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地理走进生活-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2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而且,作为小学学生,他们面临着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学的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地理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则是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多种策略,包括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等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地理教师,我将下面的几篇教案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2. 了解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掌握简单的地理术语。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1)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2)学习地图上的地理符号;(3)学习距离的表示方法。
2. 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1)学习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等大陆的位置;(2)了解各洲的特点和经典景观,如长城、埃及金字塔、南极冰川、亚马逊河等;(3)了解各海洋的位置,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1)学习房山区的地理图案和简单的地理术语,如山脉、平原、盆地、岛屿等;(2)了解房山区风光,如燕山、百花山、周口店等。
三、教学方法1. 演讲法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各大洲、海洋、地形等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环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视听教育法选用生动形象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地理知识的清晰呈现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出视频或呈现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的分布。
地理:让地理走入生活年前,收到几位已毕业的学生寄来的贺卡,卡片上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祝您的心情永远是“晴”,受周围和谐气氛的影响,您的身边将一直充满欢声笑“雨”。
预计在未来的52周内将一直的刮顺风,在即将到来的一年中,幸福的雨会下不停。
还有的贺卡这样写道:老师,愿您在地球自转的每一个周期都快乐,在地球公转的每一个周期都幸福。
……读这些贺卡,我深受感动。
使我感动的不仅仅是学生那真诚的祝福,更是因为作为一名地理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这样熟练地使用地理语言,在生活中感悟地理的魅力而自豪。
新课程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让地理走入学生的生活,使他们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探究、解决地理问题,体验地理知识,培养地理观念,感悟地理之美,这是我们地理教师的目标与追求。
那么,我们地理教师怎样才能贯彻新课程理念,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感悟地理的魅力,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呢?经过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总结,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晓之以理地理在初中阶段,一直是人们所谓的“副课”,不受学生、家长甚至一些老师的重视,因而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会受到更多的限制。
但我认为,不管别人重视与否,地理教师自己首先要重视,要清楚明了地告诉学生及家长,生活中处处有地理,我们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例如在讲授《与同学们谈地理》一课中,我用古巴比伦王国的毁灭、美国西部的黑风暴以及我们西北地区的土地沙漠化与沙尘暴等实例,使学生了解由于缺乏地理知识,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必然会使人类自己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的道理,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
二、寓教于乐现在,在每个班级中,你都可以找到若干个厌学的学生,但你却找不出几个不爱玩的孩子。
针对这一现象和初中学生大多具有好动、好奇心强、好自我表现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应当加大学生活动的力度,尽可能地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况设计一些动手、动脑的游戏和小组竞赛活动,做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提高地理能力。
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让地理走进生活》说课稿一、教材概述《让地理走进生活》是粤教版初中地理初一上册的教材。
本册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球与地图、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等内容,通过生动丰富的实例与案例,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事物,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地球与地图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生动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环境保护和地球文明发展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了解地理概念的具体应用。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地球与地图的关系,解决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枯燥和抽象印象。
四、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节课主要内容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引入: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学是什么以及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
•概念解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 地球与地图•理解地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现象,思考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基本特征,并画出简单的示意图。
•理解地图:给学生展示地球仪和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和地图的关系,并通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图的基本元素。
3. 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的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地理位置对于生产、生活和交通等方面的重要性。
•区域特征的认识:利用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域的特点,并了解其原因,加深学生对区域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利用生活实例和案例,将地理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的科学,其知识点贴近生活,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我们应把握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地理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探讨如何将初中地理知识点贴近生活。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1. 自然地理自然地理部分涉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知识,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基础。
例如,地形影响着我们居住的房屋建筑、交通出行等;气候影响着我们的穿着打扮、农业生产等;水文和生物影响着我们的饮用水源、食物来源等。
教学中,教师可举例说明这些自然地理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人文地理人文地理部分包括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等知识,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城市的布局和规划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交通便利等;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影响着我们的食品安全、就业问题等。
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人文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3. 区域地理区域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特点、经济发展等。
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拓宽我们的视野。
教学中,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让学生了解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并分析其经济发展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了解世界、规划旅行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方法贴近生活1.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具体的生活案例,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气候知识时,教师可以以我国南方和北方的气候差异为例,让学生分析两地气候特点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情景模拟法情景模拟法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运用地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交通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交通规划,让学生了解交通布局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前言让地理走进生活教学目标:1、根据学生的现实情况,从生活着手,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感知地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知道地理学习内容、目的、要领。
2、初步具有地理的思考观念,学会用地理的要领想问题,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教学重点:为啥子学地理和如何学地理。
教学难点:人的总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教学历程:一、提出希望:(1)课堂纪律: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2)课堂笔记:勾画重点内容(3)课堂上要说普通话(5)作业:每一周一到两次二、讲授新课:播放图片:月相、闪电、大海、海底世界、新疆魔鬼城、鲜花、桂林山水、圆顶建筑。
教师:提问(1)天际、大海、陆地的景观那么大的差异,为啥子?(不同的地理因素长期影响)(2)不同之处有不同的地理景观,这些不同的地理景观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
那么,地利是不是很高深,间隔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师:其实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干。
现在,我们一起让地理走进我们的生活。
活动:地理学啥子? 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回答。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地理已有一些了解了,同学们对地理到底了解多少呢?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问题:①为啥子会发生日蚀?②为啥子开平从来不下雪?③广东为啥子没有热带森林?④怎么描述首都的地理位置?⑤为啥子企鹅只生活在南极?⑥为啥子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变化?⑦为啥子神州人口那么多?⑧世上的人为啥子会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人?⑨青藏高原为啥子被称为“世界屋脊”?⑩沧海为啥子会变成桑田?生:回答师:回答得都很好,其实这都是我们地理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就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了。
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地理学啥子(详细讲解)动物、气候、植物、地质、土壤、资源、人类社会文化等方面。
(转承)地理要学习那么多内容,我们学这些到底有没有用呢,跟我们的生活有啥子密切的联系呢?(3)生活离不开地理师:所谓生活,无非就是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
让我们逐步看看地理与衣食住行有些如何的紧密的关系。
初中地理知识结合生活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知识结合生活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特别是在初中阶段。
地理学科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将地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将初中地理知识与生活相结合。
一、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地理知识理解1.利用身边资源,了解地理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如学校周边的地形、气候、植被等,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地理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等,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2.关注时事新闻,把握地理热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地理热点问题,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一带一路倡议等。
通过分析这些地理热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能力1.组织户外考察,感受地理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如参观地理公园、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在考察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力。
2.开展地理实验,验证地理原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地理实验,如模拟地球自转、地形形成等,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地理原理。
通过地理实验,学生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地理教学趣味性1.利用地图,直观展示地理信息教师可以利用地图、地球仪等教具,直观地展示地理信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地理教学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PPT、网络资源等,创新地理教学。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让地理走进生活
自古而今,教育者总在不断探索,如何“授人以渔”,为人师者仍在苦苦寻找,能让莘莘学子真正爱学、乐学的法宝。
而今,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理念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就是说,地理课程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
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何等重要。
对于自我约束力不太强的中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兴趣问题,我们要想使学生成为地理课的乐之者,就要千方百计的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好上下功夫。
课堂乃小生活,生活乃大课堂。
让地理走进生活才能让学生接受地理。
一、源于生活
生活处处有地理,七年级的学生对生活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他们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逐层深入的引导其去提炼、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例如,在进行天气预报的教学时,考虑到它与日常生活非常密切,首先笔者开门见山地用英语提问:“How ‘s the weather today?(今天天气怎么样?)”,学生听到地理老师居然用英语提问,感觉很新鲜,而且英语课上也刚刚学过,纷纷积极举手回答:It ‘s sunny(晴朗的) It ‘s cloudy (阴天的) It ‘s windy(多风的)It ‘s cold(冷的)……,然后请收听或收看了当地天气预报的学生播报给大家,师生共同归纳天气包含的主要内容。
又如,由于学生对沙尘暴现象有切身体会,给学生放了一段“沙尘暴”的录像,当学生目睹天昏地暗,风沙肆虐的景象时,如临其境,感染力极强,使学生情感产生共鸣,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忧患意识,这时教师引用《还珠格格》里的一句歌词:“你是风儿,我是沙,风儿吹吹,沙儿飞飞。
”学生都露出会心的微笑,此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沙儿为什么飞,这种灾害是怎么形成的?”,随着悬念的产生,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起来了,他们怀着浓厚的兴趣,高昂的热情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去。
正所谓“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
学生只有怀着无比高昂的兴趣才能让知识的获得变得顺理成章。
二、服务生活
地理处处有生活。
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生活中处处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力和判断力,在他们感兴趣的活
动中更是如此,这样学生就会在自己的实践中学以致用。
例如,进行“天气符号”的教学时,教师提示学生要想看懂天气预报图,必须认识天气符号,然后,教师出示天气符号,让学生根据生活体验说出已知道哪些,其余的应如何识别才能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记住它们,再出示各种符号的图片,让学生任意组合天气情况,这样课堂气氛越来越活跃,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在学生基本掌握这部分内容之后再放录像(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节目),去掉声音,让学生模仿播音员播报天气,这种形式同学们很有兴趣,争先恐后要当播音员,最后师生共同评选出当天的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然后要生回家和家人一起收看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并试着与播音员同时播报,或与家人比赛,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此过程中,通过激励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个体学生的活动产生整体学习的效果,让所有学生的身心都有机会参与学习活动,使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培养他们的能力,使学生的认识结构得以逐步形成和发展,其创造活动被充分调动起来。
又如进行到“地图”一节,学生对图例、比例尺、指向标等要素的理解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活动:根据学到的知识,画出本校平面图。
首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设计,然后每组派代表到前面讲解说明,教师进行鼓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小组。
这样一来对所学知识学生就更容易理解了,这强于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解,此方法就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自己学有所用,以激发他们学习知识、探索知识的意识,并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能力。
总之,生活处处有地理,地理处处有生活。
我们的教学过程不是教给学生知识,而是要探索一条新的教学之路。
在我们的课堂中,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空间,让他们的智慧之光随时在课堂中闪现。
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可以让生活更美,生活可以让课堂更有魅力。
只有达到课堂与生活的结合,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学习。
让地理走进生活吧!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