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I 卷一、选择题(总共20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 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 .碳酸钙受热分解B .乙醇燃烧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 .氧化钙溶于水2 下列有关反应:4NH3 (g)+5O 2 (g) === 4NO(g)+6H 2O(g) △H (298K)= -905 kJ· mol -1 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C.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D. 该反应中每4 mol NH 3(g)被氧化,放出905 kJ 热量3 对于放热反应2H 2(g)+O 2(g) ===2H 2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B.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C. 反应物H 2和O 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无法确定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有能量变化B. 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生成物的总能量总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5 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 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② 酸碱中和反应 ③ 浓H 2SO 4稀释④ 固体NaOH 溶于水 ⑤ H 2在Cl 2中燃烧 ⑥ 弱酸电离A 、②③④⑤B 、②③④C 、②⑤D 、①③⑤6.已知在1×105Pa ,298K 条件下,2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g) === H 2(g)+21O 2(g) △H =+242kJ•mol -1 B. 2H 2(g)+O 2(g) === 2H 2O(l) △H =-484kJ•mol -1C. H 2(g)+ 21O 2(g) === 2H 2O(g) △H =+242kJ•mol -1D. 2H 2(g)+O 2(g) === 2H 2O(g) △H =+484kJ•mol -17. 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图,判断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2A(g)+B(g) === 2C(g) △H<0B. 2A(g)+B(g) === 2C(g) △H>0C. 2A+B === 2C △H<0D. 2C === 2A+B △H<08已知:H 2(g)+F 2(g) === 2HF(g) △H=-270 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L 氢气与1L 氟气吸收270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mol 氟气反应生成2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mol 氢气与1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9. 已知1 g 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热量121 kJ ,且氧气中1 mol O=O 键完全断裂时吸收热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O 键形成时放出热量463 kJ ,则氢气中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热量为( )A. 920 kJB. 557 kJC. 436 kJD. 188 kJ10. 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 +(aq)+OH -(aq)=H 2O(1) ⊿H=-57.3kJ /mol 。
23级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Ni 59 Cu 64 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CO 催化转化有利于资源化利用。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232CO (g)3H (g)CH OH(g)H O(g)++ 1149.5kJ mol 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物分子断裂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分子形成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B .若2232CO (g)3H (g)CH OH(l)H O(l)++ 2H H ∆<∆;则21H H ∆<∆C .相同条件下,1molCH 3OH(g)和1molH 2O(g)充分反应则吸热49.5 kJD .CH 3OH(g)比CH 3OH(l)更稳定2.酸碱中和反应是一个典型的放热反应,在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将50mL0.55mol/LNaOH 溶液与50mL0.50mol/L 盐酸改为50mL0.65mol/LNaOH 溶液与50mL0.60mol/L 盐酸,所得中和热的数值保持不变B .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该温度为终止温度C .测了盐酸溶液温度的温度计未洗涤立马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会使得△H 偏小D .实验中可使用相同浓度的氨水替代氢氧化钠溶液 3.已知:①Cu(s)+H 2O 2(l)+2H +(aq)=Cu 2+(aq)+2H 2O(l) ΔH 1 ①2H 2O(l)=2H 2(g)+O 2(g) ΔH 2 ①2H 2O 2(l)=2H 2O(l)+O 2(g) ΔH 3 ①Cu(s)+2H +(aq)=Cu 2+(aq)+H 2(g) ΔH 4 则ΔH 4的正确表达式为( )A .ΔH 4=ΔH 1+12×ΔH 2+12×ΔH 3B .ΔH 4=ΔH 1+12×ΔH 2—12×ΔH 3C .ΔH 4=ΔH 1+2×ΔH 2—2×ΔH 3D .ΔH 4=2×ΔH 1+ΔH 2+ΔH 39.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A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负极均是Fe 发生还原反应:Fe—2e —=Fe 2+B .在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 .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的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D .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5.浓差电池中的电动势是由于电池中存在浓度差而产生的。
T 2P 1 T 2P 2 T 1P 1 t 0n(z)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卷一、 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关于化学反的本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生成B 、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C 、化学反应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D 、化学反应的发生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 2、已知: ① C(s)+O 2(g)===CO 2(g) ΔH 1=-393.5 kJ/mol② CO(g)+12O 2(g)===CO 2(g) ΔH 2=-283.0 kJ/mol对于反应C(s)+12O 2(g)===CO(g),ΔH 3应为 ( )A .+110.5 kJ/molB .-110.5 kJ/molC .+221.0 kJ/molD .-221.0 kJ/mol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 . 任何放热反应在常温条件下一定能发生反应C . 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放热还是吸热D . 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4、反应4NH 3(g) + 5O 2(g )=4NO (g )+ 6H 2O (g )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1分钟后,NH 3减少了0.12 mol ,则平均每秒钟浓度变化正确的是 ( ) A .NO 0.001 mol·L -1B .H 2O 0.002 mol·L -1C .NH 3 0.002 mol·L -1D .O 2 0.0025 mol·L -15、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 (g) 达到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 ) A . A 、B 、C 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B. 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N 2,同时生成a mol NH 3 C. 每断裂1molN≡N,同时断裂3molH -H D. 每生成1mol N≡N,同时生成6molN -H 6、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如右图所示,测定中和热时,大小两烧杯间填满碎纸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B .若用50mL 0.55mo1·L —1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与50mL 0.50mo1·L —1的盐酸和50mL0.50mo1·L —1的硫酸充分反应,两反应测定的中和热不相等 C .大烧杯上不盖纸板,对求得的反应热数值无影响D. 使用环形玻璃搅拌棒是为了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7、反应2X (g )+Y (g )2Z (g );在不同温度(T 1和T 2) 及压强(P 1和P 2)下,产物Z 的物质的量n(z)与反应时间(t )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8小题,总分54分)1.(3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2.(3分)2.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2TiO ),制取步骤如下:/800C/Ar24TiO TiCl Ti ︒−−−→−→−−−镁已知:①21C(s)O (g)CO(g)2+=== 1ΔH ②2242TiO (s)2Cl (g)TiCl (s)O (g)+===+ 2ΔH则反应224TiO (s)2Cl (g)2C(s)TiCl (s)2C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 B .2ΔH 1+ΔH 2 C .2ΔH 1-ΔH 2D .2ΔH 1-2ΔH 23.(3分)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12232SO O 2SO 196.6kJ mol H -+∆=-⋅B .122C(s)O (g)CO (g)393.5kJ mol H -+∆=⋅═C .2H (aq)OH (aq)H O(l)57.3kJ H +-+∆=═D .12211H (g)Cl (g)HCl(g)92.5kJ mol 22H -+∆=-⋅═ 4.(3分)4.已知T ℃时,CO(g)+H 2O(g)=CO 2(g)+H 2(g) H ∆=+QkJ/mol ,当反应转移amol 电子时达到平衡,则该反应吸收的能量( ) A .等于0.5aQkJB .小于0.5aQkJC .大于0.5aQkJD .等于aQkJ5.(3分)5.已知298K 、101kPa 时,2H (g)、CO(g)、25C H OH(l)、4CH (g)的摩尔燃烧焓分别为1285.8kJ mol --⋅、1283.0kJ mol --⋅11366.8kJ mol --⋅、1890.3kJ 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12222H (g)O (g)=2H O(g)H 571.6kJ mol -+∆=-⋅B .1222CO(g)O =2CO (g)H 283.0kJ mol -+∆=-⋅C .25222C H OH(l)3O (g)=2CO (g)3H O(1)H 1366.8kJ ++∆=-D .14222CH (g)2O (g)=CO (g)2H O(l)H 890.3kJ mol -++∆=-⋅6.(3分)6.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Cl—35.5 I—127 Ba—137Ⅰ卷(共5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是非电解质的是()A.NH3是气体 B.NH3水溶液显碱性C.液氨和氨水中NH3均不能电离出离子D.液氨不导电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BaSO4是非电解质;②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氨水能导电,所以氨水是电解质;③固态共价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共价化合物可以导电;④固态的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熔融态的离子化合物也不导电;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
A.①④B.①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下列关于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因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的表达式是K W=c(H+)·c(OH-),所以K W随溶液H+和OH-浓度的变化而变化B.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同一个物理量C.水的离子积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水的离子积常数K W与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是两个没有任何关系的物理量4.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饱和H2S溶液中通入过量SO2后溶液导电情况的是()5.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 mL 0.6 mol·L-1NaOH水溶液,②20 mL 0.5 mol·L-1H2SO4水溶液,③30 mL 0.4 mol·L-1HCl水溶液,④40 mL 0.3 mol·L-1醋酸水溶液,⑤50 mL 0.2 mol·L-1蔗糖水溶液,以上各瓶溶液所含离子、分子总数的大小顺序是()A.①>②>③>④>⑤B.②>①>③>④>⑤C.⑤>④>③>②>①D.②>③>④>①>⑤6.向盛有一定量Ba(OH)2溶液的烧杯里逐滴加入稀H2SO4,直至过量,整个过程中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用电流I表示)近似地用图中曲线表示的是() A.甲B.乙C.丙D.丁7.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NaHCO3=Na++H++CO2-3B.++F-C.H2SO32H++SO2-3D.CH3COONH4CH3COO-+NH+48.有两种一元弱酸的钠盐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现向这两种盐的溶液中分别通入适量的CO2,发生如下反应:NaR+CO2+H2O=HR+NaHCO32NaR1+CO2+H2O2HR1+Na2CO3。
XXXX中学第一学期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1、201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我们应该号召公众从我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下列有关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在大力推广乙醇汽油的同时, 研究开发太阳能电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B.大力发展农村沼气, 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清洁、高效的能源C.研发高效低毒农药, 降低蔬菜的农药残留量D. 以聚苯乙烯全面代替木材, 生产包装盒、快餐盒等以减少木材的使用, 保护森林2、当今能源短缺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因此我们必须合理利用能源实现节能减排。
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C.利用潮汐能发电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浓H2SO4稀释④固体NaOH溶于水⑤H2在Cl2中燃烧⑥弱酸电离A、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②⑤D、①③⑤4、未来新能源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5、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一定有物质状态的变化B.一定会产生新的物质C.一定有化学键的变化D.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6、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数学正确的是(△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H= +57.3kJ/mol(中和热)C.S(s)+ O2(g)===SO2(g)△H=-269.8kJ/mol(反应热)D.2NO2==O2+2NO △H= +116.2kJ/mol(反应热)7、热化学方程式C(s)+H2O(g) ==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D.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8、化学反应2A+3B2C,开始时A的浓度为4mol/L,8分钟后A的浓度为1 mol/L,则物质B的反应速率为()A.0.75 mol/(L·min)B. 0.5mol/(L·min)C.0.25 mol/(L·min)D.0.5625 mol/(L·min)9、下列措施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A. 增大反应物的量B. 增加压强C. 使用催化剂D. 升高温度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ΔH不同11、已知方程式2H2(g)+O2(g)=2H2O(l)ΔH1=-571.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O2(g);ΔH2=?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的ΔH2大于零C.该反应与上述反应属于可逆反应D.该反应ΔH2=-571.6kJ/mol12、化学反应使用催化剂的最主要原理是()A.能提高反应物的活化能B.改变化学反应速率C.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不D.改变反应的焓变13、已知298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 g ) 2NH3 ( g ) △H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 和3 mol H2 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A. 一定大于92.0 kJB. 一定小于92.0 kJC. 一定等于92.0 kJD. 不能确定14、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g CaCO3沉淀。
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第Ⅰ卷 选择题(54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共54分)1.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 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高分子化合物 D .烃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称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不可能具有相同的通式 B.通式相同的不同有机物一定属于同系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的物质之间物理性质一定不同,但化学性质一定相同D.具有相同官能团的有机物不一定是同系物 3.下列化学式只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C 3H8B .C4H10C .C4H 8D .C2H4C l 24.下列物质一定与丁烯互为同系物的是( ) A .C 4H 8B .C3H6 C . C2H4D .C4H105.分子式为C5H7C l 的有机物,其结构不可能是( )A .含有两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B .只含一个双键的直链有机物C .含有一个双键的环状有机物D .含有一个三键的直链有机物6.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B .萃取C .裂化D .重结晶HC HCS SC=C SSCH CH7.下列四种名称所表示的烃,命名不正确的是()A.2—甲基—2—丁烯B.3—乙基戊烷C.3—甲基—2—丁烯D.2—乙基—1—丁烯8.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A.只测定它的C、H比B.只需证明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 O2C.只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与C 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 O2和H2O的质量9.鉴别二甲醚和乙醇可采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下列方法不能对二者进行鉴别的是()A.利用质谱法B.利用金属钠或金属钾C.利用红外光谱法D.利用核子共振氢普10.现有三组混合液:①乙酸乙酯和乙酸钠溶液②乙醇和丁醇⑧溴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萃取、蒸馏B.萃取、蒸馏、分液C.分液、蒸馏、萃取D.蒸馏、萃取、分液11.已知甲苯的一氯代物有4种,则甲苯与氢气完全加成后的产物的一氯代物应有()A.5种B.7种C.4种D.2种12.核磁共振氢谱是测定有机分子结构最有用的工具之一。
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总分150分第一卷〔7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以下有关电子运动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电子不停地作高速运动B、电子在核外是分层排布的C、不同的电子形成不同的电子层D、离原子核近的电子能量低,离原子核远的电子能量高2.以下气态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A、PH3B、H2SC、SiH4D、HCl3.以下各组中,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碱性:Ca(OH)2 > Ba(OH)2B、酸性:HF > HClC、金属性:Mg > NaD、非金属性:N > P4.以下过程中需要增大化学反响速率的是A、钢铁腐蚀B、食物腐败C、塑料老化D、工业合成氨5.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需加热的反响都是吸热反响B、化合反响一般是放热反响C、放热反响不需要加热或点燃等条件D、分解反响一般是放热反响6.以下物质中不存在化学键的是A、氖气B、氢气C、氧气D、氨气7.以下混合物中,不能用分液漏斗别离的是A、乙醇和水B、硝基苯C、溴苯和水D、四氯化碳和水8.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的试剂是A、五水合硫酸铜B、无水硫酸铜C、金属钠D、新制生石灰9. 将蛋白质溶液分别作如下处理,仍不失去其生理作用的是A、高温加热B、紫外线照射C、加食盐水D、加福尔马林10.以下对合成材料〔塑料制品等〕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中,最正确的是A、将废弃物混在垃圾中填埋在土壤中B、将废弃物应用化学方法加工成涂料或汽油C、将废弃物燃烧D、将废弃物倾倒入海洋二、选择题〔此题包括5小题,每题6分,共30分.每题有一至二个答案,假设有两个答案,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3分,不选、错选均为零分.〕11.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响的高分子化合物是A、肥皂B、油脂C、纤维素D、蛋白质12. 0.2mol某有机物充分燃烧得7.2克水,该有机物不可能是A、乙烯B、乙炔C、乙醇D、乙酸13. 0.5mol羧酸和0.5mol醇发生酯化反响得44克酯,假设完全反响,那么该羧酸和醇可能A、甲酸、甲醇B、甲酸、乙醇C、甲酸、丙醇D、乙酸、乙醇14.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饶,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是A、有机物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 :2B、有机物必定含氧C、有机物必定不含氧D、无法判断有机物中是否含氧15.从以下表达中,可以肯定金属A比金属B的活动性强的是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B、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于B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C、1molA与酸反响生成的H2比1molB与酸反响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水中置换出氢气,而B不能第二卷〔30分〕三、填空题〔此题包括2小题,共30分.〕16.〔10分〕用1—18号元素及其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填空〔1〕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2〕除稀有气体外,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是 ,它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3〕与水反响最剧烈的金属是 .〔4〕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 .〔5〕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的是 .〔6〕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是 .〔7〕最稳定的气态氢化物是 .〔8〕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17.〔20分〕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局部,表中列出了11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要求完成以下各小题.(1)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下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金属性最强的单质与水反响的离子方程式是 . 〔2〕①、③、⑤三种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中,碱性最强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3〕①、③、⑤三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某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既能与酸反响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响生成盐和水,该元素为 .在这两种盐中,该元素的化合价为 ,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和盐酸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向该元素和⑧号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中,缓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产生的实验现象是 .有关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试卷答案〔必修〕选择题1—5 C D D D B6—10 A A B C B11—15 CD BC CD AD AD填空题16 (1) H (2) Na(3) Na (4) NaOH(5) Al(OH)3 (6) N(7) HF (8) Na F17 (1) Ar F 2K+2H2O=2K+ +2OH- +H2↑(2) NaOH(3) K>Na>Mg(4) Al +3Al2O3 + 6HCl = 2AlCl3 + 3H2O先生成白色沉淀后逐渐溶解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 NaOH=NaAlO2+2H2O。
宁南中学2024届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P —31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要求,每题3分,共计16小题,合计48分)1.“十四五”是我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时期,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保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A .利用太阳能制氢气B .提倡使用燃油车出行C .进行拉闸限电活动D .不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2.已知化学反应A 2(g)+B 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可看作是环境中的热能转化为物质内部的化学能的过程C .1molA 2(g)和1molB 2(g)的总键能小于2molAB(g)的总键能D .该反应一定需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才可以发生3.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4g 由2CO 和2N O 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A 0.3NB .431g P 中含有的共价键总数为A 0.25NC .标准状况下,32.24L CHCl 的分子总数为A 0.1ND .11mol L -⋅的NaCl 溶液中Na +的数目为A N4.W 、X 、Y 、Z 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 和X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也是Y 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
W 和X 的单质常温下均为气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Y>X>W B .W 与X 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C .Y 的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不与强碱反应D .W 、X 和Z 可形成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5.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结构简式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属于芳香烃C H OC.分子中含有3种官能团D.分子式为984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相同条件下,将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s,石墨)=C(s,金刚石)ΔH=+1.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则H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g)+O2(g)=2H2O(l)ΔH=-285.8 kJ·mol-17.反应A+B→C(ΔH>0)分两步进行:①A+B→X(ΔH<0);②X→C(ΔH>0)。
2024-2025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卷(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第一章至第二章第2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难度系数:0.65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a 11 C 12 O 16 S 32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小分子X、Y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M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②过程属于放热反应B .由X 、Y 生成M 的总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C .反应过程中有C ﹣H 键的断裂和C ﹣C 键、O ﹣H 键的生成D .X 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Y 的结构式为O ﹣C ﹣O 、M 为乙醇(C 2H 5OH) 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 .已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28781kJ mol −⋅,则表示正丁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某同学用50mL 0.50 mol·L -1的盐酸与50mL 0.55 mol·L -1的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溶液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5.氢能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能源之一,甲烷-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是一种制高纯氢的方法,其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反应Ⅰ:422CH (g)H O(g)CO(g)3H (g)++ 11203.3kJ mol H −∆=+⋅ 反应Ⅱ:4222CH (g)2H O(g)CO (g)4H (g)++ 2H ∆反应Ⅲ:222CO(g)H O(g)CO (g)H (g)++ 1341.3kJ mol H −∆=−⋅ 已知:在5110Pa ×、298K 条件下,断开1mol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 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 键的键能。
高二年级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说明:(选修4)本试卷供高二(2、4)班使用,
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共6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燃烧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B、放热反应不需要从外界吸收任何能量就能发生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总能量
D、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的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化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与水
3、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禁止汽车使用含铅汽油,其主要原因是()
A、提高燃烧的效率
B、降低汽油成本
C、避免铅污染大气
D、铅资源短缺
4、已知⑴H2(g)+1/2 O2(g)====H2O(g) ;△H1=a kJ·mol-1
⑵2 H2(g)+ O2(g)===2 H2O(g) ;△H2=b kJ·mol-1
⑶H2(g)+1/2 O2(g)====H2O(l) ;△H1=c kJ·mol-1
⑷2 H2(g)+ O2(g)===2 H2O(l) ;△H2=d kJ·mol-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a<b<0
B、b>d>0
C、2a=b<0
D、2c=d>0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一定发生能量变化
B、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C、ΔH值的大小与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无关
D、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时,ΔH﹤0
6、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7、已知在一定条件下,CO的燃烧热为283 kJ/mol,CH4的燃烧热为890 kJ/mol,由1 mol CO和3 mol CH4
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释放的能量为()
A、2912 kJ
B、2953 kJ
C、3236 kJ
D、3867 kJ
8、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
..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反应物量的多少
C、反应物的性质
D、反应热的单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的计量数可以表示分子的个数
B、热化学方程式中只需标明生成物的状态
C、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D、伴随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0、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
确的是()
A、H2O ( g ) =H2 ( g ) + 1/2O2 ( g ) △H = +242 kJ/mol
B、2H2 ( g ) + O2 ( g ) = 2H2O ( l ) △H = -484 kJ/mol
C、H2 ( g ) + 1/2O2 ( g ) = H2O ( g ) △H = +242 kJ/mol
D、2H2 ( g ) + O2 ( g ) = 2H2O ( g ) △H = +484 kJ/mol
11、已知299 K时,合成氨反应N2 (g ) + 3H2 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忽略能量损失)()
A、一定大于92.0 kJ
B、一定等于92.0 kJ
C、一定小于92.0 kJ
D、不能确定
12、已知葡萄糖的燃烧热是—2804 kJ/mol,当它氧化生成 1 g 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
()
A、26.0 kJ
B、51.9 kJ
C、155.8 kJ
D、467.3 kJ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完全正确得满分,
答对一个给2分,有错误答案的不得分)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不需要外界能量
14、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H+(aq)+OH-(aq)=H2O(l);△H=-57.3kJ/mol,向
1L0.5mol·L-1的NaOH溶液中加入下列物质:①稀醋酸;②浓H2SO4;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H1、△H2、△H3的关系正确的是()
A.△H1>△H2>△H3B.△H1<△H3<△H2
C.△H1=△H3>△H2D.△H1>△H3>△H2
15、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将32g硫分别于纯氧中和空气中完全燃烧,令前者放出的热量为△H1,后者
放出的热量为△H2,则关于△H1和△H2的相对大小,正确的判断是()
A、△H1=△H2
B、△H1>△H2
C、△H1<△H2
D、无法判断
16、以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2H2(g)+5/2 O2=2CO2(g)+H2O(l);△H=-1300kJ/mol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10N A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300kJ的能量
B.有N A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300kJ的能量
C.有2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D.有8N A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300kJ的能量
第Ⅱ卷(共36分)
三、填空题(每空3分,共12分)
17、(6分)(1)据了解,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提供的水力发电功率相当于3000万kW的火力发电站。
因
此,三峡建设将有助于控制()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
D. 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
(2)已知1 g碳粉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32.8 kJ(与1g 原煤相当),试写出相关的热化学方程式:。
18、(6分)(1)硝化甘油(C3H5N3O9)分解时产物为N2、CO2、O2和液态水,它的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已知20℃时,22.7g硝化甘油分解放出的热量为154KJ,则每生成1mol气体伴随放出的热量为 KJ.
答题卡
(每空3分,共12分)
17、(1)
(2)
18、(1)
(2)
24分)
19、(10分)25℃,101kPa时,将1.0g钠跟足量的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7.87kJ的热量,求
生成1mol氯化钠的反应热。
、(14分)化工生产中用烷烃和水蒸气反应得到以CO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
这种混合气体可用于生产甲醇或合成氨,对甲烷而言,有如下两个主要反应:
1)CH4(g)+1/2O2(g)==CO(g)+2H2(g)△H 1=-36kJ/mol
2)CH4(g)+H2O(g)==CO(g)+3H2(g)△H 2= +216kJ/mol
由反应(1)(2)推出总反应热为零的总反应式(3),并求进料气中空气(O2的体积分数为21%)与水
蒸气的体积比。
答题卡
一、二、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4分)
(每空3分,共12分)
17、(1)AD
(2)C(S)+O2(g)==CO2(g)△H1 = -393.6kJ/mol
18、(1)4C3H5N3O9=== 6N2↑+12CO2↑+ O2↑+ 10H2O
(2)324.2
24分)
19、(10分)
△H1 == -411.01 kJ/mol
20、(14分)
解:(1)式*6 +(2)式= (3)式
(3)式为
7CH4(g)+3O2(g)+ H2O(g)=== 7CO(g)+15 H2(g)△H = 0 V(O2)/ V(H2O) = 3/1
所以V(空气)/ V(H2O) =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