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 素
- 格式:doc
- 大小:93.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一章 前言1.1概述1773年,伊莱尔·罗埃尔(Hilaire Rouelle )发现尿素。
1828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里希·维勒首次使用无机物质氰酸氨(NH4CNO ,一种无机化合物,可由氯化铵和氯酸银反应制得)与硫酸铵人工合成了尿素。
本来他打算合成氰酸铵,却得到了尿素。
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
从此,活力论的错误证明了,有机化学实际上开辟了(活力论认为无机物与有机物有根本性差异,无机物所以无法变成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只能由生物的细胞在一种特殊的力量——生命力的作用下产生,人工合成是不可能的。
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和一些鱼的尿中含有尿素;鸟和爬行动物排放的是尿酸,因为其氮代谢过程使用的水量比较少)。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主要用于化学肥料的生产,其在农业和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
工业上,尿素主要用途是作为高聚物合成材料。
工业尿素的总消耗量约一半是作为尿素甲醛树脂和三聚氰胺。
尿素甲醛树脂用于生产塑料、喷漆、粘结剂,以及纸张、织物、皮革的浸渍剂。
尿素还可作为多种用途的添加剂,用于医药和试剂生产中。
农业上,尿素主要是作为氮素化学肥料,具有一系列的优点。
其是中性速效肥料,施于土壤中以后不残留使土壤恶化的酸根,而且分解出来的二氧化碳也可以为植物吸收。
此外,尿素的施用及贮藏性能好,不分解、不吸潮、不结块、流动性好、无爆炸性。
由此看来,尿素产品涉及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
世界尿素主要消费地区包括西欧、北美、中东、南亚、东南亚、东亚及其他地区。
2005年,全球尿素需求量约1.252亿吨,比2004年增长1.54%。
未来尿素需求量的增加主要来自肥料用尿素需求的增加,包括尿素用于粮食增产以及进一步代替其他肥料的应用,如在西欧逐步代替硝酸铵,在中国逐步代替硝酸氢铵。
尿素作为最重要的氮素化学肥料,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中,其发展是不言而喻的。
同时,在整个世界市场中的供不应求,更为其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文名:农用液体尿素;即尿素硝酸铵溶液UAN 执行标准和含量农业行业标准《尿素硝酸铵溶液》(NY2670-2015)。
标准明确尿素硝酸铵溶液是以合成氨与硝酸中和形成的硝酸铵溶液、尿素溶液为原料按比例加工而成的水溶肥料。
农业行业标准《尿素硝酸铵溶液》(NY2670-2015),同时规定了尿素硝酸铵溶液登记、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
液体尿素标准首次将肥料中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等三种不同形态氮分别进行定量分析和标识,有益于农业生产者使用;同时,提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其缩二脲含量的精度和限量要求。
农用液体尿素含量主要技术指标:技术指标:总氮≥422克/L其中硝态氮≥120克/L;氨态氮≥120克/L酰胺态氮≥182克/L液体尿素的优势是固态尿素氮肥所不及;一是其采用尾液中和工艺,减少了烘干造粒环节的耗能,节能减排;二是相对于传统固体氮肥,[1]含三种形态氮,产品稳定、杂质少、腐蚀性低,有利于植物高效吸收和土壤氮素循环;三是产品偏中性,不会导致土壤酸化,施用上可配合喷雾器或灌溉系统施用,可少量多次,环境污染胁迫小;四是有很好的兼溶性、复配性,可与非碱性的助剂、化学农药及肥料混合施用等。
由标美力克肥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液体尿素(Urea Ammoni um Nitrat e soluti on,UAN),是一种液体氮肥,可直接施用,也作为水溶肥的氮肥原料,与种高钾、磷钾、氮磷钾等元素复配出清液肥—液体清液肥。
不能与硝酸铵钙溶液或者其他硝酸钙盐溶液混合,因为混合后可能会产生堵塞喷管塞或管道的奶白色浓稠不溶沉淀。
农用液体尿素的优势液体尿素(UAN)相比传统普通尿素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
现在的固体肥料实际上是先把化肥厂的溶液蒸发,蒸发后再造粒,做成固体后运到农民手上,农民再把它变回溶液施用到地里,比较耗能。
尿囊素作用尿囊素(uracil)是嘌呤碱基尿嘧啶的降解产物,它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尿囊素主要存在于DNA和RNA的单链中,并且也是细胞内代谢的中间产物。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尿囊素的作用。
首先,尿囊素在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储存分子,而RNA则在遗传信息的转录和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DNA或RNA 的合成过程中,尿囊素与核苷酸相互作用并参与到碱基的配对过程中。
这样,尿囊素能够帮助保持DNA和RNA的稳定性,并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其次,尿囊素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细胞内的能量主要来源于氧化还原反应和葡萄糖代谢。
在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中,尿囊素通过与其他代谢产物相互作用,参与到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中,从而为细胞提供能量。
此外,尿囊素还能够调节细胞内的酶活性,并促进细胞内的代谢过程。
此外,尿囊素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在细胞内,氧化反应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容易损伤细胞内的重要分子,如DNA、蛋白质和脂肪。
尿囊素能够与自由基发生反应,从而中和它们的氧化作用,减少细胞内的氧化损伤,并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的侵害。
此外,尿囊素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尿囊素能够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过程,并调节细胞内的基因表达。
尿囊素在肿瘤细胞中的水平通常较低,这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恶性程度有关。
通过对尿囊素的补充,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有效地抑制肿瘤的发展和蔓延。
总而言之,尿囊素在生物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作用。
它参与到DNA和RNA的合成过程中,维持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在细胞能量代谢中,为细胞提供能量;具有抗氧化作用,减少氧化损伤;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尿囊素的作用对于维持生物体内稳态和健康至关重要。
尿促性素的功能主治有哪些前言尿促性素是一种产自脑下垂体的多肽激素,由后叶垂体分泌释放到血液中。
尿促性素在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对于维持体内水平衡、控制肾脏排尿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尿促性素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1.促进水分排泄:尿促性素通过作用于肾脏的髓袢部位,增强肾小管对尿液的再吸收,从而促进尿液的排出。
它可以增加肾小管对尿液的再吸收,减少尿液的生成量。
这对于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
2.调节血渗透浓度:尿促性素能够感知体内血液的渗透浓度,并在需要时通过增加肾小管对尿液的再吸收来稀释血液,从而维持血液的渗透浓度在正常范围内。
当血液渗透浓度过高时,尿促性素会增加尿液的稀释,使血液渗透浓度恢复正常。
3.控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尿促性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通过与此系统相互作用,尿促性素可以影响血压的调节、水盐平衡的调控等。
它能够抑制肾素的释放和血管紧张素的合成,从而降低肾小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增加水的排出,起到降低血压和调节水盐平衡的作用。
4.调节肾小管对尿液中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尿促性素还可以影响肾小管对尿液中其他物质的重吸收。
它能够在肾小管中减少对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这些物质的排泄。
尿促性素还可以抑制醛固酮的合成,减少肾小管对钾离子的排泄,从而增加尿液中的钾离子含量。
5.其他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尿促性素可能还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例如,它参与了免疫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过程。
此外,尿促性素还可能参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相互作用,发挥调节功能。
结论尿促性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激素,在体内发挥着多种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能够促进水分排泄、调节血渗透浓度,还能够控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节肾小管对尿液中其他物质的重吸收,并具有其他重要的生理功能。
了解尿促性素的功能主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对身体的重要作用。
当我们需要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控制血压和调节水盐平衡时,可以考虑尿促性素的应用。
尿素的性质及用途尿素百科名片尿素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
其化学公式为C ON2H4、(NH2)2CO或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Car bamide。
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
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
这代谢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活力论从此被推翻。
生理尿素在肝脏产生后融入血液(人体内的浓度在每升2.5至7.5微摩尔之间),最后通过肾脏由尿排出。
少量尿素由汗排出。
生物以二氧化碳、水、天冬氨酸和氨等化学物质合成尿素。
促使尿素合成的代谢途径是一种合成代谢,叫做尿素循环。
此过程耗费能量,却很必要。
因为氨有毒,且是常见的新陈代谢产物,必须被消除。
肝脏在合成尿素时,需要N-乙酰谷氨酸作为调节。
含氮废物具有毒性,产生自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即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在脱去氨基的过程,该过程生成的含氮化合物在肝脏中转化为尿素,不含氮部分转化为糖类或脂肪等)过程。
大多数生物必须再处理之。
海生生物通常直接以氨的形式排入海水。
陆地生物则转化氨为尿素或尿酸再排出。
鸟和爬行动物通常排泄尿酸,其它动物(如哺乳动物)则是尿素。
例外如,水生的蝌蚪排泄氨,但在其蜕变过程转为排泄尿素;大麦町狗主要排泄尿酸,不是尿素,因为其尿素循环中的一个转换酶的基因坏了。
哺乳动物以肝脏中的一个循环反应产生尿素。
这循环最早在1932年被提出,其反应起点是氨的分解。
1940年代澄清瓜氨酸和精氨基琥珀酸的作用后,它已完全被理解。
在这循环中,来自氨和L-天冬氨酸的氨基被转换为尿素,起中介作用的是L-鸟氨酸、瓜氨酸、L-精氨酸-琥珀酸和L-精氨酸。
尿素循环是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排泄含氮代谢废物的主要途径。
尿囊素的作用尿囊素,又称为尿素酰胺,是一种在人和许多动物的体内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重要功能和作用。
首先,尿囊素在肝脏中产生,并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尿囊素是一种含有氮的废物产物,它是蛋白质代谢的末尾产物,具有排泄体内过剩氮的功能。
因此,尿囊素在维持氮平衡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超过需求时,尿囊素通过肾脏排泄出体外,以维持体内氮代谢的平衡。
尿囊素还具有保持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
尿囊素是一种高渗物质,可吸引水分子,使细胞和组织保持正常的水分平衡。
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分泌,并将尿囊素浓缩在尿液中,尽量保留水分。
而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肾脏会增加尿液的分泌量,从而排除体内过剩的尿囊素和水分,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此外,尿囊素还具有调节体温的作用。
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尿囊素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热量的散失,从而保持体温。
相反,当人体受到热量刺激时,尿囊素会引起血管扩张,促进热量的散发,以降低体温。
尿囊素的调节作用有助于人体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保持适宜的体温。
此外,尿囊素还具有抗菌作用。
尿囊素能够在尿液中与水分子结合形成尿酸,从而减少尿液中的细菌生长。
尿囊素的抗菌作用有助于防止泌尿系统感染和尿路结石的形成。
尿囊素还可以作为治疗心脏病和其他疾病的药物。
目前,尿囊素在临床上被用来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肺水肿等疾病。
尿囊素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轻心脏和肾脏的负担,从而改善心脏病的症状。
总之,尿囊素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它不仅参与氮代谢和水分平衡的调节,还调节体温和具有抗菌作用。
此外,尿囊素还被应用于药物治疗,对心脏病等疾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尿囊素的作用机制和作用途径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尿囊素的功效与作用尿囊素是一种从动物尿液中提取的化合物,它具有多种重要的功效和作用。
尿囊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农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尿囊素的功效与作用,并详细阐述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尿囊素的功效与作用尿囊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尿囊素酸、尿囊素酯等,这些成分赋予尿囊素多种功效与作用。
1. 保护肝功能:尿囊素可以有效保护肝细胞,减轻肝脏的负担,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其含有的尿囊素酸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过程,减少肝细胞的损伤,并促进肝脏血液循环,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
2. 抗菌作用:尿囊素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它可以迅速杀灭并抑制多种致病菌的生长,有效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尿囊素酯还可以抑制细菌的生物膜形成,增加抗生素的渗透性,提高抗生素的疗效。
3. 抗炎作用:尿囊素具有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红肿,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
尿囊素酸可以抑制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炎能力。
4. 抗氧化作用:尿囊素酸是一种强效的天然抗氧化剂,它可以中和自由基,清除有害物质,减少氧化应激对机体的损伤。
尿囊素酸还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抗氧化能力。
5. 促进胃肠道健康:尿囊素对胃肠道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它可以增加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增强胃肠道的抵抗力,减少黏膜受伤和溃疡的发生。
尿囊素酯还可以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酸反流,改善胃肠道功能。
6. 抗衰老作用:尿囊素酸可以促进皮肤的细胞新陈代谢,增加胶原蛋白的合成,提高皮肤的紧致度和弹性。
同时,尿囊素酸还可以减少色素沉着,淡化皱纹和斑点,延缓皮肤衰老过程。
7. 促进伤口愈合:尿囊素具有刺激伤口愈合的作用,它可以促进纤维蛋白的生成,加速新生组织的形成,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
尿囊素还可以增加胶原蛋白合成和沉积,增强伤口的抗拉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二、尿囊素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1. 肝病:尿囊素可以被用于治疗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
尿囊素的作用与功效尿囊素,也被称为蔓越莓提取物,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药物和营养补充剂领域。
尿囊素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包括抗氧化、抗炎、抗感染、抗肿瘤和促进心血管健康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尿囊素的作用与功效。
一、抗氧化作用氧化应激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尿囊素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类黄酮类化合物、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可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和自由基引起的细胞损伤。
研究表明,尿囊素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减少DNA氧化损伤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并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
这一作用对于防治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老年痴呆症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抗炎作用慢性炎症是多种疾病的共同特点,如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和哮喘等。
尿囊素可以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抑制炎症途径的激活等途径发挥抗炎作用。
研究发现,尿囊素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等,减轻炎症反应和炎症相关病变。
此外,尿囊素还可以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如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等,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三、抗感染作用尿囊素具有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对多种致病菌和病毒都具有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尿囊素可以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致病菌的增殖和生物膜形成,降低感染风险。
此外,尿囊素还可以抑制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减轻呼吸道感染症状。
尿囊素的抗感染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四、抗肿瘤作用尿囊素在抗肿瘤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研究发现,尿囊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首先,尿囊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减少肿瘤细胞内源性氧化应激的发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其次,尿囊素可以调节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如PI3K/Akt信号通路和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等,发挥抗肿瘤作用。
尿素尿素别名碳酰二胺、碳酰胺、脲。
是由碳、氮、氧和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脲(与尿同音)。
其化学公式为 CON2H4、(NH2)2CO 或 CN2H4O,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为 Carbamide。
外观是白色晶体或粉末。
它是动物蛋白质代谢后的产物,通常用作植物的氮肥。
尿素在肝合成,是哺乳类动物排出的体内含氮代谢物。
这代谢过程称为尿素循环。
尿素是第一种以人工合成无机物质而得到的有机化合物。
化学式:CO(NH₂)₂,分子质量 60.06 ,CO(NH₂)₂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机无臭无味。
含氮量约为46.67%。
密度1.335g/cm3。
熔点132.7℃。
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
呈弱碱性。
化学性质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
尿素产品有两种。
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
粒状尿素为粒径1~2毫米的半透明粒子,外观光洁,吸湿性有明显改善。
20℃时临界吸湿点为相对湿度80%,但30℃时,临界吸湿点降至72.5%,故尿素要避免在盛夏潮湿气候下敞开存放。
目前在尿素生产中加入石蜡等疏水物质,其吸湿性大大下降。
尿素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于生产多种复合肥料。
在土壤中不残留任何有害物质,长期施用没有不良影响。
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
但在造粒中温度过高会产生少量缩二脲,又称双缩脲,对作物有抑制作用。
我国规定肥料用尿素缩二脲含量应小于0.5%。
缩二脲含量超过1%时,不能做种肥,苗肥和叶面肥,其他施用期的尿素含量也不宜过多或过于集中。
尿素是有机态氮肥,经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水解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尿素要在作物的需肥期前4~8天施用。
施用尿素适用于作基肥和追肥,有时也用作种肥。
尿素在转化前是分子态的,不能被土壤吸附,应防止随水流失;转化后形成的氨也易挥发,所以尿素也要深施覆土。
尿素适用于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水田均能施用。
由于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可积累大量的铵离子,会导致PH升高2——3个单位,再加上尿素本身含有一定数量的缩二脲,其浓度在500ppm时,便会对作物幼根和幼芽起抑制作用,因此尿素不易用作种肥。
正确贮存方法1、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
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贮存,下面要用木方垫起20公分左右,上部与房顶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于通风散湿,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过道。
以利于检查和通风。
已经开袋的尿素如没用完,一定要及时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和氢氧化铵。
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NCO3-也能被植物吸收,因此尿素施入土壤后不残留任何有害成分。
另外尿素中含有的缩二脲也能在脲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氨和碳酸,尿素在土壤中转化受土壤PH值、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在土壤呈中性反应,水分适当时土壤温度越高,转化越快;当土壤温度10℃时尿素完全转化成铵态氮需7——10天,当20℃需4——5天,当30℃需2——3天即可。
尿素水解后生成铵态氮,表施会引起氨的挥发,尤其是碱性或碱性土壤上更为严重,因此在施用尿素时应深施覆土,水田要深施到还原层氯化钾无色细长菱形或立方晶体,或白色结晶小颗粒粉末,外观如同食盐;无臭、味咸:易溶于水,溶于甘油,微溶于乙醇;相对密度1.987,溶点773℃。
化学式KCl;式量74.560。
无色立方晶体,常为长柱状。
密度1.984克/厘米3。
熔点770℃,于1500℃沸腾。
溶于水,溶解度表如下氯化钾的物理性质氯化钾化学中性,生理酸性肥料,分子式为KCI,分子量为74.55,白色结晶体,易溶于水,有吸湿性,长期贮存会结块,而且杂质的含量越高,其吸湿性越强,愈易结块,氯化钾在土壤中转化氯化钾施入土壤后很快溶解,并立即解离,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的钾离子和氯离子浓度明显提高,形成浓度梯度,钾离子和氯离子开始向外扩散。
一部分钾离子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一部分于土壤胶体上的阳离子进行代换作用而被土壤胶体吸附。
残留的氯离子与钾离子代换出来的阳离子进入土壤溶液。
在中性及石灰性土壤上施入氯化钾后形成氯化钙,生成的氯化钙易溶于水,在多雨地区、多雨季节或灌溉的条件下,易引起土壤中钙的淋失而导致土壤板结,同时还会造成土壤逐步酸化,因此在施用氯化钾时还要配合施用有机肥料或钙质肥料。
氯化钾的施用氯化钾施用后钾离子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移动性小,因此氯化钾最好用做基肥,也可作追肥,但不能作种肥,否则大量的氯离子会危害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
在中性或酸性土壤上施用氯化钾最好与有机肥或磷矿粉配合施用,一方面可以防止土壤酸化,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磷的有效化。
但在盐碱土和忌氯作物上不易施用。
氯化钾产品辨别方法1、进口氯化钾是老红色光滑的颗粒;而外观上不光滑、有棱角的红色碎块为红砖。
2、全溶于水的为进口氯化钾;不溶于水的红碎块为红砖等杂质。
3、进口氯化钾很坚硬,不易破碎;而红砖很脆,轻轻敲打就碎裂。
化肥氯化钾氯化钾是高浓度的速效钾肥,也是用量最多、使用范围较广的钾肥品种。
氯化钾分子式为KCl,含钾(K2O)不低于60%,含氯化钾应大于95%。
氯化钾肥料中还含有氯化钠约1.8%,氯化镁0.8%和少量的氯离子,水分含量低于2%。
氯化钾由钾石盐、光卤石等钾矿提炼而成,也可用卤水结晶制成氯化钾。
盐湖钾肥是青海省盐湖钾盐矿中提炼制造而成的。
其主要成分为氯化钾,含钾(K2O)52%~55%,氯化钠3%~4%,氯化镁2%,硫酸钙1%~2%,水分6%左右。
氯化钾一般呈白色或浅黄色结晶,有时含铁盐而呈红色。
氯化钾物理性状良好,吸湿性小,溶于水,呈化学中性反应,属于生理酸性肥料。
盐湖钾肥为白色晶体,含水分和钠盐稍高,吸湿性较强,能溶于水。
盐湖钾肥的质量在逐年提高,其性质与进口的氯化钾相近。
氯化钾在土壤中的反应和应注意的事项:第一:在酸性土壤中,钾被作物吸收,余下的氯离子与土壤胶体中氢离子生成盐酸(HCl),土壤酸性增强。
这会增大土壤中活性铝、铁的溶解度,加重对作物的毒害作用。
所以长期使用氯化钾,也要与农家肥和石灰配合使用,以降低土壤酸性。
第二,在石灰性土壤中,氯离子与土壤中钙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钙。
氯化钙易溶于水,在灌溉或降雨季节随水排走,不会对土壤结构产生不良影响。
第三,在我国南方使用更适宜,南方多雨、排灌频繁的情况下,氯化钾残留的氯、钠、镁大部分被淋失,不至于引起对土壤的危害。
这些地区长期试用盐湖钾肥,与进口的等养分氯化钾肥效相当。
第四,双氯化肥的施用,即氯化钾和氯化氨同时使用,更要避免在忌氯作物和盐碱地上使用,其它作物在苗期也少用。
储存注意事项干燥,密封。
按常温储存。
包装方法氯化钾产品应用塑料编织袋内衬聚乙烯薄膜袋或复合塑料编织袋(塑料编织布/膜)包装。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水混放,运途中防雨淋、防晒化学反应KCl+AgNO3=AgCl↓+KNO32KCl+H2SO4(浓)=2HCl+K2SO42KCl(熔融)=通电=2K+Cl2↑2KCl+2H2O=通电=2KOH+Cl2↑+H2↑2Na+2KCl(熔融)=高温=2NaCl+2K磷酸一铵磷酸一铵 Ammonium dihydrogenphosphate;Ammonium phosphate,monobasic 分子式:NH4H2PO4 分子量:115.03磷酸一铵又称磷酸二氢铵。
无色透明正方晶系晶体,密度1.803(19℃)。
熔点190℃,易溶于水,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
水溶液呈酸性。
宜作饲料添加剂,高效复合肥料。
编辑本段产品简介:磷酸一铵(MAP)是一种水溶性速效复合肥,有效磷(AP2O5)与总氮(TN)含量的比例约5.44:1,是高浓度磷复肥的主要品种之一。
该产品一般作追肥,也是生产三元复混肥、BB肥最主要的基础原料;该产品广泛适用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棉花、瓜果、蔬菜等各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广泛适用于红壤、黄壤、棕壤、黄潮土、黑土、褐土、紫色土、白浆土等各种土质;尤其适合于我国西北、华北、东北等干旱少雨地区施用。
编辑本段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描述:企业采用先进的管式反应器工艺进行生产。
磷矿粉(浆)与硫酸反应,反应料浆进行液固分离,得到湿法稀磷酸。
稀磷酸经过浓缩得到浓磷酸。
液氨与浓磷酸进行中和反应,反应后:(1)反应料浆经过多效(三次或者两次)浓缩提浓后喷于返料上进行造粒,然后经过干燥、筛分、防结块包裹、冷却等工序制得粒状产品;(2)反应料浆进行喷雾干燥、筛分、冷却等工序处理得到粉状产品。
编辑本段产品主要技术指标:项目料浆法磷酸一铵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11-47-0 11-44-0 10-42-0总养分(N+P2O5)≥ 58.0 55.0 52.0总氮(N)≥ 10.0 10.0 9.0有效磷(以P2O5计)≥ 46.0 43.0 41.0水溶性磷占有效磷百分率≥ 80 75 70水分(H2O)≤ 2.0 2.0 2.5粒度(1.00-4.00mm)≥ 90 80 80产品其它成分说明:产品还含有钙、镁、硫、硅、铁等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中量、微量元素。
产品主要成分:NH4H2PO4 质量标准:GB10205-2001 产品危险性或有害成分:本产品不会燃烧、爆炸;无毒、无健康危害。
产品物理性质:白色粉状或颗粒状物(粒状产品具有较高的颗粒抗压强度);呈中性;密度约1.80g/cm3;堆密度约960~1040kg/m3;在水中、酸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粉状产品有一定吸湿性。
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无氧化还原性;遇高温、酸碱、氧化还原性物质不会燃烧、爆炸。
洒落物及其处置方法:简单清扫即可。
运输贮存保护措施:为防止产品受潮结块、变质,应存放于室内或在产品上铺蓬布等防护物,同时避免产品暴晒于阳光下。
磷酸二铵分子式:(NH4)2HPO4 分子量:132.056 磷酸二铵又称磷酸氢二铵,是含氮磷两种营养成分的复合肥。
呈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比重1.619,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有一定吸湿性,在潮湿空气中易分解,挥发出氨变成磷酸二氢铵。
水溶液呈弱碱性,pH8.0。
磷酸二铵是一种高浓度的速效肥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特别适用于喜铵需磷的作物,作基肥或追肥均可,宜深施。
产品简介磷酸二铵又称磷酸氢二铵(DAP),是含氮磷两种营养成分的复合肥。
呈灰白色或深灰色颗粒,比重1.619,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