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经济法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94.50 KB
- 文档页数:11
第5章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经济法主体作为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参与者,它们具有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这些
权利、义务和责任是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重要因素。
首先,商业主体有权参与和从事各种市场活动,享有自由经营的权利。
在商业行为中,它们不受任何限制,可以从事自己所认为有利可图的经营活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
司法》,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有权参与市场竞争,从事贸易、募集资金、招
投标、生产、加工和服务等经营活动。
其次,商业主体有职责义务。
比如,《商业法》规定,商业主体必须遵守依法经营的
原则,是履行财务义务的主体,必须遵守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原则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
此外,它们还必须遵守环境保护、企业部门报告及义务责任强制性要求等法律法规,
违反上述规定会要支付责任。
此外,商业主体还有责任。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一般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履行
保护消费者的法定责任,保证出售的产品质量以及担负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履行保护
股东权益的职责,股东要有信息披露的义务,以及把握股份派发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
国企业法》对企业行为也有细则规定,企业必须保护劳动者、物资,主动接受和执行行政
监督。
总之,经济法主体在参与和从事经济活动时,具有一系列权利义务和责任,应当依照
规定履行职责,而且也要主动表现负责任和尊重法律的担当。
第五章经济法上的责任与奖励第一节经济法上的责任第二节经济法上的奖励第一节经济法上的责任一、概念问题“责任”一词具有不同含义,一指一种角色义务(即份内应做的事,如岗位责任、职责)或对特定事项的促成、主张义务(如担保责任、举证责任),此即积极责任;二指因没有履行相应的义务所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此即消极责任。
作为法律上的责任,多从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即所谓“责任者,不履行义务在法律上所处之状态也。
”它是由于故意违反或疏于履行法定的第一性义务而派生出来的第二性义务。
经济法上的责任,即经济法责任,指的是行为人违反经济法上规定的义务所应当承担的法定强制性的不利后果。
其要义有三:(1)行为人违反了经济法规定的义务,这是其承担责任的前提。
(2)经济法责任表示的是对行为人的一种否定性评价或应由其承担的不利后果。
(3)经济法责任具有法定强制力予以保障,致使行为人受到追究和制裁。
这种强制力可以是国家强制力,也可以是与国家强制力有着等同作用的社会强制。
二、经济法上的责任类型与经济法调整方法相联系,经济法责任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它并不象民、行、刑等部门法责任制度那样只限于单一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而是表现为多种责任形式的统一和组合。
有人将经济法责任归结为单一的“经济责任”,这极不妥当。
根据法律责任的基本归纳,对于经济法责任可作以下分类:(一)经济法上的私法责任和公法责任这是根据行为人所违反法律的公私法属性来划分的。
经济法兼具公私法属性,但以公法性质为主,因而在其责任制度上也表现出公法责任与私法责任并存,总体上则又以公法责任为主。
然而公法责任和私法责任的划分主要来源于传统,是依据典型的公、私法部门确定的,这已约定俗成而固化下来,再无必要拒绝接受或是曲解、异化。
私法责任主要指民事责任,具体包括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形式。
公法责任主要指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诉讼责任、国家赔偿责任和违宪责任。
第五章 合同法律制度本章叙述了合同的订立到合同的履行的全过程,概念较多,难度较大,实用性很强,历年考试分值都比较高,是重要的一章。
本章几乎每年都有主观题出现,所以要加强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而且本章的综合题很可能会与其他章的内容结合出题,要注意结合应用。
2013年本章教材有一些局部调整,并根据最新的法律规定做了一些实质性修改。
第一节 合同法律制度概述一、合同的概念和分类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对合同做如下分类:1.以法律、法规是否对其名称做出明确规定为标准,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2.按照除双方意思表示一致外,是否尚需交付标的物才能成立为标准,分为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
3.按照法律、法规是否要求具备特定形式和手续为标准,分为要式合同和不要式合同。
4.按照双方是否互负给付义务为标准,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
5.按照当事人权利的获得是否支付代价为标准,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6.以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
二、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一)合同法的调整范围合同法,即有关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商品交换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合同法调整的范围包括:(1)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关系。
(2)法人、其他组织之间的经济合同关系,同时还包括自然人之间的买卖、租赁、借贷、赠与等合同关系。
(3)在政府机关参与的合同中,政府机关作为平等的主体与对方签订合同时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4)其他法律对合同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合同法》总则的规定。
2.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不属于《合同法》调整的范围。
【相关考点】依据《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例题·单选题】下列合同中,不属于我国《合同法》调整范围的是( )。
经济法课程内容第一章经济法总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第二节经济法的主体第三节经济法主体的行为第四节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第五节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第二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公司的登记管理第三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第四节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第五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第六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发行和转让第七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第八节公司债券第九节公司财务、会计第十节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第十一节公司解散和清算第十二节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第三章其他主体法律制度第一节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第二节合伙企业法律制度第三节外商投资企业法律制度第四章合同法律制度第一节合同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合同的订立第三节合同的效力第四节合同的履行第五节合同的担保第六节合同的变更和转让第七节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第八节违约责任第九节具体合同第五章增值税和消费税法律制度第一节增值税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增值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第三节消费税法律制度概述第四节消费税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第六章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第一节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额第四节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第五节企业所得税的源泉扣缴第六节企业所得税的特别纳税调整第七节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第七章证券法律制度第一节证券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证券发行第三节证券交易第四节上市公司的收购第五节违反证券法的法律责任第八章相关法律制度第一节企业国有资产法律制度第二节外汇管理法律制度第三节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第四节价格法律制度第五节财政监督和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法律制度。
社会成员经济法权利汇报人:2023-12-12•经济法权利概述•劳动者的经济法权利•消费者的经济法权利目录•经营者的经济法义务•经济法权利的保障措施01经济法权利概述定义与特征经济法权利是指社会成员在国家干预经济过程中所享有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经济法主体依法从事一定经济活动并取得相应成果时所享有的各种权能的集合。
特征经济法权利具有社会性、经济性和法定性,它通常与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法律需求。
包括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是经济法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财产权是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应当享有的权利,包括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等。
消费者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是经济法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人身权是经济法主体在市场竞争中应当享有的权利,包括公平竞争权、反不正当竞争权等。
竞争权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包括就业权、工资权、休息权等。
劳动权0201030405经济法权利的类型经济法权利的保障有利于维护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保障社会成员基本权利经济法权利的设定和保护有利于规范国家干预经济行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规范国家干预经济行为经济法权利的保障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维护市场秩序经济法权利的保障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经济法权利的重要性02劳动者的经济法权利劳动者有权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竞争工作岗位,不受歧视或排斥。
劳动者有权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获得合同约定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
劳动者有权利参与劳动,并获得与其劳动相应的报酬和奖励。
劳动者有权获得与其劳动付出相对应的合理工资报酬。
劳动者有权获得加班加点工资、津贴、奖金等额外报酬。
劳动者有权获得最低工资保障,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劳动者有权获得法定的休息和休假时间,以保障其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