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课程建设项目书
- 格式:docx
- 大小:20.38 KB
- 文档页数:12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电子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电子元件的功能和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
2.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电子系统,如传感器应用、信号处理和控制系统。
3. 引导学生了解电子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电子绘图软件进行电路图设计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组装和调试电子系统。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共同完成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电子科学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增强探究精神。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注重环保和资源利用,培养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和动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电子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但对电子系统设计的整体认识尚浅。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特点,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理论:- 电子元件特性与选型- 电路图绘制原则与方法- 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 电子系统设计实践:- 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控制系统电路设计3. 电子系统设计与制作:- 设计流程与方法- 电子绘图软件操作- 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4. 电子系统设计案例分析:- 现有电子产品的原理与结构分析- 创新电子系统设计实例讲解-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相关章节,制定以下教学大纲:第1周: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理论第2周:电子元件特性与选型第3周:电路图绘制原则与方法第4周:电子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第5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第6周:信号处理电路设计第7周:控制系统电路设计第8周:设计流程与方法第9周:电子绘图软件操作第10周: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第11周:现有电子产品案例分析第12周:学生作品设计与制作第13周: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旨在使学生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电子系统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电子元件的功能、电路原理以及简单的电子系统设计。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识记电子元件(如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的功能和特性;掌握基本电路原理,包括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了解电子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电子系统问题;具备基本的电子实验操作技能,如使用多用电表、示波器等仪器;学会阅读电子电路图,并能够根据电路图搭建简单的电子系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电子科技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电子系统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元件:介绍电阻、电容、二极管、晶体管等常见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场合。
2.电路原理:讲解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电路原理,以及电路分析方法,如节点分析、回路分析等。
3.电子系统设计:介绍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需求分析、电路设计、PCB布线、系统调试等。
4.实验操作:安排一系列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1.讲授法:讲解电子元件的功能、特性和应用,电路原理以及电子系统设计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电子系统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搭建电子系统,培养其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电子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电子系统相关的参考书籍,以拓宽其知识面。
Vol.9No.92012年9月第9卷第9期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 ep.2012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目前人才市场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主要学习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技术和工程实现问题,包括:信息的传感与获取、信息的表达与度量、信息的存储、信号通过系统的响应、信息的传输、信息的识别与分离、信息的人机界面等。
该专业培养从事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很宽,专业的适用面很广,测重于电子系统的设计与构建,以及硬件平台上软件系统的开发。
因此,本专业对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课程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综合性电子系统设计》是我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本科学生三年级下学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在学习了本专业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高频电路、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制作、EDA 技术、DSP 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PROTEL 等各门理论课和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已经掌握了的实践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电子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和调试。
通过学习本课程,培养学生资料查找、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分工与管理、科学研究、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性报告写作、表达、交流沟通、团队协作、毅力等综合素质;能使学生把已经掌握的原理性知识和未来将要从事的工程设计工作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引导学生顺利地由书本走向实际,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少走弯路,更好地适应市场对本专业人才的需要。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一)本课程的教学基础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电子线路设计制件、EDA 技术、DSP 技术、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PROTEL 等各门理论课和相应的实验实践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对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一、课程名称电子项目设计与实践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电子电路设计、调试和制作的基本能力。
2. 培养学生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应用和电子系统的调试方法。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协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 电子电路基础- 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特性和应用- 晶体管、运算放大器等常用电子元器件的原理和应用 - 基本电路分析方法2. 电子系统设计- 电路设计原则和方法- PCB设计基础- 电路仿真软件的使用3. 电子系统调试与制作- 电路调试方法- 电子元器件焊接技巧- 电子系统组装与调试4. 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项目策划与实施- 团队协作技巧- 项目进度管理5. 实践项目- 设计与制作简单的电子项目,如电子钟、LED显示屏等- 分析与解决实际电子系统中的问题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系统设计、调试与制作等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电子项目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进行电子元器件焊接、电路调试、系统组装等实践操作。
4. 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设计与制作。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第1-4周):电子电路基础理论学习2. 第二阶段(第5-8周):电子系统设计理论学习3. 第三阶段(第9-12周):电子系统调试与制作实践4. 第四阶段(第13-16周):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训练5. 第五阶段(第17-20周):实践项目设计与制作六、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操作考核等。
2. 项目设计(30%):根据课程要求,完成一个电子项目的设计与制作。
3. 团队协作与项目管理(20%):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展示团队协作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4. 期末考试(20%):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考核。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电子技术基础》、《电子电路设计》等。
《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思政方案一、课程思政设计思路(1)教学总括要求“课程思政”是近年来对高校专业课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其目的在于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避免教师的闭门造车,也避免学生闭眼看世界。
从专业课程角度让学生看到社会真实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2)思政专业化要求体系化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并不意味着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已经形成,需要课程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开展合作,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维度,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进一步细化。
具体而言,需要处理好三个问题:第一,结合对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具体开发,立足与思政课程协同的理念,设定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教学推进上并不是“亦步亦趋”,但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
因而,在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开发上,除了考虑与思政课程的协同外,更主要的是要立足本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发、课型等,设定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及其侧重点。
第二,各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内在逻辑梳理。
在各章节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的梳理上,要注意两个问题: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顺序性;在涉及同一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以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
第三,将具体的教学目标写入教学大纲,确定具体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体系。
具体章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化之后,需要与专业课程的目标体系结合,写入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进而形成“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
单次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设计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立足课堂教学。
因此,依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大纲,研制形成具体章节的教案,确定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以及与其对应的教学评价体系。
每节课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来自对课程思政教学目标的具体分解,而这种分解是基于对每节课专业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情况而定的。
《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第一篇:《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摘要:针对目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案。
首先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资源、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方面进行分析设计,然后给出了课程的具体实施流程。
实践结果证明方案实施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7-0144-02Abstract:Aiming at the current Shortcoming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 and making curriculum,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teaching design and practice scheme on it.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esigns the teaching concept,teaching strategy,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resources and learning effect evaluation,then presents the detailed implementing procedure of this course.The practical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eacher and students are improved greatly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Key words: electronic product design and making,Teaching Design,Teaching Practice,Teaching Process《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利用前期所学的电子技术、单片机、EDA等课程知识完成实际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的能力,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职业能力课程。
2022年12月第49期Dec. 2022No.49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的实践教学设计研究郜东瑞,汪曼青(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计算机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摘 要] 围绕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在计算机学院配合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设计通过设计开发综合类的电子系统,聚焦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统筹工程开发的综合素养。
结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实际,开展面向注意力在线监测系统的电子系统综合设计,带领学生完成任务规划、电路设计、嵌入式开发、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并进行注意力监测的实验验证。
总结了教学体会并拓展改革思路,对引导计算机专业学生实现OBE的课程目标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OBE;注意力监测系统;综合设计实践[作者简介] 郜东瑞(1987—),男,河南南阳人,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研究;汪曼青(1989—),女,重庆人,博士,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讲师(通信作者),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49-0119-04 [收稿日期] 2022-04-12引言成果导向教育(OBE)是一种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工程教育理念,通过目标—措施—评价的闭环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到了什么为目的,重点培养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所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
相比于传统教育模式,OBE教学理念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专业设置、毕业要求和职业目标,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有利于教学相长和学习效果的持续改进,已成为工科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方向[3-4]。
因此,笔者结合所在院校的培养目标,以“电子系统综合设计”课程为例,构建综合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技巧和教学考核,达到串联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目的。
《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一、设计思想1.教学内容框架本课程以电子系统的基本构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来来逐步展开,通过设计五个教学项目来体现以MCU为核心的电子系统的结构及原理。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软件及硬件的联合,通过学生实际动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展开学习内容。
2.总体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设计理念是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任务作为载体进行能力的训练。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整合工作任务中涉及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以真实的产品为项目载体来开展教学,彻底改变了教与学的行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日常实验与实际产品开发的区别,并体验企业对实际岗位的要求。
通过真实岗位任务模拟,进一步加强学生职业意识,提升职业素养。
课程开发和学习情境设计,整个学习领域由以下学习项目组成:二、课时分配建议本课程课时为6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24课时,实践教学38课时,三、课程单元描述课程单元1课程单元2课程单元3课程单元4课程单元5四、课程评价(一)《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评价及方式说明学生的成绩评定以主要根据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总结性考核,占30%)、考勤(占10%),课堂提问(占30%)、作业(占10%)、企业教师技能评定(占20%)等五方面构成。
(二)《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过程考核说明1.理论知识的掌握以试卷形式考核,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简答、案例分析等;2.考勤及课堂提问依据是平时学生的上课出状况、回答课堂提问的积极性及正确率;3.作业是指每个教学单元中要求学生完成的作业。
以完成的数量和质量给予成绩;4.企业教师技能评定是指企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根据学生掌握的技能情况或者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评定。
表1:考核标准表2:总结性考核标准表3:技能考核点五、实施建议(一)授课资料编写建议授课资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以及电子技术应用岗位国家职业标准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为主线编写授课计划、教案和教学案例,坚持理论够用,强调知识传授的趣味性。
课程建设项目书课程名称电子系统设计
课程类别实践必修
课程建设层次院级优秀课程
课程负责人杨笔锋
院系名称电子实验中心
建设起止年限2011.7——2013.6
申报日期:2011 年 5 月9 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教务处制
填表说明
1、课程建设项目书为项目申报、立项、验收全过程跟踪文件。
2、课程类别指:公共基础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
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课(严格按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模块填写)。
3、课程建设层次可填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院级
精品课程、院级优秀课程和院级优秀课程建设项目。
4、第一项到第五项为项目申报时申报人填写。
5、第六项为项目审批时学院填写。
6、第七项为项目验收时申报人填写。
7、第八项为项目验收时学院填写。
8、各栏内容填不下可以加页。
9、项目申请需同时交付文本文档和电子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