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经济法基础知识.讲述
- 格式:ppt
- 大小:3.27 MB
- 文档页数:53
第一章总论2024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考点无变化一、法律基础法律基础的主要内容分为五个部分法的本质和特征法的分类和渊源法的效力范围法的效力冲突及其解决方式法律关系(一)法的本质和特征1.法和法律的概念(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2)狭义上的法律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广义上的法律则指法的整体,即“法”。
2.法的本质(1)法是统治阶级(在社会主义国家指的是全体人民)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
[记住记住是整体整体!!而不是个别,更不是每一个成员的意志的简单相加](3)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是社会客观需要的反映。
(4)我国的法是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体现的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法的特征(1)国家意志性:国家制定或认可.(2)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规范性: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法具有利益导向性.(4)明确公开性和普遍约束性:法具有明确的内容,能够让人预知到一定行为的法律后果(可预测性)。
【就比如酒驾,基本上每个开车的人都知道酒驾被抓到了会受到处罚】(二)法的分类和渊源1.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2.法的渊源法的渊源也称为法的形式,是指法的具体的表象形态,即法是有何种国家机关,依照什么方式或者程序创制出来的,并表现为何种形式、具体有何种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我国法的渊源(1)宪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
(2)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命名特征为"xx法律"。
(3)法规:法规又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其命名特征为"xx条例";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其命名特征为"地名+xx条列"。
经济法基础的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经济法基础》①基本定义:经济法基础就是讲一些经济活动中基本的法律规则的知识。
就像游戏得有规则一样,咱们在经济这个大游戏里,就得按经济法基础的规则来办事,要不然就乱套了。
它管的事儿很多,像市场主体的设立与经营、合同的订立和履行、税收征收那些事儿。
②重要程度:在学科中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如果你以后想搞经济方面的工作,那不懂经济法基础就像盲人摸象。
比如说你去做个小买卖,你得知道签合同要遵守啥规则吧,不然被人坑了都不知道。
在整个法学体系里,它是基础中的基础,连接着经济学和法学这两架马车。
③前置知识:说实话,只要你有基本的生活常识和语文的阅读能力就差不多能开始入门了。
就是能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能读懂条文说的是啥。
当然,要是你有点数学功底更好,有些地方涉及到算账啥的。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场景可太多了。
就比如你去租房子签个合同,这就是个经济法律关系,你得知道自己有啥权利义务,要是房东不按合同来,你可以拿相关法律知识保护自己。
开个小公司的话,知道公司设立的法律规定,纳税的规矩等等都是必须的。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经济法这个大的学科体系里,经济法基础就像树根,支撑起整个关于经济活动法律规范的大树。
像什么企业法、税法、合同法等都是树枝树叶。
②关联知识:和民法有很多联系。
比如说合同这一块,既会出现在民法里规范日常生活的合同,也会在经济法基础里规范经济活动中的合同。
还和行政法也有关系,像政府对一些企业的监管啥的,这里面规则的制定和实行就交织着经济法基础与行政法的内容。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各种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得掌握住,像税收法定原则这些。
难点:有的法律条文很抽象,不好理解。
比如说关于一些复杂金融交易相关的法律规定。
而且不同的经济法律规则之间有时候会有一些交叉的地方,分清楚这些交叉之处就比较头疼。
关键在于多对比、多做实际案例的分析有助于理解。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非常重要。
像在会计初级职称考试里它占一半的分数呢。
第⼀节法的基本知识(了解)⼀、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执政阶级意志和社会公正价值⽬标,并由国家政权强制⼒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和。
⼆、法的特征1法是由专门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或认可的,在我国,制定是⽴法的主要⽅式。
2、法具有普遍约束⼒,3、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基本内容的社会规范。
4、法是由国家政权强制⼒保证其实施的。
三、法的渊源法,是⼀个综合的抽象的概念,法的表现形式,即是法的渊源。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主要由以下⼏种:1、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称母法。
宪法具有的法律效⼒,其他法的表现形式,不得以其相抵触。
宪法“全国⼈⼤”制定。
2、法律。
其中⼜分为基本法律和其他法律。
基本法律由全国⼈⼤制定。
其他法律,由全国⼈⼤常委制定。
3、⾏政法规。
⾏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的规范性⽂件。
4、地⽅性法规。
5、民族⾃治地⽅条例和单⾏条例。
6、⾏政规章。
⾏政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政规章。
7、特别⾏政区法律。
四、我国的法律体系:法律的调整对象是划分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的标准。
法律的调整原则和⽅法,也是划分法律部门的重要标准。
第⼆节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了解)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参与、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中发⽣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以“社会本位”为基本特征,以追求社会经济利益的均衡协调发展为根本宗旨。
法律是以⼀定的社会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调整以下社会经济关系:1、国民收⼊分配关系,(⼯资关系由劳动法调整)。
2、国有财产关系3、宏观经济调控关系4、市场竞争关系⼆、经济法的原则(了解)(⼀)、国家⼲预与市场⾃由相统⼀的原则(⼆)社会利益优先原则(三)、权⼒制衡原则(四)严格责任制原则。
三、经济法学科体系经济法学科体系,是出于经济法的研究和教学及其对象所需,有学者按照实际需要各⾃安排的研究和教学内容体系。
四、经济法律关系(⼀)经济法律关系,是指由经济法所确认和保护的、具有直接经济内容的、由国家政权强制⼒予以保障的权利义务关系。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辅导《经济法基础》第一章第一节讲义1法律基础一、法和法律(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与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要点:(1)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解析】法不是超阶级的产物,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都能体现为法,法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而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2)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①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国家意志性;②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强制性;③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利导性;④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规范性。
【例题·单选题】(2008年考题)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B.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D.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正确答案』B【例题·多选题】(2009年考题)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B.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C.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D.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施『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法的本质与特征。
二、法律关系(一)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包括:(二)法律关系的要素——3要素: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内容1.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法律关系,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当事人。
【要点1】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4类:公民(自然人)、机构组织、国家、外国人及外国社会组织。
【要点2】法律关系的主体有双方: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
经济法基础讲义一、导言经济法是一门关于经济活动中法律规范的学科,它研究经济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解决的各种法律规则、制度与方法二、经济法的基本概念1. 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是指对经济活动中各主体和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制度的总称。
它主要包括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基础、组织和规范法律规定。
2. 经济法的特点经济法具有以下特点:•直接服务于经济活动•具有强制性和指导性•可变性和前瞻性•具有全面性和专业性三、经济法的分类1. 宏观经济法宏观经济法是指国家对经济领域整体运行进行管理和调控的法律规范。
主要涉及国家经济制度、国民经济规划、国家财政收支、国家经济法律责任等。
2. 微观经济法微观经济法是指对经济领域中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规范的法律规定。
主要涉及市场竞争、合同法律关系、劳动就业、税收等。
3. 行政经济法行政经济法是指国家对经济组织和行政管理进行规范的法律规定。
主要涉及行政审批、市场监管、价格管理和市场秩序维护等。
4. 民商经济法民商经济法是指对民事和商事经济活动进行规范的法律规定。
主要涉及合同法、公司法以及民商事诉讼等。
四、经济法的目标经济法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维护经济秩序2.保护经济主体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发展4.保障经济安全五、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1.法治原则: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保证法律尊严。
2.公平公正原则: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3.保护优先原则:保障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4.知情权原则: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
5.动态发展原则:法律规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六、经济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的主要内容包括:1.经济法律体系2.经济法律关系3.经济法律责任4.经济法律程序5.经济法律手段七、经济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消费者权益保护:购买商品时,可以依据经济法律规定,维护自身权益。
2.劳动合同: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可以依据经济法的规定,保障自身权益。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引言小学生阶段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他们面临着许多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学业、社交和整个成长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常见的心理问题1. 学习焦虑小学生面临着大量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在面对考试和作业时。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孩子们出现学习焦虑的情况,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拖延症、失眠以及身体不适等。
学习焦虑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解决方法: -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的学习压力和困难。
- 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定期休息和娱乐。
- 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等。
2. 自尊心问题自尊心是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有些小学生可能容易受到他人的批评或嘲笑,导致自尊心受到损伤。
这种问题可能表现为孤立、退缩、自卑等。
解决方法: - 建立孩子的自信心,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感。
- 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自己擅长的活动,并为他们提供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 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帮助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和友谊。
3. 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可能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缺乏安全感等问题可能导致小学生焦虑、抑郁和行为问题。
解决方法: - 建立稳定和温馨的家庭环境,为孩子提供充满爱和关怀的氛围。
- 引导孩子在家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并寻求支持。
- 如果有需要,寻求心理咨询或专业帮助。
4. 社交困难小学生在社交方面可能面临各种困难。
群体压力、同伴关系、欺凌等问题都可能对孩子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 - 建立积极的社交技巧,例如分享、合作和尊重他人。
- 鼓励孩子参加团队活动或社区组织,提供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
- 教育孩子如何应对欺凌,学习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法律基础1、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2、法体现的不是一般的统治阶级意志,而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意志,即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①不是社会各阶级的意志;②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③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利益;④不是统治阶级每个成员个人意志的简单相加。
(多选)3、法的特征:①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②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强制性;③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具有利导性;(法具有利益导向性)④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具有规范性。
4、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的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也可以称为:民法关系、行政法关系、经济法关系。
5、法律关系的构成: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
任何一个法律关系至少要有两个主体,才能在他们之间形成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6、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①公民(自然人),如个体户、农民、合伙人等,也可参与某些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经济法律关系;②机构和组织(法人),包括三类:a国家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法机关;b各种企业事业组织;c各政党和社会团体。
③国家;④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
7、法律关系的内容: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义务:消极义务和积极义务)8、法律关系的客体:(权利客体或义务客体)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特征:能为人类所控制并对人类有价值。
9、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①物,可以是自然物,如土地、矿藏、水流、森林;也可以是人造物,如建筑、机器、各种产品;还可以是财产物品的一般价值表现形式——货币及有价证劵;②非物质财富(精神产品或精神财富),包括知识产品和道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