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题 表里山河
- 格式:doc
- 大小:40.00 KB
- 文档页数:2
2021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真题汇编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浙江杭州市各区一模文言文阅读汇编一、课外阅读(2021??浙江杭州市??九年级一模)有评论说,古人面对苦难时旷达、脱俗的态度也是一种自强。
比如苏轼一生,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也有九死一生、屡受打击的遭遇。
然而无论面对多少磨难,他始终拥有着乐观豁达的情怀,杭西都同学翻阅到了几篇古诗文,请你和他一起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游兰溪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予买田其间,因往相①田得疾。
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1)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有王逸少②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剧饮③而归。
(注)①相:察看。
②王逸少: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③剧饮:开怀畅饮。
(乙)田家乐某①启:(2)仆②居东坡,作陂③种稻,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聊以卒岁。
昨日一牛病几死,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
曰:“此牛发豆斑疮也,法当以青蒿粥啖之。
”用其言而效。
勿谓仆谪居之后,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④也。
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注)①某:与后文的“公”都是指章惇,当时在京为官。
②仆:对自己的谦称。
③陂(bēi):山坡,斜坡。
④黑牡丹:牛的戏称。
1.下面是杭西都同学对加点词含义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往相田得疾——回忆“余因得遍观群书”,推知“因”意思为“于是,就”。
B.而颖悟绝人——联系上下文庞安常虽然耳朵聋,但是能根据几个字就懂得“我”的意思,因此推测其义为“超过”。
C.聊以卒岁——查词典,从“终于”“尽,终”“死”等义项中判断“卒”为“尽,终”。
D.用其言而效——联想到“无效”“成效”中的“效”,推断其义为“效果,功用”。
全国200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狭义的文化又称( B )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 D )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思潮D.文化事象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 D )A.青藏高原地带B.华北平原地带C.江汉平原地带D.黄土高原地带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 B )A.两河流域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 C )A.大兴水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6.司马迁的《史记》是( A )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D.典志史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 C )A.部落的代兴B.部族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 C )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B.夏朝史实C.商朝史实D.西周史实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 D )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陆龟蒙《耒耜经》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 A )A.栽培高粱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11.我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 B )A.正东B.正南C.东南D.西南12.我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 A )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 B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D )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 C )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 A )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重阳节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 C )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8.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 C )A.礿B.禘C.尝D.烝19.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 D )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20.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 C )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是( D )A.孔子B.老子C.杨雄D.陆机22.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 B )A.北京话B.北方话C.南方话D.官话23.隶书的成熟期是在( B )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 D )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 A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6.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政策的有(ABDE )A.民族政策B.文艺政策C.财政政策D.宗教政策E.语言文字政策27.《禹贡》九州中的梁州包括(AB )A.华山以南地区B.怒江以东的汉中、四川盆地C.渤海、泰山之间的地区D.黄河、淮河之间的地区E.湘江以北地区28.夏人的大本营包括(AC )A.豫西B.楚西C.晋南D.鲁西E.越北29.下列各项中,属于节日饮食的有(AC )A.元宵B.米饭C.月饼D.馒头E.粥30.古代婚姻“六礼”就是婚礼的六道仪式,它们是(AD )A.纳采、问名、纳吉B.定聘、拜天地、闹洞房C.问话、拜堂、回门D.纳征、请期、亲迎E.分大小、拜舅姑、庙祭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文化传统32.名家33.永嘉之乱34.七巧板35.郡县制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元明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对曲中的“望”作简要赏析。
(2分)2、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2分)答1、一个“望”字,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的思索和深切的同情。
2、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注释⑴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⑵峰峦如聚:形容群峰攒集,层峦叠嶂。
聚:聚拢;包围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
怒:指波涛汹涌。
⑷“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关一带地势险要。
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表里:即内外。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必无害也。
”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潼关:古关口名,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关城建在华山山腰,下临黄河,扼秦、晋、豫三省要冲,非常险要,为古代入陕门户,是历代的军事重地。
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
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⑹踌躇:犹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处形容思潮起伏,,感慨万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平静。
一作“踟蹰(chíchú)”。
⑺“伤心”二句:谓目睹秦汉遗迹,旧日宫殿尽成废墟,内心伤感。
伤心:令人伤心的事,形容词作动词。
秦汉经行处: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阳和西汉(前208~8)的都城长安都在陕西省境内潼关的西面。
经行处,经过的地方。
指秦汉故都遗址。
宫阙:宫,宫殿;阙,皇宫门前面两边的楼观。
⑻兴:指政权的统治稳固。
兴、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白话译文(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
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虽欲以汉为名,其实无所受命,将何以见信于众?(2)隗嚣负陇城之固,纳王元之说,虽遣子入质,犹持两端。
14.王元建议隗嚣与光武帝分庭抗礼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归纳。
(3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一、【挖空训练】臣窃(私下里)迹(追寻,追踪)前事,大抵(大都是)强者先反(反叛)。
然则(既然这样)天下之大计可知己。
欲诸王之皆忠附,则莫若(不如)令如长沙王;欲臣子之勿菹醢(把人杀死剁成肉酱),则莫若令如樊、郦等;欲天下之治(安定,太平)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削弱)其力(势力)。
力少(小)则易使以义(使之遵守朝廷法纪);国小则亡(通“无”)邪心。
令海内(天下)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服从)。
诸侯之君不敢有异心,辐(车轮的辐条)凑(聚合)并进而归命(听命)天子虽(即使)在细民(平民)且知其安(安定)故天下咸(都)知陛下之明(英明)。
割地定制,令齐、赵、楚各为若干国,使悼惠王、幽王、元王之子孙毕(都)以(按照)次(次序)各受(承受)祖之分地(分封),地尽而止,及燕、梁它国皆然。
其分地众(多)而子孙少者,建以为国,空而置(放置)之,须(等到)其子孙生者,举(全)使(之)君(名词做动词,做国君)之。
诸侯之地其削颇(大量)入汉者,为徙(迁徙)其侯国及封其子孙也,所以数偿(偿还)之;一寸之地,一人之众,天子亡(“无”,没有)所利焉,诚(实在)以定治(安定)而已,故天下咸知陛下之廉。
地制壹定(确定),宗室子孙莫虑(担心)不王,下无倍(通“背”)畔(通“叛”)之心,上无诛伐之志(志向),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仁。
法立而不犯(触犯),令和而不逆(违背),细民乡(通“向”)善,大臣致顺,故天下咸知陛下之义。
当时大治,后世诵圣。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和睦),而固当改正朔(帝王新颁的立法,正:正月,一年的第一个月。
山西省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阶段评估(F)语文下册第一、二、三单元一、读·书(12分)1.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人杰地灵、英雄辈出。
毛泽东曾为革命烈士刘胡兰挥笔题词,勉励后人向英雄致敬、学习。
请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内容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读下面的语段,将空缺的古诗文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0分)古诗犹如天上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精神家园。
王维用“______,______”(《竹里馆》)写出了自己独居幽林、抚琴吟诗的洒脱之态;李白用“______,______”(《春夜洛城闻笛》)抒发了自己的浓浓乡思;木兰用“______,______”(《木兰诗》)表达了自己代父从军的坚定决心;韩愈用“______,______”(《晚春》)赞扬了杨花、榆荚虽无芳华,却有情趣和勇气;岑参用“______,______”(《逢入京使》)夸张却又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思念家乡到极点的情态。
二、读·思(38分)(一)学校开展“胸怀天下,心系人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胸怀天下热爱祖国】“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
”每个人对自己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对人民的敬重也是发自内心的。
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奋斗为之牺牲;关心人民的疾苦,为之努力为之付出;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描绘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沉醉为之感动……这些都是胸怀天下、热爱祖国最直接的表现。
在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中,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得以凝聚、生存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广大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幸福美满的根本保证。
3.以上语段是小语同学为本次活动写的开场白。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语段中双引号的用法是表示直接引用。
B.语段中加点的“就”“都”“最”都是副词。
C .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D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三个词语都是褒义词。
【活动二:心系人民品味文化】4.老舍是一位心系人民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与同情。
《雨巷》练习题和参考解析1.填空戴望舒,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闻名诗人。
浙江杭县人。
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其中最为闻名的诗篇确实是《》,因此有" "之称。
此外还有《》、《》、《》等。
1950年在北京病逝。
2.给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彷徨( )徘徊( )彳( )亍( )惆怅( )颓废( )颓唐( )颓圮( )迷茫( ) 芒( )刺在背雨巷( ) 巷( )道走尽( )尽管(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一肚子委屈委曲求全鸦鹊无声冰雪溶化水乳交溶B.垂头丧气擅自处理出生在晚上寻物启发授予奖状C.金榜提名品味老师的话情形相像萧条歪风斜气D.模型反省生活必需品旋律炫耀报仇雪恨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和祖国一起长大的这一代人,经历了风雨考查,在建设四化的伟大事业中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院演出,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C.他为家乡主编的致富信息小报,信息量大,可读性强。
每月印出来后,不到一小时的时刻里,数百份小报就被老乡们索要一空。
D.雷锋精神因此要给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还需要学习雷锋呢?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南京的首场古董挂表拍卖会结果差强人意,美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项明华收藏的23款古董挂表昨天仅仅拍出了一块--华生1906年产的银壳钻挂表以底价1300元拍出。
B.姚明本赛季不仅能内线强打得分,而且也能外线投篮命中,表现近乎完美。
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功,并不是一挥而就的,而是与他过去几个赛季的努力分不开的。
C.为提高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厅去年11月专门出台《河南省公路建设从业单位业绩信誉动态治理暂行方法》,旨在用"阳光作业"遏制"暗箱操作"。
D.闻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表里山河,藏在水下的更多"。
高考语文成语题误用类型例题解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不仅仅是字面意义,有时用其引申义或比喻意义,如果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里,就容易出现望文生义的错误。
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考常考的)1.弹冠相庆例: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弹冠: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本谓王吉、贡禹两人友善,王吉做了官,贡禹也准备出仕,后以“弹冠相庆”指因即将作官而互相庆贺。
多用作贬义。
句中只理解为“因高兴而庆贺”,显然不当。
2.不刊之论例:这篇文章见识浅陋,属于不刊之论,总编决定不予发表。
刊:削。
古代在竹简上写字,有错误就用刀削去。
不刊之论,是指不能删简的言论。
句中却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大错。
3.文不加点例:古人写文章不加标点,所以有文不加点之说。
点:涂改。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不经修改,一气写成,形容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可是句中却将“点”理解为“标点”,这就与原意相去甚远了。
4.差强人意例:我本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这个成语在报刊中的失误率较高,常被人理解为“不能使人满意”,其实它的意思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意思理解差不多相反了。
5.空穴来风例:我们有些同志就是喜欢捕风捉影,竟然说我们老厂长行贿收贿,这不是空穴来风吗?空穴来风,是指有了洞穴才进风,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句中将这个意思理解反了。
6.不足为训例:一个人犯点错误,是难免的,是不足为训的。
训:准则。
不足为训,是指不能当作典范或准则。
句中却理解成“不足以成为教训”,是没有理解“训”的意思。
7.始作俑者例: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始作俑者,贬义词,是指开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首开恶例的人。
选择题1、下列哪个成语与太原的地理位置或历史背景无关?A、表里山河B、龙兴之地C、锦绣前程D、晋阳古城(答案)C解析:A选项“表里山河”常用来形容山西(包括太原)地形险要,山河相间;B选项“龙兴之地”指太原曾是多个朝代兴起的地方;D选项“晋阳古城”是太原的古称。
而C选项“锦绣前程”是形容美好未来的,与太原的地理位置或历史背景无关。
2、太原的双塔寺中,哪座塔是较高的?A、文峰塔B、舍利塔C、双塔均高相同D、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太原双塔寺中的两座塔,文峰塔(又称“东风塔”)高于舍利塔(又称“西塔”),是太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3、太原的哪个历史遗迹是纪念唐朝名将李靖的?A、晋祠B、李靖祠C、双塔寺D、纯阳宫(答案)B解析:A选项晋祠是纪念周朝初年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及其母邑姜后而建的宗祠;C选项双塔寺是佛教寺庙;D选项纯阳宫是供奉吕洞宾的道教宫观。
只有B选项李靖祠是纪念唐朝名将李靖的。
4、太原的哪条河流是汾河的主要支流,并穿城而过?A、潇河B、涧河C、南沙河D、北沙河(答案)B解析:汾河是山西的最大河流,流经太原时,其主要支流涧河穿城而过。
潇河虽为汾河支流,但不穿太原城;南沙河和北沙河虽也在太原境内,但并非汾河的主要支流。
5、太原的哪个市场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市场,以售卖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著称?A、柳巷B、钟楼街C、亲贤街D、朝阳街(答案)B解析:钟楼街是太原历史悠久的传统市场,以其丰富的小吃和手工艺品闻名;柳巷虽也是太原的著名商业街,但更多以现代商业为主;亲贤街和朝阳街则主要是现代商业区。
6、太原的哪个公园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且内有湖泊和假山?A、迎泽公园B、汾河公园C、学府公园D、和平公园(答案)A解析:迎泽公园是太原市内著名的综合性公园,内有湖泊、假山、亭台楼阁等景观,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汾河公园虽也风景秀丽,但主要以汾河景观为主;学府公园和和平公园也各有特色,但不如迎泽公园历史悠久且景观丰富。
7、太原的哪个古建筑群被誉为“北方园林建筑典范”?A、晋祠B、双塔寺C、纯阳宫D、省博物馆(答案)A解析:晋祠是一处集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艺术于一体的古迹,被誉为“北方园林建筑典范”。
2024年中考第二次模拟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典之美(27分)(一)1. 学校举行“山水年华”古诗文主题大会。
下面是开场白的节选,请把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补写在横线上。
主持人甲:千峰耸立,万整争辉。
“采菊东篱下,①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书写的是超然物外,恬淡自然的心境;“②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抒发的是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壮志。
主持人乙:“君问归期未有期,③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隐含的是归期难定的痛苦;“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呈现的是重重叠叠的高山,遮盖天空和太阳的壮观景象。
主持人甲:百态奇姿,意象万千。
“所谓伊人,⑥___________”(《诗经·蒹葭》)暗含“伊人”在河对岸,不能接近的惆怅之情;⑦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蕴藏时光匆匆,新旧交替变化的生活哲思。
主持人乙:“⑨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勾勒出月色下秦淮河烟霭笼罩,灯红酒绿的场景;“⑩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营造出月光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的空灵意境。
【答案】①. 悠然见南山②. 会当凌绝顶③. 巴山夜雨涨秋池④. 重岩叠嶂⑤. 隐天蔽日⑥. 在水一方⑦. 海日生残夜⑧. 江春入旧年⑨. 烟笼寒水月笼沙⑩. 庭下如积水空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诗文。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北京市第五十五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寇十一晚登白门①陈师道②重楼杰观屹相望,表里山河自一方。
小市③张灯归意动,轻衫当户晚风长。
孤臣白首逢新政,游子青春见故乡。
富贵本非吾辈事,江湖安得便相忘!(注)①寇十一:即寇国宝,从陈师道学。
白门,徐州城门名。
②陈师道,北宋诗人,元祐初期,因苏轼等人举荐,曾任徐州教授,其政治上接近元祐党人。
本诗作于元符三年春天,宋哲宗死,徽宗即位,之前反对变法、遭严酷打击的元祐党旧臣逐渐被召回。
③小市:徐州地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首句写登城所见的雄伟壮丽之景,“屹相望”写出了楼观高耸对峙的样子。
B.第二句写徐州城的地理形势,此处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堪称一方重镇。
C.第四句写诗人回家之后伫立门前,晚风吹动衣衫,顿生凉意,让人怅惘不已。
D.诗题中的“和”字表明这是一首和诗,应是诗人为酬答寇十一同题材的诗而作。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哲学理解、应对世界的最高方法论原则是“以道观之”。
以道观之是一种循道而行、重视存在并致力于形成统一性理解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以道观之之道,是具有“恒常”性的道。
道的恒常性,即道之“诚”。
所以以道观之对道的重视,隐含着对诚的推崇。
诚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
人们多以真、实、无伪、不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等来解释诚。
但是,无论我们采取其中的哪一种解释,都会发现,这种解释的涵,盖性不太充分一一它或许能够解释作为名词或形容词的诚,却难以解释作为动词的诚;它或许能够解释人道之诚,却难以解释天道之诚。
【第3题】表里山河
山西外有山内有河,自古就有表里山河的称谓,相对特殊的地理环境,奇迹般地为中国保存了丰富的人口资源。
在地理学科人口密度实践课上,五班九组的同学收集到许多山西省的资料,现在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这项任务。
(注:本题所有素材均存放于“素材”文件夹中)
任务要求:
一、数据处理(共2.5分)
1.在文件“山西省行政人口信息.xls”中,用公式计算各地市人口密度(计算结果不保留小数),按“人口密度”降序排列数据。
2.在当前工作表中,创建标题为“山西省各地级市人口密度”的柱形图。
3.保存文件。
二、图像加工(共2分)
4.打开文件“山西省行政地图.psd”。
5.将图片“刺桐花.png”复制到地图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内,调整刺桐花大小,使其不超出所在区域。
6.保存文件,并存储为“山西省行政地图.jpg”。
三、文字处理(共2分)
7.将文件“北武当山.doc”中的标题用艺术字呈现,调整版式、位置和大小,使其醒目美观。
8.将正文的第二段“北武当山海拔1437米……”分成两栏显示。
9.保存文件。
四、作品集成(共3.5分)
10.打开文件“表里山河.ppt”,将第一张幻灯片中的标题设置一种“进入”动画效果。
11.复制“山西省各地级市人口密度”柱形图到第二张幻灯片中。
12.在第三张幻灯片中插入“山西省行政地图.jpg”。
13.在地图中找到北武当山所在地区,插入自选图形,并与文件“北武当山.doc”建立超链接。
为了画面的整体美观,可以将自选图形的填充色和线条色设置为无色。
14.保存文件。
一、数据处理(共2.5分)
1.打开文件“山西省行政人口信息.xls”→点击E2单元格输入
(=C2/D2)(计算结果不保留小数);选择E2:E12降序排列数据。
2.点击插入→图表→柱形图插入单元格为A1:A12和E1:E12
单元格(=Sheet1!$A$1:$A$12,Sheet1!$E$1:$E$12)→点击下一步→在图表标题处输入“山西省各地级市人口密度”。
3.保存文件。
二、图像加工(共2分)
4、打开文件“山西省行政地图.psd”。
5、点击文件→打开“刺桐花.png”→使用移动工具把图片移动到“忻州”地区→点击编辑→自由变换→调整刺桐花大小,使其不超出所在区域。
6、点击文件→储存为→格式→选择JPEG格式并存储为“山西省行政地图.jpg”。
三、文字处理(共2分)
7、打开文件“北武当山.doc”→选中标题点击插入→图片→艺术字→确定(点击艺术字→鼠标右键→设置艺术字格式→调整版式、位置和大小)。
8、选中第二段“北武当山海拔1437米……”→点击格式→分栏分成两栏显示。
9、保存文件。
四、作品集成(共3.5分)
10、打开文件“表里山河.ppt”→选中第一张幻灯片中的标题→鼠标右键→自定义动画→点击添加效果→选中“进入”中的任意一种动画。
11、打开“山西省行政人口信息.xls”→点击柱型图表→复制→返回到PPT粘贴柱形图到第二张幻灯片中。
12、点击第三张幻灯片→点击插入→图片→来自文件选择“山西省行政地图.jpg”插入。
13、在地图中找到吕梁方山县地区→点击插入→图片→自选图形(选择矩形图形)→点击自选图形→超链接到“北武当山.doc”。
(点击自选图形→鼠标右键→设置自选图形格式→填充色和线条色设置为无色)
14、保存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