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地理走进生活_图文
- 格式:pptx
- 大小:13.01 MB
- 文档页数:21
让地理走进生活——三年级地理教案设计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它不仅具有学术性、理论性,同时也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生活性。
而且,作为小学学生,他们面临着日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对地理科学知识的学习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地理学的课程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而让地理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则是地理教育的核心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应该采取多种策略,包括鼓励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引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等等。
作为一名三年级地理教师,我将下面的几篇教案分享给大家,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地理走进学生的生活。
一、教学目标1. 掌握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2. 了解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掌握简单的地理术语。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地图的基本方法(1)地球仪和地图的区别;(2)学习地图上的地理符号;(3)学习距离的表示方法。
2. 地球上主要大陆和水域的分布(1)学习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等大陆的位置;(2)了解各洲的特点和经典景观,如长城、埃及金字塔、南极冰川、亚马逊河等;(3)了解各海洋的位置,如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等。
3. 了解自己居住城市周边的地域环境(1)学习房山区的地理图案和简单的地理术语,如山脉、平原、盆地、岛屿等;(2)了解房山区风光,如燕山、百花山、周口店等。
三、教学方法1. 演讲法利用视频、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各大洲、海洋、地形等知识点,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地理环境。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探索和发现身边的地理环境,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 视听教育法选用生动形象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地理知识的清晰呈现和记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出视频或呈现图片,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以及世界各大洲、海洋的分布。
让地理教学走进生活摘要:《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课程标准把“乡土地理”作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在课程目标和活动建议中也对乡土地理教育明确提出了要求。
在地理教学中注意联系乡土实际和进行乡土地理教育,积极运用乡土地理案例活化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使原理和案例相结合,是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更有助于学生对地理学科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乡土地理;案例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乡土地理调查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研究对象,以问题为导向,以探究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方法。
开发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挖掘乡土地理案例,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地理课的质量,更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实践能力和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乡土案例提高课堂效果,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有一个勤于思考的头脑,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要善于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探究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就会学到更多的地理知识。
一、巧设乡土地理案例,联系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高中地理教材在阐述地理基本原理和地理现象时,考虑到地理事物的典型性和整体性,所选的材料和事例多具有全球性、全国性。
但从学生的角度讲,由于对家乡耳濡目染,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
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适时恰当地选择乡土地理案例加以举例说明,则更有利于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让他们体验到地理知识活学活用的乐趣。
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又能拉近学生与地理课程之间的距离。
如,学习选修四《城乡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一节课时,我们选用“开平碉楼与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为案例,让学生收集关于开平碉楼的保护措施和现状资料,学生通过自己个人的分析、探究,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见解后,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合作,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空间。
教学实践新课程NEW CURRICULUM探讨初中地理教学走进生活李奋飞(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第四中学)在初中地理中,教师应该由传统的地理教学逐渐向现代的生活化地理教学靠近,地理教学贴近生活,对于教师、学生,还有地理授课本身都有益处。
对于教师们来说,通过地理生活化教学,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融入地理,对于授课也能有更加深刻的见解。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生活化地理教学,他们可以建立起对于地理更加浓厚的兴趣,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运用地理,培养一种地理学素养,这对于建立终身学习理念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当它逐渐步入生活化教学实践中时,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生活化,更加紧密了。
一、地理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大部分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有些教师也只是一味地重复课本,这样一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降低了,他们对于地理的兴趣和热情也就低落了,因此地理也就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地理在学生的生活中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二是现在的应试教育现象比较严重,学生学习了知识之后,都用在了试卷和习题上,没有仔细思考把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因而忽视了地理在生活中的实践。
三是在我国当前的地理教学形式下,太多的地理知识都偏向于知识型,而不是生活型,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学习和了解到的生活地理常识也就变得十分有限了,运用它们到生活中也就更加不容易了。
二、如何帮助教学实践生活化由此看来,帮助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走向生活化,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这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地理教师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下面就我在实践中的体会,谈一下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实践走到生活中的对策。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的乐趣,方法之一就是让地理生活化,例如,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寒假和暑假的时候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冬令营、夏令营活动,在活动的地点选择上,教师可以与专家们进行探讨,选择一些既安全,又有利于学生进行地理探索和学习的景点,在旅游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学习查看地图的能力,又能够学习各个地域的气候、植被,这些对于学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践机会,既可以旅游放松心情,又可以当做野外课堂进行地理实践,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好思路。
152生活即为地理,地理即为生活——浅谈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李燕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因而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从生活出发,从中发掘素材与文本知识的融通之处,将教学内容纳学生的生活之中。
要想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生活素材,教学过程中使用真实生活实例想要让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先要让学生看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形态。
在教学中列举学生司空见惯的地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这些现象中,挖掘蕴含的地理知识。
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
还能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并不神秘。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思想。
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离不开平常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
利用生活现象提炼地理知识,引入新的教学课程,才能随心所欲,随口而出。
那么如何具体化的将生活实例引入地理课堂呢?在平时的生活中多收集素材,随手拍照,随手录取视频,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将这些照片或者视频插入我们的课堂中,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即为地理,地理即为生活”。
如:同学们四季校服的变化,校园的四季景色,结合教材《地球运动》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让学生解释这些现象。
再如:冬季我们校园里的落叶多,那我们的植被类型是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学校要有冬季、夏季、春秋季的入校时间表?为什么夏季大家喜欢去海边玩耍,或者喜欢去草原探险等等。
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现象,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他们会体验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建立一种需求感。
让学生将所学原理扩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认识。
我们身边的地理设计说明本节课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现象让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我们的身边,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风土人情等关系密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目标1.认识我们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区域认知)2.认识什么是地理,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地理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知道在生产、生活、风土人情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3.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能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
(综合思维)4.初步形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人地协调”这一理念,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人地协调观)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学习地理的意义。
难点:培养学习地理、探索地理的兴趣。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问卷调查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完成《七彩作业》知识梳理部分的内容。
二、学习任务教学模块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知道诸葛亮为什么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吗?是因为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的渊博。
到底什么是“地理”呢?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地理。
从文学作品中学生熟悉的人物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隐藏着许许多多的奥秘。
1.展示地理图片,提出地理问题。
①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②展示撒哈拉沙漠的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撒哈拉沙漠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沙漠?③展示日本地震的图片。
提出问题: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④展示喜马拉雅山脉海洋生物化石的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高耸的山峰?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形成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认知。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补充:你们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总结:关于地理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学好地理这门课程,就有可能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解开同学们心中的地理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