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化学一轮考点集锦《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doc
- 格式:doc
- 大小:282.30 KB
- 文档页数:31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知识点的知识】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单质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2)依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如:还原性Na>Mg>Al,氧化性Cu2+>H+>Zn2+.②非金属按F、O、Cl、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其阴离子还原性增强.原子氧化性:F>O>Cl>Br>I>S,离子的还原性:F-<O2-<Cl-<Br-<I-<S2-.3)根据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是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S(+6)>S(+4)>S(0).特例:HClO>HClO2>HClO3>HClO4(氧化性).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一般来说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要求反应条件简单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KMnO4可将HCl氧化为Cl2,而MnO2则需加热才能将HCl氧化为Cl2,故氧化性:KMnO4>MnO2.6)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①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被氧化呈高价态的氧化剂氧化性强.如Fe分别与S、Cl2、O2发生反应:Fe+S△¯FeS,2Fe+3Cl2点燃¯2FeCl3,3Fe+2O2点燃¯Fe3O4,可判断出氧化性:Cl2>O2>S.②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HCl+H2SO4(浓)→不反应,HBr+H2SO4(浓)→Br2+SO2↑+H2O,HI+H2SO4(浓)→I2+H2S↑+H2O,可判断出还原性:HI>HBr>HCl.7)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剧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剧烈还原的还原性越强.如Fe、Zn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Zn放出大量气泡,Fe缓慢放出气泡,故还原性:Zn>Fe.8)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②电解池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9)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①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浓度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②温度:升高温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如常温下CO不能与CuO反应,但加热时能还原CuO.③溶液的酸碱度: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命题方向】题型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典例1:(2014•浙江模拟)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假设通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分析:根据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则具有还原性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硫酸,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依据现象判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注意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解答:A、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A正确;B、由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说明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但在硝酸存在的前提下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亚铁迅速被氧化成铁离子,故硝酸的氧化性强三价铁,综上所述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故B正确;C、硝酸根离子和二氧化硫被氧后产生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体系,氧化亚铁时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故C正确;D、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相当于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3SO2~2NO3-,之比为3: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注意利用信息来判断发生的氧化反应,明确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是解答的关键.典例2:(2011•丹东模拟)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2KI=2KCl+I2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Cl2+Cl2=2FeCl3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只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的结果符合题干已知条件的,说明反应成立.解答:A、根据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但是氧化性是FeCl3>I2,还原性是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和题意不相符合,不可能发生,故A 选;B、根据反应:Cl2+2KI=2KCl+I2,得出氧化性是:Cl2>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选;C、根据反应:Co2O3+6HCl=2CoCl2+Cl2↑+3H2O,得出氧化性是:Co2O3>Cl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C不选;D、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难度不大.题型二:其他方法的考察典例3:据下列事实:①X+Y2+=X2++Y;②Z+H2O(冷)=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W B.Z>W>X>Y C.Z>Y>X>W D.Z>X>Y>W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X、Y、Z、W的还原性强弱.解答:①X+Y2+=X2++Y,X作还原剂,Y是还原产物,所以X的还原性大于Y的还原性;②Z+H2O(冷)=Z(OH)2+H2↑,Z能与冷水反应作还原剂,所以Z的还原性最强;z作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所以Z的还原性大于氢气的还原性;③Z2+氧化性比X2+弱,所以Z的还原性大于X的还原性;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Y是还原剂,W是还原产物,所以Y的还原性大于W的还原性;所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W.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难度不大,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题思路点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2)表现性质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3)反应先后规律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Cl2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Cl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3+和C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Fe2+.(4)价态变化规律高价氧化(性)低价还原(性),中间价态两边转.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只能归中而不能交叉.本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如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生成3molCl2电子转移数是5mol ).①歧化反应规律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②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之为归中反应,也称“反歧化反应”.常用于方程式的书写,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能发生,否则不反应,如SO2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H2SO4干燥.(5)性质强弱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进行,一般为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常用于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一、选择题(共15小题)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将KI和FeCl3溶液棍合,溶液变棕黄色,说明还原性Fe2+>I﹣B.NO2通入FeSO4溶液中的过程中由浅绿色变为黄色C.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D.SO2通入BaCl2溶液中先有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2.氰(CN)2、硫氰(SCN)2等称为拟卤素,与卤素单质性质相似,它们的阴离子也与卤素阴离子性质相似.例如:2Fe+3(SCN)2→2Fe(SCN)3Ag++CN﹣→AgCN↓(白),拟卤素形成的无氧酸和含氧酸一般比氢卤酸和次卤酸弱.又知阴离子的还原性强弱为Cl﹣<Br﹣<CN﹣<SCN﹣<I﹣,下列反应中,正确的是()A.2CN﹣+Cl2→(CN)2+2Cl﹣B.(CN)2+H2O→2H++CN﹣+CNO﹣C.(CN)2+2OH﹣→CN﹣+CNO﹣+H2O D.(SCN)2+2CN﹣→2SCN﹣+(CN)23.根据反应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和Cl2+2KI=2KCl+I2,下列有关物质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Cl2>MnO2>I2 B.MnO2>Cl2>I2 C.I2>MnO2>Cl2 D.I2>Cl2>MnO24.根据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序号氧化剂还原剂其它反应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① Cl2 FeBr2FeCl3② KMnO4 H2O2 H2SO4 O2 MnSO4③ KClO3 HCl(浓)Cl2 Cl2④ KMnO4 HCl(浓)Cl2 MnCl2A.表中第①组反应的氧化产物中一定有FeCl3B.氧化性比较:KMnO4>Cl2>Fe3+>Br2>Fe2+C.还原性比较:H2O2>Mn2+>Cl﹣D.④的离子方程式配平后,H+的化学计量数为16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少量的溴水滴入FeCl2、NaI的混合溶液中,再滴加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紫红色,说明氧化性:Br2>Fe3+>I2B.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H=﹣57.3 kJ•mol﹣1,则含40.0 g NaOH 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C.常温下,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1×10﹣1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A晶体或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均增大D.取久置的Na2O2粉末,向其中滴加过量的盐酸,产生无色气体,不能说明Na2O2是否变质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ClO中氯元素化合价比HClO4中氯元素化合价低,所以HClO4的氧化性强B.已知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则氧化性强弱顺序为:Fe3+>Cu2+>Fe2+C.已知还原性:B﹣>C﹣>D﹣,反应2C﹣+D2═2D﹣+C2和反应2C﹣+B2═2B﹣+C2都能发生D.具有强氧化性和强还原性的物质放在一起就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7.已知氧化性:Cl2>Fe3+>I2.向FeI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水,有关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2 I﹣+Cl2→I2+2Cl﹣B.2Fe2++2I﹣+2Cl2→2Fe3++I2+4Cl﹣C.2Fe2++4I﹣+3Cl2→2Fe3++2I2+6Cl﹣D.2Fe2++6I﹣+4Cl2→2Fe3++3I2+8Cl﹣8.下列实验操作与預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致的是()选项实验拟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人稀盐酸,放出无色剌激性气味气体.将气体通人澄清石灰石灰水变混浊证明该格液中存在SO2﹣3B 将NaOH溶液滴人该溶液中加热•放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溶液中有NH4+C将Cl2,通人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证明Cl2的还性D 用毓酸酸化的H2O2溶液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证明氧化性:H2O2比Fe3+强A.A B.B C.C D.D9.已知含3molNaHSO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的KIO3和析出的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SO42﹣B.a点处的氧化产物是SO42﹣,还原产物是I﹣C.当溶液中的I﹣为0.4mol时,加入的KIO3一定为0.4molD.若向KIO3溶液中滴加NaHSO3溶液,反应开始时的离子方程式为:2IO3﹣+5HSO3﹣=I2,+5SO42﹣+3H++H2O10.常温下,往H2O2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可发生如下两个反应:2Fe2++H2O2+2H+→2Fe3++2H2O、2Fe3++H2O2→2Fe2++O2↑+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2O2的氧化性比Fe3+强,其还原性比Fe2+强B.在H2O2分解过程中,Fe2+和Fe3+的总量保持不变C.在H2O2分解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下降D.H2O2生产过程要严格避免混入Fe2+1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室中可以用生石灰与浓氨水混合的方法制取少量氨气B.酸碱滴定实验中,滴定管装液前应用待装溶液润洗,锥形瓶不能用待装液润洗C.在加热的情况下,烧瓶中的液体体积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3/4D.将KI和FeCl3溶液混合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变紫色,说明氧化性:Fe3+>I212.向FeI2和FeBr2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氯水,下列离子反应不可能发生的是()A.2Fe2++4I﹣+3Cl2→2Fe3++2I2+6Cl﹣B.2Fe2++2I﹣+2Cl2→2Fe3++I2+4Cl﹣C.2Fe2++2I﹣+2Br﹣+3Cl2→2Fe3++I2+Br2+6Cl﹣D.2Fe2++4I﹣+4Br﹣+5Cl2→2Fe3++2I2+2Br2+10Cl﹣13.下列判断中一定正确的是()A.若A2+2D﹣═2A﹣+D2,则还原性:D﹣>A﹣B.若R2+和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碱性:R(OH)2>MOHC.若X2、Y2都是气态单质,且酸性HX>HY,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X>YD.若M、N是同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M>N,则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M>N14.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FeCl3+2HI=2FeCl2+I2+2HCl;2Co(OH)3+6HCl=2CoCl2+Cl2↑+6H2O2Fe(OH)2+I2+2KOH=2Fe(OH)3+2KI;3I2+6KOH=5KI+KIO3+3H2O复分解反应:2HSCN+K2CO3=2KSCN+CO2↑+H2O;KCN+CO2+H2O=HCN+KHCO3热分解反应:4NaClO 3NaCl+NaClO4;NaClO4NaCl+2O2↑下列说法不正确是()A.氧化性(酸性溶液):FeCl3>Co(OH)3>I2B.还原性(碱性溶液):Fe(OH)2>I2>KIO3C.热稳定性:NaCl>NaClO4>NaClOD.酸性(水溶液):HSCN>H2CO3>HCN15.今有三个氧化还原反应:①2FeCl3+2KI=2FeCl2+2KCl+I2②2FeCl2+Cl2=2FeCl3③2KMnO4+16HCl=2KCl+2MnCl2+5Cl2↑+8H2O若某溶液中有Fe2+和Cl﹣、I﹣共存,要氧化除去I﹣而又不影响Fe2+和Cl﹣.可加入的试剂是()A.Cl2 B.KMnO4 C.FeCl3 D.HCl二、填空题(共5小题)16.(1)与明矾相似,硫酸铁也可用作净水剂,其原理为(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Cl3与氢碘酸反应时可生成棕色物质,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已知:S 2O 32﹣有较强的还原性,实验室可用I ﹣测定K 2S 2O 8样品的纯度,反应方程式为S 2O 82﹣+2I ﹣═2SO 42﹣+I 2①、I 2+2S 2O2﹣3═2I ﹣+S 4O 62﹣②,S 2O 82﹣、S 4O 62﹣、I 2氧化性强弱顺序: .(4)已知溶液中,还原性为HSO 3﹣>I ﹣,氧化性为IO 3﹣>I 2>SO 42﹣.在含3molNaHSO 3的溶液中逐滴加入KIO 3溶液,加入的KIO 3和析出的I 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a 点处的还原产物是 (填离子符号);b 点→c 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7.氧化还原反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氮化硅(Si 3N 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用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反应制得:3SiO 2+6C+2N 2 1Si 3N 4+6CO .(1)分析上述反应可推测碳、氮气的氧化性 > (填化学式).为了保证石英和焦炭尽可能的转化,氮气要适当过量.某次反应用了20mol 氮气,反应生成了5mol 一氧化碳,则反应中转移电子为 N A ,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 .三氟化氮(NF 3)是一种新型微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 、NO 和HNO 3.(3)写出并配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8.X 2、Y 2单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X 2+Y 2+H 2O →HXO 3+HY (未配平).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X 2、Y 2可能的组合是 .a .F 2、Br 2b .I 2、Cl 2c .C12、O 2d .Br 2、N 2试比较X 2、Y 2、HXO 3的氧化性强弱: [用(1)中所选的X 2、Y 2回答,下同].判断HXO 3+HX 能否反应: (填“能”或“不能”).若能反应,请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若不能反应,请说明理由: .(3)若用KX 制取HX ,不能选用浓硫酸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工业上测定某产品中YO ﹣的含量,先将一定量产品的溶液加入过量的KX 溶液和稀硫酸中,使之反应生成X 2,试写出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Fe 2+、Fe 3+、X 2、X ﹣、Y ﹣五种微粒中的两种微粒A (阳离子)和B 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X 2,向含微粒A 的溶液中滴入足量l mol/LNa 2S 溶液,生成的沉淀C 与足量的热NaOH 溶液反应,过滤,残渣D 再与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E 溶液.则生成的沉淀C 的成份是(填化学式) .E 溶液中阳离子除H +外,另外的阳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19.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lO ﹣、I 2、SO 4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已知I 2遇淀粉变蓝,设计实验如下:实验①:在淀粉KI 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O 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H 2SO 4,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②:向实验①的溶液中加入4L 0.5mol/L 的Na 2SO 3溶液,发生反应如下SO 32﹣+I 2+H 2O →SO 42﹣+I ﹣+H +(未配平),恰好完全反应.(1)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ClO ﹣、I 2、SO 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实验②中化学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3)写出实验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0.高锰酸钾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应如下:MnO4﹣+5e﹣+8H+═Mn2++4H2O①MnO4﹣+3e﹣+2H2O═MnO2↓+4OH﹣②MnO4﹣+e﹣═MnO42﹣(溶液绿色)③(1)从上述三个半反应中可以看出高锰酸根离子被还原的产物受溶液的影响.将SO2通入高锰酸钾溶液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过程为→.(3)将PbO2投入到酸性MnSO4溶液中搅拌,溶液变为紫红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性:PbO2>KMnO4b.还原性:PbO2>KMnO4c.该反应可以用盐酸酸化(4)将高锰酸钾逐滴加入到硫化钾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其中K2SO4和S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横线上填系数,括号内填物质):①KMnO4+K2S+═K2MnO4+K2SO4+S↓+.②若生成6.4g单质硫,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三、解答题(共3小题)21.溶液的酸碱性对许多物质的氧化性有很大影响;生成物的溶解性会影响复分解反应的方向.将Na2S溶液滴加到FeCl3溶液中,有单质硫生成;将FeC13溶液滴加到Na2S溶液中生成的是Fe2S3而不是S或Fe(OH)3.从以上反应可得出的结论是、.22.某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常见还原剂SO2、I﹣、Fe2+的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SO2>I﹣>Fe2+,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和夹持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1)上述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是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D中,烧杯盛放的是(4)实验开始时,关闭K1,打开K2,通入少量氯气,写出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为验证I﹣的还原性比Fe2+强,取(4)后B中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应再往试管中滴入溶液,现象是②在(4)后,为了比较SO2和I﹣的还原性强弱,接下来的操作是A.打开K1B.打开K2C.同时打开K1和K2(5)若打开K2,通入Cl2恰好将Fe2+、I﹣全部氧化后,再打开K1通入SO2,当Fe3+全部转化为Fe2+时,此时通入的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23.某校学生化学实验小组,为验证非金属元素氯的氧化性强于硫和氮,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1)写出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B中出现黄色浑浊现象,产生此现象的离子方程式.(3)试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氯的氧化性大于硫的原因.(4)D中干燥管中出现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5)有同学认为D中的现象并不能说明氯的氧化性大于氮,需要在C之前加装洗气装置,请画出其装置图(并注明盛装试剂).(6)还有什么方法能证明氧化性Cl2>S,用一种相关事实说明.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B 2.AC 3.B 4.AD 5.D 6.B 7.B 8.B 9.C 10.C 11.C 12.D 13.A 14.A 15.C二、填空题(共5小题)16.Fe3++3H2O⇌Fe(OH)3(胶体)+3H+2Fe3++2I-═2Fe2++I2S2O>I2>S4OI-IO3-+6H++5I-=3H2O+3I217.N2C10283NF3+5H2O=9HF+2NO+HNO31:2 18.bCl2>HIO3>I2能HIO3+5HI=3 I2+3H2O2HI+H2SO4(浓)=SO2↑+I2+2H2OClO-+2I-+2H+=Cl-+I2+H2OFeS和S 取少量E 溶液滴入KSCN溶液时无现象,再向其中滴入氯水后溶液呈血红色,则E溶液中有Fe2+ 19.SO42-、I2、ClO-4molClO-+2I-+2H+=I2+Cl-+H2O 20.酸碱性MnO4-Mn2+a28524KOH283212H2O2.8N A三、解答题(共3小题)21.酸性条件氧化性:Fe3+>S给出Fe3+能力:Fe(OH)3>Fe2S322.CNa2SO3+H2SO4═Na2SO4+SO2↑+H2O氢氧化钠溶液2I-+Cl2═I2+2Cl-淀粉溶液溶液呈蓝色A0.56L 23.MnO2+4H++2Cl Mn2++Cl2↑+2H2OCl2+S2-=S↓+2Cl-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硫原子多一个,Cl得电子能力强,故Cl2氧化性大于S产生大量白烟;8NH3+3Cl2=6NH4Cl+N2方法一:2Fe+3Cl 2FeCl3、Fe+S FeS;方法二:相同温度下相同状态的HCl 的稳定性大于H2S;方法三: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ClO4 大于H2SO4.。
高考化学专项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方法
编者按:查字典化学网为参加高考的考生总结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请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
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 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化学专项知识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的判断方法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考生们学习进步。
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实质上是物质得失电子难易程度的比较。
即物质越易夺得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强,越难夺得电子则其氧化性越弱;反之,物质越易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强,越难失去电子,则其还原性越弱。
一、利用化合价,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价态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规律是:元素的最高价态只具有氧化性,元素的最低价态只具有还原性,元素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1.对铁元素组成的物质而言:氧化性:Fe<二价铁盐<三价铁盐还原性:Fe>二价铁盐>三价铁盐二、利用元素活泼性的不同,比较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1.对金属而言,金属越活泼(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
例2.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而言: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活泼性(金属性)————→减弱其单质还原性:K>Ca>Na>Mg>Al>…Hg>Ag>Pt>Au其离子氧化性:K+<Ca2+<Na+<Mg2+<Al3+<…<Hg2+<Ag+<Pt2+<Au+例3.对同主族的金属元素,从上到下活泼性依次增强。
如对ⅡA族金属元素:Be Mg Ca Sr Ba活泼性(金属性)————→增强其单质还原性:Be<Mg<Ca<Sr<Ba其阳离子氧化性:Be2+>Mg2+>Ca2+>Sr2+>Ba2+例4.对同周期金属而言,从左到右其金属活泼性(金属性)依次减弱。
如对第3周期金属而言:Na Mg Al活泼性(金属性)————→减弱其单质还原性:Na>Mg>Al其阳离子氧化性:Na+<Mg2+<Al3+2.对非金属而言,其非金属越活泼(非金属性越强),其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例5.对一般的非金属活动性顺序而言:F Cl Br I S活泼性(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氧化性:F2>Cl2>Br2>I2>S其阴离子还原性:F-<Cl-<Br-<I-<S2-例6.对同主族的非金属而言,从上到下非金属的活泼性依次减弱。
高中化学之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解析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判断方法
一.根据方程式判断
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组成结构为:
氧化剂(氧化性)+ 还原剂(还原性)=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大于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大于还原产物举例,如下图:
二.根据物质活动性顺序判断
1.金属活动顺序
2.非金属活动性顺序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氧化性:Fe2+ 小于Cu2+ ,但是氧化性:Fe3+ 大于 Cu2+
三.根据反应的难易判断
当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于同一还原剂时,如果氧化产物价态相同,可根据反应条件的难易来进行判断,举例,如下图:
四.根据氧化产物的价态高低判断
当变价的还原剂在相同的条件下作用不同的氧化剂时,可根据氧化产物价态的高低来判断氧化剂氧化性的强弱,举例如下图:
五.根据原电池,电解池的电极反应比较
1.原电池: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电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入的电极。
还原性:负极大于正极
2.电解池(以惰性电极电解为例)
阳极:易失去电子的先放点
阴极:易得到电子的先放电
六.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1.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
2.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七.其他因素
2.浓度:浓度越大,氧化性(还原性)越强
如氧化性:浓硫酸大于稀硫酸浓硝酸大于稀硝酸还原性浓盐酸大于稀盐酸
2.温度
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于冷的浓硫酸
3.酸碱性
如KMnO4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酸性的增强而增强窗体顶端。
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一、氧化性和还原性概念的判断方法物质给出(失去)电子的性质称为还原性,还原剂是电子的给予体。
物质接受(得到)电子的性质称为氧化性,氧化剂是电子的接受体。
那么怎样才能判断物质能否给出或接受电子呢?由于给出或接受电子会引起化合价的变化,所以从物质中元素所处化合价高低就可以进行判断。
规律是:元素处于最高价,不可能给出(失去)电子,只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最低价,不可能接受(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既可能给出(失去)电子,又可能接受(得到)电子,故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反应时主要呈现一种性质。
物质中若含有多种元素,其性质则是这些元素性质的综合体现。
例 1. 下列变化需要加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M n O Mn 2B. Cl Cl4 2C. H 2 S SO2D. Fe2Fe分析:本题要求加还原剂才能实现,即物质本身作氧化剂,也就是说元素化合价从高价变为低价,不难发现 A 、 D 选项是正确的。
二、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判断依据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左下方,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元素在周期表中越是位于右上方,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2.根据单质活动顺序确定(1)金属活动性顺序(常见元素)金属原子还原性(由强到弱):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对应阳离子氧化性(由弱到强):K Ca2Na Mg 2Al 3Zn 2Fe 2Sn2Pb 2( H ) Cu 2Fe 3Hg 2Ag(2)非金属活动顺序(常见元素)非金属原子氧化性: F>Cl>Br>I>S对应阴离子还原性:F Cl Br( Fe2 ) I S23.根据氧化还原方程式确定通常情况下,氧化还原反应(电解除外)总是向着氧化性和还原性减弱的方向进行的——即“强强生弱弱”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强氧化剂 +强还原剂→弱还原剂+弱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这一规律正如较强的酸可以制取较弱的酸,较强的碱可以制取较弱的碱那样,较强的氧化剂可以制取较弱的氧化剂,较强的还原剂可以制取较弱的还原剂。
考点15 氧化剂与还原剂相对强弱的判断与比较聚焦与凝萃1.了解常见氧化剂、还原剂;2.初步掌握氧化性、还原性及其强弱的判断。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常见的氧化剂(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F2、Cl2、Br2、I2、O2、O3 ;(2)元素处于高价态的化合物:KClO3、KMnO4、K2Cr2O7、HNO3、浓H2SO4;(3)高价态的金属阳离子:Fe3+、Ag+、Cu2+;(4)其它:HClO、漂白粉、MnO2、Na2O2、H2O2、NO2、银氨溶液、新制的Cu(OH)2。
2.常见的还原剂(1)典型的金属单质,如:K、Ca、Na、Mg等(2)某些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如:H2、C、CO等(3)有变价元素的最低价态化合物,如:H2S、HI、HBr、HCl等(4)非金属阴离子,如:S2-、I-、Br-、Cl-等二、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比较氧化剂在反应里表现氧化性。
氧化能力强弱是氧化剂得电子能力的强弱,不是得电子数目的多少,如浓硝酸的氧化能力比稀硝酸强,得到电子的数目却比稀硝酸少。
还原剂在反应里表现还原性。
还原能力强弱是还原剂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如钠原子失电子数目比铝原子少,钠原子的还原能力比铝原子强。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判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2.根据元素活动性顺序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1)根据非金属活动性顺序:3.从反应所需条件和反应的剧烈程度来比较:一般地,一组反应中,反应条件要求越低,反应越剧烈,对应反应物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
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2KMnO 4+16HCl(浓)===2KCl +2MnCl 2+5Cl 2↑+8H 2O ,从反应条件可以看出氧化剂的氧化能力:KMnO 4>MnO 2。
4.根据元素的价态:①同种元素价态越高,一般,氧化性越强(如Fe 3+>Fe 2+)。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知识点的知识】物质的氧化性强弱、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方法:1)依据元素周期表判断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形成单质的还原性增强,氧化性减弱.②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形成的单质还原性减弱,氧化性增强.2)依据物质的活动性顺序判断:①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按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面的金属元素原子的还原性强,排在后面的金属元素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如:还原性Na>Mg>Al,氧化性Cu2+>H+>Zn2+.②非金属按F、O、Cl、Br、I、S的顺序从左向右原子氧化性减弱,其阴离子还原性增强.原子氧化性:F>O>Cl>Br>I>S,离子的还原性:F-<O2-<Cl-<Br-<I-<S2-.3)根据元素的价态高低判断: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一般具有氧化性,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一般具有还原性,元素处于中间价态时,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一般是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越强.如氧化性:Fe3+>Fe2+,S(+6)>S(+4)>S(0).特例:HClO>HClO2>HClO3>HClO4(氧化性).4)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可用如下式子表示: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规律: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5)根据反应条件判断:一般来说与同一还原剂(或氧化剂)反应时,要求反应条件简单的氧化剂(或还原剂)的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如:常温下KMnO4可将HCl氧化为Cl2,而MnO2则需加热才能将HCl氧化为Cl2,故氧化性:KMnO4>MnO2.6)根据氧化、还原的程度判断:①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使还原剂被氧化呈高价态的氧化剂氧化性强.如Fe分别与S、Cl2、O2发生反应:Fe+S△¯FeS,2Fe+3Cl2点燃¯2FeCl3,3Fe+2O2点燃¯Fe3O4,可判断出氧化性:Cl2>O2>S.②同一物质在相同的条件下,被不同还原剂还原得越彻底,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如:HCl+H2SO4(浓)→不反应,HBr+H2SO4(浓)→Br2+SO2↑+H2O,HI+H2SO4(浓)→I2+H2S↑+H2O,可判断出还原性:HI>HBr>HCl.7)根据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不同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反应越剧烈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不同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越剧烈还原的还原性越强.如Fe、Zn与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Zn放出大量气泡,Fe缓慢放出气泡,故还原性:Zn>Fe.8)根据电化学原理判断:①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原电池的两极,还原性:负极金属>正极金属②电解池中,氧化性越强的金属阳离子优先在阴极放电,还原性强的非金属阴离子优先在阳极放电.9)某些物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与外界条件有关:①浓度:一般而言,同种氧化剂浓度大者氧化性强.如氧化性:浓HNO3>稀HNO3.②温度:升高温度氧化剂氧化性增强,还原剂还原性也增强.如常温下CO不能与CuO反应,但加热时能还原CuO.③溶液的酸碱度:一般在酸性环境下,氧化剂的氧化性增强,如在中性溶液中Fe2+与NO3-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Fe2+与NO3-不能共存.【命题方向】题型一: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规律来判断典例1:(2014•浙江模拟)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假设通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分析:根据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则具有还原性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硫酸,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依据现象判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注意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解答:A、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A正确;B、由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说明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但在硝酸存在的前提下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亚铁迅速被氧化成铁离子,故硝酸的氧化性强三价铁,综上所述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故B正确;C、硝酸根离子和二氧化硫被氧后产生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体系,氧化亚铁时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故C正确;D、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相当于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3SO2~2NO3-,之比为3: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注意利用信息来判断发生的氧化反应,明确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是解答的关键.典例2:(2011•丹东模拟)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A.3Cl2+6FeI2=2FeCl3+4FeI3 B.Cl2+2KI=2KCl+I2C.Co2O3+6HCl=2CoCl2+Cl2↑+3H2O D.2FeCl2+Cl2=2FeCl3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只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的结果符合题干已知条件的,说明反应成立.解答:A、根据反应:3Cl2+6FeI2=2FeCl3+4FeI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但是氧化性是FeCl3>I2,还原性是碘离子强于亚铁离子,碘离子会先被氯气氧化,和题意不相符合,不可能发生,故A选;B、根据反应:Cl2+2KI=2KCl+I2,得出氧化性是:Cl2>I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B不选;C、根据反应:Co2O3+6HCl=2CoCl2+Cl2↑+3H2O,得出氧化性是:Co2O3>Cl2,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C不选;D、根据反应:2FeCl2+Cl2=2FeCl3,得出氧化性是:Cl2>FeCl3,和题意相符合,反应可能发生,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难度不大.题型二:其他方法的考察典例3:据下列事实:①X+Y2+=X2++Y;②Z+H2O(冷)=Z(OH)2+H2↑;③Z2+氧化性比X2+弱;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可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W B.Z>W>X>Y C.Z>Y>X>W D.Z>X>Y>W分析:根据同一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据此分析X、Y、Z、W的还原性强弱.解答:①X+Y2+=X2++Y,X作还原剂,Y是还原产物,所以X的还原性大于Y的还原性;②Z+H2O(冷)=Z(OH)2+H2↑,Z能与冷水反应作还原剂,所以Z的还原性最强;z作还原剂,氢气是还原产物,所以Z的还原性大于氢气的还原性;③Z2+氧化性比X2+弱,所以Z的还原性大于X的还原性;④由Y、W电极组成的电池,电极反应为W2++2e-=W、Y-2e-=Y2+,Y是还原剂,W是还原产物,所以Y的还原性大于W的还原性;所以X、Y、Z、W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W.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还原性强弱的比较,难度不大,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题思路点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规律:(1)电子得失守恒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常用于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及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运用守恒规律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方法:氧化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还原剂物质的量×变价元素的原子个数×化合价的变化值(2)表现性质规律当元素具有可变化合价,一般化合价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利用此规律可判断物质是否具有氧化性及还原性,但不能判断物质氧化性及还原性的强弱.(3)反应先后规律同一氧化剂与含多种还原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氧化的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同一还原剂与含多种氧化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反应时,首先被还原的是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如:将Cl2通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Br和NaI的混合液中,Cl2首先与NaI反应;将过量铁粉加入到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3+和Cu2+的混合溶液中,Fe首先与Fe3+反应;FeBr2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Fe2+.(4)价态变化规律高价氧化(性)低价还原(性),中间价态两边转.同一元素的不同价态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价态只能归中而不能交叉.本规律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和判断(如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均为Cl2,生成3molCl2电子转移数是5mol ).①歧化反应规律同一种物质分子内同一种元素同一价态的原子(或离子)发生电子转移的氧化还原反应叫歧化反应.歧化反应化合价的特点是:某元素的中间价态在适宜条件下同时向较高和较低的价态转化.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常用于判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高低以及有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计算.②价态归中规律同种元素由不同价态(高价态和低价态)转变为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之为归中反应,也称“反歧化反应”.常用于方程式的书写,当有中间价态时,才可能发生,否则不反应,如SO2与浓硫酸不反应,可用浓H2SO4干燥.(5)性质强弱规律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进行,一般为较强氧化性的氧化剂跟较强还原性的还原剂反应,生成弱还原性的还原产物和弱氧化性的氧化产物.常用于在适宜条件下,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制备氧化性较弱的物质或用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制备还原性较弱的物质,亦可用于比较物质间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已知反应①2BrO3﹣+Cl2═Br2+2ClO3﹣;②5Cl2+I2+6H2O═2HIO3+10HCl;③ClO3﹣+5Cl﹣+6H+═3Cl2+3H2O,下列物质氧化能力强弱顺序正确的是()A.BrO3﹣>ClO3﹣>Cl2>IO3﹣B.BrO3﹣>Cl2>C1O3﹣>IO3﹣C.ClO3﹣>BrO3﹣>IO3﹣>Cl2 D.Cl2>BrO3﹣>ClO 3﹣>IO3﹣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答:解:①中BrO3﹣是氧化剂,ClO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BrO3﹣>ClO3﹣,②中Cl2是氧化剂,HIO3是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2>IO3﹣,③中ClO3﹣是氧化剂,是Cl2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ClO3﹣>Cl2,综上得氧化性顺序为BrO3﹣>ClO3﹣>Cl2>IO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根据方程式来比较氧化性和还原性.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化合价找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2.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D.假设通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硝酸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根据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则具有还原性的SO2通入Fe(NO3)3溶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为硫酸,铁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以依据现象判断,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注意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解答:解:A、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三价铁离子变为亚铁离子,后又被氧化为三价铁离子,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A正确;B、由溶液有棕色变为浅绿色,说明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但在硝酸存在的前提下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亚铁迅速被氧化成铁离子,故硝酸的氧化性强三价铁,综上所述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故B正确;C、硝酸根离子和二氧化硫被氧后产生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体系,氧化亚铁时生成无色的一氧化氮气体,故C正确;D、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相当于二氧化硫与硝酸根离子之间的氧化还原,3SO2~2NO3﹣,之比为3: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综合应用,注意利用信息来判断发生的氧化反应,明确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是解答的关键.3.根据下列事实:①A+B2+═A2++B;②E+2H2O═E(OH)2↓+H2↑;③以B、D为电极与D 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D2++2e﹣═D,B﹣2e﹣═B2+.由此可知A2+、B2+、D2+、E2+的氧化性强弱关系是()A.D2+>B2+>A2+>E2+ B.B2+>A2+>D2+>E2+C.D2+>E2+>A2+>B2+ D.E2+>B2+>A2+>D2+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分析: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解答:解: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①A+B2+=A2++B,该反应中氧化剂是B2+,氧化产物是A2+,所以B2+的氧化性>A2+的氧化性;②E+2H2O═E(OH)2↓+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H2O,氧化产物是E(OH)2,所以H2O的氧化性>E2+的氧化性;③以B、D为电极与D的盐溶液组成原电池,电极反应为:D2++2e﹣═D,B﹣2e﹣═B2+,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D2++B=D+B2+,所以氧化剂是D2+,氧化产物是B2+,所以D2+的氧化性>B2+的氧化性.所以各离子的氧化性大小为D2+>B2+>A2+>E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氧化性强弱比较,难度不大,根据同一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判断即可.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利用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可以比较Cu、Fe2+的还原性B.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只产生一种气体C.氮的固定只有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才能实现D.以铁为阴极、铜片为阳极、硫酸铜为电镀液可以实现铁制品镀铜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氮的固定;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专题: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分析:A、金属之间的置换反应可以证明金属的还原性强弱;B、金属铜可以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和稀硝酸之间反应生成的是NO气体;C、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元素转化为化合态氮元素的过程,条件不一样;D、根据电镀的原理结合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来回答判断.解答:解:A、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反应生成Cu,可以比较Cu、Fe的还原性,故A错误;B、足量的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气体,故B错误;C、生物固氮是氮的固定的一种方式,不需要高温高压条件,是根瘤菌的作用,故C错误;D、电镀时,镀件作阴极,镀层金属是阳极,电镀液中必须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盐,即铁为阴极、铜片为阳极、硫酸铜为电镀液可以实现铁制品镀铜,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涉及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金属和硝酸之间的反应、生物固氮方式以及电镀池的工作原理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5.由相同条件下的三个反应:2A﹣+B2═2B﹣+A22C﹣+A2═2A﹣+C22B﹣+D2═2D﹣+B2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性:A2>B2>C2>D2B.还原性:A﹣>B﹣>C﹣>D﹣C.2A﹣+D2═2D﹣+A2反应可以进行D.2C﹣+B2═2B﹣+C2反应不能进行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分析:由2A﹣+B2═2B﹣+A2氧化性:B2>A2,还原性:A﹣>B﹣;由2C﹣+A2═2A﹣+C2氧化性:A2>C2,还原性:C﹣>A﹣;2B﹣+D2═2D﹣+B2氧化性:D2>B2,还原性:B﹣>D﹣;所以氧化性:D2>B2>A2>C2;还原性:C﹣>A﹣>B﹣>D﹣;A、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B、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C、强氧化剂能制弱氧化剂;D、强氧化剂能制弱氧化剂.解答:解:由2A﹣+B2═2B﹣+A2氧化性:B2>A2,还原性:A﹣>B﹣;由2C﹣+A2═2A﹣+C2氧化性:A2>C2,还原性:C﹣>A﹣;2B﹣+D2═2D﹣+B2氧化性:D2>B2,还原性:B﹣>D﹣;所以氧化性:D2>B2>A2>C2;还原性:C﹣>A﹣>B﹣>D﹣;A、氧化性:D2>B2>A2>C2,故A错误;B、还原性:C﹣>A﹣>B﹣>D﹣,故B错误;C、D2的氧化性强于A2,所以2A﹣+D2═2D﹣+A2反应可以进行,故C正确;D、因为氧化性:B2>C2,所以2C﹣+B2═2B﹣+C2反应能进行,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和反应的自发的性问题,综合性强,有一定的难度.6.已知强弱顺序:还原性I﹣>Br﹣>Fe2+>Cl﹣,氧化性Cl2>Fe3+>Br2>I2,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或叙述不成立的是()A.Br2+2HI═I2+2HBrB.2FeCl2+Cl2═2FeCl3C.2FeCl2+2HCl+I2═2FeCl3+2HID.Cl2通入到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中:I﹣先被氧化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只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得出的结果符合题干已知条件的,说明反应成立.解答:解:A、根据Br2+2HI=I2+2HBr可知氧化性是Br2>I2,符合题干已知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成立,故A不选;B、根据2FeCl2+Cl2=2FeCl3可知氧化性是Cl2>Fe3+,符合题干已知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成立,故B不选;C、根据2FeCl2+2HCl+I2=2FeCl3+2HI可知氧化性是I2>Fe3+,不符合题干已知条件,所以化学方程式不成立,故C选;D、还原性强弱顺序是I﹣>Br﹣,氧化剂氯气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即优先氧化I﹣,故D 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较大.7.有下列三个反应:①Cl2+FeI2═FeCl2+I2②2Fe2++Br2═2Fe3++2Br﹣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③中的氧化产物分别是I2、Fe3+、CoCl2B.根据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C.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2 mol HCl被氧化D.可以推理得到I2+Fe2+═2I﹣+Fe3+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分析: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在反应中失电子(或偏移离子)后被氧化后的产物是氧化产物,化合价升高;B、在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确定反应转移电子数;D、由反应①可知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所以铁离子的氧化性强碘单质.解答:解:A、在已知的三个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只有I2、Fe3+、C12,I2、Fe3+、C12是氧化产物,故A错误;B、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①中,C12>I2,在反应②中,Br2>Fe3+,在反应③中,Co2O3>C12,氧化性顺序是:Co2O3>C12>Br2>Fe3+,故B错误;C、在反应③中当1 mol Co2O3参加反应时,有6mol的盐酸参加反应,其中2molHC1被氧化,故C正确;D、由反应①可知碘离子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所以铁离子的氧化性强碘单质,所以能发生2I﹣+Fe3+═I2+Fe2+,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8.已知还原性I﹣>Fe2+>Br﹣,在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关于所得溶液离子成分分析正确的是(不考虑Br2、I2和水的反应)()A.I﹣、Fe3+、Cl﹣B.Fe2+、Cl﹣、Br‑C.Fe2+、Fe3+、Cl﹣D.Fe2+、I﹣、Cl﹣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只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据此回答判断.解答:解:还原性I﹣>Fe2+>Br﹣,含有I﹣、Fe2+、Br﹣溶液中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最后是溴离子.A、当溶液中含有碘离子,就不会出现铁离子,故A错误;B、通入氯气后,碘离子先被氧化,其次是亚铁离子,当亚铁离子存在,则溴离子一定不会参与反应,氯气做氧化剂,对应产物是氯离子,故B正确;C、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则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C错误;D、当溶液中存在亚铁离子时,则一定会存在溴离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率知识,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注意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先氧化还原性强的离子,再氧化还原性弱的离子,难度不大.9.A2、B2、C23种单质和它们离子间能发生下列反应:2A﹣+C2=2C﹣+A2,2C﹣+B2=2B﹣+C2,若X﹣能与C2发生反应:2X﹣+C2=2C﹣+X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氧化性:B2>C2>A2 B.还原性:X﹣>C﹣>B﹣C.X2与B﹣能发生D.X2与B﹣不能发生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性强的单质可以将氧化性弱的单质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解答:解:A、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在反应2A﹣+C2═2C ﹣+A中,氧化剂是C2,氧化产物是A2,所以氧化性C2>A2,在反应2C﹣+B2═2B﹣+C2中,2氧化剂是B2,氧化产物是C2,所以氧化性B2>C2,故氧化性顺序是:B2>C2>A2,故A正确;B、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在反应2X﹣+C2=2C﹣+X2中,还原剂是X﹣,还原产物是C﹣,所以还原性X﹣>C﹣,在反应2C﹣+B2═2B﹣+C2中,还原剂是C﹣,还原产物是B﹣,所以还原性C﹣>B﹣,故还原性顺序是:X﹣>C﹣>B﹣,故B正确;C、在反应2X﹣+C2=2C﹣+X2中,氧化性顺序是C2>X2,根据A的分析氧化性B2>C2,所以氧化性顺序是B2>X2,X2与B﹣不能发生,故C错误;D、根据C的分析知道氧化性顺序是B2>X2,所以X2与B﹣不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判断规律: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10.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Br﹣、Fe2+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Fe3+、Cu2+、H+、Fe2+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BaCO3、K2CO3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OH﹣、CO32﹣3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专题:离子反应专题.分析:A、根据离子的还原性顺序:I﹣>Fe2+>Br﹣来回答;B、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Fe3+>Cu2+>H+>Fe2+;C、化学反应优先和能生成沉淀的物质间反应;D、含有AlO2﹣、OH﹣、CO32﹣溶液中,氢离子先是和氢氧根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解答:解: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氯气具有氧化性,先和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离子的还原性顺序:I﹣>Fe2+>Br﹣,故A错误;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金属锌先是和氧化性强的离子之间反应,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Fe3+>Cu2+>H+>Fe2+,故B正确;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先是和Ba(OH)2之间反应,其次是氢氧化钾,再是和碳酸盐之间反应,故C错误;D、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氢离子先是和氢氧根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反应的先后率知识,注意离子的氧化性、还原性顺序是解题关键,难度不大.11.一种海水电池的反应原理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MnO2是还原剂B.Ag的还原性比Na2Mn5O10强C.该反应中MnO2具有催化作用D.每生成1mol Na2Mn5O10转移1mol电子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B.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C.根据二氧化锰是否参加反应判断;D.根据Na2Mn5O10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解答:解:A.该反应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4价→+价,所以二氧化锰得电子作氧化剂,故A错误;B.该反应中,银是还原剂,Na2Mn5O10是还原产物,所以银的还原性比Na2Mn5O10强,故B正确;C.该反应中,二氧化锰参加反应作氧化剂,故C错误;D.每生成1 molNa2Mn5O10转移(4﹣)mol×5=2 mol电子,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不大.12.在酸性介质中,往MnSO4溶液里滴加(NH4)2S2O8(过二硫酸铵)溶液会发生如下反应:Mn2++S2O82﹣+H2O→MnO4﹣+SO42﹣+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以利用该反应检验Mn2+B.氧气性比较:S2O82﹣>MnO4﹣C.该反应中酸性介质可以为盐酸D.若有0.1mol氧化产物生成,则转移电子0.5mol考点: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A.酸性条件下,锰离子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高锰酸根离子,高锰酸根离子呈紫色;B.同一化学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C.盐酸为强还原性酸,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D.根据氧化产物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转移电子数.解答:解:A.酸性条件下,锰离子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高锰酸根离子,锰离子无色,高锰酸根离子呈紫色,所以可以用该反应检验Mn2+,故A正确;B.该反应中,过二硫酸根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为氧化剂,锰离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为还原剂,则高锰酸根离子为氧化产物,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所以氧化性比较:S2O82﹣>MnO4﹣,故B正确;C.盐酸为强还原性酸,能被过二硫酸根离子氧化生成氯气,所以不能用盐酸作酸性介质,故C错误;D.Mn2+++H2O→MnO4﹣++H+转移电子1mol 5mol0.1mol 0.5mol所以若有0.1mol氧化产物生成,则转移电子0.5mol,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盐酸是强酸且是强还原性酸,易被强氧化剂氧化,为易错点.13.已知溶液中:还原性HSO3﹣>I﹣,氧化性:IO3﹣>I2>SO42﹣.在含3mol NaHSO3的溶逐滴加入KIO3溶液,加入KIO3和析出I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时NaHSO3过量B.b点时还原产物为I﹣。