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给冷水加热》公开课PPT课件_4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2
五年科学《给冷水加热》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过程与方法:1、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教学重点:1、注重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教学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试管;气球皮,剪刀,橡皮筋,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很多使自己热起来的方法,现在我们就来想一想,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呢?2、师生交流。
二、给塑料袋里的冷水加热1、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方法,那咱们就用其中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试一试。
师:那咱们就试试看吧。
老师这里已经准备好了两袋同样多得水,一袋是冷水,另一袋是刚泡过热水澡的,我找同学来摸摸。
咱们来看看它们的沉浮情况。
(在试之前我们先来预测一下它浸入水中的沉浮情况。
生:回答交流。
在观察过程中师提问:还记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哪些因素相关?生:思考回答。
)2、根据看到的现象(冷沉热浮)尝试做出分析。
3、小组讨论,谁的分析更有说服力。
4、全班交流。
5、冷水袋沉,热水袋浮能不能用物体沉浮的几个因素来实行分析?6、再次对冷水袋沉,热水袋浮的原因做出自己的推测。
(启发学生从影响物体沉浮的主要因素重量和体积大小方面去思考促使水袋上浮的可能原因,最后把问题聚焦到在水的重量或体积的变化引起了水袋的沉浮。
)三、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1、师:下面咱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要写出实验器材和简单概括的试验方法,教师指导。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梳理。
(用课件展示)4、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
5、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
6、交流整理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7、总结:轻重没改变,体积变大。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2、给冷水加热教材分析:《给冷水加热》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热》的第二课的内容。
它与第一课《热起来了》和后面的《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热是怎样传递的》等合为一个单元。
本课既是上单元《沉与浮》的延续,又是研究物体热胀冷缩的起始课。
冷与热是学生的身体时刻能感受到的,和他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热的知识,对冷水加热所产生的现象以及原因的探究又是一系列十分有趣和有意义的活动。
为后面学习热胀冷缩、热的传递等知识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1、五年级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求知欲强,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能主动展开探究活动。
2、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的水平。
3、学生具有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但受认知水平、知识背景等方面的限制,学生解决问题的水平有限,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1、能够用水受热体积会变大来解释水壶的溢水现象;2、尝试用多种方法设计实验证明水受热后体积会变大;3、初步渗透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理念,尝试通过设计解决水壶的溢水问题;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重点:能用多种方法证明水在加热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设计不溢水的水壶。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不锈钢电水壶、透明的电水壶水位传感器的套件、三瓶开水材料区准备:带玻璃管的烧瓶;带胶塞的试管;用气球皮封口的试管;电水壶、水位报警器的套件;2000ml的水、抹布各六组教学过程:1、播放视频:现在,我们把水壶装满水,认真观察,在给冷水加热的过程中,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2、教师设疑:为什么水会从壶口漫出来呢?说说你们的想法?3、大胆猜测:预设1:冷水变热后体积变大了;预设2:水加的太满了(开始水并没有流出来,加热后才流出来了,为什么呢?预设3:冷水加热后水变多了(水变多指的什么?重量增加还是体积增大?)预设4、-------4、明确任务: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水漫出来是因为水的体积变大了,你有办法证明吗?二、构建模型,共同探究1、模型建构: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实验室的实验材料、用热水加热的方式实行实验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给冷水加热。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这个知识。
2、科学水平:
(1)、发展学生探究水平,能够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受热后产生的变化。
(2)、发展学生实践水平,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科学态度:
(1)、乐于发现新的问题,愿意积极探索。
(2)、激发学生观察研究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兴趣,在观察过程中,培养小组合作意识,并提升自主探究、实践的水平。
教学重点:
1、注重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2、设计实验,观察水受热以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难点: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用材料准备:可封口的小塑料袋、水槽、热水、冷水;天平、砝码、烧杯两只、冷水袋、试管、气球皮、皮筋、放大镜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杯水,让学生摸一摸有什么不同,引发学生思考要使一杯冷水变成热水,有哪些方法?(板书:冷热)
2、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观察比较:
生:太阳晒一晒、放到暖气上、放进热水里……
师:你们说的方法都很有意思,我们不妨来试一试其中一种。
你们说给冷水袋加热用什么方法好呢?冷水袋能直接加热吗?那不能的话还有其他方法吗?
1、将冷水袋浸入热水中,仔细观察冷水袋的变化。
师:今天老师这里有热开水,我们就用它来给冷水加热,看看能不能变成热水,好吗?
分组实验:把这个袋冷水放在热水杯里,仔细观察冷水袋在热水杯中的变化。
现在实验开始,看看谁观察最认真。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先沉,一段时间后浮);
一段时间后,师:这袋水在水槽里有什么变化呢?先看(哪个小组也来说说你们看到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冷水袋由沉到浮……),(还有哪个小组愿意再来说说……)全体生:热了。
师:同学们,热水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呢?我们今天就要来探讨这其中的奥妙。
(三)、活动探究,深入感知:
1、研究水受热上浮的原因,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我们的推测呢?为了把实验做好,在研究之前要设计好实验方案。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水加热过程中重量、体积发生了变化了呢?全班交流实验方案。
师:同学们,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案?
生:能够利用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小组讨论实验步骤)
师:同学们说了很多方案,其实我们能够科学的把同学们说的最好的一部分方案结合起来,为了方便我们的观察,老师用这个东西代替了冷水袋,这是一个试管,里面装满了冷水,试管口用气球皮封住了,我们在这个实验里你们怎么给水加热?(热开水,酒精灯,我们今天就选择用酒精灯来给冷水加热)
2、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时间多的话能够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冷水改成用演示实验中水袋,增强验证的可信度。
注意从烧杯中捞出的水袋一定要用餐巾纸擦干后放到天平上称,减小因水袋外表沾水而造成的误差。
)
(1)、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准备实验;
(2)、让学生思考怎样减少实验的误差,学生填记录表;
(3)、从这些数据中观察到什么?板书:重量不变。
课堂小结:冷水袋浮上来与重量无关。
3、研究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在验证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中,添用放大镜,是因为气球皮因水膨胀而凸出的现象不是很明显,通过放大镜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到现象;)师:你们怎么观察它的体积变化?
生:小组讨论。
师:气球皮是有弹性的,如果这里面的水体积变大了,它就会凸出来,等下做实验的时候你们特别注意观察气球皮是否发生变化?就能够看出体积是否发生变化了。
提醒点:(同上一个实验)
(1)、为什么要把试管装满水?--防止空气进入;(2)、如何检测试管是否有空气?--摇晃,试管内无气泡;(3)、如何用利用现有材料把试管装满水?--把整支试管完全浸没水中,然后在水中用气球皮把试管口扎紧。
假设:如果水的体积变大,气球皮就会凸起来,如果水的体积不变,气球皮就没变化,如果水的体积变小,气球皮就会凹下去。
实验步骤:
(1)、先用老师的方法把试管装满水;
(2)、再把试管放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气球皮的变化,得出体积实验的结论,记录;
(3)、实验前教师温馨提示(实验前要注意安全,玻璃器皿要小心轻放,整个过程注意热水烫手。
)
(4)、为了观察到更加明显实验效果教师播放制作的实验视频。
师:从气球皮的变化中观察到了什么?
板书:加热后水的体积变大。
课堂小结:冷水袋浮上来与体积相关。
(四)学习科学要能够利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和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教师出示“生活中的科学”练习题。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水在变热过程中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实验结果
师:下课后请同学们整理摆放好实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