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旺铝 配模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7
铝合金模板的设计流程现将铝合金模板的设计分为六大块:1、墙体的设计,2、梁的设计,3、楼面板的设计,4背楞的设计,5、支撑体系的设计,6、楼梯的设计,现针对每个块进行具体的分析。
墙体的设计流程:1.1.审图1.1.1.通读墙柱图、梁结构图、平面布置图;1.1.2.查阅三张图中是否存在尺寸相互矛盾地方;1.1.3.熟悉其他非标楼层的结构变化,方便后续设计中模板通用性;1.2.图纸确认1.2.1.将图纸错误或者矛盾地方,通过正式函件发于甲方确认;1.2.2.将图纸中复杂结构或不适用于铝合金模板的结构,深化理解后,确定最后具体施工方案,以正式函件要求甲方签字盖章确认;1.3.墙体模板库建立在熟悉掌握标准层的墙体变化及楼板厚度、梁深度及结构特点后,为了节约时间及减少配模错误,专门用一定时间,单独计算出所有墙体模板长度,将所有墙体模板的规格图块建好,并以表格形式放于CAD图档中,建立好图块之后,让同组其他人员进行校对检查;墙体的长度计算规则如下:外墙:模板长度=层高-100-200内墙(无降板):模板长度=层高-板厚-150(阴角)-80(阳角+12mm )内墙(有降板):模板长度=层高-板厚-降板深度-150(阴角)-80(阳角+12mm )内墙(有梁处):模板长度=层高-梁深-150(阴角)-80(阳角+12mm )内墙(有梁、有降板处):模板长度=层高-梁深-降板深度-150(阴角)-80(阳角+12mm )阴角:阴角长度与墙板配模原则相同,不同的是最后减去的不是80,只需减去12mm即可;阳角:1、墙板下的阳角不用建图,墙板计划出来后相应宽度的墙板下就有一支相应长度的单面开孔的阳角2、墙体末端的阳角长度,只需将末端处最矮的一块墙板的长度+80mm即可;1.4.配模步骤1.4.1对楼层最外围墙体进行配模,从墙体的内侧面开始1、在内墙体拐角处,配置相应规格阴角;2、配置内墙体梁下墙板(一般梁下墙板需超出梁宽,则梁下墙板宽度=梁宽+300)3、配置内墙体空余部分模板,优先选择400宽度模板;4、待到最后一块墙板时,如若宽度小于200,尽量调配至大于等于200宽度;1.4.2对楼层外围墙体的外墙进行配模1、在外墙体的拐角处,放置阳角2、从拐角处向另一侧配模,此时注意调配模板宽度;3、优选选择400宽度板同时,遇到内墙梁处需调配相对应宽度模板,形成对称状;1.4.3对楼层内围墙体进行配模1、从内墙体梁较多的一面墙开始配模,方便后续调板;2、配模原则与外墙体相同,最后同样需要调整相关宽度;1.4.4楼层楼面板有洞口处的配模1、洞口的长和宽任一小于500时,则不考虑此洞口,按照没有洞口考虑,配模完成后再面板上放置铁盒子即可;2、洞口较大时,在洞口处向洞口方向偏出150mm宽度的板后,其他模板则按照外墙板的规格进行布置;3、洞口大并有梁时,则单独偏出的150mm宽模板不需要减去80mm的长度;1.4.5墙体配模时,需特别注意墙体内的洞口,此时该位置墙板应单独计算长度及宽度,并单独画出立面剖视图进行配模;1.5 待所有墙体模板配模完成之后,将配模图整理后放置我司专用图框中,并将结构图中定位轴线复制到该墙体平面布置图内;将所有不同截面尺寸的墙体配模剖面示意图画出,清晰的反应出墙板与楼面板、梁板具体如何连接;用MSTEEL工具,统计出布置图中的模板数量,最后制出正式的加工计划单。
铝膜配置两套模板的施工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嘿!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铝膜配置两套模板的施工工艺流程与注意事项呀!首先呢,咱们得清楚铝膜这种材料的特点。
铝膜具有强度高、重量轻、重复使用次数多等优点,这为配置两套模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施工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哎呀呀,这可马虎不得!得仔细核对施工图纸,确保尺寸和设计要求准确无误。
还要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和平整,为模板的安装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呢。
同时,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像塔吊、扳手、锤子等等。
接下来就是模板的拼装环节啦!将铝膜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拼装,注意拼接处要紧密贴合,不能有缝隙。
哇,这可需要耐心和细心哟!在拼装过程中,要使用专用的连接件将模板固定好,确保模板的稳定性。
然后呢,就是模板的安装啦。
通过塔吊将拼装好的模板吊运到指定位置,进行安装。
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呀!安装人员要系好安全带,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模板安装要垂直、平整,偏差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
当两套模板都安装完成后,就要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了。
在浇筑前,要对模板进行检查,确保模板牢固,没有松动的地方。
浇筑时,要注意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哎呀呀,这可得把控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就进入了养护阶段。
这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呢!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时间要足够,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在整个施工工艺流程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哟!比如说,模板的拆除时间要把握好,不能过早也不能过晚。
过早拆除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过晚拆除则可能导致模板与混凝土粘结,增加拆除难度。
还有呀,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模板,避免碰撞和损坏。
如果发现模板有损坏的地方,要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另外,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操作规范也非常重要呢!要进行培训和交底,确保每个施工人员都清楚施工流程和注意事项。
哇!总之,铝膜配置两套模板的施工工艺流程虽然不复杂,但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操作,注意细节,才能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铝模拼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铝模拼装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铝模拼装工作人员,包括施工方、监理方及其他相关人员。
第三条铝模拼装工作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质量、环保标准,严禁违规行为。
第四条铝模拼装管理制度由施工单位负责实施,并由监理单位进行监督。
第五条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否则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铝模拼装管理第六条铝模拼装施工前,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
第七条铝模拼装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施工标识,确保施工现场清晰可辨。
第八条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施工人员,保障施工进度。
第九条施工单位必须配备必要的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条施工单位必须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提高施工质量。
第十一条任何施工人员禁止酗酒滥用药品或其他影响工作的行为。
第十二条施工单位必须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巡查,并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第三章施工质量管理第十三条铝模拼装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
第十四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严禁擅自修改。
第十五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六条施工单位必须定期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确保施工质量。
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必须配备质量监督员,监督施工质量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工程质量保证,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九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第二十条施工单位必须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一条施工单位必须配备专业的安全员,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十二条施工单位必须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第二十三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第五章环保管理第二十四条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环境保护规定,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没有污染。
第二十五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相关环保要求进行施工,并制定环保方案。
铝合金模板规范随着建筑业的发展,铝合金模板在现代建筑工程上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不仅具有高强度、轻质、较高的抗腐蚀性等优点,同时还具有绿色环保的特点。
但是,由于铝合金模板在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材料,因此必须遵循国家的相关建筑标准,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些铝合金模板规范,从而使大家更加了解这些规范的重要性。
1.铝合金模板材料规范铝合金模板材料的选择,应考虑其材料的接头位置和钢筋的组合。
在选择材料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建筑标准的规定。
材料必须具有抗弯曲、抗压、抗拉伸、耐腐蚀等特点。
同时,若模板板面镜面光洁应按规定进行防滑处理2.铝合金模板应用规范在进行铝合金模板的施工过程中,应遵循规范操作程序。
首先,必须确保模板的有效且平整,钢筋必须满足钢筋的构造工作规范。
其次,在使用模板之前,应在其表面涂抹一层薄油膜,以方便脱模。
此外,使用时应注意避开脱模口,及时水浸模板、减缓水分的渗透,降低界面剪切力,防止模板出现开裂或破损。
3.铝合金模板构造规范为了保证铝合金模板的精度和质量,必须遵循建筑标准的模板构造规范。
在构造过程中,必须确保所有组件的精度,包括垂直度和水平度,并严格遵守计划图纸和模板制作标准。
4.铝合金模板拆卸规范铝合金模板拆卸时应注意安全和环保。
在拆卸模板时,必须先将其表面的油膜除去,然后将进行拆卸工作的零件拆开,并逐一抽出保护槽,避免对模板进行损坏。
在拆卸完毕后,应将模板放入专业的垃圾桶中,并做好分拣和处理工作。
总之,铝合金模板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
在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建筑标准,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因此,将铝合金模板规范作为施工管理的指导,是确保建筑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
铝膜拼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铝膜拼装的管理工作,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和持续改进,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铝膜拼装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铝膜拼装管理制度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员工都应严格遵守。
第四条公司将对铝膜拼装进行规范化管理,制度执行由公司主管领导统一负责。
第五条公司将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
第六条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制度的修订和完善,以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
第七条公司将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管理水平。
第八条全体员工应当认真学习和遵守本制度,自觉撤销以前的拼装管理制度。
第九条公司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检查,确保铝膜拼装工作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铝膜拼装管理制度档案,方便管理和查阅。
第二章铝膜拼装管理工作第十一条公司将制定铝膜拼装管理计划,明确拼装工作内容和实施计划。
第十二条公司将做好拼装工作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确保拼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拼装工作流程,明确拼装工作的各个环节和职责。
第十四条公司将加强对拼装工作的质量管理,确保拼装产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五条公司将加强对拼装工作的安全管理,确保拼装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第十六条公司将不定期对拼装工作进行考核,以调整拼装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第十七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提高拼装工作的质量。
第十八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以确保拼装工作的安全。
第十九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管理体系,以减少拼装工作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以降低拼装工作的成本。
第二十一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以激励拼装人员的积极性。
第二十二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以提升拼装人员的技能。
第二十三条公司将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制度,以规范拼装人员的行为。
第二十四条公司将保护拼装人员的劳动权益,确保拼装人员的合法权益。
铝模板质量标准及规范标准
铝模板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施工模板,其质量标准和规范标准对于保障建筑施工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铝模板的质量标准及规范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
首先,铝模板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料选择,铝模板的材料应选择优质的铝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耐腐蚀和耐磨损性能,能够满足建筑施工的需求。
2. 规格尺寸,铝模板的规格尺寸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能够与其他建筑材料配合使用,确保施工的精准度和稳定性。
3. 表面处理,铝模板的表面应进行防腐蚀处理,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使用而不产生腐蚀、氧化等问题。
4. 结构设计,铝模板的结构设计应合理稳定,能够承受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力和压力,确保施工安全。
其次,铝模板的规范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要求,铝模板的安装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安装的牢固和稳定,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
2. 使用要求,铝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避免超负荷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安全事故。
3. 维护要求,铝模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确保其表面的防腐蚀处理和结构的稳定性。
4. 检测要求,铝模板在使用之前和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
总之,铝模板的质量标准和规范标准对于建筑施工至关重要,相关行业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安装和使用,确保建筑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相关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第1篇1. 铝模拼装时,应避免木工对铝模进行切割、打磨等加工。
若拼装不密实或无法嵌入,应检查螺栓等是否拧紧或拼装是否有误,而不是对铝模进行加工。
2. 预拼装时,派劳务班组去铝模厂学习拼装、拆除技术,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及施工质量。
3. 对铝模体系应进行三次实测实量:a. 第一次在墙柱拼装完成后,对铝模的标高、平整度、垂直度进行精确控制;b. 第二次在顶板盖完后,及时调整支撑、背楞、对拉螺杆及斜撑等,并派专人对铝模体系进行实时测量、监控,若发现铝模倾斜,偏离控制线4mm以外应及时进行调整;c. 第三次在浇筑完成后30分钟内测量,因为铝模体系在砼刚刚浇筑完成后仍然可以进行调整。
4. 铝模拼装过程中,要实时对墙柱垂直度、平整度,板面平整度进行控制。
5. 拆除过程中,需要注意对铝模板的保护措施,严禁野蛮施工;拆除后需及时清理表面混凝土。
二、铝模板工程标准做法1. 铝模从深化设计到试拼装验收完成的标准工期为60天。
2. 向铝模厂提供的图纸及方案包括:建筑图、结构图、装修图、水电图、外架方案、放线孔位、布料机位等。
3. 深化图完成后,铝模厂将图纸发项目部、设计部、区域工程技术部、墙板厂、总包等单位,项目部负责组织各单位参加联合会审确认。
4. 铝模加工试拼装完成后,项目部、总包、监理、区域工程技术部应对铝模节点、加固体系、尺寸偏差、窗边(梁、墙)部位压槽等进行验收确认。
5. 模板编号规则、模板示例、施工工具、模板安装、重要节点做法、严禁做法等内容详见相关标准规范。
6. 铝模板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7. 施工完成后,应进行验收,确保铝模板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总之,铝模板施工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施工质量。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第2篇一、目的为确保铝模板拼装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保障施工安全,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使用铝合金模板进行建筑施工的项目。
共享知识分享快乐铝合金模板规范共享知识分享快乐目录目录 (I)前言 (Ⅱ)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类、规格和型号 (2)4.1 分类 (2)4.2 规格 (3)4.3 型号 (3)5 材料 (4)5.1 铝合金 (4)共享知识分享快乐5.2 配件 (4)6 要求 (5)6.1 一般要求 (5)6.2 性能要求 (5)6.3 制作要求 (6)6.4 外观要求 (7)7 试验方法 (8)7.1 试验仪器和条件 (8)7.2 制作质量检验 (8)7.3 力学性能试验 (9)7.4 一般性检验 (10)8 检验规则........................................................................... 1 08.1 检验分类 (11)8.2 型式检验 (11)8.3 出厂检验 (11)8.4 抽样及判定规则 ................................................................. 1 29 包装、标志、运输、贮存、修复.......................................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1 包装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2 标志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3 运输.......................................................... 错误!未定义书签。
39.4 贮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铝模板配模设计规范----天朝非著名铝模板设计工作室1、标准顶板400*1200,标准墙板400*2400,顶板阴角标准长度1800(优先选用100-150截面),标准转角阴角250-250标准内墙阴角长度2440(优先选用150-150截面,下端开斜角),标准外墙阴角长度2400(优先选用150-150截面),梁端阴角优先选用150-150截面(除特殊情况外阴角竖直面不开孔)。
2、100(含100)以上宽度的墙板全部做标准长度加接高板。
100以下宽度的墙板直接做非标墙板。
3、顶板配模时应遵循尽量多的使用标准顶板(400*1200)的原则。
4、龙骨最长跨三块标准板,现行的端龙骨1075,配模到另一边时候剩余长度过短可调整端龙骨为675。
5、顶板配模时有升/降板的,配模后注意检查跨度有大于1200*1200的应另外增加支撑。
6、梁配模时一般选用梁端阴角承接竖向阴角的方式,竖向阴角最小长度50,当顶部阴角底部与粱底高度差小于50时,梁端阴角长度与粱侧平齐,竖向阴角相应加长且侧面开孔与梁端阴角连接。
梁交叉的位置必须加支撑。
7、梁侧配模优先选用1200长度,粱侧宽度非标尺寸的尽量用整板,不宜拼凑,梁高小于600的,梁底配模优先选用1200长度,梁底长度(除去阴角所占用的长度)小于1200(含1200)的不加支撑。
梁高大于600(含600)的,梁底配模优先选用900长度,梁底长度(除去阴角所占用的长度)小于900(含900)的不加支撑。
8、梁配模时截面宽度不变的,梁底模板尽量采用梁底模型材,梁底支撑优先选用宽度100,长度大于梁截面宽度30(即每边长出15,方便拆模且不漏浆)的梁支撑。
9、模板板面上需开孔的,优先选用50起孔,150间距。
10、墙板配模应尽量多的使用标准墙板(400*2400),有穿墙孔的优先选用开孔位置居中的墙板,同时还要考虑模板的拼缝尽量保持在同一位置。
11、内墙板底部加65-40底角。
忠旺第二代铝模板设计规范(试行版)编写人:邹得兵生效日期:2016.11.01目录一、楼板配模设计 (2)1.楼面C槽 (2)2.楼面铝梁、支撑 (4)3.楼面模板 (8)二、梁配模设计 (11)1.梁底配模 (11)2.梁侧配模 (13)3.梁侧竖向C槽配模 (17)4.主次梁配模 (18)三、墙配模设计 (20)1.直墙及其背楞配模 (20)2. L形剪力墙及其背楞配模 (20)3.U形墙体或异U形墙体配模以及背楞配模 (22)4.墙体高度方向配模以及背楞设计 (23)四、配件部分 (26)一、楼板配模设计1.楼面C 槽1.1首先配楼面C 槽,C 槽默认150mm 宽面贴于楼面,楼面C 槽根据需要采用150*(100~200)截面C 槽,另一边高度H=250-楼板厚度-沉降尺寸;当H <100时,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优先保证墙柱模板长度为100倍数。
1.2楼面宽度L <1300时,楼面四角配置150X150内转角C 槽,中间配一根100≤L1≤1000的C 槽,如下示意图:L≤1300***N 15-15***N 15-15***C(L1)100≤L1≤10001.3楼面宽度1300≤L ≤1900时,楼面四角配置400X400内转角C 槽,中间配一根500≤L1≤1100的C 槽,如下示意图:1.4楼面宽度1900<L ≤4300时,楼面四角配置400X400内转角C 槽,中间配一至两根700或1400或2100的标准C 槽和一组400<L1≤1100的C 槽,如下示意图:注:若L 长度以50结尾,用一根750 C 槽调节。
1.5楼面宽度L >4300且L 以50结尾时,楼面四角配置400X400内转角C 槽,中间配多跟2100的标准C 槽或一根700/ 1400的嵌补C 槽和一根750的嵌补C 槽以及一组400<L1≤1100的C 槽,如下示意图1; 楼面宽度L >4300且L 长度非50结尾时,楼面四角配置400X400内转角C 槽,中间配多跟2100的标准C 槽和一根700或1400的嵌补C 槽以及一组400<L1≤1100的C 槽,如下示意图2;***N40-4***N 40-40L>4300(L以50结尾)400400***C2100***C******C(L1)n*21001400/700400<L≤1100图1图2***C750750*注:楼面内转角C 槽规格由宽度方向决定,长度方向中间的C 槽配模参照宽度方向。
2.楼面铝梁、支撑2.1 C 槽配完后按楼面宽度方向布置铝梁和支撑。
2.2 支撑头规格:长度200,宽度100,代码Z 2.3 铝梁规格:宽度100;双斜端早拆梁长度1000或600,代码S1000或S600; 单斜端早拆梁长度450≤L ≤1000,代码L(L)2.4 当楼面配置C 槽后,宽度方向需铝梁总长度L ≤1200时,直接配置模板,不需配铝梁和固顶;有两种配模方式,如下示意图方案一及方案二:在方案一中,必须采用两块以上模板平铺,当L1≤300或总长度小于1200mm 时,将两块模板长度划分为相等或相差50mm(W)P120(W )P (L 1)100≤W ≤500L1≤300方案一方案二撑和两个单斜端铝梁,两个单斜端铝梁均布或长度相差50,如下示意图:2.6当楼面配置C槽后,宽度方向需铝梁总长度1350<L≤1900时,只配一个支撑和两个单斜端铝梁,单斜端铝梁从第一块500宽模板模板开始使用L700,余下另一单斜端铝梁400<L1≤1000,如下示意图:一个600的双斜端铝梁、两个单斜端铝梁,两个单斜端铝梁均布或长度相差50,如下示意图:2.8当楼面配置C槽后,宽度方向需铝梁总长度2100<L≤3100时,配两个支撑、一个600或1000的双斜端铝梁、两个单斜端铝梁,单斜端铝梁从第一块500宽模板模板开始使用L700,余下另一单斜端铝梁400<L1≤1000,如下示意图:2个或以上600/1000(优先使用1000)双斜端铝梁、两个单斜端铝梁,单斜端铝梁从第一块500宽模板模板开始使用L700,余下另一单斜端铝梁600<L1≤1000,如下示意图:3.楼面模板3.1楼面模板规格宽度:500、200、150、100组合宽度:250=100+150,300=100+200,350=200+150,400=200+200,450=200+250长度:第一系列——1200第二系列——1150、1100、1000、900、800、700、600*备注:优先选用第一系列长度尺寸。
3.2楼面的标准配模是以500X1200模板为主导模板,与铝梁配合依次排列,当1900<L≤2500时,且L以50结尾,将前一个1200长模板改为1150长模板,再嵌补600<L1≤1200模板,宽度方向嵌补100≤W≤500模板,如下示意图:3.3当按标准配模后,1900<L≤2500时,且L长度非50结尾,长度方向嵌补600<L1≤1200模板,宽度方向嵌补100≤W≤500模板,如下示意图:3.4当按标准配模后,1200<L≤1900,且L长度以50结尾,将前一个1200长模改为1150长模板,L方向第一块板长度为600mm,剩余长度嵌补600≤L1≤1200模板,宽度方向嵌补100≤W≤500模板,如下示意图:3.5当按标准配模后,1200<L ≤1900,且L 长度非50结尾,L 方向第一块板长度为600mm ,剩余长度嵌补500<L1≤1200模板,宽度方向嵌补100≤W ≤500模板,如下示意图:3.6当楼面铝梁和楼面C 槽连接孔位遇上楼面C 槽自身连接缝时,必须调节C 槽的摆放位置,以避免楼面铝梁和楼面C 槽连接不上的情况;3.7遇到不规则楼面时,先将不规则部分嵌补,使剩余楼面为矩形面,再按上述原则配模,如下示意图:5N40-405N 40-405N 40-405N 40-405N 40-405N 40-405C1005C705C1055C355C1005C705C1005C705C1005C1005C1005C1005C505C405C1005C7050P12050P12050P12050P12050P120L90ZSL80ZL4050P12050P12050P12050P12050P120L90ZSL80ZSL80ZL5540P11550P12050P12050P12050P12050P120L90ZSL80ZSL80ZL5550P12050P12015P12050P8050P8050P80ZSL80ZL55L4550P8050P8050P8050P8015P8050P12050P100二、梁配模设计1.梁底配模梁底模板宽度:400、350、300、250、200、150、100梁底支撑:宽150,长=梁宽+20,代号Z220梁底模板长度:1000(主模板)、900、800、700、600、500设计原则:除梁宽200mm以外,均采用与梁同宽模板+连接角铝形式;200宽梁采用梁底专用型材,代号D。
1.1梁底C槽根据需要选用C槽截面,C槽长度为50模数,注意配合墙板、封头板和梁底模板长度取100的倍数。
1.2当梁截面尺寸大于300*650时,需计算载荷后决定梁底支撑的间距,梁尺寸在300*650以内的按下列方式配模。
1.2.1当L≤1000时,梁底配一个梁底模板,通过调节两侧C槽截面保证梁底模板长度为100模数(或长度为1050)如下示意图:1.2.2当1000<L ≤2150时,梁底配一个梁底支撑,两端梁底模板长度平均分配,梁底模板长度A=(L-150)/2,通过调节两侧C 槽截面保证梁底模板长度为100模数(或者长度为1050),如下示意图:1.2.3当L >2150时,梁底配两个或以上梁底支撑,中间配一个或以上1000梁底模板,两端梁底模板长度平均分配,长度A=(L-n*1150-150)/2,通过调节两侧C 槽截面保证梁底模板长度为100模数(或者长度为1050),如下示意图:C槽450<A≤1000D(A)400<A≤1000D(A)D100D100100~150100~150L>21502.梁侧配模2.1梁侧模板规格:标准模板宽度:500、400、350、300、250、200、150、100长度:第一系列——1200(主导长度)、600第二系列——1150、1100、1000、900、800、700、5502.2梁侧板的组成:梁侧板由C槽、标准模板、嵌补模板,如下示意图:2.3除去楼面C槽后,需梁侧板宽度A≤500时,直接配一个模板,如下示意图:2.4除去楼面C 槽后,需梁侧模板宽度500<A <600,梁侧配一个嵌补模板和一个标准模板,如下示意图:2.5除去楼面C 槽后,需梁侧模板宽度A ≥600,梁侧竖起配普通模板(参照墙体配模),安装对拉螺栓和背楞,如下示意图:250≤250≤2501000n*1000A ≥600***C******C ******C ***2.6外围一圈梁部位需梁侧板宽度400<A ≤500时,直接配500宽模板。
2.7外围一圈梁部位需梁侧板宽度A >500时,竖起配普通模板。
2.8所有外围一圈梁部位均需增加对拉螺栓、背楞,如下示意图:200*注:对拉螺栓垂直间距≤800,水平间距≤1000。
2.9梁侧模板长度配模2.9.1梁侧模板长度以1200为主导模板。
2.9.2当梁侧模板长度L ≤1200时,直接配一块模板,如下示意图:2.9.3当梁侧模板长度1200<L ≤1800且L 非50结尾时,梁侧模板配600加嵌补长度;若L 以50结尾时,梁侧模板配550加嵌补长度;如下示意图:2.9.4当梁侧模板长度1800<L ≤2400且L 非50结尾时,梁侧模板配1200加嵌补长度;若L 以50结尾时,梁侧模板配1150加嵌补长度;如下示意图:1800<L≤2400图5L非50结尾12002.9.5当梁侧模板长度L >2400时,梁侧以1200模板为主导模板,依次配多块1200模板,然后嵌补600<L1<1200模板,根据需要增补600或1150/550模板,如下示意图:L>2400L非50结尾n*1200600600<L1<1200图7图83.梁侧竖向C槽配模3.1梁侧竖向C槽优先采用150*150C槽。
3.2梁侧竖向C槽长度=楼面C槽底至梁底4.主次梁配模4.1主次梁梁底平齐时,先在梁交接处配一个梁底支撑,支撑规格为:宽度B=B1(B1为对应次梁宽度),长度A=A1+200(A1为对应主梁宽度) 再在支撑处开始按梁底配模规范配梁底模板,如下示意图:4.2主次梁梁底不平齐4.2.1主次梁高低差H <100时,梁侧竖C 槽优先使用150*150C 槽(5C***),在主次梁相交位置的主梁下方配支撑,支撑长度A=次梁宽度+200,支撑宽度B=主梁宽度,根据需要在支撑外侧装一个与支撑长度相等的连接角铝,次梁下方配C 槽,在C 槽面板开连接孔与支撑连接,如下示意图:4.2.2当主次梁高度差100≤H ≤200时,次梁下方配一个C 槽,主梁梁底设计直接按照单根梁设计方式;H >200时,次梁下方配一个C 槽加一个模板,主梁梁底设计直接按照单根梁设计方式,如下示意图:150主梁次梁100≤H ≤20三、墙配模设计1.直墙及其背楞配模1.1墙体标准模板宽度是500,有开穿墙孔和不开穿墙孔两种,补充模板宽有400、350、300、250、200、150、100,配模设计优先使用500宽标准模板,需要嵌补模板时也按从大到小的原则选用,尽量不使用100模板,墙体两边模板宽度首选对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