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仪器分析实验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铁在深层地下水中呈低价态,当接触空气并在pH大于5时, 便被氧化成高铁并形成氧化铁水合物(Fe2O3·3H2O)的黄棕色沉淀,暴露于空气的水中, 铁往往也以不溶性氧化铁水合物的形式存在。当pH值小于5时,高铁化合物可被溶解。因而铁可能以溶解态、胶体态、悬浮颗粒等形式存在于水体中, 水样中高铁和低铁有时同时并存。

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可以分别测定低铁和高铁,适用于较清洁的水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快速且受干扰物质影响较小。水样中铁一般都用总铁量表示。

一、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1. 本法适用于测定生活饮用水及其水源水中总铁的含量。

2. 钴、铜超过5mg/L,镍超过2mg/L,锌超过铁的10倍对此法均有干扰,饿、镉、汞、钼、银可与二氮杂菲试剂产生浑浊现象。

3.本法最低检则量为2.5μg, 若取50mL水样测定, 则最低检测浓度为0.05mg/L。

二、基本原理

在pH 3~9的条件下,低铁离子能与二氮杂菲生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在波长510nm处有最大光吸收。二氮杂菲过量时,控制溶液pH为2.9~3.5,可使显色加快。

水样先经加酸煮沸溶解铁的难溶化合物,同时消除氰化物、亚硝酸盐、多磷酸盐的干扰。加入盐酸羟胺将高铁还原为低铁,还可消除氧化剂的干扰。水样不加盐酸煮沸,也不加盐酸羟胺,则测定结果为低铁的含量。

三、仪器与试剂

(一)仪器

1.100mL容量瓶。

2.50mL容量瓶。

3.分光光度计。

(二)试剂

1.铁标准贮备溶液:称取0.7022g硫酸亚铁铵[Fe(NH4)2(SO4)2·6H2O],溶于70mL 20+50硫酸溶液中,滴加0.02mol/L 的高锰酸钾溶液至出现微红色不变,用纯水定容至1L。此贮备溶液1.00ml含0.100mg铁。

2.铁标准溶液(使用时现配):吸取10.00mL铁标准贮备溶液, 移入容量瓶中,用纯水定容至100mL。此铁标准溶液1.00mL含10.0μg铁。

3.0.1%二氮杂菲溶液:称取0.1g氮杂菲(C12H8N2·H2O)溶解于加有2滴浓盐酸的纯水中,并稀释至100mL。此溶液1mL可测定100μg以下的低铁。

注:二氮杂菲又名邻二氮菲、邻菲绕啉,有水合物(C12H8N2·H2O)及盐酸盐(C12H8N2·HCl)两种,都可用。

4.10%盐酸羟胺溶液:称取10g盐酸羟胺(NH

OH·HCl),溶于纯水中,并稀释至

2

100mL。

5.乙酸铵缓冲溶液(pH=4.2): 称取250g乙酸铵( NH4C2H3O2),溶于150mL纯水中,再加入700mL冰乙酸混匀,用纯水稀释至1L。

6.盐酸。 5 四、实验步骤

1.量取50.0mL振摇混匀的溶液(含铁量超过50ug时,可取适量溶液加水稀释至50.0mL)于100mL容量瓶中。

注: 总铁包括水体中悬浮性铁和微生物体中的铁, 取样时应剧烈振摇成均匀的样品,并立即量取。取样方法不同,可能会引起很大的操作误差。

2.另取50mL容量瓶8个,分别加入铁标准溶液0、0.20、0.40、0.60、0.80、1.00、1.2mL。

3.向水样及标准系列中1mL 盐酸羟胺溶液。

4.向水样及标准系列比色管中各加2mL二氮杂菲溶液, 混匀后再加10.0mL乙酸铵缓冲溶液,各加纯水至50mL刻度,混匀,放置10~15min。

注: (1)乙酸铵试剂可能含有微量铁,故缓冲溶液的加入时要准确一致。

(2)若水样较清洁,含难溶亚铁盐少时,可将所加试剂: 盐酸、二氮杂菲溶液及乙酸铵缓冲溶液用量减半。但标准系列与样品操作必须一致。

5.于510nm波长下,用1cm比色皿,以纯水为参比,测定样品和标准系列溶液的吸光度。

6.绘制校准曲线,从曲线上查出样品中铁的含量。

五、计算

C=M/V

式中: C───水样中总铁(Fe)的浓度,mg/L;

M───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的样品管中铁的含量,μg;

V───水样体积,mL。

六、精密度与准确

有39个实验室用本法测定含铁150μg/L的合成水样, 其他成分的浓度金属离子(μg/L)为:汞,5.1;锌,39;铜,26.5镉,29锰,130。相对标准差为18.5%, 相对误差为13.3%。

七、思考题

1.用邻二氮菲测定铁时,为什么要加入盐酸羟胺?其作用是什么?试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根据有关实验数据,计算邻二氮菲测-Fe(Ⅱ)络合物在选定波长下的摩尔吸收系数。

3.在有关实验中,均以水为参比,为什么在测绘标准曲线和测定试液时要以试剂空白溶液为参比?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极反应参数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循环伏安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应用。

2.掌握循环伏安法的实验技术和有关参数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循环伏安法(CV)是最重要的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之一。该方法使用的仪

器简单,操作方便,图谱解析直观,在电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许多研究领域被广泛应用。

循环伏安法通常采用三电极系统,一支工作电极(被研究物质起反应的电极,一支参比电极(监测工作电极的电势),一支辅助(对)电极。外加电压加在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之间,反应电流通过工作电极与辅助电极。

对可逆电极过程(电荷交换速度很快,反应由扩散控制的过程),如一定条件下的Fe(CN)63-/4-氧化还原体系,当电压负向扫描时,Fe(CN)63-在电极上还原,

反应为:

Fe(CN)63-+e → Fe(CN)64-

得到一个还原电流峰。当电压正向扫描时,Fe(CN)64-在电极上氧化,反应为:Fe(CN)64-- e → Fe(CN)63-

得到一个氧化电流峰。所以,电压完成一次循环扫描后,将记录出一个氧化还原曲线。循环伏安法能迅速提供电活性物质电极反应的可逆性,化学反应历程,电活性物质的吸附等许多信息。

在循环伏安法中,阳极峰电流i Pa,阴极峰电流i PC,阳极峰电势E Pa,阴极峰电势E PC,以及i pa/i pc ,ΔE p(E pa- E pc)是最为重要的参数。

对于一个可逆过程:

ΔE p = E Pa - E PC≈(57~63)/n mV (25℃)

一般情况下, ΔE P约为58/n mV (25℃)

i pa / i pc ≈ 1

正向扫描的峰电流i p为:

i p = 2.69×105n3/2AD1/2υ1/2C

式中各参数的意义为:

i

p

:峰电流(安培); n :电子转移数; A:电极面积(cm2)D :扩散系数(cm2/s)υ扫描速度(v/s); C浓度(mol·L-1)

从i

p 的表达式看:i

p

与υ1/2和C都呈线性关系,对研究电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电极电势为:

E =( E

Pa +E

PC

)/2

所以对可逆过程,循环伏安法是一个方便的测量标准电极电位的方法。

三、仪器与试剂

1. LK98A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

2. 金(铂)盘电极、石墨电极、铂丝电极及Ag/AgCl电极

3. 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溶液:2.0×10-2mol·L-1

4. 抗坏血酸溶液:2.0×10-2mol·L-1

5. 硝酸钾溶液:1mol·L-1

6. H3PO4 和KH2PO4 溶液:0.5mol·L-1

四、实验步骤

1.工作电极预处理:

金盘电极、石墨电极分别作为测定Fe(CN)63-/4-及抗坏血酸的工作电极,工作电极使用前在细砂纸上轻轻打磨至光亮。

2. 溶液配制:

(1) 在5个50mL容量瓶中,分别加入2.0×10-2mol·L-1的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溶液0、0.50、1.00、2.00、3.00mL,再各加入1mol·L-1的硝酸钾溶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循环伏安法测量

(1) 打开LK98A微机电化学分析系统,选择循环伏安法。

(2) 设置实验参数:

灵敏度: 20μA 初始电位:+0.600 V

滤波参数:10Hz 终止电位:-0.200V

放大倍数:1 扫描 1.0 mV

循环次数: 1 扫描速度按实验要求选择。

(3) 将配制的系列铁氰化钾和亚铁氰化钾溶液逐一转移至电解池(50mL烧杯)中,插入冲洗干净的金盘电极(工作电极)、铂丝电极(辅助电极)及Ag/AgCl 参比电极。夹好电极夹。以50mV/S的扫描速度记录循环伏安图并存盘。

(4) 用2×10-3mol·L-1的溶液,分别记录扫描速度为5 mV/S、10mV/S、20mV/S、50mV/S、100mV/S、200mV/S的循环伏安图并存盘。在完成每一次扫速的测定后,要轻轻摇动一下电解池,使电极附近溶液恢复至初始条件。

五、结果处理

1. 列表总结Fe(CN)63-/4-的测量结果(E pa ,E pc,ΔE p,i pa,i pc)。

2. 绘制Fe(CN)63-/4-的i pc和i pa与相应浓度C的关系曲线;绘制i pc和i pa与相应υ1/2的关系曲线。

3. 求算Fe(CN)63-/4-电极反应的n和E 。

实验二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操作。

2.了解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非极性化合物的基本原理。

3.掌握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分离芳香烃类化合物。

二、基本原理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重要的液相色谱法。它选用颗粒很细的固定相,采用高压泵输送流动相,分离,定性及定量全部分析过程都通过仪器来完成。除了快速、高效的特点外,它能分离沸点高、分子量大、热稳定性差的试样。

根据使用的固定相及分离机理不同,一般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分为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空间排斥色谱等。

在分配色谱中,组分在色谱柱上的保留程度取决于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K :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浓度组分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K

显然,K 越大,组分在固定相的停留时间越大,固定相与流动相极性差值也越大。因此,相应出现了流动相为非极性而固定相为极性物质的正相液相色谱和以流动相为极性而固定相为非极性物质的反相液相色谱法。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固定相是通过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固定液键合到硅胶表面上,即所谓的键合固定相。若将正构烷烃等非极性物质(如n —C 18烷)键合到硅胶基质上,以极性溶剂(如甲醇和水)为流动相,则可分离非极性或弱极性的化合物。据此,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可分离烷基苯类化合物。

三、仪器和试剂

(一)仪器:

1.LC-10ATvp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UV (254nm )检测器 。

2.色谱柱:250mm×4.6mm

3.注射器 :50μL

(二)试剂:

苯、甲苯、n —丙基苯、n —丁基苯(均为A.R )、未知样品

(三)流动相:80%甲醇+20%水

四、实验步骤

1.用流动相溶液(80%甲醇+20%水)配制浓度为10mg·mL -1的标准样品。

2.在教师指导下,按下述色谱条件操作色谱仪。

柱温:室温,流动相流速1.3mg·mL -1调检测器的灵敏度。

3.待基线稳定后,分别进苯、甲苯、n -丙基苯、n -丁基苯标准样各80μL ;进样同时,按标记钮(MARKER )。

4.获得四种标准样色谱图后,按步骤3进教师给的未知试样80μL ,记录色谱图。 五 数据处理

1.测定每一个标准样的保留距离(进样标记至色谱峰顶间的距离)。

2.测定未知试样中每一个峰的保留值,与标准样色谱图比较,标出未知样中每一个峰代表什么化合物。

3.用标准峰的峰面积,估算未知样中的相应化合物的含量。

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六问题讨论

1.解释未知试样中各组分的洗脱顺序。

2.试说明苯甲酸在本实验的色谱柱上,是强保留还是弱保留?为什么?

实验三红外光谱测定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一、实验目的

了解鉴定未知物的一般过程,掌握用标准谱库进行化合物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比较在相同的制样和测定条件下,被分析的样品和标准纯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若吸收峰的位置、吸收峰的数目和峰的相对强度完全一致,则可认为两者是同一化合物。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Perkin Elmer的840005系列FTIR光谱仪;

压片和压膜;钢铲、镊子。

试剂:分析纯KBr粉末和四氯化碳。

已知分子式的未知样品:四氯化碳、苯乙烷、正丁醇、正丁酸、苯甲醛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压片法

取1~2mg的未知样品粉末与200mg干燥KBr粉末(颗粒大小在2μm左右)在玛瑙研钵中混匀后压片,测绘红外谱图,进行谱图处理(基线校正、平滑、ABEX扩张、归一化),谱图检索(操作见说明书),确认其化学结构。

2.液膜法

取1~2mg未知样品滴加在两个KBr晶片之间。用夹具轻轻夹住,测绘红外谱图,进行谱图处理,谱图检索(操作见说明书),确认其化学结构。

五、注意事项

1.压片法一般容易造成谱图的倾斜,样品量的选择也会或多或少,所得到的谱图应先进行谱图处理后再进行检索。常采用的谱图处理功能是基线校正、吸光度扩张和轻微平滑等。

2.液膜法所测绘的谱图一般质量较高,可以直接进行谱图检索。

六、数据处理

1.在测绘的谱图上标出所有吸收峰的波数位置。

2.对确定的化合物,列出主要吸收峰并指认其归属。

七、思考题

1.区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羰基化合物谱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芳香烃的特征吸收在什么位置?

仪器分析实验内容(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试样中的微量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的方法原理 2.熟悉绘制吸收曲线的方法,正确选择测定波长 3.学会制作标准曲线的方法 4.通过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并了解此仪器的主要构造。 二、实验原理 邻二氮菲(phen )和Fe 2+在pH3~9的溶液中,生成一种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Fe(phen)2+3 ,其lg K =21.3,ε508=1.1×104 L·mol -1·cm -1,铁含量在0.1~6μg·mL -1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显色 前需用盐酸羟胺或抗坏血酸将Fe 3+全部还原为Fe 2+,然后再加入邻二氮菲,并调节溶液酸度 至适宜的显色酸度范围。有关反应如下: HCl OH NH 2Fe 223?++ ==== 22N Fe 2++↑+ 2H 2O + 4H + + 2Cl - N N Fe 2++ 3 N N Fe 3 2+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物质的含量,一般采用标准曲线法,即配制一系列浓度的标准溶液,在实验条件下依次测量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A ,以溶液的浓度C 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A 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定待测溶液的吸光度Ax ,根据测得吸光度值Ax 从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浓度值Cx ,即可计算试样中被测物质的质量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1 cm 比色皿。 2.试剂 (1)100 μg ·mL -1铁标准储备溶液。 (2)100 g ·L -1盐酸羟胺水溶液。用时现配。 (3)0.1% 邻二氮菲水溶液。避光保存,溶液颜色变暗时即不能使用。 (4)pH=5.0的乙酸-乙酸钠溶液。 四、实验步骤 1.显色标准溶液的配制 在序号为1~6的6只50 mL 容量瓶中,用吸量管分别加入0, 0.4,0.8,1.2,1.6,2.0 mL 铁标准使用液(含铁约100μg·mL -1),分别加入1.00 mL 100 g ·L -1盐酸羟胺溶液,摇匀后放置2 min ,再各加入5.0 mL 乙酸-乙酸钠溶液,3.00 mL 0.1% 邻二氮菲溶液,以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2.吸收曲线的绘制 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 cm 吸收池,以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在480~540 nm 之间进行扫描,测定待测溶液(如5号)的吸光度A ,得到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吸收曲线,从而选择测定铁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 。 3.标准曲线的测绘 以步骤1中试剂空白溶液(1号)为参比,用1 cm 吸收池,在选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大纲 (四年制本科·试行) 一、教学目的 仪器分析实验是实验化学和仪器分析课的重要内容。其要紧目的是:通过仪器分析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有关仪器分析方法差不多原理的明白得,把握仪器分析实验的差不多知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使用分析仪器;合理地选择实验条件;正确处理数据和表达实验结果;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科技创新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差不多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认真阅读仪器分析实验教材,了解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工作的差不多原理、仪器要紧部件的功能、操作程序和应注意的事项。 2、学会正确使用仪器。未经老师承诺不得随意开动或关闭仪器,更不得随意旋转仪器旋钮、改变仪器的工作参数等。详细了解仪器的性能,防止损坏仪器或发生安全事故。实验室应始终保持整洁和安静。 3、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地学习有关分析方法的差不多技术。要细心观看实验现象和认真记录实验条件和分析测试的原始数据;学会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主动摸索、勤于动手,培养良好的实验适应和科学作风。 4、爱护实验的仪器设备。实验中如发觉仪器工作不正常,应及时报告老师处理,每次实验终止后,应将使用仪器复原,清洗好使用过的器皿,整理好实验室。 5、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简明,图表清晰。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题目、日期、原理、仪器名称及型号、要紧仪器的工作参数、简要步骤、实验数据或图谱、实验中的现象、实验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咨询题讨论等。 实验一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差不多条件实验及试样中微量铁的测定)(4学时) 实验二食品中NO2-含量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取光谱及溶剂性质对吸取光谱的阻碍(4学时) 实验四荧光分析法测定铝的含量(4学时) 实验五原子吸取光谱法测定痕量镉(4学时) 实验六玻璃电极响应斜率和溶液PH的测定(4学时) 实验七自来水中含氟量的测定-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4学时)实验八极谱催化波测定自来水中微量钼(4学时) 实验九硫酸铜电解液中氯离子的电位滴定(4学时) 实验十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4学时) 实验十一果汁(苹果汁)中有机酸的分析(4学时) 三、教材及参考书 1、华中师范大学等校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 001.7) 2、万益群、倪永年主编.仪器分析实验(第三版).江西高校出版社(2 003.8) 3、谢能泳、陆为林、陈玄杰编.分析化学实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四、其它讲明 五、实验项目一览表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使用专业:环境科学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汇总

仪器分析实验室建设 一仪器分析实验室原有条件 仪器分析实验室在过去多年建设的基础上,98年按教育厅合格实验室的要求,开展了合格实验室建设,在原有基础上,充实了部分仪器设备,改善实验条件,增加实验项目和增加仪器设备配套台数,改善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条件,同时通过加强管理,实现管理规范化,取得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对药品、仪器的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生均实验面积达 2.4m2、/人。能开出教学计划要求的全部实验。此外,还可以对外进行分析检测服务,开展相关科研项目。实验室具有实验仪器84台套,实验面积517平方米,设备总值约22万元。 原有仪器分析实验室情况 二、仪器分析实验室近期建设情况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已有20年的办学历史。经二十年的建设,环境工程专业已具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合理,双师型比例达60%。在教学改革,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教材编写,实验室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培养了大量的毕业生,他们在我省基层环保单位,已成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受到广泛好评。

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目前为国家级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为建设试点专业,教育部资助125万元专项经费。上述资金到位后,环境工程实验室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加强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以化学实验室获省教育厅高校“双基合格实验室”为契机,学校加大了对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展实验室面积,并拨出专项资金约13万元进行维修。现专业实验室面积约1200平方米,新增仪器设备已于2002年5月到位并投入使用。 仪器分析实验室新增仪器设备如下表 日本岛津AA—68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是当今世界上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的大型仪器。氢化物发生器的配置更扩大了检测的范围,可检测浓度为PPb 级的包括Na、Mg、Zn、Fe、Al、Cu、Pb、Cd、As等各种金属元素。 TRACE GC2000气相色谱是由Thermo Finnigan生产的新一代产品,该仪器配置了FID、ECD、NPD三个检测器可分析烷烃、苯、含氯有机物、农残等多种物质的含量。 日本岛津UV-2401紫外分光光度仪采用了双光速技术,该仪器使用范围广,稳定性好,可检测吸收峰在110-900纳米内的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通过对扫描

仪器分析简答题版本1汇总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答: k=K/b,而b=VM/VS ,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根据此规律: (1)分离非极性物质一般选用非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按沸点次序先后流出色谱柱,沸点低的先出峰,沸点高的后出峰。 (2)分离极性物质,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时试样中各组分主要按极性顺序分离,极性小的先流出色谱柱,极性大的后流出色谱柱。

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要求

各类仪器分析实验室要求 气相色谱分析室主要是对容易转化为气态而不分解的液态有机化合物及气态样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气相色谱仪,具有计算机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自动化程度很高,对有机化合物具有高效的分离能力,所用载气主要有:H2、N2、Ar、He、CO2等。但对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的及热不稳定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的分离却无能为力。要求局部排风及避免阳光直射在仪器上,避免影响电路系统正常工作的电场及磁场存在,一般设计:仪器台(应离墙以便仪器维修)、万向排气罩、电脑台(一般在仪器台旁配置)、边台、洗涤台、试剂柜等 液相色谱分析室主要体现在高效率分离,对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分离制取纯净化合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仪器设备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仪,适宜于高沸点化合物、难挥发化合物、热不稳定化合物、离子化合物、高聚物等,弥补气相色谱仪的不足。环境和实验室基础装备设计要求与气相色谙室相近。 质谱分析室主要是对纯有机物的定性分析,实现对有机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式、分子结构的测定,分析样品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主要设备有质谱仪、气-质联用仪。质谱仪是利用电磁学的原理,使物质的离子按照基特征的质荷比(即质量m与电荷e之比—m/e)来进行分离并进行质谱分析的仪器,缺点是对复杂有机混合物的分离无能为力。气相色谱分离效率高,定量分析简便的特点,结合质谱仪灵敏度高,定性分析能力强的特点,两种仪器联用为气-质联用仪。可以取长补短,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质谱仪可能有汞蒸汽逸出,要考虑局部排风。 光谱分析室主要是根据物质对光具有吸收、散射的物理特征及发射光的物理特性,在分析化学领域建立化学分析。主要的仪器是原子发射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X射线荧光仪、红外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LCP)

仪器分析实验习题及参考答案

色谱分析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整保留时间是减去的保留时间。 2、气相色谱仪由五个部分组成,它们 是 3、在气相色谱中,常以和来评价色谱柱效能,有时也用 表示柱效能。 4、色谱检测器按响应时间分类可分为型 和型两种,前者的色谱图为 曲线,后者的色谱图为曲线。 5、高效液相色谱是以为流动相,一般叫做,流动相的选择对分离影响很大。 6、通过色谱柱的和之比叫阻滞因子, 用符号表示。 7、层析色谱中常用比移值表示。由于比移值Rf重现性较差,通常 用做对照。他表示与移行距离之比。 8、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设计的原则是、以达到减少谱带变宽的目的。 二、选择题

1、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______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2、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_____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3、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_______。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4、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______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5、理论塔板数反映了______。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6、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7、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和(C) 8、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______。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doc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09级化学、应用化学专业、08级化生基地班)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

周六上午 注意:第三周: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地点:物理学院9209和9213。第五周:化学学院四楼实验室其它仪器分析实验。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十周:校运会。 上课时间一律为上午8:00分。每实验学时为4学时。

学生分组名单 第 1 刘美欣 第 2 组: 陈强 第 3 组: 陈美彦 第 4 组: 闵乔 第 5 组: 姜亚兰 第 6 组: 胡静 第 7 组: ' ■ [ [, '.Hr f / 曹端喜 第 8 组: 林继生 第 9 组: 陈飞芳 第 10 组: 陈泽智 第 11 组: 阿栋仁 周二实验小组 刘阳 龙悦 倪文芳 王冬雪 王佳亮 王晓霞 王玉玲 车婧 益欣 官超凡 毛志辉 苏静娴 王海 雪顿次仁 朱江 陈怀宇 陈青英 陈亚芹 褚梦婷 邓彩霞 皇兵 刘雅梅 王春亚 刘国强 志彬 冉寿梅 施雯 王嫚嫚 王平 尹俊丽 田大雄 米尔妮萨 罗金祥 唐君成 谢梦蓉 杨砚飞 袁观莲 朱静 欧阳健强 王晓丹 婷婷 焦珂 瞿纪江 汤华森 王静 张迁 冯求荣 王超 陈畅 陈佳阳 何展欣 蒋鞠姣 刘爱荣 刘舒阳 罗丹 杨科 陈燕 李永菲 梅梦蝶 熊昕 许培青 张维 高芳引 胥洋 丁晖 刘璇 文凯丽 赵春蕾 林冬玲 于云亚 赵歆 丁弘正 黄鑫磊 谭健 王定同 王力 徐长鑫 江罗海 龚进 王梦 王彭 夏嵩 杨襄 杜悦悦 王建立 第 13 组: 第 14 组: 第 15 组: 第 16 组: 第 17 组: 第 18 组: 第 19 组: 第 20 组: 第 21 组: 第 24 组: 鲁战胜 胡玉珍 次卓玛 赵霖烜 周四实验小组 包奇 曹红阳 戴舒婷 李彬 肖鸿 徐东方 季春旭 刘洁萍 鲁志婧 吴琼 张广平 周焜 陈敏 丁雷 金程程 饶玉洁 刘学 谢立 杨晨临 赵智星 秦一菡 唐红明 王佳欢 郑华英 朱洁 吴建萍 杨领 李珏 刘海燕 切乃提 谢浪萍 洪希茜 李雪瓶 王鹏 敦闯 旦增拉姆 袁梁秀 赵琳琳 李莎 李雨婷 龙灿 周仁森 郭晓冬 李娟 李玉红 刘微 潘竞航 吴静 崔俊杰 董又菁 李姣 陈晶 张越 吴建军 胡媛媛 朱琴 陈斯华 侯轶男 李伟 杨若雪 冯睿 沈辉雄 杨薇 余青华 周六实验小组 白永刚 陈正石 陈志好 胡聪 胡敏 马云 王双双( 419) 赵国润 李亚 沈艳青 第 25 组: 荣健 王倩倩 第 26 组: 甘亮 焦思聪 李鸿舸 梁江洪 钱弘毅 韦福顺 张婉璐 邹良元 张锐 曾冰茹 鲁 理奇 粟思韵 第 27 组: 祝芹 第 28 组: 第 29 组: 第 30 组: 第 31 组: 徐博 何承辉 李强 练梦婷 马蓉 王晨旭 王双双 ( 409)王梦娣 张林敏 吴敏 郭雯雯 张朝龙 邓世忠 李欣芮 朱琥璇 胡昕 周丽琴 汪江 夏萍 向娟 央宗 孙春花 冯祝嘉 余玥婷 高阳 陈黎艳 蔡群 邹星 周佳明 李长洪 杨昌远 陈甜 冯志均 姜芮 刘州霞 杜纪亮 游远 玉苏甫江 张龙 陈东 杨璇 尤东琳 袁博 王强 韩雪文 刘志 麦麦提斯 沈素帆 吴瀚 张乃裕 罗舒婷 喻磊 刘枝兰 褚洁梅 第 32 组:林家惠 彭文文 许清 段源羚 曲腊腊 王金 吴鸣 张旭 向嘉辰 甘恒 蔡玉萍 第 33 组: 阿 里木江 高英 叶友坡 刘星星 张德斌 张信 邹响林 吴彬彬 钱振宁 胡今鸿 胡冲

仪器分析--实验报告

仪器分析方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综合实验 摘要:本文分别采用了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的塑化剂,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食品中的防腐剂,原子吸收光谱检测食品中的金属元素。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气质联用技术,高效液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 前言 现代食品的显著特点是食品的营养化、功能化、方便化,并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这就要求食品加工从原理的选择、加工过程到最终产品及保藏整个链条中对食品的成分及成分的变化有全面的把握和认识。传统的分析手段和分析方法尽管能从宏观上了解和掌握成分及其变化,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食品加工业的要求,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已经成为食品分析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分析手段。 实验内容 一.气-质联用技术检测食品中塑化剂的实验 (一)方法[1] 对于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检测,GB/T21911-2008《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测定》中规定了GC-MS作为检测方法。 1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凝胶渗透色谱分离系统,分析天平,离心机,旋转蒸发器,振动器,涡旋混合器,粉碎机,玻璃器皿。 2试剂: 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石油醚,丙酮,无水硫酸钠,16种邻苯二甲酸酯标准品,标准储备液,标准使用液。 3步骤: (1)试样制备:取同一批次3个完整独立包装样品(固体样品不少于500g、液体样品不少于500mL),置于硬质玻璃器皿中,固体或半固体样品粉 碎混匀,液体样品混合均匀,待用。 (2)试样处理(不含油脂液体试样):量取混合均匀液体试样5.0mL,加入正己烷2.0mL,振荡1min,静置分层,取上层清液进行GC-MS分析。 (3)空白试验:实验使用的试剂都按试样处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后,进行GC-MS分析。 (4)色谱条件: 色谱柱:HP-5MS石英毛细管柱[30m×0.25mm(内径)×0.25μm]; 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柱温60℃,保持1min,以20℃/min升温至220℃, 保持1min,再以5℃/min升温至280℃,保持4min; 载气:氦气,流速1mL/min; 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进样量:1μL。 (5)质谱条件: 色谱与质谱接口温度:280℃; 电离方式:电子轰击源; 检测方式:选择离子扫描模式; 电离能量:70eV;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 间安排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化学与应用化学专业)

和9213。第五周:化学学院四楼实验室其它仪器分析实验。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十周:校运会。 上课时间一律为上午8:00分。每实验学时为4学时。 学生分组名单 周二实验小组 第1组:刘美欣刘阳龙悦倪文芳王冬雪王佳亮王晓霞王玉玲车婧 第2组:陈强付益欣官超凡毛志辉苏静娴王海雪顿次仁朱江陈怀宇 第3组:陈美彦陈青英陈亚芹褚梦婷邓彩霞皇兵刘雅梅王春亚刘国强 第4组:闵乔穆志彬冉寿梅施雯王嫚嫚王平尹俊丽田大雄米尔妮萨 第5组:姜亚兰罗金祥唐君成谢梦蓉杨砚飞袁观莲朱静欧阳健强王晓丹 第6组:胡静胡婷婷焦珂瞿纪江汤华森王静张迁冯求荣王超 第7组:曹端喜陈畅陈佳阳何展欣蒋鞠姣刘爱荣刘舒阳罗丹杨科 第8组:林继生陈燕李永菲梅梦蝶熊昕许培青张维高芳引胥洋 第9组:陈飞芳丁晖刘璇文凯丽赵春蕾林冬玲于云亚赵歆 第10组:陈泽智丁弘正黄鑫磊谭健王定同王力徐长鑫江罗海 第11组:阿栋仁龚进王梦王彭夏嵩杨襄杜悦悦王建立 周四实验小组 第13组:鲁战胜包奇曹红阳戴舒婷李彬肖鸿徐东方 第14组:胡玉珍季春旭刘洁萍鲁志婧吴琼张广平周焜陈敏 第15组:次卓玛丁雷金程程饶玉洁刘学谢立杨晨临赵智星 第16组:赵霖烜秦一菡唐红明王佳欢郑华英朱洁吴建萍 第17组:杨领李珏刘海燕切乃提谢浪萍洪希茜李雪瓶王鹏 第18组:敦闯旦增拉姆袁梁秀赵琳琳李莎李雨婷龙灿周仁森 第19组:郭晓冬李娟李玉红刘微潘竞航吴静崔俊杰董又菁 第20组:李姣吴建军胡媛媛朱琴 第21组:陈晶陈斯华侯轶男李伟杨若雪 第24组:张越冯睿沈辉雄杨薇余青华 周六实验小组 第25组:白永刚陈正石陈志好胡聪胡敏马云王双双(419)赵国润李亚沈艳青 荣健王倩倩 第26组:甘亮焦思聪李鸿舸梁江洪钱弘毅韦福顺张婉璐邹良元张锐曾冰茹鲁理奇粟思韵 第27组:何承辉李强练梦婷马蓉王晨旭王双双(409)王梦娣张林敏吴敏郭雯雯祝芹

仪器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实验报告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含量 课程名称:仪器分析实验实验项目: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含量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铅含量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 2。了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操作技术 3. 熟悉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二、方法原理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采用石墨炉使石墨管升至2000℃以上的高温,让管内试样中的待测元素分解形成气态基态原子,由于气态基态原子吸收其共振线,且吸收强度与含量成正比,故可进行定量分析。它是一种非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具有试样用量小的特点,方法的绝对灵敏度较火焰法高几个数量级,可达10-14g,并可直接测定固体试样.但仪器较复杂、背景吸收干扰较大。在石墨炉中的工作步骤可分为干燥、灰化、原子化和除残渣4个阶段。在选择最佳测定条件下,通过背景扣除,测定试液中铅的吸光度。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管、氩气钢瓶、铅空心阴极灯(2) 试剂铅标准溶液(0。5mg/mL)、水样 四、实验步骤 1。设置仪器测量条件 (1)分析线波长 217.0 nm (2)灯电流90(%) (3)通带 0.5nm (4)干燥温度和时间 100℃,30 s (5)灰化温度和时间 1000℃,20 s (6)原子化温度和时间2200℃,3s (7)清洗温度和时间 2800℃,3s (8)氮气或氩气流量100 mL/min 2. 分别取铅标准溶液B,用二次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配制1.00 ,10.00, 20.00, 和50.00 ug/mL铅标准溶液,备用。 3. 微量注射器分别吸取试液注入石墨管中,并测出其吸收值. 4.结果处理 (1)以吸光度值为纵坐标,铅含量为横坐标制作标准曲线. (2)从标准曲线中,用水样的吸光度查出相应的铅含量。 (3)计算水样中铅的质量浓度(μg/mL)

仪器分析设计实验实验报告

气相色谱法测定异丙醇 赵宏2011051780 应用化学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和特点 2.熟悉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构造和一般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快速而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当样品溶液由进样口注入后立即被汽化,并载气带入色谱柱,经过多分配而得以分离的各个组分逐一出色谱柱进入检测器,检测器把各组分的浓度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后由记录仪或工作站软件记录下来,得到相应信号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色谱图。利用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利用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色谱定量分析方法。在一定量(m)的样品中加入一定量(m is )的内标物。根据待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及内标物的质量计算计算待测组分质量(m i )的方法。被没组分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式计算: P i = %100%100m m i i ??=?m m A f A is is i 式中,A i 为样品溶液中待测组分的峰面积,A is 为样品溶液中内标物的峰面积;m is 为样品溶液中内标物的质量;m 为样品的质量;f i 为待测组分i 相对于内标物的相对定量因子,由标准溶液计算: f i = is i is i is is i i A A m A A m m m f f is i ''''=''?''='' 式中,i A '为标准溶液中待测组分i 的峰面积;is A '为标准溶液中内标物的峰面积;is m '为标准溶液中内标的质量;i m '为标准溶液中标准物质的质量。 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必须选定内标物。内标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1.就是样品中不存在的、稳定易得的纯物质; 2.内标峰应在各待测组分之间或与相近; 3.能与样品互溶但无化学反应; 4.内标物浓度应恰当,峰面积与等测组分相差不大。 三、实验仪器 气相色谱仪带有氢火焰检测器(FID )和色谱工作站,微量注射器,无水异丙醇(A.R.)无水正丙醇(A.R.),待测液。 四、实验步骤 根据文献资料、理论计算及实验操作,实验小组得出以下色谱操作的最佳条件: 柱温,104度;汽化室温度,160度;检测器温度,140度;N 2(载气)流速,15 mL/min ;H 2流速,50 mL/min ;空气流速,600 mL/min 。其中内标物为正丙醇。 定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0.50mL 无水异丙醇和0.50mL 正丙醇于10mL 容量瓶中,用乙醚定容,摇匀。

实验室设计规范(20200523203207)

实验室规划设计 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是改建项目,它不单纯是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 合考虑实验室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 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实验室里,先进的 科学仪器和优越完善的实验室是提升现代化科技水平,促进科研成果增长的必备条件。“以人为本,人 与环境”己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课题。本着“安全、环保、实用、耐久、美观、经济、卓越、领先”, 的规划设计理念。规划设计主要分为七个方面:化验室设计要求、平面设计系统、单台结构功能设计系 统、供排水设计系统、电控系统、特殊气体配送系统、有害气体输出系统等六个方面。下面就按上述六 方面依次讲解。 一、化验室设计要求 根据化验任务需要,化验室有贵重的精密仪器和各种化学药品,其中包括易燃及腐蚀性药品。另 外,在操作过程中常产生有害的气体或蒸气。因此,对化验室的房屋结构、环境、室内设施等有其特殊 的要求,在筹建新化验室或改建原有化验室时都应考虑。 化验室用房大致分为三类:精密仪器实验室、化学分析实验室、辅助室(办公室、储藏室、钢瓶 室等)。 化验室要求远离灰尘、烟雾、噪音和震动源的环境中,因此化验室不应建在交通要道、锅炉房、 机房及生产车间近旁(车间化验室除外)。为保持良好的气象条件,一般应为南北方向。 1. 精密仪器室 精密仪器室要求具有防火、防震、防电磁干扰、防噪音、防潮、防腐蚀、防尘、防有害气体侵入 的功能,室温尽可能保持恒定。为保持一般仪器良好的使用性能,温度应在15~30℃,有条件的最好控制在18~25℃。湿度在60%-70%,需要恒温的仪器室可装双层门窗及空调装置。 仪器室可用水磨石地或防静电地板,不推荐使用地毯,因地毯易积聚灰尘,还会产生静电、大型 精密仪器室的供电电压应稳定,一般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为±10%。必要时要配备附属设备(如稳压电源等)。为保证供电不间断,可采用双电源供电。应设计有专用地线,接地极电阻小于4Ω。 气相色谱室及原子吸收分析室因要用到高压钢瓶,最好设在就近室为能建钢瓶室(方向朝北)的 位置。放仪器用的实验台与墙距离500mm,以便于操作与维修,室内有有良好的通风,原子吸收仪器上方 设局部排气罩。 微型计算机和微机控制的精密仪器对供电电压和频率有一定要求。为防止电压瞬变、瞬时停电、 电压不足等影响仪器动作,可根据需要选用不间断电源(UPS)。 在设计专用的仪器分析室的同时,就近配套设计相应的化学处理室,这在保护仪器和加强管理上 是非常必要的。 2. 化学分析室 在化学分析室中进行样品的化学处理和分析测定,工作中常使用一些小型的电器设备及各种化学 试剂,如操作不慎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针对这些使用特点,在化学分析室设计上应注意以下要求:(1)建筑要求化验室的建筑应耐火或用不易燃的材料建成,隔断和顶棚也要考虑到防火性能。可采用水磨石地面,窗户要能防尘,室内采光要好,门应向外开,大实验室应设两个出口,以利于发生 意外时人员的撤离。 (2)供水和排水供水要保证必须的水压、水质、和水量以满足仪器设备正常运行的需要,室内 总阀门应设在易操作的显著位置,下水道应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地面应有地漏。 (3)通风设施由于化验工作中常常会产生有毒或易燃的气体,因此化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 件,通风设施一般有3种: ①全室通风采用排气扇或通风竖井,换气次数一般为5次/时。 ②局部排气罩一般安装在大型仪器发生有害气体部位的上方。在教学实验室中产生有害气体的上方,设置局部排气罩以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 ③通风柜这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内有加热源、水源、照明等装置。可采用防

仪器分析色谱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和酱油中苯甲酸钠和山梨 酸钾含量 HPLC in soy sauce and vingar sodium benzoate potassium sorber content 指导老师:张志清教授 学生姓名:敬亚娟 摘要:[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醋和酱油中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以Hyperclone BDS C18 柱(150×4.60 nm,5um,phenomenex)为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02mol/l 乙醇胺(20 :80);柱温25℃,流速0.8mol/min ,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标准进样量:2.5 ,5 ,7.5 ,10 ,15 ul ;样品进样量:5 ul)。【结果】:食醋中的苯甲酸钠含量为127.15899ug/mol,酱油中的苯甲酸钠含量为723.60033ug/mol,未见则出山梨酸钾。 Abstract: [purpose]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in soy sauce and vinegar and sodium benzoate sorbic acid potassium content.【 methods 】 the RP-HPLC method with Hyperclone BDS using C18 column (150 x 4.60 nm, 5 um, phenomenex) for chromatographic column; Mobile phase: methanol: 0.02 mol/l ethanol amine (20:80); The column temperature 25 ℃, velocity 0.8 mol/min, detected wavelength 230 nm, into the sample weight (standard sample quantity: 2.5, 5, 10, 15, 7.5; the samples into the sample weight ul: 5 ul). 【 results 】 : the content of sodium benzoate feed vinegar 127.15899 ug/mol, soy sauce, sodium benzoate content of

仪器分析实验讲义-2013

分析科学与分析技术实验(二)
试用教程
(第二版)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 仪器分析实验室
2013 年 1 月

目 录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实验五 实验六 实验七 实验八 实验九 实验十 盐酸与醋酸混合液的电导滴定(实验楼 D-304)……….………..…… 3 电位法测定水中氯离子的含量(实验楼 D-304)…………………….. 7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中微量氟(实验楼 D-304)……………….. 12 阳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镉(实验楼 D-304)………………………………15 荧光法测定维生素 B2 的含量(实验楼 D-310).....……………..…..… 19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性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20)………………….. 23 高效液相色谱基本参数设定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18)…..……… 26 气相色谱法基本参数测定及定量分析(实验楼 D-312)…………….. 30 原子吸收法(石墨炉法)测定废水中的铜(实验楼 D-308)……..…. 33 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实验楼 D-208)…………………...…… 37
实验十一 核磁共振波谱测定化学位移及自旋耦合常数(实验楼 D-316)……...41
2

实验一
盐酸与醋酸混合液的电导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溶液电导(率)的基本概念,电导(率)测定的原理及其应用。 2、掌握 DDS-11AT 数字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电解质溶液中, 带电的离子在电场作用下做有规则的移动, 从而传递电荷, 使溶液具有导电作用。 其导电能力的强弱称为电导 G, 单位为西门子, 以 S 表示。 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所以,只要测出溶液的电阻值,便可知道其电导。 故采用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以测出两极间的电阻值 R。当温度一定时,根据欧 姆定律,R 与两极间距离 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 A(cm2)成反比: R = 1/G = ρL/A ρ——电阻率,Ω·cm 当电极固定不变,A 与 L 也固定不变时,L/A 为常数,以 J 表示: 即 J = L /A J——电极常数,cm-1 由(1)、(2)式得: G = l/(ρJ) ……………………(3) ……………………(2) ……………………(1)
因为电导是电阻的倒数,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所以 K = 1/ρ K——电导率,S/cm 由(3) 、 (4)式得: K = G·J …………………… (5) …………………… (4)
当电极常数已知,则通过(5)式,可以将测得的电导值换算为电导率,这 也就是电导率仪的工作原理。 单位换算关系:1 S/cm = 103 mS/cm = 106 μS/cm 本实验以标准 NaOH 溶液滴定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在滴定过程中,因 为溶液中迁移率较大的 H+被加入的 OH-中和,而代替它的是迁移率较小的 Na+ 离子和难以电离的水,因此溶液的电导(率)不断降低,直到 HCl 完全被中和
3

仪器分析及实验复习题

精选题及其解 (一)填空题 1在气液色谱中,被分离组分分子与固定液分子的性质越相近,则它们之间的作用力越,该组分在柱中停留的时问越,流出越。 2气液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样品与固定相间的作用机理是。 3气固色谱法即流动相是,固定相是的色谱法。样品与固定相的作用机理是。 4气相色谱仪中气化室的作用是保证样品气化。气化室温度一般要比柱温高℃,但不能太高,否则会引起样品。 5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程序是从进样,气化了的样品在分离,分离后的各组分依次流经,它将各组分的物理或化学性质的变化转换成电量变化。输给记录仪,描绘成色谱图。 6色谱柱的分离效率用α表示。α越大,则在色谱图上两峰的距离,表明这两个组分分离,通常当α大于时,即可在填充柱上获得满意的分离。 7分配系数K用固定液和载气中的溶质浓度之比表示。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它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其保留值。各组分的 K值相差越大,则它们分离。 8一般地说,为了获得较高的柱效率,在制备色谱柱时,固定液用量宜,载体粒度宜,柱管直径宜。 9色谱定性的依据是,定量的依据是。 10为制备一根高性能的填充柱,除选择适当的固定液并确定其用量外,涂渍固定液时力求涂得.装柱时要。 (二)问答题. 1 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它有何优点 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 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用最佳流速为什么 4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 5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 6色谱分析中,气化室密封垫片常要更换。如果采用的是热导检测器,在操作过程中更换垫片时要注意什么试说明理由。 7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 8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 9制备完的色谱柱还需要进行老化处理后才能使用。如何使柱子老化老化的作用是什么老化时注意什么 10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其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

(时间管理)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时间管理)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 (09 级化学、应用化学专业、08 级化生基地班) 仪器分析实验分组及时间安排(化学和应用化学专业) 周二上午

周四上午 周六上午

注意:第三周:模拟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实验,实验地点:物理学院 9209 和9213。 第五周:化学学院四楼实验室其它仪器分析实验。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十周:校运会。 上课时间壹律为上午 8:00 分。每实验学时为 4 学时。 学生分组名单 周二实验小组 第 1 组:刘美欣刘阳龙悦倪文芳王冬雪王佳亮王晓霞王玉玲车婧第 2 组:陈强付益欣官超凡毛志辉苏静娴王海雪顿次仁朱江陈怀宇 第3 组:陈美彦陈青英陈亚芹褚梦婷ti彩霞皇兵刘雅梅王春亚刘国强 第4 组:闵乔穆志彬冉寿梅施雯王嫚嫚王平尹俊丽田大雄米尔妮萨 第5 组:姜亚兰罗金祥唐君成谢梦蓉杨砚飞袁观莲朱静欧阳健强王晓丹第 6 组:胡静胡婷婷焦珂瞿纪江汤华森王静张迁冯求荣王超 第 7 组:曹端喜陈畅陈佳阳何展欣蒋鞠姣刘爱荣刘舒阳罗丹杨科

第8 组:林继生陈燕李永菲梅梦蝶熊昕许培青张维高芳引胥洋 第9 组:陈飞芳丁晖刘璇文凯丽赵春蕾林冬玲于云亚赵歆 第10 组:陈泽智丁弘正黄鑫磊谭健王定同王力徐长鑫江罗海 第11 组:阿栋仁龚进王梦王彭夏嵩杨襄杜悦悦王建立 周四实验小组 第 13 组:鲁战胜包奇曹红阳戴舒婷李彬肖鸿徐东方 第14 组:胡玉珍季春旭刘洁萍鲁志婧吴琼张广平周焜陈敏 第15 组:次卓玛丁雷金程程饶玉洁刘学谢立杨晨临赵智星 第16 组:赵霖烜秦壹菡唐红明王佳欢郑华英朱洁吴建萍第 17 组:杨领李珏刘海燕切乃提谢浪萍洪希茜李雪瓶王鹏 第18 组:敦闯旦增拉姆袁梁秀赵琳琳李莎李雨婷龙灿周仁森 第19 组:郭晓冬李娟李玉红刘微潘竞航吴静崔俊杰董又菁第 20 组:李姣吴建军胡媛媛朱琴 第21 组:陈晶陈斯华侯轶男李伟杨若雪 第24 组:张越冯睿沈辉雄杨薇余青华 周六实验小组 第25 组:白永刚陈正石陈志好胡聪胡敏马云王双双(419)赵国润李亚沈艳青 荣健王倩倩 第 26 组:甘亮焦思聪李鸿舸梁江洪钱弘毅韦福顺张婉璐邹良元张锐曾冰茹鲁理奇粟思韵 第 27 组:何承辉李强练梦婷马蓉王晨旭王双双(409)王梦娣张林敏吴敏郭雯雯祝芹 第 28 组:邹星周佳明李长洪杨昌远张朝龙ti世忠李欣芮朱琥璇胡昕周丽琴汪江 第 29 组:陈甜冯志均姜芮刘州霞夏萍向娟央宗孙春花冯祝嘉余玥婷高阳 第 30 组:杜纪亮游远玉苏甫江张龙陈东杨璇尤东琳袁博王强陈黎艳蔡群 第 31 组:韩雪文刘志麦麦提斯沈素帆吴瀚张乃裕罗舒婷喻磊刘枝兰褚洁梅徐博 第 32 组:林家惠彭文文许清段源羚曲腊腊王金吴鸣张旭向嘉辰甘恒蔡玉萍 第 33 组:阿里木江高英叶友坡刘星星张德斌张信邹响林吴彬彬钱振宁胡今鸿胡冲 知识改变命运

仪器分析经典实验及练习题超实用

实验报告要求包括以下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用品及仪器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高锰酸钾溶液 1、KMnO4储备液配制 称取1.6g高锰酸钾固体,置于烧杯中溶解,1000ml的容量瓶中定容,浓度约为0.01mol?L-1。 2、KMnO4标液配置 用吸量管移取上述高锰酸钾溶液1.0、2.0、3.0mL,分别放入三个5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摇匀,各溶液KMnO4浓度分别为0.2、0.4、0.6mmol/L。(教师取xmL放入50mL容量瓶,定容,供学生测定浓度xmmol/L) 3、KMnO4溶液的绘制分子吸收光谱 (1)将配制好的各浓度的KMnO4溶液,用1cm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溶液(注意:测定吸收曲线时,每次改变波长后都要用参比液调T为0,及100)在440~580nm波长围,每隔10nm测一次吸光度,在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每隔5nm测一次吸光度(440,450,……515,520,525,530,535……570,580)。 0.2 mmol/L

450 510 540 460 515 550 470 520 560 480 525 570 490 530 580 (3)在坐标纸上,以波长λ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A和λ关系的吸收曲线。从吸收曲线上选择最大吸收波长λmax,并观察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λmax和吸收曲线的变化规律。 (4)吸收曲线的制作 1)在最大吸收峰处(λmax),测定0.2、0.4、0.6mmol/L的吸光度,绘制浓度与吸光度的吸收曲线。 2)测定未知浓度液体的吸光度值,通过工作线查出浓度值。

仪器分析实验指导书1

目录 实验一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实验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芳香族化合物 实验三荧光光度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 2 实验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镁的含量实验五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镉 实验六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的杂醇 实验七离子色谱法测自来水中阴离子 实验八有机物样品的红外光谱定性分析 实验九气质联用法测定有机物结构 实验十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含量

实验一苯及其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及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不同的助色团对苯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2.观察溶剂极性对丁酮、异亚丙基丙酮的吸收光谱以及pH 对苯酚的吸收光谱的影响。 3.学习并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具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族化合物,在紫外区(200~ 400nm)有特征吸收,为鉴定有机化合物提供了有用的信息。方法是比较未知物与纯的已知化合物在相同条件(溶剂、浓度、pH值、温度等)下绘制的吸收光谱,或将未知物的紫外光谱与标准谱图(如Sadtler 紫外光谱图)比较,如果两者一致,说明至少它们的生色团和分子母核是相同的。 E 1带、E 2 带和B带是苯环上三个共轭体系中的的π→π*跃迁产生的, E 1带和E 2 带属强吸收带,在230~270nm范围内的B带属弱吸收带,其吸收 峰常随苯环上取代基的不同而发生位移。 影响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因素有:内因(共轭效应、空间位阻、助色效应)和外因(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 溶剂的极性和酸碱性不仅影响待测物质吸收波长的移动,还影响吸收峰吸收强度和它的形状。 三、仪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