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新文化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72.00 KB
- 文档页数:1
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教案标题:第9课新文化运动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意义;2. 掌握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主要内容;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2.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教学PPT;3. 学生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新文化运动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们对新文化运动有了解吗?你们觉得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和主要内容;2. 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3. 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促进。
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进行研究;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整理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3. 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自己研究的代表人物。
四、整合讨论(15分钟)1. 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介绍;2. 学生就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影响展开讨论;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意义?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文化运动;2. 要求学生写下自己对新文化运动的思考和感悟。
六、总结归纳(5分钟)1. 教师对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性进行总结;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扬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设备、小组讨论和整合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通过讨论和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及时进行引导和激励,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新世纪教育网 最新、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
1 基础练习
1.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阿Q 正传》的电视剧,这个故事的原作者是 ( )
A .陈独秀
B .胡适
C .鲁迅
D .李大钊
2.假如你是20世纪初北京的一位青年学生,你能读到的杂志是 ( )
A .《新青年》
B .《读者》
C .《青年文摘》
D .《世界博览》
3.马克思主义思想是我党的指导思想之一,你知道最早在中国传播这一思想是什么运动 ( )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4.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旧思潮处于激烈的交锋之中,你知道旧思潮指什么 ( )
A .变法思想
B .革命思想
C .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想
5.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发展科学是当前我国发展的需要,也是近代史上无数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请问明确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运动是 ( )
A .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辛亥革命
6.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我们要解放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新文化运动时最主要思想是 ( )
A .民主和科学
B .革命共和
C .民主立宪
D .共产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新青年》以其犀利的文笔和饱满的斗志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强烈反映,陈独秀也以期首倡之功而成为中国思想界叱咤风云的人物。
(1)《新青年》创办后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什么运动?
(2)该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什么?
(3)你还能举出这一时期的两位文学先驱吗?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1.C 2.A 3.C 4.C 5.C 6.A
7.(1)新文化运动。
(2)民主和科学。
(3)鲁迅、李大钊。
(4)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