom s,li p ids and vaginal cyto logy in m enopausal wom en:a random ized,double2 binnd,p lacebo2contro lled study1Gyneco l Endocrino l,2005,21(5):257226449 A tk inson C,W arren R M,Sala E,et a l1R ed2clover2derived isoflavones and m ammograph ic breast density:a double2blind, random ized,p lacebo2contro lled trial1B reast Cancer R es,2004, 6(3):1702179(2007203218 收稿)183 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赵 娜1 郭治昕2 赵 雪3 赵利斌2(11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天津 300193;21天津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 天津 300402;31灯塔市人口计划生育和卫生局医政科 辽宁 灯塔 111300)摘 要 丹参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徐怡,陈途,陈明(咸宁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湖北咸宁987700)摘要:民族药丹参(OOu rnilOorrhiza Buago)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常以根及根茎入药,味苦,性微寒,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功效⑴。
丹参主要化学成分为脂溶性的二萜醌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其他类型化合物等。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此外还有抗氧化、保护心血管、改善肾功能,抗菌消炎、抗肿瘤等作用。
临床多用于冠心病、心肌梗死、消化性溃疡、缺血性中风、抗肿瘤〔6〕。
本文对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进行系统综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丹参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二萜醌类;酚酸类;药理作用;抗氧化;抗炎;抗癌中图分类号:R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765(2601)-25-2645-24Research Pregress of Chemicai Constituents and Pharmacological Effocta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XU Yi,CHEN Tu,CHEN MCg(Public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of XivnNing,XivnNing987700,China) ABSTRACT: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has a long histou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 in China,/was first be recorUed in Shynong's classic of MateUo MePica,the mot ant rUizoma have the functions of invigoraUng the circclation of bloop ant res/Ung mexstmal flow,removing bloop stasis ant pain,cmaUny away the OeaU-fire.The main cCemical compocyts of Salvia miltiorrUizo are PposomUla ditemexoid quinones,water-soluUla phenolic acids and other types of componnts.AccorUing to the ppamlpcomxe researcC,Salvia miltiovUizo has the significant ebects of increase coronau flow,Utehtata myocarUial excitaki/ty ant conCuctivita, protect myocarUial iscCemic injuu,in akdition to antioxidant, carUiovescclar protection,improve renal function,anti-bacteUal anti-inflamma/m,anti-tumor ant other fecctiocs.It is mainly used in coronau heaU disease,myocarUial infarction,peptic ulcer,iscCemic stroPa ant anti-tumor.Ic this pyt par i we reviewed the cCemical composition;phamiacomxical activ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lvia1000x720to provid reference for further rational dyCopmyt ant utilization of Salvia mbtiooUiza.KEYWORDS:Salvia milPorrhiza;Chemical coxstituexts;Citeme/oik qui/oxes;Phe/oOc aciks;Pharmacolooicyi act/x;Antioxida-tiox;人!1/0018]11]118/^p Anb-ca/cer丹参(aalviu miltiorrhiza Bunge)是唇形科(Labiatao)鼠尾草属(Salvia)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等地,湖北也有丹参分布;多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山坡、林下草丛或溪谷旁。
丹参注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简介丹参注射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注射剂,主要以丹参(即药用植物丹参的根和叶)为原料制成。
丹参注射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将介绍丹参注射的作用与功能主治,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中草药注射剂。
作用与功能主治1.抗凝血作用:丹参注射具有抗血小板凝集和抗凝血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疗效。
2.消肿止痛作用:丹参注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氧供,减轻组织水肿,对于炎症性疾病、肿物引起的疼痛等有一定的止痛效果。
3.抗氧化作用:丹参注射富含丹宁类物质和黄酮类成分,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4.保护心脑血管作用:丹参注射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脑血供,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聚集,从而保护心脑血管的健康。
5.抗炎作用:丹参注射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对于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等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6.促进伤口愈合作用:丹参注射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加组织营养供应,加速伤口愈合,对于慢性溃疡、创伤后恢复等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应用丹参注射广泛应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等。
丹参注射可以改善心脑血液循环,增加心脑血供,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过敏性皮炎等。
丹参注射具有抗炎作用,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反应。
3.出血性疾病:如胃肠道出血、鼻出血等。
丹参注射具有抗凝血作用,可以辅助止血,并促进组织修复。
4.创伤及手术后恢复:丹参注射能增加组织营养供应,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创伤及手术后的恢复。
注意事项在使用丹参注射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丹参注射剂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来确定使用剂量和疗程。
2.使用前应检查过敏史,对丹参及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
3.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慎用。
4.若出现不良反应如皮肤过敏、胃肠道不适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浅析复方丹参制剂的合理成分和药理作用复方丹参制剂属于中药药剂,主要成分是丹参、三七和冰片,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胸闷、胸痛、心绞痛、冠心病,而且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本文研究复方丹参制剂合理成分,探讨复方丹参制剂药理作用,以此提高制剂的临床效果。
标签:复方丹参制剂;合理成分;药理作用;对比复方丹参制剂具有高效与速效的特点,长时间服用这种药物,能够抗血小板的聚集与动脉硬化,还可以降低血液粘度与血脂,因此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通过将中药有效成分增强疗效,降低药物毒性,安全性高。
本文研究复方丹参制剂合理成分和药理作用,对于提高药物质量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复方丹参制剂合理成分1.1丹参丹参,英文名Salvia miltiorrhiza Bge。
属于唇形科植物,又称赤参、山参、红根、紫丹参等,中医入药主要是植物的根茎部,性味:苦、微温,无毒。
李当之的《药录》认为丹参为大寒。
人心、肝经,起到了祛瘀止痛、养血、去疼痹、活血、通心包络、养神定志、清心除烦、安神宁心的功效,主要是用于月经不调、产前胎不安、产后恶血不下、闭经腹痛、癥瘕积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胸腹刺痛、心腹诸痛、疮疡肿痛、肝脾肿大、心绞痛疾病的治疗。
丹参本身具有的水溶性酚酸类以及脂溶性丹参酮类化学成分,起到了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粘稠度的功效,有利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但是丹参也存在副作用,长期服用丹参,容易刺激肠胃,引起纳呆、泛酸等病症,并且丹参不能联合阿司匹林服用治疗,因此用时需注意。
肠胃疾病患者、心动过缓患者、活血治疗的癌症患者均不能使用丹参治疗。
1.2三七三七,英文名Sanchi,又称金不换、参三七、田三七、田七,中医人药主要是植物的根茎部,味甘、温和、微苦、性湿、无毒,属于五加科植物。
在我国主要产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现今野生三七较为少见,多数为人工栽培。
三七起到了止血、通脉行瘀、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吐血、衄血、咳血、刀伤收口、无名痈肿、疼痛不止、跌扑瘀肿、胸痹绞痛、症瘕、血瘀经闭、痛经、产后瘀阴腹痛、疮痈肿痛。
复方丹参滴丸中各成分的现代药理作用展开全文1.1 丹参的现代药理作用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
丹参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凉血消肿,清心除烦之功效,主要用于经闭痛经,癥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胸痹。
《日华子本草》云:“养神定志,通利关脉,治冷热劳,骨节疼痛,四肢不遂。
丹参的主要成分是丹参酮、丹参素。
1.1.1 抗心肌缺血丹参煎剂,丹参素等对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或大鼠心肌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
丹参注射液可明显扩张豚鼠和家兔的离心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丹参素能增加冠脉血流量,并扩张侧枝血管。
丹参酮可改善缺血区血流量。
对家兔的离体心肌进行的实验显示,丹参酮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
丹参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从而改善缺血心脏的舒张功能,使室内压下降速率提高,改善了心脏舒缩功能。
此外,对实验性动物动脉硬化,丹参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面积,减少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
丹参还可以减轻纤维蛋白凝块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1.1.2 抗血栓丹参酮,丹参素能抑制小鼠,大鼠的体外血栓形成。
丹参抗血栓形成与其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关。
丹参注射液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粘性降低,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cAMP含量,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丹参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减少血小板数,抑制血小板TXA2的合成。
此外,丹参素对凝血功能有抑制作用,还能促进纤维蛋白降解。
丹参素抗血小板凝聚作用强于抗凝血作用。
丹参用于治疗心绞痛及脑缺血,均与其抗血栓作用有关。
1.1.3 抗脑缺血丹参能降低大鼠缺血所致脑卒中的发病率盒死亡率,减轻脑水肿。
丹参对脑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丹参抗脑缺血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1.1.4 改善微循环丹参注射液有短期增快麻醉犬微循环血流作用,并可使家兔外周血管血流加速,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
丹参的功效与作用点丹参,是一种中草药,也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药材。
据史料记载,丹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的中国,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丹参因其独特的功效和作用在中药领域中备受赞誉。
一、丹参的植物学特征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约为50-90厘米。
其根系发达,叶呈掌状分裂,叶片的形状类似于参,因此得名为丹参。
丹参的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期一般在夏季。
果实为褐色至黄褐色荚果,内含黑色坚果。
丹参在草原、山地等地都能生长,但温暖湿润的气候对其生长更为有利。
二、丹参的主要功效与作用1. 活血化瘀: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流,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这对于治疗疾病中的血瘀和淤血非常有效。
丹参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 抗炎抗菌:丹参含有丹参酮、脂肪酸、多糖等多种成分,具有较强的抗炎和抗菌功效。
丹参可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菌的生长,对一些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丹参还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降低血脂:丹参中含有丹参酮、丹参素等成分,这些成分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减少脂蛋白的合成。
因此,丹参可以用于治疗高脂血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 保护心脏:丹参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可以预防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发生。
丹参对心脏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的供血能力。
丹参还能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脏的血流阻力,保护心脏的功能。
5. 抗肿瘤:丹参中的丹参酮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丹参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分裂,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增强人体抗肿瘤的免疫力。
丹参还可以减轻放疗和化疗对机体的损伤,提高化疗的疗效。
6. 护肝:丹参可以减轻肝脏的损伤,保护肝脏细胞。
丹参含有的多种有效成分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自由基,提高肝脏对化学药物和毒素的清除能力。
丹参药理实验与研究报告
丹参是一种常用的草药,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
为了进一步探究丹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药理实验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对丹参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丹参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丹参酚、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在丹参的药理活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丹参的抗氧化作用。
通过给予体外培养的细胞高浓度的氧化剂诱导,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提取物后测定细胞的抗氧化指标,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丹参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细胞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的损伤。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对丹参的抗炎作用的研究。
通过给小鼠注射炎症诱导剂后加入丹参提取物,观察小鼠体内炎症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
丹参的抗炎作用可能与其含有的丹参酸和其他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最后,我们进行了对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通过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观察加入丹参提取物后小鼠血脂和心血管指标的变化。
结果显示丹参提取物可以降低小鼠血脂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丹参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具有的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有关。
综上所述,丹参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药效,包括抗氧化、抗炎和心血管保护作用。
这些作用可能与丹参中的活性成分密切相关。
丹参作为一种传统草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这些实验结果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研究概况本文就丹参及其有效成份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1 对心脑血管的作用1.1 抗心肌缺血:丹参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胶痛有明显疗效。
实验研究表明,用丹参制备的煎剂、注射液、丹参素等对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家兔或大鼠心肌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能改善心电图缺血性变化。
郑若云等研究丹参水提物(主要成份为丹参素)对动物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丹参素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多次腹腔注射丹参素或一次静脉滴注丹参素均可起到明显的预防作用。
丹参中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扩张侧支血管,改善缺血区血流量,可抑制心肌收缩力,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能明显缩小心肌梗死范围。
丹参抗心肌缺血作用主要通过:(1)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氧供应;(2)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外周血管,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3)抗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保护心肌。
1.2 抗脑缺血:丹参对缺血后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使缺血后脑组织及线粒体、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
据刘庆新等对丹参功效的观察,得出结论,丹参对血管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脑出血后脑水肿。
丹参抗脑缺血可能与其降低脑组织TXA2的生成,抑制缺血时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释放,改善脑组织微循环等作用有关。
据胡霞敏[1]等研究,丹参酮ⅡA 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介质释放、表达,降低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
1.3 抗血栓:丹参抗血栓形成与其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有关。
实验研究表明,丹参中的有效成份丹参酮ⅡA 磺酸钠、丹参素能抑制体外血栓形成,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黏性降低。
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cAMP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贾钰华[2]等通过观察,发现丹参酮ⅡA 能减少大鼠CD41和CD62P的表达,从而起到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1.4 改善微循环: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有增快血流的作用,能使外周血管血流加速,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增加,扩张收缩状态的肠系膜微动脉,加快血流流速,消除肠系膜的血液瘀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并能抑制凝血、激活纤溶。
丹参酚酸类成分
丹参酚酸类成分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药物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丹参酚酸类成分主要存在于丹参中,是丹参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
丹参酚酸类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凝、降脂、降压、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丹参酚酸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丹参酚酸类成分还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促进炎症的愈合。
此外,丹参酚酸类成分还具有抗凝作用,可以防止血液凝结,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丹参酚酸类成分还具有降脂作用,可以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
丹参酚酸类成分还具有降压作用,可以降低血压,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此外,丹参酚酸类成分还具有抗肿瘤作用,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促进肿瘤的凋亡。
丹参酚酸类成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药物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
丹参酚酸类成分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肝病、肿瘤等疾病。
因此,丹参酚酸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然药物成分。
丹参片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什么是丹参片?丹参片是由中药丹参制成的一种药物,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
丹参是指单叶丹参的根及根茎,经捣碎、干燥制成浸膏,再经过加工、压片而成。
2. 丹参片的作用丹参片具有多种药理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活血化瘀丹参片含有丹参酮、丹参酚等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它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小板聚集,减少血管阻塞,从而改善微循环,解决因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一系列问题。
•扩张血管丹参片中的丹参酮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可以改善血管弹性,增加血管内径,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丹参片常用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抗氧化丹参片中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应激,防止细胞受损。
丹参片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缓衰老过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抗炎作用丹参片中的丹参酮、丹参酚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损伤。
因此,丹参片常用于风寒感冒、皮肤炎症等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3. 丹参片的功能主治根据丹参片的作用特点,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具有以下功能主治:•心脑血管疾病丹参片能够改善血液循环,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经常采用丹参片,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
•气滞血瘀丹参片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在气滞血瘀的疾病中应用效果显著,如痛经、瘀血性皮肤病等。
•炎症性疾病丹参片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对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常用于风寒感冒、皮肤炎症等疾病的治疗。
•抗衰老丹参片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减缓衰老过程、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因此,在抗衰老保健中也常常使用丹参片。
•其他丹参片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如贫血、糖尿病等。
总之,丹参片是一种具有活血化瘀、扩张血管、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中成药。
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功能主治,特别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气滞血瘀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2021年第1期广东化工第48卷总第435期 · 57 ·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赵全如1,谢晓燕2(1.南京协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2.南京泽恒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研发部,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丹参具有活血化瘀功效,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中药。
丹参的活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类和酚酸类化合物。
丹参药理活性广泛,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丹参还具有保护脏器、抗纤维化、抗菌抗炎、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
本文主要对丹参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1)01-0057-03Research Progress of Phytochemistry, Pharmacological Action of SalviaMiltiorrhizaZhao Quanru1, Xie Xiaoyan2(1.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Xiechua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Co., Nanjing 210000;2. R & D Department Nanjing Zehe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Nanjing 210000, China)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a kin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s for activating blood and removing stasi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s mainly tanshinon and phenolic acid. It has a wide range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is mainly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odern research also found that Salvia miltiorrhiza has the effects of organs protection, anti-fibrosis, anti-bacterial, anti-inflammatory, anti-tumo and immunoregulation,etc. In this review,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Key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phytochemistry;pharmacological action丹参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微寒、味苦。
丹参的药理作用研究【摘要】作为我国传统中药,丹参在治疗多种疾病方面发挥着显著疗效。
现代医学表明,丹参含有丹酚酸、丹参素、迷迭香酸、隐丹参酮、丹参酮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
丹参在治疗各种疾病如神经性衰弱、脉管炎、肝病、心脑血管疾病上有新的疗效,其主要功能为活血化瘀。
通过对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本文对丹参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归纳,以其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丹参;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在我国中药中,丹参较为常用,其是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属于唇形科,主要性质微寒、胃苦,主要功效为清心去烦、止痛、活血化瘀等,主治心绞痛、心烦不眠、胸腹刺痛、疮疡肿痛、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等疾病。
作为传统大宗重要,丹参目前广泛种植于安徽、河南、山东、四川等地,另外江西、浙江、陕西、辽宁、甘肃、湖北、江苏、陕西等地亦产,且用药历史较为悠久【1】。
因此本文即对丹参的药理作用做了相关综述,现将内容阐述如下:1.丹参的化学成分丹参主要包括脂溶性丹参酮类、水溶性酚酸类化合物等两种化学成分,其中脂溶性成分的化合物主要为二萜醌类,属于菲醌衍生物,其化合物包括丹参新酮、丹参酸甲酯、丹参酮I、l, 2-二氢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丹参内酯、紫丹参戊素、紫丹参丁素、丹参二醇A、紫丹参丙素、紫丹参乙素、次甲丹参醌、紫丹参甲素、等。
水溶性酚酸以一个或多个咖啡酸的缩合物合格丹参素为主要结构,或者为迷迭香酸或丹参素的衍生物。
丹参中所含化合物为酚酸类,包括丹酚酸J、I、H、G、F、E、D、C、B、A等,另外还含有紫草酸、迷迭香酸甲酯、迷迭香酸、咖啡酸、原儿茶醛及茶酸等。
其他成分还包括salviadione、 salvianen、新丹参内酯、D-葡萄糖苷、β-谷甾醇、黄芩苷、熊果酸、阿魏酸、琥珀酸等【2】。
2.丹参酮的药理作用在传统医药中,丹参属于常用中药材,其主要功效为活血通经、去瘀止痛、清心除烦等,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较为常用,且可达到显著疗效。
丹参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摘要:丹参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为常见的中药材,对丹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分析。
丹参基于丹酚酸及丹参酮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具有扩张冠脉、增加血流量、耐缺氧、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改善心脏功能、抑制凝血、促进组织修复、降低血脂、抑菌等作用。
在临床上有较广泛的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丹参;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丹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的传统中药,列为上品。
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l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
因其味苦色赤入心经血分,故取名“丹”,又因其有益养之功,与参相类,故以参名之[1]。
性味苦,微寒。
主归心、心包、肝经。
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凉血消痈,除烦安神。
近来报道其地上部分亦含有类似的有效成分,据治疗和安全性实验认为它可代替以丹参根制成注射液。
丹参制剂在临床各科的中药制剂应用广泛。
现对丹参的中药成分,药理作用进行分析如下。
1 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
即含脂溶性的多种丹参酮类及水溶性的原儿茶酚醛和儿茶酚的衍生物。
丹参酮类包括若干个单体,其中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Ⅰ、羟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和丹参酸甲酯均有体外抑菌作用。
对结核杆菌(H37RV)的抑制作用以丹参新醌甲最强(最低抑菌浓度为0.78μg/ml)。
2 化学成分的提取2.1 脂溶性成分的提取丹参的脂溶性成分大多为共轭醌、酮类化合物。
丹参酮的脂溶性较强多用有机溶剂提取;丹参酮IIA乙醇为溶剂提取率较高;超临界是一种新型提取技术,提取以CO2为溶剂,无毒无残留。
是提取丹参中丹参酮的最佳方法。
2.2 水溶性成分的提取丹参的水溶性成分主要为酚酸类物质,丹参素、丹参甲素、熊果酸原儿茶醛、(+)-3,3-二羟基苯乳酸、丹参酸乙、丹参酸丙、琥珀酸等20余种[2]。
利用沸水提取从丹参中分离获得原儿茶醛。
丹参素的提取分离常采用水煮醇沉法。
粗品用稀盐酸溶解,用水饱和醋酸乙酯提取,提取液干燥后回收溶剂即得丹参素精品。
复方丹参方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复方丹参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该方剂由丹参、三七、川芎、桃仁等中草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改善微循环等功效。
近年来,对复方丹参方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丹参是复方丹参方的主要成分之一,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丹参酮、丹参酮IIA和丹参酸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炎和血管扩张等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脑血管病症状。
三七是复方丹参方的另一个重要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皂苷Rb1、Rg1和Notoginsenoside R1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炎、抗氧化和保护心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川芎是复方丹参方的另一个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川芎素和川芎嗪等。
这些成分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心脑血管病具有保护作用。
桃仁是复方丹参方中的一种常用成分,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桃仁酸、桃仁苷和桃仁酮等。
这些成分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用于改善心脑血管病的症状。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成分外,复方丹参方中还含有其他多种活性成分,如葛根素、红花苷和川楝子素等。
这些成分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作用,共同协同治疗心脏病和脑血管病。
综上所述,复方丹参方的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改善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症状。
对复方丹参方的化学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其药效机制,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浅谈丹参的药理作用丹参又称之为紫丹参、赤参、红根,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理想的疗效,丹参的化学成分以丹参酚酸、异阿魏酸、隐丹参酮、丹参酮为主,丹参由于其明确的药理作用,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主要就丹参的药理作用展开综述。
标签:丹参;药理作用;分析丹参又称之为紫丹参、赤参、红根,味苦、性温,有着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祛瘀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其化学成为主要为丹参酚酸、异阿魏酸、隐丹参酮、丹参酮,此外还有三萜类、黄酮类等成分,以下就针对丹参的临床药理进展展开分析。
1 丹参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丹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提高细胞膜机械强度、避免血小板活化、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的形成。
有学者通过实验得出,为大鼠注射丹参注射液可以改变其全血黏度,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维持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稳定性,改善细胞电荷。
而丹参酮可以有效改善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起到预防微血管收缩的作用,同时降低血液粘稠度,激活血小板聚集,减少人体内皮素,提高血管张力。
有学者对肝硬化切除术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发现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生改变,这可能与毛细血管的扩展、血液的稀释因素有关,并有效降低全血黏度。
临床研究还显示,丹酚酸A可以提高血小板环磷酸腺苷的含量,对血小板G受体信号通路分子产生作用,抑制血小板的释放。
2 丹参对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在临床中十分常见,临床研究显示,丹参对于此类患者有着一定的改善效果,会参与到机体氧化、自由基损伤、小热休克蛋白表达等环节中,丹参的治疗有着多靶点、多层次以及多向调节的特征。
2.1 减少自由基。
脑缺血再灌注患者体内会产生很多自由基,在这些自由基攻击下,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影响细胞完整性,继而导致细胞逐渐死亡。
丹参能够有效减少人体内的自由基,避免发生级联反应。
有学者采用丹参酮II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该种方式有效提升了梗死位置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可见,丹参可以产生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持自由基的动态平衡,维持机体的正常机能。
丹参滴丸是否适用于提高性功能?一、丹参滴丸的成分和药理作用丹参滴丸是由丹参、砂仁、熟地黄、补骨脂等多种中药组成的复方制剂。
丹参滴丸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的药理作用来改善性功能:1. 促进血液循环:丹参滴丸中的丹参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性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性器官的供血量,从而提高性功能。
2. 抗氧化作用:丹参滴丸中的多种中药成分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能够减少自由基的损伤,保护性器官免受氧化应激的伤害,提高性功能。
3. 调节内分泌:丹参滴丸中的熟地黄等中药成分具有一定的激素样作用,能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对性功能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丹参滴丸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丹参滴丸在提高性功能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以下是一些临床研究的结果:1. 一项对60名阳痿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服用丹参滴丸后,超过70%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改善,性功能得到了提升。
2. 另一项对120名患有阳虚血瘀证的男性进行的研究显示,服用丹参滴丸后,有近80%的患者出现了明显的性功能改善,伴随的阳痿、早泄等症状得到了缓解。
3.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丹参滴丸在改善男性勃起功能方面的疗效优于西药,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三、丹参滴丸的适用人群与服用方法1. 适用人群:丹参滴丸主要适用于阳痿、性功能减退、早泄等与性功能障碍相关的疾病,尤其适用于阳虚血瘀证的男性患者。
2. 服用方法:根据临床研究的结果,一般建议成年男性每次服用丹参滴丸2粒,一日2次,餐后用温水吞服。
具体的用量和用药时间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调整。
四、注意事项与禁忌症1. 注意事项:在服用丹参滴丸期间,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同时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
2. 禁忌症:丹参滴丸对某些特殊人群有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请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3.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丹参滴丸与某些药物可能存在相互作用,例如降压药、抗凝药等,请在使用前告知医生你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1)主要化学成分丹参的化学成分主要有两大类:脂溶性的丹参酮类化合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
脂溶性成分属醌、酮型结构的有:丹参酮,隐丹参酮,异丹参酮,异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酸甲酯,亚甲基丹参醌,二氢丹参酮,丹参新醌A、B、C、D,二氢异丹参酮,新隐丹参酮,去羟新隐丹参酮,代号为Ro-090680的2-异丙基-8-甲基菲-3,4-二酮,去甲丹参酮,丹参二醇A、B、C,丹参新酮,1-氢丹参新酮,1-氢丹参酮,1-氧代异隐丹参酮,3α-羟基丹参酮ⅡA,1,2-二氢丹参醌,醛基丹参酮,亚甲二氢丹参酮,7β-羟基-8,13-松香二烯-11,12-二酮,1,2,5,6-四氢丹参酮,4-亚甲丹参新酮,丹参酚醌,鼠尾草呋萘嵌苯酮,丹参内酯,二氢丹参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丹参螺缩酮内酯Ⅱ,就是丹参隐螺内酯,表丹参螺缩酮内酯Ⅱ,就是丹参隐螺内酯,鼠尾草酮,鼠尾草酚酮,丹参酮二酚。
丹参环庚三烯酚酮等;属其他类型结构的有:降鼠尾草氧化物,弥罗松酚,鼠尾草酚,柳杉酚等。
水溶性成分酚性酸化合物有:丹参酸A、B、C,丹参酸A又称丹参素,其结构为D(+)-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丹参酸B是由3分子的丹参素和1分子的咖啡酸缩合形成的,就是丹参酚酸B;丹参酸C是2分子丹参素的缩合物;丹参酚酸A、B、C、D、E、G;迷迭香酸,迷迭香酸甲酯,紫草酸草酸单甲脂,紫草酸二甲酯,紫草酸乙酯,紫草酸B,原儿茶醛,咖啡酸,异阿魏酸等。
还含黄芩甙,异欧前胡内酯,熊果酸,β-谷甾醇,胡萝卜甙,5-(3-羟丙基)-7-甲氧基-2-(3′-甲氧基-4′-羟苯基)-3-苯并[b]呋喃甲醛,替告皂甙元,豆甾醇等。
(2)药理作用和功效丹参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的功效。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它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
对心血管系统可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急性心肌缺血缺氧所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它的抗心肌缺血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心肌细胞间盘受损、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对缺血区边缘的毛细血管损害较轻,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加血液供应,因而加快损伤组织的修复和心肌细胞的再生。
丹参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并能使血液粘度下降,这些作用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有益。
其改善微循环和改变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也可促进骨折和皮肤伤口的愈合和保护肝细胞损伤的修复和再生。
丹参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大脑皮层的抑制,产生镇静作用;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脑组织cAMP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和cAMP水平的提高有关。
丹参制剂体内外试验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也有报道,在一定的给药时间和剂量时,对静脉接种的肝癌细胞有促进转移的作用。
临床上用丹参和放射治疗合并应用于肿瘤患者,未见有促转移作用发生,但可减轻局部照射处的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丹参的抗肿瘤和促转移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抗菌消炎丹参的各提取物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如总丹参酮对耐青霉素、金霉素和红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对毛发癣菌也有抑制作用;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对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对感染性肿胀及炎性肿胀有一定抗炎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影响PGE水平和抑制白细胞趋化性有关。
其它:如通过卵巢呈现雌激素样作用,有抗雄激素样活性。
抑制cAMP磷酸二酯酶活性。
对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等。
抗氧化作用体外,从丹参中提取的三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都有很强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强弱依次为丹酚酸A、丹酚酸B、迷迭香酸,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百倍至千倍。
机制之一是这些成分能
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
体内,对急性乙醇中毒动物肝脏过氧化脂质生成的抑制作用:给小鼠灌服50%乙醇造成急性乙醇中毒,肝脏脂质过氧化终产物丙二醛(MDA)急剧上升,约相当正常小鼠肝脏丙二醛水平3.5-4倍。
在小鼠乙醇中毒后以迷迭香酸(100毫克/公斤)灌服,共3次,则可使肝脏MDA生成明显降低,为乙醇中毒对照组MDA量的54%(P<0.01=。
维生素E(100毫克/公斤×3,P.O)组小鼠肝脏MDA生成也显著降低,为乙醇中毒组肝脏MDA量的61%。
可见,迷迭香酸体内抗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可能不亚于维生素E。
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丹酚酸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清醒和麻醉小鼠脑内MDA含量基本相同,脑缺血5分钟后MDA含量亦无明显增加。
缺血5分钟后再灌注,则脑内MDA含量明显增加。
再灌10、30分钟时,大脑皮层MDA含量分别增加29.8%和15.5%。
于缺血前5分钟给予丹酚酸A 3-10毫克/公斤静注可使皮层MDA含量降低。
海马-纹状体内MDA含量在再灌注10、30分钟后分别增加43.0%和25.5%。
丹酚酸A对MDA的生成有抑制作用。
增强耐缺氧能力丹参酮ⅡA磺酸钠腹腔注射200毫克/公斤,可显著延长小鼠在缺氧情况下的存活时间,氧耗速度较对照组稍减慢,小鼠死亡时存余氧含量较对照组低,小鼠缺氧达到氧含量为6%,心脏和脑组织中乳酸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而给丹参酮ⅡA磺酸钠后0.5小时再进行缺氧试验,组织中乳酸含量不增加,与正常相比,差异不显著,表明丹参酮ⅡA磺酸钠与提高小鼠缺氧耐受力,改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有关。
丹参素300毫克/公斤和4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均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的生存时间,丹参酮ⅡA磺酸钠450毫克/公斤腹腔注射,也有延长作用,但较丹参素为短。
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使离体兔左心室乳头肌在缺氧条件下,电刺激收缩幅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明显延长,表明其可减少心肌对氧的需求。
丹参能防止或减轻缺氧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对缺氧心肌有保护作用,按照Trumb分类法,缺氧31-36分钟时,丹参组心肌线粒体变化为1-2期,对照组为4-6期。
缺氧心脏标本外观对比,丹参组呈鲜红色,对照组略呈紫色,示丹参组冠状动脉血氧较高。
采用3H-TdR、3H-脯氨酸、DNA定量检测及MTT比色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猪肺动脉缺氧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ECCM)能引起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线粒体酶活性升高,核内DNA含量增加及3H-TdR、3H-脯氨酸掺入量增多。
丹参注射液能阻抑猪肺动脉缺氧性内皮细胞条件下培养液引起的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生和降低HECCM组和常氧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NECCM)组猪肺动脉平滑肌细胞(PASMC)的3H-脯氨酸掺入量。
但不影响NECCM组PASMC核DNA含量及3H-TdR掺入量,提示缺氧可能会刺激肺动脉内皮细胞(PAEC)合成,分泌某些能促进PASMC增生及胶原蛋白合成的细胞因子,丹参有抑制此过程的效应。
改善肾功能丹参浸膏100毫克/公斤及丹参提取物腹腔内给药,对腺嘌呤诱发的肾功能不全大鼠,均能降低血尿素氮、肌酐,使肾小球滤过率(GFR)、肾血浆流量(RPE)、肾血流量(RBF)显著增加,肾脏功能明显改善,能显著增加尿中尿素、肌酐、钠和无机磷的排出。
改善学习记忆作用丹酚酸A和B对樟柳碱或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记忆获得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训练成绩,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记忆功能障碍也有明显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