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03
- 格式:ppt
- 大小:553.00 KB
- 文档页数:23
第3节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课程标准解读|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3.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速度—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
5.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利用打出的纸带求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第1课时速度一、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3.定义式:v=Δx Δt。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1 m/s=3.6 km/h。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选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描述物体在时间Δt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
(2)v Δx Δt。
2.瞬时速度(1)描述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及方向。
(2)当Δt非常非常小时,ΔxΔt叫作物体在时刻t的瞬时速度。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汽车速度计的示数是汽车的速率。
4.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保持不变的运动,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三、速度—时间图像1.物理意义:直观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
2.v-t图像的画法:用横轴表示时间t,纵轴表示速度v,建立直角坐标系。
根据测量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如图所示的v-t图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由v=ΔxΔt可知,v与Δx成正比,与Δt成反比。
()(2)速度v1=2 m/s,v2=-3 m/s,因为2>-3,所以v1>v2。
()(3)速度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
()(4)物体的位移越大,则平均速度越大。
()(5)物体的瞬时速度越大,则平均速度越大。
快慢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识点1 运动快慢的描述1.速度(velocity ):(1)定义:速度等于质点的位移s 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2)公式:t s =v . (3)物理意义:它是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的还有“km/h ”、“cm/s ”。
(5)矢标性:速度不但有大小,而且有方向,是矢量,它的方向跟运动方向相同。
匀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2.平均速度(average velocity )::物体所经过的位移s 与所用时间t 之比,叫做这段位移或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常用来表示.(2)公式: ts v t s v ∆∆==或 (3)矢标性: 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在变速直线线运动中,不同时间(或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是不相同的,因此,求出的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对哪段时问(或哪段位移)而言的.(4)物理意义:平均速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位移)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
3.瞬时速度:(instantaneous velocity )和瞬时速率(instantaneous speed )(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叫瞬时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
(2)物理意义:它能精确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任何时刻(或任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3)某位置(或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就是无限逼近该位置(或该时刻)附近的位移(或时刻)内的平均速度.4.平均速率:物体所经过的路程△s 与所用的时间△t 之比,叫做这一路程或这一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平均速率是标量,没有方向,而且在数值上与平均速度也不一定是相等的。
[例1]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前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 1=12m/s,后一半位移的平均速度v 2=8m/s ,这辆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若前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v 1=12m/s,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v 2=8m/s ,则这辆汽车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例2](2011·上中模拟)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的限速标志如右图所示,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 .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 .平均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 .瞬时速度大小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 .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例3]一辆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它以速度v 行驶了2/3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1/3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28km/h ,则v 是( )( A ) 24km/h ( B ) 35km/h ( C ) 36km/h ( D ) 48km/h[例4]某同学在100m 的短跑测验中,用13.5S 的时间跑完全程。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了解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
3. 能够根据给定信息计算速度,并应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应用速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包括测量实际物体的速度。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尺子、计时器等。
2. 准备教材和相关资料,包括图片、案例、习题等。
3. 提前布置学生预习,准备一些用于课堂讨论的实际问题。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速度的变化。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速度现象,让学生思考速度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进入速度的学习情境。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速度现象,引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2. 讲授新课:通过以下几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深入理解速度的概念、单位、计算方法以及意义。
(1)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物体位置在单位时间内变化的量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速度的概念和意义,建立正确的物理观念。
(2)速度的单位:介绍速度的国际单位(m/s)和常用单位(km/h),让学生了解单位换算关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速度单位的多样性,拓展知识面。
(3)速度的计算: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计算速度,并掌握相关的计算方法和技巧。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计算速度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4)速度的应用: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速度在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进一步理解速度的意义。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3.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4.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第03讲: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一:学问精讲归纳考点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公式:v =Δx Δt.其中Δx 是位移,不是路程. 3.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 /s 或m·s -1.常用单位:千米每时(km/h 或km·h -1)、厘米每秒(cm /s 或cm·s -1)等.1 m/s = km/h.4.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填“标量〞或“矢量〞),其方向和时间Δt 内的位移Δx 的方向相同.考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定义:在某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Δx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公式v =Δx Δt . (2)意义: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段位移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3)矢量性:平均速度的方向与Δt 时间内发生的位移Δx 的方向相同.(4)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2.瞬时速度(1)定义:当Δt 特别小时,物体在从t 到t +Δt 的时间间隔内,运动快慢的差异也就特别小,就可以用v =Δx Δt 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2)意义: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时)的速度.(3)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瞬时速度的大小叫速率.(4)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3.匀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考点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速率1.平均速度: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表达式为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2.平均速率: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平均速率=路程时间. 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考点四、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测量1.如图1所示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示意图,D 、G 间的时间间隔Δt =0.1 s ,用刻度尺测出D 、G间的位移Δx ,那么D 、G 间的平均速度v =Δx Δt. 图12.D 、F 间(填“D 、F 间〞或“D 、G 间〞)的平均速度更接近E 点的瞬时速度.某点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包含这一点的较小Δt 内的平均速度.考点五、速度-时间图像1.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像)以时间t 为横轴,速度v 为纵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依据测量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2.v -t 图像的意义v -t 图像特别直观地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状况,但它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考点技巧归纳:二:考点题型归纳题型一:速度的概念与计算题型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4.〔2023秋·高一课时练习〕为提高百米赛跑运发动的成果,教练员分析了运发动跑百米全程的录像带,测得运发动在前7s跑了49m,7s末到7.1s末跑了0.92m,共用10s。
第03讲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1.认识速度的定义,体会其在初中基础上的变化。
2.了解速度方向,知道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3.理解瞬时速度、平均速度、速率、平均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一种研究问题的新方法--极限法。
一、速度1.用控制变量法对速度大小进行比较(1)物体的位移Δx相同,时间Δt越短,v越大。
(2)相同时间内,物体的位移Δx越大,v越大。
(3)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Δx越大,v越大。
2.定义及物理意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3.定义式:v=ΔxΔt提醒:此公式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4.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
速度v的方向与时间Δt内的位移Δx的方向相同。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6.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及方向,只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7.瞬时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运动的快慢和方向,可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提醒:(1)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2)当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
(3)匀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保持不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
8.对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理解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区别反映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和方向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及方向对应一段时间(位移),是过程量对应某一时刻(位置),是状态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与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同方向就是该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与位移方向相同共同点都是矢量,单位都是m/s联系瞬时速度就是平均速度在时间趋于零时的极限值9.对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理解(1)平均速度=位移时间,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