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课堂实录及评价

万邦中学:张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分步品味,桃源之“美”,桃源之“奇”;深入研讨陶渊明虚构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学生书写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春日里纷纷飘落的桃花,洋溢着几许浪漫,安乐祥和的生活,令人无限向往,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走进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中,去寻觅那桃源的芳踪。

二、温故知新

师:提问解释加点词语含义

生:甚异.之,对……感到诧异欲穷.其林,尽头具.答之,详细桑竹之属.,类便扶.向路,沿、顺着及.郡下,到寻.向所志,寻找处处志.之,做标记

寻.病终,随即、不久寻向所志.,标记

三、熟读课文,创造性的复述。

教师提醒学生:

(1)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并插进一些话,使整个故事连贯起来。

(2)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像,合理补充一些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丰腴。

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其他同学点评。

四、整体感知文意

师:桃花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桃花源是个怎样的地方?请用词语加以概括。

生:思考并交流。明确:美丽、神奇

五、品味课文领悟内涵

1.寻美

师:让我们共同踏着桃花的芬芳,去寻觅桃花源的美,桃花源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有所体现呢?

生:一二自然段

师:请全体学生齐读

生:齐读

师:请根据图片寻找相应的语句

生:争相回答

明确: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秀丽)

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

桃花源: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土地平坦如砥,一望无垠,就像是一块偌大的毡子……

屋舍排列得整整齐齐,炊烟袅袅升起……

田地肥沃,庄稼茁壮生长;池水清澈,鱼儿悠然自乐……

桑竹青翠茂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和平安宁)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将田地划成整齐的方块,像一个巨大的棋盘……

村落中传来鸡鸣狗叫的声音,奏响了田园的美妙乐音,久久地回荡……

师:桃花源的景美如诗,如一首首描绘田园风光的小诗,令人沉醉。

师:桃花源景色美的令人陶醉,这其中人的精神面貌又美在何处?

生:明确:①其中往来中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平等民主、勤劳)

没有贫富贵贱,没有地位高低,男人女人耕种劳作忙得不亦乐乎,但他们没有怨言,积极参加劳动,只

有公心毫无私心。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自由快乐、尊老爱幼)

老有所养,丰衣足食。小孩安乐,无忧无虑。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热情好客)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桃源人热情好客。

师:桃花源人美如画,展现了一幅幅饱含人间温情的生活画卷,令人温暖。

师:如诗如画般的桃花源真的存在吗?那作者为什么要虚构这样一个理想的境界呢?

生:不存在向往美好生活批判现实社会反映人民愿望寄托政治理想

师:陶渊明心中理想的“世外桃源”,令我们心驰神往。同学们,你们的心中定有个属于自己的理想的“世外桃源”,不妨用你们生花的妙笔描绘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

生: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尽情的描写并积极展示佳作。

2.探“奇”

师:桃花源的美丽欢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生:讨论,交流。

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且形状奇特,“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人奇。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太守竟然“寻向所志,不复得路”,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生:全班齐读课文,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

六、课堂小结

为了追求光明和理想,我们的祖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当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试问: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公地下有知,不知将欣喜为何如?

21世纪的今天,同学们更要志存高远,向着理想勇往直前。

七.布置作业:

探讨课后习题

八、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景色美寄托政治理想

反映人们愿望

美向往美好生活

批判黑暗社会

人情美

奇人奇增添神秘色彩

踪奇

教学评价:

1、导语设计渲染了美丽、神奇又带有几许浪漫气息的情景,激发学生寻觅桃源芳踪的兴趣。

2、环节设置较为紧凑,注重过度语的使用,环节之间的间接流畅自然。

3、将听、说、读、写综合练习得以体现,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4、教学层次分明,能够由表层的“美”,深入挖掘作者虚构“美”的深层目的。

5、此次教学问题设置范围狭窄,不免有些牵制学生思维的倾向。

6、教学内容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结尾时的练笔时间不够充裕,显得有些仓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