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新简介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新简介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新简介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新简介

重庆经开区简介

(一)发展历程

重庆经开区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重庆首个、西部首批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9.6平方公里,位于南岸区。2001年开始形成一区两园格局,南园5.0 平方公里位于南岸区、北园4.6 平方公里位于北部新区,发展重心由南向北转移,并在北部新区设置了83.7平方公里的拓展区。经过17年的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近90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任务,培育形成了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等六大产业,汇聚了40余家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企业。

2010年7月,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重庆经开区的管理体制进行战略调整,让重庆经开区回归南岸区,并在南岸区的茶园组团地区设置了59平方公里的拓展区(其中可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赋予重庆经开区承接两江万亿工业板块、引领江南万亿工业板块、带动重庆主城东南片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使其继续发挥经济增长引擎作用,助推南岸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窗口、全国宜居环境的典范”。重庆经开区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切从零开始,迈开新一轮发展步伐,跨入二次创业的新腾飞时期。

(二)综合环境

区位优势显著。现在的重庆经开区区位优势显著,是投资兴业的黄金宝地。北临长江,拥有10公里的长江岸线和10平方公

里的滨江地带,毗邻长江内河流域第二大岛——广阳岛,是发展高端住宅、水路休闲、品牌业态的首选之地;拥有长江中上游的天然良港——东港,泊位丰富,正在重点开发建设,是发展仓储物流的优良港口。东西侧倚铜锣山、明月山两大山脉,森林覆盖率超过50%,拥有“山城花冠”和“重庆肺叶”——南山,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交通四通八达。经真武山隧道、大佛寺大桥至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火车北站仅需20分钟;经内环快速干道、长江大桥或菜园坝大桥至解放碑、朝天门、重庆火车站仅需10分钟;经慈母山隧道、朝天门大桥至江北嘴仅需10分钟;南山隧道建成后,通往渝中区、江北区将更加快捷。东港码头滨临长江黄金水道,可直接实现海上航运;绕城高速公路、内环快速干道、江南大通道、东城大道,以及轻轨6号线、轻轨8号线、铁路东南环线,形成便捷的陆路网络。

能源供应充足。拥有110KV迎龙、峡口、莲池、东港变电站4座,在建220KV书房变电站1座,电力保障能力强;拥有覆盖全境的供气管道,并与重庆外环高压燃气管线相连,气量气压充足;拥有日供水能力10万吨的臭氧深度净水水厂1座,水源清洁,出厂自来水达到直饮水标准;拥有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工业和生活污水可全部纳管。

(三)发展战略

经过反复研究、集思广益,重庆经开区科学制定了“十二五”期间的“12345”发展战略。围绕1个目标。围绕将重庆经开区建设

成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实现投产、在建和招商项目产值2000亿元,其中实际投产项目产值1000亿元。立足2大定位。立足“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港口开放基地”两大定位,打造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的高端产业集聚地。做强3大产业。做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完成4大任务。到“十二五”末,拓展区可建设范围内土地整治基本完成,基础设施配套趋于完善,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推进5区建设。1年打基础、3年上台阶、5年见成效,10年内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先导示范之区、高端产业之区、临港生态之区、开放创新之区、和谐幸福之区。

按照上述战略,确定“十二五”主要发展目标为: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350亿元;GDP年均增长25%,达到550亿元;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1%,达到1200亿元,产能达到2000亿元;实际利用内资、外资累计分别突破400亿元、1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50%,达到7.3亿美元。

(四)主导产业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东港港区是重庆重点发展的“三基地四港区”之一,依托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建设东港集装箱码头、船舶修造基地,重点发展船舶行业。作为重庆主要的机电装备制造基地之一,以重庆机电控股集团旗下的机床集团、通用工业集团、美的通用制冷设备公司、博森电器公司整体迁入为契机,重点发展

数控机床、通用机械、制冷设备、电力设备行业。

现代信息技术产业。拥有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移动终端及物联网设备检测认证机构——工信部电信研究院西部分院,以及国家级移动通信终端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物联网)示范基地、3G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驻了国虹科技、凌进电子、英业达、万利达、鼎暄科技、大唐新数码、索伦科技、组源通信等电子企业。今后将重点发展微型电脑、上网本、手机、电子芯片、物联网、三网融合、云计算、信息服务外包行业。

现代服务业。发展仓储物流,建设东港仓储物流基地、综合物流市场、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将设立农产品交易所。发展总部经济,将设立进出口离岸结算中心、电子商务结算中心。发展商务楼宇,建设商贸购物中心、高端住宅区、休闲度假区。

(五)政策支撑

优惠政策。重庆经开区不仅具备国家级经开区的优惠政策,而且享有西部大开发、三峡库区移民、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等配套政策,此外重庆市委、市政府还特批了重庆经开区享有与重庆两江新区同等的优惠政策,对入驻企业财政扶持和税收优惠的叠加政策达到了全国最优。

审批政策。重庆市人大常委会颁布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条例》,赋予了重庆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管理权限,可以对相关的规划、建设、城市管理事务进行直接审批,能够为企业入驻和项目投资提供快捷高效的审批服务。

服务政策。牢固树立“小政府、大服务”意识,建立健全适应

国家级开发区的企业服务制度,组建招商服务中心、企业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专门承担企业服务职责,实现“一次性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打造“高效、透明、公平、规范”的服务型政府,提供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人才政策。建立开放的人才引进机制,通过给予购房、租房、培训、探亲补贴及安排子女入学等特殊政策,搭建一流平台、营造一流环境、引进一流人才,鼓励和帮助人才创造一流业绩。

更多详情请参考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方主页https://www.doczj.com/doc/8c12266748.html,。

20090925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 重庆走向新的辉煌 ——建国60周年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报告 六十年沧桑磨砺,六十年改天换地。1949年11月30日,随着人民解放军挺进大西南,解放重庆,这座西南重镇从此焕发青春,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亘古未有的新阶段。建国60年来,重庆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韧不拔、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改天换地,创造了波澜壮阔的光辉诗篇。改革开放特别是直辖以来,重庆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国民经济焕然一新,社会生产力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文教体卫取得了卓越成就,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重庆已站上一个新的起点上,正努力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勾画的“314”1宏伟蓝图和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 富饶的土地 悠久的历史 重庆位于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地处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和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的结合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是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西南工商业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 重庆地下、地表资源丰富,组合条件较好,利用价值高,开发潜力大,是我国自然资源富集地区之一。重庆是全国大中城市中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已发现矿产75种,初步探明的矿产40多种, 1“314”总体部署具体含义参见“奋进的历程”第五部分。

探明矿藏产地353处,储量矿产潜在价值3882亿元。重庆境内江河纵横,水网密布,水能蕴藏量巨大,极具开发潜力。全市每平方公里拥有可开发水电总装机容量是全国平均数的3倍,水能资源开发量在全国城市中名列前茅。此外,还有丰富的地下热能和饮用矿泉水,开发潜力巨大。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1937年至1946年,日本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国民政府移驻重庆,重庆成为中华民国战时陪都,是当时全国抗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最高指挥部,中国大后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9年11月重庆解放,新中国建立初期重庆作为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西南大区撤销后改为四川省辖市。1983年率先成为全国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1992年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四川省的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__全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 2010年6月19日 摘要: 市长黄奇帆认为,就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增速和辐射力来看,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长远的前瞻性。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 |, Y+ l+ t% Y9 h 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 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

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 H0 Y- U3 Z6 q/ a* _ / ]9 W8 @7 X8 o% q. G 新定位! Q" u: Y. g, w) \' A/ [6 v ●城乡统筹先行区! ?6 y7 m* k$ S6 d & q9 t- P0 i; K9 `" I' `/ P 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解读: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重任在肩,如何“啃”掉这个骨头,需要政策改革。! l$ u+ _) h7 J# \/ ^/ K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实施,需要先在一个区域进行试验,以便为大面积的政策展开提供示范,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应该承担起这个职责。: F- `/ ]! ~- }$ p7 ? “城乡统筹必须依靠城市化来推动,两江新区的设置,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两江新区能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选择。”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9 ~/ `' M/ Y7 B3 B4 d' u! W$ l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 _. v2 g. B# T9 L% a 1 q) i/ @9 c7 o4 e! X3 O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报告)

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直辖十年,重庆已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重要讲话和国家批准重庆设立全国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标志,掀开了重庆奋勇前进的新篇章。从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的特殊市情出发,集中力量建设一小时经济圈,优化“一圈两翼”总体布局,是全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 第一章范围界定和基础条件 第一节范围界定 按照基础条件较好、道路交通便捷、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水平接近的原则,将距内环高速公路一小时车程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区县,纳入一小时经济圈。包括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万盛区、双桥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綦江县、潼南县、铜梁县、大足县、荣昌县、璧山县等23个区县,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4.8%,2005年末常住人口166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59.4%。 专栏1一小时经济圈区位图

第二节基础条件 直辖十年来,一小时经济圈依托较好的区位优势、资源环境和发展基础,实现了相对更快的发展,处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整体进入高成长阶段。“十五”期间GDP年均增速12.3%,超过同期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0.7个百分点;2005年GDP总量占全市78%,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达90%以上;人均GDP超过全国和中部地区平均水平。核心区规模效应明显。都市区处于长江上游经济带核心区域,是全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密度高达2778万元/平方公里,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

浅析重庆两江新区的发展6月18日,在重庆直辖13周年的历史时刻,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了。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之后,国务院批准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国家推进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展新引擎。不少人甚至认为,两江新区就是国家启动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重庆对“两江新区”的战略定位是:立足重庆市、服务大西南、依托长江经济带、面向国内外,形成“一门户两中心三基地”,即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长江上游地区现代商贸物流中心、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内陆国际贸易大通道和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长江上游的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基地 开发建设两江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两江新区”,因位于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长江以北、嘉陵江以东而得名,规划面积1200 km2,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 km2。国务院在《关于同意设立重庆两江新区的批复》(国函〔2010〕36号)中指出,“设立重庆两江新区,有利于探索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新模式,提升重庆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对于推动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改革开放前30年,国家实施了3个大的开发开放战略:80年代开发深圳,90年代开发浦东,进入新世纪又开发了滨海。国家批准设立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都承担着构成增长极“内核”、带动区域发展的使命。595 km2的深圳特区开发,带动了18万km2、8000万人口的珠三角加速崛起;530km2的浦东新区,带动了21万km2、9000万人口的长三角迅猛发展;2270 km2的滨海新区,带动了33万km2、1亿人口的环渤海奋起直追。在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10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两江新区。1200 km2的两江新区,将争取辐射带动“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乃至680万km2、4亿多人口的西部地区开发开放,从而改变西部在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据初步测算:两江新区将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年均增长提高10个百分点,工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矿产等能源产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湖南、湖北、陕西广西、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总之,通过各种要素、资源的发酵、增值,两江新区经济规模和结构、发展质量和方式都会产生裂变和聚变,并放大射流到整个西部,产生几何级数效应和乘数效应,推动西部地区大发展。 (二)两江新区是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是新时期需要探索内生型改革经验。我国迄今为止的综合改革试验主要是在沿海地区进行的,获得的经验也主要是基于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外向型”经验。在改革的新阶段,需要将外向型经验和内生型经验结合起来,因此,地处内地的两江新区也身兼综合改革试验区功能。二是西部地区城乡统筹尚待破题。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推进两江新区开发建设,有利于增强重庆整体统筹能力,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加快建立内陆地区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三是西部地区科学发展任务艰巨。当今中国最大的难题,已不再是发展速度而是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的问题,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设立两江新区,就是从制度层面上探索西部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诸多方面先行先试、开拓创新,不断积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验。 (三)两江新区是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转型的“新载体”。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经济的

(完整版)重庆周边工业园区

工业园区 一、重庆周边工业园区 1 两江新区工业园区 重庆市 170平方公里包括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的一部分,两江新区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和鱼复现代物流功能区两大功能区,国家级 2 西永综合保税区 沙坪坝区 10.3平方公里 A区位于沙坪坝西永镇中梁山以西、襄渝铁路以东及周边地块;B区位于沙坪坝陈家桥镇寨山坪以西、虎曾路以东地块,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是全国面积最大、功能最全、政策最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保税加工和保税物流为主,按照功能不同大致可划分为通关作业、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贸易服务四大功能区,国家级 3 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江北区 8.37平方公里位于江北寸滩,包括长江中上游外贸集装箱枢纽港--寸滩港及周边交通枢纽,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致力于发挥保税仓储、物流和商品展示交易等功能,国家级 4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岸区 90平方公里处在重庆城市副中心之一的茶园地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是移动通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3G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物联网产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

5 重庆长寿化工园区 长寿区 31.3平方公里位于长寿区晏家街道境内,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是重庆市集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生物质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化工园区,是重庆市资源加工业的重要平台,国家级 6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渝中区 70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新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20平方公里和北部新区高新园50平公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国家级 7 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万州区 10平方公里包括天子园、盐气化工园、五桥园三个分园,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盐气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机械电子、纺织服装、食品药业等五大产,国家级 8 重庆北部新区 重庆市 136.6平方公里位于重庆主城区,南临渝中半岛,北靠江北国际空港区,西接嘉陵江,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密集的沙坪坝区、北碚区数桥相连,东依长江寸滩港区,北部新区产业布局以发展“十里汽车城”和光电产业基地为重点,市级 9 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 綦江区 150平方公里位于重庆市綦江区东部,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内,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市南部地区重点煤电化产

两江新区规划图

两江新区规划图、重庆两江新区范围、重庆两江新区地图(最新全面解读) [ 编辑:某兮 | 时间:2012-08-28 11:41:22 | 浏览:13445次 | 来源: | 作者: ] 重庆两江新区范围 涵盖江北区、渝北区、北碚区三个行政区部分区域。规划总控制范围1200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面积550平方公里,水域、不可开发利用的山地及原生态区共650平方公里。其中: 重庆两江新区范围行政规划图 江北区涉及街镇为:石马河、大石坝、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复盛、鱼嘴镇; 渝北区涉及街镇为:龙溪、龙山、龙塔、双凤桥、双龙湖、回兴、悦来、人和、鸳鸯、天宫殿、翠云、大竹林、木耳、礼嘉、龙兴、石船、古路、玉峰山镇; 北碚区涉及街镇为:水土、复兴、蔡家岗、施家梁镇。

两江新区规划图 两江新区规划图 重庆保税港区:由寸滩港、江北国际机场和出口加工区三部分构成,采取‘水港+空港’的模式,组建一个‘一区双功能’的内陆型保税港区。”水港功能区面积6.00平方公里,空港功能区面积2.37平方公里,分为两个地块。其中地块一面积1.04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七社,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新华村十一社,北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硚田村九社;地块二面积1.33平方公里,四至范围为:东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八社,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六社,西至渝北区双凤桥街道办事处黎家村十六社,北至渝北区古路镇荣华村七社。 重庆寸滩码头 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园区: 位于两江新区东部,是两江新区成立后首次多区联动建设新区的试点,对今后新区建设具有示范意义。该园区规划建设用地约170平方公里,区内主要包括龙石先进制造功能区

重庆市国民经济跟社会发展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 重点专项规划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重点专项规划》,是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规划,主要依据《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商务部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编制。规划的核心是部署“十一五”时期全市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蓝图和政策取向,力求把握国际国内形势,提出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切合重庆对外开放现实基础、调动发展开放型经济各类有利因素的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和总体安排。本规划是未来五年全市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行动纲领和工作依据。 一、成就与形势 (一)“十五”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五”时期是我市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开放型经济加速发展、外经贸高速增长、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也是我市对内对外开放及外经贸迈上新台阶、外经贸拉动经济增长最为显著的五年。全市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抓住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开放环境明显改善,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进展喜人,区域经济协作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及开放型经济发展成为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对外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出口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43.7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其中:出口83.9亿美元,比“九五”翻了一番半。2005年,外贸进出口达到42.9亿美元,其中,出口25.2亿美元,年均增长达到20.4%,比“九五”高出17.2个百分点,外贸依存度达到11.2%,出口依存度达到6.6%,分别比“九五”末提高6.5和3.9个百分点,重庆经济与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十五”期间,出口市场多元化步伐加快,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出口商品结构得到改善,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从“九五”末的12%提高到24%,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从“九五”末的52.2%提高到61%。“十五”期末,民营企业出口比重达到56.2%,生产企业出口比重达到92%。 ——利用外资水平稳步提高,经济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利用外资总额达到2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加1.6亿美元,其中,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17.5亿美元,比“九五”增长18.3%。实际利用外资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达到3.5%。全市涉外税收占全市税收比重达到20%。规模以上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在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21%,外商投资企业从业人员约12万人。“十五”期间,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来渝直接投资,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渝落户。截至2005年底,已有33家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在渝设立了49家企业。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名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排名 [复制链接] 1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9201971 17.03% 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8860557 18.94% 3 苏州工业园区 8200000 22.39% 4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6413496 15.59% 5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 6186840 5.10% 6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5332400 18.52% 7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 4796756 22.55% 8 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4683258 21.76% 9 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 3734380 20.97% 10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3425003 13.52% 11 漕河泾新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3216480 12 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 3182460 26.26% 13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2960506 28.28% 14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2862502 16.45% 15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2765979 34.90% 16 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 2739120 99.21% 17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 2695616 22% 18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557230 14.47% 19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2461500 25.27% 20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2448310 26.07% 21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2329700 30.67% 22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292658 52.72% 23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2215000 36.31% 24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2158000 36.04% 25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3354 24.38% 26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130522 44.91% 27 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2108408 31.78% 28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2042709 21.59% 29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0723 30.37% 30 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 1982099 58.40% 31 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 1804278 34.22% 32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406611 139.08% 33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1379815 13.40% 34 襄樊经济开发区 1364159 31.97% 35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1321500 31.54% 36 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264383 28.37% 37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1257811 32.25% 38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1205506 30.55% 39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1194004 38.67% 40 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 1136173 22.28% 41 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 1086680 20.51% 42 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5738 4.43% 43 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 1052000 25.56%

两江新区形象宣传片解说词-两江新区 盛世华章

两江新区盛世华章 ——重庆两江新区形象宣传片解说词 当历史的篇章翻到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党中央、国务院纵览全球风云,把握历史机遇,作出了又一个重大决策。因为这一决策,在滚滚长江、壮美嘉陵江环抱的1200公里土地上又一个令世界赞叹的中国奇迹即将上演。 纵观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程,平均每十年中央就会设立一个开放开发新区。上世纪80年代,设立深圳特区,1900年,设立上海浦东新区,新世纪之初,成立了天津滨海新区,拉动了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挂牌成立,引起了全球媒体高度关注,这是我国第三个也是内陆地区唯一的由国务院直接批复成立的开发开放新区,一个新的经济奇迹将在两江这块热土上诞生。 在全国的纬度上,两江开发开放,完善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版图,是新十年西部大开发的开篇之作;在历史的坐标上,两江开发开放,提升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路径成绩,是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心标杆;在发展的路径上,两江开发开放,丰富了中国科学发展的实践内涵,是发展战略由以外需为主导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突破口。 承东启西,沟通南北。两江新区独有的比较优势,将使其在即将上联动云、贵、川、湘、鄂、陕,乃至整个西部广大地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和发动机,中央赋予两江新区五大战略定位,对新区发展寄予厚望。 两江环抱,四山纵连,两江新区在亲近山水、尊重自然的前提下,高起点规划,确定了“一心四带”的空间战略布局: 一、金融商务中心。建成内陆现代服务业基地的主要载体和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 二、都市功能产业带。建成长江上游地区的创新中心和现代都市新区; 三、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品质居住; 四、物流加工产业带。建成内陆地区最具规模和实力的保税物流及出口、加工产业集聚区; 五、先进制造产业带。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 两江新区拥有前所未有的优惠政策,即: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以及比照浦东和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政策。三大优惠政策叠加,让两江新区独具强大的吸引力。 投资两江新区,人力、土地、水电气等综合成本仅为沿海地区的60%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十大优惠政策。 好中求快,又快又好,两江新区成立后,每天都有十几批客商来访,周周都有大项目开工,开发建设热火朝天。联手重庆西永微电子园,打造亚洲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建设亚洲最大云计算中心,打造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国际汽车城,形成以结算中心为特色的长江上游金融中心。 两江新区充分运用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权,改革创新举措,不断推出引起世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两江新区GDP将翻三番,从目前的800亿元提高到6400亿元,工业销售值将超过1万亿元,常住人口约400万人,等于10年再造一个重庆。 两江新区确定了6+3的产业布局,将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核电/风电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国防军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六大支柱产业,以及商贸物流、商务会展、金融服务等三大服务业。 位于两江新区内的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是中国内陆唯一的保税港区,也是中国唯一一个建有空港和水港的保税港区,其中的水港-寸滩港是参加中上游最大最重要的集装箱码头。到2015年,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拥有的空港-重庆江北机场将建成四条跑道、三个航站楼,年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鼓励投资若干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鼓励投资若干优惠政策的暂行规定 为了加快推进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优质跨越发展,鼓励国内外资金、项目、技术、人才聚集经开区,现根据国家、重庆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经开区实际,特制定本规定。 一、区内适用优惠政策 1.国家级开发区政策 2.西部大开发政策 3.三峡库区移民政策 4.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政策 5.国务院3号文件政策(《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 6.重庆市鼓励投资相关政策 7.重庆两江新区政策 8.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 二、区内优惠政策 (一)公共政策(6条) 1.入驻企业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

2.企业所得税区级收入部分“两年全返三年减半返”(工业企业、仓储物流企业)。 3.高新技术产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0%。 4.全额补贴高级管理人员前五年所纳个人所得税区级收入部分。(工业企业、仓储物流等企业年产值需达10亿元)。 5.对从事科技开发的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可安排房屋租金补贴。 6.引进人才给予安家资助。 (二)工业企业(装备制造、现代信息通讯技术)(8条) 7.扶持新购地建设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 7.1 土地出让契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费区级收入部分最高可全额补贴。 7.2 按期建设投产且年税收达5万元/亩(出口型企业年出口额达20万美元/亩)的,对已投产用地所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三年内按区级收入部分的50%给予补贴。

7.3 获评“重庆环境友好工程”称号,投资总额达到10亿元的,一次性提供50万元的环保工厂建设资金;投资总额每增加10亿元,环保工厂建设资金递加20万元。 8.优惠租赁厂房宿舍。在区内租房生产经营的企业,享受租金与税金或出口额挂钩的优惠租金(含物管费)。即每年年初按优惠租金标准预收租金后,年终按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三项税金额度或出口额度给予租金补贴。具体标准见下表(按建筑面积计算): 9.增值税区级收入部分“前两年减半返”。对经开区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和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按企业设立年度起两年内所缴增值税区级收入部分的50%给予补贴。 10.鼓励增资扩产。增资扩能、技术改造且新增投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从增资扩能项目投产当年起三年内,补贴企业所得税区级收入增量部分的50%;在增资扩能时不新增用地,再补贴增值税区级收入增量部分的50%。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

重庆两江新区最新规划图(全面解读)2010年6月19日 摘要: 市长黄奇帆认为,就目前重庆金融业的增速和辐射力来看,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既有现实可行性,又有长远的前瞻性。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 ...9 m! Y" E3 x4 A7 \ + |, Y+ l+ t% Y9 h 两江新区全球贸易版图

重庆两江新区区位图 两江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 H0 Y- U3 Z6 q/ a* _ / ]9 W8 @7 X8 o% q. G 新定位! Q" u: Y. g, w) \' A/ [6 v ●城乡统筹先行区! ?6 y7 m* k$ S6 d & q9 t- P0 i; K9 `" I' `/ P 重庆市将按照统筹城乡的基本要求,争取在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建设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上有所突破,成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解读:2007年6月,国务院批准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发《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重庆重任在肩,如何“啃”掉这个骨头,需要政策改革。! l$ u+ _) h7 J# \/ ^/ K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刘维新认为,城乡一体化是国家的未来发展趋势,如何实施,需要先在一个区域进行试验,以便为大面积的政策展开提供示范,重庆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应该承担起这个职责。: F- `/ ]! ~- }$ p7 ? “城乡统筹必须依靠城市化来推动,两江新区的设置,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承接东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也就是说两江新区能为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的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这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推进城乡统筹的现实路径选择。”重庆大学教授蒲永健说。9 ~/ `' M/ Y7 B3 B4 d' u! W$ l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 _. v2 g. B# T9 L% a 1 q) i/ @9 c7 o4 e! X3 O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 2011年3月20日 2010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314”总体部署和国发〔2009〕3号文件[1]精神,积极推进统筹城乡改革、“五个重庆”[2],加快建设“两江新区” [3]、“保税港区” [4],坚定不移地扩内需、调结构、防通胀、惠民生,全市呈现出“经济高位平稳增长、民生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发展纵深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发展态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7%,比上年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5.2%,比上年上升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6.1%,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 ·· 1

图1 “十一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地区生产总值 分区域看,一小时经济圈[5]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12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7.0%,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7.5%;渝东北翼完成1342.66亿元,增长17.7%,占全市的17.0%;渝东南翼完成431.18亿元,增长16.8%,占全市的5.5%;“两翼”所占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6]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5%。主要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3.1%,油脂价格上涨5.2%,猪肉上涨3.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9%。 ·· 2

重庆两江新区及政策支持概况

两江新区优惠政策 日期:2011年2月14日来源:两江新区网 目前而言,两江新区实施的优惠政策包括: 一、区内所有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各类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到2020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以2010年为基数,“十二五”期间新区内新增地方财政及建设项目有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全额用于设立两江新区发展专项资金,以投资入股、定额补助、对发行企业债券和贷款实行贴息等方式,扶持区内的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类企业发展。 三、对新区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实行单列并予以倾斜,根据发展规划需要优先确保建设用地。 四、市政府设立百亿元专项资金,集中用于两江新区基础设施的起步建设。 五、国家批准重庆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优先支持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产业发展。 六、区内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加技术性收入达到年总产值60%以上,企业所得税实际税负不超过10%。 七、区内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或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企业,从获利年度起三年内,按有关规定提取的风险补偿金(按当年利润额的3-5%)可税前扣除。

八、执行灵活的土地和房屋租赁政策。对重点支持的产业用地实行双优政策。对从事科技开发的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可安排房屋租金补贴。 九、对区内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在项目审核、土地利用、贷款融资、技术开发、市场准入等方面给予支持。 十、对新引进大型企业总部高管人员给予安家资助等财政扶持,并建立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引进。 解读:和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比较,两江新区得到的政策优惠更具分量。在这个区域,除了同样享受国家给予浦东新区和滨海新区的优惠政策外,还享受着重庆及西部地区独有的优惠政策,并得到了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的权利。 两江新区内,到2020年以前都会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而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则是25%的所得税。“这样低的税率,相信一定会吸引更多企业前来。”而在“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新增地方财政中各种税收、行政事业费用都不用上缴,而是继续留在当地滚动发展,“这样一来,两江新区里的企业就能使用这些钱继续发展。” 两江新区还享有用地计划指标单列的倾斜、100亿元的区域性开发投入、重庆产业用地的双优政策等实惠,这些不仅能吸引企业入驻,还能让两江新区“没有牵挂”地茁壮成长。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介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螈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芅 蚂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核心区、两江半岛中心地带,与重庆北部新区、经开区三足鼎立,是重庆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基地。 蒁重庆高新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首批5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2010年6月,两江新区挂牌成立,高新区管委会重新组建,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正厅级派出机构委托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建设面积保持70平方公里不变,范围调整为东部石桥铺、二郎片区20平方公里和西部金凤、含谷、白市驿组团50平方公里。新组建的高新区管委会机构精简高效,以“6+8”行政机构设置模式,下设管委会办公室、经济发展局、建设管理局、投资促进局、财务局5个内设机构和土地储备中心1个事业单位,协调管理高新区公安分局、国土房管分局、规划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公安消防支队8个市级部门派驻机构,全力服务经济发展和开发建设。 袆产业基础。拥有重庆最大数码产品市场,构建起从研发、制造到销售、服务的电子信息完整产业链;前沿生物科技、赛诺生物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格力空调、梅安森科技等一批先进制造业企业蓬勃发展。截止目前,区内落户各类企业1.6万家,预计2010年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营业总收入达820亿元。 螄科研实力。现有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等重点科研院所7家,建成留学生创业园、二郎高科孵化园等一批科技孵化平台,为促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提供强力支撑。 莂配套体系。坐拥彩云湖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和重庆奥体中心,协信·天骄城、美因河谷等一批高端房产舒适宜居,中新城上城、居然之家等大型商贸企业建成开业,拥有IT、机电、汽配等各类专业市场24家,四星级以上酒店5家。

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2讲解

重庆市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的发展与关联 一、重庆高新区、经开区、北部新区、两江新区简介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于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成为全国5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开发区之一。其管辖面积73平方公里,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和北部新区高新园。 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最早成立时分为南部园区和北部园区,分别地处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地区和北部新区经开园(见图1)。 (图1) 北部新区于2001年4月25日经重庆市市委市政府批准挂牌成立。最初规划面积136.6平方公里,分为经开园和高新园两个园区,分别全面委托经开区和高新区实施开发建设。从此,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实行了“一面红旗、两架推土机”以及一区多园的开发模式。

重庆两江新区于2010年6月18日成立,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也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后,由国务院直接批复的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 二、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 重庆两江新区的高速发展,得力于重庆市委、市府的远见卓识和驾驭重庆社会经济的政治智慧。那么,北部新区、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之间的关系呢?对外地投资者、打工者与商人,甚至对重庆本地人来说,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2007年,北部新区其年生产总值增长了13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成立之初提出的“10年再造一个重庆工业”的任务,而高新区和经开区在北部新区带领下,综合实力也得到提升。由于三个区都各自有一套领导机构,而这样的体制在发展中遇到了障碍。为了发展的需要,2007年底,高新区与经开区(含出口加工区)一起合并到北部新区,完成“三区合一”管理体制。两江新区成立之初,拟将经开区和高新区都包括在其布局里,但为了不让其优惠政策被两江新区全部覆盖,市委、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北部新区与高新区、经开区分设,经开区南区和高新区分别移交南岸区、九龙坡区管理,开发区完成新一轮布局,合理分布后,有利于区域间竞相发展,最终推动主城核心板块的共同崛起。 两江新区,管委会驻地重庆北部新区,号称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媲美。虽然现在与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相比,经济总量还差一大截,但是发展潜力相当巨大。 三、高新区、经开区、两江新区最终管辖区域 高新区地域包括石桥铺高科技开发园、二郎科技新城。

重庆两江新区基本情况

重庆两江新区基本情况 2010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两江新区批准文件(国函2010 36 ),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功能定位在国务院文件专门明确五条:一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区,整个重庆是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两江新区就是这个试验区的先行区。二是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重要服务业基地。三是长江上游地区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这个很不容易,是非常重要的金字招牌,含金量极高。四是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这也是很重要的定位。五是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 行政管理模式:总概念是“1+3”,“3拖1”的管理模式。首先是有一个集中的领导,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有一个领导小组总体协调,协调两江新区管委会以至于各个行政区,在具体推进中,两江新区管委会发挥五种统一协调的功能。比如在规划方面,在开发进度方面,在税收各种优惠政策方面,对各种区域的统计和外宣传方面,对一些重大事务的协调方面,两江新区管委会代表市政府在整个1200平方公里上具有协调的权力。二是具体区域开发上,三个行政区和两江新区管委会各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基础开发,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叫“1+3”,另一方面两江新区管委会下面直接管理三个管委会,三个管委会包括十年前就成立的北部新区管委会,一

年前成立的寸滩、两路保税港区管委会,也包括现在马上成立的石船、复盛100平方公里的工业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市政府委托两江新区管理三个管理机构,叫“1+3”。 两江新区目前面临的问题及困难:行政体制复杂,大区夹小区,行政区夹功能区。新区既包括传统行政区,也包括寸滩内陆首个水港加空港保税港区、北部新区、江北嘴金融核心区等以经济形态为主的功能区;既有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北中心商圈,也有大量经济欠发达地区。 十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是这个区内到2020年前按15%税率增收企业所得税,国家沿海地区、中部地区都是25%所得税,两江新区可以全方位按照15%所得税定位。 二是以2010年为基数,“十二五”期间两江新区新增的各种各样税收、行政事业费用,市政府将留在两江新区,用于两江新区发展。 三是两江新区用地计划指标单列,予以倾斜,保证优先发展。 四是市政府启动的时候准备100亿财政性资金用在两江新区的一些区域性开发征地动迁、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五是国家批准重庆设立产业投资基金,优先引导支持新区的重点产业发展。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简介

重庆两江新区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简介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两江新区水复生态产业功能区板块,规划区域面积约115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79平方公里,工业用地20平方公里,综合用地42平方公里,其他各类用地17平方公里,目前已完成平场约2平方公里。 随着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的不断发展,各项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一、区位优势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位于北碚区水土镇、复兴镇,东临龙王洞山,西靠中梁山,南临嘉陵江,北靠中国花木之乡—静观镇,地势整体平坦,浅丘点缀,享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二、交通优势 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交通优势显著,与拟建的重庆会展中心和蔡家组团相邻,距重庆市江北国际机场约10公里、都市中心22公里、北碚火车站8公里、寸滩港20公里,路接国道212线和渝武高速,在建的遂渝高速铁路、重庆中环线、轨道交通15号线和拟建的水土嘉陵江大桥等交织形成未来的立体交通网络。 三、基础条件 1、道路工程:已建大兴路及欣鑫大道与在建的横一路、黑水滩路以及拟建的万兴路、悦复大道构成了组团“三横三纵”的骨干路网。 2、给排水工程:规划26万吨/日的水厂一座,一期实施

5万吨/日、20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一座,一期实施3万吨/日。 3、电力工程:已建成550KV变电站一座,规划220KV 变电站2座、110KV变电站7座。其中220KV新农变电站和110KV书院变电站已开工建设。 4、燃气工程:已建成供气量200万方/日的配气站一座。 5、通讯、宽带网络将全面覆盖。 6、拟建50万㎡经济适用房,一期12.5万㎡正在建设。 7、已开工建设5万㎡标准厂房。 四、招商引资 截止2010年6月,共引进方正集团、英国诺实和台湾统一等企业17家,其中6家外资企业,预计投入310亿元,其中外资31.1亿美元,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569亿元。目前,已启动建设3家,意向入驻企业达30多家。 随着两江新区挂牌成立,给水土、复兴片区这块宝地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水土高新技术产业园将是两江新区未来城乡空间发展的重点地区,将与两江新区一起腾飞。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339.6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8596.61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9564.04亿元,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4.1:49.0。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924.69亿元,增长9.5%,占全市经济的61.2%。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832.61亿元,增长9.9%,占全市经济的50.5%。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3689元(9433美元),比上年增长8.3%。

全市常住人口3075.16万人,比上年增加26.7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0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82.31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67.65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18‰,死亡率为7.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91‰。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74,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58。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4.23万人,比上年增长3.0%。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30.67万人,增长4.7%。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19.6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4%。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4.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3%。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上涨3.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