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辨证施护
- 格式:pdf
- 大小:132.83 KB
- 文档页数:2
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的中医药调理方法探讨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发生在 45 岁至 55 岁之间。
在这个阶段,女性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如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抑郁等,这些症状给女性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药在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方法,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更年期症状的产生原因女性更年期症状的产生主要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逐渐失去了正常的排卵功能,雌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导致内分泌失衡。
此外,神经递质的改变、免疫系统的调节异常、生活压力、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也可能在更年期症状的发生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二、中医药对更年期症状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更年期症状被归为“绝经前后诸证”的范畴。
中医认为,女性的生命活动与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
肾气由盛渐衰,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导致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
肾阴虚、肾阳虚、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等是常见的中医证型。
肾阴虚型表现为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肾阳虚型则多见畏寒肢冷、面色晦暗、精神萎靡、腰膝冷痛等;肝郁气滞型常有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症状;心脾两虚型多出现心悸失眠、神疲乏力、食欲不振等表现。
三、中医药调理更年期症状的方法1、中药调理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如肾阴虚者,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肾阳虚者,常用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肝郁气滞者,可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心脾两虚者,归脾汤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一些单味中药也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例如,女贞子、墨旱莲、熟地、山药等滋补肾阴;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等温补肾阳;郁金、佛手、玫瑰花等疏肝理气;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等养心安神;白术、茯苓、党参等健脾益气。
2、针灸治疗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更年期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肾俞、关元、气海、三阴交、太溪等。
针刺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缓解潮热、失眠等症状;艾灸则有温通经络、补虚助阳的作用,适用于肾阳虚型的更年期患者。
中医诊断学如何帮助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妇女进入更年期,往往会面临一系列身心变化和不适症状,如潮热多汗、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月经紊乱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给身心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而中医诊断学在改善妇女更年期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中医诊断学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来收集患者的病情资料,从而对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治疗方案。
对于更年期妇女,中医首先会通过望诊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
如果面色潮红,舌苔黄腻,可能提示体内有热;如果面色苍白,舌苔淡白,可能是气血不足的表现。
闻诊则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以及闻患者身上的气味来获取信息。
比如,呼吸急促可能与心肺功能有关;口中有异味可能反映出消化系统的问题。
问诊在中医诊断中至关重要。
医生会详细询问更年期妇女的月经情况,包括周期、经量、颜色、有无血块等;还会了解睡眠质量、饮食口味、大小便情况,以及情绪状态等。
比如,月经提前、量多、色红,可能是血热;月经延后、量少、色淡,可能是血虚。
睡眠不佳、多梦易醒,可能是心脾两虚;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可能是肝郁化火。
切诊主要是指脉诊和触诊。
中医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来判断身体的状况。
对于更年期妇女,常见的脉象有弦脉、细脉等。
弦脉可能提示肝郁;细脉则可能表示气血亏虚。
在明确诊断后,中医会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
常见的证型有肾阴虚、肾阳虚、肝郁气滞、心脾两虚等。
肾阴虚型的更年期妇女,常常表现为潮热盗汗、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手足心热等。
治疗上多以滋补肾阴为主,常用的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
同时,可以多食用一些滋阴补肾的食物,如枸杞、桑葚、黑豆等。
肾阳虚型的患者,可能会有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精神萎靡等症状。
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方剂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饮食上可适当多吃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核桃等。
肝郁气滞型的更年期妇女,容易出现情绪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痛等。
治疗重在疏肝理气,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
如何运用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特殊阶段,通常发生在 45 岁至 55 岁之间。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如潮热、盗汗、失眠、焦虑、抑郁、月经紊乱等。
这些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困扰。
中医认为,更年期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导致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所致。
因此,运用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症状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是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
比如,如果患者出现潮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咽燥等阴虚火旺的症状,可能会使用知柏地黄丸加减,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如果患者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精神萎靡等肾阳虚的症状,则可能选用右归丸加减,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对于肝郁气滞、情志不畅的患者,逍遥散加减可以起到疏肝解郁、理气调经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自行用药。
其次是针灸疗法。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的目的。
对于更年期女性常见的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针灸可以选取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等穴位进行治疗。
此外,艾灸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对于阳虚怕冷、宫寒腹痛的更年期女性,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温阳散寒、补虚扶正。
食疗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症状的重要手段之一。
更年期女性在饮食上应注意营养均衡,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
比如,百合、莲子、银耳、山药、枸杞、黑豆、黑芝麻等。
以下为大家推荐几款简单易做的食疗方:1、百合莲子粥:将百合、莲子、大米一起煮粥,具有养心安神、滋阴润燥的功效。
2、枸杞山药排骨汤:枸杞、山药、排骨一起炖汤,可补肾益精、健脾养胃。
3、黑豆芝麻糊:黑豆、黑芝麻炒熟后磨成粉,用开水冲服,有滋补肝肾、乌发养颜的作用。
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的中医药方案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一个特殊而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女性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给生活带来诸多困扰。
中医药在改善女性更年期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广大更年期女性带来了希望。
更年期女性常见的症状包括潮热多汗、失眠多梦、情绪波动、月经紊乱、腰酸背痛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对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更年期症状的出现主要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衰,天癸渐竭,导致冲任二脉空虚,从而出现各种更年期症状。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肝气郁结或肝阳上亢的情况,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易怒等。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气虚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和四肢,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针对这些病因病机,中医药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案。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例如,六味地黄丸是滋补肾阴的经典方剂,对于肾阴虚引起的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知柏地黄丸则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知母、黄柏,增强了清热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者。
左归丸侧重于滋补肾阴填精,适用于真阴不足之证。
对于肾阳虚者,右归丸具有温补肾阳、填精益髓的功效。
逍遥丸是疏肝解郁的常用方剂,能改善肝气郁结所致的情绪低落、胸闷胁胀等症状。
更年安片则是专门针对更年期综合征研制的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除烦安神的作用。
除了口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特色的外治法。
艾灸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肾俞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调理气血。
针刺疗法也有一定的效果,选取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穴位,能够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
食疗在改善更年期症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多食用一些具有补肾、疏肝、健脾作用的食物。
如黑豆、黑芝麻、核桃等具有补肾益精的作用;玫瑰花、佛手等泡茶饮用,能疏肝理气;山药、薏米、芡实等有助于健脾祛湿。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更年期是指女性身体逐渐进入停经期的过渡期,通常发生在45岁至55岁之间。
在这一时期,女性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包括潮热、盗汗、情绪波动、失眠等症状。
中医学认为,更年期是女性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导致的问题。
而中医药学在治疗更年期症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秘方。
一、中药调理中医药学注重通过草药的治疗来调理身体,从而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
以下是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常用的几种中药秘方。
1. 黄精糕:黄精、银耳、红枣、蜂蜜等食材制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
每日食用一块,可缓解更年期出汗、心慌等症状。
2. 酸枣仁汤:由酸枣仁、杜仲、川芎、熟地等药材煎煮而成。
该汤能够活血祛瘀、养阴润燥,对更年期出血不调、头晕目眩有良好的疗效。
3. 当归煮鸡蛋:将鸡蛋煮熟后去壳,加入当归、川芎、白芍等草药,再次煮熟。
此秘方能够补血养血、调理月经不调等更年期症状。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更年期症状的治疗。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针灸疗法。
1. 鱼腰针:选择在大椎、百会等穴位上使用鱼腰针进行刺激。
该疗法能够缓解更年期潮热、盗汗等症状。
2. 耳穴贴压:针对不同的更年期症状,可以选择贴压不同的耳穴,如内分泌穴、心脏穴等。
通过刺激耳穴,改善更年期心慌、情绪波动等问题。
3. 经典穴位按摩:按摩足三里、关元等经典穴位,有助于舒缓更年期失眠、情绪不稳等症状。
三、饮食调养中医学非常注重饮食对身体的调理作用。
以下是更年期症状的饮食调养秘方。
1. 多吃富含植物雌激素的食物,如豆类、黑芝麻、花生等,有助于缓解更年期潮热、心悸等症状。
2. 多吃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花生油、杏仁、葵花籽等,可减轻更年期皮肤干燥、维持皮肤弹性。
3. 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烟酒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会加重更年期症状。
中医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方法多种多样,上述所提到的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实际治疗中,根据个体身体特征和症状表现,中医医生还会进一步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如何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女性从中年期向老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段,一般出现在45—55岁之间。
在这一时期,由于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或丧失,体内雌激素的水平可明显下降,从而使其出现一系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的病理变化。
这种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就叫做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以善怒易哭、烘热汗出、五心烦热、眩晕耳鸣、健忘、心悸不眠、月经紊乱、关节疼痛等为主。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属于“百合病”、“脏躁”、“郁证”等病症的范畴。
主要由年老肾气虚衰、脏腑经络失养、气血阴阳失衡等原因所致,与心、肝、肾的功能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施治:1.肝郁胆虚型更年期综合征:该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情绪抑郁、经常叹息、心悸胆怯、易恐善惊、坐卧不宁、胸胁和乳房胀痛、月经紊乱、舌质红、苔薄、脉弦细。
治疗该型更年期综合征应坚持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原则,可选用柴胡疏肝散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柴胡、枳壳、香附、炙甘草、川芎各9克,白芍12克。
茯神15克,远志5克,菖蒲6克,龙齿30克。
将上药用水煎煮(龙齿应先煎20分钟)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分3次服下。
患者易恐善惊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淮小麦、磁石各30克。
磁石应先煎20分钟。
患者月经紊乱的症状若较重,可在此方中加入当归9克,益母草、菟丝子各15克。
2、肾亏肝旺型更年期综合征:该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急躁易怒、心悸失眠、月经紊乱、腰腿酸软、舌质红、苔薄黄、脉细弦数。
治疗该型更年期综合征应坚持滋阴益肾、平肝潜阳的原则,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合天麻钩藤饮加减。
其方药组成是:知母、黄柏、山茱萸、丹皮、天麻各9克,钩藤、生地各15克,石决明、珍珠母各30克,泽泻、桑寄生、杜仲各12克。
将上药用水煎煮(石决明应先煎,钩藤应后下)后去渣取汁,可每日服一剂。
分3次服下。
患者若有月经量多、迁延不净的症状,可在此方中加入天冬15克,阿胶9克。
中医偏方验方治更年期综合征1.疾病综述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在更年期内由于生理功能变化而出现的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减退。
中年进入老年阶段的过渡期被称为更年期。
一般女性在45~55岁,男性在55~65岁。
更年期综合征的初期呈现为阵发性面部发红、盗汗、心悸、失眠、情绪烦躁不稳、易激怒以及疲倦乏力等症状。
其中女性的更年期表现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直至功能丧失,而生殖器官开始从萎缩向衰退过渡。
最明显的标志是月经的终止,这个过程往往会持续数年,是循序渐进地完成的。
而男性则体现在阳痿、性欲冷淡等。
在中医学理论当中,更年期综合征是由天癸将竭、肾气渐衰、冲任空虚亏损、气血津液损虚不足引起的,从而导致脏腑失于濡润滋养,素体的阴阳失于平衡,造成诸多更年期的症状。
2.民间验方⑴远志加白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如果保养不好的话,就会容易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耳鸣、腰背酸痛、下痢便秘、恶心、疲劳等症状,而且,具体表现还会因人而异。
西方国家多采用注射雌性激素来维持自主神经功能的安定,有时也用雄性激素来治疗,但是,这样做的副作用很大。
有位郭女士患了更年期综合征后,采用的是传统中医的偏方,效果不错。
这种方法不但没有副作用带来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能激活身体机能,达到滋补保健的功效:远志、白术、仙灵脾、茯苓、仙茅、柴胡、白芍药、人参、茯神、甘草、酸枣仁各2钱,生地黄、党参、黄芪、胡桃肉、浮小麦各3钱,当归、龙眼肉各1钱半,薄荷5分,红枣6枚,把药材用一碗水煎熬成汤药,剂量达到1碗半为度,连服3天,停2天再服用2天即可。
⑵豆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李大婶今年快50了,近一段时间,在单位吃饭,她几乎每天都点一道豆腐菜,但是她原本并不爱吃豆腐,怎么就一下子这么喜欢吃豆腐菜了呢?李大婶自己为大家揭开了这个谜底。
原来最近她感到自己有不适症状,但又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了,就是心烦意乱,虚火少寐。
到医院一咨询才知道,是早期的更年期综合征。
医生建议她补充些雌性激素,但她又觉得吃药会有副作用,况且现在她的症状还不算严重,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食补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就是多吃豆腐。
中医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秘诀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往往会面临更年期综合征的困扰。
这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可能发生较大变化的阶段,给女性的生活带来诸多不适。
而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方面有着独特的秘诀和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女性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常见的症状包括潮热、盗汗、失眠、烦躁、焦虑、抑郁、关节疼痛、月经紊乱等。
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亏虚,天癸渐竭,冲任二脉虚衰,导致阴阳失衡。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在更年期,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这与肝气郁结、肝火上亢等有关。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不能濡养脏腑和心神。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呢?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症状和体质,中医会开具相应的方剂。
比如,如果是肾阴虚为主,可能会用到六味地黄丸加减,以滋阴补肾;如果是肾阳虚为主,则可能使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来温补肾阳。
对于肝郁气滞的患者,逍遥散是常用的方剂,以疏肝解郁。
在用药过程中,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精准用药。
针灸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关元、气海、肾俞、肝俞、足三里等,可以调节脏腑功能,平衡阴阳,改善气血循环,缓解各种症状。
艾灸则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的作用,对于虚寒体质的更年期女性尤为适宜。
除了中药和针灸,食疗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饮食方面,更年期女性应多吃一些具有滋阴补肾、疏肝理气、健脾养血作用的食物。
比如,黑豆、黑芝麻、枸杞、百合、山药、红枣等。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中医如何从整体角度调理女性更年期女性更年期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通常伴随着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
中医以其独特的整体观念和调理方法,为更年期女性提供了有效的健康解决方案。
中医认为,更年期的出现是由于女性体内的肾气渐衰,天癸将竭,冲任二脉虚损,精血不足,导致阴阳失衡。
从整体角度来看,更年期的调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脏腑功能、气血运行、情志状态等。
首先,在脏腑调理方面,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和生长发育。
更年期女性肾气不足,容易出现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健忘等症状。
因此,补肾是关键。
中医常采用熟地、山药、山茱萸等药物来滋补肾阴;用杜仲、巴戟天、仙灵脾等温补肾阳。
同时,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更年期女性情绪波动较大,与肝气不舒有关。
可以使用柴胡、白芍、郁金等疏肝理气的药物,帮助缓解情绪问题。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调理脾胃有助于保证气血的充足供应,常用的药物有白术、茯苓、党参等。
其次,气血的调理也至关重要。
气血不足会导致面色苍白、乏力、心慌等症状。
中医会通过食疗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来补充气血。
比如,食用红枣、桂圆、黑芝麻等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
在药物方面,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是常用的养血方剂。
如果有血瘀的情况,还会加入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药物,以促进气血的畅通运行。
再者,情志的调节对于更年期女性的健康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强调情志与健康的密切关系,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
在这个特殊时期,女性可能会因为身体的变化和生活的压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中医通过心理疏导、针灸、按摩等方法来帮助舒缓情绪。
例如,按摩太冲穴可以疏解肝气,缓解烦躁易怒的情绪;按摩内关穴有助于宁心安神,减轻心慌、失眠等症状。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中医调理更年期的重要环节。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和调整内分泌。
适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流通。
在饮食上,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持饮食的均衡和清淡。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精选)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年期综合症逐渐成为困扰女性健康的重要问题。
传统中医辨证治疗一直被视为是一种有效且综合的方法来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状。
本文将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优势,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的优势在于综合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传统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即通过细致观察和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方面的信息,以找出患者体内存在的失衡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和观察,准确诊断出病因和病机,为针对性治疗提供了基础。
在中医理论中,更年期综合症属于“肝肾不足、湿热内蕴”等分类中的一种。
根据此理论,医生会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出现潮热和心烦的患者,中医可能会采用清热解毒的草药;对于出现失眠和心悸的患者,中医可能会采用安神补肾的方法。
在中医辨证治疗中,针灸、中药和推拿被广泛用于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状。
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进而促进气血的畅通。
很多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状,如潮热、出汗和情绪波动等。
中药在中医辨证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中医常用的一些中药,如黄芪、当归和枸杞子等,被认为具有调节内分泌、养血补肾、缓解症状的作用。
这些中药可以单独使用或者配合使用,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不同的证型来确定具体的用药方案。
此外,推拿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按摩和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激素水平和缓解肌肉紧张。
推拿可以用来缓解更年期综合症状,如头痛、颈部不适和关节疼痛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需要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虽然中医治疗方法相对安全且无明显副作用,但个别人群可能存在不可逆转的生理变化,故治疗前建议先进行全面的中医体质辨识和详细的病因分析。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治疗更年期综合症具有诊断准确、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且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在中医学亦有称“经断前后诸证”。
多因妇女将届经断之年,先天肾气渐衰,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将竭,导致机体阴阳失稀,或肾阴不足,阳失潜藏;或肾阳虚衰,经脉失于温养而出现一系列脏腑功能紊乱的症候。
症见月经不调,颜面潮红,烦躁易怒或忧郁,头晕耳鸣,口干便燥等,为肾阴虚证;若症见月经不调,面白神疲,畏寒肢冷,腰脊酸痛,阴部重坠,纳呆便溏,为肾阳虚症;若月经不调,兼见颧红面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头晕心悸、血压升高等,为肾阴阳俱虚;此外尚有心肾两虚者等。
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征是肾气不足,天癸衰少,以至阴阳平衡失调造成。
因此在治疗时,以补肾气、调整阴阳为主要方法。
具体用药时又要注意,清热不宜过于苦寒,祛寒不宜过于辛热,更不要随便用攻伐的药物。
一、病因病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
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肝肾阴亏素体阴虚或失血耗液,房劳多产,致肾气虚衰,精血不足,肾精无力化血,肝血来源不足,水不涵木,导致肝肾阴虚。
心肾不交由于肝肾亏虚,肾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心火过旺不能下降于肾,出现心肾不交,神失所养而见此证。
气滞血瘀多因心胸狭窄,心情不畅,恼怒抑郁,导致肝气郁结或气机不调,气滞血瘀,进而出现肝血瘀结的各种病理现象。
脾肾阳衰素体阳虚或久病及肾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阳,肾阳不足而不能温煦脾阳,则出现脾肾阳虚之证。
二、辨证分型临床辨证时,主要辨别脏腑虚实,抓住肾气虚衰这一共性,同时辨明兼证分别证型。
现根据现代各家辨证意见归纳为以下五型:1.肝肾阴虚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
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更年期综合征(以下简称“本指南”)是在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更年期综合征》(标准号:ZYYXH/T 218-2012)基础上,结合近年来的海内外临床研究证据,进行证据分级和意见推荐,经过专家讨论,而形成更年期综合征的国际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本指南的起草程序遵守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国际组织标准管理办法》和SCM 0001-2009《标准制定和发布工作规范》。
本指南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发布,版权归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所有。
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更年期综合征的术语与定义、诊断、辨证和治疗等内容。
本指南适用于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防治,可供中医妇科医师、护理人员及患者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的一系列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
注1)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期综合征”。
注2)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亦称“绝经前后诸证”。
4 诊断4.1 诊断要点4.1.1 病史40~60岁的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或停闭,或有手术切除双侧卵巢及其他因素损伤双侧卵巢功能病史。
4.1.2 症状4.1.2.1 月经改变月经紊乱,如月经先期,量多或少,经期延长,崩漏,或月经后期,闭经。
4.1.2.2 血管舒缩症状烘热汗出,眩晕,心悸等。
4.1.2.3 精神神经症状烦躁易怒,情绪抑郁,失眠多梦,健忘多疑等。
4.1.2.4 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绝经后期可出现尿频尿急或尿失禁,阴道干涩,灼热,阴痒,性交疼痛,易反复发作膀胱炎。
4.1.2.5 皮肤症状皮肤干燥,瘙痒,感觉异常,或有蚁行感。
4.1.2.6 骨、关节肌肉症状绝经后期可出现肌肉、关节疼痛,腰背、足跟酸痛,易骨折等。
更年期综合征的辨证施护【关键词】更年期综合征;护理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6.28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1450-01更年期是妇女从性成熟期(生育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它是人体变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妇女全身(皮肤、黏膜、骨骼、内脏、肌肉、血管、神经等)有400多个部位的组织和器官存在有雌激素受体,妇女进入40岁以后,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和激素分泌水平下降,以致这些组织或器官发生退行性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代谢障碍,从而出现潮热、出汗、烦躁易怒,性格改变等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
大多数人症状很轻,都能平安渡过。
但有少数人症状多而集中,要经过2-3年才能逐渐康复,个别人可更长,直接影响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出现家庭不和。
在此期间,给予适当的身心调护,对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其身心健康及帮助患者渡过更年期具有较大的意义。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病历17例,年龄45-53岁。
1.2 中医分型肝肾阴虚9例,脾肾阳虚8例。
2 辩证施护2.1 安排清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培养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陶冶性情。
2.2 烦躁易怒,头晕,烘热火升者,采取各种方式做好精神护理,劝阻勿情绪激动,帮助其取得社会和家庭成员的同情、理解和体谅。
2.3 出现自汗、盗汗时,衣被要适度,勿过暖过厚,汗后要避风,防受凉感冒。
可用浮小麦100-150克、大红枣10枚,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以利敛汗补阴,养心润燥。
2.4 口干烦渴者,可用鲜芦根、鲜茅根各60克煎汤代茶饮,以利生津止渴。
2.5 烦躁不寐,予酸枣仁粉3克、黄连粉1.5克,睡前服,以利清心安神。
2.6 血压不稳定,头晕不适者,可服杞菊地黄丸口服液1支,1日2次。
2.7 肝肾阴虚者,饮食宜清淡,少油。
可选淡菜、海带、百合、蛙肉、银耳等养阴清热食品。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涤痰开窍、化瘀安神法治愈更年期综合征病案:黄某,女,53岁。
初诊:1989年4月3日。
主诉及病史:心悸胸闷、惊骇不宁半年。
患者形体丰腴,心悸怵惕,胸宇郁闷已达半年。
心电图反复检查无异常。
时或惊骇不宁,烦躁欲哭,状若痫证。
夜来不寐,梦事纷纭,咽中梗似炙脔,中脘痛或左或右,走注不定。
诊查:B超检查:肝、胆、脾正常。
脉细苔腻,舌质瘀紫隐约。
绝经于1988年11月。
辨证:肥人多痰多湿,肝气怫郁,气滞血瘀。
痰瘀交阻,蒙蔽心神。
治法:涤痰开窍,化瘀安神。
处方:石菖蒲10g 丹参30g 青龙齿15g 朱衣茯苓、茯神各15g 磁石30g(先煎)炙远志6g 胆南星10g 清炙草5g 红枣10枚柏子仁、枣仁各12g 赤芍、白芍各10g 陈皮10g 淮小麦30g制香附6g 8剂二诊:4月12日。
药后诸恙俱减,原方再进8剂。
三诊:4月21日。
诸恙减而未平,效不更张,守方以竣全功。
1原方8剂。
尽剂诸恙告瘳。
按语周老用药,往往在初诊时经深思熟虑,拟订一方,眼光到处,丝丝入扣,药后如熨帖无忒,复诊则守服不辍,以平为期。
清·曹仁伯在《琉球百问》中尝云:“凡看病须要格分寸,谅病之分寸而定药之分寸,格成一方,看去增减一味不得。
”本案可窥老中医的守治工夫。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3集,P234,周贤良医案。
周贤良,男,1918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县人。
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专家。
周老从医六十余年,曾于23岁跟随当地老中医学习,并在乡下行医。
解放后又到南通专区进修班学习中医。
继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前身)。
毕业后回南通市海门县中医院工作。
周老学宗经典,兼取众长,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内科疑难病证颇有研究,闻名于省内外。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