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400家智能手机厂商混战
- 格式:docx
- 大小:63.79 KB
- 文档页数:2
94第243期三十而立的万利达集团,近期喜报连连:过去的一年里,万利达销售收入、出口创汇、上缴税收都同比翻了一番以上;2014年,万利达收购了同样有着近30年历史的厦华品牌,同时成为国际巨头英特尔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
最新的一大引人注目的动作则是,成功开拓国际疆域的万利达,郑重宣布全力回归本土手机市场。
面对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品牌突围?深圳万利达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裁吴坚在接受《经理人》专访时,成竹在胸。
新战略下的主力军《经理人》:万利达集团提出了“智造中国梦”的全新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移动通信产品将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吴坚:伴随4G时代的到来,电子消费市场结构进一步升级,吴凯庭董事长提出的“智造中国梦”战略,就是顺应时代发展,将企业实体与移动互联技术相结合,打造覆盖智能家居、智能通信终端、车联网、智能教育产品等领域的全生态智能产业。
而要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将这些产业打通,离不开作为终端载体的手机或平板电脑,所以智能手机移动终端成为集团新战略下的主力产品。
万利达在战略定位、市场定位、管理模式、产品创新等方面都实现了成功转型,相信经过未来两三年的努力,万利达将在这个全生态智能产业大展拳脚,抓住其大规模商业化的发展机遇。
今年集团也将开启资本运营,在未来几年内,将有2〜3家下属公司上市。
《经理人》:近几年万利达加速拓展和扩张国际业务,得到国际市场的充分认可。
2013年,万利达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产品出口千万台,出口创汇超6亿美元。
取得这样不菲业绩的原因何在?吴坚:重塑万利达手机中国市场成功开拓国际疆域的万利达,今年选择全力回归国内市场。
面对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万利达移动将产品创新、极致用户体验与传统产业优势相结合,形成万利达移动的核心竞争力;凭借“精品化+差异化”的产品路线,硬件、软件、服务一体化的产业生态链来谋求突围,给品牌注入年轻的活力。
■ 文 / 袁学伦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95第243期做企业就像打拳击一样,你的抗击打能力越强,才能有机会存活得越久,并找到对手的缺点,击出最致命的一拳。
智能手机王者之争落定苹果犯错三星坐稳头把交椅
李萧然
【期刊名称】《《IT时代周刊》》
【年(卷),期】2012(000)023
【摘要】智能手机市场不容许犯错。
尽管在这一市场大部分厂商沦为了看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三星与苹果两强相争,但苹果在iPhone 5上犯下的错。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李萧然
【作者单位】《IT时代周刊》杂志社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发展,江苏市场稳坐头把交椅 [J], 魏锋
2.中国稳坐浓缩苹果汁头把交椅 [J], 敬莲
3.三星阻击苹果风暴智能手机王者之争白热化 [J], 李萧然
4.辽河石化缘何坐稳沥青市场“头把交椅”? [J], 东方雨
5.三星独占90%份额稳坐全球3D电视头把交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想收购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收购背景 (2)1.2 收购意义 (3)二、联想收购案例概述 (4)2.1 案例背景 (5)2.2 收购目标与过程 (7)三、联想收购IBM (8)3.1 交易细节 (9)3.2 后续整合与挑战 (10)3.3 收购效果评估 (12)四、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 (13)4.1 交易背景与动机 (14)4.2 组织结构调整 (15)4.3 市场表现及战略调整 (16)五、联想收购IBM (18)5.1 交易内容与财务影响 (18)5.2 技术整合与创新 (19)5.3 长期战略价值 (20)六、联想收购案例启示 (21)6.1 投资策略与风险控制 (23)6.2 文化融合与管理协同 (24)6.3 创新驱动与市场竞争 (25)七、结论 (26)7.1 收购活动的总结 (27)7.2 对企业发展的长远影响 (29)一、内容概要本报告旨在分析联想收购案例,从收购背景、收购过程、收购后整合与运营,到最终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报告将重点关注联想收购的具体细节,包括收购的动机、策略、交易结构,以及收购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报告将分析联想如何通过收购实现业务扩展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并评估收购对其长期战略及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报告还将探讨收购过程中涉及的关键要素,如资金筹措、风险评估、文化差异等,并总结联想收购案例中的经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1.1 收购背景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联想集团作为一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也积极投身于并购的浪潮中。
这些收购案例不仅体现了联想寻求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技术实力、优化产品线、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战略意图,也反映了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获取关键技术和资源、实现全球化运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
在此背景下,联想于近期完成了一项重要的收购案——收购了某知名智能硬件制造商的股份。
这项收购不仅使联想获得了该制造商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还为其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和市场渠道。
Market Analysis市场分析真品文/双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不过对于手机行业来说,这又是一场厮杀的开始。
虽然现在每个月都有大量的新款手机发布上市,可是九月依旧是一年中最令人期待的,除了万众瞩目的iphone 6,三星华为等多家巨头均发布了年度旗舰产品,所以不出意外的,手机市场的混战也愈发激烈。
赶在iPhone 6之前的发布会或许都不愿意被苹果公司抢去风头,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赶在9月9日之前召开了新品发布会,第一个走上台的是魅族。
相比“中华酷联”等巨头,魅族手机的市场占有率不值一提。
然而由于它一贯清新小众的精品路线和深厚的粉丝文化基础,9月2日的发布会依旧备受关注。
作为黄章复出后的第一款手机,M X4果然不负众望。
精美的外观设计、强悍的硬件配置、全新的F LY M E4.0系统无一不体现出诚智能手机多方混战 回归产品才是本质M a t e 7。
作为旗舰产品,Mate 7采用了的是华为自己全新的海思麒麟K i r i n925,这是全球首款支持LT E Cat6标准的超八核S o C芯片,支持五全频,这充分证明了华为超强的研发实力。
Mate 7的发布会极为成功,惊艳的外观和强悍的配置令人侧目,更值得注意的是Mate 7不菲的售价(标注版达499欧元),代表着华为希望凭借这款手机开始叫板高端手机市场。
事实上华为副总余承东也不止一次地拿Mate 7和三星的旗舰Note比较,底气十足。
此外,在iPhone 6发布之前,除了魅族、三星、华为,索尼也发布了Xperia Z3,被联想纳入旗下的摩托罗拉,发布了Moto X+1,被微软纳入旗下的诺基亚,发布了Lumia 730、830,HTC则发布了Desire 820等。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iPhone 69月9日,一直被热炒的iPhone6/6 p l u s以几乎没有悬念的方式意,而最终1799元的报价则更是直接引爆全场。
要知道这种喧嚣场面一度只会出现在小米发布会上。
1中 2016年 第2期(总第520期)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181Economics And Law 【经济与法】一、专利纠纷案中智能手机领域占比明显ITU(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目前有15.6亿的智能手机用户,截至2015年6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13.72亿,其中手机网民贡献了8.27亿。
此外,2014年天猫双十一的交易总额达到571亿元,超过200个国家参与了此次购物节,其中移动端的交易额为243亿元,占总体交易额的42.6%,是2013年的4.5倍,预计到2015年底,中国移动电商市场规模将破千亿。
当前全球智能手机领域专利纠纷案件数量不断增长,已完全从“价格战”转向“专利战”,苹果、三星、HTC 等国际产业巨头纷纷加入专利诉讼战的行列。
从2010年开始,苹果便以安卓盗窃了苹果的技术为由,把智能手机企业接二连三地告上了法庭,尤其是对iPhone 和iPad 的主要竞争对手——拥有Galaxy 系列智能手机、平板的三星,更是在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际诉讼大战。
二、苹果三星专利纠纷回顾1.案例背景2009年10月,拥有完善产品链的三星跻身第一批推出安卓手机的公司,其后不断推出新品,当时已经赶超各大公司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商,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已经超过苹果,同时一跃成为仅次于苹果的大规模盈利的手机公司。
随着三星自己品牌的智能手机在市场上走红,苹果公司开始坐不住了,所以从2010年4月起,苹果公司举起了专利大旗,开始对对手发动攻击。
2.诉讼中涉及的专利技术此次专利大战,苹果公司认为三星公司侵犯了其三项功能型发明专利和四项外观设计专利,打出了一组寓意颇深的组合拳。
三项功能型专利分别是:卷轴滑动到底的回弹动作专利、单指卷动和两指缩放专利、点触放大专利。
四项外观设计专利分别又涵盖iPhone 典型的圆角和Home 键设计,iPhone 简洁的边框、喇叭口布局设计,iOS 的网格型图示和iPad 的薄边框、圆角设计。
2007年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研究报告《2007年中国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研究报告》智能手机的核心优势是可以为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移动体验——用户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可以拥有如PC一样的多媒体、即时通讯体验……种种特点使近年来智能手机市场高速发展,其前景更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看好。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曾预测,全球智能终端销量有望在2007年超过1亿台,在2010年逾2亿台。
国际知名调查公司IDC的最新数据显示,2006年全球智能手机同比增长42%,远高于市场平均增长率。
这一势头已使智能手机成为驱动移动互联网普及和技术融合发展的先锋力量,在手机厂商的产品布局中具有战略性地位。
而市场调查数据则表明,未来三年内,中国的智能手机市场将以50%的速度增长,预计2008年中国智能手机的销售量有望达到1764万部。
目前依靠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特别是智能手机市场中的强劲优势,Symbian操作系统获得了超过60%的市场份额。
但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看,购买诺基亚智能手机的用户,购买初衷并不是认为手机中所嵌入的Symbian操作系统可以帮助手机更好地完成满足其各种商务和娱乐的需求,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出于对诺基亚手机品牌的信赖。
因此,Symbian过于紧密地与诺基亚捆绑在一起,使得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完全被动地掌握在诺基亚的手中。
而一旦诺基亚开始转向选择其他的操作系统,Symbian的处境将令人担忧。
所以,虽然目前Symbian拥有绝对高的市场份额,但其没有任何的品牌策略,因此在智能手机市场上还有待考验。
目前在市场中共有13家厂商选择Linux作为其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平台。
和Symbian操作系统发展情况比较相似的是,在整个Linux阵营中,摩托罗拉在其中所占的市场份额超过了70%,从而使得Linux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变化与摩托罗拉智能手机的销量变化紧密相连。
不过,由于Linux的开放性,使得在这一平台上所开发的软件缺少一定的标准性,导致了许多应用软件间的兼容性有所降低,这一点在未来势必会影响Linux市场份额的增长。
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调查报告一、市场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手机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之一,其市场变化对全球手机行业具有重要影响。
本篇报告旨在对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市场动态。
二、市场规模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销售总量达到了2.5亿部,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0%。
这一数字体现了中国消费者对手机产品的持续需求,并且预示着市场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
三、品牌竞争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呈现出激烈的品牌竞争态势。
国内外知名手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展开激烈的角逐,竞争压力持续加大。
根据数据统计,2024年三星、华为、苹果、小米和OPPO等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市场份额最大,其中华为以23.5%的份额位居榜首。
这也意味着中国手机市场逐渐进入品牌多元化竞争阶段。
四、消费者需求随着用户对手机功能的不断追求,消费者对手机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消费者最重视的手机功能包括性能稳定、摄影功能、续航能力和个性化设计等。
此外,随着人们对智能生活的需求增加,智能家居控制、人工智能助手等功能也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五、5G时代2024年,5G时代正式到来,对中国手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5G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加速手机行业的创新和升级,并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据调查预测,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商用,2024年中国的5G手机销售量将占据手机总销量的40%,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六、品牌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手机品牌不断努力推出创新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24年,诸如翻盖屏手机、折叠屏手机和全面屏手机等新型手机产品相继问世。
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进一步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并带动了市场的发展。
七、市场趋势2024年中国手机市场的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 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升级。
中国移动:突围“十面埋伏”陈琛【期刊名称】《通信世界》【年(卷),期】2012(000)031【总页数】3页(P12-14)【作者】陈琛【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当前,运营商的产业主导地位正面临各种挑战。
危机四伏之下,中国移动制定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战略转型目标,并持续推动专业化运营改革,以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铸新的辉煌。
随着导入期完成,2012年移动互联网产业步入快速成长期。
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为用户提供了更加良好的体验,也使得价值链关注焦点由电信运营商转为各方对于用户需求的把控。
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发展方式带来了终端、应用和网络的三方面改变。
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中国移动昔日的优势产业地位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日前其正受到来自互联网公司、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甚至广电的业务、网络和终端多方面的挑战。
对此,中国移动制定了“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业务、友好界面”的战略转型目标,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市场的挑战,并且通过转变管理模式、推动专业化运营、建立专业子公司的方式以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期待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重铸新的辉煌。
移动互联网:一切以用户为中心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在传统移动通信领域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其任何一项举措都会对整个产业链乃至最终用户带来极大的影响。
但这一形势目前已发生转变,随着IT技术与CT技术的不断融合,促使移动互联网在终端、应用和网络三个方面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用户体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终端的功能越来越强大,用户对于手机的需求逐步从打电话、发短信向彩信、网页浏览、游戏应用等方向发展。
以iPhone、Android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成为市场主流,功能手机走向衰败。
目前,全球智能终端渗透率呈放量增长趋势,中国市场更异军突起,在出货量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最新数据显示,仅2012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就达到3310万部,环比增长32%。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一直被认为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因为中国有着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日益增长的消费水平。
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各大手机制造商在这一年度纷纷推出了各种创新型产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本文旨在对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探讨市场的特点、竞争格局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市场背景分析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4.5亿部,同比增长2.3%。
尽管增速不如往常,但总体出货量仍然居全球首位。
而在智能手机品牌分布上,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依然是中国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它们合计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近70%。
二、市场特点分析1.换机潮推动市场增长: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了消费者的换机需求的推动。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换代,消费者对于更先进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促使了市场结构的不断更新和变化。
2.互联网+智能手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手机制造商开始将“互联网+”理念融入到产品中。
智能手机不再只是通讯工具,还扮演着支付、智能家居、健康管理等多种角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价格竞争激烈: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手机制造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纷纷推出价格实惠的产品,以吸引消费者。
价格战使得市场上的中低端产品层出不穷,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三、竞争格局分析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是三星、苹果、华为、OPPO和vivo五大品牌之间的角逐。
在市场份额上,华为以18.6%的份额位居首位,但OPPO和vivo两大品牌的表现也相当抢眼,分别占据了18.1%和17.3%的份额。
而苹果则由于iPhone X的推出而一度反超华为,市场份额达到15.4%。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5G时代的到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智能手机市场将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中国400家智能手机厂商混战
2014/02/10
More 20
打印E-mail
在中国,智能手机的增产热情停不住脚步,终端制造企业相继诞生,仅获得政府批准的企业就接近400家。
这些企业巧妙利用了丰富的劳动力和闲置设备。
甚至有煤矿企业等跨行业涉足该领域。
中国企业先后攻占了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等备受期待的市场,并实现了产品通用化。
低价格产品正在由中国国内进入新兴经济体。
功能强,但价格低得惊人!——在智能手机专卖店鳞次栉
比的中国最大电子产品商业街广东省深圳市华强北,在到处
都播放着刺激顾客购买欲的大音量音乐下,店员为了吸引顾
客的注意,一边拼命拍手一边高声吆喝。
“MEIZU (魅族)”,“神舟”,“OPPO”……,在柜台上,除了
韩国三星电子和中国联想等的产品之外,还到处都摆放着在
国外无法看到的品牌。
在中国生产智能手机的企业仅获得政府批准的就达到377
家(2012年)。
除了传统的手机企业之外,2008年以后创
立的年轻企业也非常突出。
这正好与美国苹果的“iPhone”手
机在中国开始普及的时间相重合。
自2009年起开始销售“魅族”品牌智能手机的珠海市魅族科技以前曾是便携音乐播放器企业。
而迅速获得追捧的“小米”手机的出品方北京小米科技则创立于2010
年。
其创始人雷军是在安全领域具有优势的软件公司的前高管。
跨行业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的典型是煤矿经营者卢洪波创建的尼彩科技集团。
首先是向熟人的电视直销公司出资,于2011年开始智能手机的制造和销售。
外观酷似iPhone 的智能手机售价仅为399元。
利用通过煤矿赚到的利润,已将直营店扩大到了全国6000个地点。
尼彩的生产基地位于深圳。
在深圳市,还有以面向女性
的智能手机“朵唯”获得成功的朵唯志远科技、以“小辣椒”品
牌博得年轻人青睐的深圳语信时代通信设备等企业。
那么,为何深圳能成为智能手机企业的摇篮呢?语信董
事长王晓雁阐述的原因如下。
深圳于1980年借助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成为经济特区。
松下、东芝和荷兰飞利浦等世界大型电子企业随后相继进驻。
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以及低工资劳动力一直在支撑
这里的增长。
深圳市已成为占中国IT 产品17%的“电子产品之都”。
深圳市政府自信地表示在2小时车程的范围内,可以采购到电子零部件和原材料的90%。
相机和液晶面板等中国海内外品牌激烈竞争的智能手机专卖店(深圳市)
智能手机零部件的大部分都能采购到。
虽然存在因倒闭和缩小业务而关闭工厂的案例,但由于其便利性,进军该地的企业仍然络绎不绝。
语信的王晓雁也在收购该市一家手机工厂,并接收200名员工后开始了智能手机的自主生产。
在智能手机领域,跨行业进入者尤其突出的原因在于,存在支撑缺乏经验的年轻企业的幕后英雄。
其中包括
台湾联发科技等半导体巨头。
这些公司连同整体设计图一起出售称得上智能手机大脑的大规模集成电路(LSI)。
据称,在该行业,只要拥有设计图,制鞋企业也有能力从明天开始制造智能手机。
中国的智能手机销量在2014年有望达到4.5亿部。
“蛋糕”虽然在扩大,而商品也将遭受日趋挑剔的消费者的
审视。
虽然企业数量众多,但很多企业的年销量不到10万部。
销售基础仍然薄弱,各企业的增产热情有可能带
来优胜劣汰。
(桑原健广州、菅原透上海、相模真记东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