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70.01 KB
- 文档页数:9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沈阳摘要: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一、城市意象概念1、城市意象二战以后,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城市所占的空间迅速扩大,城市问题日趋严重,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密切关注。
环境心理学、行为地理学、社会生态学、建筑心理学、城市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对认知空间的研究都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因此,认知空间的概念是对城市发展进行多学科研究的一个切入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有了长足进展,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由于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建设明显地对人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始于凯文·林奇,他认为每个人在自己的环境中形成了对城市的局部印象,叠加后则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形成共识。
林奇的研究被视为结构性意象,顾朝林、宋国臣提出了城市的结构性意象主要是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象产生、发展、改变的影响;而另一类研究——评估性意象则重在研究人如何去感知、认识和评价环境。
如人们对居住区的选择、城市“污点”研究等。
这两个方面的研究都应该在城市设计中得以应用,作为城市规划获取相关社会信息的方法。
2、城市意象空间城市意象空间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意象,不同社会群体身处不同的经济、历史、文化氛围,研究其不同的城市意象差别与联系,为从社会历史等方面研究城市意象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林奇的城市意象,创造性地将人的主观感受纳入城市形象的研究,以别过去只是由客观的判定;评估性意象是对人这一认知主体对城市意象的影响的更深入的研究;而城市意象空间则是对林奇结构性意象的延续,并融入了评估性意象的某些因素。
因而对一个地区的城市设计应在注重意象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为形成有特色的意象空间创造条件。
感知与真实: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感知与真实: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导言城市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同时也是人们感知和认知的对象。
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而城市空间形态则是城市在客观空间上的表现。
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研究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深入理解城市的本质和城市发展的特点。
本文将从城市居民的感知出发,探讨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并通过初步研究来阐述这一关系。
一、城市意象的构成与表达城市意象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的主观感受和认知,即人们对城市的印象、感觉和理解。
城市意象的构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历史、文化和个人经验等。
城市意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如文字、图像、音乐等。
在城市意象的表达中,城市空间形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居民通过观察和体验城市的空间形态来形成他们对城市的感知和认知。
二、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与影响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在客观空间上的表现,包括建筑、道路、广场等各种空间元素的分布和组合方式。
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与城市的发展和演变密切相关。
不同城市的空间形态存在差异,反映了城市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城市空间形态对城市居民的感知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合理的城市空间形态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而不合理的空间形态则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不舒适。
三、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从城市意象的构成和表达来看,城市空间形态作为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感知和认知起着重要作用。
当人们进入城市空间时,他们通过观察和体验城市的空间形态来形成对城市的感知。
而城市的空间形态又受到城市居民的感知和认知的影响,因为城市居民的需求和偏好会影响城市的设计和规划,进而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
因此,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初步研究方法和结果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方法,选择某城市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
大连城市旅游形象定位及整体策划【摘要】城市形象的策划是当今发展城市旅游中极受注目的课题。
本文在分析了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和影响系统之后,从文化特质、旅游功能、市场定位入手,提出塑造旅游城市形象的CIS系统,即文化识别(CI)、功能识别(FI)、市场识别(MI),进行形象定位。
借助对大连城市形象的认知调查来思考如何以创意性思维塑大连个性化旅游城市形象,提出大连在突出现代化都市旅游形象、濒海区旅游形象方面表现个性的方法。
一、大连城市旅游的定位分析大连是一座依山傍海的海滨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并有1900多公里曲折延绵的海岸线和170个大小岛屿,风光秀丽。
近年来,大连城市主要干道和街心广场改造,大面积常绿草坪的铺设、烟尘的控制、河流的整治的完成,现代化花园城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要推出吸引人的旅游卖点,必须找准城市的定位,塑造具有独特品牌、独特氛围的城市整形象。
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规划要从多角度研究,以市场定位与形象策划为前提,现以大连为例。
(一)形象定位的影响系统1.城市区位、社会历史背景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空间条件、自然条件、历史条件和社会条件。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的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广阔的东北腹地,是东北地区连通华北、华东、华南以及海外的主要出口,具有旅游开发的地缘优势。
2.市场发育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保障条件,影响着城市兴衰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大连又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圈首,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区域,具有经济依托优势。
3.政策与政府行为是调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多种因素能否发挥最大作用的重要条件,取决于领导层的素质水平和能力。
大连的都市风貌、人文景观多为政府行为,并且在国内较有影响。
(二)形象定位的支持系统1.科技创新:技术革命带来的进步浪潮冲击城市的各个方面,创新成为人类进步的灵魂。
大连这个新兴现代化城市能够运用科技创新探索人才、资本、物力、信息等要素的转化与流动,以此作为综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城市管理软科学。
¢481/规划设计/T e chnology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肖先超(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新区规划分局,湖北随州441300)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城市规划建设已成为促进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规划中,城市意向研究可为城市规划总体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通过对城市意象要素进行分析,研究城市规划中对于城市意象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规划;城市意象;应用研究在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加快城市功能性建设中,城市规划工作起到积极作用,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导向,引领城市科学发展。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需做好城市意象分析,根据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与经济状况做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意象分析,为城市规划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1城市意象概念城市意象概念最早由林奇于1630年提出,并著有《城市意象》一书,由此开始对城市意向的研究工作。
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为规划学、城市学的研究及城市规划工作提供了新方向,强调城市规划与环境的融合。
城市意象最主要的内容是城市建设发展与周围环境变化对城镇居民空间意识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使居民对周围环境产生感知。
通过加强对城市意向的研究,分析城市规划方向,构建城市空间体系与城市内部其他建设的空间层次。
城市意象在城市规划中已成为重要的参考数据,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通过对城市意象进行分析,决定城市建设主体,增强居民的空间感知动力,并以此分析研究城市未来整体发展趋势,为城市规划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城市意象要素2.1城市通道城市通道指城市中具有功能性的城市道路、铁路、运河等,在城市规划中,城市道路交通为重要规划内容。
通过对城市功能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城市道路的功能性及特殊通道结构与城市的协调性。
道路交通网络和城市绿化对城市意象有极大影响,城市通道成为城市印象的关键性要素,直接影响城市居民对城市的感知。
2.2城市边缘城市边缘并非指城市空间化的边缘线,其主要包含城市内部建设中不可作为通道的线性部分。
大连城市空间环境意象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城市空间环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环境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多元化的特点,如何对城市空间环境进行有效的研究和管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连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之一,其城市空间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拟以大连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城市空间环境的调研与分析,探讨其意象特征及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连市城市空间环境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意象特征及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从而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研究和管理提供帮助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1.对大连市城市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及其意象特征进行研究。
2.通过对大连市不同城市空间环境要素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其意象特征及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3.结合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大连市的实际情况,对其城市空间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五、研究意义1.对大连市城市空间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意象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展现大连市的文化魅力和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
2.通过分析不同城市空间环境要素的意象特征及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可以深入解析城市空间环境的结构和内涵,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3.提出城市空间环境的优化和改进措施,可以为大连市城市形象和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分析摘要: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自然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结构对城市绿地是否形成稳固的体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城市的生态环境、景观效果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对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改善建议。
关键词:城市绿地系统;现状;科学布局随着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形象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
城市生态绿地建设是城市形象建设的自然物质基础,也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
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过程中如何规划城市绿地系统,提高城市绿地总面积的占地比重,提高人均绿地占有面积,提高城市绿地的质量,并因地而异的创建具有本地特色的城市绿地系统。
本文结合大连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特征分析,主要从生态城市的内涵着手,论述城市绿地系统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进而讨论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合理布局,为大连市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城市绿地系统建设提出对策及建议。
1 大连绿地系统现状1.1 大连市绿地概述由于大连市建成区的地理环境复杂,受气候、水资源、土壤、街道狭窄曲折,建筑密度大等原因影响,造成城市的绿地面积少,而且分布不均。
虽然经过近几年来的大规模绿化建设,绿地面积有所增加,但与国际性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大连市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415平方公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平方米。
大连市绿地系统是由公共绿地(包括公园绿地和广场游园绿地)、道路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和海滨风景区八大系列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园林绿地体系(如图)。
目前大连市建成区规划总用地11538公顷,其中绿地率42%;公园46处,包括居住区级公园、游园、街头绿地205处;行道树3.75万株,覆盖面积为63.66公顷;居住区绿地包括居住小区及小区以下的绿地,风景林绿地不包括风景区内风景林,风景区绿地不包括公园、附属绿地、居住区绿地。
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图案例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城市进行综合的视觉分析,从而了解城市的文化和特色的方法。
这种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地貌特征,建筑风格,城市布局,人文景观和环境特色。
下面将以一些城市为例,详细分析这五个要素。
首先是地貌特征。
地貌特征是指城市所处的地理环境,包括山水地貌、气候和地质特征等。
以一些城市为例,该城市地处山区,周围环绕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的山脉景观。
这些山脉起伏不平,草木繁茂,给城市增添了一份自然的美感。
此外,该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天空蓝得让人流连忘返。
这些地貌特征给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景观,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特征之一其次是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城市建筑的外观和风格特征。
以该城市为例,这里的建筑风格多样,既有古代建筑的痕迹,也有现代建筑的新意。
在中心城区,古老的建筑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互相交错,形成了一种协调统一的风格。
在山区,一些传统的木结构建筑依山傍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这些建筑风格呈现了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的气息。
第三是城市布局。
城市布局是指城市内部的道路、建筑和公共空间的分布和组织方式。
以该城市为例,城市布局呈现出一种有序而又灵活的特点。
中心城区繁华热闹,街道宽阔,商业设施齐全,交通便利。
而郊区则更加宁静,居民住宅区安静雅致,绿化面积较多。
此外,该城市的公共空间规划也十分合理,有许多城市广场和公园,供市民休闲娱乐。
这种城市布局体现了城市的功能部门的分工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特点。
第四是人文景观。
人文景观是指城市中体现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以该城市为例,这里有许多具有历史和文化意义的景点。
例如,城市中心的古老街道保存了许多传统建筑,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氛围。
而城市的博物馆、艺术馆和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则为市民提供了广泛的文化娱乐活动。
这些人文景观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也成为了城市吸引游客和市民的重要因素。
最后是环境特色。
环境特色是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和环保意识的表现。
2020年第12期现代园艺基于空间结构的大连机场色彩规划侯文静(大连工业大学,辽宁大连116034)摘要:阐述大连机场色彩规划现状,归纳目前机场色彩规划存在的问题。
分析大连周水子机场的空间结构,结合大连历史文脉、自然景观、地域特色等,对大连周水子机场以空间视角、结合在地特征重新规划大连机场色彩,以期在新的机场色彩规划设计中得以实现。
关键词:空间结构;机场色彩规划;城市意象1背景1.1机场色彩规划现状机场色彩与城市景观、历史文化息息相关,代表了一定的城市印记。
然而全球化思潮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步伐影响下,大规模以混凝土、钢化玻璃为主导的城市建设形成了统一沉闷的色调,且越来越多的城市出现“整体性缺失、地域性缺失、停留在表面的化妆运动”等现象,空间特色和城市文明逐渐消失。
现有色彩规划初步形成了———区域景观的“主色调、辅色调、点缀色以及禁止色”的模式。
其着色内容虽符合心理的层面,但忽略了色彩在宏观空间的整体结构以及色彩在微观空间中的组合序列,也没有在意在地文化融入的运用。
1.2大连周水子机场大连周水子机场原址原是一片沼泽地,被称为“臭水子”;清朝末期,修建为跑马场,日本人入侵后在1962年,将臭水子改为周水子。
大连周水子机场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为4E 级民用运输机场,是东北地区四大机场之一、辽宁省南北两翼的重要空港之一,机场于1972年10月6日建成通航。
1954年、1992年、1999年和2005年,机场先后进行扩建和升级改造。
机场占地面积345万m 2,拥有一条3300m 长跑道;停机坪面积66万m 2,停机位42个(其中廊桥18条);航站楼总面积13.5万m 2。
2目前机场色彩现状分析2.1大连机场现状色彩概况大连机场色彩目前色彩体系从永久色、流动色、临时色模式进行色彩规划。
永久色主要是建筑的外立面及内部装修部分,和道路部分的灰白色水泥及沥青的材质,为灰白色调,在细节部位进行色彩点缀,如灰色玻璃、广场上的浅灰色铺装。
城规081班03号:赵珂指导老师:易秀娟选择你所熟悉的区域,通过经济.人口.产业和交通条件等资料收集,运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提出相应的区域发展战略。
要求:手绘图两张:区位图和空间结构规划图说明书一份,内容包括:1.现状概况:包括区位.区域发展状况.人口.产业.经济.交通条件等。
2.运用怎样的发展战略,理由是什么?3.发展战略的详细说明。
一.大连市现状概况 (1)1.1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 (1)1.2大连市人口现状 (1)1.3大连市经济概况(2009年统计) (1)1.4大连交通分析 (2)1.5大连产业 (2)二.大连市空间发展战略 (2)三.参考文献 (2)大连市空间结构与区位分析一.大连市现状概况:1.1大连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大连地理位置优越,位于中国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临渤海,处于环渤海地区的圈首,是京津的门户,北依中国东北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广大腹地,南与中国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与日本、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相邻。
靠近港澳,本身发展就较早;处在沿海地区港口较多,海上交通便利;经济基础相对与中国其他经济大区较厚实;交通便利;是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集散地旅游业较发达。
1.2大连市人口现状:到2010年,全市户籍人口将控制在590万以内,常住人口控制在635万左右。
近年以来,大连市每年流动人口育龄人群持续保持在47万人以上,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2万余人,占流动人口总量的25%以上,并且处于生育高峰期的人群较大。
由于这部分人口流动性强,管理的难度非常大。
1.3大连市经济概况(2009年统计):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初步核算,大连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增幅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值。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7.6亿元,增长10.4%;第二产业增加值1536.5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增加值1346.9亿元,增长15.5%。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篇一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一、引言在当下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城市的繁荣不仅在它的物理结构上得到体现,也在居民和外来访客的心理感受上有所表达。
城市的意象和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构成了我们对城市的基本认知和情感反应。
本篇研究论文将围绕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展开,进行初步的探索和分析。
二、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界定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于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感知,它包括了城市的地理特征、建筑风格、交通布局、文化氛围等多方面的元素。
而城市空间形态则是指城市物理空间的结构和形态,包括城市的地理布局、建筑群组、道路网络等。
这两者都是构成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互为影响,互为塑造。
三、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1. 相互塑造:城市的空间形态对城市意象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城市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会影响人们对城市的整体感知和印象。
同时,城市的意象也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人们的审美观念和需求会引导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2. 情感反应:人们对城市的意象是主观的,基于个人经验和情感反应。
而这种主观的意象往往与城市的空间形态紧密相关,例如城市的公共空间、绿地、历史建筑等都会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考察,对城市意象和城市空间形态的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
其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收集人们对不同城市意象的感知数据,分析其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
五、案例分析以某大城市为例,通过对其城市意象和空间形态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该城市的现代化建筑群和宽敞的道路网络形成了其独特的空间形态,而这种空间形态又进一步塑造了人们对其现代化、开放、繁荣的城市意象。
同时,该城市的历史建筑和公园等公共空间也成为了人们对其城市意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结论通过对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的初步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大连大型商业中心共享空间的景观设计手法研究》篇一一、引言大连作为我国的重要海滨城市,其商业发展势头强劲,各类大型商业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些商业中心中,共享空间的设计成为吸引消费者、提升购物体验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研究大连大型商业中心共享空间的景观设计手法,探讨其设计理念、设计元素以及实际应用,以期为未来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二、设计理念大连大型商业中心共享空间的景观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舒适性:以人为本,注重顾客的舒适感受,营造宜人的购物环境。
2. 多元化:通过多样化的景观元素,满足不同顾客的审美需求。
3. 互动性:增强顾客与空间的互动,提高购物体验。
4. 地域性:结合大连地域文化,展现独特的城市风貌。
三、设计元素1. 植物配置:植物是共享空间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
通过合理配置绿植,可以营造出自然、舒适的购物环境。
在大连商业中心的共享空间中,常见的设计手法包括利用当地特色植物、分层种植、季节性植物搭配等,以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
2. 水景设计:水景是提升空间活力的有效手段。
在共享空间中,可以通过设置喷泉、水池、水幕等水景元素,营造出动感十足的购物氛围。
3. 灯光设计:灯光在共享空间中起到烘托氛围、美化空间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灯光布置和灯光颜色搭配,可以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增强顾客的购物体验。
4. 艺术装置:艺术装置是提升空间艺术感的重要手段。
在共享空间中,可以设置雕塑、壁画、艺术品等艺术装置,丰富空间的视觉效果,提升购物中心的品质感。
四、实际应用在大连大型商业中心共享空间的景观设计中,应注重将设计理念与实际设计元素相结合,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针对舒适性设计理念,通过合理布局植物、水景和灯光等元素,创造出宜人的购物环境。
例如,在植物配置上,根据季节变化和空间需求,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配置方式,营造出四季皆宜的购物氛围。
其次,针对多元化和互动性设计理念,通过引入艺术装置、设置互动体验区等方式,满足不同顾客的审美需求,增强顾客与空间的互动。
我们把能归诸于物质形式的城市意象内容分为五类元素:道路、边界、地区、节点、地标。
当然,这些元素可以用于更普遍的意义,因为它们总在各种环境图景中反复出现。
我们试对它们作出如下定义:1. 道路道路是观察者们或频繁、或偶然、或有潜在可能沿之运动的轨迹,可以是街道、步道、运输线、河道或铁路——着就是大多数人意象中的主要道路元素。
人们沿着道路运动,同时观察城市,并靠这些道路把其余的环境因素组织、联系起来。
2. 边界边界是一种线性元素。
它并不象道路一样,被观察者们使用或关注。
它们是两个片断之间的界线,是连续体上的线性裂纹:海滨、铁道断口、城市发展的边缘、墙体等等。
它们只是附加的脚注,而不是对等的轴线。
这种边界可以是将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相隔的,具有一定可渗透性的屏障,也可以是两个地区互相联系、互相结合的接缝线。
这些边界元素也许不具备道路那样的主导地位,但对于许多人来说,它们却是组织过程中,尤其是在把缺乏个性的地区归拢到一起时,非常重要的特色元素,譬如城市轮廓线上的水体或墙体。
3. 区域区是城市中中等尺度或大尺度的组成单元。
在人们心目中,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尺度的范围。
观察者们在精神上深入它们“内部”,它们由于具有一些个性鲜明的共有特征而易于被人们所感知。
从内部看,它们总是易于辨认的;如果从外部可见的话,它们也常被用作外部空间的参照物。
大多数人是以这种方式在一定范围内来构想他们心目中的城市的。
对于他们而言,个体差异比道路与区域都更加重要——这不仅取决于个人,还要看具体给定的城市。
4. 节点节点就是标识点,是城市中观察者所能进入的重要战略点,是他旅途中抵达与出发的聚焦点。
它们主要是一些联结枢纽、运输线上的停靠点、道路岔口或会合点,以及从一种结构向另一种结构转换的关键环节。
节点也可以只是简单的汇聚点,只因为是某种功能或物质特性的中心而显得举足轻重,比如街角空间或是围合的广场。
某些中心节点是一个地区辐射影响力的焦点,并作为整个地区的缩影,成为一种象征标志,我们可以把它们叫做“核心”。
城市设计之优秀案例分析--辽宁锦州- 规划设计简介:论城市的外观、形态—凡能看到的城市景色,无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不但要看的透彻,还要可以记住,才会觉得喜欢。
关键字:城市设计锦州城市意象论城市的外观、形态—凡能看到的城市景色,无论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不但要看的透彻,还要可以记住,才会觉得喜欢。
---1860年Kevin Lynch提出的先驱性研究成果城市意象城市能给与人们意象,给与意象的可能性称为可意象性,是实质形制的一种品质,亦可称为可辨识性。
指城市形式使人们形成城市意象与记忆之清晰与容易的程度。
具有这种能力的城市,使人(視觉)感受就会印象深刻。
生动和谐的环境意象对城市生活而言,是一项特別重要的因素。
城市意象不是指个人的意象,而是指集体的意象。
城市里大多数居民所共有的意象成为公共意象。
城市意象的实质形态可划分为五个元素通道边缘区域节点地标城市意象图即为此五个元素的合成。
此五元素的基本分类提供城市意象分析的有效起点。
但如何將使用者心中的实质形态(认识图)归类到此五元素,多由研究者的強烈主观所決定,实施操作有时也相当模糊或多重性格。
需要充分理解场所感和社区的结合最成功的地方就是被人们拥有关心和深深热爱的地方。
实例分析—锦州对于一个自己熟悉的城市来说,城市的意象就会显得格外清晰和个性化,就像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躯体,沉淀着你的灵魂。
一、城市简介锦州,亦称锦绣之州。
位于辽宁省西南部,全市总面积10301平方公里,总人口307万。
全市耕地40.43万公顷(606.4万亩),土地结构大体为”五山一水四分田”。
锦州是沟通东北与华北的交通枢纽,又是辽、吉、黑三省西部及内蒙东部广大地区通向海洋,走向世界的重要门户。
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拉近了锦州与世界的距离。
8条铁路、158条公路纵横交错,京哈铁路、京沈电气化铁路、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锦阜、锦朝两条高速公路纵穿南北。
锦州与周边城市形成”一小时”城市群。
锦州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商港。
《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篇一感知与真实_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关系初步研究一、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场所。
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是城市规划、城市设计以及城市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以期为城市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城市意象的感知与形成城市意象是指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
这种感知和印象来源于人们在城市中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心理感受等多方面因素。
城市意象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人们的认知、情感、记忆等多个方面。
在城市中,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城市。
其中,视觉是最主要的感知方式。
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空间元素,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形成了对城市的整体印象和意象。
三、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与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是指城市各元素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关系。
城市空间形态的构成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方面。
城市空间形态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复杂性、动态性等。
城市的建筑风格、道路布局、广场设计、绿化配置等都是城市空间形态的体现。
这些元素相互交织、相互影响,构成了城市独特的空间形态。
四、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系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空间形态是城市意象的物质基础。
城市的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空间元素,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可以形成独特的城市意象。
另一方面,城市意象也对城市空间形态的规划和设计产生影响。
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印象,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使城市空间形态更加符合人们的期望和需求。
五、初步研究及分析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发现城市意象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规律和关系。
例如,城市的中心区域通常会有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广场,这些元素通过视觉感知形成了人们对城市的整体印象。
同时,这些元素也是城市空间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