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word资料4页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教师教学语言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四种类型广义的教师语言包括四种类型:1。
以语音为信号的口语;2.以文字为信号的书面语;3. 态势语(包括眼神、手势、身姿等);4.其他辅助语(主要指教具,包括实物、图片、音像资料等)。
教师语言的几种类型相辅相成,常常交叉或综合运用.然而唯有口语才是教师语言的主体.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最多最便捷有效的是口语,因此我们这里讲的教师语言主要是指教师的职业口语。
教师是“吃开口饭的”。
深入研究、探讨和把握口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影响及其规律,应该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条正确而又重要的途径.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教师语言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规范性;(二)科学性;(三)针对性;(四)鼓励性;(五)教育性;(六)审美性;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加里宁对此曾作过形象的比喻:“教师每天仿佛都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细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伺出教师优点和缺点的孩子眼睛,在不断地盯视着他。
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这样严格的监督,也没有任何人能对年轻的心灵加以如此深远的影响。
”教学语言的分类教学语言大致有导语、提问语、阐释语、应变语和结语。
1、导语:常常用于一切课的起始和一个问题的开头.一节课开场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上课在五秒钟之内,就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是很有道理的。
导语的基本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致,使他们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好奇感,引导他们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揭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等。
使用导语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开头,防止千课一“招”平淡无奇。
2、提问语:这是教师以发问的形式开发学生的智力,唤起学生进行思维活动而使用的语言。
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提问是深入的阶梯,是触发的引信,是觉悟的契机。
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3、阐释语: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时进行叙述并解释的语言。
它是使用频率最高、运用最广泛的教学语言,常常在一节课中要很多次地使用它。
浅谈体育教师的课堂语言作者:闫得才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年第19期体育课堂语言是一种由多种表达技巧综合运用而成的语言。
它的表达技巧是体育教师鲜明地表达思想感情和教学必不可少的手段,在课堂上教师应合理、灵活地运用这种技巧。
1 体育教学语言的类别1.1 介绍性语言教师的教育教学,周而复始,往往每接一个新的班级,都要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定下课堂常规以及体育课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良好的开端,会给以后教学奠定成功的基础。
因此,上课伊始,教师要精神饱满,寓于激情的运用鼓动性语言,引起学生的有效注意,使学生信服体育教师讲授和指导的正确性和真实性,乐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努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课的顺利进行影响很大。
教师的语言简明,准确生动,合乎逻辑,使学生感觉到教师既平易近人又和蔼可亲,纪律严明。
1.2 指令性语言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由于视野广,空间大,要求教师的口令要刚健响亮,张弛适宜,力度得当,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迅速调动队形和组织教学。
因此,动令和预令要开合有度,比例适当,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节奏要明快,语言要协调。
如喊“齐步——走”时,预令要拖长,动令要短促有力,是声音在一定空间内有相当的力度。
在课堂上指挥学生开始或停止练习,要求学生如何做或不该怎么做时,语言必须果断、明确,不能模棱两可,优柔寡断。
1.3 讲解性语言讲解的目的要明确和有意义,讲解的内容要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来确定。
课堂讲解要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根据课的各部分的授课任务有的放矢地选讲内容,使学生明确重点和难点,较好地了解动作要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学中通常以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比喻动作要领。
比喻的恰当、语言的生动形象、通俗形象,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讲解的语言要具有启发性、简明、准确。
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熟悉各身体练习的要领。
编成简明的口诀,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讲解篮球单手肩上投篮时,可以归纳为“转体、挥臂、抖腕、拨指”八个字;讲解前滚翻时,概括为“低头含胸把腿蹬,身体团紧不放松”。
浅谈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应地,对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提出了更高、更全面、更具时代性的要求。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自己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和情感体验;只关注教学环节的步步为营,忽视了在此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提示、激励、审美等重要作用。
常言道:“良言润肺二月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在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该如何合理运用各类语言,为体育教学增色呢?笔者试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1 注重人情味——多样化的口语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就是一把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能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启发,一种引导。
事实上,就是经过暗示传递出去的信息,较之直接铺叙的也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生动得多。
教师的教学语言既体现在明白晓畅上,又体现在间接引导上。
有时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种教学语言能有效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一定意义上比直接法更高超。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关注教学语言的多样化和艺术化。
就表达形式而言应有情趣式、启发式、激励式等教学语言。
1.1情趣式口语“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儿童脑力劳动的特点本身,在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
”当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就能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会到创造的欢乐。
众所周知,这种情绪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用语言创设的情境是否生动有趣。
如教学一年级技巧“滚动”,笔者创设如下情境:出示小猴学本领的图片,把学生们变成一只只小猴带到“森林”里,“小猴们”欢天喜地地在草地上打滚,体会着“滚动”的快乐。
在此过程中,教师不时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来引导学生如何滚得顺利、滚得出色。
当学生的动作不够规范时,教师来点即时幽默,庄谐杂出,妙语解颐,学生兴趣倍增,练习活动就更生动活泼。
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带着笑,滚得不亦乐乎,感受着角色体验带来的无穷乐趣,整个课堂趣意融融也乐意融融。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体育教师的语言是体育教学中组织教学,传授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简洁、明快、严谨、深刻、有激励性和感染性的语言形式,经科学设计,巧妙应用,对营造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体育课堂口头语言艺术体育是一门科学,但体育教学却是一门艺术。
在新课程纲要新课堂教学理念的驱动下,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在科学化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向民主化、平等化、人性化发展。
精心锤炼的体育课堂教学语言将以独特的魅力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悦并带来丰硕的教学成果。
1.1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有激励性体育既是一种物质的力量又是一种精神的力量。
体育课除传授体育技能和锻炼身体的方法外.还应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而身体和意志对任何事业的成败都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在学校里每年冬季的中长跑教学中。
都会有意志品质稍差的同学因长跑时出现暂时的不适而不能坚持下来。
这时体育教师除去要讲解“极点”这一生理现象及其克服方法。
还应配合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去完成。
往往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比如在跑前对运动员就应讲明:“我们不比别人差.别人能跑下来.我们每个人都能跑下来”的道理。
在学生长跑过程中还可以边计时边喊加油!还有XX米”.或是说.“离前面的同学还有一点点”。
等等这类似的激励性语言。
1.2体育教学的语言要有赞赏性、幽默性美国的教育学家曾说过“人性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希望等到别人的赞赏”满足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可以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实践证明,在愉悦的情绪中,学生更容易接受体育教师的教诲在体育教学中,如果我们真正的想去赞赏学生,学生身上的优点会是无穷无尽的他们青春靓朋、有进取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性格内向的可赞赏他们文静秀气,性格外向的可赞赏他们活泼可爱;成绩好的可赞赏他是有能力有特长的好学生;成绩不好的可赞赏他肯努力,不轻言放弃的拼搏精神;哪怕是学生有了错误,批评学生也能做到“良药不苦曰可以利于病,忠言不逆耳可以利于行”。
体育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初探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际工具,人们的信息沟通、知识传播和交际都离不开语言。
而对于肩负为祖国培养―代新人、传道授业解惑重任的广大人民教师来说,掌握好语言这一工具显得更为重要。
所以,努力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对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果、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
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语言,就必须清楚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及其内在规律,要对教学语言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样才能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对症下药,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使教学语言与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值此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目的。
1、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语言是信息的第一载体,是人们最常用的表达工具,但不是一般的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明显的思想性和感情色彩,同时还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
当学生接触到课文时,接受的不仅是课文的形式,同时也应接受它的内容、观点、方法和感情。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具有与语文科一致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即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倾向性,以及对学生所起的思想教育作用。
所谓教书育人,就不光是教书,还要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学生品德情操的目的。
2、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语文教师是教母语的,应该注重言传身教,在语言方面应该是学生的
榜样。
如果教师缺乏必要的语言修养,不仅使自己的教学目的不能达到,还会误人子弟,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
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准的高低,关系到教学中的各种环节诸如正音、正字、朗读等完成得好坏。
我所工作的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是讲壮话的,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特别是乡镇学校,年轻教师也只能操一口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而有的老教师干脆就用本地话上课,有的语文教师甚至朗读课文也是用本地话。
这样,使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语言熏陶,造成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普通话不准、拼音拼读不正确、朗读不规范,在词汇和语法学习方面产生了障碍。
试想学生连字音都读不准,又怎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呢?久而久之,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针对性和直观性
教师面对的是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情况各不相同,存在着年龄大小、心理素质的好坏及各人的智力不同等问题。
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教学,语言的古板、晦涩、千篇一律必然会导致教学的失败。
语文教师要想自己的教学语言达到最大的功效,只有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知识水平、思想状态等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教材内容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教学语言还应具有直观性,即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活泼、风趣。
饶有情趣的语言能使学生全神贯注,打动学生的心灵;形象有趣的语言则可把深奥的事理形象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睹其容”之感。
中学语文教师最佳的教学语言,应当是融思想性、教育性、规范性、科学性、针对性、主观性为一体的语言。
二
在上一部分,我们已经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与教学质量的关系及其主要特征,在这一部分中,我们谈谈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我认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有三条:
第一,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学语言把教师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但是如果教师没有丰富的知识,那么语言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知识和语言是相互促进的,所以,教师不仅要努力钻研语言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应博览群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使语言丰富多彩、内涵深刻、富有吸引力。
第二,努力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对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第三,要多练口语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把四十五分钟占得满满的,学生却在下面开小差、搞小动作。
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讲得太多了,没有给学生一点消化所学知识的机会。
因此,教师的课堂应主要用来阐释重点、答疑、解惑,总结和引导、启发学生如何学。
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精”到这一步,主要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质量和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
如果教师语言贫乏,辞不
达意,准确性不高,语言不流畅及过多不必要的口号,定会影响教学质量。
所以,教师平时应多练口语表达能力,以便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能应用简洁扼要的语言,使学生及时解疑、记忆和巩固。
以上我们已经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的特征、作用及如何提高中学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水平的途径方法。
我们知道,教学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仅仅重视教学语言又显然是不够的。
教师首先要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以教书育人为目的,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们也应懂得,教学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自然形成于教师的德行、技能等诸方面的,靠的是以德化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信达人。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
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