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743.30 KB
- 文档页数:13
广东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高二级期中(模块)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B(A项“初步具备了人类创作的特质”错误; C项“拥有主体性的创造力”只是能够进行真正文学艺术创作的条件之一; D项“精神活动”错误。
)2.D(“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错误。
)3.A(人工智能生成诗歌不具有创作意图。
)4、A强加因果,原文“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是“开始”,并无“使得”之意。
5、C 曲解文意,原文“在新浪微博上关注《第三极》的人群中”而非观众群体。
6. ①中英制片方以中国为题材,探寻“人与自然”这一当下全世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体现了国际传播语境下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话题。
②以中国为题材,充分展示了中国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的风貌,积极搭建了“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
③采用“合作式的制播融合”方式,由中英合作拍摄,全球60个国家,180多个机构播出。
④叙述记录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探寻“天人合一”思想,体现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
中国纪录片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美丽中国》由中英两方合作,所选的话题是全球共性的话题——“人与自然”。
其次,《美丽中国》影片历时 4 年,踏过 26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 56 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 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以及 30 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影片力求最大程度展示中国之美,这正符合材料三中: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即体现中国特色。
广东实验中学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樯橹/强颜欢笑糜烂/所向披靡腌菜/奄奄一息B.撬动/翘首以待给予/自给自足镌刻/意味隽永C.不啻/整饬纪律籍贯/聊以慰藉契约/锲而不舍D.联袂/拾金不昧勾当/勾心斗角箴言/缄默不语【答案解析】A(A.qiánɡ/qiǎnɡ、mí/mǐ、yān/yǎn;B.qi ào/qiáo、jǐ、juān/juàn;C.chì、jí/jiè、qì/qi è;D.mèi、ɡòu/ɡōu、zhēn/ji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清新秀美的水乡风景,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淳朴民风,使古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
B.在创建文明城市、促进社会和谐、营造“首善之区”的活动中,大家同仇敌忾,齐心协力,共治脏乱差,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C.红木家具的价值取决于它自身的文化底蕴以及制作工艺,如果有很好的红木木料,但却粗制滥造,那就真是暴殄天物了。
D.近年来,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备受推崇,传统节日相形见绌,渐被淡忘,许多有识之士因此提出了保卫传统文化的口号。
【答案解析】B(“同仇敌忾”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本句主要意思是团结努力治理脏乱差,词语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是南美洲地区最著名的植物园之一,里面的植物品种众多,但与整个亚马逊原始森林里的植物相比,不过是,不值一提。
②在颁奖典礼上,他公开表示自己的贡献很有限,实在是,不配受如此隆重的褒奖,而应该把这个奖颁给他身后的整个团队。
③虽然人体对某些元素的需要量,但如果缺少了它们,人类就会处于亚健康状态,甚至患上各种疾病。
A.微乎其微九牛一毛微不足道B.九牛一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 C.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九牛一毛D.九牛一毛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答案解析】B(九牛一毛:一般用于数量的比较。
第Ⅰ卷阅读题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今天的中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规模空前。
然而正如文化部官员前不久针对“低俗化”问题所发问的,其中能传唱传世、能与先辈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有多少?只怕答案不容乐观。
在一些创作者、出版商那里,不求“化人”、但求娱人,不求启迪心灵、但求吸引眼球,不求担当传扬文化的使命、但求趁早成名赚足利润,已成为一种创作生产的价值导向。
然而,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之中,一代受众已然产生视觉与审美疲劳,延续这种创作生产方式又如何能让其文化产品留住受众?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已难留住受众,就是某些以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价值为己任的所谓“高雅”文化产品也难留住受众,屡屡出现“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尴尬现象。
有人说,正是主旋律的使命限制了思维的空间。
但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不得门径的无能借口。
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美国大片《烈火雄心》、《阿凡达》就没有“主旋律”?让观众眼噙热泪、赚得票房和口碑的国产大片《唐山大地震》就只有“商业化”?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任何一种文化载体,无论色彩上怎么美轮美奂,造型上怎么新颖奇特,音效上怎么震撼全场,如果缺乏那一种风骨神韵、价值理念,顶多是一场“视觉盛宴”,只会带来感官的刺激与享受。
流芳百世、享誉中外之作,莫不形神兼备。
尽管《唐山大地震》在如何凝“神”聚“气”上还只是牛刀小试,但它真正打动人心的,正是气贯全篇的那种精神与价值内核。
有形无神的文化产品,是不可能“化人”的,也注定是短命的。
有神无形,同样行之不远。
可以说,“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从来未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缺位过,自始至终都在烛照着中国人前行,并得到丰富和发展。
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文化产品还不善于表达它。
广东实验中学 2019-2020 学年(下)高二级期中(模块)考试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共 10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广东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下)高二级期中(模块)考试语 文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
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
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
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
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
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
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
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大部分研究仍很浅表。
而感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品格。
在创造力层面,文学艺术创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一主体性的特质也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
至于人工智能何时拥有主体性的创造力,未来并不可期。
英国认知科学家玛格丽特·博登将创造力分为组合型、探索型、变革型。
然而。
即使是探索型人工智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判断,因为只有人类才能识别并清楚地说明风格化的法则。
倘若人工智能能够自己分析文学艺术的风格,那么,这种创造性探索才能被称为创作。
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的智能模式远不如人类,本质上仍是人类的工具,是一种技术手段。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算法是大脑,算力是肌体,大数据是其成长的养分。
基于深度学习机制的人工智能,并不理解自己所生成的产品的意义。
它所做的只是在算法的驱动下,将一种形式投射到另外一种形式上。
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比“算法”复杂得多的精神活动。
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可以成为诗人或者作家的助手,但不可能替代诗人或者作家。
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诗人和艺术家的感性思维能力,艺术创作主体的灵感顿悟能力,是人工智能不可获得的。
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艺术与人工智能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将激发人类无限创造的潜能,新的艺术范式将产生,艺术创作也将前所未有地变得更加日常。
人工智能不是诗人和艺术家, 但在它的协助下,诗人和艺术家的潜能将被极大激发,这是一道令人向往的风景。
(节选自朱志男《是产品,而非艺术品——也论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工智能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类创作的特质。
B.“自然语言处理”能帮助计算机“理解”呈现给它的语言,但不能使计算机很好地创造语言。
C.人工智能只要拥有像人类一样的主体性的创造力,就能创作出具有真正意义的文艺作品。
D.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精神活动,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进行比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从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三个层面分别加以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文章对照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剖析了人工智能创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论证鲜明深刻。
C.第三段以“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模拟神经调节效果不佳为例,旨在说明“感性”目前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D.文章在论证上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证明人工智能目前很难替代人类的创作,它所生成的只能称为产品而不是艺术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锋派诗歌通过语法的非正常处理、意象的跳跃性拼接以带来诗意的晦涩高深,这些特点在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上也一样具有。
B.“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诗人将自身情感与外在景物交融进行文学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是无法拥有这种情感体验的。
C.艺术家们不仅能对自身作品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鉴赏,还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人工智能则不能。
D.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向往,未来它在文艺领域的深度介入与融合将帮助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纪录片是人们了解社会、国家政策和形势的重要渠道,也是国家宣传政策、推广经验、介绍先进人物等的重要途径。
《新中国的诞生》全方位、多视角记载了开国大典的整个过程,用胶片铭刻了中华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
从该片开始,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在影院观看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
改革开放为中国大地带来了巨大变化,国家处于百业待兴之时,纪录片更多地以民族精神为主题,呼唤家国情怀。
《望长城》记录两千多年来长城的修建和变迁,记录长城两边韩城司马迁祠下修鞋的大爷、临洮中学腼腆而好奇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调查秦长城起点的老师、用手讲价的赶集人等,被看作中国纪录片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进入 21 世纪,中国纪录片更好地承担起塑造国家形象与书写中华文明的职能。
《圆明园》首次在纪录片中使用数字动画技术,再现昔日“万国之园”的宏美景观,颠覆了纪实美学的定义,带领观众饱览视觉奇观。
同时,电影电视产品日益丰富,更多的纪录片创作者和平台在坚持人文关怀和记录时代社会功能前提下,探索更能吸引大众的纪录片呈现方式。
“如今,新媒体对纪录片来说至关重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同道说,创新传播方式让受众更加多样,这使得许多纪录片在拍摄时就考虑到电视、院线以外多种渠道传播的可能性。
2016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电视上播出时收视率并不突出,但在互联网播出后迅速爆红,圈粉无数。
(摘编自《纪录片:70 年家国烙印》)材料二从观众构成来看,15~34 年龄段的学生群体和青年群体占受众总数超过 20%,并且,在互联网方面,越来越多的纪录片受到了 80 后、90 后网友的热议。
2015 年 4 月份在央视播出的纪录片《第三极》是一部全面反映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涉藏电视纪录片,也是中国首部4K 超高清纪录片,在新浪微博上关注《第三极》的人群中,80 后占 53.66%,90 后占 33.41%。
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习惯,越来越多的电视纪录片通过讲故事来代替原有空洞的说教,通过讲述方式的戏剧化在短时间内实现信息量的集中和可看性,加快讲述的节奏。
同时运用大量的风格化摄影,如高空拍摄、微观拍摄、动植物物种拍摄、延时拍摄、高速拍摄、水下拍摄等多种拍摄手段来吸引年轻观众的眼球。
(摘编自《2015 年电视纪录片播出与收视数据报告》)材料三作为国家文化对外传播的有力载体,中国纪录片正经历从“讲述中国”到“认同中国”,从对外传播的“走出去”到“走进去”的转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在题材上注重选择不同地区、民族、国家的受众共同关注的故事、人物和现象。
中国纪录片可以在中国题材中挑选出具有全球性的话题,从自我立场的议题设置转向全球视角的主题选择,积极发掘同一主题下不同情节的故事,在多元差异中体现出同一性的全球主题。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以讲述人类视角下的日常故事为叙事原则。
“人类视角”下的纪录片叙事可以理解为人类通过了解和把握自己生存的世界来认识把握自己。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纪录片制播方式以融合为基础,采用多方合作方式分别组建制作团队,搭建播出平台。
目前,用于国际传播的中国纪录片正在从“分离式”的制播简单融合转向“合作式”的制播深度融合,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
国际传播语境下的中国要积极搭建“中国倡议下的世界对话”平台。
中国纪录片要号召世界力量完成对话交流,需要建设成一个自主且开放的动态发展系统。
中国纪录片的意义不能局限在“中国”的单一标签上,而应体现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中。
(取材于雷璐荣、胡正荣等的相关文章)4. 下列对中国纪录片发展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新中国的诞生》记载开国大典,铭刻了民族开辟历史新纪元的光辉时刻,使新闻纪录片成为了新中国早期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形式。
B. 《望长城》中人文色彩浓厚,人们通过影片可以看到历经沧桑的长城,也可以感受长城两边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
C. 进入21世纪,人们熟悉的《大国重器》《舌尖上的中国》等纪录片和《我在故宫修文物》一样,开始在互联网传播和推广。
D. 从黑白到彩色,从大银幕到移动端,中国纪录片记录着时代的变化,也深深打上了时代烙印,承载着绚丽多彩的家国记忆。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圆明园》开创性地使用数字动画技术,颠覆了纪实美学定义,丰富了记录手段。
B. 当下纪录片的制作应该考虑多渠道传播的可能性,从而能使影片受众更加多样。
C. 中国首部 4K 超高清纪录片《第三极》的观众群体超八成为 80 后、90 后。
D. 纪录片的讲故事方式、戏剧化镜头、快节奏、风格化摄影颇受年轻观众喜爱。
6. 阅读下面关于纪录片《美丽中国》的介绍,并根据材料三简析这部纪录片成功的原因。
(6分)《美丽中国》是由中国中央电视台与英国广播公司合作拍摄的中国题材的纪录片,在全球 60 个国家 180 多个机构播出,在第 30届艾美奖新闻与纪录片大奖颁奖典礼中,荣获最佳自然历史纪录片摄影奖、最佳剪辑奖和最佳音乐与音效奖。
影片历时4年,踏过26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56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以及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观,影片力求最大程度展示中国之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