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专题十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高考体验-把握高考考情 感知高考真题
- 格式:ppt
- 大小:12.73 MB
- 文档页数:16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考点透视考点明确本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选用句式,要求考生能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与意境相符合的句式;仿用句式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造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变换句式,要求考生能根据特定的题目要求,在保持原语句意思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原句的句式。
命题趋势在考查形式上,由单一走向综合,常与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联合起来考查;在题型上,以主观题为主,兼及客观题;选择的语料大多语言优美、富有哲理,且时效性较强,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
知识讲解几种常见句式长句与短句句子的长短是相对而言的。
长句是指结构复杂、词语较多的句子;长句表意严密,精确细致,内容丰富。
短句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短句表意灵活,简洁明快,节奏感强。
肯定句与否定句肯定句,对事物作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否定句,对事物作出否定判断的句子。
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在表达效果上有差别。
一般说来,否定句语意比肯定句轻,语气也比肯定句弱。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
单重否定句中只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如“没有……不”、“不……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或反问语气。
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比一般的肯定句语气更强,更加肯定;三重否定则还是表达否定的意思。
主动句与被动句主动句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的句子。
被动句则是指该句主语是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承受者的句子。
常式句与变式句常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按一般次序排成的句子。
变式句是指句子成分打破一般次序,排列次序较特殊的句子。
常见的变式句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一类是复句中分句次序排列特殊的句子,如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的能力、仿照给定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常是把对选用和仿用的考查同对语法、修辞的考查结合起来,同扩展和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的一致,也注意内容选择的灵活。
“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其知识依托为句式的基本特征知识、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等。
热点题型一选用句式例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辣,我们都不陌生,很多人无辣不欢甚至吃辣上瘾,这是因为辣椒素等辣味物质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会在大脑中形成类似灼烧的感觉,机体就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多等现象,________,内啡肽又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能在短时间内令人高度兴奋,带来“辣椒素快感”,慢慢地我们吃辣就上瘾了。
A.大脑在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下把内啡肽释放出来B.内啡肽因这些兴奋性的刺激而被大脑释放出来C.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D.这些兴奋性的刺激使大脑把内啡肽释放出来【答案】C【提分秘籍】所谓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上下文特定语境,对意义相同或相近而在风格色彩、修辞功能、表达效果等方面存在细微差别的一些句式进行比较,选出其中最恰当、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式。
选用句式的目的就是能在阅读时辨识文章中句式的表达效果以及能在写作时选用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
只要不是病句,句式本身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要符合语境的需要。
[技巧攻略]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步骤是: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是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为了突出强调某个意思。
其次是根据题目要求认真分析所供材料。
如要求保持上下文的连贯,则要注意分析话题、句式;如要求强调某一意思,就要从句首句末的位置上去分析。
再次是比较各选项的异同,结合语境要求的要点寻找答案,把选中的答案代入原文检验效果。
解题应遵循的原则:1.话题保持一致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密切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专题12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变换句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在很多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②航天事业首当其冲....,“嫦娥”揽月、“神舟”飞天、“北斗”耀苍穹,都彰显出我国航天科技的突飞猛进。
③随着航天科技成果的涌现,相关的科普活动也在迅速开展。
④在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下,更加关注受众群体的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晦涩难懂的专业知识“接地气”。
⑤图文并茂的专业术语讲解、业内专家讲述幕后故事、以及太空现场实验课等形式都深受青少年的喜爱。
⑥这些科普活动在形式上推陈出新....,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
⑦这些优质的科普活动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了更多后备人才。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第②句和第⑥句的加点词语均使用正确。
B.第③句和第④句中的画线处均存在语病。
C.应去掉第⑤中“以及”一词前面的顿号。
D.第⑦句中两处画线文字的表述顺序正确。
2.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请对第⑥句进行改写,使其内部的逻辑关系更加紧密。
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2.科普活动不仅在形式上推陈出新,还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
(或:这些科普活动,在形式上推陈出新的同时,还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输出与思维锻炼的统筹。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辨析并修改病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A.第二句的“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蒙受灾难,此处指航天事业最先取得成就,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B.第三句没有语病;第四句句式杂糅,“在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下”应改成“在尊重科学的原则下”或“秉承尊重科学的原则”;成分残缺,没有主语,在“在秉承”前加上主语——科普活动。
D.第七句逻辑顺序有误,应该先激发了兴趣,再提升素养,划线处应该为“激发了青少年对航天科技的兴趣,提升了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高考第二轮复习语文安徽版专题升级训练十三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拍客”下一个定义。
不超过40个字。
互联网时代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心,眼界开阔,留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中择取社会“热点”,用手机、数码相机或数码摄像机等数码设备拍下图像或视频,用来表达对百姓生活和人文历史的理解与思考,然后以发送彩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上传到网络分享、传播。
他们被称做“拍客”。
成为“拍客”,不需要高超的摄影技术,妇孺皆可,老少皆宜。
2.仿照下面的句子,以“自己”为写作对象,仿用原句的修辞手法,再写两句,与原句构成排比。
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阴谋家的世界则只是永远跳不出来的暗算的陷阱;3.仿照所给的句子,续写两句话,使语意前后连贯,构成一组排比句。
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点亮一支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下面一句话改写成一个以“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为开头的单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辛弃疾初来南方任职,对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所以他在这一时期,曾热情洋溢地写出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
5.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连报考都有严格限制的英国伊顿公学,凭借它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上层家庭男孩首选的地位和与众不同的高贵气质而成为一所举世闻名的私立中学。
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晶莹的露水,即使是一滴,也会感激草尖的柔嫩,拥抱朝霞的艳丽,向往蓝天的广阔。
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
请在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
曹操《短歌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考纲解读】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主要考查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选用恰当的句式的能力、仿照给定句子写出句式相同的句子的能力和根据语境,灵活自如地变换句式的能力。
近几年高考常是把对选用和仿用的考查同对语法、修辞的考查结合起来,同扩展和变换句式结合起来,既注重形式的一致,也注意内容选择的灵活。
“选用、仿用、变换”都是指操作,是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
其知识依托为句式的基本特征知识、语法知识与修辞知识等。
【】 句式的变换是一种老题型,但老题型也可以有新的考法。
从句式变换的考试发展变化来看,这种题型已由原来的简单的主动与被动句的转换、肯定与否定句间的转换、长句短句间的转换、单句与复句之间的转换、“把”字句与“被”字句之间的转换、常式句与变式句之间的转换、不同语气的句子的转换、间接语气与直接语气的转换,发展到今天的“重式转换”和“改造式转换”。
应该说,考试试题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但在本节中,只就其中应当重点注意的几种题型 (1)重组式变换 所谓“重组”是指命题人要求在“不得改变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上下文的制约将句式不符合要求的句子调整过来。
或改变陈述对象而对句子进行重组。
(2)直接语气和间接语气的变换 这里的语气不是指陈述疑问等语调,而是指因语言环境不同而运用的直接引述或间接转述的两种不同的句型。
例如:小明说:“我不高兴去嘛。
”这是第一人称的语气,直接引用,是直接语气。
又如,“小明说他不高兴去。
”这是第三人称的语气,转述所讲的话,是间接语气。
(3)长句与短句之间的转换 长句与短句之间变换的方法有如下几种:一是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
二是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词组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句式,变成复句里的几个分句。
三是如果—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
四是借助复指,把长句的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取代它。
[高中语文知识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选用,仿用,变换句式:1、选用句式,指的是根据表意的需要(如强调重点的不同,语意深浅的不同等)或题目规定,选择恰当的句式。
这就要求我们了解句式的基本知识,以便恰当地选择句式。
(1)句式的选用是为了使表达更加规范、准确或生动,因此,就必须结合具体的语义环境,并尽力使选用的句式与原句保持一致。
从汉语的表达上来说,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内容,但不同的句式之间往往又会有一些细微的区别,如上下文的连贯,内容的准确性,文章的感染力,表达的清晰性等。
句式的选用往往就是针对这些细微区别的。
高考句式的选用题,通常是与句子的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
(2)选用句式的基本要求。
这类试题,要求考生在基本保持给定语句原意的基础上,重新组合材料,以新的句式体现命题者的要求。
这里所说的“新的句式”,是由考生自己设计、选定的,“选用句式”是为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服务的,要注意四点:①要围绕“中心点”展开。
②根据语意的侧重点选择句式。
③调整句式,使之明晰。
要使语句不明晰的句子变明晰。
④组合词语或句子要根据语义要求。
(3)选用句式题的解答步骤。
①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是保持上下文的连贯,还是突出强调某个意思,增强思考时的针对性。
②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所供语言材料,确定答题切入点。
③选择适合要求的选项或组织恰当的词语组合成句。
2、仿用:是指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句子。
仿写句子,高考试题一般除在内容上有要求之外,在形式上也有比较具体的要求,例如,仿写句子与被仿写句句式要相同,修辞要相同等。
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似。
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
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④仿写句和被仿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3、变换句式:(1)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2)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3)长句与短句的变换(4)散句、整句互换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包括对比、排比或二者之外结构相近的句子)。
语言表达之选用、仿用、变换一、选用句式选用句式,是按照题目给定的语句形式要求造句。
所选语句,除句式要符合要求之外,还要求语意恰当,与语境谐和。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选用句式,又常与变换句式重叠。
例如1986年高考第七题:按要求改写下面画横线的文字。
1.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带工老板榨完她们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改写成为被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做困难。
改写成为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上例看,选用句式与变换句式的差异,只在于前者给定某种句式,而后者不明确给定某种句式。
[训练题]1.下面画横线的部分语序不合理,请改为顺序合理的双重否定式排比句,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在空白处填入两个四字短语。
阅读教学需要朗读。
朗读,方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音韵之美、文字之精,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朗读是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______、______,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简析:本题在考查选用句式的同时,兼顾考查修改病句--优劣之改、仿用句式和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排比。
参考答案:阅读教学需要朗读。
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朗读是要调动目、口、耳、心,也就是目观其文,口诵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意,形成目观、口诵、心通的综合效应。
2.将画线的一句话改写成通俗、易晓的几个短句。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