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47
染整工艺原理染整工艺原理一--- 纺织基础知识绪言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第二章棉及棉型织物的退浆和精第三章蚕丝和真丝绸的精练第四章漂白(Bleaching)第五章丝光第六章热定形(Heat Setting)第七章毛织物的湿整理第八章一般整理(Finshing)第九章防缩整理Finishing)第十章防皱整理(Resin Finishing)第十一章特种整理过纺织加工以后的加工工艺。
它是织物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通过染料、药剂和助剂在专用设备上进行的化学和物理加工过程。
1.特点(1)属加工工业(在纺织工业中担任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2 )一种化妆术;(3)综合的工艺技术,涉及面广;(4)能耗大(水、热、电),有污染(废水、气、渣)需重视节能和环保。
2.目的改善织物的服用性能(舒适、保暖、抗皱等),赋予功能性(防霉、防蛀、拒水、阻燃、抗菌等),提高身价。
1)去除杂质;(2)提高白度;(3)染着颜色;(4)改善风格。
二、染整加工的主要内容漂、染、印、整。
三、本课程的任务和要求1.掌握纺织品的练漂、整理加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能根据纺织品的特性和练漂、整理加工要求,合理制订加工工艺过程及条件;初步具备解决练漂及整理工艺问题的能力。
3.了解练漂、整理加工的质量检验方法。
4.了解练漂及整理加工技术进展和发展前沿。
5.查阅染整专业的有关文献。
第一章染整用水及表面活性剂§1 染整用水及其处理一、水和水质1.自然界中的水源地面水:流入江、河、湖泊中贮存的雨水,含较多可溶性有机物和少量无机物地下水:深地下水(深井水,不含有机物,有较多矿物质)浅地下水(深度<15m的浅泉水、井水,有可溶性有机物和较多的二氧化碳)天然水自来水:加工后的天然水,质量较高。
2.水中的杂质悬浮物(泥沙)、胶体物(较少、硅、铝等化合物),过滤可除。
可溶性杂质:Ca Mg Fe、Mn盐,难处理。
3.水的硬度及表示方法①硬水:含较多钙镁盐的水。
染整工艺大全(一)1.拉幅(stentering)拉幅整理是利用纤维素、蚕丝、羊毛等纤维在潮湿条件下所具有的可塑性,将织物幅宽逐渐拉阔至规定尺寸并进行烘干,使织物形态得以稳定的工艺过程,故也称定整理。
织物在整理前的一些加工如练漂、印染等过程中,经常受到经向张力,迫使织物的经向伸长,纬向收缩,并产生其他一些缺点,如幅宽不匀、布边不齐、手感粗糙、平带有极光等。
为了使织物具有整齐划一的稳定门幅,同时又能改善上述缺点并减少织物在服用过程中的变形,一般织物在染整加工基本完成后,都需经拉幅整理。
2.预缩(pre—Shrinking)预缩是用物理方法减少织物浸水后的收缩以降低缩水率的工艺过程。
织物在织造、染整过程中,经向受到张力,经向的屈曲波高减小,因而会出现伸长现象。
而亲水性纤维织物浸水湿透时,纤维发生溶胀,经纬纱线的直径增加,从而使经纱屈曲波高增大,织物长度缩短,形成缩水。
当织物干燥后,溶胀消失,但纱线之间的摩擦牵制仍使织物保持收缩状态。
机械预缩是将织物先经喷蒸汽或喷雾给湿,再施以经向机械挤压,使屈曲波高增大,然后经松式干燥。
预缩后的棉布缩水率可降低到1%以下,并由于纤维、纱线之间的相互挤压和搓动,织物手感的柔软性也会得到改善。
毛织物可采用松弛预缩处理,织物经温水浸轧或喷蒸汽后,在松弛状态下缓缓烘干,使织物经、纬向都发生收缩。
织物缩水还与其组织有关。
织物的缩水程度常用缩水率来考核。
3.防皱(CreaSe—reSiSting)改变纤维原有的成分和结构,提高其回弹性,使织物在服用中不易折皱的工艺过程称为防皱整理。
主要用于纤维素纤维的纯纺或混纺织物,也可用于蚕丝织物。
防皱整理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脲醛初缩体的防皱整理主要用于粘胶纤维织物,使其尺寸稳定,缩水率降低。
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生产免烫棉织物,该织物在干、湿状态下都有良好的防皱性。
在此期间还出现了不少新的整理剂。
印染的相关知识点总结一、印染的工艺流程印染是将染料或颜料涂抹在纺织品上,使其染色或者印花,经过干燥、固色等一系列工艺,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图案和色彩的纺织品。
印染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纺织品的预处理:纺织品在进行染色或印花之前需要进行预处理工序,如浸泡、漂白、脱水等,使得纺织品表面清洁,有利于染料或颜料的渗透和固着。
2. 设计制版:对于印花工艺,需要根据设计图案制作版纸。
设计图案一般由计算机辅助设计,并通过印花机或者丝网印花机印制到版纸上。
3. 染料或颜料涂抹:将染料或颜料通过印花机、喷涂机等工艺涂抹到纺织品上,形成所需的图案。
4. 干燥固色:经过染色或印花后的纺织品需要进行干燥和固色工艺,以固定染料或颜料,使其不易褪色。
5. 后处理:对于印染后的纺织品进行整理、定型、起绒、洗后处理等工序,以达到产品的最终质量要求。
二、印染的分类按照染料或颜料的使用方式,印染可以分为染色和印花两种主要类型。
1. 染色染色是指将染料与纺织品进行化学反应,使得纺织品本身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染色目的的工艺。
染色通常分为分散染、直接染、还原染、硫化染、阳离子染、酸性染、金属络合染等几种类型。
2. 印花印花是指将颜料通过印花机、丝网印花机等印制到纺织品上,形成图案或文字,实现印花装饰目的的工艺。
印花工艺十分灵活,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图案和颜色。
根据印染的工艺特点,还可以将印染技术分为传统印染和现代印染。
传统印染主要是指手工印染、蜡染、刺绣等传统印染工艺,而现代印染则是指数字印花、数码印花、喷绘印花等现代化印染技术。
三、印染的材料印染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染料、颜料、印花浆料、助剂等几种。
1. 染料染料是印染主要的色料,可以使纺织品进行染色。
染料的选择需要考虑纺织品的原料、用途、成本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目前市面上的染料种类繁多,如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分散染料、还原染料等。
2. 颜料颜料是印花所使用的主要色料,颜料分为无机颜料和有机颜料。
纺织印染知识点总结纺织印染是指将纺织品经过染色或印花等工艺加工,使其具有丰富多彩的图案和颜色,增加其装饰性和表现力的一种工艺。
它是纺织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纺织印染可以根据不同的处理工艺和加工流程分为染色和印花两大类。
染色是指将整块的或部分的布匹或衣物在染料溶液中浸泡,使其吸收染料并固定在纤维上,以实现着色的一种工艺。
染色工艺包括了分散染色、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邻菲染料、重金属染料等多种类型。
印花则是指利用印花浆料通过印花技术将图案和花纹印刷在纺织品表面的一种工艺。
印花工艺包括有压印、丝网印花、转移印花、数字印花等。
纺织印染工艺的本质是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定的图案和色彩,使其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使用需求。
二、纺织印染的原理和工艺流程1. 染色的原理和工艺流程染色是通过浸泡、溶解、扩散和固定等一系列过程,使染料颜色与纤维发生作用并牢固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着色的工艺。
染色的工艺流程包括布匹准备、染色助剂处理、染色工艺、染后处理等环节。
染色的原理主要包括有吸附原理、分散原理、酸性原理、活性原理、直接原理等。
不同类型的染料和纤维材料具有不同的染色原理和工艺流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2. 印花的原理和工艺流程印花是通过印花浆料在纺织品表面形成一定图案和花纹的一种工艺。
其原理是通过印花浆料中的颜料或染料在印刷机械的帮助下,经过一系列的作用和处理过程,将图案印刷在织物表面。
印花的工艺流程包括设计图案、选材准备、印花浆料调配、印花机具印花、蒸汽定型、清洗定型等环节。
印花的选择和应用需要充分考虑纺织品的材质、印花图案的复杂程度、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三、纺织印染的技术要点和工艺改进1. 纺织印染的技术要点纺织印染的技术要点包括对纤维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染料和印花浆料的选择和调配、染色和印花工艺控制、染料和印花浆料固定和防脱色等环节。
技术要点的掌握能够保证纺织印染加工的质量、效率和环保性能。
印染化工知识点总结一、染色原理1. 染色剂染色剂是印染化工中的重要一环,它们能够与纤维素材料结合并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变纺织品的颜色。
染料分为分散染料、酸性染料、还原性染料、阳离子染料等几种类型,每一种染料在不同类型的纤维上都有着不同的染色效果。
2. 染色机理染色剂是通过吸附或共价键结合到纤维素材料上的,具体染色机理是由染料分子的结构和纤维素材料的性质共同决定的。
在实际染色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温度、pH值、浓度等条件来控制染料与纤维的相互作用,才能够实现理想的染色效果。
3. 染色工艺染色工艺包括前处理、染色、后处理等几个环节。
其中前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纺织品表面的杂质和提高染色效果,染色则是通过将染料与纺织品充分接触来实现染色目的。
后处理则是为了固定染料和改善纺织品的手感等性能。
二、印花技术1. 印花工艺印花是将颜料或浆料通过刷子、辊子或者印版等工具印在纺织品表面,以实现图案或者文字的加工。
印花工艺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颜料的选择、印花机的设计、图案的制作等,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在设计和操作上进行严格控制。
2. 印花材料印花材料主要包括颜料、涂料、树脂等,这些材料的选择和配比会直接影响到印花效果。
此外,树脂在印花过程中还可以起到固定颜料和提高印花品质的作用。
3. 印花工艺的优化印花工艺的优化是印染化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提高印花图案的清晰度、提高印花速度、减少印花浆料的使用量等。
通常可以通过调整印花机的参数,改良印花图案的设计以及优化浆料的成分等方式来实现。
三、环保和安全1. 环保措施印染化工中使用的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印染工艺中,需要严格控制废水、废气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采用低污染的染色剂和印花材料,开发新型的印染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安全防护在印染化工生产中,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提供合适的劳动保护用品、对员工进行相关安全培训以及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员工在印染生产中的意外伤害率。
染整工艺原理后整理染整工艺是指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整理加工的方法和过程。
染整工艺的原理主要包括染色原理和整理原理,下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一、染色原理:染色是指将染料溶解在一个溶液中,使染料分子进入纤维内部或与纤维表面发生反应,从而在纤维上形成一层彩色薄膜或彩色纤维的过程。
1.染料的选择:染料是染色的核心材料,其选择需要考虑颜色的稳定性、亮度、鲜艳度等因素。
常见的染料有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等。
2.染料的吸附和扩散: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和扩散是染色的关键步骤。
纤维内部的吸附表现为分子间的物质转移,这要求染料分子要小且易溶于纤维内部;纤维表面的吸附需要染料与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如酸性染料与羟基纤维表面形成氢键,阳离子染料与阴离子纤维表面形成离子键。
3.温度和浸泡时间:温度和浸泡时间对染色的效果有重要影响。
提高温度可增加染料分子的动力学能量,加快扩散速率;延长浸泡时间则有助于染料分子均匀地吸附到纤维上。
4.盐的作用:染色过程中加入盐可提高染料的吸附率和色牢度。
这是因为盐能增加纤维表面的离子浓度,促进染料与纤维表面的离子反应,从而加强染料的固着力。
二、整理原理:整理是指对染色后的纺织品进行物理或化学处理,使其具有良好的外观、手感和性能。
整理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力学、化学处理、聚合技术等方法。
1.物理处理:物理处理是指通过拉伸、压缩、压光等手段改变纤维的结构和形态,改变纺织品的手感和外观。
例如,通过水洗、拉直、烘干等处理,可以使纺织品获得柔软、平整的效果。
2.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指通过化学药剂作用改变纤维或织物表面的性质。
例如,通过应用涂覆剂、膨润土和硅油等处理,可以提高纺织品的防水性、防尘性和耐洗性。
3.聚合技术:聚合技术是指通过聚合物的形成或加入增韧剂等手段改变纤维的性能。
例如,通过在纺织品中加入增韧剂,可以增强纤维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性。
4.效果检测:整理后的纺织品需要进行效果检测,以确保染色和整理效果符合要求。
印染知识点总结一、印染工艺的演变印染工艺最早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印度和埃及地区。
最初的印染工艺是非常简单的,主要采用一些植物、树皮、石头等天然物质制作染料,并利用手工雕刻的工具在织物上进行印刷。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印染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在古代中国,印染工艺开始逐渐成熟,并涌现出一批技术精湛的印染工匠。
他们利用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树皮和矿石等自然材料制作染料,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印染工艺体系。
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印染工艺开始向周边国家和地区传播,印度、东南亚和中东地区都形成了其他的印染工艺体系,例如印度的木刻印花工艺、印尼的蜡染工艺、土耳其的结绳染工艺等。
在工业化时代,印染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机械化、化学染料等新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印染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但也带来了对环境的破坏和印染工艺传统技艺的失传。
近年来,人们开始重视传统印染工艺的保护和传承,推动印染工艺的可持续发展。
二、常见的印染技术1. 手工刷染手工刷染是最早的印染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将染料涂抹在染布上,然后使用刷子或海绵等物品将染料均匀地涂抹在布料上。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并且可以制作出丰富多样的花样图案。
目前,手工刷染技术在一些手工艺品制作中仍然有所应用。
2. 手工木刻印花手工木刻印花是一种利用木块雕刻出花纹,再将染料涂抹在木块上,然后将木块按照设计要求印刷在布料上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花纹图案,成为印度、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印染技术之一。
3. 蜡染蜡染是一种利用蜡制作阻染的技术。
制作时,首先在布料上涂抹蜡,然后再将布料浸入染料中。
蜡可以阻止染料渗透到被蜡遮盖的部分,以便形成特定的图案。
蜡染技术在印尼和非洲等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制作出来的作品极具民族风情。
4. 绑染绑染是一种利用绳子或橡皮筋等材料将布料捆绑成特定图案后再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染料渗透过程中,被捆绑的区域因无法接触到染料而形成特殊的图案。
印染工艺原理的研究与色彩表现技巧印染工艺原理的研究与色彩表现技巧导言:印染工艺是一门古老而又具有现代意义的技艺,它将色彩与布料结合,创造出美妙的图案和丰富多彩的色彩效果。
印染工艺原理的研究和色彩表现技巧的提高对于印染行业的发展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印染工艺原理和色彩表现技巧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印染工艺原理的研究印染工艺原理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布料与染料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如何在印染过程中控制、调节和优化这些相互作用,从而达到预期的印染效果。
1. 印花原理:印花是一种在布料上通过印花浆料形成图案的工艺。
印花原理研究包括了印花浆料的制备、印花过程中的传质、传热和传质传热耦合等相互作用过程。
研究印花原理可以为制定合适的印花工艺参数、选择适宜的印花浆料和提高印花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2. 染色原理:染色是一种将染料与纺织品纤维分子发生作用,使纺织品上色的工艺。
染色原理研究包括染料与纺织品纤维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如吸附、扩散、离子交换等过程。
深入研究染色原理可以为染料的选择、染色工艺的设计和染色效果的控制提供理论支持。
3. 其他工艺原理:除了印花和染色,印染工艺还包括了漂白、定型、后整等环节。
研究这些工艺的原理可以为制定合理的处理工艺提供依据,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二、色彩表现技巧的提高印染工艺在色彩表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通过合理运用色彩表现技巧可以使印染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富有艺术感和表现力。
1. 配色技巧:合理的配色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色彩效果。
熟悉色彩理论和掌握配色原则是提高配色技巧的基础。
合理运用冷暖色搭配、对比色搭配、色相搭配等技巧可以使色彩更加丰富多样,产生动感和视觉冲击力。
2. 色彩渐变技巧:色彩渐变可以创造出层次感和流动感。
掌握不同的渐变技巧,如线性渐变、径向渐变、对角线渐变等,可以使印染产品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增加视觉层次。
3. 色彩互补技巧:互补色在印染中的应用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纺织品印染工艺技术手册一、概述纺织品印染工艺技术是指利用各种化学、物理和机械手段对纺织品进行染色和印花的技术过程。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介绍纺织品印染工艺的基本原理、常用工艺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二、纺织品印染工艺原理1.染色原理染色是将染料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在一定温度和时间条件下使染料与纺织品纤维表面发生物理吸附或化学反应,以实现染色目的。
2.印花原理印花是指将染料印刷在纺织品上,形成特定的图案。
印花过程中,染料通过各种方式被传递到纺织品表面,以形成所需的图案。
三、常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1.浸染法浸染法是将纺织品完全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使染料渗透到纤维内部完成染色过程。
浸染法适用于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染色。
2.上染法上染法是将染料乳胶直接印刷在纺织品上,再通过加热、干燥等处理使染料与纤维发生反应。
上染法适用于纺织品印花,常用于棉织品和丝绸印花。
3.喷射染色法喷射染色法是将染料溶液通过高压喷嘴喷射到纺织品表面,形成染色图案。
喷射染色法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和多种颜色的染色需求。
四、常见的纺织品印花工艺1.直接印花直接印花是将染料直接印刷在纺织品上,形成所需的图案。
直接印花可使用热传印、丝网印花等多种技术。
2.间接印花间接印花是先将染料印在印花纸上,然后将印花纸与纺织品接触并施加压力,使染料转移至纺织品表面形成图案。
间接印花广泛应用于高级纺织品的印花加工。
五、纺织品印染注意事项1.染料选择根据纺织品纤维的特性、色彩要求和使用目的选择适合的染料类型和颜色。
2.工艺参数控制掌握适宜的工艺参数,如温度、时间、浸泡浓度等,对染色和印花结果有着关键的影响。
3.环保要求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规,选择环保染料和印花助剂,并加强废水处理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六、结语纺织品印染工艺技术是纺织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着纺织品的色彩、质感和品质。
本手册旨在向读者提供纺织品印染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常见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纺织品印染技术,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中国古代印染知识点总结一、技术发展中国古代印染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印染技术是使用植物汁液或动物血液直接在布上涂抹图案,然后再晒干。
这种最原始的印染技术称为刷染。
随着人类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古代印染技术逐渐发展出了印染、漂白、织造、染缬、刺绣等一系列技术,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印染工艺。
在中国古代,印染技术逐渐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从而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在贸易、文化交流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也对东亚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技术特点中国古代印染技术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丰富:中国古代印染技术所使用的染料原料丰富多样,包括植物染料、动物染料、矿物染料等。
比如蓝靛、茜草等植物染料,蜡染、泥染等特殊工艺也被应用到印染中。
2. 工艺复杂:中国古代印染技术的工艺流程较为复杂,需要经过定型、烫染、洗涤等多道工序。
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遵循传统工艺要求,才能保证印染品的质量。
3. 注重图案构思:中国古代印染技术在图案设计上非常讲究,注重图案的协调、对称、美感等要素,印染品的图案往往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咏物诗等。
4. 丰富的印染品种:中国古代印染技术涵盖了许多种类的印染品,包括丝绸、棉布、皮革、纸张等,形式也有刺绣、织造、刷染、绘染等多种形式。
这些不同种类的印染品反映了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工艺流程中国古代印染工艺的流程复杂,一般包括:设计图案、选料、定型处理、显影图案、印染等多道工序。
具体步骤如下:1. 设计图案:在进行印染之前,需要首先设计好图案,包括图案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等,以及要使用的印染工艺。
设计图案是印染工艺的第一步,也是印染品的灵魂所在。
2. 选料:根据设计好的图案,选择合适的布料材质和染料。
不同的布料适合不同的印染工艺,而染料的选择则取决于印染品的要求。
染整工艺原理知识总结一、染色基础知识染色概念染色是指用染料按一定的方法使纤维、纺织品获得颜色的加工过程。
染色牢度定义是指染色物在染色后的使用或加工过程中,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能够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
上染百分率上染百分率=(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100%。
平衡上染百分率染色达到平衡时的上染百分率。
半染时间达到平衡上染百分率一半所用的时间(t1/2)。
染色方法及特点浸染法:将织物浸在染液中,在一定条件下,维持一定的时间,使染料和纤维结合上染。
特点:适用于散纤维、纱线、针织物、真丝织物、丝绒织物、毛织物、稀薄织物、网状织物等不能经受张力或压轧的染色物的染色。
一般是间歇式生产,生产效率较低。
轧染:将被染织物短暂浸在染液后,用轧辊把染液挤轧入织物,并轧去多余的染料溶液,再经烘干(焙烘),使染料与纤维结合固着。
特点:轧染一般是连续染色加工,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织物的染色,但被染物所受张力较大,通常用于机织物的染色,丝束和纱线有时也用轧染染色。
泳移织物在浸轧染液后烘干过程中,染料随水分的移动而移动的现象。
降低轧余率和加入防泳移剂可以防止泳移。
经过轧压以后,织物在烘干时,织物表面的水分蒸发,留在织物组织的毛细管空隙中的染液和留在织物间隙中、在重力作用下容易流动的染液,通过毛细管效应,向织物的受热表面移动,产生“泳移”现象,造成色斑。
二、染色热力学标准染色亲和力染色标准亲和力: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染料标准化学位的差值。
(单位KJ/mol)标准亲和力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与染色平衡时染料在纤维上德尔活度和染液中的活度有关,和体系的组成、浓度无关。
亲和力是染料从它在溶液中的标准状态转移到它在纤维上的标准状态的趋势和量度,染料上染纤维的必要条件是Uf<us;亲和力越大,表示染料从染液向纤维转移的趋势越大,即推动力越大。
(式子的表示返回课件查看)< p="">亲和力是直接性的定量表示。
树叶印染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树叶印染的起源及发展树叶印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起源于古代人类利用大自然中的树叶进行染色和印花的技艺。
最早的树叶印染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印度。
在这些地区,人们用树叶印染技术来创造丰富多彩的布艺和装饰品,用以装饰住宅和服装。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叶印染逐渐传入中国、日本和其他亚洲地区,成为了当地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印染工艺之一。
如今,树叶印染已经成为了一门综合了传统技艺和现代设计理念的艺术形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和喜爱。
二、树叶印染的原理树叶印染是一种利用树叶的纹理、形状和颜色进行布艺印花的技艺。
其原理是通过将树叶的纹理印在布料或纸张上,或者将树叶蘸上颜料后按压在布料或纸张上,从而在上面印出具有树叶形状和纹理的图案。
在树叶印染中,常用的树叶有银杏叶、槐叶、榉树叶、枫树叶、柳树叶等。
三、树叶印染的工艺步骤1. 准备材料。
首先,需要准备好一些树叶、布料或纸张、颜料或染料、刷子、画笔等工具和材料。
2. 挑选树叶。
接下来,需要从树丛或者林间中挑选出形态美观、纹理清晰并且完整的树叶作为印染工具。
3. 准备布料或纸张。
将待印染的布料或纸张铺在平坦的工作台上。
4. 涂抹颜料。
将颜料或染料涂抹在树叶的表面上。
5. 印染树叶。
将涂抹了颜料的树叶按压在布料或纸张上,确保树叶的纹理和形状清晰地印在上面。
6. 去除树叶。
待印染完毕后,将树叶从布料或纸张上轻轻拔出,露出树叶印染的图案。
四、树叶印染的特点1. 环保健康。
树叶印染是一种绿色环保的印染工艺,使用的材料均取自大自然,并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 独特美感。
树叶印染的图案独特、迷人,呈现出一种原始而又深刻的美感,充满自然的野趣。
3. 创意无限。
树叶印染的图案来源于大自然,形态各异。
在使用不同的树叶、颜料和布料时,可以创作出各种各样的印染图案,创意无限。
4. 传统与现代结合。
树叶印染既是传统的印染工艺,又能够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结合,创作出兼具传统韵味和时尚感的作品。
染整工艺与原理上重点整理第一章水和表面活性剂染整厂对水质的要求:外观:无色、无臭、透明;pH值:6.5-7.4;总硬度(ppm):0-25;铁(ppm):0.02-0.1;锰(ppm):0.02;总碱度(ppm):35-64;总含固量(ppm):65-150 暂时硬度:由Ca2+、Mg2+所形成的重碳酸盐而造成的硬度,这些物质加热煮沸能被除去。
永久硬度:由Ca2+、Mg2+所形成的氧化物、氯化物、硫酸盐等而造成的硬度,这些物质经加热煮沸时,不会发生沉淀而被去除。
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之和。
ppm:每一百万份水中钙镁盐含量换算成CaCO3的份数,即每升水中所含CaCO3的毫克数硬水和软水以57ppm为界,小于57为软水。
总碱度(对甲基橙指示剂):水中碳酸盐以及氢氧化物等碱性物质含量而言的。
总含固量:水中可溶性固体和悬浮固体的总和。
(硬水对染整加工有何影响?)1)Fe2+其一:会使织物泛黄,而产生锈斑,影响织物的白度;其二:双氧水漂白时,Fe++能催化双氧水分解,易使棉纤维脆损;2)CL-影响漂白织物的白度;3)Ca2+、Mg2+其一:能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肥皂等形成沉淀,不仅使其失去原有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加工疵点;其二:能与染料形成沉淀,而使鲜艳度变差,牢度降低;4)硬水其一:对锅炉的安全形成隐患,严重时会引发爆炸;其二:形成的锅垢对燃料的节约影响很大;其三:会引起锅炉的腐蚀,水中的氧及二氧化碳和铁作用形成碳酸亚铁,然后进一步水解成氢氧化亚铁(说明一般情况下雨水、地表水、浅地下水和深地下水中杂质的组成及来源)阳离子交换树脂(常用)化学软化法: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钙、镁盐转变成钙盐、镁盐的沉淀或者形成金属离子络合物的方法。
1、磷酸三钠:通过化学反应使水中的钙、镁盐转变成磷酸的钙盐或镁盐而沉淀。
2、纯碱:作为软水剂主要去除水中的钙、镁离子3、六偏磷酸钠:能与钙、镁离子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而不再具有硬水的性质。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印染工艺是将颜料、染料等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具,将图案、色彩等转移到纺织品上的一种手工或机械化加工过程。
它是纺织品加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也是赋予纺织品美观和个性化的重要工艺。
印染工艺主要可以分为平面印花和特种印花两大类。
平面印花是最常见、也是最普遍的印染工艺。
它通过印花机将颜料或染料直接印在纺织品上,形成图案或色彩。
平面印花的原理是利用传统的腹式印花机,通过网纹滚筒将颜料或染料传送到网纹上,再通过与纺织品接触的辊筒将图案转移至纺织品上。
平面印花工艺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颜料和染料,实现各种效果,如均匀印花、局部印花、渐变印花等。
特种印花是印染工艺中的一种发展较新、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
它与平面印花相比,具有更高的印染效果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特种印花除了具备平面印花的基本原理外,还应用了一些高科技手段和特殊工艺。
通过电子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复杂图案的设计和色彩的调配,并将图案直接印在纺织品上。
特种印花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工艺实现,如热转印印花、喷墨印花、数字印花等。
印染工艺的原理基本上都是利用颜料或染料与纺织品发生化学反应,或通过压力和温度的作用将颜料或染料转移到纺织品上。
这些颜料或染料在接触纺织品后会与纺织品上的纤维发生化学反应,使颜色牢固地附着在纺织品上。
印染工艺在纺织品加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美化纺织品,增加纺织品的附加值,还可以为纺织品赋予特定的功能,如防水、防腐等。
随着科技的进步,印染工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纺织品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印染工艺是纺织品制造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使得纺织品得以拥有丰富多样的色彩和图案,提升了纺织品的美观度和卖点。
印染工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手工印染,如古埃及的托特卡门染色法和古印度的木刻印花法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染工艺经历了从手工到机械化的演变,并逐渐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的工艺和技术。
平面印花是最常见的印染工艺之一,它可以通过机械设备将颜料或染料直接印在纺织品上。
印染工艺及原理归纳整理印染工艺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操作,将染料或颜料均匀地覆盖在纺织品上,使其具有丰富的色彩和图案,并且能够耐久地保持在纺织品上。
印染工艺的原理主要包括选择适合的染料、选择适当的印花方式以及控制染色条件等。
下面对印染工艺及原理进行归纳整理:一、选择适合的染料选择适合的染料是印染工艺中的重要环节。
染料可以分为天然染料和合成染料两大类,根据纤维所用的原料不同选择相应的染料。
常用的合成染料有酸性染料、活性染料和直接染料等。
在选择染料时需要考虑染色剂的稳定性、染色性能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
二、选择适当的印花方式印花方式主要分为平版印花、网版印花和轮转印花三种。
平版印花是将染料均匀地涂在凹凸不平的印刷板上,然后通过压力将染料转移到纺织品上。
网版印花是将染料过滤至印花网上,在网孔的作用下,将染料均匀地透过网孔传递到纺织品上。
轮转印花是将染料经过滚筒的搅动和压力作用下均匀地覆盖在轮转印花网上,然后再将染料转移到纺织品上。
三、控制染色条件染色条件对印染工艺的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
控制染色的温度、时间和浓度等因素可以改变染色的效果。
例如,在原色印花中,提高染料的温度可以增加染料的质量传递,使染料更加均匀地分布在纺织品上。
同时,通过控制染料的时间和浓度,可以调节染料的深浅程度和颜色的亮度。
四、后整理工艺印染后的纺织品需要经过后整理工艺的处理,以增加其耐久性和美观度。
后整理工艺包括水洗、干燥、定型和整理等环节。
水洗可以去除纺织品表面的余染料和杂质,干燥可以使纺织品恢复原来的形状和尺寸,定型可以使染料牢固地附着在纺织品上,而整理则可以使纺织品具有更好的光泽和手感。
五、环境保护在实施印染工艺时,需要考虑对环境的保护。
选择低污染、低毒性的染料,合理使用化学品,减少对水源和大气的污染。
同时,在工艺流程中采用节能和循环利用的措施,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总之,印染工艺的原理包括选择适合的染料、选择适当的印花方式、控制染色条件和后整理工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