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前预习内容
- 格式:ppt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7
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4 愚公移山1.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同,意为(2)甚矣,汝之不惠同,意为(3)无陇断焉同,意为2.古今异义(1)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其其.如土石何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4.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2)吾与汝毕力平险.(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5.文学常识。
《列子》大约成书于时期,相传为战国著。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等。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诏号《列子》为《》,为道教的经典之一。
6.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课文写了两场争论,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
比较这两场争论有哪些不同。
说说这反映了什么?(2)作者为什么在“愚公”“智叟”两个人的名字中将“智”“愚”反过来使用?有何用意?参考答案1.(1)反返往返(2)惠慧聪明(3)陇垄高地2.(1)苦于惩罚(2)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曾经3.(1)副词,将近连词,况且(2)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代词,他,指愚公4.(1)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2)形容词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3)名词作状语,用箕畚5.战国列御寇寓言冲虚真经6.(1)①性质不同。
愚公的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是反对。
②出发点不同。
愚公的妻子是出于对丈夫的关心,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
③气氛不同。
与家人的争论气氛是和谐的,与智叟的争论则是针锋相对的。
这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与愚公形成强烈的对比。
智叟对待困难采取逃避的态度,而愚公却是迎难而上,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长远的眼光(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实际上,愚公不“愚”,他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从“愚”字中透露出其顽强、坚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拼劲,是贬词褒用。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前预习资料一、预习提纲(一)熟读课文中的注释。
(二)完成预习练习题1、生字音lún yuè yùn chuán xǐng yú jǔ yòu论说愠传省逾矩有wǎng dài dān hào罔殆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gōng fú fū dǔ zāi肱夫匹夫笃志哉2、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通“悦”,意思是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意思是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三)熟读课文(四)分组朗读(女生读1、3、5、7、9章;男生读2、4、6、8、10章),思考、讨论:1、理解本课所倡导的“为学之道”(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修身做人),找出其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一章)时:按时。
习:温习。
之:代指学习的内容。
亦:也,也是。
译: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②传不习乎?(第二章)传: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四章)故:旧的知识。
知:得到。
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可以凭借。
译: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得到新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五章)而:却,表转折。
则:就。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第十二章)笃:坚定。
切问而近思:恳切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
译: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联系自身实际,将自己最喜欢、受益最深的句子摘抄下来,写下其理由,与同学讨论交流。
①“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的学习、不断实践。
②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③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初中语文七上预习提纲【第一单元】语文知识:(1)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刘湛秋《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王湾《次北固山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近体诗、散曲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3)词性:名词(4)表现手法:联想与想象(5)文章开头的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领起下文]、关键词句以及出色语句的赏析与理解、人称的变幻〔《雨的四季》〕(6)朗诵的方法:重音与停连重点写作:(1)概念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是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每个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
(2)方法的指导: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做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要善于观察、积存,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索的习惯;有趣、有意义、印象深入。
(3)写作的作用:能训练人的思维。
(4)写作的要求:内容充实、文从字顺【第二单元】语文知识:(1)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莫怀戚《漫步》、《散文诗二首〔泰戈尔《金色花》、冰心《荷叶·母亲》〕》、刘义庆《〈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2)词义和语境(3)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文章语言的品味、关键语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对称句子的作用、重点词语:【秋天的怀念】憔悴瘫痪暴怒沉寂侍弄捶打央求絮叨诀别淡雅高洁烂漫翻来覆去喜出望外【漫步】信服分歧取决一霎两全粼粼各得其所【散文诗二首】匿笑花瑞菡萏敧斜蒂梗沐浴祷告姊妹亭亭徘徊遮蔽心绪流转荫蔽【〈世说新语〉二则】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何所似差可拟未假设因风期行日中舍去乃尊君在不相委而去家君引顾〔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1)记事能力的培养方法与途径:反复学习、训练;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2)记事的要求:写清楚;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来龙去脉,按顺序有条理地写;(3)记事的目的:传达情感、分享经验;(4)如何记事:写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说发自内心的话(5)模仿课文写法综合性学习:(1)如何交友?(2)展示自我〔自我介绍〕的方法(3)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第三单元】语文知识:(1)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一般性文学常识〔出处、作者〕;散文诗、笔记体小说〔或曰志人小说〕的一些必要的文体知识;(2)词性:动词(3)词语的感情色彩(4)默读的方法与要求,过渡段的作用(5)出自《论语》的成语含义及用法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确凿长吟轻捷拥肿〔臃肿〕攒敛人迹罕至无从消释宿儒人声鼎沸拗盔甲绅士窜觅跪云霄倘假设鉴赏啄食和气恭敬质朴博学渊博倜傥淋漓【再塑生命的人】不求甚解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胜收捡感慨搓捻绽开争吵惭愧悔恨激荡奥秘拼凑企盼迥然不同疲乏不堪当心翼翼恍然大悟油然而生【《论语》十二章】子时习不亦说乎愠君子吾日三省为人谋忠信传十有五立惑天命耳顺随心所欲逾矩温故而知新罔殆回箪堪之者好乐饭疏食,饮水肱于如浮云焉善者川上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夺匹夫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实词、虚词的理解与用法〕写作:如何写好一个人:首先要细心观察,抓住人物的特点;展开具体描写,要抓住人物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把人放在事件中来写〔与人交往,个性化语言、动作行为和心理活动〕;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了解《朝花夕拾》的内容与各篇特典,以及读经典的作用与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预习指导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字音】畎(quǎn)亩、傅说(fù yuè)、胶鬲(gé)、孙叔敖(áo)、百里奚(xī)、空乏(k òng fá)、拂(bì)士【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任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任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任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任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一、文学常识【作品简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方法初中语文如何进展课前预习新学年开学后,进入初三的学生们就要起先面临中考的考验,而作为传统的考试大项,语文因为浩大的信息量和理解实力上的高要求,对于初三学生来说想得高分难点不少。
学生不但要预习初三的教材,通读教材中的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也要对以往的学问点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为中考打下良好的根底。
面对倒计时1年的中考,虽然下半学期有总复习,但由于初三新课进度快,新学期起先就是备战中考最难得的查缺补漏时间。
学生在开学后要做好两大块工作。
一是背诵默写初一、初二4本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文,因为初三总复习时很难有空余时间来背诵古诗文。
在背诵时,学生要重点找一些往年常考的名篇,而一些比拟冷门的篇目大概通读一遍即可。
二是阅读名著。
古人云:开卷有益。
阅读可以让准初三生更好地了解社会。
名著的范围可以从教师引荐的书目里找。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要做好读书笔记。
预习初三语文课本,学生不但可以获得新学问,而且还能通过总结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通过反复推敲或请教教师,增加语文学习爱好和语言理解实力。
此时此刻的中考越来越多地考察学生课内外学问的综合运用和积累,例如语言在生活中、在各种情境里如何恰当运用。
这其实是要求学生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对一些社会问题要懂得思索分析并有所感悟。
初中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1、首先把全部课本找来,从头到尾看一遍,不管懂不懂,因为你要做的是知道学习的范围。
2、打算好每科都要有一个笔记本,虽然你可能会觉得在初一时写笔记很无聊,因为其实初一的课程是刚入门的,比拟简洁,但是到了初二初三,你就会知道初一时养成的勤做笔记的习惯对你有多大的协助的了。
所以在初一时,在上课就要学习做笔记,就算是乱写乱画也好。
但是要留意,做笔记要懂做笔记的技巧,不要将教师的一词一句都登记来,因为你得速度是跟不上的,所以有选择地去记。
刚起先,是很难得,方法就是记中间关键词,课后再将笔记补充完整。
假如速度实在是跟不上,那么就用符号去记,但你要知道哪些符号表示的是什么。
初中七年级语文,学霸课前预习法,家长必看这三点!首先、在进入正题之前,我想先强调一下态度和兴趣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在素质教育逐步深化,学生自主学习变得尤为重要的情况下,学习态度问题将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首要问题是端正态度,明确学习的目的所在,将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联系起来。
再者,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想要取得成绩,就必须对所学的东西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很多同学对语文不感兴趣,觉得这门学科枯燥乏味,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且非常零碎,针对这一点,我认为培养对语文兴趣的最佳途径是阅读,在阅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第二、学会预习。
复习就是自学的第一步,也就是关键的一步。
语文的复习重点是念课文,大二的过程中辨认出明确提出问题、自我解决问题、记录遗留问题。
复习文章必须分成三个步骤,分别就是:⑵细读,问题研究。
细读就是要逐字逐段仔细阅读,要做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由几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文章的中心是什么;画出文章中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语句,试着从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对文章中难以理解的或重点叙写的部分用问题的形式反映出来,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一带而过,不能解决的问题就重点记录下来,留到课堂上解决。
⑶回读,总结思考。
再完备朗诵一遍课文,将复习的成果系统化,就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展开思索,这里提供更多这样几种方法可以供选择:①标题联想法,如胡适的《我的母亲》,由标题联想到为什么要写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有哪些优秀品质?②重点内容M18x法,例如鲁迅《藤野先生》,写下至“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几件事情时,对藤野先生搞了哪些叙述?每件事分别彰显了藤野先生的什么品质?③疑难问题追想法,再如《我的母亲》,熟读课文,在对文章有所把握的情况下,就会发现文章前三段基本上没有提到我的母亲,那就要深入考虑一下这几个问题:这几段写的什么内容呢?为什么没有提到我的母亲?是不是离题了呢?如果没有离题,那这几点对于表现我的母亲起到了什么作用呢?如此追问,那文中这些比较深层次的问题的答案就会慢慢的揭开神秘的面纱,在你面前表露无疑。
第三单元风景之味13. 唐诗五首1.古今异义(1)长河.落日圆古义:今义:(2)来从.楚国游古义:今义:(3)仍怜.故乡水古义:今义:2.词类活用征蓬..出汉塞3.按要求默写。
(1)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2)崔颢的《黄鹤楼》中由周边景色引出自己羁旅思乡愁绪的诗句是:?。
(3)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用游动的视角描写出了景物的变化。
(4)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两句即景设喻,以物自比,叙事写景,一石二鸟。
(5)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诗句是:,。
4.文学常识。
(1)王绩(约589—644),字,号,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有《王无功文集》传世。
(2)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代诗人。
其诗作风格分期比较明显。
早期诗多写闺情,流于纤艳;后历边塞,诗风变得雄浑奔放。
有《》传世。
(3)王维(701?—761),字,盛唐诗派代表诗人,有“”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有《王右丞集》传世。
(4)李白(701—762),字,号,唐代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代表作品有《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
(5)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晚年号,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有《》传世。
6.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黄鹤楼》一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赏析《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
(3)阅读《钱塘湖春行》,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行”与“爱”来描绘西湖美丽的景色的。
参考答案1.(1)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2)往跟随;从事;顺从(3)喜爱怜悯2.名词作状语,像飘飞的蓬草3.(1)山山唯落晖(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5)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4.(1)无功东皋子(2)唐崔颢诗集(3)摩诘山水田园诗佛(4)太白青莲居士诗仙(5)乐天香山居士白氏长庆集6.(1)前两联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属于虚写;后两联则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情怀,属于实写。
第六单元品味经典26 诗词五首1.通假字学诗谩有惊人句同,意为2.古今异义(1)结.庐在人境古义:今义:(2)国.破山河在古义:今义:(3)浑.欲不胜簪古义:今义:(4)九万里风鹏正举.古义:今义:3.一词多义(1)自心远地自.偏自.将磨洗认前朝(2)报报.君黄金台上意我报.路长嗟日暮4.词类活用(1)采菊东篱..下(2)甲光向日金鳞..开5.按要求默写。
(1)陶渊明的《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2)《春望》中承上启下,表明诗人作者移情于物,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抒发伤感之情)的语句:,。
(3)《雁门太守行》中写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4)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评判的句子是:,。
(5)《渔家傲》中写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以及空有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不满的句子:,。
6.文学常识。
(1)陶渊明(约365—427),字,又名,私谥“”,世称靖节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诗人、辞赋家。
有《陶渊明集》。
(2)杜甫(712—770),字,自号。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宋以后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3)李贺(790—816),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有“”之称。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4)杜牧(803—853),字,号,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有《》传世。
(5)李清照(1084—约1155),号,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
南宋女词人,词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辑本。
7.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试简要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雁门太守行》为例探究。
1 春1.文学常识《春》是一篇写景抒情的________(体裁),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江苏扬州人, ______家、诗人、学者。
著有诗文集______,散文集______、《欧游杂记》、《你我》等。
2.字音字形应和.()liáo()亮和.平()眼花liáo()乱和和.面()liáo()原和.稀泥()liáo()惹和.牌()官liáo()3.词语解释(1)欣欣然:(2)酝酿:(3)卖弄:(4)呼朋引伴:(5)花枝招展:4.教材初探(1)通过初读课文,你认为作者写了几幅春景图,分别是什么?作者对春天的感情是什么?(2)朗读文中优美的语句,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摘抄下来。
参考答案:1.散文朱自清佩弦散文《踪迹》《背影》2.rùn zhǎng nèn yùnniàng wēng 蓑笠抖擞健筝yùn yūn nònɡlònɡbáo bóbò hè hé huó huò hú嘹缭燎撩僚3.(1)欢欢喜喜的样子。
(2)造酒的发酵过程,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
这里是贬义褒用,写出鸟儿的欢快。
(4)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5)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
这里比喻姿态优美。
4.(1)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本文表现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提示:抄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句子或者运用叠词的句子。
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