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碘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151.92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水平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06-13T17:21:54.997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作者:王旭玲张晓昀宋彩红侯凤艳[导读] 在近几年的人们的健康意识的觉醒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某些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是非常低的,但是一定缺乏这些元素就会产生一些疾病。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邮编: 150036摘要:在一个山村里,由于地处山中,所有的村民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为什么会一个村子的人都患上这种病呢,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出现甲状腺肿大的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村子里的人都世世代代居住在大山之中,由于饮食结构的问题,缺少了一种“碘”元素。
“碘”的缺乏就会引起甲状腺疾病的发生,至此,“碘”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开始被有关的专家学者关注起来。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研究不同水平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
关键字:甲状腺疾病;碘摄入量;饮食结构;含量在近几年的人们的健康意识的觉醒过程中,人们逐渐发现,某些元素虽然在人体内的含量是非常低的,但是一定缺乏这些元素就会产生一些疾病。
最典型的就是碘元素。
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大家的健康饮食意识的觉醒,这是一个对我们的健康十分有益的现象。
相关的专家学者也开始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碘与人体(一)碘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及人体碘来源碘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是人主要通过使用含碘的食品来获取碘。
人体碘的 80% ~ 90% 来源于食物,10% ~ 20% 来自饮水,不足 5% 来自空气。
碘在土壤、岩石、水、空气及动植物中的含量都是非常低的,且其分布极不平衡。
空气以海洋上空的空气含碘量最高,自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海水的碘含量大大高于河水。
很多人认为碘是溶于水中的,但是其实河水中的碘主要来自于土壤,因此河流上游含碘量低,而下游较高,丰水期高于枯水期。
(二)碘的摄取量的推荐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所需要摄取的碘的量是不一定的,除了根据年纪的大小有大的差别以外,根据一些个体的差异也会产生一些差别。
促甲状腺激素和碘的关系-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概述甲状腺是人体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腺体,它产生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内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促甲状腺激素和碘则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功能正常运作的两个关键因素。
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腺体分泌的一种荷尔蒙,它通过调节甲状腺的功能来维持身体的代谢平衡。
而碘则是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因为它是甲状腺激素合成所必需的元素。
本文将深入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和碘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讨论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了解它在身体内是如何调节甲状腺功能的。
然后,我们将重点讨论碘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了解碘在甲状腺激素合成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总结促甲状腺激素和碘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关键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甲状腺的功能机制,并且对于预防和治疗与甲状腺相关的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以及碘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以便读者对这些主题有更全面的了解。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进一步分析促甲状腺激素和碘的相互作用,并讨论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具体影响。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讨论促甲状腺激素和碘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概述一下这个话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然后,正文部分将以两个小节展开讨论。
第一个小节将重点介绍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包括它在机体内的合成、释放和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个小节将探讨碘与甲状腺功能之间的关系,包括碘的摄入、甲状腺对碘的代谢、碘缺乏与甲状腺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内容。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促甲状腺激素和碘的相互作用,并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希望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促甲状腺激素和碘之间的关系,并对其在人体功能调节过程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认识。
1.3 目的目的:本文的目的是探讨促甲状腺激素和碘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它们在甲状腺功能中扮演的角色。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怎么引起的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此病具有遗传倾向,属于慢性疾病,由于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越来越多,疾病的发病率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增长,我们不由警惕,转而深思,是什么原因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如此的猖狂。
甲亢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疾病,临床研究发现,导致甲亢的因素很多,且现在生活节奏加快导致,甲亢发病率逐渐上升,让我们不得不警惕,那是什么原因导致甲亢的呢?
1、遗传因素:仔细观察会发现,甲亢会呈现家族发病的特点,但育龄女性在疾病完全治好的情况下,能大大降低后代患病概率。
2、摄碘过量: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元素,当机体摄碘过量,会导致甲状腺激素水平过高,而出现甲亢,因此不能在食用加碘食盐的同时还大量食用海鲜。
3、精神刺激:甲亢的发病与情志内伤有很大关系,当人受到精神刺激,容易引起内分泌失调,进而引发甲亢,因此保持平常心很重要,不要有太大的情绪波动。
4、怀孕时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若是不注意,很有可能会诱发甲亢,或加重甲亢,且对后代的影响很大,因此要更加关注甲状腺健康。
5、桥本氏病:桥本氏病在发病早期与中期都有可能出现甲亢的症状,中期主要是甲亢和甲减症状交替出现,因此出现甲亢症状也可能是桥本氏病导致的。
不论是何种原因导致甲亢的危害都很大
成都中科甲状腺专家指出,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与机体的各器官、组织相关,因此甲亢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着疾病逐渐发展,引发多种并发症,如:甲亢突眼、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危象等,对身体危害极大。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在检查之后,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疗法,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稳定的治愈疾病,达到治疗的目的。
·述评·再论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滕卫平 我国实行普遍食盐碘化(universal salt iodina-tion,US I)已经4年。
内分泌学界和地方病学界关于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争论持续不断,日趋激烈。
最近,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历时1年2个月完成了对3个不同碘摄入量地区〔尿碘中位数(M UI)分别为103μg/L、374μg/L、614μg/L〕的大规模流行病学横断面对比研究。
血清激素和抗体测定均采用固相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法。
他们认为:碘摄入量增加的主要影响是低碘地区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发病率的一过性增加及过度补碘地区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显著增加。
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国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吴艺捷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黄勤等最近报告在低碘的上海地区实行USI后临床甲亢的发病率增加;而天津医科大学陈祖培等报告在碘充足的大连长海县实行USI 后临床甲亢的发病率并无增加;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3个不同碘摄入量地区的临床甲亢和亚临床甲亢的横断面患病率没有显著差别。
复习国外其他国家补碘防治碘缺乏病(IDD)的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实行USI导致甲亢发病率的增加主要发生在碘缺乏地区。
这种增加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
国外多数实行USI国家的低碘地区都经历了这个过程,他们未加干预,目前这些地区的甲亢的患病率并无升高。
所以国际上普遍认为:与防治IDD的意义相比,对于碘缺乏地区不能因为补碘引起甲亢的发病率增加而放弃USI的实施。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碘摄入量增加,成人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显著增加。
MU I614μg/L和374μg/L地区的临床甲减分别是M UI103μg/L地区的7.24倍和3.52倍,亚临床甲减(TSH增高,FT4正常)的患病率分别为6.65倍和3.19倍。
他们对3个地区338名8~9岁儿童的调查也发现随着碘摄入量增加亚临床甲减的患病率显著增加。
元素碘与健康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素之一。
碘缺乏不仅会引起甲状腺肿和少数克汀病,还可引起更多的亚临床克汀病人和智力低下儿童的发生,故1983年提出了用“碘缺乏病”代替过去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提法。
成人体内含碘总量约为20~50mg, 其中约15mg存在于甲状腺中。
甲状腺的聚碘能力很高,其碘浓度可比血浆中高25倍,主要以四碘甲腺原氨酸(T4) 及三碘甲腺原氨酸(T3) 的形式存在。
生理功能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其生理作用也是通过甲状腺素的作用表现出来的。
至今尚未发现除甲状腺素以外的碘的其他独立的生理功能。
(1)参与能量代谢碘的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并调节机体的代谢。
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代谢中,碘促进氧化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促进分解代谢、能量转换、增加耗氧量、加强产热作用,这些均在心、肝、肾及骨骼肌中进行,而对脑的作用不明显;碘参与维持体温,保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膳食碘缺乏使甲状腺输出甲状腺素受限,从而引起基础代谢率下降。
反之,甲状腺机能亢进的人,机体能量转换率和热的释放率相对提高。
(2)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必须有甲状腺素,即需要碘维持其细胞的分化和生长。
发育期儿童的身高、体重、肌肉、骨骼的增长和性发育都必须有甲状腺素的参与,这一时期的碘缺乏可致儿童生长发育受阻,侏儒症的一个最主要的病因就是缺碘。
已有研究表明,甲状腺素促进DNA及蛋白质合成、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并有活化许多重要的酶的作用,包括细胞色素酶系、琥珀酸氧化酶系等100多种,对生物氧化和代谢都有促进作用。
(3)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甲状腺素还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组织的发育和分化,特别是通过对能量代谢、蛋白质、脂肪、糖类营养素的代谢等影响个体体力与智力的发展,这些作用在胚胎发育期和出生后的早期尤为重要。
吸收与排泄( 1 ) 吸收膳食和水中的碘主要为无机碘化物,进入消化道后,在胃及小肠上段被迅速吸收。
有机碘经肠降解释放出碘化物后方可吸收,但甲状腺素碘约有80%可直接吸收。
碘过量的危害1、碘过量的危害之导致甲状腺肿和高碘性甲亢当摄入大量高碘食物时,碘会随着食物和水一起进入人体内进行消化,过多的碘会导致氧化物的活性降低,导致细胞内的碘水平迅速下降,容易导致甲状腺肿的发生。
2、碘过量的危害之导致患者智力低下近几年研究发现,用碘过量与智力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系,经调查结果表明,位于高碘地区的学生由于长期摄入过量的碘,要比适碘区的学生智力低下,同时,研究者也在动物身上做了同样的实验,过量的碘负荷会让动物的脑重量变轻。
如果学生用碘过量,还会出现学习记忆力下降等不良反应。
3、碘过量的危害之导致生殖功能减退有关研究表明,男子对碘的摄入量和男性精子的数量成反比例关系,过多的碘元素会让精子的数量和质量都降低,逐渐导致男人的生殖功能减退。
4、碘摄入多少比较合适碘是甲状腺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须的微量元素。
ATA推荐成人每日碘摄入量为150ug,孕妇每日为220-250ug,哺乳期每日碘摄入量为250-290ug。
种类繁多的饮食如碘盐、奶制品、某些面包和海产品能够满足需要。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ATA推荐女性服用维生素复合物(内含碘化钾,约150ug碘)满足需求。
每日碘摄入量高达1100ug(所能容忍的碘摄入量上限)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不被推荐。
怀孕和哺乳期间,过量碘摄入可能对胎儿和新生儿造成危害,推荐的碘摄入量上限范围为500-1100ug。
过多的碘摄入量对诸如婴儿、老年人、孕妇和伴有甲状腺疾病(如桥本、原发甲亢、非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手术史等)者更容易带来损害。
公众应该清楚碘酒、碘化钾以及海藻类复合物等含有超过碘摄入量上限几百倍的碘。
碘的作用与用途1、促进生物氧化,甲状腺素能促进三羧酸循环中的生物氧化,协调生物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调节能量转换。
2、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当蛋白质摄入不足时,甲状腺素有促进蛋白质合成作用;当蛋白质摄入充足时,甲状腺素可促进蛋白质分解。
3、促进糖和脂肪代谢,甲状腺素能加速糖的吸收利用,促进糖原和脂肪分解氧化,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磷脂浓度等等。
引发甲状腺结节的病因引发甲状腺结节的原因1、缺碘: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之一。
流行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的碘含量和甲状腺肿的发病率成反比,碘化食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等事实均可证明缺碘是引起甲状腺肿的重要原因。
另外,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要量增多可引起相对性碘不足,比如生长发育期、怀孕、哺乳、寒冷、感染、创伤和精神刺激等,可加重或诱发甲状腺肿。
2、致甲状腺肿物质:萝卜族食物含有硫脲类致甲状腺肿物质,黄豆、白菜中也有某些可以阻止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物质,引起甲状腺肿大。
土壤、饮水中钙、镁、锌等矿物质含量,对甲状腺肿的发生也有关系,有的流行地区除了碘以外,也缺少上述各种元素,也有些地区甲状腺肿的发生率和饮水的硬度成正比。
药物如硫氰化钾、过氯酸钾、对氨基水杨酸、硫脲嘧啶类、磺胺类、保泰松、秋水仙素等,可妨碍甲状腺素合成和释放,从而引起甲状腺肿。
3、激素合成障碍:家族性甲状腺肿的致病原因在于遗传性酶的缺陷,造成激素合成障碍,如缺乏过氧化酶、脱碘酶,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或缺乏水解酶,使甲状腺激素从甲状腺球蛋白分离和释放入血发生困难,均可导致甲状腺肿。
这种先天性缺陷属于隐性遗传。
4、高碘:少见,可呈地方性或散发性分布,其发病机制为过量摄入的碘导致TPO的功能基因过多占用,从而影响酪氨酸碘化,碘的有机化过程受阻,甲状腺代偿性肿大。
5、基因突变:此类异常包括甲状腺球蛋白基因外显子10的点突变等。
结节性甲状腺肿一般不呈功能上的改变,患者基础代谢率正常;但当结节较大时,可压迫气管、食管、血管、神经等而引起各种症状,所以专家提醒患者一旦确诊患有甲状腺结节,应该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生活中的饮食护理和日常保健。
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表现:一主要表现甲状腺结节或肿块、甲状腺肿大是其主要症状,除此外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可通过自我触摸或体格检查发现甲状腺有结节,或因甲状腺肿大就诊,进行查体或B超等影像学检查获知。
二次要表现少数人出现较快速增大的甲状腺局部肿块,伴有疼痛感。
甲亢不能吃什么甲亢是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内分泌系统的疾病。
由于甲状腺过度分泌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对于甲亢患者来说,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那么,甲亢患者不能吃什么呢?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1. 高碘食物: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应避免食用高碘食物,因为甲状腺亢进症患者本来就是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
因此,高碘食物会加重甲状腺分泌的过多,进一步加重症状。
常见的高碘食物有海产品(如海带、紫菜、虾米、海参等)、发酵食品(如豆瓣酱、酱油等)以及某些药物(如利尿药、卡介苗等),甲亢患者应尽量避免或限制这些食物的摄入。
2. 咖啡和茶:咖啡和茶中含有咖啡因和茶碱等兴奋剂,它们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人兴奋。
对于甲亢患者来说,本身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已经使他们处于亢奋状态,再摄入咖啡因或茶碱,会更加刺激神经系统,加重不适症状。
因此,甲亢患者应减少或避免饮用咖啡和茶。
3. 辛辣和刺激性食物: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引起胃酸分泌增多,加重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甲亢患者常伴有食欲亢进、消化不良等症状,摄入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会加重这些症状,影响患者的饮食和消化功能。
因此,甲亢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葱、蒜等。
4. 高盐食物:高盐食物容易导致水钠潴留,使体内水分过多,加重甲亢患者的高血压症状。
而高盐食物多存在于腌制品、泡菜、咸鱼等食物中。
所以,甲亢患者应限制高盐食物的摄入,选择低盐或无盐食物为主,控制体内水分平衡。
5. 酒类和烟草:酒类和烟草中的酒精和尼古丁等物质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加重甲亢患者的症状。
尤其是酒精,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损害,影响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和分泌。
此外,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加重甲亢症状。
因此,甲亢患者应戒烟限酒,避免刺激物的摄入。
以上列举的是甲亢患者应避免或限制摄入的食物,但这并不意味着甲亢患者完全不能吃这些食物。
碘对人体的危害是什么
碘是我们人体所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我们都知道,身体一旦缺碘就会造成大脖子病,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甲亢。
现在出售的食盐中大多都是碘盐,就是通过把含有碘的食盐加入食物的方式来防止我们人体缺碘。
我们的身体少不了碘,但是碘过量也不好。
那么碘对我们人体的危害有哪些呢?
碘过量最常见的危害是对甲状腺疾病的影响,其中研究较多的是高碘与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癌的关系。
高碘与智力发育的关系存在较大争议,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另外,高碘对脂代谢异常等内分泌疾病的影响也逐渐引起学者们的关注。
国内外专家一直认同高碘能导致甲状腺肿,高碘甲状腺肿多呈弥漫型,硬度高于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
专家提出尿碘水平与甲状腺肿患病率的U型函数关系,即尿碘水平对甲状腺肿患病率影响下限与上限的范围是50μg/g.Cr ~800μg/g.Cr,当尿碘低
于50μg/g.Cr时,碘越少甲肿患病率越高,而尿碘高于800μg/g.Cr时,尿碘越高则甲肿患病率越高。
根据碘阻断效应学说,当碘的摄入(抑制作用)与TSH的分泌增多(促进作用)一定水平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甲状腺肿,但血清T3、T4处于正常范围,此时对整个机体无明显影响。
随着碘进一步摄入,平衡失调,碘对甲状腺激素合成释放的抑制作用大于TSH的促进作用,就会引起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泌不足,从而影响智力发育。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碘过量之后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危害最主要的就是表现在甲状腺上面。
像是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衰退、以及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等等都是由于碘过量而造成的,因此我们务必要控制好碘的摄入量。
甲状腺问题不容忽视:了解引发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因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甲状腺疾病的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虽然甲状腺疾病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一旦发展成为严重的问题,将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了解引发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因素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遗传因素在甲状腺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如果家族中已有人患有甲状腺疾病,那么其他家庭成员罹患这类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各种疾病的发生。
其次,营养不良与甲状腺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所必需的元素,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的发生。
特别是孕妇和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和代谢需要,对碘的需求量更高。
因此,合理膳食规划和碘的补充非常重要,以维持甲状腺健康。
此外,某些环境因素也可能影响甲状腺的功能。
化学物质、辐射和药物等的暴露被认为与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相关。
例如,某些农药和工业废料中存在的有机卤化物可以干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代谢,从而引发甲状腺问题。
此外,长期接触放射线也会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
因此,注意避免接触以上危险物质,保护甲状腺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也可能成为甲状腺疾病的潜在风险因素。
研究表明,长期的压力和情绪不稳定可能干扰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影响到甲状腺的调节机制。
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管理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减少甲状腺问题的发生。
总之,了解引发甲状腺疾病的风险因素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甲状腺问题至关重要。
遗传因素、营养不良、环境因素和精神压力等都可能导致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并学会有效地管理压力,以保护自己的甲状腺健康。
同时,定期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和体检,以及及时就医治疗,也是预防和控制甲状腺疾病的重要措施。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享受良好的生活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甲状腺肿大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导语:相信大家在平时应该都听说过甲状腺肿大,可能也都知道是因为体内大量缺乏碘元素而发病。
不过针对于这样的疾病,远远不是这一种原因所导致的
相信大家在平时应该都听说过甲状腺肿大,可能也都知道是因为体内大量缺乏碘元素而发病。
不过针对于这样的疾病,远远不是这一种原因所导致的,那一般来说还会有什么样的致病因素呢?接下来就让小编将准备好的答案逐一的作出列举,让我们一同来通过文章了解吧。
1、先天性甲状腺合成缺陷:甲状腺在合成过程中需要多种特殊酶的催化作用才能完成。
2、碘缺乏和高碘致:碘缺乏是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原因,多见于远离海洋地势高的内地、山区。
青春期、妊娠期、哺乳期、更年期及精神刺激、外伤等因皆可增加甲状腺素的需要,造成碘的相对缺乏。
当环境缺碘、血液中无机碘的浓度降低时,甲状腺组织增生,并增强其摄碘功能,尽量在低碘的状态下使甲状腺从血液中摄取足够的碘,以保证合成足量的甲状腺,供给机体组织的生理需要。
3、致甲状腺肿的物质:有人发现有的食物可能与甲状腺发生肿大有一定关系。
长期大量吃卷心菜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
有人研究发现卷心菜中的有机氰化物,可以影响碘化物的氧化,使甲状腺合成受到影响,继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增大。
木薯也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也是因为木薯中含有氰化物氰酸糖着,食后产生硫氰酸盐,阻止甲状腺摄取碘。
萝卜和芸香菜含有硫脲类的致甲状腺肿的物质,有引起甲状腺肿的作用。
所以说,甲状腺肿大的诱发因素是多方多面的,不过有很多都是可以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的,所以大家不需要过于担心自己会患上疾病。
生活常识分享。
甲状腺疾病的饮食注意事项甲状腺的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必须物质。
通俗一点讲就是,甲状腺是工厂,作用是生产和销售甲状腺激素;碘是生产甲状腺激素的原材料。
没有原材料或者原材料不足,工厂无法生产或仅生产少量的甲状腺激素,无法满足市场(身体)的需求量,从而导致甲减;原材料过多,生产过量的甲状腺激素,销售到市场,超过市场的需求量,从而导致甲亢。
未实施全民食盐加碘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碘缺乏状态,很多人出现甲状腺肿(“大脖子病”)。
同时,一些新生儿在胚胎及生长发育过程中缺碘,出现智力障碍(“瓜娃子”)和生长发育障碍(“呆小症”)。
因此,国家在1995年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这项措施在预防“大脖子病”和提高儿童智力及身高方面所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是毫无争议的。
全民食盐加碘,造成了我国大多数地区处于碘过量或碘充足的状态。
因此,2000年颁布的新国标下调了食盐加碘的含量,但是仍未阻止全国居民的高碘水平。
长期高碘饮食可能导致亚临床甲减、桥本甲状腺炎及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增加。
因为制盐企业并不了解各个地区的碘水平,也就无法确定哪个地区应当增加碘含量,哪个地区应当减少碘含量。
目前,国家正在测定不同地区的碘水平,从而合理制定该地区加碘或减碘政策。
碘与甲状腺疾病呈“U”型关系,即碘少了、碘多了都会导致甲状腺疾病。
科学合理的碘摄入量有利于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1、如果有甲减,需要多吃碘还是少吃碘?可以吃无碘盐吗?首先需要搞清楚引起甲减的原因:有继发于下丘脑垂体疾病的,如席汉氏综合征,垂体瘤及其术后改变,也有原发于甲状腺本身的,如甲状腺肿(“大脖子病”)、桥本甲状腺炎,甲亢131I 治疗后或手术治疗后等。
与碘有关的甲减,主要是“大脖子病”和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
前者是缺碘引起,截止2017,我国已基本实现消除“大脖子病”的目标,目前其发生率仅为1.8%,为历史最低。
而后者是自身免疫紊乱引起,高碘可诱发或加重桥本甲状腺炎。
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五年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作者:陈雪峰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目的:进行碘摄入量增加对甲状腺疾病影响的五年前瞻性流行病学的研究。
方法:以2006年收集的高碘地区黄骅与碘适量地区彰武的34462例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B超检查,并于2011年进行追访探讨。
结果:黄骅地区和彰武地区的居民甲状腺疾病的标准化患病几率分别为34.62‰和12.3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碘摄入量甲状腺疾病对比研究尿碘量碘是一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也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组成元素,人体微量元素碘的含量与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有直接影响,并与人体代谢工作密切相关,换言之,甲状腺疾病即是人代谢系统失常的表现。
过高或者过低的碘摄入量会引起甲状腺疾病,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影响,并且至今为止还未有明确的甲状腺疾病预防措施[1]。
为降低因碘摄入量缺失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我国相关政府部门颁布落实了食盐碘化的政策。
然而由于近几年人们生活食用中的碘摄入量的增加使得全国上下不同地区的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有所增长。
有关流行病学探究发现,碘摄入量过少或者增加都有可能引起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疾病[2]。
本文就碘摄入含量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34462例研究对象选自高碘地区黄骅与碘适量地区彰武,对象均为常住居民(居住历史有5年以上),其中男性18161例,女性16301例,年龄范围13~70岁;其同意接受甲状腺疾病的流行性疾病的调查与研究;并已有相关研究表明,黄骅地区的水源属于高碘水源,彰武地区为适碘地区。
1.2采样方法问卷调查形式:通过问卷收集的方式调查地区居民的碘摄入量状况、家庭病史包括甲状腺疾病历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体检。
采样调查:在不摄入任何食物的12个小时后采集对象的血液标本。
1.3甲状腺B超检查和细胞病理学检查对其采用HS-2000,7.5MHz/50mm的探头B超检查仪器检查,获取甲状腺两侧叶四周径值,以及甲状腺中心回声测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